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4:27:13

从格物到科学 转帖

-

- 科学”的一词的由来 Science来源于“Scientia”,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明清之际,中国的学者把它翻译为“格致之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至知”;日本学者首先把它翻译为“科学”,意思是“分科的学问
•“





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一概念;“科学”一词在中国出现,概是近代的事。 然而,“科学”这一概念在中国近代形成又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实际上源自于儒家的“格物致知”;从“格物致知”到“科学”,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一.


“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的“三纲八目”,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的“八目”略写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宋代理学家重视《大学》,于是,“格物致知”成为理学家的重要概念。程颐、程颢讲“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明理也” 。已经包含了格自然之物的思想。朱熹更是明确地说要格自然之物,“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把自然之物看作是格物的对象。而且,朱熹较为重视科学,并积极地研究科学 ,成为格自然之物的实践者。这实际上为从“格物致知”发展到“科学”开辟了道路。
到了明代,王阳明将“格物”诠释成“格心”,认为“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 ;而且,他还用亭前格竹不得其理反而劳思致疾来讥讽朱熹的格自然之物,并说:“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 反对朱熹的格自然之物。但是,同时代的王廷相以及以后的高攀龙、王夫之、陆世仪、张履祥等理学家则继承了朱熹的格自然之物的思想。
王廷相明确主张研究自然,要求把握“物理”。他在所作“策问”中说:“诸士积学待叩久矣,试以物理疑而未释者议之,可乎?天之运,何以机之?地之浮,何以载之?月之光,何以盈缺?山之石,何以欹侧?经星在天,何以不移?海纳百川,何以不溢?吹律何以回暖?悬炭何以测候?夫遂何以得火?方诸何以得水?龟何以知来?猩何以知往?蜥蜴何以为雹?虹霓何以饮涧?何鼠化为鴽,而鴽复为鼠?何蜣螂化蝉,而蝉不复为蜣螂?何木焚之而不灰?何草无风而自摇?何金之有辟寒?何水之有温泉?何蜉蝣朝生而暮死?何休留夜明而昼昏?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是皆耳目所及,非骋思于六合之外者,不可习矣而不察也。请据其理之实论之。” 显然,王廷相是主张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研究科学的。而且他还认为,研究天地之道是学者“穷理尽性”所必不可少的。他说:“古之圣人,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而人之道益明。盖以人性贯彻上下,通极内外,弥满于无垠,周匝于六合,苟一物之未知,是于性犹有所未尽也。故天地之道,虽悠远高深,学者不可不求其实矣。”
明朝末年,东林学派的高攀龙发挥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主张格“一草一木之理”。他认为,“天下之理,无内外,无巨细。自吾之性情,以及一草一木,通贯只是一理”,因此,“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格” 。他还与顾宪成讨论格物,并且说:“先生云:有梅于此,花何以白?实何以酸?有桃于此,花何以红?实何以甘?一则何以冲寒而即放?一则何以待暖而方荣?龙谓天地间物莫非阴阳五行,五行便是五色,便有五味,各自其所禀,纷然不同,固无足异。至发之先后,盖天地间有一大元亨利贞,各物又具一元亨利贞,杂然不齐,良有以也。” 高攀龙认为,天地间虽存在着总的规律,但万物各自又有不同的规律,所以要格一草一木之理。他还明确地说:“一草一木是格物事,鸢飞鱼跃是物格事。” 显然,他主张研究自然事物。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更是明确地把方以智的“质测之学”诠释为“格物”。王夫之曾说:“密翁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惟质测为得之。” 密翁,即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所谓的“质测”就是要研究“物理”;方以智明确指出:“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可见,方以智的“质测之学”就是指自然科学。王夫之以方以智的“为质测之学”解“格物”,实际上就是以研究科学解“格物”。也就是把“格物致知”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与王夫之同时代的理学家陆世仪赞同朱熹的格物穷理之说,反对王阳明的致良知。他说:“致良知虽是直截,终不赅括,不如穷理稳当。……天下事有可以不虑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学而知者,名物度数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当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运行,必观书考图,然后明白,纯靠良知,致得去否?” 陆世仪认为,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同于心性道德方面的知识,其认知方法也不相同;儒者应当学习科学知识、研究科学,而不是靠“致良知”。与此同时,陆世仪还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强调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他说:“六艺古法虽不传,然今人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此当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
这一时期的理学家张履祥“初讲宗周慎独之学,晚乃专意程朱。践履笃实,学术纯正。大要以为仁为本,以修己为务,而以《中庸》为归” 。他认为,“吾人学问,舍‘居仁由义’四字,更无所谓学问;吾人功夫,舍‘居敬穷理’四字,更无所谓功夫” ;同时,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多有发挥。他说:“致知者,所以为力行也。今人言致知,多不及力行,岂非好言精微,反遗却平实。” 张履祥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力行”。为此,他还强调“当务经济之学”,这就是:读有用之书,不可当不着实际的学究;学更重在做功夫,躬行实践,不尚空谈;要留心世务,学以治生为先,即要经世道济民生。他还说:“学者肯实去做功夫,方是学,如学耕须去习耕,学医须去习医。” 可见,他的“力行”、“经济之学”还包括农业生产的耕耘之类。
由以上可见,朱熹之后有不少理学家实际上继承和发挥了朱熹格自然之物的思想。

