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79
- 回帖
- 0
- 精华
|
发表于 2013-7-22 2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就是从用字角度来说也是不全面的。
[网友剪刀石头]:您曾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停止使用简体字,恢复使用正体字,你提这个建议的初衷是什么?
[潘庆林]: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中国正体汉字以意蕴丰富,不但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而且“字形藏理、字音通心”,传递上古先人对当今、后世的许多信息。一如我们至今仍在破解着的“和谐”两个字对社会、对发展重要启示和作用。那是一笔可以安邦定国、烛照天下,能够让世界可见中华文明的真正无上高峰,其意之深,文之高,旨之阔,不亚易经。国人千万不能忽略汉源本字,对中国现当代的作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得成功,很大程度是表现在向世界显示的那个“和”字上,我们不能把英语的各个版本都引入国内,而独忘了民族骨血气脉魂都在其内的汉字本源。
[网友小王子与玫瑰花]:江老师,有人认为简化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出现和推行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古代就没有简化字出现吗?您是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简化字演变的过程?
[江蓝生]:从殷商业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算起,汉字有三四前年的历史,总是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导趋势是简化,在常用字范围内简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是由文字的工具性决定的。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便于使用是最重要的表现:便于书写,利于表音表义。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在在我国几前年亿的文化史上,功劳卓著。汉字克服了国家和民族由于政治、地理和方言等等因素所造成的阻隔,微细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对汉字的认同心理仍然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中华文明绵延了几千年都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但是汉字数量大(《康熙字典》47035个)、笔画多,龜正体17画,龍正体16画。读音乱,像龟有gui(乌龟)、jun(皲裂)、qiu(龟兹)。检索难(难认、难写、难读、难查)是不争的事实,不利于文化的普及。
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痛感,汉字如果不改变,将会严重影响国民教育。国民教育上不去,国民素质提高不了,国家就不可能强大,所以近代以来,汉字改革运动一直蓬勃进展。汉字简化运动史于清末,五五运动提倡“汉字革命”,国学大师钱玄同、黎锦熙是积极的推动者。
1922年,钱玄同、黎锦熙等向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出了《减省汉字笔划案》。
1935年8月,国民折算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324字),后因国民党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半年以后被废止。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推行简化汉字、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大语文现代化改革是前一阶段运动的继续,最终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获得成功。
[网友一米残余光]:您的这个提案引起了关于繁简之争的巨大争论,有不少专家认为,汉字演变的方向是简化,现在让已熟悉了简体字的普通人再重新使用正体字,是否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学生,考试的时候正体字很费时间吧?
[潘庆林]:举一个例子,在我们小学,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从小学生孩子做起,学简化汉字的同时稍稍讲一下正体字,还是可行的。什么最简单?我举一个例子,好多学生说我,正体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现在的社会,世界闻名,越简单越好,这些学者讲的越简单越好,我请问一下,最简单是汉堡包,吃一口打一个嗝,最简单是肯德基,更简单是可口可乐,是碳酸嘛,那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舌尖上的文化,为什么要做一天两天乃至三天的煲汤呢?按这个逻辑讲,美国出现汉堡包、肯德基的话,我们用鸡精、醋、弄点水就是酸辣汤了。有人说倡议一国两文,我觉得文和制不一样,朝可更,代可移,语言文字不可变,从秦朝以后,中国哪个朝代改变文字了?还有人说我,你提案这个事,不关民主,不关民生,是不务政协的“政”,我不同意,这是民主、民生之外,关系民信的一件大事,据我所知,海外将近上亿的华人都是以汉字作为纽带和信仰,汉文化作为自己真正的归依和宗教,在域外图存。文字问题,是关系民族在世界影响长存的大事,虽然它不如现在社会经济问题,包括解决民工就业问题急切,但关系魂和根,更为重要。有人说恢复正体字是倒退的,我觉得这与进步和倒退没有关系,纸币发行到现在,仍以黄金为硬通货就是最好的例子,年轻时做过的事情,不是不能变的,否则就没有了到八十年代还要给五十年代打成的右派,落实政策一说,更不会有连战代表国民党到北京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握手。文化溯源是为了向前看,死抱着昨天做过的事情不放,或者持“做过了就是对的”观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开时代倒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