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063|回复: 7

【转帖】三僚秘本载杨公葬地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1-3-14 1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先前看到众地理风水爱好者说不知,堪與祖师不知道葬在何处?

据兴国三僚风水秘本载:因为庐王(当时的蕃王),蕃地在现今的赣州市,想造反当皇帝,心里又沒底,于是请当时名震天下的杨筠松为其做"天子地",杨公看穿庐王的野心后,用:七七四十九滩,皆有天子地,来劝他.庐王不服气,于是在酒中放毒,毒死杨公(后庐王来不及造反,便暴死.据说是其徒曾文辿为报师仇,用风水局克死了他),

曾文辿把杨公葬于现在的: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汉囗峡,药囗坝,杨公墓地肖喝"八仙下棋形"(此地肖喝形十分有奥意,明者自知)辛山乙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1-3-14 22: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杨公早登仙界
发表于 2011-3-15 0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公已登仙界很多年了
发表于 2011-3-15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益(字筠松、号救贫),生于大唐太和甲寅年,自幼聪慧过人,十七岁登科弟并入仕为士。通晓天文地理,堪舆秘术,至唐僖宗年间被册封为国师。中国风水一代宗师。
史实考证
  关于杨救贫的历史,无正史记载。民间的谱谍,由于南宋灭亡时被元兵烧杀抢一空,如江西的上犹城,据《赣州府志》所载,全城仅剩老弱者六十余人。因而对杨救贫的历史众说纷纭。以杨筠松的籍贯而言,有说是赣州人,有说是窦州人,更有说是山东窦州府人莫衷一是。十余年来,笔者收集各种有关杨救贫生平及其风水实践活动的文献以及实地的考证,详述如下:   第一节 杨公的姓氏、名、字、号考   关于杨公的姓氏,称杨筠松、杨救贫、杨益、杨叔茂、杨长茂山佐,杨公姓杨是毫无疑问的。在杨公的著作或托名杨公著作的署名中,绝大多数是署名杨筠松,只有少数署名杨救贫的,在赣南作风水活动五十余载,民间都是称他为杨救贫。因而杨公名筠松或字救贫和号救贫或救贫仙人(仙师)是可以肯定的。记载杨公名益的有明代的《人子须知》、《四库?提要》、《管氏族谱》和刘江东《三宝经序》……都记载名益或讳益,因而杨公名益,是正名或化名,也是较为可靠的。记载杨公字叔茂的,仅是清代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杨公长茂山左的,也只有《三宝经序》。据此,我们可以暂作以下的推论:   1、杨救贫可以肯定是民间百姓对杨公风水事绩的尊称,故杨公号救贫,或救贫仙,救贫仙人。   2、杨筠松或杨益是正名的成份最多。   3、杨益是正名的可能性最大,而且是现有的最古(明代)的资料,且古代以单名最多。   4、长茂山佐有可能是杨公断发为僧的佛号。   5、字叔茂,仅见清代所撰的《曾氏族谱》。   因而可靠性最大的是姓杨名益,字筠松,号救贫,佛号长茂山佐。 第二节 杨益的籍贯考   关于杨益的籍贯,明代的《人子须知》、清代的《四库?提要》说是赣州人,《古今图书集成》、《江西通志》、《南安府志》、《三宝经序》都说是窦州人。《曾氏族谱》却载明了是山东窦州府人,记得还有一个资料说是山西窦州府人,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江西庐陵人,其父亡后,其母带胎嫁给了广东窦州(信谊)人。赣南的民间传说,都说是赣州人或赣南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窦州人吗?遍查《辞源》和《辞海》都没有窦州的地名,唯查《康熙字典》有“杀子纠于长窦”一词,显系长窦非窦州。今查《信谊县志》有记载,信谊一度古称窦州,但是《县志》并无杨益是窦州人的记载。因此杨益是赣州人,可能性最大。   1、杨益从长安来赣州,不是奉旨做官,非到赣州不可,而是避黄巢之乱窃禁中玉函秘术来到赣州的。避黄巢之乱当以回老家为宜,因为其它地方是人生而地不熟,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于避乱的。“禁中玉函秘术”是禁痼于皇宫的风水秘术,一旦流于民间,做了其他登皇位的风水,皇位难保。而且将“秘术”泄密,定招杀身之祸。因此杨救贫也不会秘传于他人,必定回老家传于亲信。而杨益可靠的两个高徒曾文辿和刘江东都是于都崇贤里人。所谓崇贤里,据清宣统元年(西元1909年)所修的《于都县志》载明,崇贤里,是赣州于都县黄金乡,(今天的宽田、葛坳乡)于阳乡、梓山乡、东溪乡、段屋乡、黄麟乡的统称。