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8935|回复: 9

[原创]佛道異同之辯──中黃督脊辨(陳健民)--待校對)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5-12-28 18: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馮序http://www.fengshui-168.com/dispbbs.asp?boardID=80&ID=636&page=1

張序http://www.fengshui-168.com/dispbbs.asp?boardID=80&ID=637&page=1

作者附識

右序大部分介紹道家流派與重要修法,甚為扼要,為一般道家丹 書所少見,諒為讀者所樂聞。至本辨專就中、黃、督、脊四法辨別異同,其直接相關之身見,亦勢必論及。此外,二家之教義、宗派,及 有系統之整個修法,皆未述及,以非本辨範圍內事,識者諒之。

劉序

陳先生此辨題材範圍窄小,然涉及道教、印度教︵婆羅門︶、孔子教。其中孔子教在中國無大影響;道家在歷史上早已與佛教屢起爭論;印度教藉英文翻譯方便,漸次侵入海外華僑及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亦勢必開展其與密宗相混雜的陣線。陳先生因為嚴守題材範圍,除對與中、黃、督、脊四法有關之身見,有所論列外,其餘道家及印度教哈札瑜伽、軍荼利瑜伽之本源及流派,與夫其重要修持之訣要,皆與佛教密宗同樣地未曾述及。因此,陳先生請馮公夏先生作一篇序,并介紹印度教軍荼利瑜伽大要;請張義上先生作一篇序,并介紹道家重要派別與要訣,以補此解題材窄小、主旨太專門化之缺憾。

馮先生英文擅長,學識豐富,內明二酉,外典五車。前年,佛二千五百次瑞誕,代表香港出席國際紀念大會,又在一度採購印度教與密宗相關之典籍,埋頭研究,可以代表漢地東南沿海各省及海外華僑佛教徒,陳先生請他作序,不是偶然的。現在印度教在歐、美各國,大有爭取佛教領導全球宗教之趨勢,陳先生有意用英文寫一篇八印度教軍荼利榆伽與佛教密宗辨微>,完全把文佛昇華婆羅門軍荼利瑜伽之本旨宣露。中國將來密教重興,英文典籍及其譯述,也必大為流佈。近來香港張性人先生譯有︽軍荼利瑜伽︾一書,即係彼教典籍,其中所用名詞,張先生已明明聲明借用法身、拙火等密宗名詞。此後中國內地之密宗與印度教,更易出生魚目混珠之流弊。故陳先生此辨,實為一劃時代的著述,對於未來印度教軍荼利瑜伽之混雜,有預防的功能。

張義上先生研究道藏多年,親身侍師入室,實見龍虎要訣修法,對於道家著述已經不少。其後又學密宗,并發願以密法度道家眾生,在漢地西北各省兼學道家的佛教徒中,是一個特出奇才。看他介紹道家流派與其要訣,勝過讀彼道藏而不得要領者萬倍。自從密宗無上續雙運法傳出,大眾每易轉入道家,所以陳先生請他做序,并介紹道家,三家相見,體外龍虎要訣,也不是輕易的一回事。

我呢,陳先生說:﹁你的序是最後之序,也是序中之序。﹂因為曾看過他們二位的序,所以要我也做一篇代表佛教密宗的一意見,因此我先寫了一一、一段三序因緣。

我要說明的分作兩段:第一段說明陳先生此辨在歷史上是一篇劃時代的、重要性的著述的理由;第二段說明我對一刖二序介紹印度教及道教的觀感。

在歷史上,印度教哈札瑜伽派中之軍荼利瑜伽,以一刖并未介紹到中國。四︽吠陀︾典只有個名詞,并未曾全部譯出。所以密宗與印度教之軍荼利瑜伽之差別或混亂,在中國是未來的重要的一件事,在歐、美則早已有著使人難於分判的混亂狀態。但是道家在中國歷史上,早已與佛家發生爭端,紀錄也很多,我們可從下面幾件史料中,取得佛教勝利的信心。

H最初漢明帝迎摩騰來時,四岳十八山道士眾,請求角試,結果東壇所陳︽靈寶真文︾、︽太上王訣︾、︽三元符籙︾及茅成子、許成子、黃子、老子二十七家子書,百三十五卷,悉被火化;道士眾原有飛昇神力,一時頓失,南岳道士費叔才當場氣死。西壇所陳佛經不受火化,直上虛空,放大光明,旋環如大傘蓋,映蔽日月,摩騰飛昇虛空,坐臥天上;廣現神變,天樂動人,道士眾六百二十八人,一時出家皈佛。

q其後三國,吳主問三教優劣,闕澤答日:﹁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設教,天龍奉行,不敢違佛。﹂便二一一*中肯了O

日魏世祖輕信崔浩妄言,兼信道術,乃發惡瘡,得遇慧始和尚,才知錯誤,把崔浩灌尿生埋,連姻親門族都被誅盡。

四魏明帝初登極時,便召佛道對論。先後姜斌所引︽老子化胡經︾、︽老子開天經︾,被佛家駁斥!明帝令加姜斌極刑,還是佛家慈悲,被三藏法師菩提流支諫阻,才兔一死,配徙馬邑。

五梁高祖蕭衍先事黃老,後皈佛門,御筆親自下詔,有﹁寧在正法中長淪惡道,不樂黃老暫得生天。﹂其志趣可知了。

六隋文帝下詔,廣佈天下,說明烏谷靈官,佛老同座,老君獨被天火焚去。語中有所謂﹁霹靂老君,身首各去,而佛靈相,儼然無損O﹂道家以天部之法擅長,可以呼風喚雷,而結果如此,吾輩後人可不猛省嗎?

此唐朝以姓李的關係,宗族觀念不能捨,雖有老先佛後之制度,然實際上推廣佛法,不遺餘力。火焚︽三皇經︾,亦能本大義。有唐一代,佛法最為興盛O

以上所舉,但屬中央權力所致,其間單就著述家辨論文字而言,亦復不少。出家眾如:道安︽二教論︾、法琳<破邪論︾、復禮︽辨惑論︾、玄嶷︽甄正論︾、祥邁︽辨偽錄︾、師子比丘︽析疑論︾;在家眾如曹建︽辨道論︾、孫盛︽老聃非大賢論︶、劉勰︽滅惑論︾、謝鎮之、朱昭之、朱廣之都有︽夷夏論︾,他們的著作,都是以顯教作根據,或是考古式的論佛老時代先後,或是封建式的論佛老外中,或是各徵文佛、老子神異互相比較,或是根據儒家正理以破道家異端,或是依照佛教勝義以破道家邪見,都是有關正理,無關修行。至若陛下對論,靜泰與李榮竟有所謂連腳之嘲,當著九五之尊互相戲謔,大似婦孺勃谿,不成體統。

於今陳先生具有密宗無上瑜伽三慧修養,就中、督異同,辨身見存否,直接對二家修證上痛下針砭,無論佛家、道家都不能不信服;所以此辨是中國有佛道辯談歷史以來,空一刖的、切實的、劃時代的、切中肯綮的著述。假令古代作家復活,也必同聲稱歎了。這是我第一段要說的話。

至若我對一刖二序介紹印度教與道家之觀感呢,我以為印度教雖其依據之婆羅門教在佛教之先,然其本身之發展,卻在佛教之後;他一面繼承︽吠陀︾典神我的說法,一面又竊取佛教空性之理論,所以最不易看出他與密宗的差別。同時又因為印度被英人管理多年,英文文學早已取得梵文原有的國文地位,印度英文譯述作家,多於中國之譯佛教者,而歐、美各國遊歷探訪佛教者,去印度比去西藏為多,因此印人譯述,多能迎合歐、美人心理,而歐、美人探訪,亦多誤認佛為婆羅門信徒,對於文佛昇華軍荼利瑜伽以為密宗各點,看不明白,我們只有希望陳先生英文辨微一書早日完成。

至若馮先生序中所介紹印度教重要部分,即是軍荼利瑜伽所述粗、細各身,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無色界天身,如何生,如何滅,甚詳,此固生天中事,非佛教所重。佛法中或說法、報、化三身,或說五身、一︵身,乃至十身,如︽華嚴︾融三世間十佛身,︽探玄記︾十個量等身等說,都就佛果位說。婆羅門就梵天身說,自是兩教不同處。佛對於天身,惟說明其十善得生之因,及生已所受之一幅果而已,非全不說耳。且彼教既明明說出歸返無色界細微身,又隨業墮落,則已十足說明梵天身並非究竟果位,讀者從此也可知道二教優劣了。

關於張先生介紹道家龍虎之法,縱有培補身體之特效,然其擇鼎配合,亦非易事,普通行人不易辦到。然而在密法中,長壽之法甚多收效,古例更不少。如龍樹三百歲,龍智七百歲,如今虛老一百二十歲還十分健康,他并未用龍虎配合,卻依佛法慈悲心、菩提心,及禪宗大定,已得如此高壽。且此種佛法長壽條件,無分貧富,皆能辦到;道家體外龍虎條件,則非有錢有勢的人不易辦到,又何必捨己之田,耘人之田呢?

