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2152|回复: 15

三僚村风水考察■ 刘晓春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12-8 2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现有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三僚村的形成,肇始于曾廖两姓始祖。相传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且扶危济困,深受客家人赞誉,称其为“杨救贫”。杨筠松晚年与两个入室弟子曾文 、廖卜居兴国梅窖洞,三人各建一寮遮风避雨,从此定居下来,是为三寮(现称三僚)。曾姓、廖姓各以曾文、廖为三僚的开基始祖。杨筠松将青囊秘旨授予两位徒弟,世世相承,三僚成为风水形势派的发源地。


 

200778125320277.jpg


  
  一
  
  1.四维八景
  三僚村表面看与其他客家村落无异,但经过历代风水先生的点化,三僚的山山水水都被赋予了人文内涵,最著名的为“四维八景”。《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曾、廖两姓分居三僚村的两边,中间有一个自然的界限,恰如太极中的“两仪”;三僚村人还在村落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建筑了东华寺、南箕庵、西竺寺、北斗寺,象征“四象”,三僚人称之为“四维”;三僚村曾、廖两姓各有不同的“僚溪八景”,象征八卦,廖氏的“七星池”便是“八景”之中的风水杰作。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星池”是三僚廖氏最为经典的系列风水建筑。廖氏屋场逼仄狭小,村落建基在倾斜的山坡上,后山巍峨高耸,悬崖壁立,从山上下来的两条溪流直冲廖氏屋场的中心地带,水流、山势均来势凶猛,而且前方横着一条低洼的河流,整个地势危峻陡峭,宅基地前方深陷,整体地势不宜人居。明洪武年间,廖氏族人在本族堪舆术士廖厚公的主持下开始修建“七星池”,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轴心,在无蚊祠的后方构筑章罡土,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由北而南开挖了“天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墨斗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等七座小水池。七星池如人体的七窍,疏通化解了从山上直冲下来的两股山溪以及凶猛的山势,起到了藏风聚气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村落四处开挖了108口水塘,象征人身上的108个穴位。
  一般而言,真正符合风水理想模式的人居自然环境并不多见,风水学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能够寻龙捉脉、察砂观水、确定真穴,使风水玄奥理论具体化;更在于依据自然的地理形势,通过人工的方式修补、改造。开渠引水、筑塘蓄水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七星池就是利用风水术对自然的水流形势进行改造和化“煞”的典型。本来是四“煞”临身的廖氏屋场,利用溪流敞开的自然水路,充分吸纳了自然生气,七星池如流觞之曲水,蓄积了自然生气,使廖氏屋场成为一个气韵生动、藏风得水、蓄气聚财、人财两旺的风水宝地。
  廖氏在开挖“七星池”和108口水塘的同时,在“文公无蚊祠”的后方构筑了一个长十余米、高约二米的土墙—“章罡土”。分洪是章罡土的实际功用。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章罡土将一部分水流引入七星池,另一部分则分流到章罡土旁边的一条小河。如此看来,与章罡土的实际功用相比,七星池更Ω檬强坝呤跏康姆缢?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砂手   在三僚,砂手堪称曾氏的风水杰作。堪舆术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实际上是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称之为左右砂手,也可根据风的来向,分为上砂、下砂。砂手可以是左右山梁,也可以是人工堆垒起来的两道土墙。

 

   明洪武年间,三僚曾氏在风水大师曾从政的主持下,修建了下砂。下砂位于三僚古村的左翼,是一道人工堆垒起来的土墙,上面植有毛竹,郁郁葱葱,砂手连接山梁的余脉,长约100米,宽约10米,高4~5米,自北而南,顺势而下,延伸至三僚河畔。砂手连同其上的古树、竹林,像一道绿色屏障,汇聚了上方的生气,成为三僚曾氏的风水命脉。

 

   曾、廖两姓开基三僚之前,三僚并非一片荒原,“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陈、刘、沈三姓先于曾、廖两姓在三僚开基建村。后来,陈、刘两姓在三僚渐渐人丁稀少。沈姓人口日增,曾姓人丁不旺,因而常受沈姓欺凌。曾氏认为是左砂空虚,无以包揽山川之灵气。曾从政于是发动族众挑土石填筑下砂,用三年时间,修筑了下砂。自此曾姓人丁渐旺。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形祠


  行走在三僚村,可以发现很多祠堂,这些祠堂建筑说不上雄伟,甚至有些简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祠堂,甚中蕴涵了许多风水奥妙,狗形祠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狗形祠位于三僚小学的后方,属于曾氏三房,即衍庆堂。整个建筑只有一进,大约只有三米高,开有一个与整体建筑颇不对称的大门,大门几乎占据了祠堂正面的2/3,据说是狗的嘴巴。大门的两边有两扇奇大的窗户,是狗的鼻孔。更为奇怪的是,在祠堂的左侧开有一个小门,是狗的耳朵。祠堂正堂的位置虽有一个祖先的牌位,却钉挂在墙上。祠堂的正堂也不供奉台案和香炉,却在厅堂的右厢设立台案和香炉,再设立一个祖先的牌位。在祠堂前方大约三丈远的地方,开挖了一个方形的小坑,此为狗的食盆,长年水质浑浊,据说象征狗食的米汤,水质越浑浊越好。这座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建筑,几乎每一处都蕴涵着风水的奥妙。
  其实,狗形祠的地形并不适合建祠堂,前方为一沟渠,左方为池塘,不像一般的祠堂建筑,池塘开在正前方。在狗形祠的右方是一道类似于斜卧的山梁。三僚风水先生的高明卓绝之处,就在于能够依据现有地理形势,在风水上进行创造性的想像与发挥,在此建筑了一座祠堂,整个建筑像一只侧卧的灵犬。因为这是一只侧卧的犬,据说处于睡眠状态的狗依然警觉,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细微声音,左侧门象征进气的狗耳,台案、香炉、祖宗牌位设立在右边,只有这个位置才能吸纳狗耳进来的生气。两扇奇大的窗户突出了狗的鼻子,因为狗的嗅觉最为灵敏。狗形祠建好之后,三房人丁两旺,现在依然是三僚曾氏人丁最多的房支。
  狗形祠的风水引起了曾姓其他宗支的不满,五房便在狗形祠对面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卧虎墓。墓的前方有两只虎掌,左后方是一棵巨大的古枫树。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个石雕望碑,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虎形墓还有两只虎眼,虎视眈眈,时时刻刻盯着山坡下的狗形祠,但并不扑向狗,也咬不住狗。狗形祠和虎形墓因为是同宗,同宗不能互相伤害,只好虎视眈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形祠