因而杨益是赣州府于都人较为可靠。   2、今考证,杨益最可靠的著作是《青囊奥语?原著》、《天玉经?原著》和《玉尺经?原著》(详见拙作《青囊奥语考及原著白话解》、《天玉经考及原著白话解》、《玉尺经考及原著白话解》)这三部原著用辞,都是赣州土话。《曾氏族谱》载杨益是十七岁(西元851年)入仕,45岁(西元880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来到赣州之前,肯定的是说信谊土语,杨益若非赣州人,是不习惯用赣南土语(客家话)撰文的。   3、杨益若是赣州人,又为什么误认为窦州人呢?那是因为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有名窦忻者,任赣州知府,彼时赣南大修《地方志》,窦忻所修《赣州府志》,诸《县志》及其它赣南《志书》皆称《赣州府志》为《窦志》。如《储潭史册》中附有《赣州府志重印本》载:“上册,舆地志(赣县)寺观(塔附)卷十六载:   一、学庵,在储潭东十五里,康熙元年,僧如道建。《窦志》   二、兜率天宫寺,在储潭下十里,唐时建,后人重修。《窦志》   三、象山大庵,在天宫寺后,孤峰矗起,为章水屏障。《窦志》   因此,很有可能窦州为《窦志》所误,若果《南安府志》的纂修年代是修《窦志》之后,《江西通志》是根据《南安府志》纂修的,那窦州为《窦志》所误,因而杨益绝非窦州人,而是赣州人,决不有误。   第三节 杨益落户考   两篇惑世文,是虚构的伪作。   一、江西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载“祖籍山东窦州府人世,父亲名淑贤生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字益号救贫,公生于大唐中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玉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山水印证所学,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与吾祖文辿公邂逅与方丈之中。唔谈之下,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遂拜其为师,朝夕跟随职尽弟子之礼。观玩山水寻龙捉脉,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遂通堪舆之大道始得播名于海内外。王公大夫欲见师徒一面而难可得矣。又知我祖文辿非终老林泉之辈故亲卜宅得今之兴国僚溪。细玩山水八景奇观,而留恋忘返。因授我祖文辿公以钳记,文曰:‘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峰峦,甲上罗经山起顶,西北廉摸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迁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于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我祖文辿遂于广明二年徒家居焉。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胜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倦则归栖僚溪,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常谓我祖文辿曰: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岩,赏南林之晴翠,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此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无憾矣。自是僚溪八景而得名。又谓所传之青囊秘旨,可作家传,世世相承。后朝廷追索秘籍入库。二公得虔州府宪之荫助,置以应籍以归御库,故二公得免于究。后师徒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呜呼一代地仙虽作古,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则共泰斗同存略为记。”   上述文字流传至今,被兴国三僚人视为金科玉律,以此证明兴国三僚与杨筠松的历史渊源。但经我考证,无论是族谱关于杨公仙师传略,还是其《钳记》,经不起推敲。如所云:“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岂不是说明杨益在唐僖宗皇室掌灵台地理,而不懂得天文地理,何况还没有什么九天玄女。所云:“天马水流东”即午水向东流。