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漫谈
本帖最后由 红与蓝 于 2011-4-23 22:17 编辑修行漫谈
<一〉
提到修炼丹道或者说仙道,不得不说两本书:《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历史上记载了一则小故事,说白云禅师和丘处机真人曾经以白云寺打赌,丘真人赢了之后改寺庙为道观,白云禅师认输后改去南方修行传法,多年后两人惺惺相惜,各写了一部修行书互赠互赏。《封神演义》是释家白云禅师所写,是白云禅师悟道成道后的作品,《西游记》是长春真人所写,这二本书都是成道之人点化后人的著作。
长久以来一直有人疑惑,为什么佛家之人写道家的事情,道家之人写佛家的事情?丹道修炼其实是不分门派的,一定要佛道双修才能成就,这在很多修行前辈的著作论述中都有过记载。宇宙之中包括了佛家和道家,要经历修道和修佛两个阶段才可能将境界接近到宇宙的高度,否则只通晓半个世界能是完整的真人或者佛吗?佛为觉悟者,一般来说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道家的真人是合道之人,道为宇宙自然法则的总汇。从意境上理解,佛与道的研究对象都是宇宙万有,实验对象都是人体自身,其共性也决定了佛道是同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可能有人对此难以接受,但落实到一个真字上,如果是真的想修行,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一定要搞清楚。
而这两本成道之人的作品,都是以玄幻神话小说的形式来比喻说明修行的过程,这是因为修行一事太过深奥,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即便成就了真身,对世人来说也是俗眼难辨。具体到修行过程,牵扯到显态、隐态两方面,个人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古人讲的法财侣地缺一不可,先天条件、后天条件加上师父外力的帮助,缺少任何一点要素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如此精细复杂的人身再造科学工程,只有在隐师的主持下以超越时空的技术完成,想对大众解释清楚,难度超乎想象。这也是正常现象,就好象历史上所记载的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世界上包括爱因斯坦个人只有有限的几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难怪就连严道人老师也只能用“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来形容修行活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科研发展鲜为国外人知晓,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阿瑟.爱丁顿爵士是首个让英语世界得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他更被爱因斯坦誉为在所有语言中最佳的相对论演绎者。1919年,爱丁顿到西非观测日全蚀并证实了广义相对论提到太阳的重力会屈曲光线的说法。爱丁顿的成果,立即被全世界媒体报道,相对论亦成为物理学的主流。附图就是爱丁顿拍摄日全蚀时恒星位置的照片。如非日全蚀,太阳附近的恒星是无法观测到的。在考察发布会上,波兰物理学家希柏丝坦问爱丁顿:“全世界只有3个人理解相对论,你大概就是其中1个罢?”这“3个人”当然包括希柏丝坦个人在内,爱丁顿却打趣地回答:“我也想知道第3个人是谁。”)
<二>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本书从内与外,个人与整体二个方面描述了修行的历程。《西游记》是从个人的角度,意象描述了神修的步骤次序;《封神演义》则从外部的条件,道出了每一次大的修炼活动都上应天时,修行人士需要在为百姓、社会、国家、天地和谐的奉献中,提升个人的境界,如此才会有成就的机会。
除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二本“小说”,前辈师父们还留下了大量的丹经口诀一类的著述,最著名的有《悟真篇》、《周易参同契》等等,它们都是证道前辈的珍贵经验,但或许是天机不可泄露吧,丹经口诀用词隐晦难解,非后天智力能领会,所以有“任君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之说。有人曾戏言:对古人留下的丹经口诀,学会一套即可成仙,然而今人修道者都在玩猜谜游戏,结果当然是一套也没有学会,而懂的人已经不需要这些了,他们自己也能写出同样的东西。戏言虽然偏颇,但也一定程度地道出了现代修行求学者的尴尬状态。
具体到修行的门派,都有各自的传承,比如近代最大的道派龙门派创自丘处机真人,而丘真人承王重阳祖师,重阳祖师由钟吕二位仙师传道授业。从历史记载看,传承至今的道家法脉若上溯祖辈,基本上都由钟吕仙师一脉相传,特别是吕祖更为各派共同尊奉的祖师。虽然现今各门派功法千差万别,但无一不是正统的太上丹道余脉流传,只是在传承中因时、因地、因人的条件不同而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钟吕仙师以及各派祖师们若能相聚在一起,对今日的门派分歧不知会作何感想。
道家如此,佛门也情同此理。
摒弃门户之见需要将修行的境界尽量提高,同一宇宙的不二真理若有差别,那一定是修行人认识的角度不够全面所致。
大家都知道修炼到最后要合道,道的意境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述清楚的,后天意识也没有掌控修炼全局的智慧,佛家道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讲空道讲无,后天意识的无为才能换来先天意识的无不为。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先天意识培养过关了才能具备进入丹道高层意境训练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师父的主持下,修行者的元神出来后,作为丹者的全面训练才能真正展开,这种训练包括佛道两家隐态的传授,以及生活和云游中接受的点化,在学习真知中完成穷理尽性了命的过程而修成正果。
丹道的概念范围很广,有很多层的丹境,对于有的训练方法将出阳神或元神作为成功的标志,这也属于丹道的范围,是不同条件的人在不同修炼条件下达到的各种层度丹境。宇宙的知识无限,太上丹道的意境也深广无限,若要达到道的层度,修出元神只是起点,进入化境还需要长期的训练。
