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789|回复: 16

解读中医与易理关系之伤寒论篇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3-12-2 2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古人研究问题多从易经而来。

中医也然,张仲景伤寒论则完全是从先后天八卦推理而来。

兑太阳,离阳明,巽少阳,乃三阳。

艮太阴,坎少阴,震厥阴,乃三阴。

乾坤纯卦不用,人体是阴阳交合的产物。

六经就这样备齐了。

解读一下太阳病吧: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兑被阴寒之气封闭,故兑之上爻闭郁,中初二爻之阳气自动抗衡多余的阴气攻打阴爻,阴爻在上,向上攻打,故脉就比正常人浮上来了,头和项都是人体最上面的部位,也就是兑卦太阳的位置,当然还包括腰这个部位,以及人体的表皮,但是首当其冲被寒气伤了的太阳就是头项,阳气攻打上爻故头疼颈椎不灵活了,阴气重故怕冷了,当然也发热,因为阳气攻打阴气故发烧了。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中风与伤寒是一个原理,都是被阴寒所伤啊,不过中风乃人体阳气比较厉害,攻打阴邪取得了一般的成功,一般就出汗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解除,阳气过多浮在上爻故脉浮,但是出汗了,阴气已经被阳气综合变成了水排出来了,太阳上爻已经通了,故脉就缓了。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个更厉害了,上爻被攻打厉害啊,而且没有攻打成功,或者攻打成功了,阴气又来了,所以打得厉害就疼,阴重就怕冷,所以脉就阴阳都紧,紧就是阴阳二气都在拼命的挤压啊,就像我们捆东西一样,越来越紧。



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千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上去打兑之阴爻,热自然就发了,如果阴气不够厉害被阳气打下来了,自然阴阳合化变成了了汗水排出去了,这个情况就是阳气多阴气少的中风现象,阳多故怕风,风吹阳更动,阳多故鼻子发热,甚至导致离阳明胃之阳气上救太阳而出现呕吐了,这个时候为什么用桂枝汤呢?


芍药3两从太阳吸收阳气回归太阴,可是从太阳收回来的阳气怎么放呢,这个是问题,用甘草2两与芍药3两和为中五,存放阳气在艮土里(艮是一阳爻,二阴爻故2两甘草),再用生姜3两引阳明之阳气入太阴艮土,因为阳明三爻用3两生姜可以降逆止呕(阳气下潜入土),这样芍药与生姜都是3两,分别从太阳和阳明引阳气归艮土,一顺一逆而平衡,桂枝又打通兑离艮三卦之路途(通阳),阴阳就协调好了,就出点点汗水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大枣12枚呢?太阳中风很容易出汗,因为大枣生长在干旱的中原地区,所以最懂水,吸收储存水最好,所以把12经络的水吸收到脾里,这样脾不会导致汗多而亡津液了。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8: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人关注呢?

八卦是个原理,是中国人思考做事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中医里很多体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20 收起 理由
何有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4 08: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多以五行解,很少有发阴阳八卦解的,当然也可以解。看了高展的解法,也玩一下易解伤寒。
如高展所解一章,《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本是乾卦,一阴从外而侵,则为兑卦,兑反则为艮,为人体反应。艮外阳而为阻,故脉外浮而发热。头本为乾,而项为天柱,为阳气进入之所。阴阳相战,故僵而痛。艮阳置于外,故内虚恶寒。所谓卫强则营弱。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乃艮有余,而内不弱。发热为艮所致,阳胜阴,故汗,汗为心液,实为心火蒸腾体液所致。脉缓者,阳有余。巽为风为入,所入者内阴。艮而内虚,故忌风巽而入,故为恶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此为阳不足,艮已经不足以抗病,故而由兑入于坎。坎反为离。离即为内外二艮。即阳不足,内虚,故恶寒。战于全身故身痛。内阻故呕逆。脉紧,实为阳不足,离为心火,故脉紧。
发表于 2013-12-4 0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展 发表于 2013-12-4 08:16
怎么没有人关注呢?

八卦是个原理,是中国人思考做事的原理。

其实中医治病,特别是在初发病的情况下,完全是以人体的自身抵抗能力来治病。
人在得病后产生的很多症状,其实都是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疾病的结果。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顺着这个思路在走。
发表于 2013-12-4 09: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您的东西都学不少,有理论依据。多谢
发表于 2013-12-4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能否跟脉象套上关系

左寸-离
左关-震
左尺-坎
右寸-兑
右关-艮
右尺-巽
发表于 2013-12-4 09: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ran 于 2013-12-4 09:44 编辑

看看刘东军的易演伤寒。双眼、双耳、双鼻孔,三阴在上为坤,嘴、前后二阴窍在下为乾。故体内循环之常,阴降阳生。如为六淫所侵,本气又弱,即扰乱体内气息循环,此为犯逆即病。易理无乱,医理、药理就不知道?
刘东军十二辟卦六经盘.jpg
刘东军针穴盘.jpg
刘东军药盘.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的东西很好,可惜没有能够系统的研究。

不过六经对应六卦是比较的合理,故而特别研究。

这个八卦的原理不但可以解读许多的病症还可以解读伤寒论的组方原理,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解读其用药的计量配伍,这个历史以来没有人能够解读,为什么桂枝汤里桂枝,生姜,芍药都是三两,甘草是2两,大枣是12枚。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朋友参与研究讨论。
发表于 2013-12-6 1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系统的研究高兄的东西。
发表于 2013-12-6 16: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3-12-6 10:38 编辑


据古籍言,汉书内所言黄帝内外经已经找不到了。
甲乙言黄帝内经18卷所出:针经9卷,素问9卷。
有言:汉以上“有说无方”,汉以下“有方无说”,“说不乖理,方不违意,虽出后学,亦为良师”
邵子皇极:“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
后多人论此,言,书可能有所托名。
又有书言:“张仲景撰伤寒........素问之名著于隋志,上见于汉代也”
甲乙言三书(针、素问、明堂)可能出自战国而非黄帝。

后有多书考证,懒得叙述。
不过,由此,
可以肯定,玩卦的,一定要精于XXXX——上文说的很清楚了。

虽不看医书,也觉得很搞笑了。
发表于 2013-12-11 1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東西真棒ㄟ                    
发表于 2017-11-7 16: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深思,希望楼主再接再励,从阴阳五行卦气的角度來阐述伤寒论,真正把易医融合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6: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展 于 2017-11-7 16:54 编辑

好久没有看这个帖子了,都忘记了。

这里就谈谈六经八卦与脉的关系。

左寸关尺对应太阳少阳阳明,右手阴对应太阴厥阴少阴。

应用非常简单:左脉浮而寸脉特别有力就是太阳病麻黄桂枝汤了,如果关脉有力就是少阳病了柴胡汤了,如果尺脉也非常有力这个就构成了洪大脉了就是阳明大承气汤了。

如果一般人寸脉小关脉大就是太阳下陷胸中了,这个就是大陷胸汤了,如果寸关有力而泘就是柴胡桂枝汤了,如果寸强而尺弱就是少阴证麻黄附细汤了。总之要简单才好,搞得太复杂没有人懂,学了也不会用。
发表于 2018-2-14 1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贴大家多讨论,顶起
发表于 2018-2-15 09: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认为12辟卦与12经络一一对应
发表于 2018-5-15 1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太复杂,太高深了。

令人晕头转向,看了就头疼。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