  在曾氏屋场的西北方,有一座祠堂,人称“蛇形祠”,族谱称之为“承志堂”。屋后有几棵古樟,后山如灵蛇蜿蜒而下,这座祠堂就建在“灵蛇吐珠”形的山坡上。祠堂有一院墙,大门后建一照壁,向右穿行一条小巷,才能进入祠堂,犹如穿行在蛇洞之中。在照壁与祠堂之间挖了一个半月形池塘,与一般的祠堂相比,池塘地势深陷。祠堂左右厢房也不对称,左窄右宽,而且墙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后边的墙角也是一圆一方。祠堂的正中央摆放着两个香炉,一个高置于案台,另一个匍伏在地下。站在香炉的位置,从天井观望远处的案山,同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天井的屋檐前高后低,站着看不见远处的案山,蹲下反而能够看见。原来,这座祠堂由五兄弟共同建造。老二不愿出资,风水师遂运用风水和建筑的结合,建成了现在的灵蛇吐珠祠。祠堂的形制:大门后的照壁挡住了二房在祠堂内看见所管的案山;左右厢房的设计配合蛇形地的蜿蜒形势,加强了其他几房的运势。尤其天井雨檐前高后低,站在祠内看不见天门,对二房的损害最大。后来二房求救,才在案前的地上摆一香炉,专为二房祭祀祖先,因为蹲下敬香时就能看到天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僚,有不少关于风水争夺的故事,前述虎形墓、狗形祠的故事,只是风水术的操弄而已。汉民族执着于慎终追远,通过宗祠祖先牌位的供奉和祖先坟墓风水的营造,将祖先与子孙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满足子孙的世俗现实欲望。姓氏之间、宗族内部之间的风水争夺往往累月经年,耗资无数,酿成宗族械斗,甚至世代为仇,实为乡村社会的大害。


  
  杨救贫手植九尾衫
  
  “观音望海”建在钟氏的地盘,在钟氏族人看来,几乎是被曾氏骗取了一处好风水,钟氏家族难免心有不甘。清朝光绪年间,钟氏家族在曾氏罗滩祖坟附近新造两坟,钟、曾两姓为此大打出手,酿成家族械斗,死伤

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2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伞与包裹石
  
  三僚曾氏茂泗郎婆太沈氏,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去世,葬于都中邦金钗形壬山丙向,俗称“西塘太婆中邦百子地”。曾氏还有两位先祖葬于此。清道光初,宋惟绥等主使他人在此飘造民家。经各堡宋姓长上、绅士登山看明,皆认为宋惟绥无理,责令宋惟绥平填飘造的民家。宋惟绥不予理睬,继而在曾氏祖坟附近暗立祖坟,又使人上坟,殴杀一命,将曾氏三座祖坟悉数犁毁成坑。


  
  曾氏杨公祠
  
  
  三
  
  中国的风水术有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三大原则,融汇了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玄奥理论。三僚作为风水形势一派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在三僚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历代堪舆大师根据易学理论和风水原则,利用人文建筑的点化,使三僚的自然山水更符合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风水强调顺应自然,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根据具体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生存方式选择创造出最适合人居和发展的建筑格局,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最佳和谐境界。在传统社会,客家人笃信风水之术,风水在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客家地区的不同宗族之间或宗族内部之间使用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法国学者劳格文认为,在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中国东南地区的宗族发展与争夺有限的资源密切相关,没有其他原因可以充分 地解释传统中国社会风水的重要性。在乡村社会,生存就是不断地为了好位置而竞争,竞争牵涉到所有的资源,特别是牵涉到坟墓、祠堂和神庙等象征性资源,这些公共建筑的共同点就是风水,我们或许可以把风水看作是整个农业社会象征系统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发表于 2007-12-8 22: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区精彩图片 (点击可观看大图)
三僚村
三僚 - 罗经石
三僚 - 鲤鱼墓
三僚 - 九尾杉
三僚 - 杨公祠
三僚 - 桥
三僚 - 杨公祠
三僚 - 包裹石
三僚 - 鹅形墓
三僚 - 蛇形祠

三僚村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寨,但在唐僖宗乾符18年(公元880年),原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刚刚被皇上封为国师的风水大师杨筠松携其门徒曾文辿和廖瑀等南下,并在此开基讲学,授徒传业,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之先河。


作为风水大师,之所以选中三僚来传道授业,是有其理由的。因为三僚村地形如一个太极图。站在村中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一座条壮石山“罗经石”恰如罗盘中的指针。村里分界而居的两姓人---曾屋和廖屋就如太极图中的两仪。后来三僚村人为进一步强化八卦图,在盆地四周建了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这样一来就吻合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原理。


三僚村的曾廖两姓村民,自祖上曾文迪、廖瑀师从杨筠松先生之术后,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历代国师辈出,享誉海内外,故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村最令人惊叹的是自明朝初期至清代中叶这一其间,先后有廖均卿、曾从政奉旨相度(风水学的专业术语,指运用风水的各种技法选择最合适的方位)明十三陵和故宫紫禁城,以及其他一些国师奉旨相度皇陵、修筑长城和治理黄河等,至于参与相度各州州府、古寺、文庙及宗祠的风水先生更是不计其数。


现居住在世界各地的风水先生和勘舆爱好者都千方百计的到三僚来朝拜祭祀他们的祖师杨公,并以亲临三僚祖师庙向杨公进香为荣耀。


在三僚村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风水作品,如七星池(是杨公为避水煞而建的七个仿如北斗七星排列的水池,据说当初七个池底下都是互相贯通的)、虎形祠、太监墓、蛇形猫眼祠等等以及明清时期的古墓,这些作品每个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堆砌或加工,都蕴涵了深邃的玄机,在当地有经验的风水师的讲解下,方能领略其中一二,看来勘舆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高深莫测!