历史上有记载的,接受太上丹道训练的前辈仙师就有很多位:吕祖及八仙、重阳祖师及七真等等,没有留下记载更多。龙门派丘真人留下了著名的修真小说《西游记》,把丹道修炼的次序过程对后人做了点化。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就讲了一块仙石中产出石猴,明喻了仙石即是人身,迸出的石猴孙悟空就是元神出世,接下来先拜道家师父学艺,之后在师父的帮助下,聚齐五神(孙悟空、唐僧、沙僧、八戒、白龙马),再共同经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修炼佛性,终成正果。人的五行对应五神,丹道修行者在师父的主持下,修出完整的神系统,才能够进入高层的丹境,经历道佛双修的训练过程才能修成正果,这种高层丹道修炼方式在当代太上丹道传人们的经历中也得到了验证。这种训练之所以艰难而漫长,是因为太上丹道的意境不在于个人的成功,而是在于对宇宙自然界的奉献,接受训练的丹者就好象宇宙世界的公务员,为众生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训练正是上岗之前的培训。隐界师父曾说:为自己修行的人,老天也不会保佑他。曾有修炼者说过隐态的事情比显态还要多,而作为常人可能永远也无法明白这些事情,高层级丹者在隐态之德之行是无法用常人的思维来理解的。
丹道技术的的复杂性决定了后天意识无法掌握,对隐态时空特性,俗眼不能见,俗身不能识,更不可能掌控对隐态物质的运化能力。对此前辈们给出的诀窍是后天意识的“空无”,后天识神所学知识包括丹经口诀等等全部没有干扰作用了,先天意识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这时的人身只剩下配合的作用,这就是《道德经》中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技术内容。
《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古人早就指出了修炼太上丹道的明路,只是后来的聪明人太多,都希望能够找到另外的捷径。
<三>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拜金时代,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大家却发现,彼此之间的信任、互助等美好的事物已经难以找到。虽然有些人对物质财富达到了极致崇拜的程度,但是物极必反,随着人们对幸福感的渴望与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健康长寿和解脱精神的方法,实际上学修《道德经》之路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这样一条光明之路,把《道德经》融入生活之中,本身就是在不断接近自然之道,已经是不修自修、不炼自炼了。
对于想专业学习丹道的的朋友,在真师来到之前,可以本着众人为师的方法,从生活中接受点化。事实上,师父的智慧和能量早已融化到了自然界的人事物中,随时能够点化有缘人。贵在精一的师父和众人万物为师,是理解师的二个方面内容。
对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讲学之师,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研究学者型,自身没有实修或者实修经验很少,但是具有古典文化或历史学等某些方面的专长,由于自身兴趣等原因接触丹道,学习并熟悉前人的丹道口诀、著作等文字材料,以自身的理解力进行研究,分门别类总结特点,按自己认为正确方式的理出头绪,提供给大家参考。
二是实修实证型,因深厚的根基和特殊因缘进入修炼之门,受真师指点,受过丹道的系统性训练,学修有成后依愿力在社会中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三是招摇撞骗型,这些人的实修水平很低或者没有实修经验,完全靠嘴吃饭,今天讲佛经,明天讲道经,仿佛天下没有他们不懂得东西,没有不敢讲的经书。这种人所讲内容最多是其个人的一些读书体会,对学子们胡诌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东西实在是造孽,如果错认这样的人为师,只会局限自己的发展。
以上是从专业修行的角度做的基本分类,简单总结,打比方说就象是从北京走路去广州而问路于三个人,第一个是研究过地图的人,第二个是亲自走过这条路的人,第三个是没有看过地图也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三种人一对比,哪一种人最有指导意义不言而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三种人,他们欺负问路人也不知道这条路的情况,所以就随便扯谎,反正问路人也辨不清真假。
很多学子自身没有修炼的经历,也没见过成就的真师,对于丹道内涵还很陌生,戏说之就是既没吃过猪肉,也没有见过猪跑,若要立志学道还需擦亮双眼。即便有的人手上有一些珍贵的丹经口诀,但是因为丹道修炼的特点,基本上是与肉眼不可见的高级智慧能量物质打交道,对常人就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行路,手上的地图标记得再清晰也无法保证找得到实践中正确的前进道路。所以丹道修炼必须有师父的火眼金睛在前面引路,在遇到真师之前,安心于生活中体道悟道也是很好的选择。
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也带来了对自然界的破坏,过去人迹罕至的修炼道场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也能轻易到达,旅游开发之后的修行场所大多失去了灵气,有的过去修炼的地磁场在开发矿藏时也遭到破坏,可以说修炼的自然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上天又是平衡的,过去云游几个月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到,过去信息闭塞找本书都困难,现在有发达的讯息系统,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几乎都能同步了解,只要是有心人就不难找到求知问道的机会。
修行界自古就有师父找徒弟的传统,师父借各种各样的机会点化弟子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涉及眼前的问题,怀疑者大有人在。人们可以跑上几百里几千里去拜一拜传说中灵验的塑像,但是对身边点滴启迪心智的人事物却不放在眼里,更别说相信擦身而过的要饭糟老头是化身师父。人们可以相信古代的仙佛是即身成圣,但是对活生生的凡人相貌现代修行人却绝不认同。我曾经遇到一个辩论者,他说要让他相信是有成就的人先要活够120岁,否则他都不相信。我对他说很多修行人120岁的寿命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那时你又在何处?修行界从来就不缺少长寿之人,只是他们隐于山野乡村的自然之中,哪有兴趣出来供人参观。上面这种现象虽然叫人扼腕叹息,但也是常人的特点,人心本有信古疑今,信远疑近的思维习惯,何况现代社会缺少真诚,并且招摇撞骗者还大有人在。
对于求学中的疑惑我们可以学习佛家的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四依法简单说,就是依理不依人,依法不依人,这是佛陀在入涅槃前特别交代给弟子的学习原则。同样,道家也有穷理尽性了命之说,对于丹道爱好者,在入道之前不妨先明理,拜师学习也好,看书学习也好,先要做一个明白人。
原文地址在网上找。 好文!全新认识,资料再多点就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