然而西北各省密宗行人,易被道家吸收者,以密宗前行次第各種修持,如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頗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辦到;所以貪圖苟簡的人,便向道家學習一些易於健身的訣要,完全是一種偷巧心理。東南沿海各省,及海外華僑,吸收英文印度教典籍,機會甚多二般貪多務得,博文而不約禮之密宗行人,以為印度教典也有不少密法方便,對於文佛昇華後之密法,反認為不現代化,是﹂種貪求心理;這種趨勢,將隨印度教英文典籍翻成中文之推行力,而成正比例的展開。所以我奉勸讀者加強信心,當知文佛決不是一個叛教徒,婆羅門如果當時已有即身成佛之法,佛決不會別成﹂個法統,博得一個佛祖虛名。我們如果對於印度教與密法不能分別時,只好多聞闕疑,慎行其餘,不可學歐、美人士,作一個騎牆的信徒。

至於道家,除卻上面歷史的事實,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外,我請讀者回憶一下周武之變,我們的為法犧牲的靜藹法師,他割切他的肉體,片片擺在巖石上,又抽出他的腸子,條條懸在松林上,流出他的血,滴滴灑在山路上,最後他想用血寫出他的護法願文,因為血變白色,就只好用墨寫,寫的都是勸人發菩提心專修佛法的箴言。最後他割下內心,奉在掌中,向西坐化。由他一股為法忠勇的義氣,在這種外內片片割裂的慘痛中,還從從容容為我們後人,寫下勸告信佛的箴言,是何等的壯烈無畏!我們今日國內,還剩有佛書,有佛教徒,殊非易事;我們如果不止目作忘恩負義之人,何忍再行捨密入道呢?

總上,或為偷巧心理,或為貪多心理,都是習氣。這兩種習氣,又多來自宿根。所以種姓不純正,習氣多雜染,不是知識和思想的單純問題,不可專用言教改艮宅,全靠有大成就的人,以威德力改一艮其種姓,消滅其習氣,才能重興漢地密法,建立全球性大壇城。陳先生的言教,是他的禪餘工作。他以一刖在國內閉關多年,在印度又已閉關十載,現在正在繼續努力。我希望陳先生未來的身教,能夠荷擔如此大事;但得佛教有人成就,不怕異教無人調伏,質之馮、張兩先生,和諸一讀者,諒必同一意吧!

佛曆二九八七年戊戌歲孟夏東莞銳之劉佛根謹序中黃督脊辨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2/28/2005 10:19:08 PM编辑过。]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18: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18: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者,中脈,無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觀見,修二無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開發。由此脈開發,顯現法身空性;與大樂相合,則證報身;與大悲相合,則證化身。惟佛家密宗獨有。

 

黃者,黃道,有為法。對一刖任赤道、後督黑道而言︽參同契︾稱黃中。其身見執,隱伏於dU然見中,依此修先天定功,證天仙身。

 

督脈,亦有為法。本莊子︽養生主︾,具身見執,後昇與任脈一刖降,轉河車,行周天,證人仙、地仙身。脊者,脊柱,有為法口生理學家以為脊柱動物之軀幹,人、畜二身并屬之。︵1 竟︶︵註一︶

 

佛家、道家膚淺行人,以此四者位置接近,故多誤會,作證得果身之大障,故當辨一。

 

道家督脈,世皆認為在脊柱中,故當辨二 佛教密典一一目中脈者,亦多云在脊柱中,故當辨三。 道家黃道,在任、督二者之中縫,幾乎與中脈位置相同,故當辨四。繼婆一維門後起之印度教中之哈札瑜伽派,所言三脈五輪,與密宗幾乎全同,亦云在脊柱中;世鮮有知佛祖借用其名,而別具昇華一註工一︶要點之所在,故當辨五。

 

一。竟︶ 首當知者,中脈從何得名?循名責實,理焉廋哉? 初、中脈從中觀見得名。不偏於有,不款於空,二邊不落,中道不立;為破邊見,假名日中,實無有中,故中脈屬無為法。非由造作而得,故中脈名﹁阿哇都帝﹂,義即能與俱生智。又古﹁阿﹂字,即是一直線者,即中脈四相之一;﹁阿﹂字本不生義,然能出生一切,故中脈又名﹁數數媽﹂,義即一切母也。其正確中心尺度,非尺度可量;必心住正見時,心安空性時,其脈自現,非世間思量尺度所可決定。是以中脈者,修慧中觀證量之脈,非聞思觀想之脈;是本來之脈,非權巧安立之脈。

 

二、中脈從心得名。一切物之心即是中,故天之中曰天心,地之中曰地心,江之中曰江心。中脈最初即在心中之心生起,從此分出上下,由此出生五種菩提心:

 

︵甲︶願菩提心。即發大宏願,亡我利他,具正直心、忠義心,故中心 字從中心二字會意。

 

︵乙一行菩提心。行者數數修習利他、四攝、一︵度、萬行,其氣隨心 自正,以矯正歷劫輪迴、無明利己之心腸,故中脈又稱大道。︽聖經︾謂愚人之心在左,智人之心在右,見︽舊約.傳道書︾十 章二句,右者謂正也。英文R工GHT具右而正二義。其所謂智 人,謂世俗智,能辨善惡之人,非中觀之智,離於善惡與法身空性相應者可比;故雖在右,然終非中正。儒家謂心正而後身 修,心正直則行仁愛,亦略同此義。

 

︵丙︶勝義菩提心。則依般若空理,破薩迦耶見︵身見︶,證二無我空 慧,與從中觀見得名者正同。 ︵丁︶三摩地菩提心。即於中脈中心輪上觀月,表世俗諦菩提心;此 上再觀杵,表勝義諦菩提心,由此證得五相成身之毗盧遮那佛 身。 ︵成一滾打菩提心。中脈上端之白菩提心與其下端之紅菩提心,會合 中脈之心輪中,而成心氣無二之大樂智慧身。故中脈亦稱﹁滾 打媽﹂,謂其能為滾打菩提心之母也。滾打者,五大、五智之 精華也。

 

此上五種菩提心,皆非由開發中脈不能圓滿成就,而開發中脈亦非先行發起此五種菩提心不可。故菩提心為因立果名。

 

三、中脈從如來藏中心所在而得名。如來藏中,一切如來無分忿、寂,或在頂,或在心,皆在中脈以內。中脈不開發,則如來藏不能開發。故﹂切重要之法,日心中心法;一切心中心法,即是中脈之法也。密宗紅教所稱無死之童瓶身寶,即在心輪之中脈內。

 

如上三者,非惟道家所不知,即佛曾師法之婆羅門教哈札瑜伽派亦所不知,即是佛用以昇華哈札瑜伽之要點。

 

四、中脈從五淨分集中於此而得名。中者,集中也。中脈本身為脈之淨分;其上端白罕,為精之淨分;其下端紅阿,為血之淨分;其中央第八識,為識之淨分;命氣為氣之淨分。如上五淨分,皆集中於中脈中。

 

五、中脈從身之中央而得名。謂不在一刖,簡別任脈;不在後,簡別督脈;不在左,簡別左脈;不在右,簡別右脈;不只在左右之中央,簡別脊柱;不只在一刖後之中央,簡別黃道;乃在一刖後左右四方之中央。又以其為無為法故,雖在此中央,然并無造作此堅固不變之中央,亦能任運而在虛空之中央,任運而在法界之中央,故能表法身。與一切有為法有固定執持之中央不同。

 

一︵、中脈從七輪之中心貫穿而過而得名。下起杵輪上止肉髻輪,中間普通五輪,皆以中脈為中心。其各輪之基本二輻,或曰四輻,即在中脈內。由此分出之支分輻,乃得構成本輪;由此各輪再分出,乃得七萬二千脈,通於全身O

 

七、中脈由簡別外道而得中名。知此中脈如上一︵點,能簡別婆羅門教之中脈,道家之黃道及督脈,生理學家之脊柱。︵3 竟︶

 

如上七點,即是本辨基本理論之根據。一、︶以下分別辨明之:

 

初辨中脈非脊柱者,此最易明。脊柱起於尾閭,在密輪之後,日尾柱;向上再疊,日薦柱,在臍輪後;又疊至平胸處,曰胸柱,在心輪後;又疊至頸處,日頸柱,在喉輪後;計共三十三根短骨,皆在背部。只可云在背左右之中央,而非如中脈之在一刖後左右之中央。且脊柱上不及頂輪及髻輪,下不及杵輪,中段亦在各輪之後,而不如中脈直貫七輪之中央也。︵。︶

 

然佛教密典諸經皆稱中脈在脊柱之中,如馬尾細。婆羅門教哈札瑜伽派所言,中脈曰﹁彌樓﹂︵MERU︶者,古譯﹁須彌﹂,蓋以山喻骨,而全身之骨相疊長而最高者,即此脊柱,故以須彌喻之。須彌在四洲及七海之中央,故又稱中脈云。道家督脈亦經過脊柱,因此中、督位置,被人誤為皆在脊柱中。其最大原因,一艮以不明住中、修中之分別。我佛昇華婆羅門教之中脈,分成住、修二種:住中,則因無明錯亂,故由中脈原有位置,漸移於後,大部分乃住脊柱中;然此住中,正宜矯正口在修習位中,不可再作在脊柱中想,故別標修中,以恢復原有明行位置;此佛昇華主旨之所在。密教後世著述中,以訛傳訛,亦不分辨,惟讓獎多吉所著︽甚深內義︾︵見拙受︽恩海遙波集︾中一曾分明言之。然於錯亂之理,及昇華要旨,亦少說明。本辨故私逆佛旨而詳辨焉。︵6 ︶

 