是沐浴水流甲卯宫,并非秀水,难道杨公由九天玄女授给天文地理而不懂消纳堂前来水?特别是所云:“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其中“丑戌相刑害”是日家的三刑,并非相刑害,而是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难道掌灵台地理的杨公连日家的基本知识都没有吗?又云“我祖文辿遂于广明二年(广明一年是880年,881年是中和一年,广明无二年)徒家居焉”。黄巢入长安是880年,难道杨公坐飞机从长安来三僚乡?又云:“杨公殁于光化三年庚申岁(900)”今考证杨公葬卢光稠于东林寺前面是开平四年(910)以后,葬江西于都番岭张公允墓是唐天成丙戌(926)年以后,葬江西乐安流坑始祖合公是(946)年以后(详后),所以杨公生卒之年亦属虚构。“父亲名淑贤,生三子……以及杨公的生殁年月,都是毫无根据而是虚构的。由此可证所谓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是清代的伪作。   二、宁都《黄陂镇志?人物篇》载:“廖銮(830-902)清河廖氏黄陂中坝肇基始祖……乾符六年(879)因避黄巢乱,归隐后,从宁都县城迁黄荆兜下(今黄陂)定居繁衍。杨筠松(834-903)名益,字筠松,又字叔茂,世称救贫仙人,山东窦州府人……乾符六年(879)与仆都监逃出长安,当年八月抵鄂州(武昌),得逢鄂州刺史廖銮,三人一见如故,杨、仆遂同廖赴宁都,不久同迁居黄陂,达25年之久。天复二年(901)二月底,卢光稠召见筠松,筠松带病去虔州,辞归时,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言罢即逝。时为三月初八戌时。……。”上载“杨益是山东窦州府人”可证该资料主要是窃取于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中伪撰的所谓《钳记》,和其它资料综合伪撰的,是不可信的。   据《人子须知》载:“南唐(923-933)仆应天字则魁,号昆仑子,生卒不详,世居赣州,荐太史不就而入道门,为黄冠师。”因而仆都监不可能偕杨益和廖銮一同赴宁都。 廖銮是879年归隐宁都的,黄巢是881年入长安,杨益也不可能与廖、仆同赴宁都,杨益更不可能长居宁都达25年之久。   杨益回老家于都葛坳乡,如何取道的呢?《辞海》载“黄巢于唐乾符二年(875)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因反对王仙芝图谋招安而独立作战。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首领,年号王霸,起义军南下经淮南,浙西,浙东进入福建。王霸二年(879)进入岭南,攻克广州,十月回师北伐,进入湖南,沿湘江而下,经武昌东行,渡长江淮河。王霸三年(880)十一月攻克洛阳,次年(881)初进入长安(今西安)。   《赣州府志人物篇?卢光稠?谭全播》载:“卢光稠,别名十七郎,上犹县双溪乡卢阳村人,上犹昔属南康,故《五代史》称卢光稠为南康人,生于唐开成五年(840)其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众推全播为首领,光稠为帅,卢光稠于唐光启元年(885)占虔州称刺史……唐天复二年(902)扩虔州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三面阻水。唐天佑二年(905)与县民黄连王议建上犹场”。   今考证,上犹县双溪乡有卢光稠的后裔以及卢光稠的居地和起义军的点兵台。卢光稠于885年攻占虔州,其时黄巢起义军已占领岭南,赣州城附近正值兵荒马乱。虔州刺史决非其父卢卓。据此,杨益来赣州是由长安沿丹江、汉江,经武汉而至南昌,再由南昌沿赣江逆流而上至赣州的。 杨益从长安来到赣州时,是在卢光稠未占领赣州前的兵荒马乱时,杨筠松的去处有可能到上犹协同卢光稠做点兵台的选址,或回老家于都县葛坳乡。鉴于杨益从长安来赣州途中并无与卢光稠相约的迹象,杨益协助卢建点兵台,显系是不可能的事实,因而杨益来赣州是回老家的。   《江西通志》载是“步龙一过虔州。……卒与虔,葬雩(于)中药口。”《南安府志》载是“断发入昆仑,步龙后至虔州……卒于虔,葬雩中药口。”   “步龙一过虔州”?杨益佐卢光稠布局赣州城,一过虔州是绝对不可能的。“断发入昆仑,步龙后至虔州。”从黄巢(881年)至卢光稠885年占虔州建卢王府的短短二三年“步龙后至虔州”也是不可能的事实。“卒于虔,葬雩中药口”即葬今之于都宽田乡杨公坝是铁的事实。加之杨益是避黄巢之乱以回老家较为安全,身携《禁中玉函秘籍术》必定授予亲信,也必须回老家,而且“卒于虔,葬雩中药口”,也是将尸体运回老家的途中至杨公坝而葬的,是符合事实的。因而杨益至赣州后的去向,肯定是回老家于都县崇贤里葛坳乡。   杨益到达赣州后,随即坐船沿着旧日奔赴仕途的老路由贡江逆流而上至汶潭,望看昔日知道的或游观过的石船山(今称杨仙岭)观音堂,遂上石船山参拜观音堂和山下的华林寺,查看感受其风光,自感只身一人,遂萌断发为僧的念头。