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七十三年甲子仲夏月稿于台中中医学院旁
观照与静坐
洪硕峰先生指导黄焕君撰稿
「全身观照」是隐仙派的独门功夫,也是「隐仙派」最重要的筑基功法之一。
「全身观照」,第一个要领是姿势不拘,只要舒适就好,姿势没有任何限制。强调舒适的姿势就是要达到全身的放松,如果采取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就不容易放松。心理状态要平和,做全身观照的时候,要把其它的事情放下来,如果有事挂心头,放不下,就暂时不要做全身观照,先把那个事情想清楚或做完,或者你真的想一件事情想得很烦,这时候不能做,因为做下来一定还会想那件事情。每一个人的习气不一样,有些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有些人总是心闲没事。第一个要领,就是说,姿势不限制,全身要放松,心情也是以放松的状态来做。
第二个要领,观照的程序是自上而下,以全身来讲就是从头顶到脚底,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一般的程序是这样子。但是,若血压高的人,就不要做从下而上的这个动作,一律都由上而下,由上而下做完一趟,做第二趟接着再由上而下。
第三个要领,速度要缓慢。用什么观照?就是用「神光」。什么叫「神光」?我们眼睛张开来看的时候就叫作「眼光」,依仙家的功夫来讲,我们的眼睛藏神,我们常常讲「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说人的精华都在眼睛这个地方表现无遗,儒家也说「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一般人眼睛用得最多,除了睡觉外,几乎都在用;而且这眼睛都乱溜、乱看,耗散的能源最大。所以老祖先常说「闭目养神」,中国的一些用词里,就隐藏着养生的道理,只是现代人已经不太能体会这些东西。
用神光来做全身观照,就是眼睛闭起来看。很多人会问:「眼睛闭起来怎么看?」眼睛闭起来看就是用神光看,也就是说,用眼睛看的动作加上意念。譬如说,我现在站在这里,我眼睛张开来可以看到所有的人;我眼睛闭起来,我也知道你坐在这里,我也可以这样看你,但是只有看的动作,而不能像张眼时,实际看到东西。同样,我眼睛闭起来的时候,我也可以看我自己的身体,包括外面的轮廓,甚至可以往身体里面看,可以加上意念去看自己的大脑,连眼睛都可以自己看自己,以及看鼻子、看耳朵、看口腔、看内脏、看骨胳。神光就是你平常眼睛看的那个动作加上意念,观照就是看的动作再加上一个「想」,这个「想」就是属于意念。
(以下是实际操作,略)
全身观照可以方便的从分段式观照开始练习,把身体分三段来看,一段一段地看清楚,再连合起来,就能一次看清楚整个身体。
分段观照练习顺畅以后,即可正式进入全身观照。以神光观照全身的时候,速度是缓慢的。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正式进入体内观照的时候,速度是由慢而快。先缓慢、仔细的看,第一趟看得很清楚,那么有不顺的地方都慢慢顺畅了,第二次稍微加快一些。譬如这个房子,第一次来因为不熟悉,所以要很仔细的看;等第二次来,大概已经知道这边有什么,那边有什么,所以要看到个房子,就可以轻松的看。同样的,做全身观照也是这样,第一次看的时候很缓慢,看得很清楚;那第二次看的时候,速度慢慢加快;第三次再加快一点,第四次再加快一点,第五次又再加快一点;到最后,甚至你一呼的时候就往下看一趟,再一吸的时候你就往上看一趟。
接下来讲静坐的步骤和要领。「隐仙派」静坐的步骤和要领,第一步要做肉体的热身,就是做一下分段呼吸,或拉拉筋骨,或甩甩手,或打太极拳,但不要弄太累,或者做做柔软体操,要让关节、筋骨松弛一下,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