太监墓的故事:太监墓又称“护砂墓”,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砂手的墓,而砂手是风水学中的专用名词,指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我们通常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指的就是左右砂手。在三僚曾氏祠堂东面就有一道宽高约3米、长100余米的砂手,太监墓就坐落在这道砂手的上部。从三僚曾氏族谱反映,这座砂手是三僚曾氏人丁兴旺的开始。


三僚村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话:“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意思是说,三僚村最早的居民以陈、刘、沈为主,后来才有高、曾、廖三姓。相传宋元之间,村里的沈氏人多势众,每每曾氏兴建风水建筑往往被沈氏所阻。到了明初,风水大师曾从政发动族人在曾氏宗祠下方水口筑砂手,以贮财聚气和旺丁。辛苦了三年刚把砂手垒好,沈氏就蜂拥而来把砂手铲平,如此反复几次,均被破坏。


后来曾从政被明成祖请到北京,施展勘舆术,为故宫祈年殿择址,获皇上嘉奖,授予“开口名师”匾,但因年老体弱,不服水土,而卧病北京。临终前明成祖问其有何要求时,曾从政说:“臣不求金银,但求圣主助臣修完祖祠的砂手。”随后不久就病故于京城。明成祖便遣宫中太监两名护曾灵柩还乡,并助曾家筑完砂手。相传太监到达三僚后,征发民夫,三天内就助曾氏在水口筑好了砂手,其中一太监因一路颠簸,舟车劳顿,完成砂手后就一病不起,病故于三僚。三僚曾氏为感激其建砂手有功,便为起送葬。墓地就建在砂手之上,日夜以皇家身份镇守着砂手。防止沈氏再进行破坏了。从此以后,至今逾六百年,在三僚曾氏人丁兴旺,成万丁之族。而沈氏却在三僚消失殆尽。


去三僚的朋友,一般都会到太监墓看看,上面大理石墓碑的碑文如今依稀可辨。

发表于 2007-12-9 0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考察 http://www.cich.org.cn/wenhua/Article/UploadFiles/200612/20061210152313272.pdf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风水形势派的发源地.本文依据
田野调查的资料,探讨三僚村在风水文化上的地位,描述三僚村风水建筑的形制,分析其中
蕴涵的风水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僚 客家 风水
A Study of the Geomantical Culture in Sanliao
Liu Xiaochun
Abstract:Sanliao ,the source of the school of topographical features on Geomantial Culture,
is a classic Hakka village of the Xingguo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materials
from fieldwork,this paper discusses Sanliao's status in Geomantical Culture, describes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geomantical architecture in Sanliao,and analyses the intension of Geomantical
Culture in these architecture.
Key Words: Sanliao,Hakka,Geomancy.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距离县城大约70公里,与宁都,于都县交界.现有人口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曾,廖两姓各据一方,中间有天然的界限,互不相犯.兴国县,"以宋太平兴国七年所置得名."1兴国自古风俗"昔
号剧盛,民皆挟气尚斗,风声习气大率刚劲俭朴,任气喜争.""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利义动."2在古代,三僚属于兴国县衣锦乡.衣锦乡"去县最远,素号难治","僻远梗化".3"梅窖洞,距县辽远,自古难治.其山则嵯峨,其
俗则椎鲁,其人则跳梁,其粮则逋负,若绳之以法,鲜有不颠踬酿祸者."4三僚僻处兴国一隅,民风自古剽悍,最难治理,历来是官员教化难以企及的地方. 从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筠松(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先生,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至皇家陵园,下至平民宅第,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在江西,广东,福建,港澳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广泛影响.
风水三祖师
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客家人感怀于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杨筠松又得"杨救贫"之美名.晚年杨筠松与自己的两个入室弟子曾文辿,廖瑀卜居兴国梅窖洞,三人1 (清)同治《赣州府志》卷1.
2 (清)乾隆《兴国县志》卷1.
3 (清)乾隆《兴国县志》卷6.
4 (清)乾隆《兴国县志》卷7.
2
各建一寮遮风避雨,从此定居下来,是为三寮(现称三僚,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曾姓,廖姓各以曾文辿,廖瑀奉为三僚的开基始祖.杨筠松将青囊秘旨授予两位徒弟,作为家传,世世相承,三僚成为风水形势派的发源地. 据府志记载:"杨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雩都药口坝."5实际上,杨筠松晚年为政客所害.唐末,卢光稠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这座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至今尚存.在答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 关于这段历史,相关史志记载:"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谒卢光稠,为其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父母.复问还有此地否 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 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毒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亟去之,至一处间,问何地名,曾答:药口.曰:药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志之,说卢王于虔州磨车湾安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 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来卢王果疽发背,痛不能忍,缢死."