依作者私揣,其所以錯亂之理者,當如下述:夫﹂念無明妄動,中脈即不得其正位;無明緣行,行者即是氣也。無明不正,氣亦不正;氣既不正,氣所行道之脈亦不正。何以不偏於一刖而偏於後者?則以脊柱主精道而向下行;精道為貪欲之路,無明既動,已忘本來之空性,於是生起人法二我執;由人我執起,則有自他男女之相,而互相愛戀;由法我執起,則有貪煩惱法生口貪得,則成癡煩惱,癡戀不捨;貪不得,則成瞋煩惱,嫉妒橫生,三毒鼎至,而實以貪為本。故︽圓覺經︾日:﹁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十二因緣中,觸、受、愛、取、有、生等支,皆在淫行上出生。其始也,惟有微細身見執,而無粗重之貪。中脈從心之中央,隨其貪氣移向心後,不完整之黃道就此仍可依自然見、虛無觀、清心寡欲,以修成天一 仙,生無色界、空無邊處、無所有處等定中。其後身見執更粗,漸貪色一欲,中脈隨其貪氣貪行,移於更後之督脈,於此若能保持定力善巧,於自一 身陰陽任督,逆上河車,運轉周天,仍能修成人仙、地仙。及其專愛貪一 欲,罔知仙佛二道,其貪日重,其執日堅,其氣日降,其髓日積於後,以一便於下降,其骨乃粗硬,因成脊柱。於是略輕者,直起為人,極重者,橫一 行為畜。人亦由貪行俯仰抽添,脊柱更失其正直,頸柱、腰柱曲於一刖方,一 胸柱、薦柱曲於後方,而中脈原有正直︵四相之一︶之相,亦已喪失。今欲使一中脈歸於本位,在道家則憑定力制色欲、伏貪心,使返地仙、人仙,再加一 自然見、虛無觀之世俗智,使返天仙,非不可為其前行;在佛家,則以二一 無我出世智,使歸於明空。明空方是中脈之本體,方是中脈之正位,此就一佛家解脫道言。若就密宗貪道言,則必一面具足五種菩提心,二無我空一 慧;一面必循其根本墮落之貪欲處,以毒攻毒,從此提昇至於中脈原位,一 方能盡其拔度之能事。故密宗第三灌之修持,即是第四灌之張本,可參看 拙著︽密宗灌頂論︾。︵

 

或曰:﹁生理有一定正常之構成與發展,若君所論,憑心轉變,無乃 不合科學?﹂對曰:科學之知識極有限;常人因可為科學知識所限,非 常人則非科學知識所能限。史載身體因特殊原因而變易之例甚多:如尹知 章夢人持巨鑿剖其心,而納以劑,遂明一︵經。鄭玄亦夢人持斧剖其心。作 者明覺自心翻轉,其時外境則現天翻於下,地覆於上,從此定慧增長。徐筠夢神人易鼻,乃官郎中。作者亦曾夢易鼻,而得脫山根低陷之難於巖穴 中。陶穀夢換鬼眼。賈弼夢人易頭,美而轉醜,瘦靦滿面,翌日家人見而 驚走;自此能半面笑、半面啼,兩手各執筆,并作文章,辭意互異,而皆 古雅。周必大夢增帝鬚,翌晨果然竟居台鼎。楊堅夢易腦骨,其後乃顯 貴。此上屬善報所變。若惡報者,如:呂僧珍勸攻郢州而顙骨夜生;侯君集通謀太子,而威骨夢取。表因裏變,此非尋常生理學所可知也。且枓學 家憑解剖以觀察,所解剖及既解剖,皆死人也,焉知活生理學耶?道家生 理學由於定力內視,故能觀察生理機構之活動狀態及靜止狀態。古代醫學脈訣、竅穴、生剋關鍵,今日尤為日、德派醫士所尊重。彼科學家欲憑解剖以觀察奇經八脈,則安可得哉?至若胎息、河車,彼等更莫明其妙也。若論報身佛生理學,由真空妙有雙運出生,尚非神仙所能窺測,況滿肚皮假設、符號、公式、邏輯之科學家耶?且作者上段私揣之說,本屬無始無明綿遠陳事,但依正理揣之,原不可入實驗室用顯微鏡照之也。吾人今日所辨,除脊柱一項為科學家所已知,餘皆科學家所未知;彼既未知,應從我等學習,根本談不上與我合不合也。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19: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上,脊、中位置且大異,餘不同中脈特具之點,更不待辨矣。︵。︶

次辨中脈非督脈者。督脈據︽難經︾云:﹁起於下極之驗,并於脊裏,上至風府︵按:即腦髮上一寸)入屬於腦。任脈起於中極︵按:臍下四寸曰中極︶之下,以至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間,上頤循面,入目,絡舌。﹂︽針炙大成︾所載奇經八脈節要,則日:﹁督脈起於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即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陽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皆,上額交巔上,人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則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小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上繫兩目之下中央。﹂任脈則﹁起於胞中,循脊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老,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脣口;血氣盛則肌肉熱,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月事數下,任、衝並傷故也;任、衝之交脈,不營於脣口,故髭鬚不生。﹂云云。據<難經︾,則督脈貫脊雖有之,然上下各有不貫脊者,故脊、督易辨;據後說,任、督互相錯綜部分各有之,且皆貫脊,故易混脊而為督。苟以督貫而誤為脊,則任亦貫之,亦將以為脊耶?如是則一刖赤道、後黑道不能分矣,赤黑既不分,則黃中安在哉?然依一般丹書所一一吉,在後者為督,在一刖者為任,則已成定論矣。孔子教則以吾道一以貫之之義。而觀自尾閭一線直上泥丸,故亦易混脊為督。然敞友中常作此一貫觀者,亦頗能斷精保身;婦女中有纔觀數月即已斷月事者。道家舉督以括其餘,非單言督脈。督、任每并稱或連貫之,而觀周天,而轉河車。或於任前三田、督後三關任守一點以習定功,皆收利益;或存泥丸,謂可神遊八極,或存眉間,謂可收攝圓光;或存上顎,謂可貫通鵲橋,或存心中,謂可養神攝念;或存心下寸許皮間內際,謂可袪痰除垢;或存心下臍上,謂可實中通理;或存臍內,謂可厚腸開竅;或存氣海,謂可鼓動元陽;或存外腎,謂可取坎填離。大抵隨存一處,皆可收心,此則在得世間定耳。佛家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O於法、報、化三身無直接關係,其中所存各點地位,雖亦有與五輪地位相同者,然非如通過中脈之五輪可比。

中脈在紅教︽亥母甚深引導︾中,亦言中脈中有紅、白菩提二道,白前降,紅後昇,此似乎與任、督相同,然實大異,任、督之分前後,如環相隔而不相并,中脈中紅、白兩道,同在中脈內,前後相并;行人初修入住時,紅、由未及融化,暫時一上一下,相并而不相隔;及修至融化時,則紅白交融,不可再分一刖後矣。

在黃教建塔用二主心木,一長一短;長老表真諦,表紅菩提,短者表俗諦,表白菩提。相并安立於塔心,亦中脈前後二道之表示;此種二主心木作法,作者雖不甚讚同,然引此,亦足說明中脈中,亦有建立一刖後二道之例耳。

如上就位置言,就任、督相環言,就世間定與出世間定分別言,皆已非中脈可比;若就見地言,心地言,如來藏地言,則更非督脈所可混亂矣。︵10 竟︶

次辨中脈非黃道或黃中者。黃中之名,本出儒家︽易經︾,<文言傳>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禮。﹂孔子所以澤坤卦六五爻,黃裳,元古之辭也,謂黃為坤,土色,裳為下體服。君子有中德,謙恭下人,猶黃裳有文在中,而服於下體外也。魏伯陽參以道家言著︽參同契︾,日:﹁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口﹂已奪儒家心理學名詞,而為道家生理學名詞矣。其後道教各家著述,或就赤黑父會言,則曰﹁黃庭﹂;就龍虎交合言,則曰﹁黃房﹂;就陰陽調理言,則曰﹁黃婆﹂;就元神長養言,則曰﹁神室﹂;就玄妙難通言,則曰﹁玄竅﹂;後人解析其所在地,或取黃義,則日在臍,臍為戊己土故;或取中義,則日在心,心為中田故。如上曰庭、曰室、曰房、曰竅,應係指一點而言,非指一線如中脈者然。然又稱黃道,對一刖任赤道、後督黑道而言,則係一線矣。李泥丸所著︽泄天機︾,則日:﹁任在督一刖心後夾縫中,直達泥丸。﹂然不貫穿心輪可知矣。所云降下則點點歸心者,則仍依任脈路線矣。

後世極尊重黃道者為閔一得,有︽古書隱樓藏書︾,就各家書闡明之、參證之,一歸黃道焉。自著︽天仙心傳︶,亦曰:﹁頂光下照至眉間,至心間,然後引入黃中。﹂則黃中明明是一竅穴,即是一點,而非一線也。且其自註曰:﹁黃中在心脕之後,夾脊之一刖。﹂又明明非如中脈直貫心輪可比矣。總之,道家典籍,隱諱離奇,各執白說為是;後世解析,亦殊不同。如紫虛所著︽金丹問答︾,答黃婆,則曰位在坤,而不日位在離,心為離故。答神室,則日元神所居,而不指明地位。答黃庭,則日膀胱之上,脾之下,腎之一刖,肺之右;既是肺之右,則不得位乎中矣。且既在脾之下,何以忽在肺左右耶-.不僅不得中,且亦不合理矣。閡一得亦嘗有﹁顯背道體﹂之歎,及﹁丹書著得不明,實在可恨﹂之語。尹真人︽皇極闔闢仙經︾日:﹁此竅初凝,即生兩腎,次而生心;其腎如藕,其心如蓮,其便中空外直,拄地撐天。﹂則又明明一線矣。南樵子日:﹁此夾脊雙關一竅,在人背脊二十四節上下之正中。﹂閔一得則日:﹁在夾脊一刖,心脕後。世人不知分別,每有後天鬧黃之弊,必導以d口然,則無後天升降之弊云。﹂尹真人又日:﹁此縷與母相連,中空如管,一刖通於臍,後通於腎,上通夾脊,由明堂至山根,而生雙竅,由雙竅不至準頭,而成鼻之兩孔。﹂如此說,則此竅仍在臍間,與母相連故,一刖通於臍故。如上,或在臍,或在心,既不可決定;其為一點,或為一線,亦不可決定;縱為一線,亦非如中脈之直貫七輪可比者矣。

