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731|回复: 0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5-19 09: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每部经有别名及通名。别名,是一个特别独有的名字。通名,是普通共有的名字。何谓别名?如‘佛说阿弥陀'即是,这是独有的,只有这一部经称此名,其他经则无。‘经'字则是通名,共有的名字,每一部经均有此通名。
    ‘通'是通于诸经,‘别'是别于此经。
    不要看轻这部经,它是丛林里晚课时必诵的经,尤其这部经是佛说的。
    有五种人可以说经,但其中四种人所说的经典,则须经佛印证后,方能称为经,否则不能称为经。这五种人是:(一)佛。(二)佛的弟子。(三)天上的人。(四)一切之天人。(五)化人,化者变化的人。
    此部经是佛金口所讲、不问自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则是请问而说的。唯独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呢?因为此经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声闻的智慧达不到,一切菩萨也不明白,故无人请问净土法门的因缘,但此法应该说,故佛看机缘成熟便说此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这部经为什么重要呢?佛法将灭时,最先灭的是楞严经,因为一切魔王最怕楞严咒,而楞严经是为楞严咒而说的。楞严经灭后,接著其他经典亦相继消灭了。那时虽有纸,但纸上没有字。最后只剩阿弥陀经,在世上多停留一百年,会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然后阿弥陀经亦灭了,只剩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百年,以此六字洪名又度了很多人,有无量无边那样多。以后六字洪名中,‘南无'两字又没有了,就剩‘阿弥陀佛',再下去一百年,佛法就没有了。故此部经是最后才灭的,故非常重要。
    何谓佛?佛是大觉者,所有一切都觉悟了,丝毫的迷惑也没有。
    佛是业尽情空,业障没有了,情感也空了。凡夫则是业重情迷,尽著到情爱上,这就是众生。佛有三觉,所以又叫大觉者。三觉是1、本觉—根本他就是觉者。2、始觉—才开始觉悟。3、究竟觉—就是觉到极点,这是三觉。三觉又可以说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我们凡夫是不觉,一天到晚自以为聪明,其实是愚痴的不得了。总以为自己好像赌钱似的可以赢,但却输了。为什么这样颠倒呢?因为迷,明明知道错的事,却要去做,这就是迷。越迷越深,越深越迷,怎么办呢?就要觉。佛也是众生里面的一份子,也是众生之一,但他不迷。自己觉悟了,这叫自觉。自觉者和凡夫不同,也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人。二乘人是自了汉,自觉而不觉他,所以叫声闻乘。觉他就是菩萨,菩萨不是为自己,不像二乘人是自了汉,自己觉悟就可以了,不想再叫其他人也觉悟。菩萨发心就不同,菩萨发心要利益一切众生,而不须众生来利益自己,这是以自己觉悟的方法,去教化众生,令所有的众生,也都觉悟而不迷,这就是行菩萨道。
    二乘人所修的是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什么是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无明来的。你要是没有无明,这十二因缘也就不发生作用,因为你有无明,就一个挨著一个来了,二乘人就是修这个。菩萨则超出这个阶段,他们修六度万行,即是1、布施度悭贪,人要是尽贪,那就要行布施,舍不得也要舍。不舍,这贪就舍不了,所以说布施度悭贪。2、持戒度毁犯。3、忍辱度嗔恚,若你脾气太大,就应该修忍辱行,凡事忍耐点,不要一天到晚阿修罗的样子,和谁也不讲话,一讲话眼睛就瞪起来,像牛眼似的,这都是阿修罗的境界。4、精进度懈怠,懒惰就要修精进,就把懒惰度过去。5、禅定度散乱,你如果东想西想尽打妄想,则要修禅定,若没有妄想,散乱也去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智慧。6、智慧度愚痴,有智慧就不愚痴,若愚痴则无智慧。我本来没有智慧,但现在生出智慧来,就把愚痴度了,就如光明将黑暗度了。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愚痴。菩萨修六度万行,自觉觉他,这是和二乘人不同之处。
    觉满就是妙觉,这是佛。佛是自觉,也觉他人,所以佛是觉行圆满,觉也圆满,行也圆满。佛具足说起来,叫佛陀耶,因为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简称为彿。目前西方人称BUDDHA亦是佛陀耶之简称。讲来讲去,有人说:‘我不懂。'我告诉你:‘你就是佛。'你说:‘我怎么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是佛,但你这佛,非已成之佛,而是未成之佛。讲到这个地方,你应该懂了:‘啊!原来佛是人成的,人人可以修行成佛。'人要是觉悟了,就是佛;反之,就是众生。
    佛还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我们众生虽有佛性,皆可成佛,但因未证得佛果,所以无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是从凡夫修行到佛的果位上,才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所以有的人说自己就是佛,这真是愚痴到极点,他还没有成佛,就说自己是佛,这简直是自欺欺人,这真是世界的大愚痴人。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佛,但人人都要修行,你有三身四智,才可以成佛,非仅仅有五眼,或一些神通,就是佛了。
