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3-30 17: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英文:United Kingdom)或不列颠(英文:Britain),通称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西欧的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文里的“英国”一词,即由“英格兰”而来,其国家代码为GB。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十四个海外领地。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统治的大英帝国领土跨越全球。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超级大国领导地位被美国和前苏联取代。不过,英国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强大影响力、举足轻重的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的世界强国。英国亦为英联邦元首国、欧盟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G8成员国之一,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全球最大金融中心、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称为全球经济大都市。勇气、礼貌、担当的“绅士道”构成了英国精神的内涵
1国家象征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 rn Ireland),又名英国,大英帝国,古称日不落帝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主体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英国本来是英格兰王国的简称)。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和威尔士(Wales),由于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位于爱尔兰岛,其余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1]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帝国的形成是3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
伦敦
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和外交活动。经历20世纪的非殖民化以后其海外领地逐渐独立,它们中的大部分在独立后与英国组成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现有成员共53个。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同时身兼包括英国在内的16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此16国构成了一个现代版的共主邦联。
国旗
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被称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底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底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爱尔兰的白底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形成一个“米”字。而威尔士的旗帜并没有被融入英国国旗,威尔士的是绿白各半的底和一个红色火龙。[1]
国徽
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底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底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底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是嘉德勋章,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心怀邪念者可耻”;下端悬挂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1]
国歌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国王》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歌和皇室颂歌。词作者佚名,作曲者为亨利•卡累。[1]
国石
钻石,[2]
钻石的原矿物学名为金刚石。钻石一般是指经过工艺加工的宝石级金刚石。它一直被誉为硬度最大、光泽最美的宝石之王。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晶体。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物质和财富,是忠贞爱情的象征,具有永恒的意义。
钻石光泽灼目,气派高雅,历来被讲求风度气质的英国人视为宝石之冠。在所有宝石中,由于钻石硬度最高,因而英国的男人喜欢用钻石代表自己的坚定和果敢;而女人则愿意用钻石比喻自己的圣洁和高贵。英国人很早就把钻石作为男女间的定情物,这一习俗很快就被西方世界所采纳,并传播到东方。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殖民者也没有忘记把全球各地的钻石归为己有,英国收藏有世界上最为罕见和珍贵的钻石。
玫瑰,[1]首都在玫瑰战争中,当时代表Lancaster皇室的是红玫瑰,代表York皇室的是白玫瑰。York皇室的政权被Lancaster皇室击败后瓦解,但是双方在战后通过联姻而和解,所以这两个皇室的代表物,这二种玫瑰合而为一,成为白蕊的红玫瑰。于是,白心红玫瑰成为了英格兰的象征,也逐渐成为了英国的象征
首都
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早在3000多年前,伦敦地区就是当时英国人居住的地方。西元前54年,罗马帝国入侵大不列颠岛,西元前43年,这里曾是罗马人的主要兵站并修建了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当时伦敦被称为“伦底纽姆”。
16世纪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的规模迅速扩大。西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19世纪,伦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1900年,伦敦的人口增加到200万。20世纪60年代伦敦人口曾达到800多万,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2011年伦敦人口为820万。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3]
语言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语(威尔士人口的26%)、苏格兰盖尔语(6万人使用)等。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国的人也讲自己的家乡语言,如孟加拉语、汉语、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英国是印度以外印地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过去大英帝国扩张,英语几乎扩散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是世界上学习最普遍的语言,并产生了许多英语方言,英语成为普遍世界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交际语言,早期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英语本身在进化当中也出现了分化,从而产生了现今的英式英语(又称英国英语)与美式英语(又称美国英语)这两大地域性变体。一些学者预言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他们担忧未来英美人士之间很可能听不懂对方的英语。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这两大英语变体的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它们维护着英语的共核(common core)。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虽然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由于它们的相同之处远远大于不同之处,所以不会影响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因此,这些差异不会妨碍美英人士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4]
种族
英国人口中有68.5%为英国白人,16.47%为其他地区白人,5.3%为南亚人,6.00%为黑人,2.60%族[2013年]。男女比例为0.98:1。
人口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英国人口大约有6120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首都伦敦就有72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6%;苏格兰人占8.6%;其他还有威尔斯人占4.9%、北爱尔兰人占2.9%、印度人占1.8%以及非洲人占1.8%等等。英国医疗采用公医制度,医师几乎全是公务员,看病动手术皆不需缴任何医药费,较偏远地区医师会亲自到病患家里看病。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2行政区划编辑