回船后由梅江逆流而上,沿途探悉断发为僧之所。回乡后举目无亲,忆及前悉的梓山乡黄禅寺,而反道奔赴黄禅寺。不期而遇隐居于黄禅寺的老乡曾文辿于方丈中,收曾文辿为徒。   三僚《曾氏族谱?文辿公传略》载“考吾始祖文辿公生于大唐中和甲戌岁(查无中和,应为大中8年甲戌(854)岁),妣谢氏继朱氏……因洁身黄巢之乱,隐于黄禅寺,缘遇杨公,以师事之……。”   经考证,黄禅寺位于梓山乡潭头张军村黄禅生产队,明堂宽约4平方公里的大瑕中央,现为张军小学校址,仅留一宽约一米左右的山门基脚。说明了在黄禅寺收曾文辿为徒的事实。   杨益对黄禅寺有感地处闹村,非修身养性之所,遂率曾文辿返回石船山观音堂进行勘察。由石船山步龙至崆峒(昆仑)山,这与前述“断发入昆仑(昆仑为崆峒所误)是符合事实。同时在山下除华林寺外,又发现了新建的宝光寺、牛云山寺、仰屏山寺、普济山寺和空山寺等,证实了石船山观音堂为杨益断发为僧之良地。遂在石船山断发为僧进行授徒传术。至885年,卢光稠占虔州后,就受聘于卢光稠进行赣州城的风水布局。   第四节 杨益风水实践   一、杨益的著作   据《人子须知》载有疑龙经、撼龙经、画筴图、四大穴法,立锥赋、拨砂图、胎腹经、望龙经、倒杖法九部。《天机会元》载有疑龙经、撼龙经、黄囊经、青囊经、穴法心镜、玉尺经、二十四倒杖七部。《宋史?艺文志》载,曾杨青囊经歌、正龙子经、天玉经三部。今考证,符合杨益风水术法的,可靠的著作是郭杨风水实践纲领,137字的《青囊奥语》。   其次,是郭杨风水实施细则《天玉经》原著。   再次,是步砂量水准绳《玉尺经》原著共为三部。(详见拙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库全书堪舆类典籍研究》)   二、风水实践   杨益在石船山除授徒传术外,风水实践主要的是率其高徒曾文辿协助卢光稠扩建赣州城。《于都县志》(同治版)《武事志》载:“唐?光启元年(885)春,南唐卢光稠取虔州,自称刺史,以于都谭全播为谋主,是时王朝攻陷岭南,全播攻王朝取其虔州,天复中取其韶关,以光稠子延昌守之。天佑六年(梁开平三年)(909)秋,虔州刺史卢光稠以州附于淮南,遣使请命于梁,梁以为百胜将军防御使,七年(910)冬,防御使卢光稠殁,卢光稠立其子延昌。八年(911)冬,百胜军指挥使黎球杀卢延昌而代之。梁以球为防御使。球暴毙。牙将李彦图自立,谭全播称疾不出,彦图死,州人相率皆全播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十五年(918)梁贞明四年,冬十一月,吴主杨谓将刘信拨虔州,仍以谭全播为右威卫将军,领百胜将军节度史。”   《赣南卢氏族谱?卢光稠传略》还载“卢光稠……治政三十多年,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首先将高琰创建的赣州土城墙,由一平方公里左右,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左右,为宋虔州军孔宗翰修砖石城奠定了基础。把唐代的旧街横街扩为六街,增修了阳街,斜街,剑街,长街,而且还修了拜将台,皇城(现尚存东墙,南墙,西墙部分墙体)。寿量寺原为光稠家庙,传说卢光稠因为身患疾病久医都不能见效,乃请来僧人道诚将其治愈,光稠欲送礼重谢,道诚推辞说:“得一袈裟地足矣”。于是光稠当即赠他的东宅花园为道诚建了一座寺庙,起名为“卢兴延寿”后改名“圣寿”。宋祥符年间(1008-1016)易名为“寿量寺”,元末毁于兵灾,明洪武(1368-1398)僧人荣安重修,大学士解缙为其题字“寿量寺中兴碑”。   据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在第二届中国赣州杨仙岭(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试论赣州城的风水》一文中称“唐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赣南宁都客家人卢光稠率众起义,占据了赣州城,卢光稠为实现他称王的大业,决定扩建赣州城。由于杨筠松掌握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于是他辅佐卢光稠担当起扩城的踏勘规划工作。   第一,拓展了城市规划   实施扩城工程后,赣州城的城区面积达到了312平方公里……可以满足卢光稠称王的城市功能需要。   第二,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以北端衙前为起点,由北端衙门前的阳街,向南发展了约千米,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轴线发展的。   第三,对位于城市北端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衙署进行了重构。   