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yinhe

中国理想世界大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复制链接]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中了解上述国家简史,再附一下大事年表:
英国大事年表
西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

西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史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罗马人占领时期:西元前55年~西元410年

西元前55年与54年:朱利叶斯•凯撒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西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中古时期英国

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与丹麦律法施行区时期(850年—1066年)

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诺曼底王朝:1066~1154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西元13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玫瑰战争时期(1399年—1485年)】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 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 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28年,解散议会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 ;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儿)执政。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27年,牛顿去世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63年,结束英法七年战争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治的地域遍及欧、亚、非、美、澳各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1906年,改工党)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1911年,议会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衰败

1919年,乔治五世将汉诺威王朝改为温莎王朝。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温莎王朝的第四代君主。

温莎王朝1917~

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

1921年:爱尔兰独立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

1949年,议会法

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1988年3月,自由民主党

20世纪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

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大事年表
1607.5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620.12.26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
1752.6.15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暴中放风筝,证明闪电是一种电,并发明避雷针。
1765英国颁布印花税条例。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废除。
1773.12.16波士顿发生倾茶运动,以抗议茶叶条例。
1774.9.5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抗议英国的行为,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1775.4.19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7.4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1北美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1783年:巴黎和会,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4.8.30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的广州进行丝茶贸易,中美关系由此开始。
1787.5.25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9.4.30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2.4.2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800.12.1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7.8.17罗伯特•富尔顿乘着自己设计的平底蒸汽船,由纽约市码头出发,32小时后抵达奥尔巴尼,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轮船航行。
1823.12.2门罗总统在其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
1844.5.24电报发明人塞缪尔•莫尔斯从华盛顿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发出第一份电报。
1844.7.3美国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
1852.3.20美国女作家哈丽特•比彻•斯托发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1853.7.14美国兵舰在海军准将马修•C•佩里率领下抵日本,次年,胁迫日本签订向美国船只开放的条约。
1858.6.18美国强迫中国清政府订立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1861.2.8南部七个州组成美国联邦同盟,杰斐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
1861.4.15林肯总统宣布国内存在叛乱,并召募75000名義工,南北战争爆发。
1863.1.1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5.4.9南部邦联军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1865.4.14林肯总统在华盛顿福德剧院看戏时被剌,次日死亡。
1879.12.21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898.4.22美国对西班牙宣战。同年12月,根据签订的巴黎条约,西班牙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等地割让给美国,并确立古巴为主权国。
1899.9.6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列强掠夺的开放国际市场,同时又保持国家统一。
1903.12.17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09.3.8芝加哥妇女举行盛大罢工和游行示威。此后,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1917.4.6美国对德国宣战,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10.29纽约股票行情猛跌,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从此开始。
1931.6.20胡佛总统发表缓付债款宣言,即胡佛计划。
1933.3.4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2.4美国、英国和苏联领导人举行克里米亚会议,发表克里米亚声明,并于同月11日签订雅尔塔协定。
1945.7.16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5.7.27美国、英国和中国在波茨坦对日本提出劝降牒文——波茨坦宣言。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5.22杜鲁门签署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后称为“杜鲁门主义”。
1947.6.5国务卿乔治•C•马歇尔提出一项恢复欧洲经济的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9.8.24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0.6.27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并决定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向台湾出动。
1950.9.15美军在朝鲜中部仁川登陆。
1953.7.27美国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1958.1.31美国在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
1962.10.22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1969.7.20“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3.1.27越南和平协定在巴黎正式签字,美国结束越南战争。
1979.1.1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91.1-2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993.11.20美国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生效。
1999年5月8日5时45分(北京时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2001年4月1日王伟撞机事件
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9.11事件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大事年表

西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西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西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西元862�879年
留里克在位。
西元882年
留里克亲属奥列格南下夺取基辅及其周围地区,定都基辅。
西元882�912年
奥列格在位。
西元907年
罗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与拜占庭签定了第一个关于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和航海准则的条约。
西元911年
罗斯军队再次远征君士坦丁堡。
西元912�945年
伊戈尔在位。
西元941年
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西元944年
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
西元945�969年
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在位。
西元957年左右
女大公奥丽加出访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
西元965�972年
斯维雅托斯拉夫在位。
西元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在位。
西元988年
弗拉基米尔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15�1019年
斯维雅托波尔克在位。
1019�1054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
1037�1041年
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
1045�1050年
兴建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堂。
1051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1113�1125年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在位。
1147年
编年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
1240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
1243年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现在的阿斯特拉罕)。
1345�1341年
伊凡•卡里达为莫斯科王公
1328年
伊凡•卡里达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
1380年9月
罗斯军队与马麦的蒙古军队在库里科沃旷野会战,大败鞑靼人。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因领导这次会战功绩卓著,获得了“顿斯科伊”的尊号,意为顿河王。
1382年
在罗斯第一次提到火器。
1389�1425年
瓦西里一世在位。
1425�1462年
失明大公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在位。
1462�1505年
伊凡三世在位。
1478年
诺夫哥罗德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0年
俄国人民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1485年
特维尔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9年
维亚特卡合并于莫斯科公国。
1497年
伊凡三世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第一次用法律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1500�1503年
伊凡三世发动对立陶宛的战争,将杰斯纳河和奥卡河之间的地区并入莫斯科公国。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在位。
1510年
莫斯科兼并普斯科夫。

1514年
从立陶宛手中夺取斯摩棱斯克。
1521年
兼并梁赞公国。
1533�1584年
伊凡四世在位。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
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6�1682年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位。
1682年
纳里什金家族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间的争权斗争。莫斯科的射击军叛乱。
1682�1696年
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被宣布为沙皇,索菲娅摄政。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86年
彼得一世建立“少年兵团”。
1686年
俄波缔结“永久和约”。
1687年
由著名诗人西梅昂•波洛茨基倡议,建立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这是莫斯科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
1687和1689年
戈利津公爵两次远征克里木,均以失败而告终。
1689年
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5和1696年
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夫,最后夺取了亚速夫,获得了亚速海的出海口。
1696�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97�1698年
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698年
莫斯科发生射击军叛乱。
1700年
采用新的立法��儒略历。
1700�1721年
俄国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
1703年
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
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18�1721年
废除衙门代之以新的中央机关��委员会。
1719年
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
1721年
俄瑞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归属俄国。从此俄国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了一个濒海的强国。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接受了皇帝的封号,俄国沙皇从此开始称皇帝。
设立东正教事务管理局(正教院),结束了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使教会权力从属于世俗政权。
开始修建叶卡捷林堡要塞。
1722年
颁布“官秩表”,把全部文武官员分为14级,破除了门第观念,论功取仕。
1725年
俄国科学院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但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且还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
1725�1727年
叶卡捷林娜一世在位。
1725�1730年
白令的第一勘察加探险。
1727�1730年
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在位。
1730�1740
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娜•伊凡诺夫娜在位。
1733�1743年
白令第二次勘察加探险,最终证实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存在着海峡。
1735�1739年
俄土战争。
1740年
安娜病死,其侄女的刚生下三个月的婴儿伊凡•安东诺维奇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称伊凡六世。
1741�1761年
彼得一世的女儿叶丽萨维塔•彼得罗夫娜在位。
1755年
罗蒙诺索夫创办俄国的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该校当时设哲学、法律和医学三个系。
1756�1763年
俄国参加七年战争。
1761�1762年
彼得三世在位。
1762�1796年
叶卡捷林娜二世在位。
1764年
废除修道院和教会土地所有制,将其农民划归经济院管理,此类农民称“经济农”。
1767年
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会议。
1771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整个克里木半岛。
1772年
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国占领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地区(里夫兰省、波洛茨克省的北部、维贴布斯克省、姆什切斯拉夫省和明斯克省的东南部)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共92000平方公里。
1773�1775年
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
1779年
黑海舰队建立。
1783年
沙皇政府宣布克里木汗国合并于俄国。
1784年
谢里霍夫在阿拉斯加建起了俄国的第一批居民点,宣布这些地方归俄国所有。
1793年
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俄国得到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共25万平方公里。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
1796�1801年
保罗一世在位。
1799年
俄美公司成立。
1801年
宣布把从1783年开始受俄国保护的格鲁吉亚并入俄国。
1801�1825年
亚历山大一世在位。
1803年
颁布《自由农民法令》,允许地主自由解放农奴,但农奴必需缴付巨额赎金。
1804年
政府允许大学自治。校长、院长可由教授会议推选,教授会议世大学的主管机关。
1809年
斯佩兰斯基拟订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改革计划,主张采纳君主立宪的外壳在俄国实行特殊的议会制度��国家杜马。
1810年
成立具有咨询性质的国务会议。
1811年
创办了皇村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培养国家高级官员。
1812年
反对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1815年
俄普奥三国缔结神圣同盟。
华沙大公国并入俄国。
1819年
彼得堡大学建立。
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在位。
1825年12月14日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6年
在1812年建立的“皇帝陛下办公厅”下设第三厅,掌管高级警察事务,其执行机关是宪兵团。
1832年
国民教育大臣乌瓦洛夫提出“东正教、专制制度、国民性”三位一体的官方国民性理论。
1834年
基辅大学建立。
1834�1859年
达格斯坦和车臣沙米尔领导的山民起义。
1835年
颁布了第一个工厂法。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
1836年
《现代人》杂志创刊。
1837年
俄国的第一条客运铁路(彼得堡到皇村)通车。
1837�1841年
基谢廖夫对国有农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1839�1843年
财政大臣康克林进行财政和货币改革,以银卢布作为货币流通的基础。
1839年
阿•斯•霍米亚科夫的《论新与旧》一文发表。从此开始了俄国思想史上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争论。
1848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发表宣言,号召扑灭欧洲革命。
1849年
尼古拉一世派大军镇压匈牙利革命。
1851年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通车。
1853�1856年
克里木战争。
1855�1881年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
1856年
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大赦流放的十二月党人。
1857年
赫尔岑和奥格廖夫的《钟声》杂志创刊于伦敦。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9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车臣和纳戈尔诺达格斯坦,沙米尔被俘。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
国家银行建立。
1861年2月19日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2�1874年
米留金的军事改革。
1863年
废除酒类专卖,征收消费税。废除体罚。
1863年6月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恢复大学自治。
1864年
进行地方自治改革,设立地方自治局;
进行司法改革,实行陪审员制度;
进行中等教育改革,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在中学实行各个等级和信仰平等的原则。
1864�1885年
征服中亚细亚。
1865年
通过了《临时出版章程》,放松了书报检查,规定在出版前不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只限于彼得堡和莫斯科。
1867年
沙皇政府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俄美公司关闭。
1870年4月22日(新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诞生于辛比尔斯克。
1870年
进行城市改革,在俄国城市中建立无等级的城市自治机关��城市杜马。
1870年10月
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通知《巴黎条约》的签字国,表示要放弃限制它在黑海主权的相关条款。
1871年3月
《巴黎条约》的参加国签订了所谓的《伦敦公约》,俄国重新获得在黑海的权利。
1872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出版。
1873年
“三皇同盟”形成。
1874年
民粹派发起“到民间去”运动。
1875年
“南俄工人协会”在敖德萨成立。
1876年
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建立。
1877�1878年
俄土战争。
1878年
“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在彼得堡创立。
1879年8月
“土地和自由”社分裂为民意党和黑分社。
1880年2月
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成立。
1880年8月
撤销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和第三厅,其职权转归由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内务部。
1881年3月1日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1881�1894年
亚历山大三世在位。
1881年5月
亚历山大三世发布了《专制制度不可动摇》的宣言。
1881年8月
颁布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条例》。
1882�1886年
通过了一系列工厂法。
1882年
成立农民土地银行。
颁布了限制使用童工的法律。
成立工厂检查机关,监督工厂法的执行情况。
废除了欧俄部分的人头税(从1899年起,西伯利亚的人头税也废除了)。
颁布了新的《临时出版条例》,加强了出版审查。
1883年
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84年
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把大学置于当局和督学的严密监视之下。
1885年
莫罗佐夫工厂工人罢工。
成立贵族土地银行。
颁布禁止工业企业中的妇女和未成年人夜间工作的法令。
1886年
颁布限制农民分家的法令。
颁布农业雇工条例。
1889�1892年
米•伊•勃鲁斯涅夫领导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在彼得堡活动。
1890年6月
颁布新的地方自治机构条例。
1891年
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黑土地带的20个省发生饥荒。
1893年
颁布限制农民村社土地重分的法律。
1894年
实行酒类专卖。
1894�1917年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
1895年
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7年
第一次全俄人口普查。
谢•尤•维特进行货币改革,实行金本位制。
1897�1901年
修建中东铁路。
1898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祖旅大25年。
1899�1903年
工业危机。
1900年
《火星报》创刊。
1901�1902年
社会革命党成立。
1902年
自由派的《解放》杂志创刊。
1902年6月
莫斯科地方自治局代表会议,通过了温和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
1903年
南俄工人总罢工。
1903年7�8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布鲁塞尔、伦敦召开。在代表大会上党分裂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两派。
1903年8月
谢•尤•维特辞去财政大臣之职,被任命为大臣委员会主席。
1904�1905年
俄日战争。
1904年1月
俄国自由派组织“解放联盟”成立。
1905年1月3日
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大罢工。
1905年1月9日
“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1905年10月12�18日
俄国最大的自由派政党��立宪民主党成立大会。
1905年10月17日
尼古拉二世颁布《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十七日宣言》,赐予公民自由,赋予国家杜马以立法职能。俄国开始向立宪君主制过渡。
1905年10月19日
成立了以维特为首的大臣会议。
1905年10月
极右翼政党��俄国人民联盟成立。
1905年11月
颁布了缩减农民赎金的诏书。
1905年11月10日
右翼自由派政党��“十月十七日联盟”(也称“十月党”)成立。
1906年2月20日
将国务会议改组成与国家杜马并列的上院。
1906年4月16日
维特辞职,任命戈列梅金为大臣会议主席。
1906年4月23日
颁布了新版的《俄罗斯帝国国家根本法》,规定了沙皇、国家杜马和国务会议的权限,沙皇的权力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1906年4月27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辞职,内务大臣斯托雷平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06年7月9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被解散。
1906年7月10日
182名国家杜马代表在芬兰的维堡发表了《维堡宣言》,号召居民不纳税,不服兵役。
1906年8月12日
刺杀斯托雷平未遂。
1906年8月19日
成立战地军事法庭。
1906年11月9日
沙皇政府颁布法令,允许农民带着份地推出村社。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从此开始。
1907年2月20日
第二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7年6月3日
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颁布新的选举法。
1907年11月1日�1912年6月9日
第三届国家杜马。
1909年
萨拉托夫大学建立。
1910年6月14日
国家杜马通过了斯托雷平的农业改革方案。

