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愿文大疏 5 第二部份 - 索达吉堪布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极乐愿文大疏 5 第二部份
发菩提心
丁三、(发菩提心):
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第三因--发殊胜菩提心,在本颂中没有宣说,但它可以包括在前面的回向支中,或者前文"加行发心殊胜"中也已概括地讲述了。若是喜欢实修之人,则可于面前虚空中观想:自己于现前安住的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金刚持上师尊众前受持大乘菩萨戒。念诵皈依发心偈"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如昔诸善逝,发愿菩提心,后次第安住,诸菩萨学处。"三遍或者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再诵"珍宝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令无失,其增增日上"如果每天都如是受菩萨戒,则可通过修炼,生起、增上菩提心,而且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如《慧海请问经》云:"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华严经》、《入行论》等经论中也宣说了发心的众多功德。
所以,我们应该以贤善意乐、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这样的话,即使因业力所感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力而不会产生邪念,并且依靠恶趣之身也能净除业障。如大慈大悲导师的本生传中所载的那样。又如颂云:"业之异熟不可思,佛陀(大悲主)亦曾转旁生。"
本来,对于声闻阿罗汉乘坐的马车,世尊甚至用脚接触也不应理,(何况真实拉马车?)而对初发菩提心(菩萨所乘)的马车,世尊以头牵引也未偿不可,因为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受了声闻自宗的别解脱戒而获得解脱,不如受菩萨戒后毁戒而堕入恶趣好。此刹土中的菩萨们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可实现所愿。因此,我们平时励力发心极为重要。
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何况不思自利愚者知,
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
第三因--发菩提心终
发清净愿
现在宣讲往生极乐世界之第四因--发愿回向,即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丁四、(发清净愿)分四:一、思维自身而发愿;二、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戊一分四: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的贪执;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
己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
与我结缘众,愿临命终时,
化身无量光,比丘僧眷绕,
亲临吾等前,见彼心欢悦,
无有死亡苦。
根据历史:乔美仁波切的母亲、仆眷、门犬等皆随其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应力求做到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只带好的(亲友等)而舍弃坏的(仇敌等),那是贪嗔之心,因此,我们应当如是发愿:凡是与我有法缘财缘等善缘或以抢夺、摧毁、病魔等陷害自己的怨敌等结恶缘的一切父母众生,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致身体有气无力;无有食欲;被褥衣服等如何好也不舒服而出现如坠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压般的沉重感;双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听不到声音;感受生命几乎要中断的剧烈痛苦。这时,作恶之人会出现罪业的境现,行善之士会出现善妙的境现。罪业深重的人心识迷乱,几乎发疯,语无伦次,甚至身不由己瘫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现前,体内四大隐没次第逐渐出现。此刻,若是现在修持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人,则一定可以见到化身阿弥陀佛为比丘僧众眷属所围绕亲自降临到自己面前虚空的虹光中。并愿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之人为主的一切众生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见佛尊颜后依靠如今修持的习气力,犹如儿子熟悉母亲一般认出,满心欢喜,于安乐、明清、喜悦的状态中死亡,好似于光明之中解脱一样无有丝毫死亡的痛苦。
临终时如果遇到一位上师,该是何等地喜悦,如若面见阿弥陀佛,那无以言表的欢喜之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的一切良习恶习临终时都会忆起,因此,平时串习此往生极乐世界之四种因至关重要。如《养生篇》 云:"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亦依赖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