(一)英格兰(England)
英格兰历史上的45个郡于1974年废除,改为6个都市郡(metropolitan country)和39个非都市郡(non-metropolitan country)(大伦敦Greater-London是单独的行政单位):
1.都市郡
大曼彻斯特Greater Manchester
默西赛德Merseyside
南约克郡South Yorkshire
泰恩-韦尔Tyne and Wear
西米德兰兹West Midlands
西约克郡West Yorkshire
2.非都市郡
埃文Avon
贝德福德郡Bedfordshire
伯克郡Berkshire
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
剑桥郡Cambrigeshire
柴郡Cheshire
克利兰夫Cleveland
康沃尔Cornwall
埃布里亚Cumbria
德比郡Derbyshire
德文Devon
多塞特Dorset
达勒姆Durham
东萨塞克斯East Sussex
埃塞克斯Essex
格洛斯特郡Glouscestershire
汉普郡Hampshire
赫里福-伍斯特Hereford and Worcester
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
亨伯赛德Humberside
怀特岛Isle of Wight
肯特Kent
兰开夏郡Lacashire
莱斯特郡Leicestershire
林肯郡Linco1nshire
诺福克Norfolk
北约克郡North Yorkshire
北安普敦郡Northamptonshire
诺森伯兰Northumberland
诺丁汉郡Nottinghamshire
萨默塞特Somerset
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
萨福克Suffolk
萨里Surrey
沃里克郡Warwickshire
西萨塞克斯West Sussex
威尔特郡Wiltshire
(二)威尔士(Wales)
威尔士历史上的13个郡于1974年废除,改为8个新郡。
郡名
克卢伊德Clwyd
迪费德Dyfed
格温特Gwent
圭内特Gwynedd
中格拉摩根Mid Glamorgan
波伊斯Powys
南格拉摩根South Glamorgan
西格拉摩根West Glamorgan
(三)苏格兰(Scotland)
苏格兰历史上的33个郡于1975年废除,改为9个管辖区和3个岛区:
1.管辖区
边疆区Borders
中央区Central
邓弗里斯-加洛威区Dumfries and Galloway
法夫区Fife
格兰皮安区Grampian
高地区Highland
洛锡安区Lothian
斯特拉斯克莱德区Strathclyde
泰赛德区Tayside
2.岛区
奥克尼群岛Orkney Islands
设德兰群岛Shetland Islands
西部岛屿Western Islands
(四)北爱尔兰(North Ireland)
北爱尔兰分为6个郡:
郡名
安特里姆郡Antrim
阿尔马郡Armagh
道恩郡Down
弗马纳郡Fermanagh
伦敦德里Londonderry
蒂龙Tyrone
牛津郡Oxfordshire
什罗普郡Shropshire[5]
3地理
自然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地理位置北纬50°~58°东经2°到西经7°,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河流
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英国的第二大河,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全长336公里。
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资源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4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西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西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罗马时期
西元前55和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西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中古时期
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被 迫于1215年 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英国议会的召开——近代政体的建立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1689爆发的“光荣革命”。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6]1707与苏格兰合并。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1876年,保守党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地。
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 的空前激化。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了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以德国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也是美国的一大胜利。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1940年4月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并迅速扩充军备。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当代战后英国于1947年参与拟定并接受马歇尔计划,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工党政府还实施一些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经济发展缓慢。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连任。撒切尔政府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政策,在振兴经济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
5政治
政体
政体为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1]
政要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全称为“托上帝洪恩,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治国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二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储查尔斯王子为威尔士亲王。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1999年10月和2005年11月分别邀请江泽民和胡锦涛对英进行国事访问。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首相戴维•卡梅伦。1966年10月生于伦敦,是威廉四世国王后代,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远亲,已婚,现有一子二女。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2001年当选议会下院议员,2003年起历任保守党下院副领袖、保守党副主席和影阁教育大臣。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卡出任首相。曾于2007年12月以保守党领袖身份访华。2010年11月作为首相首次访华。[7-9]
法官一律采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议员、上诉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荐,英王任命。英国没有司法部,大法官拥有对司法人员的任免权。法官必须是“法律协会”的出庭律师,并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实践。法官一经任命,非经个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职。最高法院法官则为终身职。地方法院法官72岁以后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优厚。
6军事
国防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英国军队
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 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也是五个核大国之一,拥有独立的核力量。
英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国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
英国部队在全球各地例如:北爱尔兰、塞浦路斯、德国、直布罗陀、文莱、及福克兰群岛等均有基地。[1]
军力
