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093|回复: 2

儒释道三家“巅峰对话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12-20 18: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Q0NTEwMQ==&mid=203640686&idx=1&sn=9673729e837acfa826ac627ad671de81&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道历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农历甲午年十月廿七

道历:四七一一年

宜:沐浴、冠笄、补垣、塞穴、合帐、裁衣、修造、作梁、开柱眼、安碓硙、筑堤、作厕、断蚁

忌:移徙、入宅、嫁娶、祈福、开光、掘井

儒释道三家“巅峰对话”
“和”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向量
儒释道的三位重要人物,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以及著名儒学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进行“巅峰对话”,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主持。兹摘录如下。

任法融,俗名任志刚,1936年生,甘肃天水人,1950年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随师学道。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传印,俗姓吕,字月川,1927年生,辽宁省庄河人。1947年剃度出家。1956年起亲侍虚老左右,笔录其开示,蒙授与沩仰宗法脉,赐法名宣传,为第九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杜维明,1940年生,祖籍广东南海,现任夏威夷东西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其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


叶小文,1950年生,曾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我国的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虽说各异,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叶小文:

每个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或核心范畴。如果对西方文化追本溯源,总要谈到古希腊的逻各斯(LOGOS),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也就总要谈到“道”。“道”是什么?道理。道理,“道”中何“理”?请听任法融道长怎么说?

任法融道长:


道 是宇宙之间大千世界(天地日月)、森罗万象、芸芸众生之启始,亦为人类文化之渊源。由黄帝时孕育此道,经代代先贤口耳传承,沿至春秋时代老子降生。依此, 著写了《道德经》之后,将此文化思想普及人类。然而,道的思想究竟是什么?毛泽东曾说:有关黄老讲的这个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专家评说,道是宇宙的 本体根源,运动法则(规律),它的属性是“和”。

一、 道的规律性就是老子说的“自然无为”。什么叫“自然无为”?从广义上讲就是宇宙之间、天动地静、日月运行、四时成序、万物的长生收藏、枯荣交替,其中没有 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心等个人行为,均属自然。从狭义上讲,就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大小多少,都蕴含着各自的自然情理。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及日常 生活中,必须遵从事物的自然情理,不该任意妄为,不该将个人的意气、主观、感情、私心,强加于事物之上。如此之者,处事即成,交人必和,才有生生不息的生 命。

道 的属性是“和”,如何理解?《道德经》42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虽然千差万别错根盘结,但都蕴含着 两重性,老子用阴阳二字概括。事物的两重性(阴阳),达到“和”的境界,就是最佳状态。因为“和”是道的属性,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故常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即生,无道即亡,正指道与事物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 道的普遍性。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道生天地万物以后,道的整体运动法则(规律)、“和”的属性仍然混融于天地 万物之中。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无二。人是天地万物自然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人身中也有道。道在人身 中是什么?就是一点本来的天真本性。道有什么功能和作用,人的本性中亦有。

人 身的本性,由于后天的七情六欲干扰而不能自在,就会失去它的功能与作用。故《道藏》中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以致人失去了本性,随之与大道 脱离了关系。而事物失去了本性,脱离了道的关系,不仅与本身不利,还会危害人类,破坏自然,背离了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正是人类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 何解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因为有私情,利己之心严重,故有吉凶祸福之邂逅,故应取法深厚、平坦、忠实、大公无私的大地的体 性,《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人法地”。但大地虽然如此,还因势之高低,质之软硬,有沧桑之无常,须取法天道无不私覆、永不衰竭的运化之 道,故“地法天”。但天还有四时变更、寒暑交替之幻化,还须师法生育天地、运行日月、天养万物、无有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心的“道”,故“天法道”。道的 最高属性就是自然法则,故“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法则。到此境界,才是人与万物天地与道合为一体。到此境界,正是与道的属性自然法则合为一体。当此时 也,天清地宁,河海静默,山岳稳固,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繁荣。那人间社会呢?天下太平,四海宁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老 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重积“德”则无不克。这个“德”即孔儒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归仁焉”。这个“仁”亦即释迦讲的“心无挂碍,无挂 碍故无有恐怖、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善”。由此可见我国的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虽说各异,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其宗旨都是倡导使人身减少私欲,返归人的天真本性,达到与“道”的“和”的属性为一体,才能生生不息。

