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9714|回复: 50

【轉貼】考古盜墓和風水 作者:lh1041 茄子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11-21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考古、盗墓和风水》我的自供状

作者:lh1041 茄子

 

提到瘸子[茄子],那是因为他照相时把“茄子”念成“瘸子”,一辈子也没改过来。人家照相念“茄子”,照出来笑眯眯的,他念“瘸子”,您想想效果如何?我想他是有照相恐惧症,他也常引以为憾事。因此在他去世后,我来帮他矫正一下口型,“瘸子”变“茄子”,也算还他一个心愿吧!

 

他说《考古、盗墓和风水》是我写的,其实我也就是写了个骨架,好多内容都是他和哑巴加的,当然他们也删去不少,总之三个人一支笔,主要是为了自娱,能娱人也不错。

给各位先生拜个晚年!谢谢各位先生关心!

lh1041聋子、哑巴拜上

 

此文绝对和天文有关,而且对大家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超级有意义。

请大家慢慢看,里面二十八宿,节气,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什么都有。

 

哈!valley真厉害,我老头子怕什么他就说什么!说的我老头子两腿发软,惶惶不可终日。照正常的戏路,我现在应该拈须微笑,两眼朝天,作深沉状,“一分神秘,十分财利;十分神秘,百分财利”嘛!可是我老头子没有料呀,这个架势端不起来呀,为了不被目光如炬的法眼高人洞穿我在风水上不学无术的真面目,我先此向各位提交一份书面口供,以立此存照,以后我若得意忘形,请拿出这盆冷水来泼我。

我,一个退休的老头,属于混吃等死的那类人。儿时在北京城胡同里混大,因为跟一帮子八旗闲人作过邻居,而这帮遗老遗少手里多少都有一些个古董古书什么的,所以耳濡目染,酷爱文物鉴定和版本考订,因而学了考古。但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大半辈子,也没混出个人样儿来,写的几部书,我看将来也是给人垫桌脚、引灶膛的废料。到了黄土埋半截儿的时候,正好赶上邓公主政,国势日盛,老家广东也富得流油,我是贪慕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所以瞅了个机会溜回老家,没什么事儿就在家里呆着,再不然就上海南岛去猫着,有事儿找我,我就北上看看,能出多大力出多大力。一句话,准备把丧葬费就交给广州的火葬场了。

 

我懂不懂风水呢?

valley说我懂,可是天地良心,我老头子真不懂!不信?我说说看,您自个儿评评。

搞考古,在中国搞考古,您想不接触那些东西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毕竟是1949年后才接受大学教育的一代人,您说要把这些个东西当回事儿,那也是不可能的。年轻时看这些就一个心思,把它当文献看,想不看?不行!这是大学里留的作业!

真的接触到类似风水学的东西,还是毕业后做田野考古时的事儿。不知各位有没有耳闻,其实在民国时代现代考古学逐渐引进中国时,就发生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不是中国旧有的类似考古的金石考据学术和现代考古学冲突的问题,也不是现代考古学的理念、工作方法怎么和文献考据金石之学相结合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上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下历史遗藏丰富。但另一个问题是文化摧残的次数也极多,遗留至今的史料很多是断简残篇,无以为据;又或者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

而且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改朝换代之际往往喜欢焚烧前代遗迹,不论是出于克制前朝王气的心理也罢,出于新朝新气象的需要也罢,反正是一把火给你烧了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再加上灾害频仍,水泡土掩,因此中国的地面历史遗迹,除去宗教、祭祀性质的建筑保存相对比较完好、建筑基址相对比较固定以外,其它的人类活动遗迹,大多在地下,地面上延续几百年的人类世俗社会活动遗迹是不多的,千年以上更不用说了。

基于上述情况,那么要确定一个历史遗迹的地点,往往很困难,借助于地望学考据研究吗?是有助于缩小范围,但也无法唯一确定!比如当年考究商代初期的王都遗址时,用地望学考证就提出过影响程度大小不同的十一种假说,但同期的商代王都只有一个呀!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郑州商城,年代学标尺在西元前17世纪左右,是我国当时发现的最早的具有一定规划布局的都城遗址,并且拥有完整的防御体系!但当时有十一种假说!搞得人云山雾罩、一头雾水,做实践工作的人跑断了腿还不一定对!而且地望考据就算只提出一种假说,它往往只能提供一个面,对于城市遗址这样大规模的遗址可能没什么,多测几个点或许能找着,但墓葬呢?村落呢?小规模遗址就不能靠这种方法一锤定音了。

在国民政府时代,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济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定点办法,一套搬不到台面上的办法,没有形成制度的办法,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但有时很有效的办法。李济他们处于乱世,囿于局势和经费,这个办法也只能是起个头,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后来1949年后,国势大定,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各大学考古系就把这种办法形成一套隐性的固定制度,用以辅助工作了。那么,怎么定点?用什么办法定点?等老头子先撒泡尿咱再接着说……

 

中央研究院考古所李济他们想出来的辅助办法是什么呢?

当然,主要办法还是:第一、文献资料搜集。第二、田野调查和民情访查。第三、地望考据。这三步是必须做的,不这样做就会摸错路,这样做了就算摸错路也错不到哪儿去!这或许可以比作你们风水学里的“寻龙”。如果前三步足以确定位置,那就发掘试试看,实在不行的话——第四、找盗墓贼!这就好比你们风水学里的“点穴”了,哈哈……

哈哈!说了半天跟一帮鬼鬼祟祟、上不得台面的人拉扯上了。不过没关系,盗墓贼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可以称为考古学先驱,中国的传统考据学术就是建构在以盗墓贼为基础、以学者为上层建筑这种组合之上的。比如,著名的《汲冢竹书》也就是《古本竹书纪年》不就是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盗墓贼不准在盗挖战国魏安厘王墓时发现的吗?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怎么档子事儿?听我慢慢说来。

李济他们这一代的考古人在早期作田野考古时,总是发现有一帮子人鬼鬼祟祟地跟在他们周围,那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盗墓贼,以为是绿林好汉的哨探前来踩点,准备宰他们这只肥羊,一时间惶惶不可终日,一度还请了当地的军阀队伍做保镖。不过,这样也就误打误撞让他们发现了事实真相。大家知道,民国时代往往是兵匪不分、兵匪一家的,请来做保镖的军阀队伍头目到了现场,一看形势就明白了大半,跟李济他们说,这帮伙计跟你们也算得上是同行,不是绿林响马,别怕!

 

考古者们跟那位老兵油子一开聊,总算弄清楚这帮家伙是盗墓贼,作的是给各大商埠的古董行供货的买卖,现在跟着他们是为了捡漏!也就是专挑他们经常逗留的地方盯着,如果他们开掘,就捡点残汤剩水;如果他们不开掘或者开掘没有收获,那么待他们撤离后在附近范围内按照盗墓贼自己的办法定点开掘

 

北京城有一句老话:“聪明不过溜子(小贼),伶俐不过老公(太监)。”这帮盗墓贼真是大行家!我现在想起来都佩服!老广州说:“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诚哉是言!所以说,有时还真别说人家怎样怎样,一行人有一行人的活法儿,任何社会,在不踩线、不违禁、不犯法的情况下,活得比别人好,还就他妈是一种本事!

 

在民国时代国民教育水准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这帮子盗墓贼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吧?不可能懂什么文献考据、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访查吧?没关系!老子是不懂!可不是还有你呢吗?我跟着你,我吊着你,我盯着你,你吃肉我喝汤!你挖着国宝,我就捡个漏,没准儿你一晃神儿,还真给我漏那么一件半件的呢?又没准儿你挖到一半儿国民政府经费供不上来,你撤了呢?还没准儿你找了半天没找着,俺们给找着了呢?都不好说!反正一句话,俺们是想挖着宝贝,但是可着劲儿满世界乱摸总不如跟着你强吧?你到哪儿俺们就到哪儿,你收兵俺就接茬儿干,这回不行还有下回!

 

当时现代考古学刚传入中国不久,但是中国的现代考古工作从一开始就和盗墓贼如影随形般地共同生长。这帮没文化的盗墓贼是当时中国的最底层!您想,在那个时候,生活稍过得去的农民哪个不是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头呆着?哪个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他妈犯得上满世界乱跑,天天儿晚上跟死人堆里混饭吃?但是就是这一帮人,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在发轫之初出了一把大力!别的先不说,就说“洛阳铲”,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工具,现在全世界都说好使,哪儿来的?天地良心,老天作证,从盗墓贼手里头学来的!那是盗墓贼的定点工具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物探、航拍、GPS等现代科学技术已被运用于考古工作中,但盗墓贼的功夫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所有现代技术定的都是,盗墓贼定的是,定不了这个点,他就没饭吃、就得饿死!比如,今年三月份开掘出来的的陕西周公庙西周早期大墓,最后敲定就是用的老盗墓贼们传下来的功夫。这可是一座天子规格的大墓啊!过去没发掘过这样高规格的西周同期墓葬啊!以至于当时海外盛传说中国发现了周公墓葬!是不是周公墓葬还不好说,从地望学看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主要还得依赖于深入清理、研究发掘出来的资料才能得出初步结论,但这个墓葬是天子一级的规格基本可以确定了。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定鼎,越二年而崩。成王年幼,周公旦代摄王政,平管、蔡、武庚之乱,立洛邑,分封诸侯以藩篱天子,制礼作乐;越六年归政成王,作《无逸》以戒之。崩,以天子之礼葬之。所以说,这个墓葬是周公墓葬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无论如何,是西周早期某个天子级别的墓葬基本可以确定。

 

所以呀,我老头子一辈子不敢小看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的智能都是从生存中磨出来的,这些东西可能粗鄙、没有体系、上不得台面,但却有效。

 

1949年后到文革前,为进一步开展考古工作,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考古所的一些行之有效、然而由于社会原因没来得及形成制度的办法,也延续下来并在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以及各大学考古系形成隐性制度。一些名动江湖的盗墓贼被政府征用作为考古队的成员,从此结束江湖生活,登堂入室了。而我老头子的正题陈述也就开始了。

 

盗墓贼的局限性在哪里呢?就是没文化!

他们不懂得什么叫文献考据、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访查……等等这些东西,他们就是一门心思要挖宝贝,挖着了就出手,就拿钱,就有饭吃,就活得好。考古者呢?懂得什么叫文献考据、地望研究、田野考古、民俗访查……但是这些东西甚至包括物探、航拍、GPS等现代科学技术都只能帮你定一个面,在这个面上摸来摸去未必能有收获,而且实践证明大多没收获;可是考古队前脚刚走,盗墓贼后脚就给你把东西掏了,回头转过来只能跳着脚骂娘。

 

那好,这儿有人问了,盗墓贼既然有本事定,那他还跟着你们干啥?自己发财去不就完了么!

不对!他们有本事定点,可没本事把这个考古圈住呀,他们自己干,最大可能的结果就是定了点后挖下去挖不到古墓葬,挖出一块太极晕来!这东西对这些底层农民出身的流氓无产者可没什么用!任何人到了最底层他就只认识钱,有钱什么都好说,没钱什么都别说!什么“寅葬卯发”、“五世其昌”对这些无田无土、漂泊江湖、无妻无子的人都是瞎扯鸡巴蛋!