1911年9月1日
斯托雷平在基辅遇刺,后因抢救无效于9月5日去世。
1911年9月11日
任命科科夫策夫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2年1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布拉格召开,取消派被开除出党。
1912年4月
勒拿惨案。
1912年11月5日
第四届国家杜马开幕。
1913年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1月30日
科科夫策夫辞职,戈列梅金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4年
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6年1月20日
戈列梅金辞职,施蒂梅尔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6年11月10日
施蒂梅尔辞职,特列波夫任大臣会议主席。
1916年12月27日
特列波夫辞职,戈利岑任大臣会议主席。
1917年2月23日
彼得格勒女工举行示威游行。
1917年2月25日
彼得格勒总罢工。
1917年2月27日
“进步联盟”的成员组成了由罗将科领导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
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组成了由孟什维克杜马党团领袖齐赫择领导的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
1917年3月2日
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组成了以Г•Е•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
1917年3月3日
米哈伊尔宣布放弃皇位。
1917年3月8日
沙皇全家被逮捕。
1918年7月16日
在叶卡捷林堡处决了尼古拉二世全家。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大事年表就不发了,大家比较的清楚。这样第二部分的资料基本完成。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上一下联合国资料,也取自百度:
联合国(英文名称:United Nations,缩写UN)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地。
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只有6种,按英文字母顺序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6种语言同等有效,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一种。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则是英语和法语,但实际上英语使用最为广泛。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文名联合国外文名United Nations总部美国纽约官方语言汉语 ,英语, 法语 ,等6种语言;193个成员国,秘书长潘基文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吉罗
1宗旨
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必要时组成联合国军,打击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
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2徽章
联合国的徽章是一个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周围由一个橄榄枝圆环围绕着的图案。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了联合国的旗帜。它的图案是以一个白色的正式徽章置于浅蓝色底旗的正中。[2]图册参考资料:[2]“国歌”
《联合国国歌》是伴随着联合国的诞生而应运创作的,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美国著名进步诗人U·J·罗梅应邀创作。罗梅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要求,在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前一天,迅速地完成歌词创作,国歌由1932年苏联故事片《相逢》的主题歌《相逢之歌》重新填词而成,其曲调不变。歌曲获得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代表们一致通过与赞赏,成为《联合国国歌》,一直沿唱至今,其歌词实际是一首赞美和平自由、赞美新世界胜利的散文诗。
宪章
《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遵守联合国宪章、维护联合国威信是每个成员国不可推脱的责任。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起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发展历史编辑“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设想出来的,该名称于1942年1月1日发布《联合国宣言》时首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26个国家派出的代表承诺其政府将继续共同对轴心国作战。
最初,有关国家为了在具体事务上开展合作而成立国际组织。例如,1865年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后改称 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则成立于1874年。如今,这两个组织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899年,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制订旨在和平解决危机和防止战争的文件及编撰战争规则。会上通过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并依据该公约成立了常设仲裁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于1902年开始工作。
联合国的前身是 “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国际联盟”是根据《凡尔赛和约》于1919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样根据《凡尔赛和约》于1919年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联盟的一个附属机构。由于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联盟随后停止了其一切活动。
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来自50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 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起草《联合国宪章》。代表们在中国、苏联、联合王国和美国四国代表于1944年8月-10月在美国顿巴顿橡树园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基础上进行了讨论。1945年6月26日,50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当时波兰没有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但后来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因而成为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在中国、法国、苏联、联合王国和美国以及大多数其他签字国批准《联合国宪章》之后,联合国组织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从此,10月24日成为每年都要庆祝的联合国日。[3]4主要机构编辑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三章第七条之规定, 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联合国秘书处等6个联合国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大会(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 UNGA) 简称“联大”,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大会依照《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设立,作为联合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议事和决策机构,地位举足轻重。大会由联合国全部193个会员国组成,是一个讨论《宪章》涵盖的各种国际问题的独特多边论坛。大会在制订标准和编纂国际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会每年9月至12月集中举行常会,并在之后视需要开会。
[5]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 -- SC)(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共有15个成员。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包括其成员结构的安理会改革现正在审议之中。[4]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主要机关,以协调联合国有关专门机构和委员会的经济和社会工作。理事会的表决是简单多数通过,每个成员有一票。[4]托管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于1945年根据联合国《宪章》而设立,它由7个会员国管理监督11个国际托管领土,并确保采取足够的准备措施使托管领土取得自治和独立。到1994年,所有托管领土已实现自治或独立。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理事会已修订其议事规则,并同意视需要举行会议。[4]国际法院
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其《规约》是联合国宪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秘书处
秘书处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为联合国其他主要机关服务。秘书处的职责同联合国所处理的问题一样多种多样,范围从管理维持和平行动到调停国际争端、从调查经济及社会趋势和问题到编写关于人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等。
[4]5会员国
联合国会员国 国家[6] 加入时间 国家[6] 加入时间
阿尔巴尼亚 1955年12月14日 阿尔及利亚 1962年10月8日
阿富汗 1946年11月19日 阿根廷 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71年12月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45年10月24日
阿曼 1971年10月7日 阿塞拜疆 1992年3月2日
埃及 1945年10月24日 埃塞俄比亚 1945年11月13日
爱尔兰 1955年12月14日 爱沙尼亚 1991年9月17日
安道尔 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 1976年12月1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1年11月11日 奥地利 1955年12月14日
澳大利亚 1945年11月1日 巴巴多斯 1966年12月9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年10月10日 巴哈马 1973年9月18日
巴基斯坦 1947年9月30日 巴拉圭 1945年10月24日
巴林 1971年9月21日 巴拿马 1945年11月13日
巴西 1945年10月24日 白俄罗斯 1945年10月24日
保加利亚 1955年12月14日 贝宁 1960年9月20日
比利时 1945年12月27日 秘鲁 1945年10月31日
冰岛 1946年11月19日 波兰 1945年10月24日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2年5月22日 玻利维亚 1945年11月14日
伯利兹 1981年9月25日 博茨瓦纳 1966年10月17日
不丹 1971年9月21日 布基纳法索 1960年9月20日
布隆迪 1962年9月18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91年9月17日
赤道几内亚 1968年11月12日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1945年10月24日
大韩民国 1991年9月17日 丹麦 1945年10月24日
德国 1973年9月18日 东帝汶 2002年9月27日
多哥 1960年9月20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5年10月24日
多米尼克 1978年12月18日 俄罗斯联邦 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尔 1945年12月21日 厄立特里亚 1993年5月28日
法国 1945年10月24日 菲律宾 1945年10月24日
斐济 1970年10月13日 芬兰 1955年12月14日
佛得角 1975年9月16日 冈比亚 1965年9月21日
刚果 1960年9月20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0年9月20日
哥伦比亚 1945年11月5日 格林纳达 1974年9月17日
格鲁吉亚 1992年7月31日 哥斯达黎加 1945年11月2日
古巴 1945年10月24日 圭亚那 1966年9月20日
哈萨克斯坦 1992年3月2日 海地 1945年10月24日
荷兰 1945年12月10日 黑山共和国 2006年6月28日
洪都拉斯 1945年12月17日 基里巴斯共和国 1999年9月14日
吉布提 1977年9月20日 吉尔吉斯斯坦 1992年3月2日
几内亚 1958年12月12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9月17日
加拿大 1945年11月9日 加纳 1957年3月8日
加蓬 1960年9月20日 柬埔寨 1955年12月14日
捷克共和国 1993年1月19日 津巴布韦 1980年8月25日
喀麦隆 1960年9月20日 卡塔尔 1971年9月21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2日 科特迪瓦 1960年9月20日
科威特 1963年5月14日 克罗地亚 1992年5月20日
肯尼亚 1963年12月16日 拉脱维亚 1991年9月17日
莱索托 1966年10月17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55年12月14日
黎巴嫩 1945年10月24日 立陶宛 1991年9月17日
利比里亚 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亚 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士登 1990年9月18日 卢森堡 1945年10月24日
卢旺达 1962年9月18日 罗马尼亚 1955年12月14日
马达加斯加 1960年9月20日 马尔代夫 1965年9月21日
马耳他 1964年12月1日 马拉维 1964年12月1日
马来西亚* 1957年9月17日 马里 1960年9月28日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4月8日 马绍尔群岛 1991年9月17日
毛里求斯 1968年4月24日 毛里塔尼亚 1961年10月27日
美利坚合众国 1945年10月24日 蒙古 1961年10月27日
孟加拉国 1974年9月17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91年9月17日
缅甸 1948年4月19日 摩尔多瓦共和国 1992年3月2日
摩洛哥 1956年11月12日 摩纳哥 1993年5月28日
莫桑比克 1975年9月16日 墨西哥 1945年11月7日
纳米比亚 1990年4月23日 南非 1945年11月7日
南苏丹 2011年7月14日 瑙鲁 1999年9月14日
尼泊尔 1955年12月14日 尼加拉瓜 1945年10月24日
尼日尔 1960年9月20日 尼日利亚 1960年10月7日
挪威 1945年11月27日 帕劳 1994年12月15日
葡萄牙 1955年12月14日 日本 1956年12月18日
瑞典 1946年11月19日 瑞士 2002年9月10日
萨尔瓦多 1945年10月24日 萨摩亚 1976年12月15日
塞尔维亚共和国 2000年11月1日 塞拉利昂 1961年9月27日
塞内加尔 1960年9月28日 塞浦路斯 1960年9月20日
塞舌尔 1976年9月21日 沙特阿拉伯 1945年10月24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5年9月16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3年9月23日
圣卢西亚 1979年9月18日 圣马力诺 1992年3月2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0年9月16日 斯里兰卡 1955年12月14日
斯洛伐克 1993年1月19日 斯洛文尼亚 1992年5月22日
斯威士兰 1968年9月24日 苏丹 1956年11月12日
苏里南 1975年12月4日 所罗门群岛 1978年9月19日
索马里 1960年9月20日 塔吉克斯坦 1992年3月2日
泰国 1946年12月16日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1961年12月14日
汤加 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2年9月18日
突尼斯 1956年11月12日 图瓦卢 2000年9月5日
土耳其 1945年10月24日 土库曼斯坦 1992年3月2日
瓦努阿图 1981年9月15日 危地马拉 1945年11月21日
委内瑞拉 1945年11月15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 1984年9月21日
乌干达 1962年10月25日 乌克兰 1945年10月24日
乌拉圭 1945年12月18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2年3月2日
西班牙 1955年12月14日 希腊 1945年10月25日
新加坡 1965年9月21日 新西兰 1945年10月24日
匈牙利 1955年12月14日 牙买加 1962年9月18日
亚美尼亚 1992年3月2日 也门 1947年9月30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21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45年10月24日
以色列 1949年5月11日 意大利 1955年12月14日
印度 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亚* 1950年9月28日
约旦 1955年12月14日 越南 1977年9月20日
赞比亚 1964年12月1日 乍得 1960年9月20日
智利 1945年10月24日 中非共和国 1960年9月20日
中国 1945年10月24日    

6观察员
联合国共有64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4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
观察员国
国家名 加入时间
圣座 1964年4月6日
巴勒斯坦 2012年11月29日

观察员实体
组织名称 加入时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90年10月16日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1994年10月19日
各国议会联盟 2002年11月19日
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 1994年8月24日

观察员国和观察员实体参考资料:
观察员组织
设有常驻办事处
组织名称 加入时间 组织名称 加入时间
非洲联盟 1965年10月11日(A/RES/2011(XX)) 亚非法律协商组织 1980年10月13日(A/RES/35/2)
加勒比共同体 1991年10月17日(A/RES/46/8) 中美洲统合体 1995年10月19日(A/RES/50/2)
英联邦秘书处 1976年10月18日(A/RES/50/2) 欧洲共同体(今为欧洲联盟) 1974年10月11日(A/RES/3208 (XXIX))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1996年10月15日(A/RES/51/1)
国际民主和选举援助学会 2003年12月9日(A/RES/58/83) 国际移徙组织 1992年10月16日(A/RES/47/4)
法语圈国际组织 1978年11月10日(A/RES/33/18) 国际海底管理局 1996年10月24日(A/RES/51/6)
国际海洋法法庭 1996年12月17日(A/RES/51/204)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1999年12月17日(A/RES/54/195)
阿拉伯国家联盟 1950年11月1日(A/RES/477 (V)) 伊斯兰会议组织 1975年10月10日(A/RES/3369 (XXX))
人口与发展伙伴 2002年11月19日(A/RES/57/29)    

