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鬆郁朦照片10秒變清 中大創去模糊新技術
【明報專訊】數碼相機礙於技術限制,圖像會受光源、手震或快門速度影響導致模糊。中大內地學者昨公布,成功開發圖像去模糊技術(Robust Motion Deblurring System),透過計算照片中的震動軌?及模糊核心作估測,便可還原照片影像數據,較市面軟件只將圖像邊緣銳利化,清晰度提高百倍,如拍下行駛中模糊不清的汽車車牌影像,變成可看清號碼,技術更已取得中美兩地專利。
獲中美專利 擬與Adobe合作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賈佳亞稱,研究由去年1月進行,耗費約6萬港元,並已在2010年的ECCV(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上發表學術報告。同時,先後耗資約15萬及近萬港元在美國及內地註冊專利,也籌劃在港註冊,毋懼Adobe等大廠在今年發表的相類技術。
賈佳亞指出,目前市面的去模糊技術可分為硬件及軟件加工,包括在數碼相機具備的防震功能、合成多張模糊圖像、加強圖像的光暗對比、圖像邊緣銳利化等,但非真正還原圖像數據,在學術領域,一些去模糊演算法也動輒需時數十分鐘處理。
100萬像素圖像10秒處理
他解釋,新軟件針對速度、可靠性及易用性作研究,透過在單一照片中選取資訊含量最高的結構,計算相機震動的軌?、方向及模糊核心(Blur Kernel),估測導致影像模糊的可能情?,再還原影像數據。在裝有獨立圖像卡的電腦上使用,每100萬像素圖像的處理速度為10秒;一般電腦處理器則需時多2至3倍。
不過,因軟件對雜訊的處理仍存限制,夜景下的模糊圖像,處理後仍會帶有粗粒。賈佳亞表示,軟件除可處理光源不足、運動、野生動物等照片,也利於保安、醫學及科研範疇,如修復車牌號碼、歷史舊照,及解決醫學、天文或衛星圖像的邊緣不銳利問題,使內含資訊更清晰。他續稱,軟件在未來1至2年,會與各大專業機構接洽,並計劃與Adobe等大廠合作,令軟件可更普及推出市場。 【轉載】試用版免費下載
【明報專訊】中大新研發的圖像去模糊技術,或要待未來1至2年與大廠合作,才會普及推出市場。不過,賈佳亞昨日表示,新軟件目前已有試用版,免費供市民下載用使用,令用戶可輕易處理及修復日常的模糊照片。
軟件的試用版可在中大網址下載(www.cse.cuhk.edu.hk);但賈提醒用戶,因程式只屬試用版本,故可處理的圖像上限約為50萬像素(800 x 600px),即一般上載至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照片大小 真的假的,有那么大能力吗 回复 3# 越王剑
有圖為證 回复 2# door
真的假的,有那么大能力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