 

我们考古队的盗墓贼老头告诉我,当年每当他们扑空后,为了补救损失,往往就在当地找一个稍有名气的阴阳,也就是风水先生,讲好价钱后带阴阳去认地,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这老头跟我说:“那时的阴阳都黑着呢!一块好地,我带他去认,就他妈十五块大洋,这卖*养的一转手就能倒腾至少二百块白花花的大洋!”

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卖?老头说:“阴阳都是立地生根的买卖,一块地界儿的阴阳有一块地界儿的主顾,咱是生人(盗墓贼从不在自己家乡讨生活,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打死不现熟人眼”!),哪儿寻摸主顾?咱后头还跟着一帮伙计张嘴要饭吃呢不是?还不赶紧的把地出手,好奔别处揽活儿去?再说了,自己找主家,主家还能信得过你外乡人?到了还得找阴阳给他拿主意,白耽搁几天功夫不说,到时阴阳一使坏,给主家咕叨两句,买卖就得黄!那可就白便宜这帮卖*养的了,他踩准了点儿,回头还能卖钱!”

 

所以,从成本效益来说,盗墓贼盯着考古队,那是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经济行为,因为盗墓贼的目标是挖宝,不是寻龙点穴,之所以点到穴那是为了挖宝而产生的副产品。这样,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止,长达四十年的考古者和盗墓贼的合作就此产生。

 

1949年前,双方采取“你吃肉我喝汤”的合作模式,有重大价值和标本意义的文物归考古者,其它的归盗墓者还有当地乡民。那个时候,双方的合作是松散的,没有一定模式,通常用盗墓者的行话说:“你们能支得起锅(开掘活动),俺就捡点剩的吃;你们支不起锅,俺们再来支;你要让俺给你支锅,咱就谈好怎么分成,要么给俺分块肉(发掘所得),要么给俺现大洋。”

1949年后,盗墓者在严厉打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双重压力中由游民变成了固定居民,而在与西方世界隔绝、大陆只有广州一个对西方世界贸易口岸的国际贸易体制中,在国内所有古董行逐步变为公营事业的国内古董交易体制中,盗墓这个行业已经对这些在土地改革中分得田地的底层农民失去吸引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回到乡下务农了,另有一些手段高超的人被政府征用编入了考古队,协助作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在五、六十年代,大陆的社会氛围整体来说有一股奋发进取的劲头,当时的意识形态也提倡知识分子向底层劳动人民学习,在考古界来说,对考古学家也好、考古系学生也好,要在业务上具体落实这个号召,其中的内容之一就是向这些盗墓贼学习他们的专长,学过来结合现代考古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为考古发掘服务。

文革兴起后到七十年代中期,考古界也就基本没有大的活动了,这些个前盗墓贼、现任考古队员也就基本歇了;七十年代中期起,以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为标志,考古活动逐步恢复,但这些家伙也都老的老、死的死;改革开放后,考古活动日益繁荣,盗墓活动也因开放而复苏,但是盗墓贼已经是崭新的一拨儿年轻人,而且他们从整体上来说和老的盗墓贼已经没什么传承上的联系了,倒是我们好象成了老盗墓贼们的衣钵传人,哈哈!滑稽!滑稽!!

而且现在的盗墓贼们和考古界也没什么合作了,因为他们中间不乏极高知识水准的人,不乏极先进的装备,双方没有合作的需求,反而成了利益对立的竞争者,老广州讲话:“手快有,手慢冇。”不过,有一点还是没变,盗墓贼还是盯着考古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讲一下考古队和盗墓贼一段斗智的掌故。

当年卫聚贤老爷子(这可是考古界的耆宿,1928年就是他亲眼目睹盗墓贼们使用洛阳铲盗墓的情景后,从而第一个将这个盗墓工具引入考古钻探,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考古钻探技术;后来在殷墟、偃师商城等大型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一次考古发掘中定点不对,一无所获,但卫老确信考古面没有定错,因此使了个回马枪的计策,表面上让大队人马撤离,让出空间给盗墓贼们活动,暗中却带着当地军阀的卫队盯住盗墓贼,就在这帮贼定好点的时候,打了他们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好了,讲正题。

当年,我们考古队里有几位老头,一身土气,满口脏话,有的人举手投足之间一股流氓气,这些人在我们作野外考古活动的时候才出现,跟着我们走,但从不跟我们聚在一堆,各吃各饭、各睡各屋、各说各话。而考古专业人员经过长达数月、反复几次的奔波和长时间的学术争论,才能圈定一个考古面,先自己开始钻探,如果有收获那就没那几个老头什么事儿了,他们就当是白出一趟差,混吃混喝、游山玩水一番;没有收获时,负责人就拿上几瓶酒,找几个老头聊天,要是聊得好,第二天老头们带路,到处踩点,或许能踩着点,或许没戏,如果踩着点,到了地点老头们用手一划拉,往往洛阳铲钻探几个点,就能有发现,当然,不一定是我们的预定目标,开掘后或者是哪个年代什么财主的山坟,或者是什么官员的山坟,多数是这种情况;或者干脆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就是点着穴位了。而我们则视情况办理:清理后属于地区一级或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相应的文物部门接收;什么保护价值都没有的而又有经济价值的,就近通知县一级部门接收;啥都没有的,土一填了事。

 

渐渐地,我们就产生把他们的活计学过来的想法,起初的想法很单纯,不为啥,就为干活方便些。我们确实不想带着他们走,您想,考古队里基本都是中年以下年纪的知识分子,谁愿意跟这帮土里土气、流里流气的老头们混在一块儿?而且有些老头还行为不端,一次我们发掘一个遗址,住的是邻近村子的民房,由于发掘时间比较长,结果一来二去其中一个老头跟村里一个寡妇搞上了,这在当年的乡土社会里可是大事!闹到最后,只得把当地政府请出来调停才平息民愤,而发掘活动在乡民的气头上也只得暂时停工。

 

于是,在队长的授意下,我和两个同事开始跟这帮贼老头套近乎,拿着公款陪他们吃吃喝喝,就这么混了一个段日子,以为能套出点啥来。事实证明,老江湖就是老江湖,你以为做得严严实实,其实这帮老家伙啥都明白,就是在那儿装!不过,由于这不是什么正经的工作任务,我们开始也不把这个当回事,不就是套近乎、多来往、多说好话、陪吃陪喝嘛,反正我们也能跟着喂一喂肚子,所以也不逼他们,到哪儿算哪儿。事实也证明,那个时代的人还是有那个时代的人的一套道义的!他能吃你的喝你的,就说明到末了他会给你一个交代。

 

我记得是在1962年夏至前后,豫南某地乡下,大致经过是这样的——人老了没啥用,近的事儿记不住,远的事儿倒记得清,我要是记得差了,当年那两个老伙计还在——老伙计们,你们要看到我记得差了,给我更正吧,我看也差不离:

几个老头一大早就拍醒我们仨,让我们跟着往外走,到了野地里老头们说:“咋样?眼馋俺们手里的活计了?想跟着叼两嘴?”我们三个面面相觑,朝他们点了点头。“行!俺们背地里合计了一下,反正也就那么回事儿!这年头,俺们那行当早没行市了,政府又给了俺们一口皇粮吃,照理说就这么给你们干,也算尽了俺们的本分了。可一想,几辈子的手艺就这么背进棺材里头,也忒糟践!这么着,从今天起,你们要有心就跟着俺们,咱们住一块儿、吃一块儿、拢在一块儿,俺们也不会教人,这东西也没啥好学的不是?俺们只管逛俺们的,你们跟着,俺们掰扯些啥,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你们自个爱上哪儿上哪儿,听了愿意跟着扯就咱就扯扯。俺们也知道领导上给你们派下任务了,愿意记上几笔就记,反正你们要交差不是?”

这么着,我们三人就算开始了,两位老伙计,我没记错吧?

 

您看,我们也没拜过什么师,也没入过什么门,更没交过一分钱学费,硬要说交过学费的话,那也是公款交的!实实在在一句话,就是跟着几个贼老头瞎混!valley,我们这样儿的货色也算“瑰宝”?嗨!

接茬儿说。

其实这几个贼老头并不太识字,但文化程度有多少,我们也搞不清,他们从来不看书,口里讲的都是大白话;也从没教给我们什么口诀,我们跟着他们,别的还没学周全,一口脏话倒是成了套了,能抡半个钟头不带重样儿的,害得我们谈恋爱时可就困难喽,一时憋不住,脏话就往外蹦,话说快了就拿脏话当逗号使。要说传了口诀,这就是“口诀”吧!

 

其实我在上面讲过,我们当年在大学里还是读过一些风水书的,半懂不懂也知道什么龙、穴、砂、水、向这些个名词,也听过什么杨救贫、赖布衣,可是到了这帮贼老头面前,这些都不太好使,他们有时也讲“龙脉”什么的,但大多数时候不讲那些,他们用得最多的是“气候”一词,成不成气候?成多大气候?风水学上的“穴位”的概念他们也是很少提的,他们管这个叫“ ”、“ ”、“眼”,跟我们交待问题时,常用性交姿势为譬喻,那时我们还都没结婚,男女之事半通不通,他们就现场两人仿真各种性交姿势配合周边环境叫我们看——哈哈,写到这儿笑死我了,贼老头们!再不然就在野地里指着某种植物为譬喻。

而且,完全否定罗盘,我以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二十四山,可是后来发觉他们知道,但从不用,定向就在现场指着天上二十八星宿配合节气、月相定向,害得我现在到网站看风水文章,一遇到理气部分就一头雾水!为啥?压根儿就没摸过,现在也是补课。

为啥盗墓还要学定向?咳!您想,盗大墓您得先找着墓道门不是?

 

往下讲还有许多,下面分段讲吧,讲到哪儿算哪儿,写累了就不球写了,反正这些东西也没啥用。关键是您得搞清楚,我老头子是一伙贼教唆出来的,底细大体来说就这么些从贼嘴里掏出来的东西,伸手伸脚也爬上不了台面!

(未完待续,——皇上问:“下面呢?”咳!有没有,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盗墓和风水(二)我们的第一课

这篇文章,之所以迟迟贴不出来,是因为我那两个老伙计认为我在这里头写得太多了,没这个必要,所以我最后删了好多,尤其是后半部分。但是尽管删了,但却没有改,要点都在,大家随便看看吧。

接着往下说!

前天跟一师弟聊电话,他说起准备写回忆录,叫我一通狠批!

是呀,您这不没事儿找事儿吗?公道自在人心!您干的那些事儿还用您自个儿写?不都在那儿摆着呢吗?考古报告上、出版的书上不都是您的签名?除了这些事儿,您还有什么好写的?莫非您是莱温斯基和克林顿?还有几桩韵事?要没有的话,您的书谁买呀!那位师弟跟我顶嘴:“那我总得找点事儿干吧?不干事儿?混吃等死?那他妈死得更快!”