中脈為無為法,離於造作,任運能為點,能為線,能為球體。能為點者,最初即生於心輪部位之中心;其後七輪出生,皆依中脈為中心。能為線者,或細如馬尾,或觀如麥桿,或如臂,或等身,或如虛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皆此中脈。此法身光明顯現,如無雲晴空時,上下四方皆無雲晴空也;則明明一大而無外之球體矣O此作者本人經歷多次,可以證實。有時此包羅法界之大圓球中心現一直線,直貫此球體,此正是中脈才顯,圓球猶留形影之初兆。此種記錄,丹書中作者尚未及見。又此無 雲晴空之球體,或如黃昏時之虛空,或如黎明時之虛空,或如黑夜之虛空,作者亦曾歷多次。丹書中曾遍閱道藏精華,尚未及見。

又黃中對一刖後而言中,故於任、督築基之功仍不可少。中脈則對一刖後 左右皆稱中,故既非如印度教以脊為中,亦非如道家以黃為中。中脈對左 右二脈而言中者,便於調整由此二脈分出之全身二十四大脈,又便於左右二孔之氣入住於中脈,故河車一刖後之轉動,仍是內氣未停滅之相,內氣未 停滅以一刖,則業劫氣不能趨入中脈而化智慧氣;左右二鼻孔;氣息平勻微 細,且皆由鼻孔之中央趨入者,方為智慧氣︵鼻孔分上下左右四方及中央,從中央運行 者為空大氣,與智慧氛相應。榦四方各為餘四大氣,詳見拙筆所受︽甚深內義︶,當外內氣停滅 時,氣方由中脈下端之日趨入,化為智氣;與道家由上端分兩竅者不同。

尹真人所云黃中分兩竅,通兩鼻孔,則已混左右二脈為黃中矣,故不復如 中脈之對左右一刖後而皆稱中也。密宗行人略有證量,死後身未及全體化光者,其紅白菩提流在如柱,分別由左右二孔出,足以證實左右二脈之重要。此種證量,丹書中如︽金蓮正宗記︾所載歷祖傳記等,并無紀錄。在西藏密宗行人,具此證量者,至今猶數見不鮮。

如上所論,可知黃中在道家并無定說,或一點,或一線,尚屬問題;

縱能成一線,亦與中脈之直貫七輪不同,且非對左右兩脈而一一吉中,故不可 以黃道為中脈。縱令其位置有略相同處,然不可專就位置而一一一一口。如舜都蒲板,其子不肖,亦居蒲板,而其子終不能以同居一地,而繼承帝位也。以下當廣論之。一N竟︶

或日:﹁道家黃道,誠如君所辨矣;然印度教哈札瑜伽派有中脈,有左右二脈,有五輪,有與佛教相同之本尊護法,且佛曾從此派所自出之婆羅門教學習,又焉辨別耶?二﹂答日:﹁印度教之中脈,惟是佛教之住中, 即是凡夫無明錯亂後之住中。佛依中觀理、法身果位方便,及如來藏理而一 昇華之,乃有修中之規定。修中者,即是一刖所述得名各點相合之中脈。其一 左右二脈之修位,亦與印度教之住位不同。印度教左右二脈,互相糾纏於一中脈之五輪,故左脈不得全左,右脈不得全右。佛昇華之,左右二脈正直而下,從二鼻孔,繞二耳後,下二肺、二腰,會於密處,而入中脈。如此調整,故能令業劫氣入住中脈,轉智慧氣;而令中脈不受五輪外脈之糾纏,而得開發。故證取果位三身,極為順利。印度教多數護法,已皈依文佛,故其像相同,其心大異;其本尊中亦有雙運身者,并非如來藏開發之智慧身,而係代表欲樂之大自在天身。智慧身者,必善知中觀見,善修二無我空性法身,善了如來藏者,方可證*也。彼印度教執著神我,貪著天樂,故其左右二脈愈執著愈糾纏,致令中脈無由開展;偶有證量,皆由住中之督脈開展而得,故其果位亦不能超出婆羅門天身;與道家執持督脈者正同。因不正直,果招迂曲,故本辨不得不作也。︵L︶

夫氣者,心之行也,脈者,氣之道也。心有一分我執煩惱,氣多一分緊縮委曲;氣多一分緊縮委曲,脈多一分堅韌糾纏;脈多一分堅韌糾纏,則中脈之開發多一分阻滯障礙,此乃必然之理。心之所至,氣亦至焉;氣之所至,脈亦通焉,此亦千古不刊之論。所當辨者,世、出世兩途不相同也。以我執身見之心,行無明業劫之氣,只可開有為、世間之脈;以無我中觀之心,行明空智慧之氣,破外圍有為世間諸脈之糾纏,而任運開國無為法之中脈,此世、出世二途之根本差異。或日:﹁何以我執之糾纏,不能為督脈開發之障,獨能為中脈開發之障耶-.﹂對日:﹁我執與我執相通,身見與身見相通。火不焚火,水不溺水。糾纏督脈者,為煩惱散亂之氣,若以道家定力行其暫伏煩惱、離於散亂之氣,則無亂之督脈d口開,不必除身見、我執而後開;蓋督者,主也,主此身見也;督者,帥也,帥此主宰之氣也;督者,統也,統領此我執也;督者,率也,率此神識、神我過此大道也。其本身即是我執身見之大本營,非若中脈為無為法而代表法身空性也。中脈則有兩重障,一為凡夫煩惱散亂之氣脈,委曲糾纏所障,此為最外層、最粗層,此與督脈相同;故中脈開者,督脈無有不開者也;而督脈開,中脈則未必能開。蓋另有一重細而內之障,即是心之我執,氣之緊縮,脈之堅韌也。必離於身見,證取無我空性,方能徹底破除阻滯,而開發其本面也。﹂讀者請回頭再讀本段最先數句之原則,可以想見兩重阻障之理矣。

本辨上文就所修之中、黃、督、脊而辨其位置;此下就能修一 中、黃、督、脊者之心,而解其除身見與存身見因位上之勝劣口由是對上一文在道位上之建立中、黃、督、脊根本不同之點,可以補充。而佛家出輪一 迴,道家不出輪迴,果位上之優劣可以顥明矣。此段為本辨重要關鍵,讀一 者宜細心玩味。︵u︶一 道家︽老︾、︽莊竺一書為哲理書,而非由不教書;但有理想,並無修行。

自傳亦未指明修行方法與次第,及其應得之果位。老子所謂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并無一定之修法。降及後世,道家典籍不准不破身見,亦且強調健身、保體、長生等命功;其所云性功,特一定功之異名。 靜而守其心日性,動而調其氣日命。而諸丹書大都談命者多,談性者少。如︽參同契︾所謂黃中肌膚,金精水基,子胎母胞,垣闕蓬壺,鼎爐流珠, 呼吸夫婦,牝牡城郭,骨弱肉滑,金華白液,肝青肺白,皆彼所謂不離己身,所謂強己益身也;彼固早已忘乎彼祖所謂人之大患,在患乎有其身也。他如︽龍虎經︾所云:﹁水火、文武、坎離、神室、玄女、陽氣、華蓋、銀母、鉛子﹂,亦佛家臭皮囊中物也。︽陰符經︾所謂九竅、三要、三才、百骸,即彼所謂萬化生於身也。︽悟真篇︾所謂白虎、明珠等,亦無非

欲彼身壽萬年,能見三清耳,其身見之執持堅固可知矣。其一切修行之次第,亦本此身見之執而建立,築基、結丹、煉己、溫養,皆在此奧皮囊中修煉之。鍾離所著︽靈寶畢法︾中大乘超凡入聖三門中,亦有存想身軀如在空中之法,然皆用意︵識而弄其神識,皆屬陰魔所攝,蓋非如佛家從空性中出生者可比。又其︽上清皇帝內景經︾,所謂洞觀鬼神,即在內視腸胃五臟,各列專章以觀其神。︽大上黃庭內外景經︾,亦求索諸神於各器官臟腑中。亦即︽中黃真經︾所謂其識潛萌,其神佈列,無非此五臟七竅耳。自呂純陽黃龍禪師認錯︵註三以後,道家丹書如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著︽性命圭旨︾,即以性命雙修為號召矣。然其所云性,并非中脈所表中觀見、二無我慧之空性。故︽圭﹂曰︾﹂則日:﹁性者神之始﹂;再則日:﹁身中之精,寂然不動,乃性之所寄云。﹂彼蓋以禪家所破之精魂為性,不知長沙岑和尚早已破之以詩日:﹁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其後丹書中或剽竊牙慧,或直引佛說,或日空之又空,或日志忘亦忘;然彼既無中觀見,亦不知二無我理,更無一貫修持空性之方法與次第,豈可以彼中有一空字,即認為括盡一︵百卷︽般若經︾耶?豈可以彼中有一忘字,即可包括菩薩三大阿僧祇劫所修亡我利他一︵度萬行耶?及由此積集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好、百一幅莊嚴之佛身耶?吾人當通獵道藏,抓羅剔抉、批卻導竅、觀由察要,自得道家修持之真面。一N︶