从前,在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杀过许多旱獭的人临死时口中喊着:"请杀掉这些旱獭,快把它们赶走!"一个猎人一边惨叫着"给我拿火枪来,这些鹿子要杀我"一边死去了;一个喜欢吸鼻烟的人作吸鼻烟的姿式而死;一个裁缝作缝纫的姿式而死;一位商人说:"拿帐本来"边数帐边死去了;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时常念施水仪轨,故而口诵着施水咒"桑巴?……"而逝;一位法相师边说"给,杰达秋坚 "边作辩论手式而圆寂等等。耳闻目睹的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应当(于健在时祈祷阿弥陀佛,)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的死苦,对舍弃今世的高僧大德而言,除了断尽寿命的痛苦外无有其他苦恼;而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来说,(则有许多痛苦。)诸如: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虽畏惧死亡却无法再继续生存,虽然对亲朋好友、财物依依不舍,但他们也不能跟随自己等离开今世的痛苦;如同要赴刑场的囚犯一样畏惧来世的痛苦;因下等人事后追悔,对自己以前未取舍善恶极端后悔而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报怨,却必须感受孑然一身、裸体空手离开人世的痛苦等。这些无边的痛苦在《教王经》等佛经中有宣说。《入行论》云:"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狂以秽覆身,届时当如何?"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若见罪人之死亡,开示因果善知识。"
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
指示极乐道,接引往生也。
所以,在危在旦夕之时,即将出现中阴的恐怖境现之际,愿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以神变力降临在自前的虚空中,一边以悦耳之音说"善男子善来。"一边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并在五彩缤纷的虹光中伴随着乐器妙音在前方领路,自己不需见到中阴而被引到极乐世界。宗喀巴大师说的"愿我一旦命终时,明现佛陀无量光,如海眷众所围绕,信悲遍满我相续。显现中阴境立即,八大佛子示正道,往生乐刹以化身,愿引不净刹众生。"等也与此相同。《弥陀经》中也广说了:"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宝箧经》中说:"凡听闻六字真言'嗡吗呢吧咪吽'若命终时为十二佛陀八大菩萨所引导往生极乐世界。"应知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力、发愿力与自己积资净障、恭敬诚信力所致。
己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分二:一、对轮回的痛苦生起厌离心;二、断除贪执。
庚一、(对轮回的痛苦生起厌离心):
恶趣苦难忍,人天乐无常,
愿生畏彼心。无始至今生,
漫长漂轮回,愿生厌离心。
发愿死后断除往生极乐世界之障轮回的贪执,首先思维诸多危害之苦:若对此三界轮回详加观察就会发现其无有丝毫可贪爱之处。八热地狱烧煮之苦,八寒地狱寒冷之苦,孤独地狱近边地狱刹那生死、砍杀断割等苦皆极难忍受。如往昔,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修善法,懈怠度日。这时,目犍连将他俩带到地狱。他们见后惊恐万分,生起了出离心,上午想起地狱午饭吃不下,下午忆念,所吃的食物会全部呕出。于是他们勇猛精进,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亲友书》云:"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如此看见地狱的图案或听到地狱的痛苦也会生起恐怖,何况真实感受……
饿鬼界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痛苦,主要是饥渴之苦。如昔日,昼辛吉尊者去饿鬼界时,到了一座饿鬼城市,因口干舌燥,于是便问:"这里有水吗?"结果聚来了成百上千身如柴烬一般的饿鬼,它们围着昼辛吉吵吵嚷嚷地说:"给我们水吧!"昼辛吉说:"我也渴得要死,怎么给你们水啊?"饿鬼们说:"我们自从转生到这里已过了十二年,期间,不用说是饮水甚至连水的名声也没听过,今天才从你口中听到。"这是因它们曾经转生为诸多吝啬的富人时,不上供下施还以傲慢心讥讽他人,故而转生于此处。如此饿鬼共同的痛苦诸如冬季太阳也十分寒冷,夏季月亮也十分炙热等四种颠倒现象等等有无数痛苦。
佛在经中说"当视忆旁生。"如果我们耳闻目睹身边的诸旁生就会了知它们被人役使、互相啖食等苦,生存在海中或山下的旁生自食己肉,小旁生在大旁生身上筑窝并吃食它们等有许多痛苦。总的来说,恒时唯受愚痴的痛苦。
如果仅听到三恶趣的痛苦之名也会难以忍受,那么真正感受其痛苦时就更无法忍耐了。如果连即生中微不足道的寒热饥渴也忍受不了,就象活鱼落在热沙中一样,那么怎么能忍受得了长达、数劫的恶趣痛苦呢?往昔,我们曾无数次转生于三恶趣中,从今以后应当精进努力争取不堕入恶趣中,要生起象阿难的两个外甥那样的出离心。
即使获得善趣天、人的果报也摆脱不了痛苦。所谓的天人死堕之苦是指天众七天之前出现死相,(以天眼神通)见到自己(死后)堕入恶趣中,临终前七天中所感受的痛苦比以前数劫中享受的安乐还多;人类则有生死、爱别离、怨憎会,疾病、兵器、饥荒等苦,这一点通过现量可知。因此人间天境中由于迷乱而将痛苦执为安乐幸福,然而这表面的安乐犹如春天的阳焰一样瞬间即逝,全都不离无常痛苦的本性。如《亲友书》云:"帝释世间应供处,亦由业感堕地上,虽为转轮王尊主,亦堕轮回成奴仆。"思维此等道理,我们犹如乞丐果腹般的(安乐)有什么恒久性呢?
