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里人家好 于 2013-9-2 11:11 编辑
□ 梁经国
十三行天宝行行主
□ 子辈:
梁纶枢:继承天宝行,获二品官衔,这也是清代商人能获取的最高官衔。
梁同新(原名梁纶机):曾任顺天府尹、湖南学政等。
□ 孙辈:
梁肇煌:曾任福建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等,并受聘主持越华书院讲学。
梁肇晋:考取进士,授礼部主事。
□ 曾孙辈:
梁庆桂:清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参与梁启超的各省公车上书之事。在美国开办十几所海外侨校,为“侨校开山祖”。
□ 第五代孙:
梁广照:曾任刑部主事、法部典狱司主事。民国改元以后,到唐山铁路学堂任监学及国文教员。之后又南到香港自办灌根、长明两所中学。
□ 第六代孙:
梁方仲:历史经济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梁嘉彬:历史学家,在台湾任教。
□ 第七代孙:
从第二代起就开始弃商从政.梁经国是十三行里的后起之秀,其子梁纶枢继承天宝行后获二品官衔(清代商人能获取的最高官衔)。但身家再丰厚,梁经国始终以“未能读书为恨”。受父亲从事乡村私塾教职的影响,梁经国虽然幼年丧父后因家境艰难辍学,但在冯氏洋行做伙计时“每日日暇,辄看古人格言,有疑必问,地理医学著书,无不涉猎”,进而“学习洋务商理”,以致“高通商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何况“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一向都不列入主流社会之列。因此梁经国发家后,聘请名师在家乡黄埔村开办了“左桓家塾”管教子弟读书。 先人对教育的重视冥冥中成为梁家的根基,子辈梁同新(原名纶机),孙辈梁肇煌(曾代左宗棠行代理两江总督)、梁肇晋(礼部主事)皆为进士,曾孙辈梁庆桂与康有为是拜把兄弟,一起公车上书。一直到第五代后人、刑部主事梁广照,75年内代代为官。 到当代,这个重教育的家族转变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家庭。第六代后人梁方仲在上世纪50年代与陈寅恪、刘节、岑仲勉并称中大历史系四大名教授,梁嘉彬是十三行历史研究奠基人,在台湾任教授30多年。 二百年书香门第,这一数就是大半天,但一路下来,梁家先人有做商人的,有当官的,有做经济学、史学方向学术研究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仿佛是先祖早就刻在基因里的,那就是离不开教育这根线索。梁经国创办左垣家塾,聘请名师管教子弟读书考试,就是因为遗憾“吾族自前明宅处黄埔,岁祀四百,读书砥行者不乏人,顾为有以科第起家者”。几个儿子里,梁纶枢继承了天宝行,人称“红顶商人”,梁纶焕也当过一段时间商人,但他们曾花费大量时间考取功名,其中梁纶枢一共考了14次,读书实在不行,所以才做生意。 从梁经国四子梁同新起,梁家四代人开始代代为官,梁经国后裔“一门七杰”。梁同新做过湖南提督学政,儿子梁肇煌、梁肇晋分别主持过广东越华书院、广州禺山书院。参加过“公车上书”的第四代梁庆桂后赴北美创办侨民学校12所,人称“华侨教育开山祖”。第五代梁广照收回粤汉铁路后,在香港也办理两所中学。 昔日梁经国在如今荔湾广场一代的府邸,曾有三四座大宅子,每座三四进,大概有100米长,人称“下九甫梁家”,但民国时早就拆了。梁家今天在广州的影子,只剩下坐落在黄埔村的左垣家塾,这也是十三行行商主自建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物。 □家族轶事 梁肇煌代左宗棠行两江总督常务 与父亲梁同新一样,一生为官。同治九年(1870年),清廷调补梁肇煌为顺天府府尹(正三品),其时的顺天府辖今河北长城以南,遵化、丰南以西,马河、大河清、海河以北,辖管范围比今天的北京市管辖的地区要大得多,因此,顺天府尹比一般地方的府尹的地位更为重要,仅次于直隶总督。光绪六年(1880年),抵江宁任布政使,大兴水利工程。由于梁肇煌行政有方,政绩显著,每逢左宗棠因病因事请假,皆奏报清廷由肇煌代行两江总督常务。后又支持左宗棠抵抗法军,东南七省会力抗法,自福建至滇、桂等地,粮饷军装,皆由肇煌筹度供应不匮。 梁庆桂与康有为结拜兄弟 梁庆桂19岁乡试中举,后任官内阁中书。29岁时父丧,居乡潜心文史,与同邑梁鼎芬、康有为等时相往来,为兰契之交。 《梁经国天保行史迹》中写道,康有为读书勤奋,常自南海县西樵乡到广州西关下九甫梁庆桂家借书阅读,有时在梁家住下读书,而且康有为入京考试的费用也常由梁家供应,梁家晚辈幼时曾称康有为“二叔公”。 梁庆桂还参与了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入强学会,请求朝廷议和变法。被查封后,康有为再倡保国会,梁庆桂参与。另外,在粤汉铁路自办权斗争中,当时,美国不遵守与中国原订承筑粤汉铁路合同,私自以铁路股份的三分之二卖给比利时公司。梁庆桂之子梁广照时任刑部主事,他以法部主事身份上谕军机大臣,主张收回粤汉铁路权自修铁路。父子俩还联合广东士绅集股作赎路准备,奏请收回路权。 后来铁路收回自办,在官办还是商办间又出现矛盾,心灰意冷的梁氏父子开始走上教育路线,梁庆桂以内阁侍读身份赴美洲筹办华侨学校教育事宜,在美国创办了十四所学校,梁广照则在香港自办中学两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