道藏中上焉之觀,厥為oU然之見,能將其一籍執著之身見,隱藏於內。自莊子所謂﹁道法自然﹂一語,始作其俑;其自然見之地位,實超於道。此雖與印度十三種外道中之自然派略異,然為道家重要哲學見地,各丹書中往往見之。如︽參同契︾日﹁道之自然﹂,日﹁黃老自然﹂;︽龍虎經︾則日﹁陰陽秉自然﹂,日﹁自然之要﹂,日﹁自然之理﹂;︽陰符經︾則日﹁自然之道靜﹂,日﹁自然之道不可違﹂;︽悟真篇︾則日﹁道在希夷合自然﹂;彼既實有其自然也,任病乃生。因位任病,則不能發起大悲願力;果位任病,則不能顯現大悲事業,及積集由大悲所生佛身之百福莊嚴。彼雖亦有所謂外功善事培補,然以此為免除雷擊、保護鼎器之手段,不若佛家以成佛之無住涅槃為手段,而以度生大事為目的。故︽大日經︾日﹁方便為究竟﹂,而不日﹁以涅槃為究竟﹂也。故道家不准無由中脈開發之法身,亦且無此法身分出之報、化二身O一艮以墮於自然,結成任病之故。佛家大圓滿、大手印中,雖亦偶用自然二字,如云﹁心自然住﹂、﹁氣自然住﹂等,皆指一種修道位上之意態,并非因位上一種見地。佛破自然外道之文,及防作、止、任、滅之病,經文斑斑可考。然道家上流,因存此自然見地,對於中、下流堅持身見者之我執,較為隱微,故能暫伏粗重我執,住於虛無靜境,與無色界、空無邊處、無所有處相應,故感得天仙身;較之專修任、督,不順自然者,惟得地仙、人仙老,自勝一籌。是故黃道地位,頗接近於中脈;其所以仍在輪迴之中者,仍是身見未由觀空力量根本剷除之故。︵15

反觀佛家,最初破除凡夫身見,幾經辛勤剋伐;其後昇華凡身以為佛身,多歷真空妙有各種果位方便。此下略舉犖犖大者,以資比較。佛選擇降生地點,但取瞻部州,人壽不定,學徒易生身本無常之感, 容易發生上道之心,是第﹂重破除身見。降生已,成人已,出四門見生、老、病、死示現,發心脫離此無常之身,并欲斷除一切後有之身,是第二重破除身見。以比道家行人,最初發心即欲長生,長後亦欲得一聖胎而生天身,顯然不同。黃帝問廣成子養民

人、遂群生,則不對;捐天下已,再問治身,則對之,亦無非日慎守汝身。二者始祖之發心,一執身見,一破身見,從此可知矣。

其後佛轉法輪,知眾生最粗、最先成佛之障,即是顧戀身財。故首先轉小乘四諦法輪,令知此身即是苦、集二誦之大本營,當修十二頭陀行,令身受苦;并於四法印中,先標觀身無常一印。是第三重破除身見。

其後作九種想:死想、脹想、青瘀相心、膿爛想、懷想、血塗想、蟲食想、骨鎖想、分散想,共十二重破除身見。

對他身又作五不淨想:種子不淨,父母精血故,道家則尊為七寶之二;住處不淨,母胎血污故;自相不淨,九孔流出故,道家尊為七寶;自體不淨;卅一︵不淨物合成故;終竟不淨,死後蟲食成糞、火燒成灰故。共十七重破除身見。

其後修小乘人無我空,觀身五蘊無我,四大皆空,是十八重破除身見。再進修大乘二無我空,是第十九重破除身見。緣此身內外一切而修十八空。凡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 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o口性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則不准身見已空,而身所處境一切法亦空。於此二無我空,修之有素,然後可為破除身見之成功。如上共經三十一(重︵第十九者總也,分十八者別也,故共為卅六重︶。

菩薩乘此空性之力,作無量可悲可泣、亡身利人大悲事業:如阿逸多菩薩、殊勝行王菩薩等捨身代苦:歡喜行菩薩、月光王菩薩等以眼佈施;勝行王菩薩、無怨勝菩薩等以耳佈施;華齒王菩薩、一︵牙象王菩薩等以牙佈施;端正面王菩薩、不退轉菩薩等以舌佈施;最勝智菩薩、大丈夫迦尸國王菩薩等以頭佈施;常精進菩薩、無憂王菩薩等以手足佈施;法業菩一薩、善一一息王菩薩等以身血佈施;饒益菩薩、一切施王菩薩等以肉髓佈施;無悔厭菩薩、無礙王菩薩等以心佈施;善施菩薩、降魔dU在王菩薩等以五臟佈施;法藏菩薩、光明王菩薩等以全身骨佈施;清淨藏菩薩、金脅鹿王菩薩等以全身皮佈施;堅精進菩薩、閻浮提自在王菩薩等以指佈施;法自在王菩薩、無盡菩薩等以爪甲佈施;如是等例,經不絕書。求之道藏,則不可多得。讀者試思:吾人今日回憶之、引證之,猶悲仰淚落,彼諸菩薩以身佈施,不止一生,乃至恆沙數生佈施不厭,非空觀得力,破除身見者!何堪作此?請掩卷合掌,憶念諸菩薩行,發起一意樂,學習諸菩薩行,然後修習中脈,方有深厚之基礎。此為以身證實第三十七重破除身見。如上皆為進修中脈之疏遠加行。︵16︶︵17起那含18

此後進修密宗之瑜伽部,試用果位方便,昇華凡身以為佛身。初修胎藏界七支瑜伽: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金剛甲冑,不動尊,如來鉤,普通供養,是為七重昇華作用。此時根本不執凡夫身,何來黃、督、脊耶?

再進修五字輪觀,以作昇華凡身粗重五大,而為毗盧遮那佛身之微妙五大之準備。﹁阿﹂字本不生義,﹁尾﹂字開法相義,﹁那﹂字淨色相義,﹁眸﹂字轉法輪義,﹁欠﹂字等虛空義,此五義即於破除身見中復昇華佛身,是十二重昇華作用。

由此五字義加持五大而成五輪塔觀。塔亦如中脈,表法身也。凡九次第:法身觀、地輪觀、水輪觀、火輪觀、風輪觀、空輪觀、百光王、滿足句、器界觀,以完成昇華几身五大,而為法身五大之工作,是為廿一重昇華作用。

由此進修金剛界五相成身:通達本心,修菩提心,證金剛心,成金剛身,現普賢身,將几識昇華成智;并一刖之昇華五大,成一具體而微之五大五智身之雛形,是為廿一︵重昇華作用。此上惟為修習中脈之較近加行。

由此乃得進求無上瑜伽部之灌頂,內灌頂即完成一前瑜伽部胎藏界出生佛身之工作。初由上師、金剛持無分心間放出光明,勾召弟子無始本具之如來識,從口而入,沿上師中脈金剛道入於上師佛母之蓮中,而住其胎內;再由上師啟請果位金剛持雙融菩提心降於上師身,沿上師中脈入於上師佛母蓮中,而為胎中之弟子灌頂。灌已;從上師佛母胎出,而成佛身嬰兒,此為最重要之果位方便,是為第二十七重昇華作用。經此度昇華,行者之身乃生於大空之母、大樂之父,既非後天凡精,亦非先天元精,其受生之本命,既非普通神識,亦非黃房聖胎,乃為本具之如來識︵一稱第九識︶O其軀殼雖暫未變化完成外內光蘊之身,然其心理上已完全變更,不復更有身見;其生理上亦已得金剛持之加持,而日趨變化;五蘊成五智,五大成五光,此中未及詳述。此身方是中脈支持之佛身。

以後依次受外灌頂四種,以完成瑜伽部金剛界成就佛身之工作。金剛瓶灌頂成佛之身,金剛祕密灌頂成佛之語,金剛智慧灌頂成佛之一,金剛勝義灌頂成佛之體性身;共經三十一重之昇華作用。

此後修生起次第不共一︵加行O中有施身法,此為果位施身方便,能包括以一刖第三十七重破除身見一切大菩薩所行施身大悲事業,彼則屬顯教,此則屬密宗。於彼大悲事業,先發起學習之心,於此行施身之果位方便,不須犧牲此身而能具足施身功德,以進修密宗即身成佛之法觀想。外而五官百體,內而二我四魔,完全施盡,惟餘即身成佛智悲願力,及清淨五大如來識等,別成木尊身。并一刖為三十八重破除身見。

生起次第,生起一切本尊之一刖,先當觀空,務令空性明白顥現。一刖諸觀空次第,為消極空,透一切我執;此次觀空,為令由空顯現妙有空色之本尊身二刖者屬破除身見之消極作用,此則為預備顯現本尊之積極作用。是第三十二重昇華作用。

從空性中現起.● 傍︶字,防止濕生後有身;由榜轉成蓮花,防止胎生後有身;蓮上觀月輪,防止化生後有身;月上觀種子字,具各種木不生、不可得等勝義,以防止卵生後有身。如上為四重防止後有︵M起一。

