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经
凡坤道修炼,用功入首,当于子后午前,阳炁发生之际,按法行持,先还虚静定,深入混沌。候混沌开机,即凝神吸气以守乳溪,存想息息在乳溪中,呼吸往来,默调呼吸三十六息讫,仍还虚静养,以至虚极静驾,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待静极复觉之际,仍照前调息守中,一连行持三五次而后已。炼至半月以后,两乳之中,觉得有动机发热,即用两手捧乳吸气,使息息归根于乳溪,绵绵密密,若存若亡以守之。守至两乳之中有呼吸出入,即迁移其神,下守黄庭,用手轻轻揉搓两乳,左右各三十六次。再用真意目力神光,从左右两肋稍间,往后迁移,由夹脊两旁,赤道上升,过玉枕,入泥丸,至明堂额上交个尽。从耳后降至胸前相会,仍交个尽。从两乳申间行过去,将左右两乳各旋转一周,仍从两乳中间,一并送入黄庭以还虚。略停一时,再捧乳吸气,左右两乳,揉搓三十六次,用意照前后迁移,一连三次而后已。直守至黄庭发亮,再迁移其神,下守脐轮,守至脐中发痒出水,两乳即渐渐缩回,如男子状,再迁移其神,下守丹田,默调呼吸三十六息以还虚。守至丹田发热,或觉微痛,如刀利之状,不须惊惧,并无妨碍。凡赤龙来时,当还虚静养,不用调息持守之功。十六七岁,至二十四五,赤龙来七日方回,二十六七岁至三十四五,赤龙来五日方回,三十六七岁至四十四五;赤龙来主日方回,候赤龙过去,月经净时,仍照前守丹田,调呼吸。初守丹田,要轻轻守视,绵绵存养,密密照顾。守至丹田发热,阴气至,情欲动时,即用其意目力神光,往后移运,仍由赤遣上升,入头顶,至明堂不交尽,分左右两路;从耳后降至胸前交个尽,不绕两乳,即从两乳申问,一直送入丹田。略停一时,仍往后转移,要细心速行,一连三五次,直运至阴气消乓、情欲寂灭方止。盖阴气发动,令人恣情纵欲,而生交媾之心,若不以正念主之,使后升前降,战退群阴,未有不自败其功修者。故当炼至阴消情灭而后已也。此外只用虚心静守功夫,但不可着意紧守,使丹田骤然发热,要轻轻守视,绵绵存养,使丹田打真燕发现,先温后热,渐渐大热,如火烧,似汤煎。虽隆冬数九,而上衣下裳亦皆脱尽,即裹脚亦要解去。此时要用道侣护持,紧闭房门,深居帐内,切莫惊动,只用一味静守,自然渐入混浊。候混浊开基,仍然照前静守,守至交骨忽开,真羔吐信,即用温水将手洗净,轻轻托上,运动真意目力神光,从丹田向后转移,由来夹脊两旁亦道上开乾顶,下至明堂,不用交尽,即从左右耳后降至胸前交个尽,相并由两乳中间,降至黄庭,送下丹田,再用手轻轻托上,送入密户。仍用真意后升前降一周,一连三五次,直运至真气吐出之信,缩入净尽而后已。
已则还虚入定,依灭尽定而寂灭之,而交骨合矣。每当热极,骨开吐信,收回逆运讫,必须深入混吨,交骨方合,如此日夜行持,则周身骨节关窍,尽皆开通,河车自然逆运,真羔自然薰蒸。"古人云:万朵紫云朝玉字,千条百脉种泥丸。自觉一点灵光,不分内外,无论昼夜,而照耀周身矣。十月功完,阳神出现,与男子同体,初无彼此之别也。又云:夫乳房,上通心肺之津液,下彻血海之经脉。炼得乳房如处女小儿之形,便是女换男体,其功只在送甘露时,不许送下丹田,只用送至绛官,用意注在两乳,将门牙上下两齿,紧紧咬住,以两鼻孔闭住,用内呼吸在内收拾,外以两掌心左右各揉七十二次,先缓后急,先轻后重,如此百日,可如两核桃形也。