    什么叫三身?1、法身。2、报身。3、化身。四智是1、大圆镜智。2、妙观察智。3、成所作智。4、平等性智。六通即:1、天眼通:得到天眼通,可以看见天人一切的动作。2、天耳通:可以听见天上的人,所说的话和声音。3、他心通:能知道你心里所想的话。4、宿命通:不单是知道现在,连过去的也知道。5、神足通:又叫神境通,这个通是不可思议,妙的境界。6、漏尽通:不是说这好像瓶子下面有一个窟窿,水都从窟窿漏出去了,叫漏尽。而是本来你没有漏,现在把漏补上了,叫漏尽。什么叫漏尽?即没有淫欲心,就是没有漏;没有贪心,也就是没有漏;没有痴心,也是没有漏。总而言之,八万四千毛病都没有,这就叫无漏。这是六通。
    五眼是:1、天眼。2、肉眼。3、慧眼。4、法眼。5、佛眼。谈到五眼,有首偈颂这么说:
    1、‘天眼通非碍':天眼通达无碍,所以叫通非碍,他能看见八万大劫以内的事,但看不见八万大劫以外的事。
    2、‘肉眼碍非通':肉眼可以看见有所障碍的景象,天眼能看没有障碍的景象。
    3、‘法眼唯观俗':法眼是观俗谛,观察世间一切俗谛,世俗的道理。
    4、‘慧眼了真空':慧眼又叫智慧眼,能明了真空。
    5、‘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佛眼不是只有在佛的面上才有,每个人都有佛眼,可是有的开,有的没开。开佛眼就像千日太阳的光度,能照万事万物,但本体还是相同的。
    以上是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要说你成佛了,则须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才可以说是成佛,不然还是凡夫,还是好好做人比较好,不要欺骗人。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他所说的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佛为教主,其国土庄严,黄金为地。
    什么叫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叫堪忍。意思是娑婆世界如此的苦,难为众生也堪忍受这种苦。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名字。此姓此名都是梵文,释迦译成中文是能仁之意。什么叫能仁?就是能以仁爱人的心,来教化众生,也就是慈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有三种:1、爱见悲: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是一种同情心,这叫爱见同情。
    什么叫爱见悲呢?那些和你亲近的人,你就爱他、怜悯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悯他。所谓亲戚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们,看见他们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这叫爱见悲。但是和你远的,或和你不相干的,你就是见到他受苦,也不管他。为什么?因为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你有爱心,才能有这个悲。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你就没有爱见悲。例如对于畜生—牛、羊、鸡、鸭等等,你不但没有爱见悲,你还要吃它的肉,夺取它的生命,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没有爱见悲。人类幸而还不至于吃自己的同类,虽然吃猪、牛、羊、鸡、鸭、鱼,但没有人吃人的情形,并没有看见一个人,就把他吃了,这比狼、虎、豹还好一点,但虎豹也不吃自己的同类。因此虽然人不吃人,但对畜生就没有爱见悲。
    2、法缘悲:这是指二乘人。二乘人不单有爱见悲,还有法缘悲。他观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但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即因缘本身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二乘人观法缘空而生悲心,故他教化众生,而不著众生相,因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的法缘悲。
    3、同体悲:诸佛菩萨又有另一种悲,即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同体,因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所以众生都是在佛的心性里包容著。我们是佛心里的众生,佛是众生心里的佛。众生心和佛心都是一样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释迦牟尼佛的能仁,具足上面三种意义,若以广义来讲,则是无量无边,这是释迦之意。‘牟尼'是佛的名字,这也是梵文,翻成中文是‘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是说法,但说而未说;虽未说法,亦未说而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是寂默,虽寂然不动,却感而遂通;虽感而遂通,却恒然不动。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位佛叫这名字,别的佛则不叫此名,这就是别名。佛是通名,所有的佛都通称为佛。
    现在讲‘说'字,何谓‘说'?又为何要说呢?