6 三僚曾氏族谱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杨筠松的事迹:"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7父名淑贤,生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
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山水之中,印证所学.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与吾祖曾文辿公邂逅于方丈之内,晤谈之中,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遂拜杨公为师,朝夕跟随,
职尽弟子之礼……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胜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倦则归栖僚溪,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常谓我祖文辿曰:'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
巉岩,赏南林之晚翠,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撼矣'.自是,僚溪八景因而得名.又所谓传得之有青囊秘旨,可作家传,世世相承.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二公得虔州府宪之阴助,置以应籍以归御库,故二公得免于究.后师徒出游至寒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呜呼,一代地仙虽作古,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则共泰斗同存,略5 (明)天启《赣州府志》卷17.
6 (清)张尚瑗:《潋水志林》卷16.
7古窦州府在今广东省信宜市,并不在山东,"山东"疑为笔误.据兴国县社联主席胡玉春先生多方联络考证,信宜市市志办的杨豪明先生在信宜市新窦镇石垌村杨氏族谱中查到了杨救贫的确切身世:"60世……杨四公,平浪大王,名淑贤.生子三,长筠翌,次筠殡,三筠松.""61世,杨筠松,字益,淑茂,号救贫……配窦氏,生子二,襄,弘信." ——据胡玉春《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自印本),第10页,2004年8月.
3为记."8
民间传说曾文辿害怕卢光稠报复,远走江西万载县西山隐居,后人称其隐居的地方为"曾仙塘".据《赣州府志》记载:"曾文辿,宁都人,师事杨筠松,熟究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尤精地理.五代杨吴时,游至袁州万载,爱其县西北山之胜,谓其徒曰:'吾死葬于.'卒如其言.后其徒过豫章见之,甚骇.归启其冢,则空棺也,人以为尸解.所著有《八分歌》二卷行于世."9曾氏族谱称,曾文辿生于大唐中甲戌,兄弟三人,世居于都小涃,幼习诗书,长有异像,星眸炯炯,岳状岩岩,熟究天文谶纬,黄庭内经诸书,尤精术数,怀抱广远.……拜杨公为师,……观玩山水,寻龙捉脉,遂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遂通堪舆之大道.杨公嘉其神慧,每呼为仙辈,而不名为斯时也.辿公已萌出尘之想,而不思仕进.厥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普济有缘,仁人孝子获福尤著.堪舆妙术,依法施为,无不响应如雷,名山胜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世人皆呼为地仙.10
廖瑀,杨筠松的另一弟子."廖瑀,字伯禹,宁都人.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建炎中,以茂异荐,不第.后精父三传堪舆之术.卜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所著有《怀玉经》,瑀,文辿子孙,皆徙居兴国三僚,至今繁盛.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
11看来,廖金精的堪舆之术一开始得自于其父廖三传,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赣州府志》卷58记载,廖三传的堪舆之术得自于一位姓仆的大师,曾任唐代司天监,人称仆都监.黄巢之乱时,仆都监与杨筠松一起避地虔化,遂以青乌术传宁都中坝(现宁都东山坝)
廖三传,三传传其子瑀.民间传说似乎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民间传说,廖金精在虔化与杨筠松相遇,杨筠松虽然名气大盛,但廖金精自有师传,且恃才傲物,年少气盛,屡屡与杨救贫斗法.有一次,宁都黄陂廖氏延请杨救贫前往踏勘一个门楼的位置,廖金精先用罗盘确定
了门楼的方位,并在地底埋下一颗铜钱做为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用手里的一根竹杖,随手往地下一插,正中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从此服膺,遂拜杨救贫为师,亦随师傅徙居三僚,得到了杨救贫亲授的青囊秘籍.廖氏的"杨公祠"有一副对联,上联:竹杖
精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下联: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其中的典故就是这则历史传说.
村落风水建筑
1,四维八景
三僚村坐落于南方客家山区,表面看来与其他客家村落无异.经过三僚历代风水先生的点化,三僚的山山水水却赋予了人文内涵.最著名的为"四维八景".《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僚村的"四维八景"可以说是易理8《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9(清)同治《赣州府志》卷58.
10《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11(清)同治《赣州府志》卷58.
4
的演化.曾,廖两姓分居三僚村的两边,中间有一个自然的界限,恰如太极中的"两仪";三僚村人还在村落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建筑了东华寺,南箕庵,西竺寺,北斗寺,这四个不同方位的寺庙象征太极中的"四象",三僚人称之为"四维";三僚村曾,廖两姓各有不同的"僚溪八景","八景"则象征八卦,廖氏的"七星池"便是"八景"之中的风水杰作.
"七星池"是三僚廖氏最为经典的系列风水建筑.廖氏屋场逼仄狭小,村落建基在倾斜的山坡上,后龙巍峨高耸,悬崖壁立,从山上下来的两条溪流直冲廖氏屋场的中心地带,水流,山势均来势凶猛,而且前方横着一条低洼的河流,整个地势危峻陡峭,宅基地前方深陷,
整体地势不宜人居.阳宅风水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整个环境如封似闭,"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龙来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阳宅集成》)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廖氏屋场的自然地势,据说是"四煞临身".明太祖洪武年间,廖氏族人在本族堪舆术士廖厚公的主持下开始修建"七星池",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轴心,在无蚊祠的后方构筑章罡土,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由北而南开挖了"天乙池(土)","犁头池(火)",
"墨池(木)","曲尺池(木)","墨斗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等七座小水池,七星池如人体的七窍,疏通化解了从山上直冲下来的两股山溪以及凶猛的山势,起了藏风聚气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村落四处开挖了108口水塘,象征人身上的108个穴位.
一般而言,真正符合风水理想模式的人居自然环境并不多见,风水学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能够寻龙捉脉,察砂观水,确定真穴使风水玄奥理论具体化,更在于依据自然的地理形势,通过人工的方式修补,改造,开渠引水,筑塘蓄水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七星池就是利用风水术对自然的水流形势进行改造和化"煞"的典型.风水术"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冠带"(《黄帝宅经》),将山川,草木,屋舍看作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体,而且相互之间息息相关,缺一不可;在阳宅的生气与"水"的关系上,认为"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随也."(明·蒋阶平《水龙经》)所以必须在充满生气的地方开辟村落,建造屋舍,而生气的关键在于望水.可以这样说,本来是四"煞"临身的廖氏屋场,经过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三僚堪舆名师的改造和点化,避凶化吉,利用溪流敞开的自然水路,充分吸纳了自然生气,七星池如流觞之曲水,蓄积了自然生气,使廖氏屋场成为一个气韵生动,藏风得水,蓄气聚财,人财两旺的风水宝地.古往今来,人们折服于七星池巧夺天工的智慧,费尽心思破译其中蕴藏的风水玄机:
其一
开池制煞费思量,灯火阑珊夜未央;
墨斗飞来太乙隐,犁头滚去玉机藏;
外形有曲还有直,内蓄含圆亦含方;
整此七星功德大,儿孙世代纳祯祥.
5
其二
形家制煞必为池,曲直方圆岂妄施;
玉尺金陵区划定,犁头棋局浅深宜;
章罡厚重堪为镇,凤鸟飞腾兆圣时;
尚有墨牙文运启,僚溪千古仰名师.
其三
水土须将玉尺量,棋盘画在地中央;
犁头运动乾坤转,墨斗装成杀曜藏;
象协九宫分曲直,理从八卦判圆方;
摇篮安放章罡外,小小华池召百祥.12
廖氏还筑了与"七星池"相呼应的 "章罡土",据说在风水上也起制"煞"辟"邪"的作用.廖氏在开挖"七星池"和108口水塘的同时,在"文公无蚊祠"的后方构筑了一个长十余米,高约二米的土墙.其实,分洪是章罡土的实际功用,每当山洪爆发的时候,章罡土将一部分水流引入七星池,另一部分则分流到章罡土旁边的一条小河.如此看来,与章罡土的实际功用相比,七星池更应该是堪舆术士的风水操弄.其实,笃信风水,为风水所惑的古人也洞察了这一点,只不过有时不免故弄玄虚罢了:土筑章罡法更奇,仙师制作寓元机;风狂自足销其毒,煞重何从肆厥威;势比强弓人莫挽,形如新月魄犹微;棋盘池里清波射,水土功宏识者稀.13
2,砂手
在三僚,砂手堪称曾氏的风水杰作.堪舆术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实际上是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称之为左右砂手,也可根据风的来向,分为上砂,下砂,若风从右边来,则右边为上砂,若风从左边来,则左边为下砂.从形势来看,砂手可以是左右两边的山梁,也可以是人工堆垒起来的两道土墙. 明初年间,三僚曾氏在风水大师曾从政14的主持下,修建了下砂.下砂位于三僚古村的
12《兴国三僚清河廖氏遵修族谱》(光绪).
13《兴国三僚清河廖氏遵修族谱》(光绪).
14据地方志记载,三僚曾从政与廖均卿同时诏取入京相造皇陵,"曾从政,文辿之后,与廖均卿同时相造皇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清)同治《赣州府志》卷58. 曾氏族谱记载,曾从政,字少潭,生于明代年间.明永乐四年,奉成祖文皇帝诏取,相太后寿陵,并相视京都(今北京)形势,八年功成,故有从政公开北京之传诵.敕封钦天监临台郎,并赐赠御言:江西一老叟,腹中藏金斗,断出金狮子,就是神仙口,封官官不爱,奉金金不受,出自一清风,任君天下走,逢官官要接,遇府府要迎,有人来问我,永乐是故友.——《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据胡玉春《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介绍,永乐11年夏,曾从政完成皇太后徐氏陵墓建设工作之后,敕授为钦天监博士,进五品灵台郎,赐予"精明地理"匾额金榜.永乐皇帝派庶吉士王英率兵六百,护送他沿故长城相度,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历时6年之久,考察了北方六省,沿长城修建了九个军事要塞,使明长城固若金汤.功成之后,曾从政告老还乡,皇帝赐以匾额"开国名师".曾从政还乡一年之后,永乐皇帝再次诏取曾从政进京为天坛祈年殿选址,曾从政不幸在北京病故,永乐皇帝派两位
太监护柩还乡归葬.