放下电话一琢磨,可也是!他总得找点事儿干呀!我比他强,还总有点事儿干,大体上闲不下来,他早就整个儿撒手不管了。我呢?迟早也总有那么一天,总得预先找个退路,免得到那一天闷得发慌,虽然可以游山玩水,但总有个坐下来的时候不是?但是回忆录我是打死不写的,这篇文章既然开了个头,我就先写写这几个贼老头吧!这几个老家伙,有的七十年代中期末期、有的八十年代初期就相继归了天,除了我们三个成天跟着瞎混的,没有谁还记得起他们了,记得起的也是模模糊糊。

尽管这些老家伙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出了大力,可是到了评功摆好的时候总是没有他们的份儿,为啥?请问哪篇考古报告是这些老家伙写的?这些老家伙写过什么文章被别人引用过多少多少次?没有吧?那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也是!按照台面上的规矩,他们确实够不上任何一条,不管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里他们都够不上。可是您想,没有他们我们能那么快、那么顺顺当当地找着这些个墓葬、遗址吗?没墓葬、没遗址我们拿什么写那些个所谓的“伟大辉煌”的考古报告?人们常说“幕后英雄”、“幕后英雄”,可我跟您说,任何伟大事业总有大批的人在幕后起着重要作用,可是,这帮人中的绝大多数到了末了也没当上英雄,就是幕后的英雄,也没他们的份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的行业我说不好,就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后来我们到国外去得多了,留学生也不少,跟那帮老外打的交道多了,发现更不公平,简直可以说是黑得不得了!把人的劳力像榨油一样榨干了就往外扔!

这帮贼老头是没评过功、没出过名,但是对出这些出过力的人,还是照顾你吃,照顾你喝,照顾你生养死葬!后来我们去看他们,一替他们抱不平,他们就说:“你就知足吧你,俺们是什么人?俺们是贼!打死也没料到有今天这么个结局,病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俺们这样儿的家伙,还想大马金刀、威风八面的?照俺们这行的规矩,不拋尸荒野,死在人家坟头里,就他妈算俺祖宗积了大德了!”

看!人就是这样,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

 

据我所知,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开始出现墓葬现象和墓葬制度起,就有盗墓活动了,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村落墓葬区就有当时的盗洞和陪葬品被盗现象,这充分说明一点,盗墓从头到尾、从过去到现在就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求财而产生求财欲望是因为社会产生了分配差别,长期固定的分配差别导致了阶级差别,阶级差别这种现象从何时开始,盗墓活动就随之从何时开始。您看,这行久远了吧?源远流长了吧?有人说妓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照我看,跟盗墓相比,它还差点儿。为啥?您想,饱暖才能思淫欲。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跟那帮贼老头混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懂这些,别说这些,就是我们问他们的师承来历的时候,他们也没能给我们讲到特别久远去,更别提历代祖师爷名讳什么的了!他们说起自己第一个师傅,往往是“俺们柳树头曹三叔”、“俺们邱各庄邱大伯”、“俺们鲤鱼背村东老黄头”等等,反正一句话,没超出他们家方圆十里地去!问他们怎么拜的师,也差不多,他们长到十一二岁半大小子时,这些所谓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黄头呀什么的就来找他们家里商量,反正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能跟着在外混口饭吃,也能省点儿粮食给弟妹不是?于是乎家里父母也不太清楚这些所谓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黄头呀什么的把自己儿子领出去干些啥,反正有口饭吃就行!就这么着,几个老家伙开始了他们的盗墓生涯。也没正儿八经拜什么师,也不知道师傅属于哪一门派,就是从给这些所谓的曹三叔呀、邱大伯呀、老黄头呀等等这些人打工开始,在盗墓过程中不断跟师傅学、跟高手学,自己没事儿时就多琢磨,有时盗墓的跟盗墓的碰着面了,就互相交流,渐渐的越混手艺越高,到最后就自己独立招人搭伙,立起山头,闯荡江湖了

 

有没有父业子承的呢?

说老实话,我没见过!现在有些媒体的年轻记者爱瞎掰,在素材不够时,老是半真不假地编些故事,说旧时代的盗墓贼搭伙没有超过四人的,而且都是父子搭伙,说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不放心,怕别人见财起意、杀人夺宝云云。这种传说也以讹传讹,越传越远,不知就里的人也信以为真,其实呀,一句话,瞎扯!

首先,盗墓团伙在实施掏坟打洞作业时确实人数越少越好,以两人为佳,因为这样儿不容易引人注目,但绝少是父子两人,如果是小规模的团伙最多就是叔伯侄子,要么是宗族五服内的亲人,带有乡邻关系的异姓旁人搭伙的也有;如果是大团伙,那就什么人都有了。实施掏坟打洞作业时人数少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是为了防备什么见财起意、杀人夺宝等等,防备这些另有法门。

 

其次,掏坟打洞作业时只有两人并不代表整个行动只有两人,您想,总得有人把风不是?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盗墓,特别是盗大墓时,把风的您还不能只派一人不是?要撒开大网、远程观望、层层把风,用特定信号传达讯息,一站接一站,这样有人抓捕时才能及时逃脱,要不然,人家来到近旁,你才从墓穴里往外爬?

 

第三,为什么说父子搭伙盗墓的绝少呢?

其一:在旧中国,真正专业的盗墓贼都是少年就开始入行,而盗墓贼大多一日不金盆洗手,一日不娶妻生子。如果在青壮年时都不金盆洗手,那可能这一辈子就不会组织家庭了,像我们队里那几个老家伙一样。

其二:这些盗墓贼盗着了宝,大多数人一换了钱,就嫖、就赌,有的还抽大烟,手里的钱花得像淌水似的,反正身怀绝技,钱没了再去弄。而且,中国从事盗窃行业的人相信“艺不压身钱压身”,反正是伤天害理得来的钱,你不花,迟早有人会帮你花,到时候那个帮你花钱的人就不知道是官府、仇家还是阎王、小鬼了!因此没几个人身有余财,也就没几个人可以洗手上岸了,不收手就不会组织家庭,哪儿来的儿子跟他搭伙?

其三:在盗墓行业,你要小打小闹,就不能横财暴富,而你要横财暴富,就不能小打小闹,得作大规模。但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尽管盗墓行业中有种种防范见财起意、杀人夺宝的法门,但贪欲的力量是可怕的,因此还是有不少盗墓贼还是在青壮年就被人干掉了,能善终的属于少数。因此说,在这种年纪轻轻尚未娶妻生子就命丧黄泉的状况下,还会有什么父子搭伙的吗?

其四:进一步说透,面对这么凶险的行业,哪个熟知行业状况的父亲会带儿子入行呀?

 

第四,所以说,如果是仅有父子叔伯等血缘关系的二人团伙,都不是做大买卖的,多是为了一时饥荒,在自家附近瞅准哪个有钱人家的墓地下手捞一把,发个小财以渡时艰就收手不干。这些人没本事也没胆量去动那些大墓!真正的高手都是离乡在外发展、四海漂泊的,绝不会在这种团队里混饭吃。

而且,如果盗着大墓,里面的东西这么多、这么大、这么重,你只有两个人,怎么往外运?就算让你侥幸运出去,大宗赃物先不说累死你们俩,就说没有一定关系网谁能接得起你这么大的盘子?你手头的货一时不能完全脱手销赃,换不成现钱,先不说你得不着好处,就说这些东西存在你手里也是个祸害,要被别人发觉,要么是报官抓人,要么是夺宝害命,反正你落不了好!——别说普通盗墓贼,就是当年东陵盗宝的孙殿英,赫赫有名的军长级人物,身边有这么多军队护着,一旦叫人盯上之后还不是一肚子苦水,有苦没处诉?

 

第五,关于防范见财起意、杀人夺宝的法门。

这里才是要害!任何人都爱财,盗墓者尤甚,不然谁会在死人堆里打滚?小规模团队有小规模团队的防范方法,大规模团队有大规模团队的防范方法,法门很多,在这里我就不说了,因为各位都不是在这一行的,知道了也没用。而且改革开放以后,大陆盗墓活动日益猖獗,其中以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最为猖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初发表了《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该报告说,在世界三大主要文物输出国中,希腊主要是以地面古建筑和雕塑文物输出为主,埃及的金字塔则历来是世界盗墓者的目标,而中国,该报告说:“几乎拥有盗墓者在全球古墓中所需要的所有东西。”现代盗墓贼们除了配备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之外,最为热心的就是找到当年幸存下来的老盗墓贼拜师学艺、讨教经验,这使得这帮新起的盗墓贼越来越胆大无忌,造成无数古墓被盗,大量文物外流,有时我们打开墓葬,看见深浅不一的大小上百盗洞,最多的达到247个盗洞!墓室劫掠一空,其情状之惨,惨不忍睹!

因此为了不再助长这种邪恶的行为,请恕我也“隐口深藏舌”了。在这里也说句题外话,从盗洞里就可以看出盗墓贼的手段高明与否,虽然有的墓葬有多达上百盗洞,但真正打进墓室劫走宝物的,就是那么一两个!

看一看盗墓行业的血腥吧!我们发掘了多少古墓,有时一打开墓道门,就看见盗墓贼的尸横当地,有的是被墓室的机括弄死的,有的是被同伙干掉的,要不然就是火并时同归于尽的,还有被墓中毒气熏死的,还有的是盗洞打得不好塌方压死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所以我们队里这帮老头们才常说“知足了”。有时想想,他们也是命极好的了,闯过了这么多沟沟坎坎都没被人做掉,可见其眼明心亮到什么程度!而且他们如果不是1949年后立即投身报效,被政府征用,那么像他们这种名动江湖的大角色,最后只有被政府抓捕枪毙这一个结局,要像其它小角色一样回乡务农、吃口安稳茶饭是不可能的,当年就枪毙了不知多少这种大盗墓贼,由此又可见其观察时局的眼力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讲这帮老头子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我当学生时,常听邻居那位旗人夏天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时说什么:“三代(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后来才知道这是顾炎武《日知录》里头的话:“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我当时年轻气盛,看了心里头暗笑顾炎武瞎说,什么“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你顾老头子什么时候见过“三代以上”的事情?我念了这么多年书还不知天文呢,那时候的农夫戍卒、妇人孺子就能知天文?笑话!

 

为什么在这儿突然提起顾炎武?往下看!

我们仨从1962年夏开始跟着这帮老头混,这帮老头都是夜猫子,晚上很晚才睡,早上一早就起。我们呢?跟着呗!中午瞅个空子再补一觉!一开始,这帮老家伙问我们会看星星不会?这下子三人里有两人就被问住了,包括我在内!在当时,《开元占经》我就光知道有这么个名字,压根儿没看过!《天官书》在看《史记》时也没去看,说老实话,除了专门作天文史研究的,谁看《史记》时去细看那个呀!不光这个,二十五史的所有《律历志》、《天文志》都没看!《步天歌》我翻过一下,但没认真看,更别说背下来了,就算背下来我也不会看星呀,因为在这之前从没有天文观测经验!而且当时一下子就被问懵了,连《步天歌》这个名字也没想起来。

这第三个伙计有些优势,因为在学校时他是天文观测小组的,于是他冲老头们点了点头说懂一点儿,于是老头一指北天一颗星问那叫啥星?“天龙座α!”这伙计回答的是又快又准,我们看了他当时那个坚决的神态都觉得准会博得老头们的赞许,如果是这样可以使我们保全些许面子,毕竟没有全军覆没,连一个稍懂点儿的人都没有嘛!谁知老头们“呼”一下全站起来了,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发问的老头又指着那颗星星大声问:“你说那是啥?”我们吓了一跳,也看着那伙计,那伙计仔细看了看,又问过老头确认位置无误后,还是肯定地说:“是天龙座α!”这回老头们愣了,大家大眼瞪小眼,半天没说话。

最后老头们说话了:“去!去!!去!!!一边儿呆着去!什么鸟大学生!还扯啥?还有啥好扯的?瞎耽误功夫!”我那两个伙计有些怯了,也有些憋气,不过他们脾气还算好,打算就这么撤了,可是我的脾气上来了,我这人脾气上来了有时还挺大。这一回我可抓着把柄了,可不是吗?这帮老家伙!有话你就明说嘛!发什么脾气?明明是你们自己说的,让我们跟着你们一块儿,有话就扯扯,现在你又不待见我们了,我们是惹你了?还是碍着你了?还是踩着你尾巴了?我这几句话一说,他们炸了,一把把我抻了过去,摁在墙上,——我忘了说,这帮老家伙多少有些拳脚——指着天上对我吼:“那是天龙阿尔啥鸡巴法?你们这帮鸟人,啥鸡巴也不懂就鼻子插葱——给老子们装起大象来了!不懂还鸡巴装懂,成心欺负老子们没上过学是怎么的……”

我这回也彻底蔫儿了,天文观测小组的那位——后来我们也弄清楚了,因为他参加的是天文观测兴趣小组,纯属业余活动,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借这个喘息之机问老头们到底那颗星星叫什么名字,过了一会儿老头们也平静了,大家都开始有话好好说,这才告诉我们那是紫薇右垣第一星右枢!说罢老头们也兴味索然,摆手叫我们回去睡觉了。

这就是第一课!

