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堪輿之學,自古百家爭鳴,故地理之書,汗牛充棟,以致後代有志於此道者,窮畢生之精力,縱是遍覽群書之後,最後往往也只能說出「巒頭無假、理氣無真」之慨嘆而已。 事實上,「理氣無真」出自各家門派不同,主觀上似乎都有其頭頭是道之立論,而客觀上卻絕對有其因時因地的不合不驗之處,所以若說「理氣無真」,倒也保留著各家門派學說之見仁見智的發揮空間,好讓後世子孫可以繼續來追求堪稱唯一的正道真理;所謂學問者,有學有問,邊學邊問,不亦正此之謂也? 但是,「巒頭無假」,真的是這樣的嗎?巒頭的內容,不外「龍、穴、砂、水」四大科,是尋龍點穴的根本之法,歷代明師的巒頭功夫,吾人可以從其古今諸多名墓的考驗中,得到事實的驗證,證明「巒頭之學」確實是有根有據的真實學問,而這就應該是為什麼會有「巒頭無假」之說的原因,問題是既然巒頭無假,又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學了一輩子的巒頭,想要尋龍點穴,一旦到了山上現場,眼前卻是有可上可下、可左可右之惑,心中則有顧此失彼、似是似非之恐,以致一臉茫然,此時「巒頭無假」之說,誠乃空談矣! 追根究底,巒頭之書,自以郭璞之《葬經》為根本大法,殆無疑義,而《葬經》既為根本之大法,精義入神而至精至簡,故其實務施作細則之論述,自不在其中,歷代雖有諸多明師加以解釋和發揮,但是其或基於本身見識之不及、或私心留作秘傳、或後人抄錄之筆誤…等等各種因素,讓後世的巒頭之書,越傳越雜,從此陷入陰陽顛倒錯亂、山水來止不分的境地,一昧逐末而捨本的結果,竟讓巒頭之書讀得越多的人,變成越是無從下手的「屋裡先生」,若說好聽的話,就是把「風水學」變成的各自的「創作文學」,從而失去其應有的實用價值。 筆者自1980年擔任台灣「龍在田易經講堂」之助教,三十餘年來即以堪輿風水之教學為本業,深知學習此道者的關鍵問題所在,在此提出「驚天十問」之主要目的,是乃期盼既已指出問題所在,即是學問追求方向所在,藉此撥雲自可見日,水落且待石出,至若有以此而考倒當今「名師」者,筆者願意謹此深表歉意。
一問:葬乘生氣,而生氣則在龍之陰與水之陽的「陰陽交媾」而已,故若有「點穴秘訣」說陽龍結陰穴、陰龍結陽穴,龍真的可以另有陰陽之分乎? 二問:楊公說「凹為陽、凸為陰」,廖公說「凸為陽、凹為陰」。陰陽竟然可以這樣直接完全顛倒而論,大道至簡,答案卻只能是其中一個,誰? 三問:既說「氣乘風則散」,又說「平洋不畏風」,為什麼? 四問:既說「界水則止」,又云:「棄甲曵兵,過水重興營寨」,為什麼? 五問:既說「支壠之辨,眩目惑心」,後人皆直解為「支是平洋、壠是山龍」,如此則「支欲伏於地中、壠欲峙於地上」的兩個「欲」字是否該擅改為「本」字? 六問:有的書上說:「藏於涸燥者宜淺,藏於坦夷者宜深」,也有的書上說「藏於涸燥者宜深,藏於坦夷者宜淺」,這是不可能兩者都成立的,到底誰對?誰錯? 七問:經曰:「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有的書上拆解說「平陽得水為上、山龍藏風為上」,豈有此理乎? 八問:西洋人沒有風水學,照樣國富民強,若以中華文化的風水學,該如何來作合理解釋? 九問:地理有四用,廖氏《洩天機》曰:「四用建都為第一,天機原有術」,此四用即1、建都。2、郡邑。3、立宅(陽宅)。4、安墳(陰宅)。而在風水師的實務上,一塊看似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到底該作陰宅好?還是陽宅好?可以作寺廟之地嗎?其中差異之處何在? 十問:在現代地理學上,所謂「內流區」是指地表徑流不能流注海洋的地區,即內流河流域的區域。而風水地理學上,所謂「千里來龍」或「中國三大幹龍」,皆是指來龍自江河發源處起始,而終歸於大海大洋之濱,但這卻正是所謂的「外流區」。神州大地,幅員廣闊,中國大陸的內流區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6%;這麼廣闊的36%土地範圍內,其「來龍去脈」該從何解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