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贵州大学教授张汝舟先生与其天文著作
(转帖自百度)张汝舟张汝舟(1899~1982),名渡,字汝舟,号二毋居士(取“毋欲速毋见小利”之义),国内学术界著名学者,全椒县章辉乡南张村(该村建国前属合肥县)人。张汝舟少时家贫而颖异好学,赖宗族资助读书。民国8 年(1919 年)毕业于全椒县立中学校,在校成绩优良,毕业后无力升学,被荐至江浦县三虞村任塾师,获交于林散之先生,一见莫逆。民国15 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受业于溧水王冬饮、蕲春黄季刚、苏州吴霜崖等著名学者门下,学业日进。民国19 年毕业后,历任合肥省立六中、省第一临时中学、湘西永绥国立第八中学高中部国文教员。民国30 年起任湖南兰田国立师范学院讲师1 年、副教授3 年。民国34 年秋,任贵州大学教授。1953 年院系调整至贵阳师范学院,1959 年复回贵大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于1971 年9 月被遣返故里南张村赋闲。1979 年除夕彻底“平反”,于次年春被聘任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中文系顾问。1981 年冬,贵州省教育厅邀请张返黔讲学,未能成行,于1982 年1 月22 日因脑溢血溘然病逝于滁州师专。 张汝舟青少年时代就好学敏思,勤于写作,经60 余年在教育、科研工作上的不断努力,完成书稿近300 万字。他学问广博,著述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哲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考据学、佛学等各个领域,均有独到见解。尤其对古代天文历法的研究,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星历观,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张汝舟早期著述大多属于声韵、训诂、考据诸方面,以声韵见长。他宗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发扬了章(太炎)、黄(侃)学派声韵训诂学的成就。声韵学方面的主要著述有近10 种。抗日战争期间,为适应教学需要,开始撰写语法方面文章,他从中国固有的章句训诂入手,归纳出一套颇有特色的简明文言语法体系,对汉语语法学作了新的探索。他在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著作有6 种,论文10 余篇。训诂考据是张汝舟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主要著作有8 种之多。此外,古代天文历法是他学术中最有成就的部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灿烂的明珠, 长期以来受“四象”、“三正论”、“岁星纪年”、“三统历”、“积年术”以及“占卜术”的影响,蒙上了历史尘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张汝舟60 岁后开始从事古天文历法的研究,他独排纷纭不已的各家之谈,另辟蹊径,以天文科学数据、地下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为依据,多年研究,精心推求,终于考证出《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是我国第一部历法宝书(四分历),《汉书·律历志·次度》为制定这部历法的天象依据。并按照这一理论顺利地解决了文史典籍中一系列有关古天文历法的问题,从而使中国古天文历法重放异彩。他还运用自己的研究体系,撰写了《西周考年》,批判了日本天文史学者新城新藏对武王克商时间的错误论断,把我国信史年代提前了40 年。他的古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除《西周考年》外,还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表解》、《〈历术甲子篇〉浅释》、《〈殷历〉朔闰谱》、《〈殷历朔闰谱〉的使用》、《〈殷历·甲子部〉朔闰推演法》、《〈三统历与殷历〉章部对照表》、《〈夏小正〉校释》、《谈〈幽风·七月〉的用历》、《西周经朔谱》、《春秋经朔谱》等。张汝舟由于长期受到冤假错案的压制,言以人废,著述得不到发表,除少数付梓外,绝大多数著述都是油印稿。根据中央迅速抢救老一辈学者专长的精神,1982 年5 月,以贵州大学为主成立了“张汝舟教授遗著整理小组”,整理出版张汝舟的遗著。
我对天文天星感兴趣,多谢楼主资料。 貌似天文书不多哦 张汝舟先生对古代天文的解读是很好的。但是似乎与我们术数研究的天文学方面还有些不同。似乎古代的天文学知识的真理应该是在术数家中隐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