若并其後圓滿次第一︵法中之遷識法一頗瓦︶,封閉九竅,防止九種生門之受生,共為十三重防止後有。︵18竟︶

由此種子出生空色之本尊身,明顯堅固,佛慢具足,是第三十三重昇華作用。由此本尊身放出無數化身,上供下施,是第三十四重昇華作用。此時一 之化身,特一預演方式,務必經過中脈開發,各輪開發,乃至七萬二千毛 孔皆成智慧氣,智慧明點遍滿之所,方能真正出生化身也。

由此本尊身收攝於空性中,是法身之預演,然非真正之果位法身。務必中脈全部開發,方能真正證得法身;此收攝入空性,能除佛身見,較一刖破除凡夫身見更為切要。并一刖為卅九重破除身見。

從空性中,如魚躍水面,忽然現起與空性雙運之本尊,是第三十五重昇華作用。如上本尊起分中,分修外、內、密三重身:外、三昧耶身,內、智慧身,密、三摩地身。共為三十七重昇華作用︵第二二十,二重已包括此二二重身之一一。

如上各重,雖未直修中脈,然已在中脈發生之中心點,及其所含淨分預習之,是為進修中脈之親近加行。 由此進修圓滿次第,乃直修中脈。初觀本尊身如水泡,髮毛鬚毬之中,亦內空外顯,如鏡中影;於此空如水泡之身中,方觀中脈,既無脊柱之硬骨,亦無任、督之牽連,赤、黑二道既空,黃道亦不復存矣。此為三十八重昇華作用。

以後中脈之修法,及幻身雙運身、無學雙運身等,尚有多重昇華,因屬中脈觀成以後之事,非本辨範圍所必談,故未詳。︵17竟︶

如上共經十三重防止後有身,卅九重破除身見,三十八重昇華作用,然後方可進修中脈。以視道家之修督脈,一除身見,一存身見,極為明顯。惟是身見之為物,似乎過於抽象,茲特舉兩家事例,以具體表示之:

道家潭州道正表聞馬王,乞與圓淨禪師辯論。王請圓淨禪師,至矣,師乃就王乞劍,問道正日:﹁汝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甚麼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甚麼精?道得不斬,道不得即斬。﹂道正全身戰慄,叩頭如搗蒜,哀求懺悔;此則身見在中作祟故也。若是健民在旁,可代之曰:﹁斬斷咽喉,方與汝道來。﹂則不惟不能斬,亦且道破了。然能如此道者,豈尚死在道家哉?彼道家既有身見,求免一斬不暇,安能如此道哉?

反觀佛家公案。隱峰禪師推車過,馬大師伸足,隱日:﹁請收足。﹂ 大師日:﹁已展不收。﹂隱日:﹁已進不退。﹂乃碾損大師足過。大師歸法堂,法堂,執斧請隱峰,隱果引頸就斧,大師乃置斧。此是何等解脫之大無畏精神。使以道家當之,念及脊柱斷矣,督脈截矣,河車停矣,周天闕矣,聖胎夭矣,焉得不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以求免於一斧哉?其後隱峰之圓寂倒立,衣皆順體,視此身如一遊戲工具,又豈口頭禪當時滑過!

騙除一斧,終無受用者可比?使當時受斧而化,亦無非多一個二祖白血仲天之瑞相耳,於隱峰法身成就何傷哉?此中非論禪理。欲知其詳,可讀拙著︽禪海塔燈︾。︵19竟︶

統上所言,一刖半就所修之中、黃、督、脊,而辨其位置,後羋就能修者之見地,而辨其效果。吾人與其止於脊柱,曷若緣於督脈?與其緣於督脈,曷若歸於黃道?與其歸於黃道,曷若圓證中脈?本辨欲把學密甚淺而轉入道家者歸來,欲招學道已深而未入佛門者來歸,故不惜委曲周詳以辨焉。︵?︶

雖然如此,吾人一面修習明行道之中脈,一面并未完全捨棄脊、督、黃道,而仍然生活於無明身心環境之中。且此生理,一面隨無明業力生活而進展,一面隨明行道智力功行而改變。在此改變過程中,修中脈者之生理,雖不必經過修督脈者同樣之改變現象或境界,然既同一共業人身,多少必有相同之點。本人近二十年中,并未修習道家工夫,然道家一︵景:如

兩腎湯煎,眼吐金光,丹田大熾,六根震動,耳後風生,腦內鷲鳴,身湧鼻搐,大部分亦曾經過,河車胎息,息停脈住,亦若家常便飯。至若︽雲房證驗︾所載神光常見,天樂常聞,異香常嗅,更屬司空見慣。惟其曾讀道藏,始知功同外道,故一面內抱慚愧,謂尚不能直詣佛果;一面亦切知生理變化,外而粗老,必有若干相同於外道;故主張對於道家攝生法門,

不影響於根本中脈修道者,亦不妨參考之。既有補於己身,亦有益於調伏外道。其中如︽養性延命錄︾、︽古仙導引按摩法︾、︽修齡要旨︾、︽攝養忱一中方︾、︽古法養生十三則︾、︽養生膚一一吉︾、︽攝生月令︾、︽攝生消息︾;論一 外體功如︽八段錦︾、︽易筋經︾等;醫書如︽內經︾、︽難經︾、主經定法︾、一︽針灸學︾、︽三指禪︾、︽王叔和脈訣︾、各家醫案等;印度教哈札瑜伽各書,及其八十四種遠古相傳之體功;枓學中如生理學、生理衛生學、性教育學、心理學、解剖學、脊柱運動法、鬆緩法、神學、催眠學等,凡不違反二無我慧、中觀見、菩提心、如來藏,而有利益於健康者,皆可擇要閱覽并採用之。在菩薩戒:廿八條、不得多讀外道書,二分佛書,一分外道書不為犯。甘九條、不得樂著外道論。吾人既不違反中觀見、菩提心等,則必不樂著外道論,故亦不犯。若有志專修密法,又得依明師,則完全不讀如上外道各書,亦不為犯。本辨因佛門中有﹂等人,既無佛家中觀見,亦未依明師,徒然佛慢自持,見諸外道典籍則視若蔽屐,此種心理亦殊非能度外道者所當有。欲破外道,必多讀外道書方能折服之也,故附論於此。︵21

至若捨棄外道黃、督異說,專修中脈者,當本無上瑜伽部規定之要旨以實修之。其一刖行各種破除身見,及昇一幸佗用、防止後有等,皆當一一檢討。如有未如量證得者,當一 一補充。正修中脈時,但當直觀果位修中之法,不宜再念及黃道、督、脊之位置;觀七輪時,不問五臟六腑之位置,但依修中貫穿七輪之觀想行之。當知此中脈者,即是法身佛之代表;由此支撐之七輪及二十四大脈等,為報身佛之本體;由此再分出七萬二千毛孔,諸脈充滿智慧明點,即是化身佛之根源。此三身皆屬明行道之果位功德,與凡夫身之黃、督、脊等由無明業力構成者,根本不同。凡身非佛身之模型,亦非佛身之因素,而為修成佛身之助緣耳。如此觀念必先具足,方可進修中脈而得相應。22

平時當以四事自檢:我今能修中脈者,是否依第六意識內執七識所執為能修之我,外執諸觀為所修之中脈,抑或我今能修,乃為明空無二修習法身之正見,內除七識所執八識之我,外修從上祖師無比中脈教授,別成明行道系統,與我執身見無關?一刖者非是,後者為是;此其一。我所修習中脈之較近加行、疏遠加行,皆已分別取得現量證德否?此其二。我之中觀見是否已如量證得?菩提心是否已如實發出?此其三。我之如來藏信心是否完整?有一等人,只信如來藏唯是種子,一切花果全憑修習,此為不完整信心;我今相信如來藏一切種子、花、果皆悉具足,我之修習,為除

如來藏外層之障礙而已,是為完整信心;此其四。︵﹂︶

至若中脈之是否開發,又必與各祖師開發之經驗相同。有一等人以為丹田有火,脊柱內上下掣動,或全身暖熱,或泥丸如破裂狀,或轉河車,或見直線光明,皆認為開中脈相,此殊不是,只能為督脈開發之相而已,尚非黃道開通之相,何況中脈?中脈開發之相,必以十事自檢;一、煩惱與菩提無別;二、力大無比,飛行自在;三、無雲晴空相續現起;四、﹂切禪案真理無不了達;五、具足無漏通;一︵、超出時間、空間之限制,大悲事業所行無阻;七、通達三世智;八、無念光明大定相續不斷;九、煙等十相一刖行早已具足;十、安樂充滿,涅槃、輪迴無有分別。如此完全具足,方可謂中脈及各輪等皆已開發;有﹂不具足,當如法再修。此上三段,為對讀者最切要之勸告。︵︵︶

最後結束,謹用一律聊讚佛德,恭鳴謝一一息,請與讀者共唱之! 堂堂旭日麗中天,鯈火螢光自黯然; 黃道一關多隱費,奇經八脈總牽連。橫行脊柱同禽獸,直截心源辨佛仙; 只有如來基業好︵註四︶,明空碧落祖師禪。︵25 註一:括弧內所標之數字,是馮公及居士對本文所作簡判之段落,詳見一本辨簡判一覽表一。視同此。註二:昇華作用︵SUBLIMATI︶二︶,化學名詞,如昇汞、碘等熔點接近之固體物質,熱之,則外觀上

不成液體,而直接成為氣體。佛以獨悟之空性真理及果位方便,昇几身為佛身,不經過天身,故引 用此名詞。

註三.呂祖認錯者,見︽五燈會元︾。呂洞賓過盧山黃龍禪師處,遠見寺上有五彩祥光,乃入參禮。黃龍問 曰.﹁半升鐺裡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言下大悟,呈偈認錯曰.﹁棄卻瓢囊?卻琴,如今不戀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二