老伙计们,我没记错吧?他娘的,你这家伙,学了个半吊子就瞎晃荡,害得我差点儿被这帮贼老头揍了一顿!

为什么说这伙计学了个半吊子瞎晃荡呢?因为这伙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西方星座星名的时候他去了,可学中西星名对照的时候他没去,由于天文学主流都是采用西方星座星名,不用中国星官,所以那时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观测天文和与人交流,可是这回撞在这帮没文化的乡下老头手里,他们只认得中国星官,哪里知道什么“天座阿尔法”呀,以为我们不懂还硬要装懂,这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属于不能容忍的行为。不管老头们知不知道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这个传统精神是融入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中的!所以我接着硬帮人出头,正撞在枪口上,就落了个被人摁在墙上的下场!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这帮贼老头早年何等凶悍,不然也活不了那么久!哈哈……

所以,我的这位伙计和老头子们谁都没错,只不过一个用了西方星座星名表达,而另一个用了中国星官名表达罢了。后来我们请负责人出面给我们解释了几天,老头们才明白过来,打消了把我们赶走的念头。

我要说的是,顾炎武没说错,他还说得保守了,在中国旧时代的农耕社会里,普遍知道天文的不仅仅是在三代以上,当然三代以上的普及度要更高一些,因为当时还完全没有印制日历的条件!可是在整个的旧中国农耕经济时代里,对天文有一定认识是农民们的生存需要,因为中国是季风气候国家,农业耕作时令和物候与天文有密切的映像关系;再者,您想,当时只有政府才有权印制日历,因此叫“皇历”,但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政府印制的皇历,其印制数量和传播范围是有限的,而私人印制私历的非法产业,要在18世纪以后才逐步兴盛起来,由于是非法行为,其规模也有限,仅限于东南沿海一隅的城市中。那么农业作为皇权时代国家经济命脉产业,其从业人员——农民是这个国家人口最众多的群体,也是最需要报时信息的群体,可同时也是最没文化、最不识文断字的群体(就算有皇历他们也看不懂!),在最现实的需要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充分条件时,他们最终还得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识天文作为他们必需的生存技能,是代代相传的。如果把天幕上的星星看作一幅活动的图画的话,对于没有条件识字的人来说,认图总比认字容易得多吧?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帮老家伙在看到我们不识天文时会如此震惊和失望了,按照他们的揣测,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懂,不仅懂,而且他们认为在某些方面可能懂得比他们还要多一些,可是毕竟这些不是现代文明教育出来的人的常识呀!无怪乎我们的负责人为了劝这帮老头留下我们要花几天的工夫了!

 

正是上述种种原因,这帮老家伙从此以后对我们就趾高气扬起来,这颇有点像张岱《夜航船》里记载的那段故事: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个时代的人,一个个都是从苦难里头爬出来的,这种环境里头出来的人,他要是还能成一番事业——别忘了,他们可都是盗墓行里头的大角色——都有一个特点:不琐碎!还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通脱!所以老家伙们虽然在我们面前“伸了伸脚”,但彼此的关系更近了一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老家伙们说得很明确:“你们先给老子们把三垣二十八宿总共283星官1464颗星都认齐喽!不能对着图认,对着图认算球毛本事?把图扔喽,直接在天上认!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一天天、一月月、一季季,你们都给老子们认准、认死!别的先别提,作完正经工作之外,干这个就行,别的还在其次!只要天是晴的,你们这帮兔崽子就别偷懒!要嫌烦,自个儿滚球蛋!” 我想,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时间、没有这个心思去做这个工作了,而且也没有这个条件了,因为现在随着都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光线污染越来越严重,别说住在城市里的人,就是住在稍大一点乡镇的人可能一年都看不到几次璀璨的星空,还怎么认星呀?——请注意!我在这里用的一直是“认星”,不是“观星”!其实这个工作是要打小时候开始纔会有成效的——就像背书一样,开蒙的时候背的书一直到死都滚瓜烂熟,年纪大了些才开始背的书就记得没那么牢了——像我们三人其实就没一个认星认到真正圆熟的程度的,因为我们不像旧时代农耕社会里头那些农家孩子一样,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家里老人的怀里一边儿乘凉一边儿认星,这些孩子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机会上学,除了干农活儿,没有其它的管道可以发挥他们的智力,可是当他们把干农活儿外剩余的几乎所有智力都单单用到这上头去的时候,其成就是可怕的! 认星要认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圆熟了呢?要认到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阴天,在需要时,只要一抬头,脑子里就会自然准确地反射出一片璀璨的恒星背景,这283星官1464颗星在这一天这个时辰的位置要相对准确地了然于胸!特别是三垣二十八宿的位置要准确地了然于胸!到了这个程度,认星才算圆熟了!——现在您明白为什么我特意在前面提到那帮老家伙那么气急败坏了吧?不过,也不要这些工作看得有多么玄奇,其实这就是为了造就人和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同步感,也就是把钟表、日历、星图和指北针内置到人脑中去。 现在有人问了:“要是换了一个地点呢?”那也没问题,只要您达到上述程度,您的感觉其实已经和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同步了,到了陌生地点,您先抓住一颗基准星,大多数人是抓住北极星,也有更厉害的人可以抓住任何其它星官为基准星,然后把周边恒星背景和自己脑子里已有的恒星背景一合,对上号后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阴天,有需要时再展开您脑子里的恒星背景就行了。看到这里或许又有人说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现代精密仪器,那么依靠这些精密仪器也就行了,可以不需要经过你说的那些繁复的过程,而且把钟表、日历、星图和指北针内化到人脑中去也未必能像精密仪器测量那样精确可靠。”说得不错!我们可以依靠现代精密仪器,而且测得的资料要精确可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人的那一套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请不要忘记,无论有多么精密的仪器,它都只能帮你解决“多少”的问题,而要解决“是否”的问题,还要靠你自己! 我们不像这帮老家伙们那样出身农耕社会,而且最早的十岁、最晚的也不过十一二岁就投身盗墓行业,当我们几个开始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年纪已经太大了,二十岁都过了!所以说,我们几个其实都是不及格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儿,顺便讲一讲——以前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古人观星(这儿是“观星”),是拿一盆水把星星映到盆里看的。乱弹琴!所以说,中国传下来的学术里头混杂着许多害人的东西,为什么说它害人呢?因为教给你一个错误的方法!知识错了没关系,可以纠正;可是方法错了,那么可能就终身不返了!要验证这个方法是否正确,可以到北京古观象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看一看,那里头有这么多皇家观象仪器,有哪一件是用来盛水观星的?也可以用一盆水照照看,这一小盆水能够把整个天幕倒映到里头去吗?别说一小盆水,一大池水都不行!要硬说行,一海水可能差不多了,可是您看得过来吗?而且,倒映到这盆水里头的天幕中,您能准确地观察星星的细微情况吗?微风一吹就足以使您什么也看不清了!进一步把话说透,不说则已,说就干脆说透它,省得以后再生出什么妖蛾子来——您若仰躺观星,脑子里只要有一个坐标系就行了;您若倒映观星,脑子里得有两个坐标系!您累不累呀?吃饱了撑的! 有人跟我抬杠说某地某道观有一水池名曰“观星池”,不正说明古人是倒映观星的吗?咳!您在中国文化里浸淫了那么多年,难道还不明白这是中国人惯用的文学性浪漫?给这个水池命名“观星池”,是为了说明这个水池引来的泉水清澈,映得满天星斗熠熠生辉!而且特别在道观这个地方,总要用“日”、“月”、“星”等等这种带有道教玄秘意象的象征物来标示自己的景点才能与整个建筑的氛围相配,您总不能让道观里头的景点题一个大观园景点的名字比如“沁芳源”或者“蓼汀花溆”吧?再不然干脆咱题一个“怡红快绿”? 回到“认星”,是“认星”!我不讲“观星”,只讲“认星”。想必各位从这两个词语和以上的叙述里早已经品味出二者的不同和认星的意义了。那好,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只说一句题外的题内话:要想把握事物的运动,最好的办法是在建立坐标系的前提下再去着手解决;而对事物运动把握的程度,首先依赖于坐标系设置的合理程度。 哈哈,我们本是想学盗墓的,绝料不到却先从天上开始!说了很多,也还都是些陈年老帐篇儿!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群没文化的贼老头带出来的,自己也不够格,只是人老了爱提旧事,百无聊赖间想起一点极粗浅愚拙的东西罢了!好了,我老头子先滚蛋,让各位仁兄伸伸脚吧!这时有人拦住我:“哎!想跑?没门儿!你老老实实交待清楚,认星的作用是什么!”咳!我早就交待了呀!要不,您再回头看看?(未完待续——皇上问:“下面呢?”咳,有没有,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盗墓和风水(三)上古葬式(上)

这篇文章还是迟了些,不过迟的原因是我感觉有些为难。从上两篇文章贴出来以后,各网站诸位先生们对下一篇文章选材提出了种种建议,总之一句话,毛泽东对斯大林说的,又要好吃又要好看!那好吧,我姑且试一试,不过众口难调时,还请不要骂娘。

接着说!不过这一节不准备讲盗墓,回来讲讲考古,现在我发觉这个大题目定得不错,回旋余地很大,爱讲哪儿讲哪儿。这一节从哪里说起?就从盗墓贼老头们说起,从他们的一个问题或者说饭后闲谈的题材说起。

有一天午饭后,我们三个去老头们住的院子玩儿,一进门正看见老头们在那儿聊得口沫横飞,就把头一探:“嘿!老头,聊啥呢?”老头们把手一招:“过来!小的们,你们说说天地是个啥?” 当时吓得我一哆嗦!别这么着呀,老头,吃饱了饭您聊点啥不好,聊这干啥?又不解渴又不扛饿的,咱聊点儿当年您盗着了大墓,换了钱,在上海南京广州香港逛窑子、掷骰子的事儿多好! “滚!”一语未了,老头们笑着断喝,我们哈哈笑着跑了。这帮老头子就是这样,每每与我们闲聊,总要把话题扯到让我们哑口无言的地步才算了局,一点儿也不像男人聚会,没听梁实秋说吗?“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可这帮老头不!起码当着我们的面不!风花雪月的事儿他们也谈,但都是打个穿插,零零碎碎不成章节,但煞尾时一概是一些让你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问题。别看他们不看书不看报不听广播,脑子里却极能瞎想,常常提出一些屈原“天问”式的问题来,其实他们既是问我们,也是问自己,有时问题提出后,就把我们甩开,一伙人坐在一堆讨论去了。

我当时常想,这帮老不死的,啥现代知识也没有,在那儿瞎咧咧个屁呀!对于我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头们并不放过我们,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知识有限,所以要通过我们去看书,看了书、查了资料,再让我们告诉他们听,听了还要往深处追问,问到我们又去查资料为止,如此反复数次。当然,他们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时,我们也可以反驳指正。您要想不搭理他们?不行!想想四十几年前那个时代,这帮老家伙个个都是根正苗红的三代五代贫雇农出身,正宗的国家主人翁,我们又是有组织上的任务要挖掘他们专长的,要是不搭理他们,他们们倒是没什么,最多嘟嘟囔囔几句而已,不会害人,就怕有些吃饱了饭没事儿干、专嚼舌根的混账家伙告诉领导上说我们身上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习气严重,对工农群众不虚心等等,到时候您还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呀,反正除了这个,他们身上也就没有其它怪癖了,不就是多跑跑图书馆吗?不就是多看几本书吗?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只是这样就没什么功夫多认识几个女孩子了!好,先撇开这帮老头子不谈,来谈谈他们这个问题:天地是个啥?

