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許因為討論爾變得複雜.
因為人為了自己一個錯誤的看法,使出自己所有的聰明去彌補.結果離大道,經書真實的含義越來越遠!
古代凡是被尊為經的書籍,都是因為闡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或抒發了一種質樸的情感,<詩經>如是,<論語>亦如是.
其實一個人,尤其一個人到了老年,看見什麼,緊接爾至的一個動作就是一聲嘆息!如下麵的句式:
“獨奏窗前夜曲,盡看世間萬事。歎古今之興衰,悟天下之大道。”
這是一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為文應該遵循之道!
真正為文者,到了一定境界,才明白樸素乃文之道!下筆也盡是情感之自然流露!
東坡雲: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可以作此佐證也
有了上面的情感,為文之分析. 【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不過就是楊公到了老年的一次次的看,一次次的嘆息而已!
那看什麼,嘆什麼呢?只要稍有古文功底的人,都知道”互辭”是怎麼回事.
對此句而言,看的內容包括楊公認可的基於雌雄演與衍之易之源、理、義,也包括楊公當時能看到的堪輿書籍,感歎的內容當然也包括這些。於是,【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就是:
人老了,天下的堪輿書籍也看得多了,與自己的基於雌雄演與衍之易之源、理、義沒有一點相同;這樣的書籍,真是看一部,就不由歎息幾聲。
再者,從曾公作序,我們從一個徒弟為老師的懷念之情,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曾公一拿起筆,首先在腦海中,浮現的也許就是自己老師平常看書,邊看邊歎息的樣子!那有作文不是從此來開始來寫!若不這樣,何談“人之常情”也!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勿扔石頭!
[ 本帖最后由 弦断瑶琴 于 2008-10-15 22: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