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剑仙
剑仙之术,先师陈撄宁先生在《口诀钩玄录》中曾这样说过:“剑术,也是极端秘密之一种。上等的名为剑仙,次等的叫做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现在常听人说,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话,决不可拿看小说的眼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炼此术,作什么用处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派,乃地仙门中之旁支。他们修炼,是要跑到悬崖绝壑,采取灵药,服食辟谷,吐纳呼吸,翕受日精月华。各种工夫与金丹法门隐居城市修炼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兽,肉体无力抵抗之时,就用剑气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以后,道成尸解,肉体既不要保存,剑术遂归之无用。他们若有不甘于小成者,半途上再求进一步的工夫,参透造化阴阳之消息,拿出旋乾转坤之手段,将后天金气,变而为先天金气,于是又走向金丹大道正路上来了。这种人性情甚为固执而冷僻,若是你的资格不合于他的条件,无论如何,他决不肯相传。”并且,陈樱宁先生在《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上曾经多次谈及剑仙术不可轻传的理由。现在看到将剑仙之术公开传授者,我颇觉不妥。因为这种学问假的内容太多,即便是真的,在现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我从十九岁开始学道,遍游名山寺观,寻访高真大隐,虽然学了不少的修炼法门,但都不尽意。直到得遇先师陈撄宁夫子后,方才知仙道修炼之真谛。<br><br>1945年日寇投降后,我回杭州定居并开设慈海医室应诊,闲暇之余,在杭州钩山樵舍,跟随内家拳名家黄元秀先生学习武当对剑。据传,此套剑法是黄元秀先生
的老师、武林名宿李景林先生所创。因为黄元秀老师接李景林当过代理督军,因而,此剑方才传到黄手中。武当剑有单练对练两套,我跟黄老师只学了对剑,没学单
练。中华武术中,原有三才剑,山东督军李景林将其改为三合剑。李后来不满意,遂请来多位剑术名家实践演练,从中总结提炼出十三个动作,以两人对打对练为基
础,进一步发展为无招式对打始才满意,名之曰武当对剑。其修炼方法本“天人合一”的思维,练就“身剑合一”的剑术,风格潇洒飘逸,变化多端,练至最高境界
——身剑相合。李景林先生题词赞曰:“炼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近道矣”。太极拳名
家杨澄甫先生赞曰:“剑气如虹,剑行如龙。剑神合一,妙用无穷。”由于我习武多年,在兵器中尤喜剑术,对此套剑法更视如珍宝,日夜勤练不辍,故黄元秀先生
对我印象比较好,便决定传授我一种神妙莫测的“<strong><font color="#ff0000">剑仙</font></strong>术”。据说,此术练成后,旁人只见白光一道,百步刺人,若探囊取物。此种工夫皆是三四十年代上海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的主角使的功夫,我知道那些都是向壁虚构。但黄元秀先生却如此推重,我非常怀疑。但为了一探究竟,也没有说什么。
<br> 不久后的一天,黄元秀先生特意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在他家中的佛堂里为我举行了一个庄重的拜师仪式。先给神像上香磕头,然后再行拜师大礼,黄先生便开始教我练功方法。即用一只手捏住一把二寸长的小竹剑,另一只手则掐起剑诀,指着竹剑,口诵咒语,念念有辞。每日须炼半个时辰,炼完后把竹剑泡在凉水杯里,看其周围水泡的多寡,来判定功修的进展如何。不炼时,要将那柄竹剑恭恭敬敬地供奉在佛堂里面。拜师完毕后,我问黄先生:“您学成了没有?”他答:我那来时间炼呢。我心里暗想,这么好的东西为何不炼呢。我这才确确实实地知道黄先生受骗了。不是剑仙,而是“骗仙”。因为黄元秀先生是笃诚君子,待人以诚为本,对自己的老师非常崇信,所以老师传授给他的东西他没有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就全盘接受,而在传授他人的时候亦按师授而传,故未必能探知其中奥妙。虽然我对黄元秀老师所传的剑仙术并不推崇,但对黄元秀老师的人格一毫也未轻视。民国年间以此术骗人的江湖术士为数不少。