二.

与理学家把自然科学包括于格物致知之中的同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把科学与“格物致知”联系在一起。
作为金元医学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之一的刘完素撰有医学著作《伤寒直格》,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大约同时代有《格物粗谈》,是一部博物学著作。后来元代的朱震亨著《格致余论》,明确提出“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
元朝时期的数学家朱世杰也把数学与格物致知联系在一起。他的重要数学著作《四元玉鉴》论述了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解和高阶等差级数等方面的问题,被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G. Sarton)称为“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其中说道:“凡习四元者,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之学也”。在朱世杰看来,数学之理与宋代理学家的“理”是同一的,可以通过研习数学之理达到“尽性”。这就是理学家所谓的“穷理尽性”。莫若在《四元玉鉴》“前序” 中还说:“其学能发先贤未尽之旨,会万理而朝元,统三才而归极。乘除加减,钩深致远,自成一家之书也。方今尊崇算学,科目渐兴,先生是书行将大用于世,有能执此以往,则古人格物致知之学,治国平天下之道,其在是矣。”把数学与理学的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
明代的李时珍则提出研究本草为“ 吾儒格物之学”。他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认为研究本草为格物之学。明代学者王世贞甚至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 。在明清时期的科学著作中,还有不少是以“格致”作为书名的。
当然,宋代以后的理学家和科学家把研究自然界的事物,即研究科学,包含于“格物致知”之中,在逻辑上存在着两个问题:
其一,把研究科学包含于“格物致知”之中只是意味着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换言之,理学家研究科学的目的在于求得“形而上之道”,因而科学研究本身只是手段。所以,无论是理学家还是科学家,他们虽然把研究科学看作是“格物”,看作是为学成人所必不可少的,但目的还在于求“道”,体认“天理”。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还尚未独立,还附属于理学。正因为如此,科学还带有许多理学的成分。
其二,把研究科学包含于“格物致知”之中还必须回答研究科学是否能真正求得“形而上之道”。朱熹以“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把科学与“形而上之道”联系在一起。王阳明则用亭前格竹不得其理反而劳思致疾予以讥讽。应当说,王阳明的讥讽是有道理的,后来的理学家事实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研究科学不能求得“形而上之道”,那么,或者科学就可能被否定,就象在王阳明那里,或者科学独立于理学,从理学中分化出来。
但无论如何,把研究科学称作“格物致知”,或包含于“格物致知”的概念之中,实际上承认了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朱熹之后的许多科学家正是在“格物致知”的名义下开展科学研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并且最后使科学从理学中分化出来。
科学之所以能从理学中分化出来,还得益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引进,其中徐光启是关键人物。徐光启是明朝末期的科学家。他主持修改历法和《崇祯历书》的编撰,翻译出版了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许多西方科学著作,并且编撰了《农政全书》。徐光启把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学问分为两大类:“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 。关于“格物穷理之学”,徐光启说:“凡世间世外、万事万物之理,叩之无不河悬响答,丝分理解;退而思之,穷年累月,愈见其说之必然而不可易也。格物穷理之中,又复旁出一种象数之学。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物,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 在这里,徐光启从科学的角度发挥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他首先从一般的学问分离出中“格物穷理之学”,然后进一步分离出“象数之学”。这里的“象数之学”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这样,徐光启就把科学从一般的学问中分离开来,而归属于“格物穷理之学”,这样的学科分类对于后来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与此同时,一些与西方科技有关的著作,包括西方传教士所撰写的一些科学著作,也被冠以“格致”之名。自徐光启在1607年作《刻几何原本序》和1612年作《泰西水法序》提出“格物穷理之学”的概念之后到清代中期,与科技有关的著作以“格致”为书名的有:熊明遇著《格致草》,高一志著《空际格致》,汤若望著《坤舆格致》,陈元龙著《格致镜原》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学者陈元龙所著《格致镜原》。该书著于康熙戊子年(公元1708年),全书分为三十类: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完全是一种博物学著作。显然,这一时期的“格致之学”与西方近代科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从徐光启的“格物穷理之学”过渡到“科学”,是到了清代末期才得以实现。19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再次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与明清之际一样,这一时期许多与西方科学有关的著作也以“格致”为书名,据当今学者董光璧所著《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论纲》,这类著作有:丁韪良编译《格致入门》,傅兰雅编《格致汇编》;还有一批以“格致”为题的科学通论著作,如《格致启蒙》、《格致小引》、《格物探原》、《格致新机》、《格致须知》、《格致略论》、《格致释器》、《格致举偶》、《格致问答题要》等;还有王仁俊编撰《格致古微》(1896 年)。 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凡涉及与西方科学有关的课程,大都以“格致之学”命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格致之学”实际上就是指西方科学,并最终于19世纪末实现了向“科学”概念的过渡。