女功简便法
每于夜半子时以后,天然醒觉,心不着于色相,又不落于空亡,自觉月窟生潮,正是一阳未复,即将神羔收于乳溪,回光返照命官,塞兑垂帘,捧乳吸气,左右揉搓,下则牵动牡户,上则贯通两乳,一呼一吸,息息皆要归于命官,每次运行七十二息为一周,前六时下功,后六时静养。每次运讫,要咽津三口,送入子宫。日日按子前午后,阳气发生之际,常常行持,直至阳三后三之期,再行炼形之功,修炼不过百日,月事即绝,乳头即平,而面如桃花,终日如醉,昏昏默默,昼夜灵光不散,静申自觉常明。行持十月,自有信法来报,预知吉凶,初将精血收归乳房,随收随揉,使提上乳房上精血,尽化为甘露:降下丹田,结成胎息,则月水不潮,而乳头自平矣。下丹田内,自然结出圣胎,不用采取之功,只凝神胎息之中,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照百日,恍惚之间,而圣胎似有动转之机,其女子如醉夫之状,目常合而懒开,面发光而耀彩,日夜金光罩体。养至十月,圣胎圆满,自然脱质成仙,神化莫测矣。如《捷要》一册,泄尽乾坤性命之旨,道破理气之归,真可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之真常至道也。
先治经病(附录一)
胎前产后,经闭成极。功加揉腰,三十六次,左右如之。两肩上下,各三十六,左右如之,加摩脐心,两手交互。各摩七二,内热方止。
血崩带下,前功加一逆吊虎法:横木悬空,两脚倒挂。形似金钩,手指撑地。意住脐下,左右盘旋百二十次。每次子午,兼治闭经血瘀血瘕。(笔者按:此法有些玄乎,定力不足者,不可轻易尝试。)
前功内加顺钓金鳌:横木悬空,合掌顺挂,脚尖至地。二目垂帘,低头观心,三十六次;意随目视脐下六分,三十六次;目观病处,亦三十六。诸病类此—一推之,秘用心神真火治疾。乃魏元君、崔风孙麻团鱼瞅鳖治病秘法。
(笔者按:此法较上法少些悬念,可拉试做。)经绝引还 (附录二)
月水已绝,先须引还。断龙法内,意往上提,改往有送,左右各旋,改为各揉。百日经来,三日之后,仍用前法。百日功满,后即断去。
三、太阴炼形真法《性命真铨》节选
孙不二元君,所传女金丹中,有太阴炼形之道,为女子修真之捷径。若有童女,精进修持,可以立成神仙之果。夫女子十四岁而月经通,当经来之前二日半
(即六十点钟),有元气一铢,由丹田降于子宫,迨经后二日半(即六十点钟),亦有元气一铢,亦由丹田降于子宫。当元气生时,宜冥心静坐,一念不生,乃凝神于两乳中间一穴
(此穴即女子之丹田)。用两手交叉,按两乳上(左手按右乳,右手按左乳)轻轻向外抚揉,轮转三百六十次,则子宫中之元气,自能漉漉上升,还于丹穴。乃凝神寂照以养之,仿佛如鸡抱卵,约一点钟乃毕。
以后功夫调熟,只须凝神丹穴,其气自能上升,还于丹穴,不必再用双手抚揉矣。唯经前如感元气已经发生,而已收入丹穴,则明日即须停功,以防将经血提入丹穴,致有丧失生命之危险,不可不慎。故当经至时停工,须百至经尽后二日半,乃可再做功夫。如是行功不断,则功夫日进,渐返渐还,身申百病逐渐消除,精神亦感愉快兴奋,但须以正念自持,不使化成人欲。