无常驻办事处
组织名称 加入时间 组织名称 加入时间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 1981年10月15日 非洲开发银行 1987年10月28日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 1988年10月17日 安第斯共同体 1997年10月22日
亚洲开发银行 2002年11月19日 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8年10月15日
东南亚国家联盟 2006年12月4日 25px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 1999年10月8日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2004年12月2日 商品共同基金 2005年11月23日
独立国家国协 1994年5月24日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 1999年10月26日
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 2001年12月12日 欧洲委员会 1989年10月27日
海关合作理事会 1999年3月23日 东非共同体 2003年12月9日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2000年12月12日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2004年12月2日
经济合作组织 1993年10月13日 欧亚经济共同体 2003年12月9日
25px 古阿姆集团 2003年12月9日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2005年11月23日
伊比利亚—美洲会议 2005年11月23日 印度洋委员会 2006年12月4日
美洲开发银行 2000年12月12日 国际移徙政策发展中心 2002年11月19日
国际发展法组织 2001年12月12日 国际水道测量组织 2001年12月12日
拉丁美洲经济体 1980年10月13日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2005年11月23日
拉丁美洲议会 1993年10月13日 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 2006年12月4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8年10月15日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1993年10月13日
25px 美洲国家组织 1948年10月16日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2004年12月2日
太平洋岛国论坛 1994年10月17日 常设仲裁法院 1993年10月13日
上海合作组织 2004年12月2日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2004年12月2日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2004年12月2日 联合国鬼谷子研究院 2013年10月

7主要成就编辑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通过向世界动乱地区派遣总共69个维持和平特派团和观察团,重新建立安宁。
自1990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国的协调或通过第三方在联合国支助下采取的行动制止了许多冲突。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布隆迪、苏丹和尼泊尔冲突。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在实地的14个和平特派团着手处理冲突后的情况和采取建设和平的措施。[7]经济发展
联合国重视在全世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人类技能和潜力,并为此投入资源。自2000年以来,千年发展目标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指南。联合国发展援助工作的几乎所有经费都来自各国的捐助。例如,在145个国家驻有工作人员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助着减少贫穷、促进治理、处理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50多个国家主要从事儿童保护、免疫接种、女童教育和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工作。贸发会议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目的最充分利用其贸易机会。自1947年以来,世界银行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赠款,并在100多个国家支持了11 000多个发展项目。[8]社会发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帮助137个国家保护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和自然名胜。并为保护文化财产、多元文化和杰出自然名胜,谈判缔结了各项国际公约。有980多个此种地点被列为具有特殊价值。[9]人权
  联合国大会
自从1948年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以来,联合国帮助制定了几十项有关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全面协定。联合国人权机构通过调查个人投诉,将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踪和任意拘留案件上,并造成国际压力,迫使各国政府改善人权记录。
当1945年成立联合国时,7.5亿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生活在附属于殖民国家的非自治领土上。联合国为80多个国家的独立发挥了作用,这些国家现在都已成为主权国家。[10]环境
联合国在评估气候变化科学和促进政治解决方面起带头作用。有2 0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参与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每五六年发布一次全面科学评估。在2007年,该委员会作出肯定结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导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4个成员正在就一项长期协定进行磋商,各国达成协议减少促使气候变化的气体排放,并帮助各国作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效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其他联合国机构在带头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11]8主要问题编辑联合国在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等诸多重要职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利益的同时也在进行艰难的改革,主要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增加问题。
美国化倾向
作为联合国总部的创建国和东道国,美国在联合国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试图在其中涂抹上更多的美国色彩。美国操纵联合国在苏联故意缺席于1950年组建了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御朝鲜入侵的战争。在2003年未经联合国安理会许可,以萨达姆和本拉登有牵连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就像是联合国肩膀上的枷锁,让它在行动和作出决议时捉襟见肘,这为一些国家利用经费问题大做文章提供了机会。一些大国也试图通过会费来要挟联合国。
发展问题
联合国在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上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也签署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的协定。但这些协定由于涉及成员国数量多,各方利益成分复杂,在执行方面有很大难度。致使许多协定执行不力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成为了“空头支票”。
监督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当今世界最庞大的国际间政府组织,到底谁应该对其运转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按照宪章,成员国有义务对联合国机构和员工进行监督,但这一效果显然并不十分理想。由于牵涉到人手和政治利益的原因,许多国家对于风平浪静的表面更加满意,而并不太想让这个国际权威组织处于尴尬之下,这就为可能产生的腐败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愚认为运河、堤坝和水渠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把京杭大运河及世界上其他的运河堤坝,做些简单介绍罗列:
    世界上的运河
1、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2、巴拿马运河:位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太平洋一侧有两座船闸,在大西洋一侧有一座船闸。

3、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73公里。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

4、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位于德国北部。全长98.7公里,河面宽103米,深13.7米,建有7座高桥(约43米),可通行海轮。建成后,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756公里之多。在商业上,现为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水道。基尔运河是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运河,运输货物以煤、石油、矿石、钢铁为大宗。现在这条运河仍是波罗的海航运的重要路线。

5、阿尔贝特运河:比利时东北部运河。西起马斯河上的列日,东抵斯海尔德河上的安特卫普,长约130公里。最狭24米,水最浅5米。1930年始建,1939年完成。可通航2,000吨级船只。借此连接安特卫普和列日两个重要工业区。

6、莫斯科运河:1947年前称“莫斯科—伏尔加河运河”。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北面,连接莫斯科河同伏尔加河。起自伏尔加河右岸的杜勃纳,抵莫斯科西北莫斯科河左岸。长128公里。建于1932—1937年。建有水闸9座、水库6处、水电站多座。使莫斯科同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同圣彼得堡间航程分别缩短110公里和1,100公里。

7、约塔运河:瑞典南部贯通东西的运河。利用许多湖泊、河道,并加上人工开凿的河道相连而成。1800年兴建,1832年竣工。全长约87公里。有水闸58个。人工部分宽15米,深3米。经过许多工业城镇,既沟通经济和运输,又缩短东西航运距离。沿河风景如画,旅游业颇发达。

8、曼彻斯特运河:曼彻斯特运河东起伊斯塔木,西至曼彻斯特船坞,全长58公里,还包括爱尔斯米尔港区,是英格兰中部的主要港口之一。

9、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连接伏尔加河同顿河。长101公里。有船闸13座,伏尔加河一侧9座,船泊水位抬高88米;顿河一侧4座,船泊水位抬高44米。三大扬水站把伏尔加河水通过此运河调往顿河。建于1948—1952年。可通行5000吨以下轮船

    水库大坝
按照蓄水量排名:
俄罗斯的布拉茨克水库,蓄水量1690亿立方米
埃及的纳赛尔水库,蓄水量1570亿立方米
加纳的沃尔特水库蓄水量1480亿立方米
委内瑞拉古里水库蓄水量1,400亿立方米
面积而言,世界上的十大水库:

加纳的沃尔特水库(8482平方公里)
俄罗斯的古比雪夫水库(6450平方公里)
加拿大的斯莫尔伍德水库(5698平方公里)
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5580平方公里)
哈萨克斯坦的布赫塔明水库(5490平方公里)
俄罗斯的布拉茨克水库(5426平方公里)
埃及的纳赛尔水库(5248平方公里)
俄罗斯的雷宾斯克水库(4580平方公里)
加拿大的卡尼亚皮斯科水库(4318平方公里)
委内瑞拉的古里水库(4250平方公里)
?或许三峡的库容量并排不上号,但长江流域面积却是世界第三位。截了长江上游,也就是影响了全世界第三的流域面积。
俄罗斯的布拉茨克水库蓄水量是全世界第一,但它截的是一条支流。对水系基本没什么影响。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8: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下京杭运河相关图片:
京杭运河1.jpg
京杭运河2.jpg
愚蠢的运河3.jpg
京杭运河4.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8: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yinhe 发表于 2014-3-30 18:26
传下京杭运河相关图片:

这样第三部分工作也完成啦!也许是愚的认识所限,愚认为什么溯天运河是个愚蠢的计划,故图片标了愚蠢的运河,个人是旗帜鲜明,坚决反对的!但对事不对人!
<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共五个部分,还有两个部分请大家耐心等待哦!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部分来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思想、宗教和杰出领袖。均源于百度。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佛教(英Buddhism ):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简介
佛教产生于西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但是,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很难考定。
  据说在西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中国北方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
  另有传说:在印度阿育王(约西元前272--226)和中国秦始皇(西元前246-210)时代,已有印度的沙门室利房等18人来到中国咸阳传教。阿育王在西元前250年举行了第三次结集,会后派大德赴各国传教,他也将佛教传到了中国。[1]
2佛名知
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大论云。秦言知者。知未来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2]
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3]
3无神论
五明即科学
佛教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其实并不推崇科学的敌人——迷信,相反,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对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并一向支持科学技术发展。[4]
“佛教是无神论和理性的宗教。在很多方面,佛教与科学精神具有一致性。”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蒋劲松说,“佛陀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反对不加思考地接受任何理论。”宗教学专家也指出,历史上佛教从来没有反对过科学,不仅如此,历代僧人中有不少本身就是著名科学家或技术人才,如唐代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与他人共同制造了观测天象的浑天铜仪、黄道游仪,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4]
佛教和科学没什么不同,如马铃薯和土豆,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六祖慧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你要脱离人间去找寻佛法,犹如找兔子角一样好笑。心外求法之辈相貌如此。
正如窥基法师在《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大疏》)中说:“因明者,唯源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大疏》引《菩萨地持经》中所说:“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五明处即内明处、因明处、医方明处、声明处和工巧明处。大乘中观宗的创始人龙树在《菩提资粮论》中说:救脱被杀者,自然增不减。善修明巧业,自学亦教他。
近代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也如是开示:"经云:菩萨于佛智当于何求?曰:当于五明处求。五明系印度古代科学,即声──文字、语言──、因──论理──、工巧──艺术──、医药、内──即哲学──。换言之,菩萨于佛智当于何求,即应言科学中求也。"[5]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6]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7]可以说,佛教的缘起论即是无神论。
4辩证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 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戊申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8]
5佛非众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婴儿走七步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随顺世法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9]
6依了义经
世界观
法界一界是佛教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无法看清色盲测试图。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正如《佛说不增不减经》所开示:“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舍利弗,如来在世,我诸弟子不起此见。若我灭后过五百岁,多有众生愚无智慧,于佛法中虽除须发,服三法衣,现沙门像,然其内无沙门德行。如是等辈,实非沙门自谓沙门,非佛弟子谓佛弟子,而自说言:‘我是沙门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减见。何以故?此诸众生以依如来不了义经,无慧眼故”[10]
与魔斗义
永嘉大师云:“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和迷信违背科学者争,一定往生净土,诸佛菩萨必来迎,契合佛心故。譬如和上帝斗的布鲁诺菩萨。这就是我佛教的净土法门。菩萨行,净人间,与一切迷信者斗其乐无穷。正如《殊胜具戒经》所说:“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 !”[11]
平等义
宝积经:“文殊师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减是名圆满。云何圆满。若于诸法不能了知则生分别。若能了知则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无增减。若无增减此则平等。”[12]
无业无报义
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13]
无报恩义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说如是甚深义处。我于大士以何报恩。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善住意言。大士。我今云何得不报也。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所以者何。天子。汝能如是不报恩者。即为报也。善住意言。大士。仁今宁可无报恩乎。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是如是。我不报恩亦非不报。善住意言。大士。仁以何义更作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凡愚之人造种种法。起种种见。行种种行。以作如是种种见行。是故念言我当报恩。天子。此非正行善男子也。其有正行善男子者。乃至无有少作。或作不作。彼终不言我念报恩。又复天子。不报恩者。如佛世尊宣说平等。谓一切法悉无所作。无有作处。皆入平等。无有转还。亦无超越。非自非他。无作不作。是故我为无报恩也[13]
7回鹘佛教
在中国除了熟悉的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还有鲜为人知的回鹘语系佛教。除了印度诸语(首先是梵语,还有犍陀罗俗语)之外,把佛教由中亚向东亚推进的主力。他们对古突厥、回鹘人产生影响的时间都早于汉传佛教[14]
8担当为放下
无我之实践
佛教给予士大夫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平素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对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深厚佛学修养,他的《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佛学思想。在他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他是怀着佛教舍身救世的无畏精神慷慨赴死的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派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走。这时有人劝谭嗣同也赶快离开,但他态度十分镇静,回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15-16]
念佛不忘救国
一天早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流涕,备极痛苦地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泉州古称)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弟子们听着法师的话,也都泣不成声,悲痛异常。在这之后,他每有开讲,座位后面的墙壁上,都挂起一幅由其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后有跋语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讲演中,又往往触景生情,感时伤乱,勉励佛教徒们对国家、对民族应有爱护的热忱。[17]
1939年(己卯年)农历9月初一,时逢圆明讲堂莲池念佛会成立纪念之时,正当圆瑛大师在殿堂上供礼佛,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圆明讲堂,以抗日的罪名逮捕了圆瑛大师等人,押往上海北四川路日本宪兵怀念部进行刑讯,企图威逼圆瑛大师承认并声明抗日有罪。圆瑛法师大义懔然面对侵略者的刑具,毫不屈服,高声念佛。随后,日寇又将他押往南京的日本宪兵司令部,由日本的所谓佛学专家进行刑讯。这些专家被圆瑛大师高深的佛理驳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的日寇恼羞成怒,对圆瑛法师进行百般肉体折磨,每天都折磨至深夜不止,几度使其昏厥不省人事,企图迫其就范。但圆瑛大师已进入无我境界,他心系民众,深信自身的痛苦可以减免众生的痛苦。最后,日寇无计可施,又因圆瑛大师名播中外,众望所归,在日本也有很高的声誉,最后,只好将他释放。脱离虎口的圆瑛大师,仍然不改初衷,为抗敌救灾而奔走呼号。[18]
9反末日邪说
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讲日日是好日[19]
10历史派别
佛教产生于西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西元前后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20]
11语系传承
回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域、敦煌出土了为数极为丰富的古代回鹘文文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佛教内容。这些文献填补了历史记载上的许多空白,为古代回鹘佛教、历史、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知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西域古代佛教研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在世纪之交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21]
根据吐鲁番、哈密等地发现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题跋,该文献是由吐火罗语翻译过来的。由吐鲁番出土文书推断,除了印度诸语(首先是梵语,还有犍陀罗俗语,印度贵霜皇朝时代梵语势力范围曾覆盖此地)之外,塞语和粟特语在回鹘西徙以前也都曾对塔里木盆地佛教的流传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粟特人一样,吐火罗僧侣接过印度高僧传来的接力棒,把佛教进一步传给东方的突厥人。把佛教由中亚向东亚推进。他们对古突厥、回鹘人产生影响的时间都早于汉传佛教。[21]
汉传
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大月氏贵霜皇朝等时代,其势力范围曾直接覆盖到西域诸地,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印度大陆的声闻佛教和菩萨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东土的。除大乘经典外,中国现存的印度大陆各部派的声闻乘经典也很丰富。达摩祖师西来,曾赞叹“东土汉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根性,汉传佛教主流为菩萨乘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声闻佛教在汉地一直不如菩萨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后代,“汉传佛教”几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词。由于汉传佛教所使用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故也称为“汉语系佛教”。
西元前后,佛教就已正式传入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传统不同,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如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祖师菩萨。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圆满归唐后,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间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藏传
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真实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南传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àda。thera,意为长老,上座;và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我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但是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和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教义上有很大的不同。参考:傣族佛教。
1、此系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称“上座部佛教”。
2、上座部佛教是由印度本土向南传到斯里兰卡(Sri Lanka,锡兰)、缅甸等地而形成的佛教体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印度之南,故称“南传佛教”。又或因其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南亚一带地区,故也称为“南方佛教”。
3、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属于巴利语,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12中国文化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西元3世纪,中国己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22]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1975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强调说: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照抄中国。接着,他以佛教为例,援引鸠摩罗什的话说:“学我者病。”鸠摩罗什是外国人,会讲中国话,翻译了许多佛经。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王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或结合不同民族之具体情况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义。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说佛法是辩证法。纳丹(新加坡总统):“我对于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我们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 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汉语佛教词汇,佛教词汇不仅占据汉语词汇一个大部分,还大量包括了高端的行而上的词汇,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佛教词汇充实,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
基督教(希腊语:Χριστιανισμ、拉丁语:Christianismus、英语:Christianity),是共同信仰三位一体的神即天主(上帝)的宗教。基督教分为三大分支:主张普世统一(Catholic)的公教(天主教)、保守正统(Orthodox)的正教(东正教)及持有不同见解(Protestant)的统称新教的各个宗派(即华人通称的耶稣教、基督教)。在全世界天主教会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占基督徒半数以上。在中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版本《圣经》最为普及和认知。天主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
全球共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 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同属天启宗教,并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私立学校、医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基督教发源于西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犹太教圣经为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西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天主(上帝)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两点。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导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
1历史
早期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礼,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在《使徒行传》中记载初代教会阶段,因应许多归乡犹侨不再回侨居
耶稣基督
地,却留在耶路撒冷城聚集听道生活,故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宗教组织。犹太人视耶稣为外道,教会为离经叛道的异端,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他们。罗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会,直到尼罗皇帝(西元54年-68年)在位时,教会的人数已增长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从西元60年代中期罗马帝国政府的正式大规模全国迫害逼害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实时被接纳为弟兄,刚开始迫害基督徒也只是局部性。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
基督教标志
加入教会。教会虽在第2世纪、3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直到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开始将耶稣复活的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又定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耶诞节(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考证,只能将原本的阿波罗神的生日改为耶稣耶诞日)。米兰敕令是由当时的罗马皇帝颁布的,因此基督徒将此政绩视为基督教的胜利。
中世纪
自西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之后,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兰克人,亦开始皈依基督教。由于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于是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都是教会人士。正因如此,西欧便开始进入基督教盛行的时代。
基督教大分裂
天主教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派,西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两个帝国,东西方教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西元1054年,巨大的分歧最终导致东罗马帝国教会由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东正教。
西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天主教分离出去成立新教。
东正教诞生
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在1054年正式分裂。由于事件具体起因多与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乌相关 ,故又称阿卡西乌分裂。罗马帝国在西元4世纪末分裂之后,东西两部分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促成了基督教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之间的分化。西部的罗马教会自认为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坚持认为其在各宗主教区中拥有首席地位;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在东罗马皇帝支持下与罗马教廷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教义方面的分歧,终于在1054年相互开除教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东西教会分裂
自此,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导权主要于教宗与大公会议;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天主教的教首是罗马的教皇,俄罗斯东正教的教首则是莫斯科的东正教最高主教。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独立的的东正教派别,比如希腊、亚美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分支。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新教诞生
16世纪,德国、瑞士、荷兰、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了教派改革运动,它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教会。领导人物是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他们建立了新教和圣公会,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新教。
  基督教大合一(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保禄六世结束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上教宗特别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主教的人。”
1965年12月7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
1999年10月31日,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和天主教双方高级代表就“因信称义”问题在德国奥格斯堡签署《因信称义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JDDJ)[1],声明指出:人的得救和成义,除了来自上帝白白恩赐的圣宠外,也需要人本身的努力来配合上帝所赐的得救圣宠。双方在联合声明的“成义”教理上取得基本共识,撇除谴责。结束了双方近五百年来的争执。
2006年7月23日,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新教(世界卫理公会协进会) (World Methodist Council)及天主教在韩国举行的新教(世界卫理公会大会)上,也接纳了该份声明。[1]
2009年1月19日,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举行了传统性的大公接见活动,会见了前来罗马庆祝圣亨里克节日的新教(路德宗)教会代表团。这项会晤是在第101届促进基督信徒合一祈祷周的开端举行的。
2010年12月16日上午,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新教(路德宗世界联盟)主席穆尼伯•尤南牧师及其代表团。
2教义
基本教义
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宗教对耶稣的专称。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于西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亚而降生;他曾行过很多神迹,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徒出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基督教三大教派均承认,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三位一体
基督教的教义之一就是三位一体。上帝被当作是创造了世界的永恒圣父,解救了世界的圣子,以及帮助了人类的圣灵。三位一体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它并不意味着三个不同的神,圣父、圣子、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却是三个不同的位格。
上帝(神)(Deus):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位一体——圣父是万有之源造物之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三位格、一本体,简称三位一体。 人们理解上帝只能根据上帝的有形的形象来感知上帝,实际上还要透过上帝的形象感受宇宙万有。
原罪
创造(Genesis):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时间和空间)万物,包括人类的始祖。
罪(sin):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违逆上帝出于爱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脱离造物主而获得自己的智慧,从此与上帝的生命源头隔绝,致使罪恶与魔鬼纒身,而病痛与死亡则为必然的结局。后世人皆为两人后裔,生而难免犯同样的罪,走上灭亡之路。
救赎(法语:Expiation、英语:Atonement):人生的希望在于信奉耶稣基督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赎罪,并他在三日后从死里复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并得到能胜过魔鬼与死亡的永远生命。
灵魂与永生(法语immortalité、英语immortality):人有灵魂,依生前行为,死后受审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怙恶不悛者,将受公义的刑罚与灭亡。世界或许会有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却是永生常存。
拯救
上帝的独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赎罪,背负人离弃上帝的罪,使人与上帝重新修和。
启示
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话语自我显示并在人间的传播。启示是上帝的恩赐。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
(一)《旧约》中的“摩西十诫”
(二)基督教的伦理:
A.「不可杀人」---尊重人的生命(马太福音 5:21-26)
B.「不可奸淫」---脱离情欲来的败坏,走向圣洁,敬畏圣洁、公义的神 (马太福音 5:27-30)
C.「若非淫乱,不可离婚」---上帝所设立的婚姻,二人成为一体(马太福音 5:31-32)
D.「不可起誓」---敬畏上帝,尊重真理 (马太福音 5:33-37)
E.「不可报复」---放下自我,学会饶恕;宽恕一切愿意悔改的人,伸冤在神 (马太福音 5:38-42)
F.「爱仇敌」---爱神,爱人如己,但不纵容犯罪 (马太福音 5:43-48)
(三)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爱,原则是爱神与爱人的统一。
“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3十诫
第一诫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主。(3节)第二诫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上帝—你的主是忌邪的主。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4-6节)第三诫 不可妄称上帝—你主的名;因为妄称上帝名的,上帝必不以他为无罪。(7节)第四诫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上帝—你主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上帝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上帝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8-11节)第五诫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上帝—你主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12节)第六诫 不可杀人。(13节)第七诫 不可奸淫。(14节)第八诫 不可偷盗。(15节)第九诫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6节) 第十诫 不可贪邻居的房屋;也不可贪邻居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17节)
天主教、新教(路德宗)
第一诫 钦崇天主在万有之上。
第二诫 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第三诫 守瞻礼主日。
第四诫 孝敬父母。
第五诫 毋杀人。
第六诫 毋行邪淫。
第七诫 毋偷盗。
第八诫 毋妄证。
第九诫 毋愿他人妻。
第十诫 毋贪他人财物。
新教(安立甘宗)、(加尔文宗)
第一条 不可拜上帝以外的主。
第二条 不可制造偶像与拜偶像。
第三条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
第四条 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 应孝敬父母。
第六条 不可杀人。
第七条 不可奸淫。
第八条 不可偷盗。
第九条 不可作假见证。
第十条 不可贪心。
4圣经
产生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教派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其教义、神学、教规、礼仪等的依据。信仰者认为《圣经》各卷是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里,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陆续记录下来的上帝的启示,所以把它奉为教派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准则。起初是犹太教徒,后来是基督徒把这些“上帝启示”的记录汇编成书,称之为《标准书》。
天主教圣经:天主教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共计73卷书。天主教奉《圣经》为经典及最高权威,并作为教理的根源。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而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天主教将圣经尊之为受默感的书。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保持谨慎,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随意解释。认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新教圣经:《圣经》全书66卷,分为两大部分。把耶稣降生之前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旧约标准书》(后称《旧约全书》,希腊语:Παλαι? Διαθ?κη、拉丁语:Vetus Testamentum)。耶稣降生之后,标志着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成典的各卷称之为《新约标准书》(后称《新约全书》,希腊语:Καιν? Διαθ?κη、拉丁语:Novum Testamentum)。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圣经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内容稍有出入。(在中国内地新教多数都是用和合本圣经)
所谓“约”是指天主与人之间订立的“盟约”。天主与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约,称为“旧约”;耶稣以自己的圣血和圣死为全人类所立的永久盟约,称为“新约”。犹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古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时曾在西乃半岛南部的西乃山与上帝订立了一个“盟约”――《西乃盟约》,其核心即《上帝十诫》。圣经虽然是一部教派经典,但它还是一部文化巨著,是研究了解西方文化的丰富典籍。
旧约全书
《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按其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智慧书。因为采用的译本不同,《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书目的顺序不尽相同。新教的圣经在旧约正典(46卷)基础上少了数篇经卷。旧约在《梅瑟五书》之后是历史书,新教的历史书缺少了《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4卷,以及《智慧篇(所罗门的智慧书)》、《德训篇(便西拉的智慧书)》。
新约全书
《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产生的经典。全书共27卷,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福音书、历史书、宗徒书信、默示录。《新约全书》各卷的定型为原始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成为一个独立宗教提供了必要条件。福音书4卷包括《玛窦福音》、《玛尔谷福音》、《路加福音》、《若望福音》。历史书主要是《宗徒大事录》。宗徒大事录21卷包括保禄、伯多禄、若望、雅各、犹大诸宗徒写给几个地方教会或个人的信件,还有一封希伯来书作者不明,新约分《保禄书信》14卷、《公函》7卷。先知书1卷《若望默示录》。
基督起源
犹太地区是广义基督教的发源地,是最早且最古老的教派之一。
《旧约全书》或称《犹太教圣经》是亚伯拉罕,犹太列祖之父,信奉的唯一神YHWH(旧译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的后裔达成的“圣约”(Holy Testament),也就是犹太人与耶和华的圣约,亦称“亚伯拉罕之约”,亚伯拉罕与其十二子为基督宗教创始人及奠基人。这个圣约的内容是耶和华承诺亚伯拉罕的后裔(指上帝的选民)将来会被降临的弥赛亚所救赎,这群选民的聚集形成为属灵的国度,这个属灵国度就是现在所说的犹太教会,基督教会的前身。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这句经文正是对后来将来基督降临的印证。
亚伯拉罕的后裔因为大饥荒而流亡到埃及,在耶和华的先知摩西带领下前往应许之地,耶和华在与亚伯拉罕达成的契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十诫以及律法,又称《摩西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肋未记》、《户籍记》、《申命记》。
后来撒母耳为扫罗抹油,承认他为以色列的首位国王,是耶和华指定的国王。扫罗和大卫在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大卫之子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分裂为2个国家,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最后由于后续的数代国王都违反耶和华的律法,所以神就将北国交于亚述人的手中,南国交于巴比伦人的手中,第一圣殿也被巴比伦所毁灭。后来波斯国王居鲁士释放了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先知尼希米和以斯拉重建并改革了犹太教,期待弥赛亚再次降临拯救以色列人,重建以色列王国。
之后的先知们逐渐强化对耶和华圣约的敬畏和一神论,耶和华从亚伯拉罕的神变成了普世的上帝,巴比伦之囚是因为以色列人背叛了上帝,但以色列人是的上帝选民,是超越其他民族的,耶和华将审判以色列人的邻居。正如在巴比伦的以赛亚(赛45:21-25)所说:“......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上帝,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圣经预言“以色列在万国中被抛来抛去,却不至灭亡。”从以色列亡国,流亡,复国,对抗阿拉伯世界的事实中,可见其准确性。
因为犹太人在叙拉古王朝的希腊人统治下没有宗教自由,西元前140年,玛加伯家族(亦称马加比家族)起义赶走了希腊人并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由于对旧约理解和政治立场的差异,犹太人又分化为强调律法传统的法利赛人和以祭司长为中心的撒都该人,还有一个拒绝耶路撒冷祭司权威的异见者在旷野组成的爱色尼教派。
《新约全书》是基督徒(此处指基督教所有教派的教徒)与他们所信仰的神子耶稣基督达成的新圣约,以取代了先知亚伯拉罕和摩西与耶和华达成的旧约。新约分为四部分:四福音书、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和启示录。
福音书被认为是记载耶稣的言行和生平,福音书所描绘的耶稣基督符合了旧约的先知们对弥赛亚特征的预言。因此,耶稣被他的信徒认为是耶和华派来的救赎主,是神独生子。
保禄(亦称圣保罗或使徒保罗)强调信耶稣得永生,耶稣用血与人类立了新约,旧约也就因此得到印证。于是,通过伯多禄神学的改造,“公义的神”耶和华被“圣洁仁爱的神”耶稣所体现出来。神是良善的,出于对世界的爱而为了他选民的原罪和本罪而钉十字架,用他的血洗清了选民的罪,通过信仰耶稣是神子以及耶稣死而复活,人类就能进入天国,重新与神在一起。因为神让耶稣复活了,所以信靠耶稣的人死后也能复活。保罗强调:“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默示录》据说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的,主要是对未来的预警,包括对世界末日的预言:接二连三的大灾难,世界朝向毁灭发展的末日光景,并描述最后审判,重点放在耶稣的再来。
5礼仪
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新教的三大主流宗派:路德宗(信义会)、安立甘宗(圣公会)、加尔文宗(归正会)只采用两件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6教会十字架: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汉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天主教、东正教的十字架非常精美复杂,有耶稣像。新教中的十字架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十字符号,没有耶稣像。)
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JesusNazarenusRexIud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A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
7主要节日
基督教主要节日有耶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圣灰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
耶诞节:12月25日(东正教为1月7日)[2]。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宗教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基督诞辰,但耶稣基督降生的真实日期无人知道。
受难日: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复活节(主复活日):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纪念耶稣基督复活。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西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
8著名教堂
世界
圣彼得大教堂 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
天主教教堂
米兰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 圣马可教堂(意大利)
塞维利亚大教堂 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 托莱多大教堂 布尔戈斯大教堂(西班牙)
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 韦泽莱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法国)
科隆大教堂 亚琛大教堂 施派尔大教堂 (德国)
里约大教堂 (巴西)
圣保罗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英国)
东正教教堂
圣墓大教堂(以色列)
圣约翰大教堂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美国)
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
升天瓦西里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 彼得保罗大教堂 斯摩连大教堂(俄罗斯)
基辅佩切尔斯克大教堂(乌克兰)
圣耶鲁米大教堂 巴塔利亚大教堂(葡萄牙)
独石教堂(埃塞俄比亚)
瓜达卢佩圣母堂 普埃布拉天主堂 墨西哥大教堂(墨西哥)
卢汉天主教堂(阿根廷)
圣十字大教堂(波兰)
中国
山东临沂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
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
北京西什库教堂
北京教堂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圣母大教堂
佘山天主教堂
山西太原六合天主教堂
广州圣心大教堂
高州天主教堂
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
辽宁沈阳天主教堂、
南关天主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河北廊坊香河天主教堂
河南商丘天主教堂
云南茨中天主教堂
甘肃兰州天主教堂
天津老西开教堂
江西临川圣若瑟大教堂
江苏圣保罗大教堂
浙江宁波天主堂
9宗教传播  当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球的分布图
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庭受基督教。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
发展现况
2004年底,基督教信徒有20亿人。当中基督教信徒包括天主教会的11亿人、东正教会的2亿1600万人、边缘教会约3170万人、属基督新教各教派约3亿6700万人和英国国教会的8400万人。至于独立教会(不隶属于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亿1400万人,实际上主要是指在非洲的科普特派。
基督教乃世界上最大的教派,但整体上和世界人口成长率比较却是正在萎缩。当世界人口以大约每年1.25%的成长率增加,基督教却是每年仅成长1.12%。相较之下,伊斯兰教是以每年1.76%成长。不过基督教在特定区域(如非洲、亚洲)和特定的教会族群(如福音派、灵恩派和“独立”教派)却是快速成长。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基督教国家分布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是法国、意大