总而言之,如《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认识到轮回善趣恶趣一切处皆如罗刹洲及无解脱的牢狱一般,之后,愿对如此轮回生起畏惧之心。了知轮回的痛苦与极乐世界的安乐二者的差别犹如火坑与凉室之间的差别一样后,应进行选择,思维漫长的轮回痛苦,从无有最初之时的轮回开始到现世之间在此轮回中感受的漫长痛苦,如果一个具有宿命通的人观察,则见到后甚至会口吐鲜血。也就是说,转生在地狱中所喝的铜汁铁水,转为饿鬼所食的脓液、不净物,成为旁生所饮的乳汁、互相吸食的血液,成为人因哀伤所流的泪水、从母亲体内吸吮的乳汁等若集聚一处则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乃至转为蝼蚁以上散落的头颅、手脚、死后散失的骨架等若积聚一处则会比须弥山还高。热扎(曾为一比丘时,因破密乘戒而堕落,后来得到解脱。此人在《莲花生大师传记》中有广说。)回忆起往世后,他作了一首悲哀忏文,其中说道:"骨肉若集等须弥,脓血若集如大海,宿业若积说不尽,连转生死三界中,仍造无义唐捐事。"此外《亲友书》、《念住经》以及许多引导文中也广述了轮回的过患。因此如果能够阅览,则可从中了知。
例如,华杰比丘到了垂暮之年时,十分懈怠,不能勤修善法。为了使他生起厌离之心,目犍连尊者将他带到海边。在那里有一座坚硬如石般的骨架大山,高达七百由旬,已将太阳遮蔽了,山的阴影映在大海中使海面成了漆黑一片。他们二位爬上这座山,越过犹如山谷般的肋骨中间。这时华杰比丘问目犍连尊者:"这座山是怎么形成的?"尊者说:"此山是你前世的骨架。"接着详细讲述起来:"远古时代,你曾是一位名叫法胜的国王。当时,一个人违犯了法律,大臣们将此事呈禀国王。国王正在忙着打牌玩乐琐事,就顺口说:"依照我的法律处治吧!"众臣对照国法发现此人应处以死刑。于是就处死了他。国王打完牌后问属下:"那个人犯了什么罪,如何处治的?"大臣们禀道:"按陛下的旨意,已依法处死了。"国王听后追悔莫及,说道:"我杀了人,成了昏君,以后不想再执政了。"之后他流浪在山中。以此杀人之业他死后在这个海中转为一条大鲸鱼,身体长达七百由旬。当时它闭嘴入睡,于一百年中不会醒来。当它苏醒时,万分饥饿,因而张开大口,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后也好似奔流的海洋一般。凡是造了恶业的大臣等众人都在它的身体中间转为小鲸鱼或寄生虫,并以它的体肉为食。它因此疼痛难忍,于是便在水晶山上蹭来蹭去,结果杀死了身上所有的含生,使海洋一百闻距以内的海水变成了血红一片。那条鲸鱼千百年来不断感受这样的痛苦。死后尸体被海浪冲到这里,被烈日晒干了,经过雨水淋湿,体肉全部掉尽了,剩下的骨架就成了这座山。"如果杀一个人也要感受这样的痛苦,那么以杀数多人之业而长期堕在地狱中要感受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
愿我们对有如此漫长痛苦的轮回从内心深处生起厌离。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并了知正法之时。自己能够认清轮回后,应当潇洒地说:"轮回,你安闲而住吧,从今以后我不陪你了,我要前往极乐世界了。"必须向轮回挥手告别,否则,过去如水滴般的痛苦将来也要感受如海洋般的痛苦。
庚二、(断除贪执):
设使人转人,受生老病死,
浊世违缘多,人天之安乐,
犹如杂毒食,愿毫无贪求。
尽管大多数人希求人生的安乐,但它无有利益。假设从人转生为人,然而,也要感受最初出生、中间哀老、最终病痛死亡的无量痛苦,此理上文也已讲述。富裕者有谋财、守财、毁财等的痛苦;贫穷者有无财、绝望、寻求的痛苦;高官有贪求高位、担忧下台的痛苦等等。无论转生为哪种人都无有安乐。
尤其是当今正值浊世,一切变化无常犹如野马翻身 一样时间不定,遇到的是无正法之人,例如夕阳西下时猫头鹰(不吉祥之鸟)会到处乱跑。同样,佛教接近隐没时,罪孽深重的丑陋人降生于世,饥馑、疾疫、刀兵的邪教日趋猖獗,安乐、幸福、佛法的正教日渐隐没。如邬金莲师说:"空中出现噩星时,偏执宗派起争论,地山发出恶声时,边地刀兵遍中土(藏地),不闻了义教言(佛语)时,各地凶魔极猖狂。"又说:"骤然改变装束时,边地恶人皆入藏,饥疾刀兵泛滥时,众生唯有依靠山。""众生乱行罪业时,出现地震降雷雨,佛教寺宇内争时,边地军队入中土。边地汉人遍境时,藏地毫无自由也。"……所说的是时浊,此外,五毒十分粗大即烦恼浊,人寿短暂无定故为寿浊;具有严重邪见等为见浊;众生相续难以调化称为众生浊。