    中文之‘说'字是言旁一兑字,上两点是个人,中间之‘口'是‘说'之意,而下面‘儿'是另一人。意思是一个人对另一人讲话。讲些什么话呢?说你所愿说之话。所谓‘说者悦所怀也',也就是把你所欲说的话说出来,你就快乐了。反之,说不出来,即不快乐。也就是‘畅所欲言',畅畅快快把你所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怀'是你所怀念者。
    释迦牟尼佛与十方诸佛都已成佛,所以谓之‘先觉者',即在梦中先醒者。凡夫尚在梦中睡著而未觉悟。佛不但觉悟,而且是大觉悟者。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以佛知,故无所不知;以佛见,则无所不见。佛觉悟是因为他自己修行而得正果,是过来人,即他已走过这条路。他以他修行得果位的修行方法,教导一切众生,使他们也能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佛果。因此,佛才要为众生说法。他所要说之法已说了,故很快乐。佛说什么呢?现在他正说阿弥陀佛,即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是梵文,翻成中文为无量寿,或无量光。何谓无量寿?阿弥陀经上说:‘彼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是个数目,何以说无量寿呢?无量寿是他的福德,因福而得寿,其福德无量。何谓无量光?光是指智慧之光。他的智慧之光无量,无量寿及无量光。佛不仅是福德无量,其神通、辩才、相好、道心,一切的一切皆无量,所谓无量,即无边无际。无量即无边,即无在而无所不在。无是由一而生,所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有位教授曾写了一本书说到数目:‘如在数目后面画一个圈,数目即增大。愈加圈数目愈大。大到把天地都画满圈后,究竟是多少呢?'故数目是无穷无尽的。
    阿弥陀佛的寿命、功德、智慧、法力均是无量无边。你可以尽量画圈圈,不计多少。因是无量,没有数量,在数学上是无可穷尽的,直到太空,但太空中还有太空,但数目仍无尽。阿弥陀佛的福德、智慧均无量,故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都是由人修行而成佛的,并非由天而降,或由地生出。因此,阿弥陀经依照佛经之分类,是列为果人,因他由人修成佛果,故为果人。
    通名—经。经为契经。何谓契经?契者合也。即上契诸佛之妙理,下合众生之机缘,是谓经。
    经有五种意思。一、经为法本意,为法之根本。经乃法之本。佛知一切法之根本,故必须说教。教是法的根本。以四悉檀之方法说法之根本;悉即普遍,檀即布施,即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一)世间悉檀:言世间法。(二)对治悉檀:对治一切众生的毛病。(三)为人悉檀:为一切众生而说法。(四)第一义悉檀:以第一义施给一切众生。法本来不能说的,因四悉檀的道理,佛才说法。
    二、经为微法意。法之微,法之最微细者。一切玄妙深奥之道理均在经中;如不讲则无人知道。故经是发挥微妙的道理。
    三、涌泉意。经如涌泉,如地下之泉水滔滔不绝地涌出地面。涌泉是譬喻。
    四、绳墨意。古来木匠或石匠以绳为准。在墨斗中放黑墨,将绳一拉,绳上有墨,画在木石上,即有一直线现出,亦如圆规一般,即是一种规矩,无规矩则不能成方圆。经亦如是。
    五、结鬘意。以种种花朵结成一花鬘。经典亦如结鬘。
    此外也有贯穿意;即贯穿所说经典主要之意。又有摄持意;经典摄持该教化之众生。又经者,法也。法是自古至今,人人均以此方法修行,故为一种方法。又有常意,经是恒常不变,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坏者,是为经。又经者径也,是修行的一条路径,任何人往任何处去,均须依路而行。譬如往纽约必须向东行,如果直往西走,则不能到达。同理,成佛必须依照成佛之路前进,否则走来走去无法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又经是一种典籍,可依此典去修行。又经可说是世间之法(世事)。又经为一部大字典,任何道理均可在此大字典中找到,任何字不认得亦可找到。经又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真正的气,若人无气即近于死亡。经是虚空中真正的空气,学经即是吸一口新鲜空气,谁也不能离开新鲜空气的。如果说:‘我不学佛法及佛经,则就吸不到此气了?'要知空气常在虚空中,你学或不学,空气常在。且人与人之间常有交流,互相交换空气。学佛者吸入新鲜空气,而与其他人互有连带关系,使之也间接受惠。此外经也是精神的食粮,当愁闷或不如意时,一念经即神清气爽,解散闷气,而心情舒畅,通达无碍。以上是经的大概意思。
    经是通名。阿弥陀是别名。别名是特别为此经之名,其他经都不是此名。佛经是佛留下的财产,有无量无边之多。但总括而言,不超过七种立题,经亦是命名。
