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17 发表于 2013-3-28 12:14:34

咱样安全行车

咱样安全行车
咱样安全行车
危险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前面有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危险路面情况;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已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观察清楚、超速、随意变更车道、预防意识不够等。开车时只要我们认识到前面的危险情况,并提前加以具体防范措施,就安全了。
1.驾驶是个小心谨慎的工种,防御为主
2.开车不紧张,小心又从容
3.要预先识别路上的危险点
4.驾车要预防别人争道抢行和横穿公路等各种违章
5.对车辆周围情况要观察清楚,鸣号亮灯,平稳起步
6.由小路进入大路前,要等十秒钟左右,左右各看两次,响响喇叭
7.一般公路上前方有人就鸣号减速,开车时一定要多多预防别人突然横穿公路
8.对路上的小岔路口,要一个个确认预防,鸣号减速
9.交叉路口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不慢就不准自已过路口
10.开车时要负责让别人安全的超车,让车也请让速
11.超车前要注意随车观察,确保安全
12.转弯和变更车道一定要注意让行
13.转弯慎勿超速,弯道严禁占线超车
14.严防三点一线,切勿争道抢行
15.开车时不准抢红绿灯
16.开车时要多响喇叭
17.占线危险,会车前各行其道
18.不看三次反光镜,就不准转向
19.安全距离再放大点,一路平安,也无小碰小刮
20.白天黑夜,无论何时,都要看清楚,不看清楚,坚决不向前开
21.雾天能不出车就不出车
22.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超载,损人害已
23.夜晚和黄昏,车速要放慢百分之二十
24.请勿随意调头,倒车时一定要下车前后多看看
25.停车时小心大货追尾,请勿占道
26.雨天车速要慢百分之二十,急刹危险
27.驾驶员要负责坐车人安全的开门下车
28.车况要好,轮胎旧换新
29.车门请关好,装载要牢固
30.下长坡路要挂中低档
31.路况复杂,一慢再慢可解忧
32.路况良好时,请小心警惕,鸣号要多,减速要快
33.开车要礼让三先
34.开车要提前处理情况
35.认清路面情况,雨天不走小泥路
36.转弯要提前开转向灯,多看反光镜,驾车要少用急刹
37.及时警告路况,预防二次事故
38.注意力要集中
39.不要将车交给他人无证驾驶
40.开车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41.中速行驶,开车时千万不要着急
42.超车防车前,会车防车后
43.借道或逆向通行,一定要开大灯,响喇叭
44.严禁强超恶会
45.请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46.按时准确使用灯光信号
47.上车系好安全带
48.开车请牢记“先看后动”
49.铁道路口要停车观察
50.不开英雄车霸王车
51.防范心态失控,远离压力驾驶
52.不开危险车
53.十分把握七分开,留有三分防意外
54.正确对待交通参与者
55.有事请打110
1.驾驶是个小心谨慎的工种,防御为主
☆ 防御观念
防御驾驶的基本方式,是采用安全驾驶的战略,以驾驶者对道路情况的正确认知作为基础,预见潜在的危险,知道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防御性驾驶在于建全驾驶人的危机意识,在驾驶时充满宽容和谨慎的态度。这些战略远远超出了交通法的基本教学和程序。
防御驾驶,首先要做到在驾车时全神贯注,密切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动向。要学会观察哪些人、哪些车辆可能会出现险情,并随时做好应对措施和刹车的准备工作。提前考虑到突发问题的可能性,提前留出反应的空间和时间,多保留一点安全空间,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以免陷入危险情境之中。是一种态度、醒觉和驾驶技术均良好的表现。防御驾驶针对人们驾车时常遇到又常疏忽之交通情境提出应有之危险认知,养成良好的危险预知能力,进而采取相关安全操作,避离危险。比如驾驶者对行人或自行车有可能会突然横穿公路危险有相关认知与预测的能力,并懂得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如驾驶人自信或高估了车辆的刹车性能,或是低估了横向行人和车辆冲出的机率,则所以事故居高不下。防御驾驶对此详细说明,让大家从各方面对照自己的驾驶行为,进而建立正确的驾驶习惯,做到安全文明行车。
2.开车不紧张,小心又从容
☆ 防御观念
关于安全行车,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两句话也就是: 慢点开、小心点!
怎样小心?
这就比如,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前面有一张椅子,这时我们应该坐下来,坐之前,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这个椅子的外观情况,再用手按住椅子摇一下,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把椅子是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下去了。这也只是一个很简短,看起来很不在意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什么也没做,见到椅子直截了当的就坐下去,那就不能叫小心。
当我们小心时,我们是这样开车的:
第一、今天安全意识很强。
第二、今天会稍许慢一点。
