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11
- 回帖
- 0
- 精华
|
发表于 2017-8-1 0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以为三分归元兄不识汉字,用师傅代师父,看到这里才看出门道,有意回避师父二字。
现代汉语中师傅基本是一项技能,如工人师傅,司机师傅,掌勺的师傅、修下水道的师傅。
其实师父与师傅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谈,混谈了以后就失伦。
拜师傅就是认师傅,如果态度诚恳,那就相当于朋友有信,就是多一个朋友而己,可居可散。这个没有特别的要求或者仪式,有仪式也相当于结拜兄弟。
拜师父则应当更庄重。要么不认,认了就要心甘情愿。
拜师父严格说来,因拜师的形式不同,而约束效力不同。
如果是一时兴起,随口一说,酒一喝就认师徒,这是一种信仪,存于一心,可以好聚好散,各走东西。
如果举行庄重的拜师父仪式,只拜不跪,这种情况是伪拜,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而当事人双方心性约束力很强,可以一路走到底,中途各走东西时,不免生嗔恨,但其结果与开始是相应当的,其实本应如此。
如果举行庄重的拜师仪式,又拜又跪,则受先师先祖的“护佑”,“护佑也是有阴阳两方面的含义,并不是单一的帮助叫护佑,惩罚也是护佑。有了这样一种仪式做约束,就限制了师徒双方的行为,任何一方都不得反悔。有人说‘反悔又如何’?反悔了必受祖师惩罚!君不见某师徒闹得动静很大,结果提前归西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的含义就在这里。所以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就是告诉人不能轻易下跪认师父。
如果君不相信这一点,还学什么传统文化?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