  基督教徒所占比例
利、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新教占主导的国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10传入中国
基督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基督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基督教派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东方亚述教会”)传入中国,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在此之前有关基督教入华的情况仅为传说,包括认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多马曾于西元52年从亚历山大城出发、经海路到印度和中国传教,认为东汉时期曾有两位东方教会人士以养蚕织丝技术之研习为名到中国传教,以及认为西元3世纪末已有传教士来“赛里斯”(丝国)传教等说法。但这些说法迄今仍无任何历史根据和可靠资料来对之确证。
基督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又再次传入中国,被称为“也里可温”。“也里可温”亦称也里可温教,是元朝时蒙古人对来华基督教及其信徒的统称。“也里可温”一般被理解为蒙古语“有福缘之人”的音译,亦有人认为乃意指“上帝教”、“信奉上帝之人”或“奉福音教人”。“也里可温”作为基督教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一方面为景教在元朝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指罗马天主教首次到中国来传教。从景教在元朝的复兴来看,“也里可温当即景教之维绪”。唐武宗“灭教”之后,景教在中国内地虽然已不复存在,却仍在一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留存。随着元朝的建立,景教重新传入内地,在许多地区得到发展,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
基督教第三次来华传播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入。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清朝建立后天主教继续传播,同样得以立足。并正式定名为天主教。后因罗马教皇与清朝皇帝发生中国礼仪之争而被禁,只能秘密传播。这次传教始于西班牙人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51年从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到中国广东上川岛,但他因明朝海禁而无法入内地传教,不久即病死岛上。此后葡萄牙耶稣会士公匝勒等人在澳门建堂传教,从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等人虽最早入内地传教,但未获成功。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作为罗明坚的助手到肇庆传教建堂,此为近代天主教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真正开端。
基督教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清朝,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伦敦会、荷兰传教会、美部会、美浸会、美国圣公会、英行教会、美国长老会等相继来华,他们分别代表新教的不同派别。天主教各修会如耶稣会、奥斯丁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等会的传教士也相继来华。由于清朝政府对基督教实行禁止政策,所以他们只能在广州秘密传教。而其得以在华真正立足则是鸦片战争后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的迅速传播发展。
1843年,洪秀全歪解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300万教徒,而新教各派也发展教徒有70多万人。
本色化运动
一般认为“本色化”是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19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列强加在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教案的不断发生,促使中国基督教徒决心摆脱外国宣传机构的控制,自立教会。1873年,中国人的第一个自办教会成立,此后这种活动不断开展,1918年“中华国内布道会”成立,这是中国基督教徒自治、自养、自传的最早团体。非基督教运动发生以后,中国教会中的领袖人物和广大信徒都认识到: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必须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教会,从而使中国基督教“本色化”。
1922年,中国基督教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新教)“本色化”也由此开始了,该会议提出了中国本色教会的原则就是“自养、自治、自传”。中国基督教“三自”原则的确立和本色教会的发展,使中国教会在社会中体现出新的活力。在组织体系上,中国基督教开始了朝向本色化的结合和创新,出现了教派合一的趋势和突出“中华”的观念。在政治态度上,本色化运动也明确表明反对不平等条约,并积极参与到废除这种条约的运动中来。
三自爱国运动
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于1957年7月。第一届代表会议1957年7月15日—8月2日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41(因病因事请假四人),强调,中国天主教会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彻底割断同梵蒂冈教廷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反对梵蒂冈教廷利用宗教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确定了天主教爱国会的任务是:全心全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彻底实现独立自主办教会的任务。团结神长教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和控制中国教会,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神长教友进行爱国守法教育。
基督教(新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特殊原因,中国基督教逐渐断绝了与外国传教团体的宗教事务以及经济联系,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发展,并形成了大规模的“三自”(“自养”、“自治”、“自传”)爱国运动。 1950年以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代表为首的一批知名人士发表宣言,号召广大教徒断绝与帝国主义的联系,真正实行中国教会的自治、自传、自养原则,爱国爱教。特别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财产,使得原来依靠美国教会提供津贴的中国教会团体陷入经济困境。于是,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各教会组织和团体制定了教会自立计划,迅速实现“三自”。1951年,基督教各派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使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达到高潮。1954年,中国基督教领袖和知名人士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从此,中国基督教各派完全断绝了与外国教会的联系,走上了自立发展、爱国爱教的道路。
与教廷的关系
辛亥革命后,教会采取了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刚恒毅为教廷驻华专使。1926年教廷首次任命六位中国籍主教。1946年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137个教区,分属20个总主教区,辖教友300余万。中共建政后,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与教宗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6月30日向中国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中国相关协会
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又称“地上教会”),是中国的一个区域性和政府性的组织。宗旨为:团结全国神长教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际天主教人士的友好往来,并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后海柳荫街14号。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于1957年7月,第一届代表会议1957年7月15日至8月2日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41人(因病因事请假四人),代表着300多万天主教徒。会上成立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选出了1名总主教、10名主教及150名委员,通过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章程及进一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决议,强调中国天主教会必须实行独立自主。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Bishops,Conference Of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缩写为BCCCC)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合称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为中国天主教的全国非营利性教务领导机构。地址设于北京。宗旨为:以圣经为依据,本着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们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的传统精神,维护信德宝库,加强教会纪律,藉圣神赐予的恩宠,团结神长教友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奉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原则,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宣扬基督福音,广扬圣教。
基督教(新教)
中国基督教协会(简称“全国基协”,英译名为China Christian Council,缩写为“CCC”)是中国基督教会的全国性教务组织,接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的依法管理和国家民政部的社团管理监督,1980年于南京成立,现会址位于上海九江路,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合称为“基督教全国两会”或“中国基督教两会”(英译缩写为CCC/TSPM)。1988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正式加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成为普世教会的重要一员。现任会长为高峰牧师。宗旨为: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团结和带领全国所有信奉上帝、承认耶稣基督为主的基督徒,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在圣灵的引领下,同心合意,遵照圣经真理,制订和完善我国教会规章制度,办好教会。引导全国基督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教育全国基督教徒,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办好独立自主的中国基督教会。
11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编辑
1.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2. 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新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则予以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於耶稣所立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新教除圣公会外,其他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最后晚餐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於祝圣后即已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他圣事,如坚振、弥撒圣祭、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新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
3. 关於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新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
4. 关於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新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新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新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5. 关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圣祭,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望体,常年内屡次举行圣时及圣礼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新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它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
6. 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新教各教派则不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7. 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与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有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新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要恭敬她?有的教派还反对恭敬圣母,甚至谴责、曲解天主教恭敬圣母之本意;有的教派还公开诬蔑说: 「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稣基督,只崇拜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社会上有许多人受到这种诬蔑宣传的误导,令人遗憾。
8. 关於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他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照相一样,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为赌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新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
9. 关於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颇相符合,故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新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牌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
10. 关於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后改用「天主」之名。新教方面则用「上帝」之名,也用「神」之名称。关於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新教方面则译为「圣灵」。圣经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译之故,天主教与新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新教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新教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新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1宗教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西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约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复兴。西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

  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百分比)
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德里苏丹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伊斯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乃至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
2传播分布
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是上述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复兴人为穆罕默德,在610年,为了统一内乱的阿拉伯半岛,他建立了伊斯兰教,之后又建立了穆斯林军队打下了周边国家,成为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与之前的古罗马帝国相似,但是由于是以武力打下的,在10世纪之后就衰竭了。它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

  阿克萨清真寺
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亚非50多个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尽管穆斯林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安拉”,并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在当代,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曾经说过:“求知对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求知须从摇篮到坟墓。”“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你们教人知识,给人方便,报人喜训,不可恐吓,若生气动怒时应当沉默。”
“哲理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它,信士必当拾取。”“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智慧是最宝贵的财富;骄傲是最令人难受的孤独。”
他的话鼓舞了广大穆斯林求知的愿望。从西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或是进行贸易,又或是旅行,伊斯兰教亦跟随着他们传播着。[1]
3宗教派别
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玛仪派)。逊尼派被认为是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中国穆斯林也大多是逊尼派;什叶派的信徒主要分布伊朗,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