在五浊更为猖獗的此时,无论考虑哪方面都只是生厌烦之处,特别是(如今)处于佛教浊,众生浊之时,修法会出现许多违缘,即如(莲师)所说:"恶魔黑教兴盛时,修持正法违缘多。"阿底峡尊者也曾说过:"魔种擅长谄诳术,以财诱惑大贪者,以假法骗修行人,以自诩诱净戒者,以我慢而骗智者;以歌舞诱散乱者,以韶华诱诸多人,以妙饰诱众多人,以恶友敌骗多人。"
思维这些道理,似乎在如今这样的恶世中获得人身还不如贤劫时转为旁生。因此,我们应当小心谨慎。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过分了,不至于这么严重吧。可是只说好话怎么能治愈病人呢?看看这个时代,愚人们将痛苦执为安乐。如果稍微说一点真理,那么具有缘份者很容易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如是人天的安乐也犹如杂毒的食物一般,苦乐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愿对此没有丝毫的贪求,现在即完全舍弃。
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
愿毫无贪恋。
现在我们的家室财产犹如虫穴一般,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然而,恶业深重的人却象猪狗贪着不净物一样紧抓不放。这些人真是可怜。我们看看大慈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如丢唾液般地舍弃了王位和一切财富而成佛,邬金莲师也是放弃了继承父王恩扎布德的王位而获得金刚持果位等等前辈大德的行为吧!古代新龙的一个长官害怕受害而抛弃家室迁往他乡。想到恶世诸如此类的痛苦及后世的痛苦便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了,愿诸位深思。
此外,如果贪着亲友们,则(死后)将转生于他们中的魔鬼等,因此,不要贪执解脱的怨敌(亲友)。
倘若贪着饮食则(死后也会一直贪执着它)。有关公案如下:
据说,雅多(上方)的寺庙中有一个老僧人,秋天时,他买了一腿肉,舍不得吃,藏在柴房里。他死后,其余的财产食物全部被布施了。可是每到晚上的时候,人们就能看到有一腿肉被狗群追逐着在寺院里到处奔跑,之后又回到那位老僧人家里。当时正在闭关的华智仁波切说:"看来那里贮存着一腿肉,你们把它拿来烧焦烟作佛事。"这样做了之后就没有再出现那种现象。
另有一个小孩夭折之后,一位具证上师为他作超度佛事时,这个小孩的神识一直往酥油桶里跑。上师对(眷属)说:"看看桶里有什么?"原来有一个别人给他(小孩)的烧饼,将它取出后烧焦烟作回向后,方才超度他。
贪着财产受用也有许多公案:
往昔,鹿野苑有一位富裕施主,他通过作许多生意而赚得了七个金瓶,因吝啬之故将七个金瓶埋在地下。他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守护着那些金瓶。最终那城市里的人都空了,那条蛇经历了许许多多次的死亡后又转生为蛇并缠绕在那些金瓶上,数万年之中不断转为金瓶旁边的蛇。一日,它知道了自己因贪着金子而投生为恶劣之身,于是生起了厌离之心。它隐藏在路边的草丛中。这时来了一个过路人,它喊那人。那个人四处观瞧却什么也没发现。那条蛇又喊:"到我这里来!"那人发现了它,说:"你是毒蛇,会害我的,我不敢过去。"毒蛇说:"我要是想害你,你不过来,我也能害你。"那人战战兢兢地过去了。毒蛇对他说:"我这儿有七个金瓶,请您带去供养僧众。"那人将蛇装在箱子里带到僧众面前。用那些金子购买了鲜花和饮食而供养僧众,那条蛇也高高兴兴地抬起头来看,并且听闻了佛法。它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那条蛇即是舍利子尊者的前世;那个人即是世尊的前世。
一位比丘贪着自己的钵盂死后在钵中转生为一条蛇,眷属将此钵供养世尊。世尊擦拭钵盂时,里面的蛇嗔恼万分,蹿入森林里,口中燃起嗔恨之火将森林焚尽;它的神识被地狱烈火烧燃;那位比丘的尸体在尸陀林里被焚烧。因贪执一个资具而于一日内燃起了三次大火。