6
左翼,是一道人工堆垒起来的土墙,上面植有毛竹,郁郁葱葱,砂手连接山梁的余脉,长约100米,宽约10米,高约4-5米,自北而南,顺势而下,延伸至三僚河畔.本来砂手上种植的是松树,樟树等其他树木,1974年农历3月初9,一场雷雨大风把人工砂上的参天古树齐齐向一个方向刮倒,雷雨过后,自然山上的树至今依然高大挺拔,而人工砂上的古树则几乎荡然无存,我们现在看到的人工砂上的竹子是1970年代培植的.砂手至今已历600余年,砂手连同其上的古树,竹林,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汇聚了上方的生气,成为三僚曾氏的风水命脉.
曾,廖两姓开基三僚之前,三僚并非一片荒原,"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陈,刘,沈三姓先于曾,廖两姓在三僚开基建村.后来,陈,刘两姓在三僚渐渐人丁稀少.沈姓人口日增,曾姓人丁不旺,因而常受沈姓欺凌.曾姓便从风水上考虑一个两全的办法,既能使曾姓宗族人丁兴旺,文运大开,又能在风水上克制沈姓,曾氏风水大师曾从政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三僚地形中窄狭长,从唐末曾文辿择定三僚奠基以来,人丁不旺.曾氏认为是左砂空虚,无以包揽山川之灵气.曾从政于是发动族众挑土石填筑下砂,用了三年时间,未料一夜之间被沈姓夷为平地.曾从政将此情况启奏皇上,皇上便赐圣旨一道,敕令谢,黄两太监前
来督造重建.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回抱有力.而后沈姓日趋衰退,直至共和年代前夕败绝. 永乐皇帝再次诏取曾从政进京之后,曾经问过曾从政有何要求,曾从政奏曰:在三僚,敝姓人丁稀少,常为沈姓所欺凌,请圣上明察.皇帝会其意,于是授予铜镜一面,以光耀千秋.每年正月十一日下午聚集族众,敲锣打鼓,鸣炮喧天,赐给大脑花灯,悬挂各祠庙,元宵日子时,同样聚众鼓乐鸣炮,各祠庙点头灯,从此丁财辄发,故有'万丁之族,潋水名宗'之称."15
据三僚现在的风水先生解释,从风水角度考虑,如果曾氏不修筑下砂,必无今日人丁繁盛的局面,因为沈姓聚居地盘的风水明显优于曾姓聚居地域.沈姓的地盘属于"出土蜈蚣"形,生气勃勃,下(左)砂(青龙方)高大,回抱有力,几乎一无阻碍地聚集了来自上方的生气;三僚河蜿蜒曲折,如绕带之水,呈弯弓状从左右流过,环抱着"出土蜈蚣".风水学说认为,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养万物,水能"载气纳气",水主财,水只有"湾环曲折"(《博山篇》),才是水之贵格.古人观察风水,仅仅注意龙砂环绕是不够的,还必须观察水城,即水的形局,所谓"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城归何处,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秘》).所以,从风水角度理解,占得龙,砂,水,穴之先天之利的沈氏,岂有人财不旺的道理曾氏的人工砂手挡住了沈氏居住地来自上方的生气.又该如何克制沈姓的"出土蜈蚣"和"绕带之水" 曾姓步步为营,在风水彻底克制沈姓,使沈姓的人丁日益稀少.清朝康乾年间,曾氏在尚杰太祖等人的倡议下,修建桥梁和文昌阁,克制沈姓的"出土蜈蚣"和"绕带之水".在正对沈姓的三僚河上,曾氏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初次踏上这座石桥,如果未经15《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7人点拨,这座几乎没有道路交通功能的拱桥,肯定会让人颇感蹊跷,因为桥的两端几乎不连接两边的主要道路,只与田埂相连,且呈直角.据说,曾氏建拱桥的目的是以河为弓,以桥为箭,象形张满有力的弓箭射向沈姓的"出土蜈蚣".在正对沈氏下砂的三僚河上,曾姓还修建了文昌阁.族谱云:"此外更建一高阁以镇之,亘地轴而回狂澜,庶为尽善."16在砂手的竹林丛中,有一座古墓,大理石墓碑上的碑文依稀可辨: 明钦差力士官黄公讳榜之墓/太史从政公再召入京都施×卒上命力士官黄公讳榜护柩回×公××吾地因葬此焉./曾姓合族立石/道光五年孟冬吉日重修由于年代久远,古墓几乎沉积在黄土之中,墓前插着几支香.