  伊斯兰教圣城 麦加[2]
的继承人,而逊尼派则认为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穆圣的宗教领导人的身份的继承者,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即安拉使者的继承人)。也就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们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圣训、都是诚信真主独一、承认穆罕默德圣人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认同真主的独一、全知、全能、本然自立、无始无终、无重量、无动静、无匹敌、不占据时空、无形无相、公正、是宇宙最高的完美实在。[3]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和解,是广泛的使命,是对所有穆斯林的基本要求,有信仰的穆斯林都必须建立这个基本理念。所有穆斯林国家的政府或社会团体,都应当为承担这个使命发挥作用,保护和提倡不同学派互相和解。深信伊斯兰是团结全体穆斯林的大旗,然后在团结的基础上,各自研究和发展自己的所认识的学派。
4复兴历史
伊斯兰教复兴前
伊斯兰教的复兴是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必然。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半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居民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分成许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血亲复仇盛行。连年战争使社会动荡,生产停滞,氏族内部阶级分化加剧,部落贵族应运而生,他们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濒于破产。半岛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业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麦加,因受过境贸易之利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镇。麦加古莱什部落的商业贵族执掌着多神崇拜的中心克尔白神殿的管理大权,每年从克尔白祭祀庙会的集市贸易中,谋取巨额收入,垄断了麦加的商业贸易。城镇中的商业贵族伙同游牧部落的贵族,通过经营商队、贩卖奴隶、放高利贷等手段,牟取暴利,对城镇贫民和农牧民进行高利贷盘剥,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沦为商业贵族的债务人,造成阶级对立加剧,社会经济危机四起。外来的侵略和传统商道的改变,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拜占庭帝国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对半岛进行了长期的掠夺战争。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派兵侵占也门。570年埃塞俄比亚驻也门总督亚布拉哈率兵进犯麦加;途中因遭瘟疫而退兵,但战乱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生活。575年,波斯出兵逐走埃塞俄比亚人,在也门确立了统治。频繁的战争和掠夺,使阿拉伯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灌溉工程被毁,道路淹没,商旅不前,人口锐减,使富庶的也门地区迅速衰落。同时,波斯为了垄断东西方贸易,废止原由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到达叙利亚的商路,另辟一条经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造成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的衰退,麦加、麦地那等城镇的过境贸易急剧衰败,商业贵族收入骤减,许多靠商队谋生的贝都因人和城市居民生路断绝,从而加深了社会危机。
伊斯兰教复兴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即太阳神)、乌扎(即万能神)和默那(即命运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向其祭祀、祈祷、献牲。信奉一神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早已传入半岛,在也门地区及一些城镇和农业区流行,其一神观念、经典、传说、礼俗对伊斯兰教有显著影响。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不适应阿拉伯社会变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在阿拉伯社会变革和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过渡,产生了一神倾向的哈尼夫派。他们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为伊斯兰教思想的先驱和中介。
阿拉伯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外族的不断入侵,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觉醒,社会各阶级都在寻求出路。阿拉伯贵族为维护其统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广大的下层人民和奴隶要求和平与安宁,渴望摆脱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改善自己的贫困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正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接受真主的启示,复兴了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教复兴
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城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幼时根据阿拉伯人习俗母亲将他送到贝都因部落中抚养以学会坚忍的生活态度。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小时候即不会写字也不会识字。童年替人放牧,12岁时跟随伯父及商队,曾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地中海东岸一带经商,并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了解到半岛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25岁时他同雇主麦加富孀赫蒂彻结婚,婚后生活富裕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后他经常隐居潜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摆脱困境的出路。相传,西元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大天仙哲卜拉伊勒(又译吉卜利勒)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安拉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起初在麦加是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西元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到奖赏,进入天堂。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并提出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和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部分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归信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部落传统多神信仰的地位,触犯了麦加古莱什贵族和富商掌管克尔白的宗教特权和经济利益,同时也触犯了部分下层群众的多神信仰,因而遭到这些人乃至部分下层群众的强烈反对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麦加难以立足。
西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麦加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进行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和团结的思想旗帜,号召穆斯林“顺从安拉和使者”,并派出门下弟子到麦地那各阿拉伯部落传教,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他制定了作为穆斯林和犹太人在处理内部民事和对外关系中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在信仰自由和结盟的基础上同犹太人各部落达成某些协议,实行和平共处。在实现了麦地那的统一后,以伊斯兰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缘关系,建立了以“乌玛”(意为“民族”、“国家”)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部分著名的圣门弟子组成上层领导集团。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将迁士和辅士团结在乌玛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念诵清真言(即作证言)、力行拜功(即做礼拜祈祷)、封斋、完纳天课、朝觐,以及其他仪则;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规、民事、刑事、商事、军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确定了以止恶扬善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西元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吾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打击了麦加贵族的锐气,从此,穆斯林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西元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觐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侯代比亚和约》,决定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时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节,携带国书,向其国王和部落首领宣传伊斯兰教,以扩大影响,同时派出武装讨伐海巴尔等地聚居的犹太人,以扫除异族反对势力的侵扰。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西元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率领十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捣毁克尔白殿内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陨石,并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宣布克尔白为禁地。从此,麦加克尔白成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西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西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仪典,成为以后穆斯林朝觐所遵循的范例。他发表了辞朝演说(又称辞朝宣言),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伊斯兰教创传的胜利,“我已选择伊斯兰作你们的宗教”,强调穆斯林之间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西元632年6月6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伊斯兰教已形成在半岛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成为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揭开了阿拉伯历史新篇章。 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阿拉伯人在各地设立了军事据点,有的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城市,例如两河流域的巴士拉,尼罗河畔的弗斯塔特等。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和商业活动传播到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区。[4]
5传播与发展