据说一比丘贪着自己的一颗精美松儿石,死后转生为一只青蛙。它的四肢紧紧抱着那颗松儿石不让人取,死也不放。人们只好将它四脚朝天,向其身上倒开水,他们方拿到了那颗松儿石。
从前,哲蚌寺的一位僧人有许多银币,他把这些银币藏在墙缝里,死后他转生为一只蜘蛛在银子上走来走去,并发出"瑟瑟"声。隔壁的僧人们听到声音后,便去查看,(发现了银币和蜘蛛。)他们将银币和罪业深重的蜘蛛带到?多上师前。上师说:"将它们交给某位屠夫(此屠夫是佛菩萨所化现的)。"那位屠夫一口吃了那只蜘蛛,弹了一个响指将它超度了。
一位比丘因贪着法衣而转生成蛇。
萨巴施主的妻子长得十分漂亮,她与其他商人一起去海洲取宝时命绝身亡,死后因贪执自己肉身的美色而转为一条蛇,在她尸体的口鼻中钻来钻去。这是目犍连尊者亲眼所见的。贪执充满业惑不净物幻身的漂亮外皮有什么用呢?其实它(身体)就象涂着美色的不净物或用绫罗绸缎包裹的荆棘一样。
一个牧童因贪着石簧 ,死后在床下转生成一条石簧蛇。
一位老人因贪着打火器 ,死后转成了一只乌龟(形似打火器),铁的两端分别刺入头部尾部。有许多类似公案。
贪着家畜死后转生为家畜之中的公案也有很多:从前舍卫城的一位贫穷施主因贪着一头有背伤的牛,死后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随即便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它要经历七次生死。
贪执财产受用是痛苦的根源,并且毁坏今生:昔日世尊和阿难尊者去化缘,在路上看到了一个金瓶。世尊说:"这是一条毒蛇,它很快会散布毒气。"说完就走了。正在那里割草的一位老人听到这话后想:应当去看看那条蛇在哪里。于是便去瞧看,结果看见了一个金瓶。他想:比丘们的毒蛇这么好看啊,被这样的蛇所缠也可以。然后把金瓶带回家里。胜光王听说此事后开始追查,那位老人密而不说,差点儿被判处死刑。如《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毁愿以贪欲,亦可毁自他。"又说:"如同手持黑蛇腰,将毁彼等非法者。"
若贪执知心朋友们也是如此:往昔,一人与他人的妻子行邪淫,结果被那个女人的丈夫杀死了。他的神识因贪恋那个女人而转生到她的胎中。经中说有些贪恋女人的人死后将转生为女人腹中的寄生虫。也有许多在好友中转生为恶魔。除了善知识之外,轮回中没有助伴。如律藏中说:"出生独自生,死亦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又云:"若未见凡愚,将恒时安乐。"因此,我们应当如尸体般舍弃好似怨敌一样的恶友愚人(凡夫人)。
所以说,身体、受用、眷属、亲朋好友全部为无常的四边所毁灭。无常四边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例如,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也是佛教中的大施主。最后他因王位被太子纂夺了而到处漂泊,路上,他饥饿难忍,便讨了一把萝卜吃,又喝了冷水,结果消化不良昏倒在路上,来来往往奔驰的马车溅得尘土飞扬,他的口中灌满了灰尘,最终呃逆而死去了。
明年的此时自他一切众生在何处谁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应当思维诸法无常、不定的道理。如寂天菩萨说:"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不仅无常总有一天会到来,而且暂时的这些显现也无有实义,如梦如幻。经中说:"三有众如梦。"龙树菩萨也曾说:"诸法无常亦无我,无有依怙无可靠,轮回无实如芭蕉,汝当完全舍弃彼。"
思维此等道理后愿我们对任何事物也无有丝毫贪执之心。从现在起就应舍弃。
故乡属地宅,犹如梦境宅,
愿知不成实。
如果贪恋自己的故乡、归自己所属的领域,则将于这些地方转为小虫以上的含生。如若贪恋家宅,则如下面公案:往昔一个吝啬的老妇人因吝啬之故,极为贪执财物及家室,她死后转为自家的一条母狗,它苏醒了以前的习气,日日夜夜担心有盗贼来,因此围着家宅保护。如今的大多数聪明的家犬肯定是自己的父母家人等吝啬者的转世。所以愿我们了知这些都如梦中的境域、家宅一样,实际上不成实有。因此说,一切显现都是为愚痴无明大睡眠所遮的梦境。