永乐皇帝派了两位太监前来监守曾姓修筑砂手,功成回宫.曾从政第二次钦取入京,不久病死京城,黄姓太监护柩,将曾从政归葬,黄榜第二次来到三僚,这次再也没有回到皇帝的身边了.相传黄姓太监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最后客死三僚,三僚曾氏最后将黄榜葬于砂手.有了黄榜的特殊身份,沈姓人丁再多,也不敢觊觎砂手半分.自此600多年过去了,曾氏人丁兴旺,文运大开,沈姓慢慢地在三僚灭绝,至今只剩下一户人家,改为曾氏祖先婆太的姓氏——钟姓,才得以在三僚立足.这户人家搬离了沈屋,在靠近三僚墟场的水田建了一栋房子,孤悬于水田中央,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狭小的田埂.
3,狗形祠
行走在三僚村,可以发现很多祠堂,这些祠堂建筑说不上雄伟,甚至有些简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祠堂,其中蕴涵了许多风水奥妙,不得不惊叹于三僚人的风水智慧和超越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狗形祠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狗形祠位于三僚小学的后方,属于曾氏三房,即衍庆堂.整个建筑只有一进,大约只有米高,开有一个与整体建筑颇不对称的大门,大门几乎占据了祠堂正面的三分之二,据说
是狗的嘴巴,大门的两边有两扇奇大的窗户,是狗的鼻孔,更为奇怪的是,在祠堂的左侧开有一条小门,是狗的耳朵.祠堂正堂的位置虽有一个祖先的牌位,却钉挂在墙上.祠堂的正堂也不供奉台案和香炉,却在厅堂的右厢设立台案和香炉,再设立一个祖先的牌位.在祠堂
前方大约三丈远的地方,开挖了一个方形的小坑,此为狗的食盆,长年水质浑浊,据说象征狗食的米汤,水质越浑浊越好.这座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建筑,并非是曾氏后人有意亵渎祖先神灵.这座精致小巧的祠堂,几乎每一处都蕴涵着风水的奥妙.
其实,狗形祠的地形并不适合建祠堂,前方为一沟渠,左方为池塘,不像一般的祠堂建筑,池塘开在正前方,在狗形祠的右方是一道类似于斜卧的山梁.三僚风水先生的高明卓绝之处,就在于能够依据现有地理形势,在风水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与发挥,在此建筑了一座祠堂,整个建筑做中了整个地形的真穴,象形一只侧卧的灵犬.因为这是一只侧卧的犬,据说处于睡眠状态的狗依然警觉,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细微声音,左侧门象征进气的狗耳,台案,香炉,祖宗牌位设立在右边,只有这个位置才能吸收纳狗耳进来的生气,两扇奇大的窗户突出了狗的鼻子,因为狗的嗅觉最为灵敏.
16《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8
每到清明或年关,三房的子孙都会在这里祭祖聚餐,热闹异常,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犹如群犬相吠,恶狗争食.狗形祠建好之后,三房人丁两旺,现在依然是三僚曾氏人丁最多的房支.
狗形祠的风水引起了曾姓其他宗支的不满,五房便在狗形祠对面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卧虎——伏地休息的老虎——墓.根据三僚民间传说,这块地方本来不是五房的,属于另一房的地盘,五房的某位祖先为了保全自己的宗支,便采取嫖宿该房媳妇的办法,事情败露,被该
房族人活活打死,于是告官,调解的条件是葬在卧虎地形上.虎形墓建在阳背脑的东侧,颇有气势,墓的前方有两只虎掌,其中右掌前几年被破坏,左后方是一棵巨大的古枫树.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个石雕望碑,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虎形墓还有两只虎眼,虎视眈眈,
时时刻刻盯着山坡下的狗形祠,但并不扑向狗,也咬不住狗.狗形祠和虎形墓因为是同宗,
同宗不能互相刑害,只好虎视眈眈了.狗形祠的形制小巧,也是为了躲避老虎的伤害. 这座墓的主人是宋代玉屏公,为文辿公第十八代孙,墓的碑文如下:宋十八代祖曾玉屏太公墓,葬阳坳枫树下骑龙穴虎形申山寅向兼庚申,庚寅分金.皇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岁五
月吉日重修.两边还有对联:石淳觉春仙榻暖,佳城不夜来灯辉.
4,蛇形祠
三僚曾氏还有一个祠堂,堪称经典.在曾氏屋场的西北方,有一座祠堂,人称"蛇形祠",族谱称之为"承志堂".屋后有几棵古樟,后龙如灵蛇蜿蜒而下,这座祠堂就建在"灵蛇吐珠"形的山坡上.祠堂有一院墙,大门后建一照壁,向右穿行一条小巷,才能进入祠堂,犹如穿行在蛇洞之中.在照壁与祠堂之间挖了一个半月形池塘,与一般的祠堂相比,池塘地势深陷.祠堂左右厢房也不对称,左窄右宽,而且墙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右边的要凸出二十公分,后边的墙角也是一圆一方.走进祠堂,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祠堂的正中央摆放着两个香炉,一个置于高高的案台,另一个却匍伏在地下.站在香炉的位置,从天井观望远处的案山,同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天井的屋檐前高后低,站着看不见远处的案山,蹲下反而能够看见. 原来,这座祠堂由五兄弟共同建造.据说是五兄弟的父亲有一天在这里放牛,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梦见一条蛇.一觉醒来,已是天黑时分,便赶牛回家.晚上便与妻子聊起下午做的梦,觉得是个好兆头.他妻子娘家在三僚廖姓,其兄长是位风水名师,便商议请他来相这块地的风水,经过一番勘测,发现这个地方为下岭蛇形,前方朝山砂水也十分好,适宜建祠堂.
父亲商议由五兄弟共同出资建造,谁知老二突然变卦,诡称家庭困难,无力出资.原来曾姓人人都会看风水,二房在建祠地址考察后,认为此地朝山砂水最利于他,祠堂无论怎么做,都有利于他.于是索性耍起小聪明,不出钱资,坐享其成.对娘舅也不理不睬,激恼了
娘舅.娘舅在建祠堂时极尽所能,运用风水和建筑的结合,建成了现在的灵蛇吐珠祠.祠堂的形制,将有利于一,三,四,五房,丁财两旺,而二房将逐渐衰落.原来,大门后的照壁挡住了二房在祠堂内看见所管的案山,左右厢房的设计配合蛇形地的蜿蜒形势,非常贴切,
加强了其他几房的运势.对于二房最为致命的,是祠堂里的设计,天井雨檐的前高后低,站
9
在祠内根本看不见天门,对二房的损害最大.后来,二房向娘舅求救,娘舅只好采取了补救的措施,在案前的地上摆一香炉,专为二房祭祀祖先,因为蹲下敬香时就能看到天门了.每祭祀祖先时,二房的人就只能跪在地下上香,以示惩戒,到二房现在才不至于绝后. 在祠堂的左边,还有四个小厢房,在左边的院墙外,连开了七口池塘,增加了四房的生气.据说这是为了加强四房的运势而设立的.祠堂建好之后,母亲来到祠堂一看,发现四房的运势较弱,而四房非常孝顺自己的双亲,母亲顾念孝子,于是请兄长加以补救.
"承志堂"供奉的是文辿公第二十六代孙石桥公,石桥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宏善,字肖谷,生有五子.五兄弟"周知人有住宅而栖,祖应有家庙以宿.肖谷太祖为斯,将祖父分得遗业背坑头旧宅于嘉靖年间改建为石桥翁祠,定名承志堂,地址坐落在三僚村敦叙堂之后,右方上舍,兰溪堂之右侧,立壬山向兼子午,昌字厅,上下两堂,中一天井,土木结构,规模偏小,粉刷绘画,甚为美观,大门前建有一半月金星水池,左建有数间相连的矮小平房,为左之砂护,与平房相衔接,砌一围墙,往右延伸至照墙正面外一米许,为走道,围墙末端开一门楼,正面沿池弦弧形建一照墙,接右围墙,前有笔架山朝拱,水秀山青,后有玄武天然屏障,花台如金龟下山之势,作法绝妙.左有龟蛇堵口,右有山水弯环,龙脉起伏,宛若金蛇渡江,故象肖为蛇形."17
1974年,"承志堂"遭遇了特大雷雨风暴的袭击,几成废墟,1978年开始,曾氏族众开始集资修葺"承志堂",历时三年,整修告竣,今天看到的"承志堂",就是此次修缮后的面貌.