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重构了衙署,重构后的衙署,其内部的各项建筑功能设施,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礼制要求,以致赣州的百姓将衙署称为“隍城”并延至今日。   第四,对城市街道进行了整体规划   在唐代衙署前面十字街的基础上,规划了六条城市主干道。唐代的十字街位于今建国路与西津路、章贡路相交之处。由衙署直通正南门称阳街。东西向的西津路和章贡路分别通向西津门和涌金门,称作横街。在城市拓展的基础上,杨筠松又规划建设了与东段古城将平行的长街(今赣江路)和剑街(今中山路和濂溪路),另外,还规划建设了阴街和斜街。杨筠松这位风水大师亦即当之无愧的规划大师对赣州城的规划建设完成之后,赣州的城市格局基本上已确定下来。”   《赣南卢氏族谱?卓公祖序》载:“……卓公葬于八都球田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次子光稠葬于赣州东林寺面前(载五代《章贡志》),夫人祝文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附祖安坟。”   于都上脑《刘氏族谱?刘江东传略》载:“我脉祖宗江东……唐中和四年甲辰(884)二月初五日生,宋开宝五年(972)十一月殁……公与谭全播共为卢王参政,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其中所述卢光稠父亲卢卓墓,一说葬石人坝,一说葬宁都八都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而其夫人曾氏,葬本里(宁都洛口乡麻田村)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很显然卢卓任赣州刺史,率其子光稠迁居上犹县双溪乡,卢阳村,卢卓亡故后葬在赣州西郊之石人坝,然后迁葬故里宁都洛口麻田村是符合事实的。其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我于1998年勘察该墓,挂面上端书有“杨公仙绩”四字,水口缝针乙辰,右丁未水倒左,癸、艮、丙、丁诸峰环绕,扦辛山兼戌,坐乙亥火穴,水中冠带主应损官和失龆龄之男。丁未衰水主衰退。2007年勘察时挂面“杨公仙绩”四字由墨书改为石刻。水口甲卯,丙午、艮寅水朝堂,扦辛山兼戌与前同,并注:“清光绪14年5月29日重修,卢王母曾氏葬于此,又把卢王夫人也迁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违背传统礼制,卢母右而卢王夫人在左侧。   上述二次勘察应以2007年勘察较为正确。但该墓经数次重修,兼之墓主布局(排列座次)不合礼制,显系非杨益所扦。   于都番岭《重修番岭始祖张公久墓志铭》“鼻祖公允公,盖汉留候之远裔,而番岭开基之始祖也,公揩儒人杨氏,聿来夫耕妇炊,吾家的绵爱自兹始,公生唐大中己卯(859年),殁于唐天成丙戌(926年)。儒人生于唐乾符甲午(874年),殁于唐天成己丑(929年)。三年(932年)同葬仙鹤形乾山巽向,相传此地为杨公筠松所卜……”   今考证,该墓水口缝针艮寅宫,庚戌龙入首,朝堂水有乙辰、巽巳、丁未三主流倒左。甲、卯、乙、坤、庚、辛、乾、壬诸峰环绕。挂面倒塌全被土掩埋,无法考其坐向,《墓志铭》所载乾山巽向,属大空亡,非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宜立戌山辰向兼乾巽。   江西乐平流坑《董氏族谱》载:“第一世,司徒合。仲子行仲五,以八世孙德元追赠司徒,葬长坑岭斗牛形,亥山巳向,配罗追赠豫章郡春人,葬枫山岭下黄蛇形巳山亥向,皆杨筠松所卜,事详名位表。   第二世司空祯。合长子,行四豪侠,自任丁时援壤义勇捍乡里,贼不敢犯,众感赖矣。以七世孙德元追赠司空。葬富原山金钗形壬亥向。配邓追赠南阳郡夫人,葬白龙塘飞鹅形巳丙向,杨曾二仙有箝记见舆地图,事详名位”。   今江西省乐安县牛日镇据流坑《司徒合公史略》载,流坑村是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即公历937-942年,与于都县番岭张公允墓建于932年以后的时期相近,都属杨益所卜,而两地相距约三百公里,决对不是串通伪撰的。可以证明杨益在赣州的风水活动时间是自882年起至937年左右止,共约55年左右,再以杨益初来赣州时,是以阴阳龙格龙坐穴,经过风水实践后,才创造符合李四光地应力的科学格龙坐穴乘生气的七十二龙。在古人非长达五六十年的风水实践,是不可能作出如此的成就。设杨益自长安逃回老家是35岁,则杨益生于847年左右,殁于937年左右,享年约九十,才是近似的事实。   诚然,杨益来到赣州后的风水实践达五十余年之久,除大部时间从事于赣州城的风水实践外,不仅是上述所列的阴阳宅。在赣南范围内,诸如位于宁都的孙中山祖先孙琍及其夫人陈氏墓,刘江东一世祖刘宗臣铁墓以及寺观--赣县最古的宝华寺等,这些都是杨益在赣南风水活动期内所建。