  穆斯林人口分布图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经济和学术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史称“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在“圣 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大哈里发(632~661)时期。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由他的—最亲近的门弟子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先后继承他的事业,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四大哈里发执政的30年间,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艾布•白克尔执政期间,平息了也门南部、叶麻麦、哈达拉毛及巴林东部以伪先知图莱哈、穆赛利迈、赛贾赫(女)等为首所发动的武装叛乱,征服了变节者,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巩固了麦地那政权。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对外征战和扩张。欧麦尔执政时,乘波斯、拜占庭连年战争力量削弱之机,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并采取凡归信伊斯兰教者免交人丁税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确立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制度。他还制定了伊斯兰教历,以622年7月16日作为纪年元旦,以纪念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奥斯曼执政时,继续西进征服北非,攻占伯尔克、的黎波里、迦太基;在东部征服亚美尼亚,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罗珊地区的叛乱,远征军在中亚到达巴尔赫、喀布尔和伽色尼,并促使这些地区的众多居民改奉子伊斯兰教。为统一伊斯兰教思想、指导宗教活动和立法,在艾布•伯克尔时所辑录的《古兰经》原抄本的基础上,经再次搜集、反复对照、核订和考证、编纂成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向世界的传播提供了经典依据。阿里执政时,因伊斯兰教上层领导集团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进一步激化,导致了穆斯林之间的内战,发生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纳赫拉万战役,出现了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此后,伊斯兰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于分裂。661年,阿里被刺后,四大哈里发时期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权的王朝时代。
伍麦叶王朝(661~750)时期。661年,由伍麦叶家族出身的穆阿维叶(600~680)所创建,定都大马士革。王朝在稳定局势并残酷镇压了异己力量的反抗后,从7世纪中叶起,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在东部,沿波斯前进,先后占领了阿富汗和印度 西北部,继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势力直达帕米尔高原。在西部,首先占领迦太基,后征服了马格里布地区,消灭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残余势力,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711年,以柏柏尔人为主力的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占领比利牛斯半岛大部分地区,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732年,阿拉伯军队袭击高卢(今法兰西共和国)西南部,战败后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兰教向西方的传播,遂到此为止。8世纪中叶,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界咸海,南至尼罗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政治上;改哈里发的选举制为世袭制,使哈里发国家成为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游牧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徙新征服的地区,由游牧转入定居;从事农耕和经商。分封土地、统一币制、完善税收,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语言,促进了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吸收被征服地区,包括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开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宗教上,采取减免人丁税,招募军队等政策,鼓励异教徒改奉伊斯兰教。在各地兴建庄严的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凯鲁万的欧格白清真寺等,并附设有宗教学校,赐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兰经》和圣训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动。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斗争的各种派别相继出现。什叶派等派别形成。王朝末期,统治者横征暴敛,宫廷生活腐化,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多次举兵反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50年王朝被呼罗珊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艾布•阿巴斯夺取了哈里发地位,建立了阿巴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750~1258)时期。750年,由艾布•阿巴斯(722~754)所创建,定都巴格达。在政治上,哈里发自诩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并重的政策。承袭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哈里发为最高领袖。由于任用波斯人担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以哈里发为首的官僚体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贵族统治。王朝在最初的100年间,因对外大规模征战的结束,出现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国内主要城市商旅云集,对外垄断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随着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创造的伊斯兰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王朝在各地创办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哈里发马蒙创办巴格达“智慧馆”掀起集体翻译运动的高潮。广罗各族不同信仰的学者,收集、保存、翻译、研究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古典科学文化著作,取得杰出成就。这一时期,在医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法学等方面,成就辉煌,穆斯林人才辈出。在宗教上,王朝已经完成了征服地区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的宗教学术如教法学、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苏菲学等都有较大发展。逊尼派、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转变为宗教派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教义和学说。穆尔太齐赖派得到很大发展,在马蒙统治时期其学说被奉为国教。艾什尔里派教义逐渐发展成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说。以安萨里为代表的教义学家将苏菲派思想引入正统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一种形式。9世纪中叶后,由于王朝实行封建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割据一方,帝国逐渐四分五裂。10世纪时,北非、埃及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756~1031)同阿拔斯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5年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哈里发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哈里发成为塞尔柱素丹手中的傀儡。继之而来的是十字军东侵(1096~1291)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终于在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所灭亡。
奥斯曼帝国(1299~1922)时期。13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中亚细亚兴起。1299年,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称苏丹,正式建立奥斯曼国家。1453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5世纪末,帝国已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岛,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地区。16世纪是帝国的强盛时期,先后占领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埃及、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希贾兹和也门等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从素丹赛利姆一世始,素丹自称哈里发,雄踞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地位。帝国奉逊尼派教义为国教,以哈乃斐学派教法为立法、司法的准则。制定了以伊斯兰教法为核心的行政、刑法、瓦克夫等实体法规,完善了伊斯兰立法体系。政府设“伊斯兰委员会”作为国家管理宗教的权力机构,起维护信仰和监督教法实施的职能和作用。帝国大力倡导和赞助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在各地建有大量华丽的清真寺、各类宗教学校、苏菲道堂、图书馆,并培养宗教学者和官吏。比克塔希教团和毛拉维教团等苏菲教团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7世纪,帝国随着统治者内部的腐败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日趋衰落。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展开了掠夺殖民地的斗争,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列强的角逐场。1798年,法兰西共和国拿破仑•波拿巴一世率领的侵略军占领了埃及,欧洲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激烈争斗,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崩溃。1922年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国,废除了苏丹和哈里发制,苏丹穆罕默德六世流亡国外。
16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与奥斯曼帝国相抗衡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16世纪初在伊朗兴起的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1502~1722),其版图东至阿富汗,西达幼发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临波斯湾,立什叶派为国教。掀起了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复兴。16世纪中期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其领土达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早期向世界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向外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自10世纪后,伊斯兰教在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的广泛传播,以及伊斯兰化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商人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和传教师的传教活动而实现的。在东非,通过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兰教沿苏丹和尼罗河渐渐向东传入内地,迄13世纪,索马里及东非沿海地区和海上许多岛屿的居民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商人、学者和苏菲传教师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兰教传入内地部族。13世纪末,定居中亚的蒙古人后裔改奉了伊斯兰教。14世纪后,苏菲派传教师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等地区。7世纪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及学者,通过海陆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3世纪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度尼西亚群岛,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和马来半岛占优势。14~15世纪,伊斯兰教通过商人和传教师传入菲律宾南部。20世纪以来,通过穆斯林移民、劳工、商人和学者传入西欧和北美,并取得较大进展。东南亚的穆斯林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在当地传教的结果。
6伊斯兰教在中国
中国的伊斯兰教一般认为是在公历651年(唐朝永徽二年)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的泉州、广州等地。那时伊斯兰光明的时期,距离穆圣很近的光阴传过来的正教。当时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商人,士兵和阿訇。据《闽书》记载,“(穆罕默德)有门徒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  
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中国主要是逊尼派。在回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2000多万人口(2006年)中,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在其他的汉、满、蒙古、藏、傣等民族中也有信仰者。中国穆斯林大多数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河南、云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和自治区,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分布。  
1953年5月1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穆斯林全国性的宗教团体。其宗旨和任务是: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代表全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穆斯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最高机构为全国代表会议。  
1958年宗教改革以及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许多部分地区的清真寺受到破坏,许多阿訇被赶出清真寺,《古兰经》等典籍被焚毁,伊斯兰教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7近代伊斯兰思潮运动简介
18世纪末起,伊斯兰教进入近代历史的发展时期。伊斯兰国家虽出现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封建的生产关系仍占主导地位,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伊斯兰教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出现异端倾向,社会风尚趋向颓败。处于伊斯兰世界统治中心的奥斯曼帝国濒于解体和崩溃,西方殖民国家乘虚而入,相互争夺和瓜分了其大部领土。1798年,法国殖民军侵占埃及。从此,伊斯兰国家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瓜分和奴役,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殖民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伊斯兰国家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不断出现高潮,多数是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以教派斗争的形式出现。
近代,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本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同程度发展,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科学文化及生活方式渐渐渗透和传入一些伊斯兰国家,使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均发生了激剧的变化,受到世俗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面临伊斯兰社会重大变革和危机,为寻求伊斯兰世界发展的出路和去向,以捍卫国家独立和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遂相继出现了复古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等不同色彩的伊斯兰社会思潮及运动。旨在复兴伊斯兰教,维护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使伊斯兰教与现代生活相协调,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近几十年来,伊斯兰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联系和合作,开展广泛的国际交往,并建立了三个国际性的泛伊斯兰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和伊斯兰世界联盟。它们以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及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领域内的合作,弘扬伊斯兰文化,反对殖民主义,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维护伊斯兰精神为宗旨。另外还成立了伊斯兰发展银行、伊斯兰国际通讯社、国际伊斯兰发展基金会等组织,并经常举行伊斯兰国际学术讨论会。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在国内实行“全盘伊斯兰化”的政策,对整个伊斯兰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和鼓舞伊斯兰复兴运动日益活跃,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
苏丹马赫迪教派 19世纪苏丹的马赫迪教派运动和伊朗的巴布教派运动是伊斯兰教近代史上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性质的宗教社会运动。
苏丹的马赫迪教派运动由出身贫苦家庭的伊斯兰教学者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约1844—1885)领导。1881年,他自称为“马赫迪”,提出要铲除不义和一切腐败现象,反对压迫,均贫富,纯化伊斯兰教的口号,号召人民起来积极参加“圣 战”,赶走英国殖民者和异族的统治,建立平等、正义的理想之国。他领导苏丹人民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接连击败英埃联军后,于1885年攻占喀土穆,击毙英国殖民军头子戈登,并统一各部落,建立马赫迪国家。他以伊斯兰教法治国,奉行马赫迪教义。马赫迪运动前后坚持斗争10余年,1896年遭英埃联军镇压而失败。
瓦哈比派运动 18世纪中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派运动是伊斯兰教近代复兴运动的先驱。该派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本•阿L杜勒•瓦哈L(1703-1787)。他在思想上接受罕百里教法学派和14世纪著名教义学家伊本•泰米叶(1263一1328)的复古主义思想影响,提出“恢复正教”、“回到古兰经去”的口号。该派主张恢复早期伊斯兰教的精神,严格奉行“认主独一”的教义,反对苏菲派对圣徒、圣墓的崇拜,清除不符合伊斯兰教律的礼仪习俗,反抗外来侵略和奥斯曼帝国的奴役和压迫。20世纪,内志部落酋长伊本•沙特(1880-1953)以瓦哈比派教义为旗帜,并用武力重新统一内志和汉志,于1932年创建沙特阿拉伯王国,瓦哈比派随之振兴,成为该国占统治地位的教派。瓦哈比派的复古主义思想,对北非的赛努西运动、印度的圣战者运动、印度尼西亚的比达里派运动及泛伊斯兰主义的代表人物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赛努西运动 19世纪兴起的赛努西运动是在北非影响最大的伊斯兰社会运动。运动领导人为阿尔及利亚的苏菲派谢赫穆罕默德•本•阿里•赛努西(1791一1859),19世纪30年代在麦加近郊创建苏菲派赛努西教团,后迁至利比亚,在北非各地创建的扎维叶(即修道场所)发展到100多个,信众遍及北非。赛努西运动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早期的原旨教义,要求教民实行禁欲、苦行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绝对遵行经、训和伊斯兰教法,重视精神修炼,提倡圣战,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其思想基础是复古主义,具有民族主义的性质。
泛伊斯兰主义 19世纪中叶在伊斯兰世界兴起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创导者是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839一1897)。他活动于阿富汗、埃及、印度、伊朗和土耳其。他主张全世界穆斯林不分民族,共同拥戴一个哈里发,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大帝国,以抗御西方殖民主义的进攻,并主张进行经济自强和宗教社会改革,实现“伊斯兰教复兴”。他还认为伊斯兰教的精神和文化传统适合于任何时代,能回击任何挑战。泛伊斯兰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伊斯兰国家人民反对西方侵略,要求社会进步的愿望。
8历史贡献与传播影响
伊斯兰教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穆斯林的足迹所传播,并由阿拉伯人进行完善、总结、归纳的。西元830年,哈里发马蒙建立了翻译机构“智慧宫”,从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在“智慧宫”,哈里发马蒙为了得到珍贵的典籍,不惜以与著作等质量的黄金作为酬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告诉信徒:“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亦写作:“信徒们,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穆圣也曾经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不盲从、不迷信。因为伊斯兰是光明的、从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学的、充满真理的,盲从和迷信不会认识它,只会损害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传播的过程中,穆斯林们在被征服的土地上修建清真寺,建立学校,并确立法律,建立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伊斯兰教推广阿拉伯语,所以穆斯林的交流变得极为方便,这也较快了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全球许多的语言文字都使用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打破了狭隘的氏族血缘关系,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文明得以快速交流。
伊斯兰教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在当时被穆斯林统治的西班牙,虽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但是通过穆斯林的经商,经济确实非常发达。埃及的基督徒,犹太教徒只要缴纳少量人头税就可以保持信仰,所以几乎没有发生宗教迫害的事情。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穆斯林在数学、文学、天文学、哲学、医学、物理学、化学、书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并涌现出像花拉子密、比鲁尼、白塔尼、法拉比、伊本•西拿这类优秀人物。
伊斯兰教的传播打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之所以和平和迅速的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伊斯兰教信条的简洁明了。伊斯兰召唤人类信仰应受崇拜的独一的造物主——真主。伊斯兰同时不断地教导人类应用智慧和观察的能力来认识真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类以往伟大文明的结晶及文学艺术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所以,不同的民族,在伊斯兰教的感召下,哪怕有着偌大的差异,也会团结在一起。这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影响,也是伊斯兰教之所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9伊斯兰教特点
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但是穆斯林在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和迫害时,伊斯兰教允许信徒进行强烈的反抗与征服。穆斯林要从实现个人和平、家庭和平到全社会、全人类和平,在和平的气氛中达到全世界融洽相处、以此接近真主。  
伊斯兰教希望团结,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无论种族,语言,肤色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皈依伊斯兰,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称。  
伊斯兰教崇尚科学,正如先知穆罕默德所教]诲的“求知是每一位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求知从摇篮到坟墓”。东西方思想和新老观念的融合,带动了医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艺术、文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前所未有的进步。许多关键的学科及概念体系,诸如代数学、阿拉伯数字,以及零的概念(对于数理科学的进步至关重要)都是经由伊斯兰文明传播到中世纪的欧洲大陆。许多复杂的仪器,包括观象仪(星盘)、象限仪和精确的航海图的发展为欧洲人的远航探索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0主要教义
信仰主要纲领
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仰(伊玛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六大信仰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在中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 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2、信天使。 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Jibra'il)、米卡伊来(Mikal)、阿兹拉伊来(Azral)及伊斯拉非来(Israfil),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
3、信经典。 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是比其它一切经典优越的,《古兰经》是包罗其它一切经典的意义,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4、信先知(圣人)。 《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最尊贵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 所以伊斯兰教是集闪族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哈尼夫思想、伊斯兰教)之大成的宗教。
5、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 《古兰经》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节:“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将终朽坏。只有你的具有庄严和尊贵的主的本然长存。”又说:“的确,你们在复生日将被复活”。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复返于原始的肉体,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同时也应该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相信后世可以制约人们今生的行为。
6、信前定。以上五大信仰是《古兰经》明文直接提出的,把前定列入六大信仰是因为《圣训》中有依据的。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5]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美丑、大小、生死。通过施舍、祈祷等因素可以更改的前定,如:福祸、善恶、寿命。 言行、动静有一定的自由;不自由的行为如:跌到,这种行为是真主完全注定的,人类对这种行为以及后果不负责.自由的行为如:蹲下、走动,这种行为不是完全注定的,而是真主给人类输入了双向选择权,人类有意志自由的选择.
五功
伊斯兰教学者根据《古兰经》内容,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礼、斋、课、朝。穆罕默德谓:“伊斯兰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诚信除安拉外,别无他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履行拜功,完纳天课,朝觐,封莱麦丹月之斋”。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译著的《正教真诠•五常章》谓:“正教之五常,乃真主之明命,即念、施、戒、拜、聚之五事也。”
念功:信仰的确认。即念清真言(al-Kalimah al-Tayyibah)。“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是信仰的表白(即:“作证”)。当众表白一次,名义上就是一名穆斯林了。
礼功: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的礼拜)。礼功是督促穆斯林坚守正道,对自己过错加以反省,避免犯罪,给社会减少不安定因素,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条件。
斋功:寡欲清心,以近真主。即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莱麦丹月“回历九月”,白昼戒饮、食和房事一个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后方开。但封斋有困难者,如病人、年老体弱者和出门旅行者、孕妇和哺乳者可以暂免,或过时再补,或纳一定的济品施舍。
课功:课以洁物。也称天课,是伊斯兰对占有一定财力的穆斯林规定的一种功修。伊斯兰认为,财富是真主所赐,富裕者有义务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济贫和慈善事业。“营运生息”的金银或货币每年抽百分之二点五,农产品抽十分之一;各类放牧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天课的用途,《古兰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天课的用途在各国或各地区不完全相同。
朝功:复命归真。是指穆斯林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麦加履行的一系列功课活动的总称。 教历的每年12月8 - 10日为法定的朝觐日期(即正朝)。在此时间外去瞻仰麦加天房称为“欧姆尔”(即“副朝”)。所谓“朝觐”一般是指“正朝”。凡身体健康,有足够财力的穆斯林在路途平安的情况下,一生中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是必尽的义务。不具备此3个条件之一者则可以进行代朝。
一些伊斯兰教学者认为在五功之外再加一项“圣战”(为安拉之道而战),成为“六功”,但是并不为大多数伊斯兰教学者所认同。
遵守五功是穆斯林信仰虔诚的基本体现。五功中“念”为本,“礼”为纲,五项天命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构成了系统完整的伊斯兰教功修制度。[6]
11伊斯兰教斋戒的由来
西元610年到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时期,斋戒尚未成为伊斯兰教的定制。由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在当时的阿拉伯社会里,早已存在有斋戒的习俗,某些宗教虔修者甚至终年夜间做礼拜,白日封斋。穆罕默德个人虽然有时也在某些传统纪念日封斋,但并未向穆斯林明确提出斋戒的要求。622年,他率领穆斯林迁移至麦地那后,为团结、争取当地的犹太人,始仿效他们的教习,定古代先知穆萨得救的阿舒拉日,即阿拉伯太阴历1月10日为斋戒日,以示重视。这便是伊斯兰教最初提出的斋戒,但当时尚未法定为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伊斯兰教关于斋戒的正式规定,始于西元623年。其经典明文依据主要集中在《古兰经》第2章第183至185和187各节。《古兰经》云:“信教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又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185)穆罕默德依据《古兰经》上述明文的规定,正式宣布伊斯兰教历每年莱麦丹月(即9月)为斋月,凡成年男女穆斯林每逢此月均应封斋。圣训作为《古兰经》明文的重要诠释和补充,进一步阐述了莱麦丹斋月的尊贵,指明了封斋者将在后世得到的好处,以此鼓励和号召穆斯林恪守斋功。
自莱麦丹月斋戒被规定为天命之后,穆罕默德原倡导过的阿舒拉日的斋戒便成为自愿性的了。据伊本•欧麦尔等人传述:莱麦丹月成为法定的斋月后,穆圣(穆罕默德)说道:“阿舒拉日的斋戒,愿封者封,不愿封者亦可不封。”
有关圣训还提及穆罕默德时代的穆斯林遵行斋戒天命的情况,反映了莱麦丹月斋戒由自愿到必行的过程。据穆罕默德弟子赛莱迈说:“在穆圣时代,当古兰经文‘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2:184)颁降时,我们在莱麦丹月愿封斋者便封,愿开斋者便施给一个贫民一餐饭,作为罚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另一段古兰经文‘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185)降示之后。”这就是说,《古兰经》关于斋戒的规定是循序渐进的。在初定斋戒为天命时,因有“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和“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等灵活性词句,故穆斯林尚可以选择封斋或纳罚。而当明令在莱麦丹月必须封斋之后,穆斯林则不再有选择是否封斋的可能。从此,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封斋一个月,遂正式成为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五功之一。 [7]
12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在宗教归纳层面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以及犹太教同属亚伯拉罕系;其历史均可追溯至亚伯拉罕时期。三教都确认圣经旧约部分的正确性;基督教相信耶稣为神的儿子,即旧约里提及的弥赛亚,新约是上帝与人们重新订立的约。犹太教对新约不给予承认,认为弥赛亚还未降临。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只为先知,与亚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持同样地位,上帝每隔一段时间要挑选一位先知,并赐予经卷,但穆罕默德为“封印至圣”,即上帝挑选的最后一位先知,伊斯兰教相信圣经的神圣,但认为圣经的内容在历史的进程中已被修改或者失真误解,各种圣经的不同处一律要以上帝最后赐予穆罕默德的古兰经为准。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整个历史是真主派遣使者教导人类认主独一,扬善制恶的过程,历代众使者和先知的使命是一脉相承的。真主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给不同的民族和团体相继派遣了许多使者。真主最后使者穆罕默德担负复兴正道的使命﹐与过去历代的先知和使者是一家体系。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凡是信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2:62)
“他已为你们制定正教,就是他所命令努哈的、他所启示你的、他命令易卜拉欣、穆萨和尔撒的宗教。你们应当谨守正教,不要为正教而分门别户”。(42:13)。
13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伊斯兰教传入宁夏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五个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这五个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属逊尼派,其教规律法又都崇信逊尼派的哈乃飞学派。
格底木教派格底木是阿拉伯语,意为古老的和尊古的,即:符合圣行的大众的道路。该派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古老的一派,源于阿拉伯地区的逊尼派。约有二分之一的宁夏穆斯林皈依此派,尤以泾源、西吉、固原、同心、灵武、平罗各县和吴忠、青铜峡市最为集中。此教派实行互不隶属的单一教坊制,教权结构较为楹散。其教坊通常以一个清真寺为中心,寺中设开学阿訇、治坊阿訇、二阿訇、掌学阿訇等,开学阿訇是教坊的最高首领—伊玛目,主要职责是率众礼拜、开经霁学、传授经典、执掌教规教法、料理宗教事务。该派对教门中各学派之间认识上的差异和分歧,遵行上的区别与不同,历来坚持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各遵各行、各干各得的原则;坚决反对标新立异、妄言妄断、异端激进、扰乱正信的行为;该派一贯履行不偏不倚、不争不党、宽容平和、克己复礼的中庸之道。综上所述,该学派是一个顺主顺圣、虔诚守正、两世并重、三乘兼修、顾全大局、热爱和平的正统教派。[8]虎非耶教派虎非耶为阿拉伯语,意为悄悄的、暗暗的、低声的。该派主张低声念诵齐克尔,所以又称低念派。虎非耶教派念记主词时,要停止呼吸,连续不断地低声默诵。其修行人员多是一种巡游的苦修者,通常没有固定的行教区,也没有隶属的教坊和清真寺。该派支系甚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教。清末以来,宁夏地区形成了洪门、鲜门、通贵三个门宦。洪门门宦的创始人是同心县人,传统的中心地在同心县的洪岗子,故称洪门。鲜门门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首领称太爷,其第一代太爷姓鲜,故称鲜门,传教中心在西吉县的前岔。通贵门宦民国初年创始于贺兰县通贵乡,以地点得名,其传教区主要在贺兰、永宁、平罗诸县。
哲合林耶教派阿拉伯语哲合林耶(即:哲合忍耶)意为公开的、响亮的、高扬的。该派主张高声念诵记主赞圣词,此与虎非耶教派正相反,故又有高念派之称,哲合林耶教派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其创始人马明心(1719~81年)字复性,又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朵耶•屯拉海(意为维护真主之道的人)。他在雍正年间曾在也门沙孜林耶道堂留学,回国后在循化、河州等地传授哲合林耶教旨。清代,哲合林耶曾掀起数次大规模的武装行动,以金积堡为中心的西北回民反清首领马化龙就是其第五任教统。二十世纪初叶,哲合林耶教派的教徒,仅在宁夏就达11万人,曾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教派。这一教派在宁夏的门宦主要有两个,即沙沟门宦和板桥门宦,前者又称北山派,后者又称南川派。沙沟门宦的传教根据地在西吉县沙沟,教众主要分布在西吉、海原、固原、泾源等县和吴忠市。板桥门宦的传教根据地在吴忠的板桥,教徒主要分布在吴忠、灵武、固原等地。该教派因曾多次抗清,均被清廷镇压,遭到血腥屠杀,故此常自称为血脖子教门。
格底林耶教派阿拉伯语格底林耶意为大能者。该派主张通过静修参悟、达到认主的目的。相传该派源于苏非派卡迪里教团,在中国的创始人相传为穆罕默德的二十九世后裔和卓阿布都•董拉希。宁夏的格底林耶教派主要分为韭菜坪门宦和齐门门宦,前者以韭菜坪(今海原李俊乡)拱北为中心,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区;后者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县七营、梁家堡和同心县的石岑等地。[9]伊合瓦尼教派阿拉伯语伊合瓦尼意为同教兄弟。因主张遵经立教,也被称作遵经派。又因这一教派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穆民皆兄弟,故又被称为伊斯兰维新派。该教派民国初年首先出现于同心、吴忠一带,至1934年才在马鸿达的扶持下发展起来。伊合瓦尼教派是受十八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派及该派所进行的伊赫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带有革新色彩。其实该派和格底目派的信仰是大体一致的,只有在具体的宗教仪式上两者才有差别。伊合瓦尼教派提出的遵经革俗,主要是要改革一些陈旧的习俗和非伊斯兰的礼仪。例如,伊合瓦尼认为:念经不应接受报酬,不应以尊贵的《古兰经》作为谋生发财的工具;定期的盖德尔拜、白拉提夜拜、登霄夜拜等副功拜是异端,应予禁止;不应为圣人修拱北、拜拱北,不应作圣纪等等。[10]
14伊斯兰教如何对待宗教误解
在伊斯兰教看来,之所以有人侮辱伊斯兰,那是因为他们对《古兰经》不甚理解,穆斯林所要做的只能祈求安拉开导其心灵以及穆斯林以身作则的宣传,但是切忌互相谩骂,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经说过:“你们(众穆斯林)应当用优美的语言去宣传你们的信仰”。这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待宗教误解及其宽容的一面,也体现了伊斯兰教固有的宽厚、仁慈。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杰出的思想家
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孔子,亚里士多德。
1、中国的孔子 2、希腊的桕拉图 3、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4、意大利的阿奎那 5、波兰的哥白尼 6、英国的培根 7、英国的牛顿 8、英国的达尔文 9、法国的伏尔太 10、德国的康德
特别介绍一下:
老子,约西元前571-前471年,河南鹿邑太清宫人。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年,山东曲阜南辛镇人。
韩非子,西元前280-前233年,河南西平韩堂村人。
朱熹,西元1130-1200年,福建尤溪人,祖籍江西婺源。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1、君士坦丁大帝(罗马皇帝)