此功收效期问,当视年龄之老少,而定迟速。大约二三十岁者,不过四五年,三十至四十余岁者,须五六年不等。功行已满,即经尽而还复童贞之体,是之谓"斩赤龙"。俟赤龙斩后,依旧照前,日日凝神炼性。适性功圆满,即证神仙之果。倘再服食金丹大药,以烹以炼,则成金刚不坏法身,而证天仙之果。唯五十左石之妇人,经水已尽,则须时时凝神丹穴,以冀经水重来。
否则只可单修性功。若能经水复至,便有生机,照前法行持可耳。
四、女丹秘旨录自《合宗明道集》
丹诀总录
《坤缘觉路》云:"未修斯道,先守五戒:一不杀生,仁也;二不偷盗,义也;三不邪淫,礼也;四不酒肉,智也;五不妄言,信也。五戒既守,当屏六欲:眼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臭,舌不妄言,身不妄动。
六欲既屏,又何愁"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之不去乎?七情既去,然后人室下手。
《坤宁经》日:"若无炼己真功,总难筑基下手"。
又日:"必先绝欲忘情,然后入室打坐。炼己同乎男修,调息绵绵,勿忘勿助"。又云:"一身四大,结中宫灵台之缘。二气交结,申黄膺玄,五行相生,惟土斯金"。
又云:"一痕晓月东方露,穷取生身未有时。譬之盖屋,当用辟土为先;喻乎烧炉,原以种火为法"。《修真辨难》日:"男子下手,以炼气为要,名太阳炼气。炼气气回而白虎降,则变为童体。而后天之精,自不泄漏,可以延年,可以结丹。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名太阴炼形。炼形形灭而赤龙断(赤龙即女子月经,以法炼断月经永不再来,即名斩赤龙)。则变为男体。而阴浊之血,自不下行,可以出死,可以入生。此后用男子之功修之,一年可得大丹。然亦有窍有时有法"。《上药灵镜三命篇》日:"人之脐日命门。上有元关,中有黄庭,下有气海"。懒道人日:"女命有三:谓上申下也。上者阳穴,申者黄房,下者丹田。少则从下,衰者从申,成方从上耳"。《修真辨难》日:"男子之命在丹田,女子之命在乳房。"
乳房者血元也,在申一寸二分,非两乳也。女子以血为肾,乃空窍焉。血元生血,丹田生丹,功夫在子午二时,存心乳房之空窍。呼吸绵绵,出少入多。候信至时,从丹田运上乳房。或云信至亦如男子之活子时。即《坤宁经》所谓
"晓日东升,光痕逗露;运汞配铅,神气俱住。积气本生气之乡,存神为炼神之路。一阳动处,行子午卯酉之功,百脉通时,定乾坤坎离之位"是也。然信者,非经至之谓也。《三命篇》云:"如人在外未归,而信先至焉。"
信至之日,彼自知之。或腰腿疼痛,或乳房作胀,或头目不安,不思饮食,此信乃气将化血之证也。当在两日半之前,专心用功,收回此气。若经已行,则赤龙阴精不可把持,乱行妄运,杀人不少。须待其经后两日半,以白绫试之,其色黄金,乃经罢符也。照前用功,运上以斩之。如此数月,则经变黄,黄变白,白化而无矣。此以有还无之道也。若过四十九岁,气干血涸,亦无生机;养而久之,又生血元,仍似处女。此又无中生有之妙也。见其有之,一斩即化,而命又生矣。
懒道人亦日:"返照调息之久,自然真息往来,一开一阖,养成鄞鄂。神气充足。真阳自旺,经水自绝,乳缩如男子,是谓斩赤龙"。赤龙既斩,以后七日大还大用,概与男子无彼此之分也。
二、女丹修炼三十六问
第一问:《女丹十则》云:"女子之阳从上升"。请问何为女子之阳?如何升法?