 
风水之争

 
在三僚,有不少关于风水争夺的故事,前述虎形墓,狗形祠相生相克的故事,只是风水术的操弄而已.汉人社会执着于慎终追远,通过宗祠祖先牌位的供奉和祖先坟墓风水的营造,将祖先与子孙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满足子孙的世俗现实欲望.姓氏之间,宗族内部之间的
风水争夺往往累月经年,耗资无数,酿成宗族械斗,甚至世代为仇,互不通婚往来,实为乡土社会的大害.
观音望海建在钟氏的地盘,在钟氏族人看来,几乎是被曾氏骗取了一处好风水,钟氏家族难免心有不甘.清朝光绪年间,钟氏家族在曾氏罗滩祖坟附近新造两坟,意图挖坟代葬.钟,曾两姓为此大打出手,酿成家族械斗,死伤数人.为此,曾氏告官,并打赢了这场官司,
兴国县衙为此专门颁示严禁:
《罗滩坟山张宪颁示严禁》:
钦加同知衔赏带花翎署兴国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张为示严禁事.据职员曾衍桂等呈,称伊有祖坟二所,葬有罗滩地方,历有年.近来屡
被挖毁侵害,呈请严禁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该处人等知悉.
尔等须知,坟冢为死者所凭依,山场为各姓所自主,挖坟代葬,越界盗伐,例禁綦严,亟宜
17《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10
痛改前非,免惧法网.自示之后,倘敢故态复萌,一经发现,定即拘案究办,决不姑宽.其
各凛遵毋违.
张宪在曾氏三房塘子面继汉老爷家当堂断案:
堂断
府委
县正堂程 为
讯结事看得钟曾两姓因争坟山互斗致命一案,查该罗滩山各坟业经程前县勘明,原系曾
姓祖坟,绘图贴说在卷.兹据中人山员杨守清,职员肖振纲,禀生杨益,生员肖春芳,生员
钟阜生,监生李敬敷等出为调处,并据生员钟元音等,生员曾瀛等各递悔结,前来虚公研讯,
虽罪无可赦,而情有可原.钟姓所葬之坟,实为起衅,当饰起迁曾姓祖坟,毁伤未甚,不必
深求.原差分别修理埋平以清讼源.嗣后该处曾姓坟山上下左右再不许田葬代造,以息争端,
而杜后祸.至互控命案,查两造供词核与悔结相符,均宽免究.已死之尸骸,因还杀殒,命
犯已身死,供证确凿,分免置议,其钟永保尸身,佥称被伤后落河冲,一概行免.拟烧毁房
屋虽多寡不同,罪亦相等,应由中人修补,各帖服遵从.嗣后各捐前嫌,永敦和好,勿再滋
事致干.……18
同治三年四月初八日,曾氏重修巽山公太罗滩祖坟,族谱载有《巽山公太罗滩祖坟重修
记》:
天下事有前人作之而后人成之者,固赖其有后人也.有前人既成之,而历年久远,中遭
侵害,则经权常变,世守不坠,不重赖其有后人哉 如我太祖巽山公罗滩祖坟葬以故宋乾德
年,祖妣钟氏.国朝雍正十二年,自大里移衬合葬其右边一厝,原葬十一世祖沂公妣刘氏,
十二世祖炜公妣钟氏叶氏,十三世祖铭公妣刘氏婆太,十七世伯月湖公祖山.祖葬世世相承,
已及千年,宜无异议.殊人心不古,若光绪癸未,有附近奸豪钟彝高等欺窥吉迭二坟,蛊众
勾乱,损坏祖茔,酿成命祸,仇深不戴.控府控道并空臬宪,天诱其衷,烛奸斩祸.甲申三
月,府委刘,县宪程,会同公断其新造二坟当饰迁改埋平.我祖坟上下左右,四水归内,山
场永归曾姓掌管,钟姓再不得刮挖侵害.……丙戌八月涓吉重修,规模依旧,气象倍新.……
19
三僚曾氏茂泗郎婆太沈氏,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生),景德二年(公元1006年)
去世,葬于都中邦金钗形壬山丙向,俗称"西塘太婆中邦百子地".其地有钳记,钳曰:中
邦坑里一穴,地望见星辰团团起,后顶御帐降将来,前面玉几销襟怀,穴生金水多生富,龙
带木土又相助.初年只为脉抽长,发富不多强,中年钱粮又见大,案近水揽多堪赖,三男五
子福为佳,后有好山遮,四房只为山峰远,初年人丁少,过此十年丁又多,富贵足田禾长.
二位上有官砂,富贵更为佳.共水朝来山又尖,为官定是满朝班,丙峰丙水朝来吉,定作皇
家客.
在"西塘婆太百子地",曾氏还葬有其他两位祖先,三个坟墓风水历掌四朝近八百年,
18 《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19 《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11
外姓并无砖石.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有耕山人邹怀美,刘玉城,吴敬如等,合立批山
字约;嘉庆二十二年,宋体全复立批约.左右砂下因人挖土,恐伤龙脉,乾隆二十八年,曾
氏族人宰猪立碑严禁.经60年,乡邻遵禁,皆无异议.道光初年,宋惟绥等主使他人飘造
民家.经各堡宋姓长上,绅士登山看明,皆认为宋惟绥无理,实有害人之祖,责令宋惟绥平
填飘造的民家.宋惟绥不予理睬,反而索诈三百万,继而在曾氏祖坟附近暗立祖坟.宋惟绥
索诈不遂,又使群凶上坟,连劫殴杀一命,将曾氏三座祖坟悉数犁毁成坑,劫灭五祖,禁牌
碎破.
曾氏族人于是延请廖德仕,宋量仁等中人,居中调解,双方立中判合约:
立中判字人廖德仕等今因于邑安仁里观子坑,原系兴邑三僚曾姓祖坟山.上至山顶,下
至山脚左右山砂,四水归内.于宋元两朝前后叠葬三厝,左结虎形,中结人形,右结凤形.
于嘉庆二十四年,因宋昌通等造坟数穴,以致构讼多载.予等谊属好,不忍坐视相劝完释.
予等判明宋昌通等在曾姓坟山界内所造之坟一并迁移.曾形凤形右砂界外安葬.又判曾姓人
等右砂员岭子地坟一穴归宋姓掌管,任其修回,而宋姓不得藉坟山侵坟.自判之后,各掌各
业,永归和好,万事俱休,不得异说,今欲有凭,立中判字二纸,各执一纸,永远为照.20
曾氏族谱的人物传略中,有一篇清代族人纪良公的传略.纪良公乃一介屠户,人称毛屠
户,却流芳族谱,与他在曾姓,刘姓风水之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关.族谱传略如是(照录
原文):
良公是清代人,三房下舍麻田背住.武艺高强,他一生见义勇为,扶弱镇强,处事公平,
德高望重,在族众中社会地位很有名望,呼得拢,喝得散,深受族众的拥护.良公职业务农,
兼做屠工,外号毛屠户.
我三僚曾氏万丁,五大房,丈房有一祖坟坐落在古龙岗寨上村大路坎上,地肖寒婆趋热.
光绪二十八年,寨上刘村姓胆敢在祖坟侧片坎下新建茶亭,对祖坟有碍.长房嗣孙扬言多次
要拆毁茶亭而未遂.因此古龙岗墟上各姓的人都讽刺议论,说什么姓曾的没有能人,有的人
就暗写纸条,贴在良公卖猪肉的屠案上:刘姓在你曾姓祖坟边建茶亭,扬言多次要去拆毁,
又不敢去拆,曾姓的没有出到脚色,太无用.良公一看,万分愤怒,受不得别人的欺视,当
放下屠刀,不卖猪肉,连跑带走,赶回三僚大祠堂,打响祠堂鼓,在族长房的支持下,发
动全姓上千名壮士.第二天良公带队列阵,一马当先,把茶亭拆毁,而刘姓则先有准备,当
引起一场激烈的械斗,双方都伤害了人命.一场人命案的斗争震动极大,周围百姓都议论
姓曾的有毛屠户这样的脚色,真不好欺视.
然而,曾刘两姓的头目怕事情搞大了不好下场,当即进行协商,结束此案,双方各自负
责.茶亭拆毁不再重建,就此了结.但刘姓又后悔不服,暗中状告官府.官府派员前来调查,
捉拿凶手.因此良公被捉去官府,坐了三年班房.光绪三十年,良公在班房病故,真可叹可
悲呀.于是良公这种见义勇为,不怕坐班房,不怕死,为姓争气的高贵精神,在族中立了大
20 有关材料《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12
功,可说是三僚曾氏当代的一位杰出的英雄,流芳千古,值得后裔永远敬佩.21
结 语
中国的风水术有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三大原则,融汇了河图,洛书,
八卦,五行等玄奥理论.22三僚作为风水形势一派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在三僚自然山水的
基础上,历朝历代的堪舆大师根据易学理论和风水原则,利用人文建筑的点化,使三僚的自
然山水更符合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四维八景"就是风水术天人合一观念的实践.其实,
风水强调顺应自然,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根据具体的人际关
系,社会环境,生存方式选择创造出最适合人居和发展的建筑格局,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的最佳和谐境界,中国的风水文化其实是通过建筑的方式体现中国人关于人与
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阐释.只不过历朝历代的风水大师们融汇各种易学玄
奥理论,在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方面运用隐喻和象征手
段,一般不识字的平民百姓无法理解其中的玄妙与机理,使风水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更兼风水先生对风水知识的控制,以讹传讹,愈使风水神秘化,当一般平民百姓面对风水先
生勘定的阴阳宅风水,难免如堕云里雾里.
在汉人的观念中,祠堂,阳宅,阴宅的风水位置决定着生者的兴旺发达.23在传统社会,
客家人笃信风水之术,风水在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客家地区的不风宗
族之间或宗族内部之间使用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法国学者劳格文认为,在典型
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中国东南地区的宗族发展,与争夺有限的资源密切相关,没
有其他原因可以充分地解释传统中国社会风水的重要性.风水的角色,常牵涉到农业社会的
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在乡村社会,生存就是不断地为了好位置而竞争,竞争牵
涉到所有的资源,特别是牵涉到坟墓,祠堂和神庙等象征性资源,它们的功能,代表的是集
体,而不是个人.这些公共建筑的共同点就是风水,我们或许可以把风水看作是整个农业社
会象征系统的基础.24
(作者:刘晓春,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地址:广
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邮编510275.)
21 《兴国三僚武城郡曾氏重修族谱》,1998年.
22 参见褚良才:《易经·风水·建筑》,学林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4—56页.
23 (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99-114
页.
24 (法)劳格文(John Lagerwey):《梅州河源地区的村落文化》序论,载房学嘉主编:《梅州河源地区的
村落文化》,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1997年11月版.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9: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何兄整理帖子
发表于 2007-12-9 23: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