2、秦始皇(中国秦朝皇帝)

3、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4、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5、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哈里发)

6、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7、拿破仑(法国皇帝)

8、彼得一世(俄国沙皇)

9、大流士(波斯皇帝)

10、查士丁尼(拜占庭皇帝)

11、屋大维(罗马元首)

12、查理曼(法兰克国王)

13、汉武帝刘彻(中国西汉皇帝)

14、汉谟拉比(古巴比仑国王)

15、恺撒(罗马元首)

16、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17、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18、居鲁士(波斯皇帝)

19、萨尔贡(阿卡德国王)

20、伊莎贝尔一世(西班牙女王)

21、奥托大帝(德意志国王)

22、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女王)

23、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

24、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25、征服者威廉(英格兰国王)

26、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

27、乌尔班二世(罗马教皇)

28、威廉一世(德国皇帝)

29、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唐朝皇帝)

30、奥斯曼一世(土耳其帝国苏丹)

31、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

32、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君主)

33、穆阿维叶(阿拉伯倭马亚王朝阿里发)

34、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法老)

35、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皇帝)

36、康熙皇帝(中国清朝皇帝)

37、威廉一世(荷兰执政)

38、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仑国王)

39、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沙皇)

40、苏莱曼大帝(土耳其帝国苏丹)

41、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

42、古斯塔夫二世(瑞典国王)

43、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君主)

44、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意大利国王)

45、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俄国沙皇)

46、曼苏尔(阿拉伯帝国哈里发)

47、威廉三世(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48、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

49、若昂大帝(葡萄牙国王)

50、隋文帝杨坚(中国隋朝皇帝)

51、沙普尔二世(波斯萨珊王朝皇帝)

52、卡洛斯一世(西班牙、德意志国王)

53、英诺森三世(罗马教皇)

54、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国北魏皇帝)

55、海护王(印度笈多王朝君主)

56、图拉真(罗马帝国元首)

57、巴西尔二世(拜占庭皇帝)

58、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北宋皇帝)

59、汉高祖刘邦(中国西汉皇帝)

60、亨利八世(英格兰都铎王朝国王)

61、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

62、戴克里先(罗马皇帝)

63、哈拉尔蓝牙王(丹麦国王)

64、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亚述国王)

65、穆罕默德•阿里 (埃及帕夏)

66、腓特烈二世(德意志、西西里国王)

67、路易九世(法国卡佩王朝国王)

68、矮子丕平(法国加洛林王朝国王)

69、武丁(中国商朝国王)

70、伊本•沙特 (沙特阿拉伯国王)

71、阿尔弗烈德大帝(英格兰国王)

72、维多利亚(英国女王、印度女皇)

73、利奥波德二世(比利时、刚果国王)

74、查理四世(德意志国王)

75、穆罕默德•杜尔(桑海国皇帝)

76、希拉克略(拜占庭皇帝)

77、利奥三世(拜占庭皇帝)

78、忽必烈(蒙古大汗、中国元朝皇帝)

79、月护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80、旭烈兀(蒙古帝国伊儿汗)

81、李成桂(朝鲜李朝国王)

82、朱拉隆功(泰国曼谷王朝国王)

83、西蒙大帝(保加利亚国王)

84、梅什科一世(波兰国王)

85、克洛维(法兰克国王)

86、推古天皇(日本女天皇)

87、亚历山大一世(俄国沙皇)

88、查理七世(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

89、伊凡雷帝(俄国沙皇)

90、红胡子腓特烈(德意志国王)

91、腓力二世(法国卡佩王朝国王)

92、阿拔斯一世(波斯萨非王朝皇帝)

93、武则天(中国女皇)

94、戒日王(印度戒日朝国王)

95、 玛丽娅•特蕾莎(奥地利女皇)

96、厄查纳(阿克苏姆国王)

97、大卫王(犹太以色列国王)

98、克努特大帝(丹麦、英格兰国王)

99、亚盖洛(立陶宛、波兰国王)

100、乾隆(中国清朝皇帝)

元明清主要帝王八字例举,其他暂未收集到。
元太祖成吉思汗八字
乙   庚   戊   丙
亥   辰   辰   辰
元世祖八字
乙   乙   乙   乙
亥   酉   酉   酉

明太祖八字
戊   壬   丁   丁
辰   戌   丑   未
明成祖八字
庚   辛   癸   辛
子   巳   酉   酉

清太宗八字
壬   辛   辛   丙
辰   亥   亥   申
清世祖八字
戊   乙   甲   甲
寅   卯   午   戌

美国主要总统八字
开国华盛顿八字
壬   壬   乙   辛
子   寅   酉   巳
林肯八字
己   丙   己   甲
巳   寅   未   戌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一开始的世界地形图有所缺陷,从新搜了些,更方便大家参考:
亚洲地形图.jpg
欧洲地形图.jpg
北美洲地形图.jpg
南美洲地形图.jpg
非洲地形图.jpg
大洋洲地形图.jpg
太平洋地形图.jpg
北冰洋地形图.jpg
大西洋地形图.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地中海和印度洋:
印度洋地形图.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部分,风水应该上场啦!
但是风水上场之前,不忘热一下身哦!
另还是劝有兴趣的朋友们,认真思考以上四大部分!
最好也设想或揣测一下第五部分呀!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家没兴趣!因为没有多少愚自己的东西,收集的资料或许又不怎么好!
其实,卫星图和地形图本身就是形峦形势的一种!看你怎么看!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历三元九运配甲子简表
←   ←(1)2044←(9)2024←(8)2004←(7)1984/甲子←(6)1964←(5)1944←(4)1924/甲子←(3)1904←(2)1884←
       (1)1864/甲子←(9)1844←(8)1824←(7)1804/甲子←(6)1784←(5)1764←(4)1744/甲子←(3)1724←(2)1704←
       (1)1684/甲子←(9)1664←(8)1644←(7)1624/甲子←(6)1604←(5)1584←(4)1564/甲子←(3)1544←(2)1524←
       (1)1504/甲子←(9)1484←(8)1464←(7)1444/甲子←(6)1424←(5)1404←(4)1384/甲子←(3)1364←(2)1344←
       (1)1324/甲子←(9)1304←(8)1284←(7)1264/甲子←(6)1244←(5)1224←(4)1204/甲子←(3)1184←(2)1164←
       (1)1144/甲子←(9)1124←(8)1104←(7)1084/甲子←(6)1064←(5)1044←(4)1024/甲子←(3)1004←(2)984←
       (1)964/甲子←(9)944←(8)924←(7)904/甲子←(6)884←(5)864←(4)844/甲子←(3)824←(2)804←
       (1)784/甲子←(9)764←(8)744←(7)724/甲子←(6)704←(5)684←(4)664/甲子←(3)644←(2)624←
       (1)604/甲子←(9)584←(8)564←(7)544/甲子←(6)524←(5)504←(4)484/甲子←(3)464←(2)444←
       (1)424/甲子←(9)404←(8)384←(7)364/甲子←(6)344←(5)324←(4)304/甲子←(3)284←(2)264←
       (1)244/甲子←(9)224←(8)204←(7)184/甲子←(6)164←(5)144←(4)124/甲子←(3)104←(2)84←
       (1)64/甲子←(9)44←(8)24←(7)04/甲子←(6)-20←(5)-40←(4)-60/甲子←(3)-80←(2)-100←
       (1)-120/甲子←(9)-140←(8)-160←(7)-180/甲子←(6)-200←(5)-220←(4)-240/甲子←(3)-260←(2)-280←
       (1)-300/甲子←(9)-320←(8)-340←(7)-360/甲子←(6)-380←(5)-400←(4)-420/甲子←(3)-440←(2)-460←
       (1)-480/甲子←(9)-500←(8)-520←(7)-540/甲子←(6)-560←(5)-580←(4)-600/甲子←…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yinhe 发表于 2014-4-3 21:24
中西历三元九运配甲子简表:
←   ←(1)2044←(9)2024←(8)2004←(7)1984/甲子←(6)1964←(5)19 ...

如果诸君认真用这个天运时间表去看世界各地区国家及发生的历史,相信您一定有所发现,或许还是惊人的发现!!!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24山先后天八卦,百度搜的借用:
24山先后天八卦.jpg
24山先后天八卦.jpg
先后天八卦.jpg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局三合(水土同局)乙丙交而趋戌,
辛壬汇而趋辰,
斗牛纳庚丁之气,
金羊收癸甲之灵。
<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2: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yinhe 发表于 2014-4-3 21:59
四大局三合(水土同局)乙丙交而趋戌,
辛壬汇而趋辰,
斗牛纳庚丁之气,

如果先后天体用有如前世今生变化发展,
那么四大局三合阴阳交媾就像今生今世一生的状态!
形峦为体,理气为用。
形势峦头,先后天八卦,三合四局,这是基本点!
这样5个部分就齐啦!
愚学识浅薄,遗此于大方高明!
<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的历史观:
秦汉到两宋为一阶段,这一阶段体现的是华夏体系炎黄子孙之汉族部分主导主政!
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国开始到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一阶段,这是从路上争霸到海上争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陆上帝国,而有日不落之称的大英帝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上帝国!
我国因为元朝建立,大都的立向,至今都陷于南北之争,未能真正“和衷共济”,开创更加伟大的事业!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又人为斩断了中原中干和南干的龙头!!!加速了龙运北移!!!
由此产生华夏体系炎黄子孙元明清交替的历史!!!
如何走出困境,把我们祖先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呢?!
<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yinhe 发表于 2014-4-4 10:17
愚的历史观:
秦汉到两宋为一阶段,这一阶段体现的是华夏体系炎黄子孙之汉族部分主导主政!
成吉思汗建蒙 ...

蒙古帝国往西衍生了今天的俄国,往东则是宗主元明清。又因为大都立向问题,使得长白山山脉和渡海的富士山山脉,以外关而欲图入中原,元明清对日本都没有取得实质的胜利!
八年抗战也因南北之争不能彻底!!!
中华这个大家庭是那样的无力!以至于外蒙被“拐卖出走”了!
呜呼!盘古后裔,我炎黄子孙,何时能同心戮力?!!!
<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后的英国因还离欧洲大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海上争霸开创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由此衍生的首先是北美的美国,当代霸主!
其次是印度和澳大利亚!
这种态势,是不是预示着世界的中心再次回到亚洲呢?!
上苍给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
<
发表于 2014-4-4 1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goodverygoodverygoodverygood
<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yichao 发表于 2014-4-4 13:27
verygoodverygoodverygoodverygood

您好!请兄用中文,愚的英语很差!
愚正要说这个事:蒙古帝国,除了元朝宗主外保留了华夏一些本色外,其他皆为世界其他文化宗教所淹没!!!
而大英帝国,则相反开创了英语世界并把基督教播于世界各处!!!
反观我国,儒教孔圣的命运呢?!!!
那些为他人利用而卑鄙、无知、无耻的小人,竟然要打倒什么“孔家店”!!!
请诸君再看世界地图,是否惊人的发现:
世界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和孔府竟然几乎在同一纬度!!!
不过是天下之祖昆仑发脉,一个向西的结作,一个向东的结作而已!!!
<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8: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和看的人看来比较的少哦!
清明在即!
聊以此文,
告祭人类之祖盘古!
告祭华夏之宗炎黄!
告祭列祖列宗!
告祭那前赴后继的英雄英烈们!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