2004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调整计划,对陆、海、空三军兵种结构及军事装备进行调整,以增加部队在远程作战中的灵活机动能力,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及有效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威胁。
英国皇家海军是由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潜艇部队组成,拥有四大舰队,其中水面舰艇部队12万人,海军航空兵部队20000,海军陆战队40000人,潜艇部队20000人。拥有水面舰艇121艘。
英国陆军经常被部署至海外,参与地面战斗部队、多国联军,或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相关行动。
英国皇家空军为英国军队的空中武装部门。皇家空军创始于1918年4月1日,自此之后于英国军事史扮演重要角色,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等冲突扮演要角。英国空军有450架以上飞行器,及200000位常备兵员。[1]
军费
世界上第三的军费开支。2010-2011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约为369亿英镑(约合590亿美元),政府估计,国防部今后10年将面临380亿英镑(608亿美元)预算斥资。
兵种
英国军队现有三大兵种:陆军、海军、空军。
7外交国策
英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几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实现共同利益。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英美关系
美国建国前是英国的殖民地,之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英美处于战争关系;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同盟国,二战后都是北约成员国,两国处于北约同盟关系。
法英关系
2010年11月,英国与法国两国政府签署军事合作协议,同意创建联合部队,共用航空母舰以及共同开发新的核试验设施。
中英关系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
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
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
1998年,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并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
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英国。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2005年9月,布莱尔首相访问中国。
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达成9项共识签署近8亿美元合同,并发布中英工商峰会部长级新闻公报。
2013年12月2日至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此访不仅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英首相首次访华,也是两年多来中英最高级别的双边接触。
8文化文化事件
电影
以下两部电影虽然是英国电影,但其中多是美国元素。
2013年最叫好叫座的两部英国电影是《为奴12年》(12YearsaSlave)和《地心引力》(Gravity)。
《为奴12年》是由英国人斯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导演、英国演员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主演、配角中还有麦奎因的老搭档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但是这部片子在美国拍摄、讲述的是一段美国历史。
《地心引力》则是由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导演、美国演员主演、讲述美国宇航员故事的电影,似乎更谈不上是部英国电影。[2]
文化名人
艾萨克•牛顿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斯蒂芬•威廉•霍金,威廉•莎士比亚,简•奥斯丁,弗兰西斯•培根,阿尔弗雷德大帝,狮心王理查,珀西•比希•雪莱,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乔治•伯纳•萧/萧伯纳,拜伦,亚当•斯密,奥利弗•克伦威尔,罗伯特•沃波尔,威灵顿公爵,温斯顿•丘吉尔,维多利亚女王,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迈克尔•法拉第,詹姆斯•瓦特,爱德华•詹纳,奥斯卡•王尔德,丹尼尔•笛福,查尔斯•狄更斯,劳合•乔治,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约翰•列侬,伊丽莎白女王,威廉•皮特父子,亚历山大•麦昆,威廉王子,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等等
9经济工业
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工程机械及同类行业占据最大部分,2003年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8%。在这个部分中,交通设备 贡献最大,有8家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在英国开展经营——宝马(MINI, 劳斯莱斯)、福特 (第一汽车集团)、通用汽车(Vauxhall Motors), 本田、日产、丰田以及大众(宾利) 以及一些规模更小的专门制造商(包括莲花和摩根) 以及商用车制造商 (包括利莱卡车、LDV、亚历山大丹尼斯、JCB、锰铜 and 凯斯纽荷兰)。 一系列公司,诸如Brush Traction制造铁路机车及其他相关组件。与这部分产业相关的有航空与国防设备行业。英国制造的设备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商有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即BEA系统公司,生产民用及国防用途的航空、陆地及海运设备;VT 集团、GKN 和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即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则生产航空引擎和发电系统。
农牧渔业
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21%。。21世纪初,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21世纪初,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旅游业
英国旅游业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约210万。受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和“9•11”事件的影响,来英外国游客从1999年高峰时期的2570万锐减到2001年的2280万,同期旅游收入也从202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2002年数字开始回升。 2010年来英游客达2959万人次,收入达167亿英镑,约合270亿美元。
服务业
伦敦与美国纽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达32.4万人。截至2008年,共有约550家跨国银行和170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全球海外股票交易额的22%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
财政金融
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1694年成立,1946年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汇丰控股公司(HSBC Holding):世界第20大公司。
皇家苏格兰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世界第36大公司。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世界第45大公司。
巴克莱银行(Barclays):世界第70大公司。
对外投资
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相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英对外直接投资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外国资本
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它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
贸易
英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自1966年以来一直顺差,2008年顺差为836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货币
英国货币是英镑,98年欧盟召开会议确定欧元创始国的时候,恰逢金融巨鳄索罗斯狙击英镑,英镑贬值严重,国内金融市场动荡严重,因此英国不得不放弃加入欧元区。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英国传统上(文化,历史等)与欧洲大陆国家若即若离,影响力不及德法两强,加入欧元区多有掣肘。
10交通历史