 

廖冬晴 编辑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

唐朝末年,杨筠松避居赣南兴国县68公里的衣锦乡(今梅窖镇)三僚村,潜心于风水学,并集其大成,主要弟子有曾文迪、廖瑀、刘江东、赖文俊等人,世称“江西派”。此后,赣南风水名师辈出,代有传人。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国师,72位明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专司皇家风水之事。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先生曾、廖裔孙曾从政、廖均卿被同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并因为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该村曾、廖两姓子弟也被世人看作风水术正宗传人。

 

三僚村俯视图——地形结构与七星池

  

 

横贯村子的阴阳溪流水

 

三僚村形势为罗盘形,乃匠心独运之作。如蛇形祠一样充满风水理念的祠堂、墓地俯拾即是,游一地,对风水的基本概念就会有总体的了解。 

蛇形祠后山的千年古松与巨石

 

蛇形祠后山的古松和巨石被三僚风水祖师杨筠松称为“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从而成为三僚村风水的起源说。

三僚村目前从事风水堪舆的人很多,足迹遍布全国,不少已远达东南亚一带。

发表于 2010-3-3 2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得不不错..有机会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10-3-18 22: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疑问,三廖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不知道他们的后代当中发馆贵的有多少呢
发表于 2010-3-18 2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从风水术上来说,确实他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发表于 2010-3-26 15: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从风水术上来说,确实他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发表于 2010-3-28 2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僚这辈子肯定是要去的了  就是看选择什么时候去 现在去可能也学不到很多东西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6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