撄宁答:所谓女子之阳者,指女子身内一种生发之气而言。上升者,即上升于两乳。盖童女无乳之形状,因其阳气内敛也。至十余岁后,两乳始渐渐长大。其所以有此变化者,乃阳气之作用。
第二问:火符二字,如何解说?如何作用?
撄宁答:道家有"进阳火"、"退阴符"之名词,火符二字乃简言之也。譬如铁匠炼铁,先用猛火烧令内外通红,此即是
"阳火"。然后加工将此红铁淬于冷水之中,使其坚结,此即是"阴符"。又如寒暑表,热则上升,即是"进阳火";冷则下降,即是
"退阴符"。人身亦同此理。至于如何作用?则非片言所能解释。
第三问:何谓形质?何谓本元?何谓先后?
撄宁答:形指双乳,质指月经,本元指 "先天羔"。
男子做功夫,首从采取先天羔下手,然后再将精窍闭住,永不泄漏。此谓先炼本元,后炼形质。女子做功天,首先要
"斩赤龙",俟身上月经斩断不未,两乳紧缩如处女一样。然后再采取"先天羔"以结内丹。此谓先炼形质,后炼本元。
第四问:"养真之功夫"如何做法?
撄宁答:养真之法,本书上已经言明,就是下文所言:"平日坐炼之时,必须从丹田血海之中运动气机"一大段功夫。
第五问:丹田血海,在人身属于何部?
撄宁答:《黄帝内经》云:脑为髓海,胞为血海,膻申为气海。欲知血海属何部分?必先知胞是何物件?胞居直肠之上,膀胱之后,在女子名为子宫,即受孕怀胎之所也。
第六问:何谓运动气机?是否象做柔软体操一样?
撄宁答:气机不是说人的气力,乃是身中生气发动之机关。运动二字,是由真意元神做主,不是动手动脚的样子。此时正在静坐不动。
第七问:何谓心内神室?
撄宁答:此处是指 "膻中"而言。即胸中膈膜之际,乃心包络之部位也。
第八问;何谓定久?
撄宁答:心静息调,神气凝合,是名为宅。照此情形,一直做下去,尽量延长若干时刻,既不散乱又不昏迷,是名为"定久"。
第九问:何谓泥丸?何谓重楼?
撄宁答:"泥丸"在人之头顶,即脑髓是也。"重楼"在胸前正中一条直下之路。大概属于医家冲任脉之部位。
第十问:两乳问空穴何在,是何名称?
撄宁答:两乳空穴,在医书上名为膻申。《黄帝内经》云:"膻中为气海"。又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又云:"膻中者,心主之官城也"。此处有横膈膜,前连鸠尾,后连背脊,左右连肋骨。膈上有心有肺。心藏神,肺藏气。心跳一停,人立刻死;肺之呼吸一断,人亦立刻死。所以"膻中"部位,在人身最关重要。
第十一问:何谓五蕴山头?
撄宁答:五蕴二字,出于佛典,非道家语。五蕴又名五阴,即所谓"色、受、想、行、识"也。但此处蕴字,当作和字解。蕴为五行之气和合而成。山头即指膻中之部位。比血海部位为高,故日"山头"。
第十二问:书云"血液变为渣滓之物,去而不用"。
如何能去而不用?
撄宁答:去而不用者,指每月行经而言。是天然的,非人为的。
第十三问:二百四十刻漏,三十时辰,共合几点钟。
撄宁答:二百四十刻漏,即是三十时辰,盖一个时辰为八刻也,三十时辰即是六十点钟。
第十四问:书云"熔华复露",何谓熔华?
撄宁答:熔华二字,古道书本无此名,其意盖指每月行经完毕以后,经过三十时辰,子宫申生气充起。若行人道,可以受胎生子。若行仙道,可以筑就丹基。熔当溶解,华是精华。
第十五问:先天二字,作何解说?