第二步就是要做精神热身,主要的目的是要收摄身心,把心猿意马的那个心收回来,驱除急躁与妄想。怎么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全身观照,在全身观照之前做个祈祷,祈祷词内容自取,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比如信基督教的就念念祈祷文,信佛教的就念念心经、念念佛号,运用这种宗教仪式把心静下来,以虔诚的心来从事静坐,就是好比「敬神如神在」的那个精神,不要管到底有没有神,恭恭敬敬的做这一什事情。祈祷词不用太长,大概几秒钟或一分钟,之后就开始全身观照。
刚刚讲的全身观照,平常可以当作一件单独的练习,在静坐的时候就变成精神热身。如果静坐的时候,觉得杂念非常的多,妄想一大堆,从头到尾就只做全身观照,全身观照到底。如果这样做的话,全身观照要很仔细、很缓慢的做,不要加快速度,做一趟大概会花二十分钟,至少也要十分钟。
这里有个副作用,如果很仔细的看,会很容易睡着。不用担心,睡着就让它睡着。为什么?如果真的睡着,就表示你还需要休息,所以就让它彻底的休息。不要担心自己睡着了,睡眠就是一种放松,不能入睡的人,就是他不能放松。显然的,全身观照就是一种最好的放松功夫。
精神热身之一就是全身观照,观照到什么程度呢?全身观照三到五趟,一趟大约七至十分钟之久,要空空松松的。
全身观照做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静坐。静坐的第一个要领是身体不动。所以姿势不拘,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舒服就好。舒服以外,另有一个条件,就是姿势要能保持得久。如果是舒服的姿势,一定能保持比较久,它们是互为表里的。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这个姿势应该就是最能保持下动的姿势。所以虽然姿势不拘,但是要身体不动。姿势确定了,身体就不要再动,坐到下坐为止,甚至哪个地方痒、哪个地方痛,都不要去摸它、不要去抓它,尽量忍耐,让身体都不动。可是这种身体的不动不是僵硬的不动,是放松以后的不动。也就是全身观照以后很松很松的那个状态,不要观照完毕再正襟危坐,也就是说,在全身观照的时候,就把姿势坐好,就要坐定,采取最舒服的姿势,观照之后,接着就听呼吸。
么叫「听呼吸」?就是注意呼吸,不要被呼吸瞒过,呼吸自自然然的,没有任何的控制。
静坐的时间长短不拘,最好有个定时器,很小声的定时器。比如你只有十分钟静坐,就定十分钟,就可以放心,不会对时间有心理负担。有事就先定时,没有事就继续坐下去,坐到不想坐再起来。定时器如果太大声,你会被吓醒,因为在很静的时候,你的敏感度非常高,很小的声音有时候都会觉得如打雷一般的大声。
不要贪求效验,因为一贪求效验,就会想:「上次那种舒服感怎么还没出来?」或者:「我在书上看到的那些现象怎么还没有出现?」这样你就会有急躁的心,静坐的效果就会很差,甚至会出毛病,会出现很多的幻象,不需要的东西都会出现,不要以为那是真的,那是你心意识所造作出来的东西。
有不舒适的状况出现的时候,包括身体上的不舒服,比如想呕吐,或觉得全身发冷,或全身热得受不了,或者有幻觉出现,这时时候就把眼睛张开来,身体动一动。若想继续做,再从头开始,肉体热身就不用了,精神热身还是要;如果不想做,就起来散散步。
静坐完了要收功,做全身观照,很仔细观照一趟就好了。
(以下操作练习及指导省略)
心息相依
王云峰
作者按:心息相依在仙道各宗中,其涵义稍有不同,本文所述,以隐逸神仙学派所传心法为主。
心息相依的目的
「心息相依」是仙道功夫中,相当高明的修炼手段。
「心」即意识,「息」即呼吸。「心」是平时的表面意识状态(有知有觉,有各种杂念纷飞状态的意识),称为「后天意识」,「息」是平时的口鼻呼吸,称为「后天呼吸」。
初下手时,用后天意识刻意去觉察后天呼吸的存在。久而久之,后天意识会净化,后天呼吸也会较规律。「心息相依」就是要让经过净化的后天意识,与经过调整的后天呼吸,相依相靠在一起。当心与息相靠在一起,身心会处于相当有效率的休息状态,更进一步,会逐渐累积高品质的能量,达到修炼的目的。
「心息相依」是仙道修炼的主要功法。
一般而言,人知道要呼吸,却不太会去注意呼吸的存在,虽然它一直不断的在运作,但意识上对呼吸几乎是没有感觉的,也不会去关心它,除非呼吸有不顺畅、受到阻滞,透过器官神经的传导,才会意识到「呼吸困难」。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呼吸是否规律、顺畅,并不在意。