第三、今天开车特别认真负责。
第四、今天开车会小心谨慎,注意预防万一。
第五、今天开车前不会喝酒,开车时也不会争道抢行。
第六、……
当然也可以有所侧重的简单一点的,如:
第一、观察路面情况时要小心周到。
第二、开车时要小心预防。
事实上,开车时能做到这两点才是落到实处的小心。
这也是小心和紧张的不同之处。
紧张会令人觉得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做才好,或者是说什么也没有做。
而小心不同,小心是指我们做好了我们该做的事情,该认真观察的我们都观察了,该慢一点的时候我们都提前慢下来了,该响喇叭小心预防的我们都小心预防了,这样做好了才算是开车小心。
在驾车时既要防止漫不经心,又要防止过度紧张。人在漫不经心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同样会出现听而不见、视而不闻的情况,这时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开车时注意力要集中,头脑要保持清醒,同时心态要放松。
3.要预先识别路上的危险点。
☆ 防御认知
我们驾车时分析判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从看起来十分平常的路面情况中“预先识别出危险情况”,从而提前调整好车速,确保安全。我们可以对安全和事故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来看看“预先识别危险”的重要性。
发生事故的大致过程:
正常行驶——》观察路面——》看到危险——》采取措施——》发生碰撞——》碰撞结束。
安全行车的大致过程:
正常行驶——》观察路面——》预先识别危险——》采取预防措施——》确认安全通过——》正常行驶。
在这里,一个是“看到危险”,一个是“预先识别危险”,这就是事故和安全的主要区别。“看到危险”,接近于已成定局;“预先识别危险”,就是我们说的预见性驾驶。
先讨论一下“看到危险”。举个例子,我们正常行驶,看到前方路边有个视线不清的小路口,但我们心里并没怎么在意,觉得有小路口和没小路口是一个样,还是车速不减的照样朝前开,在接近路口时,突然发现有个人骑着摩托车从小路上冲出来,挡在我们面前,这个就叫“看到了危险”,这时急制动,但太晚了。
而开车时如果有“预先识别危险”的指导思想,那么当我们看到前面的小路口时,我们就会预先识别到这是一个一点不能马虎的'危险点’,不管有没有人会从小路上冲出来,我们都会去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先减速鸣号,注意和这个路口拉开横向安全距离,确保安全,等过了这个路口再提速正常行驶。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安全行车。
开车时,请选择“预先识别危险”这个防御驾驶指导思想。
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前面明明是危险情况,但我们没有能发现和识别,没有提前减速预防,等危险情况真的发生时,由于车辆自身本有的速度和惯性,当我们紧急制动时也已来不及了,最后只好发生可怕的碰撞。
根据上面所说的事故原因,我们开车时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重点:
(1)对路面要观察清楚。
(2)要注意预先识别危险情况。
(3)对危险情况要提前减速预防。
在这里说得再简单点,安全行车就是“一认二解”这四个字,'一认’,是认清周围的危险情况,'二解’,是把这个危险情况化解掉。
将前方的路面情况观察清楚,然后分析判断,前方的路面情况有没有危险?有危险就慢点,没危险就快点,这也是我们非常认同的“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的由来依据所在。
再来看看发生的交通事故,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该慢则慢”。
为什么没有能做到“该慢则慢”?为什么不懂不知道前面的路面情况是危险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安全行车的经验和认识,不了解如果路面上两者相互之间的空间太小,如果稍有不慎出错,就会突然碰撞发生事故。
开车时没有良好的预防意识,那么,前面的路面情况有多少是真正安全没危险的?前面的车辆,有可能会突然变更车道,会突然转弯,会突然急刹车;前面的自行车和行人会突然横穿公路和争道抢行;前面的小路口和视线不清的地方,会突然有摩托车和自行车冲出来。如果当时安全空间很小的话,我们都要抱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去主动减速预防。
所以说安全空间很重要。避险时间,避险空间,避险能力,都是在安全空间很大时,才能良好的实施操作。这个安全空间很大,也就是指我们和前面的危险情况离得还比较远,是指我们还在安全区内。我们可以将这时的路面情况分为两部分,前面的情况是危险区,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安全区,如果这时我们不好好减速,我们也就是直接冲进了前面的危险区。
请注意,这里说的我们和前面的危险情况离得比较远,其实是一点也不远了,而且这时正好是我们采取减速措施,好好预防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一切都有可能为时已晚。
在安全区内,我们是安全车速,如果此时此刻在安全区内减速,我们以安全可靠的车速进入危险区,我们的车速就同样还称得上是安全车速。如果等进入危险区才减速,一般是来不及了,这时再怎么减速,再怎么慢,也是危险车速和事故车速了。

大瑶山人 发表于 2013-3-28 14:52:34

刚好用得上,多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咱样安全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