    如印度人有四种不同之阶级,每种各有特别之名称,如婆罗门、刹帝利、旃陀罗、首陀罗等族姓;人类亦有黄、白、红、黑等多种。经可分如下之七种立题:
    一、单人立题:单以人为经名者,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亦是人。果人说果人,故是单人。用两位果人为经名。
    二、单法立题:单以法为经名者,如“涅槃经”。涅槃是不生不灭之法,以此法代表经名。
    三、单喻立题:单以比喻说明微妙道理之经。若直说无法懂时,便以比喻来说明,就容易懂,如“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之大梵网。网为渔网,但是以最贵重的物质织成者。罗是大梵天王头上罩著的罗盖。中国皇帝的黄罗伞,即是仿照大梵天王之网罗幢。此网之奇处是网上每一个孔都镶有一粒宝珠。每一颗宝珠都是夜明珠,比电灯的光更亮。每一颗宝珠照亮另一颗宝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交光互映,不相冲突。光从不讨厌另一光亦亮。不是只许自己发光,不准其他光发亮的。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光与光之间,从不冲突及作战。此经以梵网为比喻。经中每一条戒律亦如宝珠一般发光。皈依三宝之出家人持戒清净,对境无心,能超然物外,而得清净,就如大梵天王之宝网一般。
    四、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位大智者,菩萨中最聪明者。只有最聪明之菩萨方能问最大的般若智慧法。
    五、人喻立题: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说法如狮子吼。狮子是兽中之王,它一吼则百兽皆惧,故云:‘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香象虽属巨兽,闻法王说法亦披靡奔波而逃,失去其平日的威风。天龙八部闻此法亦默默寂寂,欢喜赞叹,大生欣悦之心。
    六、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个比喻,故言法喻。
    七、具足一: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成佛之妙法,佛是个果人,华严是比喻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此题人、法、喻具足。以上是经之十种立题。
    ‘佛说阿弥陀经',佛即释迦牟尼佛,而阿弥陀经乃是所说之经。因为众生不知有阿弥陀佛发愿摄受一切众生,故释迦牟尼佛金口说出,乃不请而自说。
    佛教的全部藏经,共分为十二部:
    第一部是长行部:一本经中间没有断,故叫长行。
    第二部是重颂部:是重复的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便于记忆,是为重颂。
    第三部是授记部:在经典上提及先佛给后佛预先授记,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这叫授记。
    第四部是因缘部:由于种种的因缘,而说种种法。
    第五部是譬喻部:是以某一件东西比喻某一件事,来说明佛法的妙处。
    第六部是本事部:或者释迦牟尼佛叙述其前生的事,或讲述某位佛、某位菩萨前生的事迹。
    第七部是本生部:是说释迦牟尼佛今生的事迹,或者是某位菩萨今生的事。'
    第八部是方广部:方是四方,广是宽广,表示所说的法极广大精微。
    第九部是未曾有部:这是从来没说过,而现在才说。
    第十部是不问自说部:如阿弥陀经,由于此部经太重要了,非一切声闻所能了解,乃至于菩萨也未达到此境界,因此佛自己放光动地来开演此部经。
    一般人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的事,有智者不需要,此是错误之想法。你若不念佛,尽打妄想,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杂念纷飞,欲念四起,有何用处呢?念佛可以除此妄想。有一刻念佛,就有一刻不打妄想,乃至于从朝至暮念念不离佛,则一日无妄想。妄想不起,即是妙法,故念佛能对治妄想、散乱、贪、嗔、痴等种种毛病。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能专持念,似入寂光不动场'
    这是我在十七岁时所写的偈颂。念佛可使狂心歇息,故此经是最高之境界,菩萨都不能请问,乃因他们不了解念佛之妙处,故佛不问自说此妙法。那么,自问而说是不是也是妙法?是的,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第十一部是孤起部,亦称讽诵:在一部经前后文不相连,而孤单独立的偈颂,或单独说出之道理,如金刚经。