英伦三岛自十四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日益有赖于其国人对外征战、探索开拓、大力发展殖民地并拓展贸易的能力。英伦三岛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赋予其国民上述的能力。英国大规模、系统化的造船工业起始于约翰王在位的年代,是他于西元十三世纪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设立了皇家海军造船厂。之后,英国于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远东、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的远征和探险考察。不过,与造船能力相比,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做出更大贡献的是航海技术和航海仪器的发明,其中包括用来确定经度和纬度的六分仪,该仪器是在气势磅礴的贝尔法斯特克莱德造船厂、泰恩河和维尔造船厂于十九世纪下半期成功地发明而成的。
铁路
1997年完成私有化。21世纪初,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6年,铁路总客运量为464.97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2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
2007年英国公路总长达38.8万公里,其中3520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的交通量;9343公里为干道,承担14%的交通量;其余各种公路总和承担的交通量为62%。2006年新增公路145公里。85%的出行旅客由各类小汽车、家庭轿车和出租车运送,而公共汽车和铁路的运送量分别占6%和9%。截至2006年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4024万辆,75%家庭拥有汽车。
水运
英国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7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74艘,总吨位为1172.4万吨。2007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83亿吨,出口2.18亿吨,进口3.65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
空运
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07年,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52架,载客量2410万人次,客运里程3140亿公里,货运运输量541.81亿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国共有449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国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欧洲最大及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7年客流量68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2007年客流量350万人次。
11银行业改革编辑
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全球银行业的结构已失去商业可行性,并呈现出系统脆弱性。因此,就短期而言,稳定这种结构是正确的对策,就长期而言,却恰恰是错误的对策。这个矛盾让政府感到很难应对。它们大多没有尝试去解决这个矛盾。美国和欧洲很多地区的政界人士已成为公司主义者,他们常常将一个行业的成功与该行业大公司的利益等同起来。英国和瑞士的政界人士没有屈从于这种错误的做法,可谓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例外。
在改革的道路上,英国迄今走得最远——不是“远”,也不是“快”,而是“最远”。关键问题在于银行自身的结构。与其说英国的银行太大,不如说英国的银行太复杂。它们各自的活动结合起来制造出了价值冲突、利益冲突和目标冲突。由交易主导的投行业务的文化,与可靠的零售银行业务的要求是不兼容的。央行和政府向银行注入海量资金以支持国内放贷,但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仍由它们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主导。
任何银行的首要职能都是确保小储户的存款安全和支付体系的持续运转。但这些目标不仅与股东(银行股东已遭遇严重损失)要求相比是次要的,与确保高层员工超常规水平薪酬相比也是次要的。如果一家机构只能被具备杰米•戴蒙(Jamie Dimon)那种才干的人管理,那它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事实最终证明,就连杰米•戴蒙都控制不了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2008年,英国政府率先认识到,要维系全球金融体系的生存,需要的不仅仅是流动性,还包括资本金供应,而政府是这种资本金的唯一可能来源。但在这一最初的顿悟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系列错误的举措。英国政府没有将“好”银行与“坏”银行分隔开来,而是将其最糟糕的银行与其最优质的银行合并在一起。它没能利用自己在银行持有的多数股股权实施结构改革,即将零售银行业务与投行业务分隔开来,并从金融集团企业中分拆出专营小企业贷款的机构。它还试图维系两个毫无价值的空想:政府对破产银行的支持并非补贴,而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公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决定不应受到财政部的影响。[11]
12科教科技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今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教育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拥有一大批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英国现有大学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国最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闻名于世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此外还有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杜伦大学。另外还有其他诸多著名大学,如萨里大学、莱斯特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等等。
英国教育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第四阶段为高等教育阶段;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新闻出版
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经济学家》等。到2004年3月前的6个月,英日报每周发行总量为1270万份,周日发行量为1400万份。
通讯社主要有3家:路透社、新闻联合社和AFX新闻有限公司。英国共有5家通过地面发射的覆盖全国的电视台,即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三频道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第四频道(Channel 4)、第五频道(FIVE)和专门针对威尔士地区并使用威尔士语的S4C。此外还有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如天空电视等。[1]
13宗教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10]
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国各中心地区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的局面。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英国圣公教会]和苏格兰教堂[长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数不胜数的教派在英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信奉基督教,尽管当前去教堂做礼拜的信徒人数并不多,每周大约只有110万人。穆斯林是英国国内最大的非基督教团体[超过150万人],此外,佛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也拥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名胜古迹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水墨画表现苏格兰的斯托老人石,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融合。
园林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 ,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m)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 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
此外,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