三.

谁也不会否认,在中国,“科学”概念的出现与西方科学进入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科学”概念是从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中发展而来。除以上以历史为证之外,还可从理论上作以下分析:
首先,理学家的“格物致知”包含了“科学”的因子。“格物致知”是儒家“三纲八目”的起点,也是理学家体认“天理”的出发点;就最终目的而言,“格物致知”不是为了探索科学规律,这当然也是“格物致知”与科学的根本区别之处。但是,“格物致知”经朱熹诠释后,包含了格自然之物,也就是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这本身与科学有相似之处,因而包含了科学的因子,尽管在“格物致知”中,研究科学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实践这样的“格物致知”的过程中,理学家可以同时是科学家。朱熹个人研究科学,后世一些崇尚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家也研究科学,更有科学家在“格物致知”的名义下研究科学,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在事实上证明了“格物致知”包含了“科学”的因子。
其次,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如果以为《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就已经包含了要求研究科学的内容,显然难以接受。但是,“格物致知”的概念是发展的。朱熹的“格物致知”在当时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已较《大学》有了新的发展,更有后世理学家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发展出去。虽然王阳明发展出“格心”,但是,王廷相、高攀龙以及王夫之等都强化了“格物致知”中要求研究科学的内涵。尤其是,科学家对“格物致知”的各种诠释,实际上也丰富和发展“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从总体上看,“格物致知”的概念,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其所包含的要求研究科学的内涵越来越显著。
再次,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儒家崇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精神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精神。“格物致知”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决定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的开放性。明清之际具有儒家精神的科学家们用西方科学诠释这一概念,引伸出“格物穷理之学”、“格致之学”,一步一步地在认同西方近代科学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科学的近代化。
从“格物致知”到“科学”的过渡表明,以“格物致知”为基础的朱熹理学包含了科学的内涵。这也许就是中国宋元时期的科学发展能够达到古代科技的高峰并且曾经令西方人所望尘莫及的哲学上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这个过渡过于曲折和漫长,如果从徐光启在1607年作《刻几何原本序》和1612年作《泰西水法序》提出“格物穷理之学”的概念开始,到19世纪末“科学”一词的出现,经历了近300年,并且伴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衰落。




注释:
参见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3期。该文认为,首次用“科学”者,应归功于康有为;较早采用“科学”的另一位名人是严复;自严复以后,“科学”一词在知识界迅速普及。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4:48:18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1-8-21 14:53 编辑

无尘:用器{科学}解释道{风水,玄学]你解的通吗
科学也是形而上的东西
技术才是形而下
黄帝内经就是科学著作难道不能解释中医
非要用西方的 解释中医?
如果你把科学仅仅等同于西方现有的那些你当然不能解释
我说过多次了
科学就是盲人摸象
你不能用西方人摸到的 大腿--科学具体的结果来排斥中国人摸到的耳朵
在摸这个方法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科学方法
只不过大家摸到的具体的东西不同
西方人摸到的大腿 确实很震撼
但你不能就否认中国人不会摸
或者装鸵鸟 把摸改个名字
但本质都一样

其实很多国人都是把技术《制器》等同于科学 所以就认为 科学不能解释中医 解释风水
就像那个谁说卧室不能放镜子 是因为镜子反射电磁波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4:52:39

本帖最后由 背孤击虚 于 2011-8-21 14:56 编辑

-

- 科学”的一词的由来 Science来源于“Scientia”,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明清之际,中国的 ...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4:27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天理学说,其理是儒家心性之理,非物之理,唯心的懂吗?并非所谓的科学,上文纯粹是偷换概念。五毛党的著作,不看也罢。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4:56:01