1957年,我跟陈撄宁老师赴京工作,在与黄元秀先生作别时,他赠我一本《武当剑法大要》,一把二寸长的银剑(此剑精巧别致,剑身篆刻有八卦图案,至今仍保留在家中),和一张黄元秀先生在民国时作督军的戎装照片,黄先生身穿上将军服,头戴督军帽,两手在身前按着指挥刀,威风凛凛,很是神气。惜此照片在文革期间丢失了。另外还有一张合影照,都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林名宿。其中有杨氏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武当剑名家李景林,万籁声的老师、自然门大家杜心武及刘百川等当时的武术名流。黄元秀先生告诉我,他的剑仙术不是跟李景林先生学的,李景林先生曾得到从故宫流传出来的雍正时剑侠所用的小剑十三具,但是不懂他们的具体炼法(见《式当剑法人要》)。黄元秀先生的剑仙术得于照片中的另一位老师,他的姓名我现在已想不起来了。此人在当时的上海名气很大,据说不仅懂得剑仙术,而且还会点金术和搬运术。有一次,黄元秀先生同他一起在上海国际饭店吃饭,这位老师为黄元秀先生表演了一个小搬运法。他让黄先生把手表摘下来交给他,他拿起表顺手就扔到窗外的楼下去了,手表却被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捡走了。黄先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表被人捡走,不禁疑惑的问这位老师:“你怎样才能把这块手表拿回来呢?”这位老师微笑着对他说:“你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有什么东西?”黄先生顺手一摸,手表居然在自己的口袋里!从此,黄先生对这位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并追随这位老师学习剑仙术。随后我把这件事向陈撄宁先生说了。陈老师便为我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剑仙”老师身上的另一件事。
陈老师在上海有一个女学生叫薄冰如,知道这个“剑仙”老师会炼金术,就同他父亲一道拜师学炼金术。到这个“剑仙”老师家一看,他家很有钱,房子装修的富丽堂皇,屋里放着许多装贵重物品的皮箱。“剑仙”老师说,他家的钱都来自于炼金术。接着,他让想学炼金术的学生都出金子做本金,让他上山炼金,并说谁出的金子多,最后分的金子就多,谁出的金子少,分的也就少。金子收齐后,由薄冰如和他父亲带着金子陪“剑仙”老师上山炼金,刚走到半山腰,陡然出来一伙劫道的绑匪,把炼金用的金子全都抢走了,把这位“剑仙”老师也给绑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最终炼金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薄冰如把这件事告诉了陈老师,陈老师说你们碰到了一个大江湖。<br><br>后来我在北京白云观,把我炼剑的事告诉了几位道友。最后这件事传到黄元秀先生那里去了,他特意写信来叮嘱我,剑仙术只可潜修秘炼,千万不可轻易示人云云。<br><br>其实我的仙学老师陈撄宁先生在昔年访道时曾得到剑仙法门的真决。民国时期著名的剑客梁海滨(又名懒禅)先生在1934年有一次和陈老师同乘火车时谈起剑仙
的功夫,老师写出剑仙初步的口诀给他看。梁先生看完后大为吃惊,认为比自己的东西高,遂要求抄录下来,陈老师当时没有答应,用火把它烧了。先师早年传此诀
于我谓:剑仙口诀,共分九步,三步内炼法,六步外炼法,内炼法包括采气诀、炼气诀、养气诀三步。外炼法主要是讲择地、筑室、运气、御剑等法诀。修炼过程艰
难复杂,尤对地形的要求非常严格,须到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寻觅藏风闭气之洞穴,砌起几重高墙,以防野兽侵犯;还要有一至两名好的外护,以保证日常的生