说实话,我们当时就晕了,这叫啥问题?后来跟搞理论物理那帮家伙聊起这件事儿,他们认为,这追到源头上根本就是一个哲学范畴、甚至是宗教范畴的问题!为啥?因为他们承认,他们也压根儿没弄清楚!这到目前为止对于理论物理而言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有围绕这个问题的说法都是假说

我们一听乐了,哈哈,您要扯到上帝头上,我们反而有了发言权了,你们不也没弄清楚吗?什么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还仅仅是个假说、而且现在越来越受宇宙平直理论的挑战吗?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宇宙常数不是有很大问题、甚至有人说是致命的错误吗?那好,既然你们搞理论物理的私下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甚至是宗教范畴的问题,我们就滥竽充数,也掺和进来扯扯吧!要硬着头皮谈这个问题,先要找一个切入点,还是从我们的专业范围里来找。

在八十年代中末期,有一次轰动世界考古界的发掘,那就是1987-1988年对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发掘出什么来了呢?让我喝口水慢慢说……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位于原濮阳县老城西南角城墙北侧,(见下图)遗址平面呈曲尺形。1987年发现三组蚌图后,1988年又进行大面积揭露,共开探方、探沟170余个,加上对遗址南端30座东周时期排葬坑的清理,总计揭露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为宋、唐、晋、汉、黄河淤积层、东周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

龙山文化层遗存有灰坑、墓葬和瓮棺葬,以及一些灰陶、红陶和棕陶,相对来讲,这一时期遗存较贫乏。在东周文化层中发现30座阵亡士卒排葬坑和一批小型墓葬。所有各个文化层的墓葬均为一次葬,没有二次葬。根据地层和遗迹中的遗物,在所开探方中,探方T136T137第一层属周代或周代以后翻动的扰土层,第二、三、四、五层均为仰韶时期的堆积。以上说的这些,并不足以使这个遗址达到轰动世界的程度,之所以轰动世界,在于西水坡遗址45号墓,也就是M45及其附属墓葬的发掘。1989年经过对这个墓葬中蚌壳进行碳十四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6460±135年,也就是公元前4500年左右。遗址主要有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房屋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方形几种。这个阶段早期的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屋的中间有灶,一边修有门道,四周有柱洞,房基面往往用一种细腻的土铺垫。晚期的房屋均为平地起建,墙壁为木骨结构,底部和四壁均经过火的烧烤,坚固防潮,修筑得相当讲究。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依上所述:1.此遗址是处于仰韶文化第二阶段的文化遗存。2.从出土器物分析,M45的文化面貌属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而且明显受到北辛文化的影响。3.从地域上讲,濮阳处在文献所载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接合部。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可以相互印证,四组蚌图遗迹应该是两种文化的不断交往的结果。4.从文献上看,此遗址所处时期对应着三皇五帝传说时代。

这个墓葬及其附属墓葬总共发现了四组蚌图:第一组蚌图即B1发现于T137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打破第五层和生土。这一组蚌图在墓主人的墓穴里,其造型有龙和虎两种,分别摆塑于编号为第45号墓的墓主人的左右两侧。龙在右,虎在左,龙虎皆背朝墓主人,头皆朝墓主人脚端的方向,尾皆朝墓主人头部的方向。这种摆法也许是出于透视上的考虑,即在埋葬者看来,墓主人仰身朝上,和龙虎侧身朝下,其实都是正面直立朝前行走,墓主人尸骨已僵当然不可能有这种动势,但龙、虎行走的动势极强。龙的身体是一条S线,昂首张嘴,挺胸弓背,龙尾有力地摆动,龙爪张开,全身都处在极度亢奋的跃进状态中。虎的四条腿摆动的幅度虽然不大,但很生动,展现了奔走过程中前后左右四腿交替落地离地的瞬间

 

第二组蚌图B2发现于B1正南20米处的T176浅地穴中。这一组蚌图,其图案有龙、虎、鹿(或以为麒麟)和蜘蛛等。龙头朝南,背朝北,龙口南面还有一个圆形蚌塑,好象是龙口吐出的珠子。虎头朝北,面朝西,背朝东。龙虎蝉连为一体。鹿卧于虎的背上。蜘蛛摆塑于龙头的东面,头朝南,身子朝北。在蜘蛛和鹿之间,还有一件制作精致的石斧。

 

第三组蚌图B3发现于B2正南25米处的T215中(见下图)。这一组蚌图,灰沟的走向由东北达西南,底部铺垫有0.10米左右的灰土,然后在灰土上摆塑蚌图,图案有人骑龙造型、虎造型及其它。人骑龙摆塑于灰沟的中部偏南,龙头朝东,背朝北,昂首、长颈、舒身、高足,背上骑有一人,两足跨在龙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面部微侧,好象在回首观望。虎摆塑于龙的北面,背朝南,头朝西,与龙正好相反相背,它仰首翘尾,四足微曲向后,呈奔跑和腾飞状。

此外,关于第三组蚌图B3,具体来讲,在龙的南面、虎的北面、龙与虎的东面,各有一堆蚌壳,共计三堆蚌壳:1.龙南面的蚌壳面积较大,高低不平,成堆状。2.虎北面和龙虎东面的两堆蚌壳较小,形状为圆形(见下图)。

另外,在第三组蚌图B3这一层位上,还有许许多多零星的蚌壳,似乎也并非随便乱扔的。从整体看,这条灰沟好象一条空中的银河,灰沟中的零星蚌壳,犹如银河中无数的繁星(见下图)。那么,那些堆积的蚌壳和成圆圈状的蚌图,是否同大地山川和日月星辰有什么联系呢?人驭龙和奔虎衬托在这样的背景上,是何等的壮观   这里主要谈谈31号墓(编号:M31),此墓仅葬一孩子,骨架恰恰少了两根胫骨(见下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这个孩子的两条胫骨到哪里去了呢?往下看!以上B1B2B3南北向呈一字形排列,由南向北:B1是龙、虎和人骨架相组合,在人骨架脚边正北有用两根人胫骨和蚌壳摆成的勺形图案;B2是由下而上为虎、龙、鹿(或以为麒麟)相错并重叠而组成,虎和鹿头向北而龙头向南;B3是北虎南龙,背相对,虎头向西而龙头向东,龙背骑一人。31号墓与45号墓墓穴B1与中间的第二组蚌塑B2、第三组蚌塑B3恰恰在一条南北子午线上!31号墓与45号墓墓穴B1相隔20米,B1B2间隔20米,B2B3间隔25米,这四组墓穴和蚌塑明显是一个整体。(见下第三组蚌塑B3、第二组蚌塑B245号墓墓穴B131号墓整体排列图,B3B2B131号墓由上至下排列,方位上北下南,因为图片和贴文的缘故,在网页上可能会参差不齐,但实际上,以下这四组是在在一条子午线上的。)

宋体第四组蚌图B4位于B3西南边,有一舒身展翅的飞禽,因被两个晚期遗迹和墓葬所破坏,仅残留脊和尖尾巴,其详细形象已无法辨认,只能约摸看出是一飞禽。在飞禽尾巴的东边与龙之间,还用蚌壳贴砌一圆圈,似日似月。这第四组蚌图这实在是遗憾!比这个墓葬晚的后人们也看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来建宅造葬,可是呢,穴位点偏了,还破坏了千古奇珍。不过从上述蚌图和第四组蚌图的残留形象判断,这不就是是凤(朱雀)吗?这个墓葬非常奇特!

当时,这个罕见的、整体长度在80米左右的墓葬子午线把整个工地上所有人都震懵了!在仰韶文化中,在此之前,这种形式的墓葬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在这里,我们再详细描述一下第一组蚌图即B1(见下图):墓穴西北部被东周时期的M54打破,东南、西南、东北部分别被仰韶时期的H34H46H51打破,看看吧!后代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地方是大穴位,都想在上头建宅葬墓。不过还是可惜呀,除了这个墓主人,谁也没葬在正位上,都偏到四隅方位去了,也怪,刚好都偏到穴心的四隅,除了慨叹点穴之不易外,还引起我们这些后来人无限的神秘联想

墓葬的方位是头南足北、左西右东的形式;它的南边是形成一个圆弧的形状,而北边是一个方形,东西两侧还有一个弧形的龛;靠南的中央是墓主人,他的头是向南的,生前身高在1.79米到1.84米之间,墓主人的身旁,亦即东西两侧,还有他的脚下——也就是他的北侧有三具殉人。

45号墓中3具人殉的摆放位置很特别,被分放在墓穴中东、西、北三处,并特意斜置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三具人殉,年龄较小,分别埋于墓室东、西、北三面小龛内。

东部龛内的人殉,头向南,仰身直肢葬,骨架保存得不好,性别未经鉴定。西面龛内的人骨身长1.15米,头向西南,仰身直肢葬,两手压于骨盆下,性别为女性,年龄在12岁左右,头部有刀砍的痕迹,显然是非正常的死亡者。

北面龛内的人骨,身长约1.65米,头朝东南,仰身直肢葬,两手压在骨盆下,年龄在16岁左右,骨骼粗壮,性别为男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这是三具殉葬的童男童女,都属于非正常死亡。根据对墓主人骨骼的研究,墓主人是一个5055岁左右的男性;尤其奇特的是在墓主人的两侧(东、西)和他的脚下(北),有三组由蚌壳密集镶嵌在地上摆塑组成的图案,其中在墓主人的右侧,也就是靠东的方向,是一个蚌龙,身长1.78米,高出地面0.67米;在左侧也就是靠西的这个方向,是一个蚌虎,身长1.39米,高出地面0.63米,虎的腹部,有一堆散乱的蚌壳;龙、虎头的朝向均为北,腿则均向外;而在墓主人的脚下(北),有一个蚌壳密集镶嵌摆成的介于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图案,另外在这个三角形图案的东侧还摆放了两根人的胫骨,距墓室中部壮年男性骨架0.35米,胫骨与三角形图案连在一起,指向东方,指向龙的脑袋。另外,在45号墓穴以外的同一层位上,还有两处用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鹿等动物图形,这两处图形和45号墓在同一子午线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盗墓和风水(四)上古墓葬(下)

 

对不起,又迟到了。这几天去参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活动,看到了很多老家伙,见面时一片“你这老不死的,还活着呀!”的招呼声,叫人回想起当年的激情岁月,大家都是眼角湿润、腰杆笔直!我生得晚了些,见识过日本鬼子的行径,没来得及象我父亲叔父那样,拿起枪跟他们干过。这次参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在一个私下场合,大伙儿正在嘻嘻哈哈各拢一堆,突然看见那帮比我们还老的老家伙——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共产党的抗战老兵,还有美国飞虎队和苏联红军的老兵走了过来,所有在场的人自动起立,一致行注目礼!——要知道,这是在私下场合,完全自发,没有任何人安排!当时我心想,格老子!我老头子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历史地位”,什么叫“永垂不朽”!

