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與天文學
本帖最后由 shaula 于 2013-6-7 23:13 编辑泛讀過紙本,幾年來網上未見電子檔流傳。原來這本小書由天文專業人士(盧老爺子)寫就,沒有些基礎,不容易看懂。
中國的學問一向缺乏操作型定義,本書仍採用比較傳統的寫法,沒有太多現代天文學的幾何圖示,覺得有點遺憾。(這也是後人可以補充的地方)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學《易經》者,應以“仰觀天文”為淵源,才能有更直觀的感悟。
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有目的地觀測天象,而且從觀測天象中獲得了對自然界和對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有用的知識。又從長期地有系統地觀測天象中,進一步總結出某些天體視運行的規律,並將之與其它自然現象聯繫起來,考察自然界更為廣泛的、帶普遍意義的規則。 《易‧繫辭》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此可見,觀測天象本身參與了「八卦」的建構,是建構八卦的基礎。後來到東漢末年,當時一位學者虞翻認為:「八卦乃四象所生,非包犧之所造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十五)即是八卦是一種生成過程生成出來的,也即《易‧繫辭》中另一段話所說的:「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以,包犧(今稱伏羲)只是從觀察天象,考察地理,察看鳥獸之文等等確定了「八卦」的存在,即是認為自然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的規則,而這一規則就是由「八卦」體現出來。從而可用「八卦」這個模式對宇宙和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作出系統性的描述和說明。眾所皆知,八卦是易學的基礎,因此,古代的天文學就與易學發生了密切的關係。本書從主要方面闡述了這種關係。 曆法本身是天象的符號系統。易學在本質上也是古人所了解的自然界的一種符號表示。因而古代人們心目中,用易學來說明天象和安排曆法是很自然的事。《史記‧律書》所述的八風,就是用八卦的模式說明「律曆」。「律曆」是關於曆法和相應的氣候物候狀況。也是對太陽週年視運行和一年裡各個月份的名稱,氣候物候特點。《黃帝內經‧靈樞‧九宮八風》就用九宮八卦盤安排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形成九宮八卦曆盤。 由於1977年安徽阜陽夏侯灶墓出土了一個「太乙九宮占盤」,它與《靈樞》所示的《九宮八風圖》基本相同,因而證實古代用八卦九宮曆盤紀日是當時的一種曆書。因此,關於八卦和曆法之間的關係,本書作了稍微詳細的介紹。特別說明的是中國古代官方的曆法是陰陽合曆,即以二十四節氣、六甲紀日的太陽曆系統和以十二月、朔望弦晦紀日的太陰曆系統聯合組成一個曆法體系,並包括五星運行和某些雲物紀錄。本書對這一曆法體系也作了探討,並儘可能用《周易》作出解釋。 由於觀測條件的限制,古代的宇宙觀念局限於人們觀測到的天和地的範圍,是一種天地宇宙的概念。東漢張衡覺得在觀測到的天地之外,應該還有更廣闊的世界。他說:「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即提出了無限宇宙的觀念。 本書所述的古代宇宙理論,還是局限在天地宇宙的觀念。但是其中的宙夜說,由於它否定了固體的「天球」,而具有無限宇宙的含義。這種宇宙概念引發了《列子‧天端》中說的:「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即將整個天地宇宙視為無窮宇宙之一個細微部分。
谢谢廉价分享好书,感激。。。。。。
cup 发表于 2013-6-8 08:47
谢谢廉价分享好书,感激。。。。。。
谢谢廉价分享好书,感激。。。。。。
感谢分享此资料。。。
好书已购买,,,,, 感谢楼主的分享,下载l来看看
卢央的书不错 谢谢分享 谢谢廉价分享好书,感激。。。。。。 下载来看看了。 下载来看看了。 http://www.fengshui-168.com/fs168/discuz/discuzx/static/image/smiley/168/em47.gif{:3_2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