註四:不回家業,但曰基業者,中脈初開,明空顯現,惟是與祖師禪相應之法身耳,其上尚有祕密莊嚴之 大樂智慧身。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09: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参黄龙事质疑

吕祖与黄龙(转自漏尽阁)
且不谈什么“光凭炼丹是否能领悟大道”这个问题,就连“吕祖还得经黄龙祖师的指点最后才悟道”这种说法都值得怀疑,请看下文“先贤圆顿子论述‘吕祖参黄龙’公案之考证、疑问、评议”:
  距今七百年前,南宋绍定年间,普济禅师(慧明)编着路路「五灯会元」,首次见到「吕祖参黄龙」公案。
  一、吕祖参黄龙事质疑(玄一子)
  俗传吕祖师曾参黄龙一段公案,不佞闻之,不能无疑也。尝读吕祖书中,略谓﹁吕祖道成之后,云游经黄龙山。值黄龙晦堂禅师升座。禅师问台下何人?吕祖曰云水道人。禅师曰云尽水绝如何?吕祖曰旱杀和尚。禅师曰黄龙出现吕祖曰飞剑斩之。禅师曰此固不可以言语辩论也。遂问吕曰。尔有何道?吕祖答曰,一粒黍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江。禅师曰,这守尸鬼耳,吕祖曰争奈囊储不死药,安知与佛有参差,禅师指铁禅杖云,饶经百万劫,总是落空亡。吕祖悟而吟诗曰,弃却飘囊槭碎却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得见黄龙后,嘱付凡流着意寻」云云。
  但读伍冲虚真人手着之原板「仙佛合宗」,第九十八页中,又是一说。今亦录之于后。
  仙佛合宗曰﹁佛家人见吕翁言仙佛同一觉照。遂诳言曾参黄龙禅师。然我昔常究此,而见为谤仙之恶口,自知仙佛决可两从,亦欲与众谪之,令知可两从故。按吕翁以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举进士,时年四十二岁也,为德化县令。出城游庐山,周异人,自言是钟离权,共话有契,吕遂弃职,随之七八年,后修成道。于六十四岁五月二十日,在黄鹤楼前,飞升虚境,超出天地五行之外,世人皆知,不可昧者。
  若黄龙者,乃豫章南昌府,宁州东乡,黄龙山寺僧晦堂和尚,一语言僧俗耳。与黄庭坚居邻,为言语文字友。并其徒号死心者,皆宋季人也。岂有已经大定出阳神,而神通能历过五百余年不死之吕,反问五百余年后之不能大定出神,而有死之僧以学死耶。吕翁至今屡屡显圣度人,由已得定出定,不落生死轮回者,而后能之。若黄龙则死后以至于今,独不能显圣如吕翁之度人。反诬谓能显圣之仙,曾不能显圣之凡僧。虽则毁谤上真,然黄何足荣?吕何足辱?细观黄在未死前,不能神通如吕。已死后,又不能复出现于世如吕。此乃死后堕入轮回久矣。所诮『终是落空亡』,正指此辈言也」云云。
  以上二条,各有一说。吾人识浅,固不得而判决。爰为录出。以待高明者考而正之。
  二、吕祖参黄龙事考证(圆顿子)
  扬善半月刊第六十一期有玄一子投稿,标题为「吕祖参黄龙事质疑」。盖因坊间吕祖全书中载有此事。而「仙佛合宗」中又说此事是伪造的,不可信以为真,故疑莫能决。遂投稿于本刊,希望大家公开研究,得一结论,意甚善也。吾人生在千年以后,而欲判断千年以前事迹之是非真伪,谈何容易!姑就余力所能及者,勉成此篇,以供众览。兹先搜集材料如左:
  指月录第二十二卷云: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寺,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顿按:此诗首二句与别本不同,想亦有传闻之误),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卸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瞩令加护。(本篇全录,一字不遗。)
  吕祖年谱引五灯会云:「吕真人尝游庐山归宗寺,未几,道经黄龙山,值黄龙禅师升座。吕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储不死药,安知与佛有参差。」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恍然大悟,再拜求指归,言下顿契。
  吕祖年谱引道缘汇录云:「咸通七年,吕祖金丹已成,不觉洋洋自喜。(圆顿按:吕祖心中事,做书的人如何能知道?)乃复继游庐阜,至黄龙山,值诲机禅师,升座,吕祖登擂鼓堂听讲。师诘座下何人?吕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吕祖曰:「叹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吕祖曰:「飞剑斩之。」师大笑曰:「咄,此固不可以口舌争也。」因问汝功夫如何?圆顿按:机锋已毕,何必又问功夫,未免画蛇添足。(吕祖日:「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师曰:「这守尸鬼耳。」吕祖曰:「争奈囊储不死药,安知与佛有参差。」师指铁禅杖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云:「弃卸飘囊掼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瞩咐凡流着意寻!」逐拜礼辞去。
  吕祖年谱引仙佛同源云:「黄龙诲机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所化也。初引锤离祖师见东华帝君王玄甫,继托迹于庐山黄龙寺,架箭张弓以俟吕真人。(圆顿按:一派神话,皆无稽之谈!)其慈悲可谓至矣。其所启发者,正复不少。则吕祖之受益于黄龙,黄龙之传灯于吕祖,使其集大成归神化者,岂浅鲜也哉!(圆顿按:赵缘督仙佛同源论中,无此说,不知其何所据而云然。)
  吕祖年谱引草堂自记云「咸通中,予感黄龙之示,更穷万仞之功,北登医吾闾山,了却归空大道。自此则神满太虚,法周沙界,度人心事,无岸无边。」(圆顿按:吕祖自己钻美自,真大笑话。)
  吕祖全书云:吕祖至武昌黄龙山,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师诘座下何人?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祖曰:「叹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原注云:世因此语作为传奇,有飞剑斩黄龙之事。昔柳真人曾辩此事,谓是答机锋,信然!(圆顿按:自从净土法门盛行后,打机锋就无人重视了。)师大笑曰:咄!固不可以口舌争也。遂与指明大道。祖因呈偈曰:「弃卸飘囊槭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瞩附凡流着意寻。」(末句,全唐诗作始悔从前错用心。)祖师证圆通佛果,盖本于此。
  吕祖汇集云:参黄龙诲机悟后呈偈一首,道书全集未载,照全唐诗录入。诗曰:「弃卸飘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如今不恋,神仙鉴作「大丹非独」。末句作「嘱附凡流善意寻。」)清朝礼部尚书王文贞公崇简春夜笺记云:「俗传洞宾戏妓女白牡丹。乃宋人颜洞宾事,非吕纯阳也。」
  吕帝圣迹纪要云:吕帝经鄂州之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知有异人。乃入,值诲机禅师升座。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帝毅然出问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帝君薄讶,飞剑胁之,不能入,遂再拜。龙曰:「座下何人?」答曰:「云水道人。」龙曰「云尽水干时如何?帝君末及对,」龙曰:「黄龙出现。」帝君恍然悟,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帝君于言下大彻。呈偈曰:「弃卸飘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消尽平生种种心。」龙瞩令加护。同文书局石印「全唐诗」第三十二卷六十二页吕岩诗录如后:
  参黄龙诲机悟后呈偈(原注第二句缺一字)
  弃却飘囊槭碎琴,如今不恋◎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原集首附有作者略历,其文如后:
  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河中府永乐县人。(一云蒲峻县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得道。不知所往,诗四卷。
  「指月录」第二十一卷云:鄂州黄龙山诲机超慧禅师,初参岩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你还解救兹么?」师曰:「解!」头曰:「且救兹去,」后到玄泉,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泉拈起一茎皂角,曰:「会么?」师曰:「不会!」泉放下皂角,作洗衣势,师便礼拜曰:「信知佛法无别」。泉曰:「你箭什么道理?」师曰:「某甲曾问岩头,头曰『你还解救兹么?救兹也祇是解粘。和尚提起皂角,亦是解粘,所以道无别。』」泉呵呵大笑,师遂有省。(幻寄曰:「玄泉若无后笑,几乎带累岩头,黄龙一笑下脱却毛角,尚未免牵犁拽耙。)问:「急切相投,请师通信。」师曰:「火烧裙带香。」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百尺竿头五两垂。」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未是学人本分事,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封了合盘市里揭,师将顺世。」僧问:「百年后囊钵子甚么人将去!」师曰:「一任将去。」曰:「里面事如何?」师曰:「线绽方知。」曰:「甚么人得?」师曰:「待海燕雷声,即向汝道。」言讫而寂。(以上皆指月录原文,一字不遗。学者欲知黄龙为何如人,并其程度到何等地步,请研究此篇可也。)
  「指月录」第十七卷云:「鄂州岩头全太岁禅师,(中略)唐光启之后,中原盗起,众皆避地,师端坐宴如也。」一日贼大至。责以无供馈,遂剚刃焉。师神色自若,大叫一声而终。即光启三年丁未四月八日也。(圆顿按:岩头虽与本题无关,然欲知黄龙诲机是何时之人,不能不看此段记载。因为黄龙年代不可考,但黄龙曾经参过岩头,必与岩头同时。间接的可以得到一点线索,所谓光启三年者,乃唐僖宗年号。即是民国纪元前一千零二十五年,于此可以决定黄龙诲机亦是光启以前的人。吕祖虽是唐朝人,但其生年亦人各异说,或言贞观丙午生,或言天宝十四年生,或言贞元十三年生,或言贞元十四年生。今从「吕祖年谱」断为贞元十四年生,即是民国纪元前一一一三(按应作四),亦即是光启三年前八十八(按应作九)年。
  「指月录」第二十八卷云:太史山谷居士黄庭坚,(中略)既依晦堂,乞指快捷方式处。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开,堂曰:「闻木樨花香?」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么老婆心切。」堂笑曰:「祇要公到家耳。」久之,谒死心新禅师,随众入室,心见。张目问曰:「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甚么处相见?」公无语。心约出曰:「诲堂处参得的使未着在。」后左官黔南,道力愈胜,于无思念中,顿明死心所问,报以书曰:「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瞒了多少,惟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圆顿按:此段公案与吕祖黄龙皆无干涉,此名诲堂,彼名诲机,此是宋朝人,彼是唐朝人。仙佛合宗认为诲堂,即是黄龙诲机,恐不免有误。)
[此贴子已经被原作者于1/9/2006 7:53:16 PM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0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与黄龙(转自漏尽阁)(接上

