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这里是想还原内经三阴三阳模式与六子卦的对应机制,使得今后中医研究学习能够联系上易经术数,使得各个流派能够互通阐发。中医的三阴三阳模式如何匹配六子卦,这个问题不少人都有过研究,目前流行的看法是三阴对应三阴卦,三阳对应三阳卦,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就是说中医的三阴三阳独特命名是因为与八卦有不同的使用目的。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故知中医命名三阴三阳实为依据阴阳气之推移而定。阳气在外从最多至最少:太阳-阳明-少阳。而阴气则从最少到最多:太阴-少阴-厥阴
黄帝内经建立了一套三阴三阳的象数体系来描述病理,但是流传下来的书完全没有给出这个模型的图示。只是偶有提及。岐伯说过:阴阳不以数推而以象论。这说明三阴三阳体系必然有其象数模型的确立。在于黄帝的问答中,这些当时的大医必然是对照着图诀来讲解的,如同现今的教学方式。只是书记员只记录文字而图诀流于道家,自此三阴三阳的来历和根源莫忠一是,聚讼纷纷。有不少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但都牵强附会。而我们知道先天象学出自伏羲先天八卦,河洛数理。所谓乾坤天地交而生六子卦,西汉京房得传道家真传建立的卦气之说,其六子卦就是内经三阴三阳模型的原貌,从内经里面对三阴三阳的唯一有完整描述的是《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到三阴三阳的方位时日:“圣人南面而立,前日广明,后日太冲。太冲之地,名日少阴;少阴之上,名日太阳;……广明之下,名日太阴;大阴之前,名日阳明,……厥阴之表,名日少阳。”
而这段文字如果配合先天八卦来解读就十分清楚了
内经三阴三阳对照图如下:
三阴三阳的建立是五运六气的推演的根本,王冰从师传资料中补充了内经缺失的五运六气论述推演部分但是没有传出三阴三阳图诀,使得五运六气指导治病成为难关。此模型也解释了三阴三阳是一个涵盖天地人的象数模型,并非仅仅限于手足之经。根据医家的不同治疗手段,可以把三阴三阳模型来指导治疗。内经主要是注重针刺之法,故而把三阴三阳运用到人体经络来探究治疗之法,而南阳张机仲景传承此方术是用汤药五味治病疗疾,因此大家会觉得两者不同其实同出一源,都是运用了五运六气来推演病理,然后辩病论治。当然肯定还有别的流派依据三阴三阳模式通过五音治病,五色治病等等。没错我这里说的是“辩病论治”。当今中医所谓“辨证论治”是当初处处讲究“辩证唯物”的政治环境下的附和。这种错误的论调只能毁掉中医,而沦为西医的附庸,因为西医就是典型的辩证治病,一个症状一个病,中医也如此还有什么优势?伤寒论依据三阴三阳模型提出病症表现千变万化,但是不出六种病。这就是岐伯曰: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伤寒论是对内经中五运六气学说的指导汤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后世采用汤药治病有规矩。其实借助于八卦纳甲模型,你会发现推算五运六气更为简洁,更容易理解内经在说些什么。例如下图表
上图就是鬼臾区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戊之上,太阳主之;己亥之上,厥阴主之。”
张介宾《类经图翼》中有个逐年客气图列出了每年初气的推算
又云:司天、在泉、四间气者,客气之六步也。凡主岁者为司天,位当三之气。司天之下相对者为在泉,位当终之气。司天之左为天之左间,右为天之右间。在泉之左为地之左间,右为地之右间。每岁客气始于司天前二位,乃地之左间,是为初气,以至二气、三气而终于在泉之六气,每气各主一步。然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故又曰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岁半以后,地气主之也。如果你对照六子卦当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模型,你学习《伤寒论》将会容易很多。同时这也有力的批驳了所谓:伤寒之三阴三阳不同于内经之三阴三阳谬论。而中医之精髓就在五运六气中,当今学中医的不知历法,不就方术,不知易象,不明六气,故而已沦为中皮西骨的伪中医了。
对于内经的三阴三阳六卦模型的运用,就形成了由上模型环布成圆图则有下图:
而《伤寒论》完全是依照这个模型来治病的。那些说《伤寒》非从内经的论点是后人不得其法的错误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