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1-11-2 19:44:57

中国书法的文化功用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书法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书法与民族精神。首先,书法作品可以振奋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勉励人们建立远大志向。古代的仁人志士常常借助书法来言志书怀。唐张怀瓘《书议》云:“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写字者,写志也。”那些仁人志士的墨迹,之所以震撼人心、鼓舞人心,是他们的凌云壮志,通过手笔的挥运,笔墨的表现,转化为一种精神,感染了观者。岳飞的四字榜书“还我河山”,气势宏伟,笔笔力扛千钧,仿佛灌注了岳飞的一腔热血和一身豪气,使人感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豪壮。书法最重筋骨,古人以筋骨喻笔力,骨力即字的果敢之力,此四字坚定而苍劲,以骨力雄强称胜。面对这幅作品,无论你是否有深厚的书法修养,无不为之感到心灵的震动。它高悬于岳飞塑像的上方,好比响彻于天地间的一声怒吼,声贯长虹,“不可夺志”的豪迈气概呼之欲出,一个“精忠报国”志士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陆游的行草书《自书诗卷》,是这位爱国诗人的八旬之作,其意致之高远,令观者在为其浓淡相得的墨色、挥洒自如的笔法、清劲飘逸的书风所感染的同时,更为其倾泻于笔端的“胸中磊落藏五岳”之人生境界和“大舸破浪”、“瘦蛟出海”之磅礴气势而心潮澎湃。文天祥的《木鸡集序卷》,通篇笔势如同疾风扫落叶,一气呵成,爽劲清秀,流畅而遒丽。书如其人,其豪迈俊逸,高标秀出的书法品格,使人自然联想起他力抗元军,九死一生,不为利诱,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他以不足知天命之年,为民族利益蒙难殉身,诠释了他《正气歌》的精神意义。出自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之手的题壁书“去留肝胆两昆仑”,遒美劲健,把书者“如需流血,请自嗣同始”的凛然之气彰显无遗。我们站在这些民族英雄的书作面前,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高尚情怀,震撼之余,会油然升起一种敬仰之意,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激发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历史使命感,鼓舞我们为建设祖国不懈努力。

二、书法与现代文明。书法可以帮助克服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弊端。书法艺术中包含的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消除现代文明造成的心理失衡弊端的一剂良方。书法艺术以静态的形式,通过黑白关系的处理,揭示出虚实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证明了万事万物的得失互转、阴阳相赞、和谐共存的矛盾辩证规律。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否泰之间、取与之间、顺逆之间互为条件的变化规则,从而冷静地面对竞争中的胜负得失,以保证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同时,人们通过对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那多姿多彩的点线组合,体会在静态之美中幻化出的强烈的动态效果,欣赏者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一种超越现实、开阔胸襟、升华人格、融入自然的佳境。书法艺术“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点画的飞动之势,犹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传达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所在。推广和提高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可以使人们对天、地、人原始共生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荡涤后现代时期躁动不宁的不良情绪,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三、书法与审美陶冶。除了使人们深化对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以外,书法艺术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自觉性,陶冶情操,享受高级文明带来的幸福。书法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组合,构成一种奇趣百出的艺术境界,使其“无形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我们感受王羲之惠风和畅的《兰亭序》,会被他飘逸脱俗与中和之美所抚慰,和暖之风,徐徐入怀,沁人心脾;感受张旭风驰电掣的《古诗四贴》,会被他狂放不羁,自在任性的写意与浪漫所感染,迅雷疾风,波澜壮阔,激魂荡魄;感受王铎辉煌壮丽的宏幅巨制,会被他的自我张扬、恣肆挥洒所惊愕,铿锵之响,雄浑高亢。浪漫的中唐时代,曾把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称为时代的绝响。中国书法艺术所包容的审美元素丰富而多样,通过提高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可以使人获得多层面的审美享受,它的无穷魅力,也将通过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带来民族素质的提升。

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思辨哲理,诠释中华民族对人类自然生命的认识。在世界文化争奇斗艳、多元发展的今天,学习中国书法,通过书法来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应该不失为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书法的文化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