活供给及安全。在里面闭关训练剑气,日采太阳之光辉和山中的轻灵之气,夜采月亮之精华,久久行功,才可望有成。如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在此,
吾将老师当年所传之剑仙初步内炼口诀,加以改编整理,公诸于世,以飨读者。
<br> (—)
五更星未灭,缓步出山门。昂头向东立,解带宽衣襟。
鼻吸一口气,直入丹田中,周身用神力,吐出疾如风。
先似一支箭,后如一条线,既要冷于冰,又要白如链。
气出须紧急,不可松与缓,两眼定精光,万事都不管。
神气扭成团,倏忽乾坤寒,山林阴寂寂,闪电出眉瑞。
炼士莫惊恐,气坚神不动,就此起杀机,一意频吞送。
日出阳光生,停功归静室,舒体任逍遥,一段工夫毕。
(二)
每月十五六,仰卧面对月,将吾灵剑魂,上与月魄接。
若问如何接,先把眼光摄,定睛观月华,寒光散霜雪。
初觉大如盆,续觉小如碟,先看四面须,再看须复减。
远看在天边,近看在眉睫,猛然神一收,顿觉天地窄。
神气偶恍惚,胸中如物迫,冷逼人难当,脱然冲口出。
直向月宫飞,死力吞回腹,勿使久迟延,恐怕魄散失。
急急回暖房,温和运气血,以上二段功,剑仙根本诀。
切忌犯淫欲,气冲五脏裂,此为内炼法。男女同一辙。
还有外炼功,变化不可测,自古戒妄传,寻师亲口说。
陈老师不以此术教人,认为穷一生之精力研习此术,亦不易炼成,故应以弘扬仙学养生长寿为己任。余以为,在科学如此昌明的时代,现在报刊上居然还有人想借此“剑仙术”骗人,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在此,吾殷切希望读了我的这些经历的仙学爱好者,还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用工夫,不要好高骛远,徒费精力。要把心思放在仙学养生上,求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造福于全人类。
太太好了。。。。這種文章,還有嗎?期盼下文 <P>故事真精彩~我也想再看...</P>
<P>太虛兄難道受啟發開始想練劍囉?呵呵~</P> <P>既然太虚兄问了,就再来点:</P><P>天遁剑法总持诀[摘抄]</P><P>
灵剑匣中藏,聚因含道情;
剑心不可息,神缘无为擎;
正义三尺剑,摒邪驻帝京;
束之灵霄殿,十方共光明。
云重天将雨,铮尔剑有声;
煌煌七星文,照耀三天兵;
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
龙吟常思去,跃匣削不平。
此剑在人间,百妖共收形;
邪与恶魔,胆破魂亦惊;
试以向星月,神光射幽冥;
人间永无念,可息天下兵。
</P> <p>所谓天遁剑法:</p><p>
剑仙之术由天缘、地缘、人缘三法组成,称为三缘剑。因起源于天、地、人三才之先天,故又称三元剑法,或道元剑法,灵元剑法。在道家,古时又称天遁剑法。
剑仙之术起于道家,后在仙佛合宗,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潮流中,入于佛家,于佛道两门中盛行,为佛道两所共掌,乃佛道之精髓者。两家之达者,莫不慕剑之威德而行世渡人。</p><p><br></p><p>陈樱宁之所以一把火烧了他所得的剑诀,恐怕还有一层意思:剑仙所炼的“剑”,对于内炼来说,无妨;但由于剑气的杀伤力太强,如现之与世,恐怕对世道而言,
并非什么好事。所以,练剑士隐于穷乡僻壤,其中之一,恐怕也是源于此。这些剑士,有预感,当有人去找寻他时,不是有缘者,早已溜之大吉。
</p> 现今流行剑仙派的东西,很多人也在想方设法地编资料,准备开班授课。大部分爱好者都是因为从网络论坛、民国小说中看到此派,并开始感兴趣。 <P>在下不是此派中人,也不敢乱开黄腔,但通过道教界老辈曾经说过,剑仙和仙剑是有区别的。
</P>
<P>剑仙派以炼先天一气为主,肺属金,色白。故而所修的气剑,剑光均为白色。</P>
<P>仙剑派的功夫虽然也是炼气,但必需有实际的剑为辅助,而且较重视符咒祭炼的程序。
</P>
<P>先天罡气是两者共通的内容,但剑仙并不把符咒以及剑作为主要,仙剑派则特别重视符咒等内容,</P>
<P>它二者的区别就在这两点上而已。
</P>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1/4/2005 12:15:17 AM编辑过。]