三、 人人可以实践道。道法自然,而显于人生,故人人都可以实践道。从社会人生而言,社会由万千众生构成,从人的身心和谐开始,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与社会 和谐,全社会自然就和谐了。自然界是天朗气清,阴阳和合,风调雨顺,万物繁荣,人间社会是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叶小文:


任道长为我们诠释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和大智慧。传印长老同意这个见解吗?

传印长老:


儒、 道、释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主体。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有儒教;自老子著《道德经》,始有道教经典,自张道陵修道青城山,开始有道教;自汉哀帝元寿元 年,大月氏使者伊存来汉向博士弟子景卢授佛经(据《魏略·西戎传》),我国汉代开始有佛教。古来大抵的说法是:儒家以“正”设教,道家以“尊”设教,佛家 以“大”设教。人间社会的道理,概括起来,不外乎善恶二字。儒道释三家的意旨,无非是教人舍恶从善而已。如果分别来说,古来大抵说法是:以儒治世,以道治 身,以佛治心。(南宋·孝宗赵昚语)犹如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三字经》所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家犹如三才离不开三光。历史的实践证 明,儒道释之三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儒 道释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对话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影响是三家关系的主流。儒道释三家都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净化人们精神 世界的和谐思想,这是三家能够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因。佛教认为,缘起无我,因果相续;法界缘起,重重无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佛教所 说的圆融无碍,即是教人克念作圣以达到和谐的境界。


人 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众生内心的“我执”和“无明”。心中“我执”作祟,为人处世无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因果规律,不明白“世相纷纭何 所宗?一心因果尽罗笼”的道理,不知道要约束自己的心性;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意愿而为所欲为,哪怕伤害他人也在所不惜。如 果人人都这样,则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因此,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破除我执,慈悲为怀,爱人如己是求得和谐的关键所在。


我们继承发扬儒道释三家优良传统思想,行“仁、慈、无为”之教化,人与人互助互爱,诚信相接,则人类可以心心相印,世界必能欣欣向荣。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精神资源和智慧源泉。

叶小文:


传印长老娓娓道来,话不长,却发人深思。杜维明先生同意两位的见解吗?

杜维明先生:


我 认为中华民族能够慧命相续,缘于中华文明的特性和核心价值。中华文明是开放、宽容、学习、对话的文明,提倡“和而不同”,能够欣赏多元和多样的文化,同时 有深刻反思的能力。中华民族提倡的“道”是“天道”,是生存之道,所以它重视“和谐”。重“和”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这个核心价值不仅是亚洲价值,而 且也是扎根在亚洲、扎根在中国的普适价值。


目 前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受到了污染,世界秩序混乱,暴力、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西方经过启蒙运动发展出来的一些理念或者价值,像自 由、理性、人权、法制和个人的尊严,当然还有科学和民主,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的核心价值。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除此之外,面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我们还要有更宽广的价值,如同情、慈悲、正义、责任、礼让和社会的和谐,这也是人类走向和平之路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


今 天我们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超越狭隘的、甚至侵略性的理性主义,超越肤浅的、甚至过时的科学主义。我们提倡科学精神,但科学主义不是科学精神。今天的科 学发展已远远超越了狭隘的科学主义。不了解精神文明,不了解世界上伟大的宗教文明,也就不能在二十一世纪发挥真正的有文化底蕴的领导作用。因为真正的领导 除了具备经济资本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除了科技能力外,还要有相当的文化能力。