特别是我师父李本芳所说的五马回朝墓,都经考证为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所建。……   第五节 杨益与曾文辿的死   江西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载:“后师徒(指杨益与曾文辿)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指曾文辿)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900)三月初九日也”   宁都《黄陂镇志?人物篇》载:“……天复二年(902)二月底,卢光稠召见筠松,筠松带病去虔州,辞归时,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言罢即逝。时为三月初八戌时。……。”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载:“……杨夫子讳益,字筠松……以虔州防御史卢光稠召其葬父,百日节度史加平章流行事,据虔州称卢王,因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杨公知酒有毒,乃掩倾入杯中,走至于都药口,其毒攻入于心,遂卒葬其地”。《南安府志》和《江西通志》都说:“卒于虔,葬萼中药口”。   从上述资料,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说杨益是由三僚出游至寒信峡偶然死的,不足信。因为杨益不是定居三僚,同时他们的始祖曾文辿也没有到过三僚,而是在葛坳乡小洇,隐居黄禅寺后至石船山的。   宁都《黄陂镇志》所述:“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言罢即逝”亦属荒唐。斯时,杨益在虔州佐卢王从事风水业务,902年正值扩建赣州城。   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说是:“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毒害致死”也不符事实。仅就杨益佐卢王风水布局扩城建设的功绩,卢王不可能赐毒酒毒害杨益。   最可靠而合逻辑的是:“卒于虔,葬萼中药口”杨益卒后,将尸体运回老家于都崇贤里葛坳乡,途经药口坝择地而葬。   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文辿公传略》载“考吾始祖文辿公……后师徒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后辿公与诸子徒于袁州万载县观邱山览胜,见形肖五牛饮水穴,结池心,援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时值粱之贞明丙子(916)岁也,公果腊月仙逝,诸子徒如命安葬,名其地曰“曾仙塘”后其徒于豫章复见辿公,惊其未逝,归发其冢,果空棺而始知辿公尸解。真成地仙矣……”。   上述《曾氏族谱》称曾文辿为杨益卜葬,是不符合事实,杨益是卒于937年左右,而《曾氏族谱》所载是曾文辿卒于916年,因此非曾文辿为之卜葬。另据乐平流坑上述《董氏族谱》载:“第二世司空帧墓为杨曾二人所卜”而后才能去宜春万载,这就说明曾文辿非卒于916年,而是卒于为杨益卜葬之后。否则,卜葬者当属与卢王参政的刘江东,始合逻辑。   综合上述诸多资料,可以证明江西兴国三僚的《曾氏族谱》所载《杨公仙师传略》和《曾文辿传略》都是不合逻辑,而是清代伪撰的,把杨益的面貌搞的全非。   杨益回到赣州后,在石船山的授徒传术,佐助卢光稠建王府和寿量寺以及扩建赣州城,为救贫济困奔波于赣南以及江西和全国各地,如福州市尚存唐末所建的符合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的阴阳宅和寺观。   风水实践中,杨益创造了科学的七十二龙,撰写了137字的《青囊奥语》和《天玉经原著》《玉尺经原著》三部系统的风水理论经典,卒于虔葬于中药口是铁的事实,这才是杨救贫的历史真面貌
发表于 2011-3-15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有心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4: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21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内容有看关头,兄台当能成其事
发表于 2011-3-21 13: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有心人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