    第十二部是论议部:是针对某一类佛法的研论博议。
    以上共是十二部,有首偈颂:‘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
    此经之本意,乃教人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均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未成佛前修行时,叫法藏比丘),他曾发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要度众生成佛,并且发宏愿云:‘所有十方一切众生,在我成佛之后,若能念我名者,皆可成佛。他们若不成佛道,我也不成佛。'如观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彿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阿弥陀佛以其大慈悲、大愿力,如吸铁石似的,将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都摄取到其净土国内,若一众生未被摄受,阿弥陀佛亦不愿成佛。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是称佛名者,皆有机会可成佛。三根指上、中、下之善根。无论最有善根者、平常者,乃至于最愚痴者,但能念佛,皆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莲华化生,在莲华内托生为人,非如人间由母胎而生。
    有人说:‘念佛就能成佛?我不信。怎会那么容易?'念佛而能成佛,乃是仰仗阿弥陀佛之大愿力所致,勿言不信。阿弥陀佛在以前已和我们签好合约:‘我成佛后,你只要念我的名号,你也成佛。'故念佛的人,皆会作佛。念佛亦是种善根。
    从前有一老人,年约九十多岁,老得迈不动步,不知那一天会死,故想早点出家,以为出家很容易,自己想出家就能出家。但是当他去到只桓精舍时,刚巧佛不在,应供去了。当时佛的弟子有很多已成阿罗汉,便以天眼观察此老人之因缘,知其在八万大劫内,未曾种善根,故不准其出家。所谓‘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勿以为出家很容易,这不是简单的事。
    此老人出家被拒,心凉了半截:‘我以为出家很容易,原来这么难!'于是心灰意冷,欲往恒河跳下去,却被佛在后一把拉住,并问明原委。老人说:‘我活著也没意思,佛不在,佛的弟子又不许我出家,要做工也没人请,不如早点死算了!'(当时必定没有养老金,若有的话,此老人也不会想自蔱。﹀佛劝慰他说:‘你不需要跳河,我收你为徒好了。'老人说:‘你是谁?你有这权利吗?'佛说:‘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我收你为徒,相信我的弟子不会反对。'老人听后,才破涕为笑,跟随佛回去,并剃度受戒,听佛开示后,即刻就证了初果。为什么他会证初果?因为他本来就想死,把死都克服了。由于当初未能满其出家之愿,而兴起投河自蔱之念,但现在他可以出家,不用投河,也算是已死过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破呢?于是乎得大自在,而证得初果。但是却引起其他大阿罗汉之疑惑:‘没有善根,为何能证果?'他们顶礼佛足,向佛请示其中的道理。佛说:‘你们阿罗汉只能见到八万大劫内,此老人没有善根;可是超过八万大劫外的事,你们却看不见。此老人在八万大劫前是一位樵夫,一日上山砍柴,遇著一只老虎,于是急忙上树避虎,老虎跑得快,但他上树也不慢,以为上树后就没问题了。谁知这一只是聪明的老虎,它开始用其利牙咬树干,树身虽大,但它左一口、右一口的,几乎将树咬断一半。此人可吓坏了,眼见其命有千钧一发之危,突然想起念佛,于是高声念了一句:“南无佛!”这一声念佛,把虎吓跑了。但此人经过此事后,又忘了念佛,在八万大劫内,再也没有种善根。但以前所种的善因,现在已成熟,故得遇佛,而能出家成果。'此即是此老人之出家因缘,由此可知出家不是随便的事。有些人常说:‘我要出家!'但是说了一辈子,还是在家,这就是他们的善根未成熟。今天有一比丘尼来此,她是在马六甲出家,却在日本受戒,据说是受十六戒、十八戒。但是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戒?后来她收了一百多个男徒弟。根据中国大丛林之规矩,只能皈依男师父,不能以女人为师。
    我现在有五位美国籍的比丘及比丘尼,将受具足戒,但我并未观察他们在八万劫内有没有善根。他们是经过我一番考察后,才让他们受具足戒。我只见他们今生已将许多习气毛病改了,也不再抽烟、喝酒、吃迷幻药,虽然有的皈依后,仍犯抽烟戒,后又改了,故暂时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最低限度须有一年、两年,乃至三年之行为观察。古来之师父收徒弟,要观察徒弟三年,徒弟要访师三年,共六年后,认为合格方能出家。但现在是原子时代,一年也就够了。有人问:‘此五位出家人是否在八万劫内种善根?'他们在一年内,念楞严咒、念佛、拜忏等,已种下了许多善根,为将来成佛之因,故允许他们出家,所以人种下善根后,必须好好的保留并珍惜,勿再失去。不要像上述那位比丘尼之不如法行为。其次,讲到天台宗的五重玄义:
    (一)释名:知其名始可愿名思义,进而了解其道理。故学经前必须先知该经之名。如人都有名,因人都有不同的名字,或叫张三,或李四等。
    (二)显体:知其名后,又要知其人身形如何,是瘦?是胖?是高?是矮?若不认识,就好像只知人名及形,只见其背而未能见其面,故应先显其体。
    (三)明宗:有了本体,就要明宗。若不明了其宗,则不能明白其义理。如人以何为职业。
    (四)论用:用者,利用。
    (五)判教:判别经的教相。
    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是佛不问自说的,以实相为体,实相即无相,可是又无所不相。因无相,故真空;又无所不相,即妙有,一切相皆实相,所以实相乃无相,乃无所不相。无相也就是无所不相,即没有一个相或无相,两者皆不执著。此经以实相为本体,实相即真如,亦即一真法界。其实如来藏性也就是真如实相,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信、愿,行乃修行净土法门之三资粮,如人旅行前,须先预备资费及粮食等。你想去极乐世界也须准备三资粮,首先要有信心,否则与西方极乐世界无缘。除了对自己有信心,也要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什么是信自己?就是信自己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切勿轻视自己说:‘我造了许多罪,怎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想法即是对自己没信心。无论你造了什么恶业,都有机会可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所带的是宿(旧)业,而非新业。宿世(前生)之罪业可以带去,但是不可以带将来(新)的恶业。以前所造种种恶业,现在都必须改了;改恶向善后,方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人念佛后,还不改过,仍继续造业,不但不能带业往生,根本连西方极乐世界也去不了。故念佛、拜佛是种善因,以便将来能够成佛,不是说今生就去。所以人信佛后,不要再明知故犯。未皈依三宝,及信佛前,
    所造之恶业还情有可原。但信佛及皈依三宝后,还造罪业,乃罪加一等,因其知法犯法。故应信自己可以改过自新,并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信他,是相信佛所说,确实有个西方极乐世界,离此世界约有十万亿佛国土。此佛国土乃是当初法藏比丘(即现在的阿弥陀佛)发愿而成就的。十方一切众生,若欲生此净土,只需念佛名号,就能如愿往生,既不费事、不费钱、不费力、容易又简单、方便且圆融,只需要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故是至高无上之法门。此即信他。
    信果、信因。我们亦须相信自己于往昔曾种善因,有善根,所以今生才能遇此念佛法门。此外,今生必须有信、愿、行的栽培,善根才能增长,而成就果位。故信因果,乃自信往昔曾种下菩提因,而于将来定会成就菩提果。但是都要经过一番栽培及灌溉,方可成长。有人说:‘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善根?'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没有善根?或者你有呢?常常有人问我:‘你看我有没有善根?'我就问他:‘你看我有没有善根呢?'那人说:‘我不知道!'我说:‘你不知道我有没有善根,那我又怎么会知道你有没有善根?'但是我有方法可以知道。若你无善根,今生就不会遇到佛法,故应自己明白此道理。不知佛法的人,或许是没有善根,即使遇上,也不会有缘。但是善根是可以种植的。若不种,始终无善根,所以有没有种善根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今生要依法修行,栽培灌溉自己的善根,不是说佛法教人不要饮酒,你却拼命去喝,乃至于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罪。信佛后,还明知故犯,以为小小毛病不要紧。就因‘不要紧',而使人下地狱、作饿鬼、转畜生,皆因此句‘不要紧'所害。故应信自己今生种善因,将来才有善果。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9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