道教、佛教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引领人类走向和平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当然,我们的视野要宽广,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都是人类珍贵的精神遗产,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 们今天应当回归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儒、释、道的精神内涵是对个人身心的安顿,是对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一种运作。儒、释、道关于人本身、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人生和天道的关系的思想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坚实的理论。三家能够和平共生的智慧,以及持久深入的自我反思能力,为中华 民族培育了可以为世界所参照的生命学问。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价值作为我们身体力行的基础。我们不但要回归,还要发扬。要发扬我们的内在核 心价值,打造中华民族的形象。

叶小文:


今 天,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的剧烈变迁中,13亿人的精神生活怎么安顿,他们心灵生活的要求怎么回应?这也是治国理政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儒、 释、道的精神内涵是对个人身心的安顿,是对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一种运作,儒、释、道关于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生和天道的关系的思想都蕴含着 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从这个意义上,应该重新认识和发掘其中可以“古为今用”的积极因素。


今天的讨论,至少给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学理上的收获,二是实践上的启迪。


一、学理上的收获。我们常说,儒释道是相通的,他们究竟怎么相通?他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今天三位大师的探讨,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一 个“道”字,确实可以通达三家,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最高范畴,标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理念。因为每个传统文化,不管它怎么枝繁叶茂、博大精深,其实 都有它自己的根,也就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就总要谈到“道”,“道”是事物的根本,“道”是变化的法则,“道”是“形而上 者”,“道”是把握世界整体性的工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荀子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道”有“天道”,“道”有“人道”。儒释道三家,就 这样通过一个“道”字联通起来了。“道”是一条道路,一根纽带,使我们互联,让我们相通。“道”是创造、历程、境界和精、气、神。


因 此,“道”字特别重要。一个“道”字,可以通达、可以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一个时代的精神要充满活力地在全民族中张扬,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 铸。“大道无垠”,生生不息。一个“道”字,既有昂首前进之“首”,也有奔走不息之“走”。一个“道”字,儒释道三家可以在这里相聚相通。所谓“儒以治 国、佛以治心、道以治身”,虽乃过头过时之言,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确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传统。


二、实践上的启迪。“道”,蕴涵着古今的连接,东西的对话,活力与和谐。我们继承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会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了实践的需要,为了创新和超越。


我们现在讲得最多的就是“和谐”。问题是如何认识和谐,如何达到和谐?相信今天的讨论可以推动大家,从儒释道的传统文化中去寻觅这个答案。


道 家的“太和万物”与“德”紧密相连,以道相通、以德相求;以道为本、以德为行。要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为 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所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就是要人挫 钝锋芒,解脱纷争,大家和合如阳光,混同如沙尘。当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委曲求全,就能开阔胸襟,以德报怨,便会求同存异、众缘和合。


儒 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和而不同”则是儒学所肯定、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同之辨”古已有之,孔子加以总结,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竟是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以“和而不同”为主线,儒学追求的“和”似可概括为三 个层面:第一层面:以“和”对“多”,集散成大。和,以多为基础;多,以和为归属。第二层面:以“和”制“合”,平衡互补。和,并非简单的相加,亦不是硬 性的拼凑,更不是强行的并吞;而是和谐相济,合而不乱,协调平衡,“和实生物”。第三层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礼记·乐记》曰:“地气上齐,天气 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果说“和而不同”是主线,“仁爱”则是儒家贵和哲学的灵魂和源泉。泛爱万物,树立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协和万邦,树立天下一家 的人类观;政通人和,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厚德载物,树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文化观;诚信正直,树立义利统一的道德观;慈孝恩义,树立家道和顺的家庭 观;成己成物,树立崇德广业的人生观。

叶小文 记录整理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5-1-1 2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類研討是親善交流,交朋友為主,在學術上談不出什麼來的。

发表于 2015-1-2 06: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iusg 于 2015-1-2 06:28 编辑

儒家讲理用X,
道家讲理用Y,
佛家讲理用Z,
科学家讲理用W,
宗教家讲理用V,
把VWXYZ都拿掉,
都是在讲宇宙之理,
众家的交汇点就是真理。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1-26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