写到这里,我想起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时,有一位美国同行来访,到了北京我们几个接待他,聊着聊着,这老外突然提了个老问题:“为什么你们这个民族被强大的敌人多次打下去后,每次都还能站起来?这种现象世界历史上没有过!”我们几个觉得这个问题虽然老,但很难回答,就老实跟他说不知道,同时建议他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各地城市乡村看一看。他表示很高兴,于是我们就叫人陪他往各地去,花了几十天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江表岭峤都走了一遭。回来再见面时,我们问他找到答案了没有?他说找到了,接着沉默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说了一句话:“柔软的刚强,刚强的柔软。” 临别时,他讲道:“我这次来,是受了某位先生的影响,他认为从公元1840年以来的中华民族整体上都处于一个大事件中、一个大运动中,这个事件、这个运动现在还方兴未艾,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真的懂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从鸦片战争至今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民族走了很多弯路、犯了很多错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上几代人深受其苦,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发自内心地同意一位法国诗人的话:“祖国所犯的过失,一定要在她的名义下纠正过来!” 以上数段,献给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么多天没来,各位想必已经就所关心的问题在各类媒体上作了一些背景了解,尽管媒体从来都是错误和肤浅见解的散布者,但是还是传播了一些常识

好了,我在这里就不讲闲话了,直接讲主题—— 先谈一下墓主人身份问题。

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1.伏羲说。2.黄帝说。3.蚩尤说。4.颛顼说。5.帝喾说。

五种说法各有证据,暂时谁也不服谁,有待考古发掘作宏观界定才能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这个墓葬的气势来看,明显表示墓主人是部落、部落联盟的最高首脑或者人类社会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一点却是基本公认的。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无论墓主人是伏羲、黄帝、蚩尤、颛顼还是帝喾,最好不要在个体意义上把他和墓主人联系起来。这话说白了,也就是传说时代的伏羲、黄帝、蚩尤、颛顼或帝喾等等名称,他们都至少带有以下两层含义:

1.这些名称代表着整个部落、部落联盟或者早期国家。

2.这些名称同时还是这些部落、部落联盟或者早期国家最高首脑的称号,也就是说,比如伏羲,包含着伏羲一世、伏羲二世、伏羲三世……整个世系集团。这种称谓传统,在后世也还保留着,比如据现在发掘出来的金文资料里,周朝政权在称呼前代夏、商朝政权时,有时就把它们直接叫做“夏禹”、“成汤”。在这里,“夏禹”、“成汤”和前面的上古传说时代的史诗英雄称号一样,代表着一个集团,同时还代表着这个集团传承的世系。到了皇权时代也一样,无论是谁当政,称号都叫“皇帝”,所谓的高祖、太宗等等都是在他们死后为了各个区别而安上的谥号或者庙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在上述墓葬所处的时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个体意识觉醒的程度,很多部族还处于神祗崇拜阶段,进步一些的处于神祗崇拜和整体意识觉醒相杂糅的阶段,在那个时候人们不觉得上一代最高首脑和这一代最高首脑有什么本质不同,他们都是这个集团所信仰的神祗的代言人,人虽代代有别,神却万世不易,因此在上古时人的观念来看,区别个人就没有必要了。

因此,无论墓主人是伏羲、黄帝、蚩尤、颛顼还是帝喾,他都只是某个“伏羲”、“黄帝”、“蚩尤”、“颛顼”或“帝喾”!至于是哪个“伏羲”、“黄帝”、“蚩尤”、“颛顼”或“帝喾”,对不起,不知道。因为传说时代的人们还没有辨别个体的意识,他们只会把这个世系里所有人和重大事件放在一口锅里煮。现在联合国设立的口头文化遗产项目,整理出来的文献表明在文明早期人类的思维的确具有上述普遍特点。

您要是有了上述概念,那么对上古史中那些声威赫赫的人物,其执政时代和寿命动辄达到数百年或上百年这种现象就容易理解了,这是指这个世系执政年头的总和。比如所谓“彭祖寿八百”就是这样,在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今天的徐州),建立大彭国,铿为第一任彭祖,因此“彭祖寿八百”,指的就是这个活动于徐州一带的方国存在了八百年左右。

至于说到谁是墓主人,我倾向于蚩尤说,但我不准备在这里谈具体的论证过程,这毕竟不是谈这个问题的场合,要谈到主流学术期刊上去谈。不过,我第一个不能同意的就是伏羲,因为从考古发掘看,中国大概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时期,也就是约一万多年前,是采集狩猎时代结束,农业起源、陶器和定居生活开始产生的时候。这时开始出现有系统的图案和符号,这意味着人类已开始有意识地记载和传承文化,而且已意识到这种方式与纯粹的口头传承相比有更大的优势。

上述这些考古发掘与古史传说、文献资料关于伏羲时代的特征吻合。由此看来,伏羲所处时代是一个草创时期,不可能有这么严格规整的墓葬体系;那也是一个中国文明诸元素发轫的时期,不可能产生象这个墓葬那样成熟的文化意象。之所以有人提出伏羲说,我想是有些人把伏羲和太昊混在一块儿了。再讲一下四象的起源和演变:

 

 

上面第一图是1956-1957年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国诸侯墓地出土的四象铜镜拓片,自正下方逆时针旋转依次为雀、龙、虎、鹿。其中雀、鹿二象的形象尤为清晰。

第二图是1978年于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衣箱盖,这个衣箱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完全是整块原木雕成的。这个图片大家很熟悉了,衣箱盖正中大书一个大篆“斗”字,向四方夸张性地延长了四笔,四笔所指,正是四象中宿,正好将二十八宿分为四个象限。“斗”字周围环绕着二十八星宿名。衣箱盖左侧为龙,右侧为虎。将这个衣箱盖与西水坡遗址M45墓室中的排列以及B1相比,其意义不言自明。

第三图可能没什么人见过。这是第二图衣箱四面图案的描摹图,其中:1.曾侯乙墓衣箱盖面,已如前述。2.衣箱东立面,位居苍龙之下,此图案状如火形,正是大火星象,代表心宿。3.衣箱西立面,位居白虎之下,此图案状如四足岐尾大龟,《后汉书.杜笃传》“觜”,李贤注曰:“觜,大龟。” 代表觜宿。4.衣箱北面乃是双鹿图像,二鹿四足相抵,首尾同向。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讲完了,想必各位也看明白了。

第一组蚌图B1中龙虎意象很清楚,我就不说了。关键是讨论虎腹下那堆散乱的蚌壳。原来认为这是当时塑造图案时用剩而丢弃的,后来大家一想,这完全不可能!在这么高规格的墓葬中怎么可能允许随意丢弃无用的东西?而且把这些蚌壳扔出墓室又不是什么难事。最后把这个墓葬和曾侯乙墓衣箱盖联系起来才发觉其共同之处——虎腹下都有图案。既然散乱的蚌壳本来就是一个蚌塑图案,那么图案的本来面目就应该同曾侯乙墓衣箱盖上的一样。有人要问了:“这个图案代表什么呢?”从曾侯乙墓衣箱盖图案来看,目前主流意见认为,虎腹下的图案应该代表大火心宿二,因为考古发掘表明,心宿二都是绘制成火焰状的。这时又有人问了:“那为什么东宫龙象的大火心宿二回跑到西宫虎象的腹下呢?”这跟论证墓主人的身份问题有关,一讲就多了,总的来说一句话,反映了虎神崇拜集团要压倒龙神崇拜集团的意识。

第二组蚌图B2中有龙、虎、鹿、蜘蛛,我认为,这组蚌图里讲的就是四象。——东宫苍龙、北宫玄武、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四象要在汉代以后才彻底固定下来,而在此之前,四象之神最先固定的是东宫,西、南、北三宫之神有过种种过渡形态,比如,《周礼.考工记.辀人》:“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可见,北宫之神就有过以鹿而非玄武作为代表,西宫之神也有过以熊而非白虎作为代表,那么南宫之神也应该曾经有过用蜘蛛而非朱雀作为代表。

关于第二组蚌图B2,有人提起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的《濮阳三蹻与中国古代美术上的人兽母题》,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他之后就没人接着论证下去了,为啥?因为这个提法不能解释这组蚌图中“蜘蛛”这个图像的存在。

最后看看第3组蚌塑B3的图像,对于这个图像,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1.“乘龙升天”说。按照中国的上古传说时代的先后秩序编排,在文献记载中,最早“乘龙升天”的是黄帝,接下来依次还有颛顼和帝喾。但是,从这个墓葬可以看出,如果按照目前主流的中国上古史年代坐标,那么“乘龙升天”的信仰,早在黄帝时代以前就成熟了。2.虎神崇拜集团希望压制龙神崇拜集团说。因为图案中虎在上,龙在下。其实我觉得这两种说法如果结合起来就非常完美了。

 

再看一看人殉问题。

有人认为M45墓室中这三个少年不是人殉,因为其墓底平面与45号墓墓底不在一个平面上,应该是比墓主还早的时期就下葬的了。这种意见纯粹是无理取闹!现成就有实例反驳他,随便找两个例子:1.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墓地有三排大集体埋葬坑,每个大葬坑里面再各自套掘三到七个不等的小葬坑。2.河南汝州洪山庙墓地,一个大葬坑套掘若干小葬坑,集中了一百多个死者的骨骸用瓮棺二次埋葬在一起。

所以说,这三个少年人殉墓底平面与45号墓墓底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实是在一个大葬坑里面再套掘小葬坑的葬式,小葬坑的挖掘是服从于整个大墓构思设计的。

 

再从人殉的摆放来看更能明白事实真相:三具人殉摆放的位置很特别,它们并不是集中摆放于墓穴北部比较空旷的地带,而是分别置于东、西、北三处。其中东、西两具人殉位于墓穴东、西墓壁两处凸起的类似壁龛的地方,北面一具人殉在北壁方龛内也不是正常摆放,而特意表现出一个角度。东、西方人殉恰好位于春、秋分那天日出日入的位置;北面的人殉头向为东偏南三十几度,这正是冬至太阳初升之地。如果以墓穴北部方边为一条基本准确的东西标准线来度量人殉方向,同样可以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

所以,四位人殉的性质分别象征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神、夏至神,其位置都被安排在他们所象征的二分二至日道的外侧,规律严整。夏至之神让位于墓主升天的需要而摆放在距离大墓20米远的地方。因此,整个墓葬完整地展示了分至四神的场景。我们还可以将墓穴的实际情况与《尧典》中的古史传说及盖天理论一起考虑,同样也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

关于分至四神的神话记载,可以看一看《楚帛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讲一下髀、表的概念以及蚌塑斗魁、胫骨斗柄所构成的北斗。

中国早期天文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极为重视观测终年可见的北斗星,并以北斗作为决定时间的标准星象。但是,北斗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如果人们需要数量化、精确化地了解白天时间的早晚和季节更迭,那就必须创立一种新的方法。

上古人类观察到,随着正午太阳位置的高低变化,寒暑更叠往复。在夏季,烈日当空,人投下了短小的阴影;而在隆冬,冰封雪盖,行人拖着长长的淡影。随着季节的变化,人影的长短也跟着变化,且年年如此,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进而通过对太阳和人影的仔细观察,古人学会了立人测影。

因为立人测影不方便,就必须要制造出一种模仿人体的仪器,这就是“髀”。最早的用以替代立人测影的是人的股骨或胫骨,叫做“髀”。“髀”字从骨从卑。“卑”字表示直立状,从这个字的最后一笔也可以看出它的原始含义。那么支撑人直立的骨骼就是“髀”。同理,直立的石头就叫做“”,《说文》就直接说碑为竖石。后来“卑”字引申为地位低下的意思,可不是么,人家坐着,你老是站着,可不就是奴才么?

