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8 11: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曙凤 于 2014-11-18 12:10 编辑
四 佐证
(一)、岁差
1、宋史 ・律歷志載:虞喜云“堯時,冬至日短星昴 , 今两千七百余年, 乃東壁中 , 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 ”,虞喜生於281年,死於356年,他寫此文時為330年,由此推算,堯元年至少在西元前2370年,而邵康節所推堯元年在西元前2357年明顯不合。
2、徐光啟所推亦為西元前2400年左右。徐光啟與陳子龍、姜希轍都有交往,特別與陳子龍關係密切,而蔣大鴻早年從陳子龍遊歷,估計姜垚的推算受徐的影響可能性比較大。
3、羅樹元在1988年3月的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中,以堯時所在都城臨汾一帶為測試點,還原『堯典』的四仲中星圖,根據測算,堯元年應在西元前2400年左右。
4、英·李約瑟曾推演出西元前2400年的星位亦與『堯典』所載四仲中星相合。
以2000年為歷元,冬至点在赤道尾16.7’,黄道尾13.4,冬至日太陽由尾13.4.进至虚8。,经过尾1.7,箕8.8,斗23.9,牛7.8,女12.6,虛8’,共61.81度,按歲差71.6年差1度计,经过4424年,合于堯之年代。
相對來說,歲差還是誤差不怎麼大的,以上數據都指向了西元前2400年左右,可見,邵康節推的堯元年為西元前2357年誤差較大,姜垚推算的堯元年為西元前2405年是經得起科學檢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