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301
- 回帖
- 0
- 精华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陈济棠先生家庭之始祖为应公,字法华,葬于广西博白县杨峒;二世祖为凤岗公,法名道显,葬于博白英桥黄麇村;三世祖任霞公,葬于博白英桥猪胆地;四世祖恩相公,字舒藻,葬于博白周湾鹞婆岭;五世祖万言公,葬于博白鹞婆岭(父子姑媳同穴);六世祖秀儒公,葬于博白车上梧子峒;七世祖弘志公,葬于博白车上梧子峒;八世祖沛玄公,初葬博白后迁葬于防城县河洲上峒石浪村;九世祖相治公,度法名道升,葬于防城罗浮上峒吊应村大王坡;十世祖(即陈济棠先生之曾祖父)炳传公,度职陈传公郎,葬于防城县那良澌凛八宝岭;十一世祖(即陈济棠先生之祖父)埰信公,葬于防城滩散古森垌那巴村;十二世祖(即陈济棠之父亲)金益公,字谦受,葬于防城那良附近之稔猛山。
陈济棠先生在他的《归谒祖墓》一诗中写道:“风水从来出自然,只凭一点孝心存。穴无水蚁儿孙慰,坛有香花子弟贤。佳日春秋虔两祭,良辰谷雨献三笾。慎终追远尼山教,饮水思源福自绵。”虔诚之心,灼灼可见,故陈济棠先生生前极为注重祖先坟墓之建造。
1932年(壬申年),陈济棠先生将其父陈金益之遗骨,从马路茅坡高营迁葬于广西那良附近之稔猛山,墓地谓凤凰出殿形。墓前山下建有花岗石墓道牌坊,上书“谦受陈公墓道”六个苍劲大字,牌坊后是用花岗石铺砌的墓道,蛇行般直抵墓地。此处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从牌坊缓步登上墓地,约需二十分钟。站在墓前拜台往对面山头望去,只见山势雄伟,恰似一只拍翼展翅、行将起飞之凤凰鸟,身后的数个圆墩墩的小山头,便象是刚下窝的凤凰蛋。
1935年(民国乙亥年),陈济棠先生又指派其堂兄陈济伦及侄儿陈树雄,专程从广州回到广西防城,将其祖父陈埰信之遗骨从望兴迁葬于滩散古森峒那巴村对面之小尖锋岭。当时,由于该墓地右边山比左边山矮而欠对称,便顾请那巴村农民挑土筑山,以使左右两山一样高。坟墓用糯米饭与钢筋混凝土合筑,故坚固异常。墓前为高差近2米的三级半圆形大拜台,在第三拜台上建有一张长5米、离地3米的称谓“装财进宝”钢筋凝土船。站在墓前从下往前方远望,但见清沏见底,碧绿如带的那巴江蜿蜓曲折,由西往东映入眼帘。江岸与对面山脚间,是块葱绿而平坦的农田,人们称之为“大案台”,“大案台”后的山岭,由小到大,层层叠叠。“大案台”两边的山峰则由矮至高,起伏交错。夏日晴天,站在墓前极目远眺,隐约可见北部湾海面。坟墓背靠大尖锋岭,左山谓青龙,右山称白虎。由于山势奇特,先人称该墓地谓“仙人坐椅”。整个坟墓修筑,历时三个月。为了便利子孙每年清明节祭扫,陈济棠先生还特自从防城修了条公路直达那巴村,全程为220华里。
广西区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30日拨出专款并指示防城县政府原样修复已经损坏的陈济棠祖坟。经过半年的精心施工,复原工作已于1984年底全部完成了。现在,两座坟墓已修茸一新。
陈济棠先生之母亲邓太夫人,名慰慈,是广西防城县河洲大田村人,终于1899年(清光绪己亥年)农历二月廿日,时年51岁。原葬望兴村,在陈济棠先生治粤期间曾迁葬于广东花县。时其兄陈维周(即陈济湘)高价买下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之祖墓地,但觉山势欠高,故曾动用了人工挑土筑山,待筑到预定高度时方将其母遗骨下葬。墓旁还建有一陵屋,请专人住屋内以守墓。
1936年7月陈济棠先生下野到香港后,该墓被人盗挖,陈济棠先生闻讯即派其兄弟陈维周、陈济南赶到花县墓地将其母遗骨运往香港供奉。日本沦陷香港后,陈济棠先生又令其当时在防城中学任校长的长子陈树坤专程赶到香港将其母遗骨经广州、梧州、南宁运回家乡。但由于当时未找到理想的墓地,故一直寄放在其侄陈树雄之家中,请专人每天早晚烧香拜叩,几年从无一日间断。
1949年大陆政权易手,在国民党撤退台湾时,时任海南岛特区行政长官的陈济棠先生,即令其侄陈树尧(时任国民党团长)率兵护送装载其母遗骨之金埕撤离防城。但由于当时军事形势紧张,陈树尧撤退到江山两头龙村后,便将该金埕寄土在离海边不远的山坡上。
1983年7月,防城县侨办、侨联等部门派出了联合调查组,驱车前往江山两头龙调查寻找该金埕。在当地群众的积极协助下,调查组人员爬遍了数个山头,终于在一野岭荒坡中找到了三十多年前遗下的装着陈济棠先生母骨的翠绿色的金埕。
陈济棠(1890—1954年),字伯南。广西防城地区东兴人,祖籍广西博白
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有“南天王”之称。主粤期间,对广东的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建设颇多。广州工商业和市政建设成绩卓著,广州物价相对稳定,市场繁荣,市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陈济棠拨款建设的海珠桥,被认为是老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他建设的包括上下九在内的30多条广州有名的马路,名字依旧沿用至今,他建设的中山大学五山校区,中山纪念堂等著名建筑仍旧被老广州人赞颂,这段时间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
因发动“两广事变”反蒋失败,1936年被逼下野,1949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海南岛解放前夕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1954年在台湾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