 

为什么最早的表要用人的股骨或者胫骨来制作呢?现在有人说了,弄根人骨头杵在那儿测日影,多血腥、多残忍呀,换根木头的不行么?对不起,您这种思维是后世人的思维,上古人类蒙昧未开,他们虽然认为万物有灵,但是也认为各个种类的事物只会眷顾同种类的事物(这个观念是从人和动物的生存竞争以及族群、部落的生存竞争中得来的。),那么人类要想从上天那里得到时间的信息,还必须从人类自己那里去想办法。从这一点出发,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上古人类的祭祀仪式总是伴随着血腥的人牲奉献了

 

在被列为中国古代算学之首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人体在作为一个生物体的同时,还曾充当过最早的测影工具:“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根据这些可知,古人把表叫做髀,它是早期测量日影的工具,它的本义就是人的腿骨

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立竿侧影所用的“髀”逐渐被木制、石制或玉制的 “表”代替,其中,玉制的表也叫做“圭”。这位说了:“这下我明白为什么帝王手里总要拿着圭了。”好,如果我们用圭表占卜那叫什么?哈哈……

 

濮阳西水坡M45墓中这个斗魁用蚌塑、斗柄用胫骨的北斗,则形象完美地体现了立表测影与北斗授时的统一关系。北斗通过蚌塑摆放一部分,然后又用人骨来摆放它的斗杓,这种特殊的图形恰恰显示了古人测量日影与观测北斗的综合关系,它是古人创造出利用太阳和北斗决定时间方法的结果。西水坡蚌塑星图的设计,体现了以恒星授时并与测度晷影结合。

所谓“斗建授时”,它与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与参、火授时是互相关联的一个天文观测授时系统,比如:春分黄昏时斗杓东指,引导人们观测大火星的东升。秋分黄昏时斗杓西指,斗魁东指,指示人们观测参星的东升。而西水坡45号墓蚌塑龙虎图及北斗塑象,方位完全密合《史记天官书》的记述:杓携龙角——作为北斗斗杓的两根胫骨指向东方的龙星之角;魁枕参首——蚌塑三角形斗魁位指西方的虎星之首。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点出发,加上这个遗址发掘出来的出土器物形制显示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夷夏东西相融合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此墓葬主人所代表的集团采用的历法体系是崇拜太阳和参宿、实行太阳历和参宿授时的仰韶文化,以及崇拜北斗和心宿,实行大火历和心宿授时的大汶口文化相融合而来的。

所以说,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内容可以概括为立杆测影制订太阳历星象观测制订星历两个系统,二者可以各自独立但古人又常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在西水坡45号墓,这两个系统是被结构为一个整体的:“天圆地方”的墓穴形制以及墓穴南部圆弧部分所显示的盖图、人殉所象征的“分至四神”,它们与太阳视运动观测有关;而蚌塑龙虎则代表东、西二宫星象、两根胫骨与一堆蚌壳构成的北斗图形,它们与星象观测有关。考虑到西水坡所处之地在上古时期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结合部,出现这种组合并不是偶然的,确切地反映了两大集团融合的痕迹。

 

这时有人问了:“那为什么偏偏是夏至神的胫骨被截来作北斗的斗柄呢?为什么不是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呢?”咳!在大墓室里三子俱全,缺的就是夏至,没办法,夏至居南,南为天,你挡了墓主人升天的路,只能把你挪到外头去了,但是墓室里四子不全总是遗憾,因此就要把夏至神的胫骨截为斗柄,夏至日斗柄指正南,这就指出了夏至神的位置——M45大墓外正南20米处。

髀、表、圭以及立表测影和恒星授时历法系统的源流讲完了,我们于是知道,其实髀、表、圭以至碑都是立人测影的物化替代品。好,现在讲从立表测影为出发点发展出来的一种宇宙模式——盖天说。

 

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在秦汉之前,盖天说一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这称为“第一次盖天说”,这个学说见诸文献是在《周髀算经》第一章中周公和商高的对话:“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以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第一次盖天说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这个“擎天柱”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古人对高山直插天幕的观察。

对于第一次盖天说,春秋时的曾参就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屈原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因为上述宇宙模式显然经不起日渐成熟的人类的追问,所以“第二次盖天说”产生。《周髀算经》中也提出了“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第二次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见下图:

 

不过,这两次盖天说只是关于宇宙模式的渐次修改的见解,在它们涵括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是在精确度层面的,而这当然不是方法论层级的区别,仅仅是关乎测量和数学工具是否完善而已。

其实,我们认为“天圆地方”第一次盖天说,来源于立表测影,立表测影的基址必然是正方形里有一个内接圆,即“方数为典,以方出圆”,才能控制太阳东升西落的坐标点,也才能保证每天太阳上中天时的表影落在同一条南北纵线上,这是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基本实践活动

 

这种看法有考古实物支持: 河南杞县鹿台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正方形里有一个内接圆的房屋基址,此基址高出建成时地面约一米,是一处内墙呈圆形外墙呈方形的特殊建筑,内墙直径4.7米,西、南各设一门道,室内有正南北、正东西方位的“十”字形信道贯穿内室延伸出外室,与房内地面土质迥然不同。内外圆形和方形房址之间狭小不可能有其它实际用途。从这个房屋基址的形制看,它就是立杆测影的地平式日晷盘;再从实际尺寸计算,可以判断出这外方内圆的建筑应是象征天地,圆室内巨大十字则是象征太阳。这是古人用于立杆测影的天文台基址。

从这个发掘实物出发,也就可以顺利解释红山文化遗址方圆两坛大小问题:方坛象地、圆坛象天,按照盖天说,明明是天包裹着地,那为什么方坛比圆坛大?(见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图片)因为方、圆两坛实际上套在一起就是一个立表测影的晷影盘基址,方中套圆,当然方坛大。通过实地测量红山文化方坛与圆坛的尺寸,也确实表明圆坛是方坛的内接圆——圆坛直径等于方坛边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点出发,加上这个遗址发掘出来的出土器物形制显示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夷夏东西相融合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此墓葬主人所代表的集团采用的历法体系是崇拜太阳和参宿、实行太阳历和参宿授时的仰韶文化,以及崇拜北斗和心宿,实行大火历和心宿授时的大汶口文化相融合而来的。

所以说,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内容可以概括为立杆测影制订太阳历星象观测制订星历两个系统,二者可以各自独立但古人又常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在西水坡45号墓,这两个系统是被结构为一个整体的:“天圆地方”的墓穴形制以及墓穴南部圆弧部分所显示的盖图、人殉所象征的“分至四神”,它们与太阳视运动观测有关;而蚌塑龙虎则代表东、西二宫星象、两根胫骨与一堆蚌壳构成的北斗图形,它们与星象观测有关。考虑到西水坡所处之地在上古时期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结合部,出现这种组合并不是偶然的,确切地反映了两大集团融合的痕迹。

 

这时有人问了:“那为什么偏偏是夏至神的胫骨被截来作北斗的斗柄呢?为什么不是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呢?”咳!在大墓室里三子俱全,缺的就是夏至,没办法,夏至居南,南为天,你挡了墓主人升天的路,只能把你挪到外头去了,但是墓室里四子不全总是遗憾,因此就要把夏至神的胫骨截为斗柄,夏至日斗柄指正南,这就指出了夏至神的位置——M45大墓外正南20米处。

髀、表、圭以及立表测影和恒星授时历法系统的源流讲完了,我们于是知道,其实髀、表、圭以至碑都是立人测影的物化替代品。好,现在讲从立表测影为出发点发展出来的一种宇宙模式——盖天说。

 

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在秦汉之前,盖天说一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这称为“第一次盖天说”,这个学说见诸文献是在《周髀算经》第一章中周公和商高的对话:“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以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第一次盖天说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这个“擎天柱”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古人对高山直插天幕的观察。

对于第一次盖天说,春秋时的曾参就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屈原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因为上述宇宙模式显然经不起日渐成熟的人类的追问,所以“第二次盖天说”产生。《周髀算经》中也提出了“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第二次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见下图:

 

不过,这两次盖天说只是关于宇宙模式的渐次修改的见解,在它们涵括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是在精确度层面的,而这当然不是方法论层级的区别,仅仅是关乎测量和数学工具是否完善而已。

其实,我们认为“天圆地方”第一次盖天说,来源于立表测影,立表测影的基址必然是正方形里有一个内接圆,即“方数为典,以方出圆”,才能控制太阳东升西落的坐标点,也才能保证每天太阳上中天时的表影落在同一条南北纵线上,这是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基本实践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看法有考古实物支持: 河南杞县鹿台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正方形里有一个内接圆的房屋基址,此基址高出建成时地面约一米,是一处内墙呈圆形外墙呈方形的特殊建筑,内墙直径4.7米,西、南各设一门道,室内有正南北、正东西方位的“十”字形信道贯穿内室延伸出外室,与房内地面土质迥然不同。内外圆形和方形房址之间狭小不可能有其它实际用途。从这个房屋基址的形制看,它就是立杆测影的地平式日晷盘;再从实际尺寸计算,可以判断出这外方内圆的建筑应是象征天地,圆室内巨大十字则是象征太阳。这是古人用于立杆测影的天文台基址。

从这个发掘实物出发,也就可以顺利解释红山文化遗址方圆两坛大小问题:方坛象地、圆坛象天,按照盖天说,明明是天包裹着地,那为什么方坛比圆坛大?(见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图片)因为方、圆两坛实际上套在一起就是一个立表测影的晷影盘基址,方中套圆,当然方坛大。通过实地测量红山文化方坛与圆坛的尺寸,也确实表明圆坛是方坛的内接圆——圆坛直径等于方坛边长。

 

在汉代时,盖天说遇到浑天说的激烈攻击。汉代扬雄《难盖天八事》是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盖、浑之争的著名文献。扬雄在这篇文章里提出的八个驳难中,有的与盖天说没有根本的联系,另外的反而证明了盖天说的合理。比如在第三难中,扬雄对盖天说的“北辰之下,六月见日,六月不见日”表示极为不能接受,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正是北极地区情况的准确描述。

此外,盖天说还指出北极地区“夏有不释之冰”、“不生万物”,上古人类对北极圈地区的昼夜变化和事物生长竟然如此清楚,写到这里我不禁毛骨悚然,上古人类看来真的去过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且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说仅仅有某些人去过,带回来的这些信息最多只能被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视为类似《马可波罗游记》一样的小说家言而已,不可能成为严肃的宇宙模式的组成部分。可是这些对于北极的描述竟然成为“盖天说”宇宙模式的的一部分,那么只能说明上古人类曾经长期频繁往返于北极地区!咳!看来不能不重新捡起《山海经》了!