撄宁答:"先天"之说,须研究易卜图象,方能得正确之解释。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老子云:"物有混成,先天地生。"又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数句已将
"先天"之景,括画出来。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此诗盖言先天之景,须要亲自做功夫证验,方能领悟。若未曾亲自见过,仅凭空想,仍旧糊涂耳。
第十六问:何者为清?何者为浊?如何认定?
撄宁答:气为清,血为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清者可用,浊者无用。但学者勿误会浊者无用之说,遂听其去而不留,不加爱惜,不欲炼绝。须知浊血,亦是清气所变化,每月身中浊血去得太多,清气亦缺乏矣。
上等的功夫,不便清气变化浊血,而月经自然断绝。中等的功夫,要在浊血申提炼出清气,而月经渐渐的减少,练至于断绝。不但是红的永远干净,就是白的也点滴毫无,如此方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只好修来生罢!今生不必梦想了。
第十七问:书云:用
"神机运动,俾口中液满"。吾人但翘其舌片时,口中液津即满。即所谓用神机运动乎?又云:"用鼻引清气。"所谓清气者,即外界之空气乎?
撄宁答:丹家有金液玉液之说。此段功夫,似乎古人所谓玉液河车:先端身正坐,次平心静气,次调息凝神,此时眼观鼻端,耳听呼吸,舌抵上腭
(专门名词叫作搭天桥),以俟口中津液生,稍满即咽之。然后再照书上运转河车之法做去,能做得顺利最好。若有疑难之处,不能照书行事,则须要用心研究矣。
第十八问:"心舍","黄房","关元",在人身何处?玉液何解?
撄宁答:"心舍"即心之都位,"黄房"在心下脐之上,界于二者之间。"关元"在脐下二寸余,"玉液"即口中甘凉清淡之津液。
第十九问:"尾闾"、"夹脊"、"顶门"之部位何在?
撄宁答:"尾闾"
乃背脊骨之末尾一小段,四块骨头合成一块。正当肛门之上。"夹脊"乃背脊骨第十一节之下,针灸家名为脊中穴。"顶门"即头上正中,针灸家名为百会穴。
第二十问:如何升降,是听其自然升降乎,抑用力强迫使之行乎?
撄宁答:玉液河车,近于古人导引之术。即非听其自然,亦不是以力致之。但以意引,以神行而已。人之神意无处不到,故能宛转如是。
第二十一问:"津"何以能化为"气一并从何而知津已化气?
撄宁答:正当行功之时,自觉周身清畅,头目爽怏,腹申暖气如火、腾腾而上,门中液清如水,源源而生。是即津化为气之候也。初学做功天,不能到此种地步,但请勿著急,慢慢地就会有此效验。
第二十二问:书云:"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抟毕,以两手捧至中问"。夫两乳为固定之位,何能转移?又如何转法?如何能捧到中问来?
撄宁答:捧至中间的意思,是将两手捧两乳,使其紧缩如球。不使下垂如袋,而且捧右乳使之向左,捧左乳使之向右,不使其偏向两边。此时自已之神意,当默存于两乳中问之"膻中"部位。回抟三十六,是谓用手将两乳头、乳囊轻轻旋揉三十六次,不是说将底盘转移。盖底盘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其方位也。童贞女不用此法。
第二十三问:何谓炼药,烁形,真火,真符?
撄宁答:先炼形,后炼药,即前面所说先炼形质,后炼本元之意。"真火真符",即进阳火,退阴符之妙用。惟阴阳之循环,理木至奥,而作用亦变化多端。不但笔墨难以描写,虽口谈亦未易了彻。必须多阅道书,勤做功夫,实地练习,随时参悟,方有正确之知见。及至一旦豁然贯通之后,又只可以自慰,而不可以告人。盖阴阳之理,固玄妙难言也。
第二十四问:何谓有坏丹元?何谓中宫?
撄宁答:丹元乃修丹之基本,有坏丹元者,谓其气散血奔,丹基不固也。中宫在胸窝之下,肚脐之上,既非针灸,不必点穴。
第二十五问:何谓冲关?