经由生理学的研究了解,人的呼吸量会影响到血液循环,也影响血液中的含氧量,进而影响到(人体)代谢机能。呼吸量对人体各部份器官功能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平常的情况下,需要大量体力付出的活动,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以加强体内的代谢作用。
一般的体能运动都会要求各种方式的呼吸训练(例如腹部呼吸),那只是「深吸呼」的训练,目的在加强「肺活量」。
仙道的呼吸训练,与一般体能运动的呼吸训练方式不尽相同,目的也不只是在加强肺活量。
仙道功夫锻练的目地,在追求「健康长寿」。
一般所知道的,要身体健康乃至长寿,正常的生活作息,足够的食物营养,加上适当运动等等都是必要的。但那些都是比较消极、被动的。
仙道锻练有比较积极的主张,就是用特定的方法,进行能量的转换、累积。利用人体粗糙的后天能量,转化为高品质的先天能量。这种能量转换为何能办得到?它的机转目前尚无法完全用现代生理学的理论来诠释、理解,但透过一定的修炼方法,的确可以办到,那个方法就是「心息相依」──唯一的方法。
「心息相依」的修炼,就是用「心」去配合「息」。其目的是要让「心」与「息」进入某种「规律」的状态,「心」与「息」在这种规律旳状态中,粗糙的后天能量会慢慢转化为高品质的先天能量。高品质的先天能量会更有效的滋润、活化身体各部份的细胞,直接提高身体的各部份机能,对疾病更有扺抗力,积极的达到健康长寿的目地。
呼吸与意识在人体上是两个独立运作的生理系统,表面上看来,各自为政,但仔细探讨,也不是全然无关。「意识」就是脑波的运动,而脑波的运动又与脑神经机能有关,而脑神经机能的情况又与生理上各部份机能是否能正常运作有关。当然,生理上各部份的机能又与代谢是否正常有关,而代谢是否能正常进行,呼吸是关键。
在平常情况,人无法控制脑波的运作,只能任其奔驰(人的念头就是脑波的产物,它没有一刻停止)。仙道功夫主要是透过对呼吸的调整,来平稳脑波(念头),而呼吸是否规律,也可以透过意识去调整它。后天的「心」与「息」,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个体,经由仙道功夫的锻练,可以恢复为先天的「一」──神气合一的状态。
「神气合一」状态是仙道神秘境界的入门处。
心息相依入门
下手阶段。此阶段的锻练,主要目的在调整「心」与「息」的规律性,让心与息两者处于一种规律且互相感知、互相搭配的状态中运作。
由于意识(脑波)平常是处于没有规律、不受控制的状态,没有规律、不受控制的脑波其实是不断在消耗能量。而没有规律、不受意识所关心的呼吸,其实是没有效率的呼吸。
仙道锻练的目地是能量转换,初步所要利用的,正是后天(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无意识状态下所消耗掉的能量。
让脑波透过对呼吸的调整,处于一种规律、平稳的状态,让调整过的呼吸与脑波同步,脑波与呼吸,处于互相关心、互相携手,同进同出、相亲相爱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静坐真正的目的,心息相依的初阶功夫,仙道功夫的入门心法。
此阶段锻练的要领:由于人体的脑波不断的在接受各种感官传来的讯息,分析后响应,相当忙碌,直接要让脑波进入一种规律状态,几乎不可能。唯一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设法「中止」脑波接受所有感官的讯息,就算不小心接收到了,也不予响应,专「心」去注意呼吸的存在,看着它、守着它,轻轻松松的感知它的存在,但不干涉它(的自由)。它愈自由,「心」愈自在,一心一息,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在这种状态下,身体会得到充份的休息,后天中的能量会净化、萃取。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6/2/2005 9:33:55 AM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