 

扬雄八难中的其它几难,其实不能作为真正的驳难。这几个驳难是指责《周髀算经》的盖图绘制时投影不准确。因为盖天说中“天的形体”是圆拱形的,而盖图以平面来表示,必然发生投影问题。平心而论,这种责难就近乎无赖了——因为在几千年前相信人类还很难在绢帛上画出准确的立体投影平面图形,尤其是当这个盖图包括着繁复的立体图形叠加的时候!其实只要把盖图做成立体圆拱形的,扬雄这几个驳难就不攻自破了。而这种立体盖图的实践早在距今6000-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已经作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三层圆丘和三层方丘(见下图,图中靠上居中者为圆丘,最上者为方丘);经过测量表明,上述遗址的圆坛的尺寸是一个很好的盖图,其合理程度更优于按照《周髀算经》提供的资料复原的盖图。

下面是圆丘和方丘的放大图,其中圆丘小而方丘大,圆丘正好是方丘的内接圆:

 

好了,看到上面第一幅全貌图中右上角偏中间位置的圆丘了吗?是不是明显地有三层圆坛的痕迹?那么它的完好模样是怎么样的呢?我当然没办法带你去看一个完好无缺的红山文化圆丘了,但是我带你去看一个实际上代表的意义与其完全一样,而且模样也基本一样的——

 

好了,看明白了没有?现在北京的天坛圜丘和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一样的三层圆坛一模一样,只不过前者加了一些装饰性的汉白玉栏杆。那么它们表示什么样的相同意思呢?

这两个圆坛虽然相隔五千年左右,但所表示的意思一脉相传,都表示“天”——别忘了“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有三重圆丘和三重方丘,北京也有天坛、地坛(地坛还是方形的)。现在有人问了?为什么这个祭天的坛它要筑三层呀?好问题!听我说——

盖天说的经典著作《周髀算经》里头有一个重要的图叫《七衡图》,在里头绘制的是太阳视运动的七条具有重要天文意义的路径线(详见后文之图),在这七条线中有三条是重中之重,也就是内衡、中衡、外衡。内衡指的是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路径,中衡指的是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路径,外衡指的是冬至日太阳视运动路径,这七衡(当然也包括前面所说的三衡)是一个同心圆图。好了,现在明白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圆丘和北京天坛圜丘的意义了么?

对!他们表现的就是一个盖天说的盖图,三层圆丘表示二分二至太阳视运动路径线。圆丘与方丘共同构成了“天圆地方”的第一次盖天说宇宙图景,这个宇宙图景的物化形态,经过五千年的岁月,传承到了今天,我们在北京城的天坛和地坛那里依然能够看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讲一讲盖天说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图式。

1.七衡图之一:左图:夏至日中,冬至夜半;右图冬至日中,夏至夜半。

 

首先看C点,这是观测点,在《周髀算经》里头就是地中——周王城的立表点,以C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是可视范围,在圈里的是白昼,在圈外的是黑夜。

再来看O点,这是北天极,也就是地轴的延长线投影在天球上的点。以O点为圆心的图中OB为半径,也就是图中最小的圆就是内衡,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路径线;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也就是图中最大的圆就是外衡,冬至日太阳视运动路径线。内衡和外衡是同心圆,圆心都是O点。

再来看黄道圈,黄道圈与外衡交于A点,A点为冬至点;与内衡交于B点,B点为夏至点。在左图中,A点表示冬至夜半,B点表示夏至日中;在右图中,A点表示冬至日中,B点表示夏至夜半。

现在如果我们把以C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从上面两个图上拿走,那么剩下的就是内衡、外衡以及以AB为半径的黄道圈,而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恒星背景上的圆,他们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他们的旋转,以O为中心的旋转(黄道圈以黄极为中心旋转,但是由于黄赤交角相对固定,通过坐标系转换,其实可以视为以O点为中心旋转),就演示了任意某一天的昼夜更替现象——只要您把七衡图或者三衡图扩张成为365衡图就行了。

 

2.七衡图之二:黄图画和青图画。

东汉末三国时吴人赵爽在给《周髀算经》作注时,对黄图画下了一个定义:“黄图画者,黄道也,二十八宿列焉,日月星辰躔焉。”这句话啥意思?其实就是说,恒星背景被布列在黄图画上,日月五星穿行于其间。对于太阳而言,它在恒星背景里穿行周年视位移轨迹就是黄道。由于太阳是盖天说《七衡图》里头描述的主要对象,所以就说“黄图画者,黄道也”。当然,您要是想把其它纬星轨迹也弄出来,用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这时有人又打岔了:“明明人家赵爽只说了个二十八宿,你为什么把它翻译成‘恒星背景’了?老不死的,你别是蒙我们吧?”他娘的,我老头子写文章一分钱稿费没有,我蒙你什么了?在坐标系里画曲线,已知点是多点儿好呀还是他妈少点儿好呀?

那么黄图画到底是什么样儿的?抬头往上看,左边那幅,对!就是它!再想想前面那两幅图。再多说一句,黄道与外衡交于牵牛,与内衡交于东井,与中衡交于角、娄——别忘了“天星西移”!这幅图里可是几千年前的交会图景。

最后,以牵牛-东井为直径的黄道圈大小与中衡相等,二者是一个全等形。

再说右边那幅青图画,青图画上面已经交待过了,就是以C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其中C是立表点,O点是北天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幅图怎么用?好用!说破不值钱。

将青图画放在黄图画上,两个O点重合,顺时针转动黄图画,当太阳转入青图画范围内时表示日出,当太阳转出青图画范围内时表示日落——当然,您要是愿意,日月五星都好用,不过,您得先把图做得够大,刻度标得够精确,恒星背景位置够准确。又有人打岔了:“这下子要不要考虑天星西移呀?”您要是打定主意让您家祖坟发个720年,那当然是要考虑的。哈哈……

 

最后,提供盖天说的一系列公理化常数。记住,这些常数在盖天说体系里是公理化的、不证自明的。现在我们看来以下资料当然是可笑的,但是也有其合理因素在其中,至于合理因素在哪里,已经超出本文主题,我也不谈,以后在别的地方跟人聊《山海经》时再来谈,以下资料要跟以上图式合起来看:

一、O点:北极(天中)。二、C点:周王城洛邑立表点所在。三、A点(牵牛):冬至日所在(日中之时)。四、B点(东井):夏至日所在(日中之时) 五、E点(角)、F点(娄):春、秋分日所在(日中之时)。六、极下璇玑半径11500里。七、夏至日道(内衡)半径119000里。八、春、秋分日道(中衡)半径178500里。九、冬至日道(外衡)半径238000里。十、周王城立表点距北极远近103000里。十一、天地距离80000里。十二、北极下璇玑之高60000里。

再来一位打岔的:“我看您说的这些怎么那么像活动星盘呀?”哈哈……您打了那么多回岔,就他娘的这一回说得一点不差!乖孩子,叫版主给你一块大洋买糖吃!

等等——又一位杀将出来:“我们是到这儿来看风水文章的,麻烦你老不死的快点讲风水好不好?”哈哈……,笑死我了,我老头子已经说完了!所以呀,还是五十年前我的老教授那句老话:“所谓善读书者,能于轻易处不轻易而已矣!”

好了,为了让诸位看得清楚一些,再来一幅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又打岔了:“咦,怎么我看你这个图黄赤交角数据不对呀?”咳!您就知足吧!6500年前,人们能算到这个地步就不错了!难道您还要求他们真能算到23°26′不成?

 

这下有人扯火了:“那么你老不死的不是还要从这个墓葬说八卦图的起源吗?”哈哈,我也说了,不但说了八卦图的起源,连五行学说的起源也一并说了,三合四正、太一行九宫……也他娘的都在里头,您还得回过头去看看,我把要点都放在里头了,只是需要您动手推演一下就行了,当然您基础知识要是不够,那可不能赖我。这跟学数学一样,基本概念定理总要自己推演一下才会变为自己的,如果连这个都疏懒,那干脆不要将《易经》作为娱乐,干点别的也不错。

 

这时有个明白人说了:“人家都说月相纳甲,你怎么跑去跟太阳扯到一起?”咳!月亮那点儿光还不是从人家身上借来的?不是有句俗语“给点儿阳光你就灿烂”?要是不给阳光,这龟孙还灿烂个屁呀?

好了好了,别生气了,不就是动手算一下吗?再送一图!这回您不骂人了吧?

 

 

好!最后还是回到盗墓贼老头的问题:天地是个啥?

我们反过来问他们:“你们认为天地是个啥?”老头子们回答:“天是个圆盖盖,地是个方盘盘。”妈的!这帮乡下老头跟六千多年前人们对宇宙的看法完全没有差别!发展了六千多年全白瞎了!

乔答摩悉达多王子说:“过去现在未来名世,东南西北上下四维名。”庄周老头子说:“有实而无乎处者也,有长而无本剽者也。”《淮南子》说:“上下四方谓之,古往今来谓之。”后来我又看见海德格尔说:“空间是人们的时间性筹画。”老外说话都他娘的有些拗口,我打个比方说一下——比如您到李家庄去,走到半路遇到个老头,您问他:“大叔,到李家庄还有多远?”老头回答您:“还有一袋烟工夫。”哈哈,毕竟抓一个一维向量总要比抓一个四维向量轻松得多吧?

 

最后还有一句话:没有天体物理学和数学背景的东西,不能作为预测参数;天体物理学和数学背景发生偏差的东西,未经校正,也不能作为预测参数。这位说了:“我到哪儿去懂得天体物理学呀?”你问我老头子,我问谁去呀?要不,您到中国科学院再读个博士?

好!就这么着!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竞然不懂中国文化,真是可悲!

 

到底是谁之过啊!

 

[ 本帖最后由 wuweiwei 于 2007-11-22 11:19 编辑 ]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发表于 2007-11-21 15: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读,还是兴趣盎然。不愧是大师手笔。
发表于 2007-11-21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这个文章原创出自那里?想看看图啊什么的,想多学点知识!
发表于 2008-5-8 17: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看不懂中国文化,只认得汉字,中国人不懂中医,而现在大把的外国人在学习,研究.而中国,唉........................罢罢罢
发表于 2008-5-9 08: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革命的后果,呵呵!!
发表于 2008-9-15 0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青龙白虎的墓葬是伏羲时代的,距今已经6000多年了.可以想象我们文化的久远,以及易道的源源流长
发表于 2008-9-19 12: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看不懂中国文化,只认得汉字,中国人不懂中医,而现在大把的外国人在学习,研究.而中国,唉........................罢罢罢
发表于 2008-9-29 13: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部[青囊奥语],又一个现代蒋大鸿。传术不传诀。呼乎!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