<P>看剑仙的修练,读剑仙的传奇,<a href="http://www.fengshui-168.com/dispbbs.asp?boardID=73&ID=789&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fengshui-168.com/dispbbs.asp?boardID=73&ID=789&page=1</A></P>
<P>好惬意</P> 仙剑奇侠传?? 宁可信其有 厉害啊! 宁可信其有,期盼下文
剑仙
以下文章均出自网络!famsli转载!我所知道的剑仙派剑仙之说,多在民国还珠楼主的小说中体现,世人多抱神奇之眼光来看,认为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认为剑仙根本就是虚无缥缈之说。我幼年号道,多慕仙真,访师问道后听师尊及前辈高人都对我谈过这些奇人奇事,今就我所知道的一点皮毛,愿陈之一二,与同道共勉。一:真的有剑仙门吗?剑仙之说由来已久,早在《列子》一书中便有记载,惜世人眼光短浅不识之,剑仙应起源于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本门《轩辕金鼎文》上有黄帝崆峒问道广成子,鼎湖之畔炼丹剑的记载。又有云为起源于九天玄女,实际上中条玄女派是以炼气入手,不同于越女剑刺武术的功夫。《道藏》上虽然对各种道法都有所谈及,但惟独剑仙一门,雪泥鸿爪,一笔带过。据尊师燕长天说过剑仙应是在战国时真正形成的,当时燕国,赵国,韩国等地的青年崇尚剑术,好搏击,形成了多种剑法,尤其燕国与赵,所以诗有:燕赵多侠士之说。自秦灭六国后剑术不兴,遂分为晋地剑仙,燕地剑仙,川地剑仙。我们都熟悉的越女应算是剑仙早期的代表人物了。正史记载的剑仙应是《宋史
陈抟传》: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陈斋中,人皆异之。《钟吕传道集》记载吕祖剑术得自火龙真人的天遁剑法,分为法剑与道剑。后吕祖又创出智慧三剑。纯阳吕祖诗云: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共结冰,星夺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谱,六天宫殿欲成尘。又云:粗眉卓竖语如霜,闻说不平便放杯,仗剑当客千里去,一更别我一更回,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跃身,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目示不平人。法剑乃有形之器,有为之物,托古剑之气而炼神化精,仗剑而行能驱妖除邪卫道。道家乃无形之器,无为之物,是智慧之剑,是心剑,与天合一,奉德之情,应机而现。元明以后剑仙多隐世不出,至张三丰真人方剑术扬名于天下,《武当剑谱》记述“三丰祖师,籍辽东,姓张,名全一,又名君宝,时人引起形状邋遢,号为邋遢张。赵宋时徽宗召之,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乃以剑飞击之,盗尽歼,故以剑术扬名于世”三丰祖师留下武当一派剑术,今传人尚多。清代到道刘一明认为“屋上腾身走,暗中取人首,只说是法成驾斗牛,谁知不能够长久,劝人把剑仙侠客一笔勾”从中看出刘一明对剑仙之术不以为然,视为末流,不能成大道,所以世人多轻之。多在世人的笔记小说中略有记载。如《聊斋志异》。近当代道学大师前中华道协会长,陈撄宁师学问渊博,访道于名山大川,他曾经得剑仙入世之功夫口诀真传。他在《口诀勾玄录》中谈道:“剑术,也是极端秘密的一钟。上等的名剑仙,此等的名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撄师深谙剑仙功夫与剑客梁海滨交往甚深,梁之事迹撄师多有记载。撄师曾经写过《赠剑客梁海滨》诗一首:廿载羈留自在身,缘承师旨阐灵文,微篇一卷劳三顾,旷代知音独遇君。..............................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太大了,还有时间去修练剑...... 真的有吗 ??? 非常感谢指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