撄宁答:"冲关"者,言自己真气满足,一时发动,因下窍闭紧,不能外泄,遂冲人"尾闾"关,透过
"夹脊"关,直上"玉枕"关。乃是气足自冲,身中实实在在有一股热气,力量颇大,并非用意思空想空运。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
第二十六问:何谓凝气混合?
撄宁答:即是凝神入气穴,心息相依之旨。
第二十七问:何谓"胎息"?何谓 "中田"?
撄宁答:"胎息"者,鼻中不出气,如婴儿处于母腹之时,鼻无呼吸也。中田即中丹田,又名绛宫,即膻中是也。
第二十八问:何为玉液归根用气凝之,方无走失?
撄宁答:"玉液归根",是指血海中化出之气,归到乳房一段功夫。所调"用气凝之"者,即前凝气混合之说,实则心息相依也。
第二十九问:何谓 "还丹"?
撄宁答:还者,还其本来之状况,即是将虚损之身体,培补充实,丧失之元气,重复还原地。
第三十问:何谓 "后天"?
撄宁答:凡有形质,都叫做
"后天"。谓其产生于既有天地之后也。此乃广义。若丹经所言"先天"、"后天"多属于狭义的。如胎儿在母腹中时,则叫做
"先天";生产下地之后,则叫做“后天”。
第三十一问:何为 "中宫"内运之呼吸?
撄宁答:曹文逸仙姑《灵源大道歌》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庄子》云:"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其中颇有玄妙。功夫未曾做到此种地步者,无论如何解说,总难得明了,实须要实修实证方知。
第三十二问:何谓 "息息归根"?"根"在何处?
撄宁答: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息之根,则在肚脐之内。婴儿处在胎中时,口鼻不能呼吸,全恃脐带通于胞衣,胞衣附于母之子宫。血气之循环,与母体相连,故婴儿能在胎中生长。今欲返本还原,须要寻着来时旧路,此乃古仙特具之卓识。由生身之处,下死功夫,重立胞胎,复归混沌,然后方敢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第三十三问:何消"斩赤龙",殆即停止月经乎?
撄宁答:是炼断月经,不是停止月经。普通妇女,亦偶有月经停止之时,此是病态。若炼断月经,乃是功夫,与病态人不相同。少年童女,可免此
"斩赤龙"一段功夫。至于老年妇女,月经已干枯者,必先调养身体,兼做功夫,使月经复行。然后再炼之使无,则更费周折也。
第三十四问:"内呼吸",是何形状?
樱宁答 "内呼吸"之作用,有
"先天炁"与"后天气"之分。后天气下降,同时先天羔上升,后天气上升,同时先天炁下降。《易经》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其理与内呼吸之法,颇有关系。但功夫未到者,纵千言万语,亦不能明白。初学之人,对于起手功夫,尚未做好,则内呼吸更谈不到。传道之人,功夫浅者,言及内呼吸之形状,等于隔靴搔痒,遂令学人更无问津处。
第三十五问:入定之阶,不言不动,如死人者,应如何做法?
撄宁答:此乃自然的现象,不是勉强的做作。若论及姿势,或盘坐或垂腿,端身正坐,或将上半身靠于高处睡卧皆可,普通平卧法,似乎不甚相宜。炼阳神者,两眼半启;炼阴神者,两眼全闭。
第三十六问:出定之后,饮食衣服,随心所欲。是否随自己所爱悦者,取而服御之?又谓著著防危险者,是否防备意外之惊扰?
撄宁答:随心所欲者,谓可以随意吃饭穿衣耳,此无所谓爱悦,若有爱悦,则有贪恋之情,不能入定矣。防危险不是一种,而惊扰之危险,亦是其中之一,亦应该防备。此时需要有人日夜轮流看守,所以修道者必结伴侣,职是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