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更改族名的汉人------缅甸果敢族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X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满清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西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生活在异域的这些人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民族史,更不会忘记最终将他们划离祖的那个痛心的时刻-1897年。据当地人介绍,英国占领缅甸后,曾于1894年与清政府签订过一个边境条约,该条约明确说明果X敢地区属中国地界,但1897年在北京再修改中英边境条约时,迫于英国的压力满清终将果X敢划归英属缅甸,这里的汉人也被缅甸定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人仍说中国话,用中国字,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果敢地区有很长的罂粟种植历史,通过多年的发展,罂粟成了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在果X敢大水潭乡有一个用中方写就、称赞大英帝国册封的缅甸果敢县土司杨子耀的石碑。该碑建于1926年,讲述的刚好是英国人殖民初期的果敢县土司杨子耀的事迹。其中一段写道:“罴完菌藏 焚驱狠植 黍陇黍畔 莺粟获胜 益益阜康”。经当地有学问的人解释称,此段文字的大义是当时的果敢人与野兽搏斗、焚山垦荒,种植粮食、罂粟遍地、人民安康。
长期以来,果X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X敢人民被迫接受“果X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X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X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90-1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为“掸邦第一特区”。其辖区于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