无尘:用器{科学}解释道{风水,玄学]你解的通吗
科学也是形而上的东西
技术才是形而下
黄帝内经就是科 ...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4:48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可以去摸,但是不一定去摸就都是科学,不然基督教也是科学。

符合科学的思想,就是近代洋奴思想,当鸵鸟也比当洋奴好。放着自己祖宗的思想不去搞,非要搞什么科学,既然中国早就有科学,叫格物,那么你为什么不说科学符合格物,非要弄个格物是科学呢?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02:07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1-8-21 15:04 编辑

人家是从格物到科学没有说格物就是科学

如果没有日本 人捣乱
科学这个词现在就是用格物
这样恐怕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

1.中医风水完全可以用 双盲试验验证
2.你那个自创“口碑”的验证 你认为世界上会有几个人认可

你宣扬你的口碑标准把   我不打扰你的积极性了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08:17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1-8-21 15:10 编辑

那么你为什么不说科学符合格物,非要弄个格物是科学呢?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4:56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你要问严复或康有为了本来把那个词翻译成格物 好好的 怎末留学几年日本 就效法日本有翻译成科学了
确实按日本 人的这种翻译 “分科的学问” 连宗教 巫术都是科学了
也太广义了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10:33

[quote人家是从格物到科学没有说格物就是科学

如果没有日本 人捣乱
科学这个词现在就是用格物
这样恐怕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

1.中医风水完全可以用 双盲试验验证
2.你那个自创“口碑”的验证 你认为世界上会有几个人认可

你宣扬你的口碑标准把   我不打扰你的积极性了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02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格物未必就是科学,那好,既然不是科学那你的立论就不成立了,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用哪个此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内容。
1、如何验证?怎么排除其他因素来验证?一个人幸运与否,可以有多种因素,你怎么证明是风水的原因而不是别的?你说的仅仅是理想而已,书生之见,落不得实处。
2、口碑本身就是大家认可,若无人认可,那叫口碑吗?糊涂

你也不要宣扬你的所谓科学理论了,按你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不科学的东西,轮子功也是科学。你把科学搞成了哲学,或者是宗教了,你所谓的科学才是当今无人承认的呢。是你自己的臆测而已。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11:44

这你要问严复或康有为了本来把那个词翻译成格物 好好的 怎末留学几年日本 就效法日本有翻译成科学 ...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08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把内容的问题,说成了名词问题,偷换概念。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21:23

[quote人家是从格物到科学没有说格物就是科学

如果没有日本 人捣乱
科学这个词现在就是用格物
这样 ...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10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1、如何验证?怎么排除其他因素来验证?一个人幸运与否,可以有多种因素,你怎么证明是风水的原因而不是别的?

-这个你可以让 那些反伪者 设计
中医风水有现成的理论
有人反对   那他又权利自己设计实验来证伪而不是我们来设计实验来证明
就像爱因斯坦 他不相信量子力学 所以他设计了很多实验来打算证伪量子力学
排除干扰这是反伪斗士的事 不是我们的事这是国际惯例
很多人上了反伪斗士的当让人家一句 数据呢 就不知道怎么说

所以 我们有我们的理论如果你方舟子不相信 好你可以设计实验来证伪
而不是问我们要数据只要你拿出证伪的数据就行啦--这是国际惯例--爱因斯坦,王金甲先生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2、口碑本身就是大家认可,若无人认可,那叫口碑吗?糊涂

多少人认可算口碑
是不是托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23:26

你把内容的问题,说成了名词问题,偷换概念。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1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没有这个名称问题又何来这么多争论
不就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名称吗
就以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40:15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1-8-21 15:44 编辑

[quote如何验证?怎么排除其他因素来验证?一个人幸运与否,可以有多种因素,你怎么证明是风水的原因而不是别的?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10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平你的口才可以去医院打假了
因为理论据说70%的病可以不药而愈
你可以问那些医生凭什么说《证明》病是你治好的而不是我本来就该好了

这句话好像反伪斗士长用来反对中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西医

好了 不和你讨论这些无聊的话题了

做我的《年柱命理软件》去了
那位有这方面的资料 欢迎交流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41:36

这个你可以让 那些反伪者 设计
中医风水有现成的理论
有人反对   那他又权利自己设计实验来证伪而不是我们来设计实验来证明
就像爱因斯坦 他不相信量子力学 所以他设计了很多实验来打算证伪量子力学
排除干扰这是反伪斗士的事 不是我们的事这是国际惯例
很多人上了反伪斗士的当让人家一句 数据呢 就不知道怎么说