所以,具有智慧的人们对无而明现的万事万物通过遣除四边执的理智去观察就会认识到一切皆无实义。远离贪执是解脱道的殊胜要诀。如龙树菩萨曾说:"如同某位绘画师,描绘恐怖罗刹像,彼像令自生畏惧,轮回患人亦复然。"三界轮回的一切显现全部无实有,而是真正的空性,若为断除贪执实执,自己心里思维此等诸法是无实空性,则有极大功德,甚至对此仅生起(可能是无实空性的合理)怀疑也有很大的利益。如圣天论师说:"薄福于此法,皆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断除对任何事物的强烈贪执之心。经常串习并观想:我什么也不贪恋,一切都没有什么必要,这些无有恒常、无有稳固、无有实质、诱骗凡夫、虚幻的法有什么用处呢?现在内心执著实有并贪执这些法,仅说临终时不贪着,则没有任何利益。
梦境中的神识要比白天的神识清晰。进一步说,中阴的神识要比临终时的神识清明九倍,因此,瞬间忆念立刻就会投生为低劣之身等。从即日起直到未死之前(在有生之年)放下一切,专心意念观想往生极乐世界,念念不忘极为重要。这也是往生(破瓦)法。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修行的人来说,要断除中阴,再没有其它的教言了。或者虽有(其它教言)若不实修,则临终时也无有比这更殊胜的教言了。
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
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如是断绝贪执往生极乐世界之理:对暂时难以解脱用否定词,愿罪业深重的人从漫长无有解脱之期犹如鲸鱼所在的恐怖大海般的轮回,就象重罪的囚犯从牢狱中解脱出来一样,义无反顾地趋向西方极乐世界。逃脱监狱的囚犯因畏惧刑法、牢狱的痛苦而不愿回头看一眼。同样,如果想到上述轮回的过患则也不愿意再回顾。
所谓的回顾,是指贪恋世间的资具等。例如,曾有一位上师,他在前往清净刹土时听到僧人们在弹奏他的乐器,发出妙音。此时他回头一看,结果投生为恶魔了。
愿断诸贪执,如鹫脱网罗,
瞬间便越过,向西方空中,
无量世界刹,诣至极乐国。
所以,愿我们彻底断绝一切贪执后,犹如鹰鹫从网罗中解脱出来一般,又如鹅王在空中飞翔或如白绫被风吹动一样,中阴神识如急掣之风一般,向西方的虚空中瞬间便越过无量世间界,到达极乐刹土。譬如,虽然徒步行路十分遥远,但是内心可刹那意念。同样无有阻碍的中阴意形身为善业之风所吹,以愿力相迎,信心欢喜心起作用,无需经过长途跋涉的艰辛。(瞬间就可往生到极乐世界)。
己四、发愿往生后获得功德分五: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二、愿断除疑障;三、愿得授记闻佛法;四、愿赴其它清净刹;五、愿游不清净刹土。
庚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
愿面见彼刹,住世无量光,
净除诸罪障。四生中最胜,
莲花蕊中生,愿得化身生,
刹那身圆满,愿获相随好。
愿刚一往生到极乐刹土便立即面见于彼刹中住世的阿弥陀佛尊颜后,净除恶趣之因等一地所有的罪障。如昔日珍珠鬘公主朝拜世尊的画像结果摧毁了见断(证得见道时所断除之障碍)。
如果依靠现在的这个凡夫身体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即生不需要得地。《宝性论》等论中说:死时若是大资粮道者,则面见佛陀尊颜、闻佛语后得见道。佛经中也说:"以愿力和善法力即使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但罪业深重者,于八万年期间,听闻阿弥陀佛宣讲的正法,却不解其义,仅能见其光,而不得亲见其真身,也得不到佛的光芒照射,尔后净除罪障方能见其颜、知法义、得授记。这里所讲的和下文中于莲花中降生后不得面见佛陀等道理,可以成立凡夫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说法。《佛说大阿弥陀经》中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花燃灯悬缯,饮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所致。若是罪障深重者及有怀疑者,则不得面见阿弥陀佛,当面见时就会净除业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