所以 我们有我们的理论如果你方舟子不相信 好你可以设计实验来证伪
而不是问我们要数据只要你拿出证伪的数据就行啦--这是国际惯例--爱因斯坦,王金甲先生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2、口碑本身就是大家认可,若无人认可,那叫口碑吗?糊涂

多少人认可算口碑
是不是托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2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1、你的逻辑是,有现成理论就可以成立为科学喽?那按你的逻辑,轮子功也有理论,是不是科学?为什么要别人证实呢?你不是立论者吗?自己立论不提供证实,反而让人家证实,这就是你的科学呀?数据不对吗?科学界不承认数据吗?科学是反数据的吗?为何一提数据你就抗拒?
我们有我们的理论,这话对呀,所以何必要去符合科学呢?但是你让不信的人去证实,你自己不证实,这就是无理要求。你这样做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我也证明不了对,你也证明不了不对。那么科学不科学的,就无从说起了,一笔糊涂账而已。
2、好啊,如果你能让千年来的人们都当你的托,那咱就信你。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43:10

如果没有这个名称问题又何来这么多争论
不就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名称吗
就以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23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不是名称问题,是内容问题,你连这个都不懂吗?
同样的,古代没有科学的名称,也不能代表古代就有你所谓的科学。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45:55

平你的口才可以去医院打假了
因为理论据说70%的病可以不药而愈
你可以问那些医生凭什么说《证明》病是你治好的而不是我本来就该好了

这句话好像反伪斗士长用来反对中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西医

好了 不和你讨论这些无聊的话题了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40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你说的对,如果说去医院治病就一定是医生治好的话,那也是不成立的,这个是很明显的道理。什么斗士我不知道,也从来不听他们的言论,理是理,不因为什么人说的而改变。

你都说过好几次不再说了,到头来还不是三番两次复出?你的话信不得呀。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46:09

1、你的逻辑是,有现成理论就可以成立为科学喽?那按你的逻辑,轮子功也有理论,是不是科学?为什么要别 ...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4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轮子功也有理论,是不是科学?--他已经被佛教界认识证伪了

背孤击虚 发表于 2011-8-21 15:48:32

,轮子功也有理论,是不是科学?--他已经被佛教界认识证伪了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46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意思是,是不是科学要由宗教界来认定喽?振聋发聩呀,奇才。

无尘 发表于 2011-8-21 15:55:08

这你要问严复或康有为了本来把那个词翻译成格物 好好的 怎末留学几年日本 就效法日本有翻译成科学 ...
ymy111 发表于 2011-8-21 15:08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主要问题偏离远了,风水不是从严复于康有为而来,也不是朱熹来的,而是从杨曾总结前人经验而来,干嘛以一个风水鼻祖杨曾所在时代不论而跑到晚清时期?限然认同杨曾风水术,就应当说说你认为杨曾时代的科学。用杨曾时代的“科学”更能解释风水的本意。除非你想改革,改良这个东方古老的学问。

无尘 发表于 2011-8-21 16:37:33

科学定义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   科学的定义: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科学的追求目的是真理.科学的研究内容有二:一是揭示宇宙万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二是对万物的原有状态的重组,使其成为有某种性能的能满足人们某种实践需求的东西。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科技日新月异,每个人都不是全才,都会或多或少的迷信权威、专家,不经验证而相信。所以迷信不可怕。但分不清科普和迷信,就可能分不清科学和假科学。   公认,是指交谈双方认可的,不是虚指。   例如:8大行星说法的公认,是指科学大会通过决议,而不是地球   上大多数人知道,或承认,后一标准是不容易验证的。   但是科学家也有错的时候:例如亚里士多德,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重物先落说被发现需要修正。   修正后的论述:在做自由落体实验时,如果两物体受到相同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则较重的物体先落地。   (注意:原结论重物先落证伪的最好实验不是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做实验,而是带降落伞的人和小石头比,石头先落)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   “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编辑本段基本意义
  科学,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就是知识。第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第四,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   贝尔纳则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对人类来说首次揭示出客观实际事物本来面貌的内容是科学发现;变革现实使它产生从未有过的客观实际是科学发明;按照客观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与客观规律进行的思考是科学思考(逻辑思维);运用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事物与问题是科学分析;依据科学分析作出的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决策是科学决策;通过多方面重复的或普遍的实践检验与科学思考,看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什么样的客观实际,能否创造出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这种态度是科学态度。用科学态度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这种思想是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科学家是在科学实践中有重大突破创新的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基本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格物到科学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