 

)三、吕祖参黄龙事疑问(圆顿子)

 

 

   余所搜集吕祖参黄龙这件公案的材料,虽不能说完全,大概可以十得八九。若再有出此范围之外者,都是些斋东野语,可以不论。

  余等生于千载之下,尔欲判断千载以上之事,本极困难。况且又是方外的事,历代以来士大夫都不屑注意。纵有所闻,亦一笑置之。谁肯浪费笔墨,加以考证。故尔人异其说,说异其辞。

   佛教徒则烘云托月,推波呃剑?┛致雷娌蛔龊蜕校?┛致雷娌还虻乖诨屏?媲埃?澜掏皆蛞Фㄑ拦兀?桓欧袢稀K凳欠鸾掏轿痹斐隼吹摹N┛致雷婷???盗耍?┛值澜瘫环鸾萄沟沽恕?

 

  另外更有一种在家人,非道非僧,亦仙亦佛,调和三教之流,他们虽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却又不承认吕祖是输。他们说吕祖慈悲,为度末生故,所以示现如此。亦等于维摩居士,本来无病,为度众生故。示现有病。文殊菩萨,久已成佛,为度众生故,示现在佛座下求法。并非吕祖真有错误,后学不可执着迹相,致碍圆通。总括起来,全国中人,对于吕祖参黄龙公案,有三种派别:

   第一种、肯定派:认为这件事是铁案,丝毫不可移动,如佛教徒是。

   第二种、反对派:认为这件事是佛教徒伪造的,后来以耳为目,弄假成真,全不足信。如道教徒是。

   第三种、调和派:认为这件事虽不能说子虚乌有,但是吕祖故意示现如此,不可误会吕祖真不悟性,不可误会吕祖真被黄龙所折服。或又谓吕祖经过一番悔悟,因此证了佛果。如在家居士们、乩坛弟子们皆是。

   以上三派,都被他们占尽了。砚在叫我归入那一派呢?若入肯定派,是为盲从。若入反对派,是为武断。若入调和派,是为骑墙。盲从与武断,固然不是学者的态度,而骑墙派之模棱两可,亦失却研究家的精神,我只得自成一派,其派如何?即怀疑派是也。

   所谓怀疑者,因为这件事有许多可疑之点,难以令入相信。若仔细推敲,便要露出马脚,今试举种种疑问如下:

   第一问、指月录:「飞创胁之,剑不能入。」请问吕祖用的是什么剑?桃木剑、铁宝剑还是一条白光剑呢?

   第二问、剑如何能飞,用手中之力抛出去呢?用丹田之气吹出去呢?还是口中念念有词祭出去呢?

   第三问、剑何故不能入?黄龙有金钟罩铁布衫工夫么?身上穿了盔甲么?他的剑术胜过吕祖么?或者还是像现代红枪会大刀会之类,鎗子打不入么?

   第四问、黄龙之师岩头和尚遇到乱贼,不肯逃避,被贼杀死,大叫一声而终。虽然他有视死如归的定力,到底没有刀鎗不入的工夫,何故黄龙忽然有这样大本领。

   第五问、普适人在世俗上辩论是非,周到意见不合时,结果只有拂袖而去。若无切肤利害,决不至于动武。吕祖是个得道的人,自然比普通人更加心平气和。岂可因一言不合,就要飞剑伤人?幸而剑不能入,未曾闯祸。假使当日剑入黄龙之身,后事何堪设想。请问吕祖何以蛮不讲理如此?

  第六问、吕祖参黄龙诗,一共不过四句,历代相传,已经有许多不同的式样。即如第二句,「指月录」作「如今不恋汞中金」。吕祖全书作「大丹非独水中金」又如末句,指月录作「始觉从前错用心」,「吕祖年谱」「吕祖全书」「神仙鉴」皆作「嘱咐凡流看意寻」。「吕帝圣迹纪要」作「消尽平生种种心」,请问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或是全真?或是全假?

  第七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此意此较「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之意,是异是同?若说是异,异在何处?若说是同,为什么出在吕祖口里就是「守尸鬼」,出在释氏口里,就是「佛菩萨」?

  第八问、「指月录」所载吕祖参黄龙诗末句云:「始觉从前错用心。」请问错在何处?是否从前学长生术就算大大错误?吕祖当日既然痛悔前非,何不就把斩黄龙的那口剑回过来,斩了自己,以表示从今而后不再做守尸鬼,倒也干净。何故仍旧要活在世上?仍旧要著书立说?将这些长生法术一代一代流转到现在。自己已经误了,又要贻误后人,未卜吕祖是何心理。

  第九问、若依据「吕祖年谱」及「吕祖全书」所载,似乎飞剑之说,不是实有其事,仍是答机锋的。既然讲到机锋,当然不能离开口舌言语。为何黄龙又说「此固不可以口舌争也」这句话?请问答机锋不用口舌用什么?是否要学不开口的机锋?如眼睛翻上翻下,脚步三进三退,画个圆圈,竖个指头,拍两拍,挺几挺,种种捏怪,这些纔算是机锋么?   第十问、「吕祖年谱」引「仙佛同源」,谓黄龙诲机者,乃商山四皓夏黄公所化云云,这些神秘奇怪之历史,向来没有见过记载。请问引仙佛同源的人,从何处得到这个消息?是否能免杜撰之嫌?

   第十一问、「吕祖年谱」引「草堂自记」云云:吕祖是唐朝人,草堂自记,,到清朝纔出现于世。请问此书是否吕祖亲笔所作?若说真是吕祖自己做的,请问吕祖肉体是否尚在人间?若说是吕祖阳神所作,请问吕祖何故不肯把阳神消灭?偏要保留一千多年,是什么意思?岂非由守「尸」鬼,变而为守「神」鬼么?岂非仍旧不能免贪恋长生之罪过么?   第十二问、俗传吕洞宾三戏白牡丹是否可信?「冬夜笺记」说,此乃宋人颜洞宾事,误加于吕祖身上。然则飞剑斩黄龙故事,是否亦为末人颜洞宾事?宋朝亦有黄龙这两件事,久已被小说家写作传奇,弄得全国皆知,说假都是假,说真都是真。你们若说戏牡丹故事是误,则斩黄龙故事安知不误?请问吕洞宾与颜洞宾是一是二?

   第十三问、学仙的人叫做守尸鬼。「守尸鬼」不是好东西,我们已经领教了。请问学佛的人叫仿什么鬼?抛尸鬼?弃尸鬼?烂尸鬼?灭尸鬼?无尸鬼?这些名字能用么?守尸的是坏鬼,不守尸的是好鬼么?

   第十四问、学仙的人经八万劫,终落空亡,我们已经领教了。择迦牟尼,活到八十岁,就入湟盘,这种现象,是否不落空亡?若说是落,他的程度,比修仙人的差得远了。一个能经八万劫,一个不过八十年而已。若说不落,请问拿什么作证据。设若没有证据,难道不怕修仙的人反唇相讥么?

   第十五问、指月录载黄龙击鼓升堂,吕祖入谒,龙见,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请问「窃法」二字作如何解释?黄能当日既然是击豉升堂,必定是公开演讲,决不是严守秘密。而吕祖既称入谒,必定是经过号房通报,或是先到客堂,由知客师引导,再至讲堂听讲,决不是私自溜进去的。如何轻易把一个﹁窃﹂字加于吕祖身上,以窃贼视来宾,未兔太不合礼。就算是吕祖没有正式通报姓名,直撞进去,也不能说他是窃。因为和尚们讲经说法,向来是公开的。无论何人,不管认识与不认识,都可以进去听讲。自古及今,已成惯例,为什糜黄龙独要改变这个例子。

   再者:提起「法」字,必须要有方法可以教人。并且这种方法,只有黄龙晓得,普通人皆不晓得,纔配称得起一个「法」字?请问黄龙所说之法,是什么法?若说是佛法,其法能出三藏教典范围之外乎?佛家藏经,既巳公开,何故黄龙依经说法偏要守秘密?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照金刚经的意思看来,释家是以无法立教,不是以有法争奇。既是无法,如何能窃?可知「窃法」二字简直不通,若非妄语,便为戏论。

   第十六问、「吕祖全书」云:吕祖呈黄龙偈末句,全唐诗作「始悔从前错用心」。祖师证圆通佛果,盖本于此。请问吕祖证佛果,有什么光辉,不证佛果,有什么耻辱?吕祖何必定要证佛果,何必定要把神仙资格取消?钻到释门中去,何故情愿降低自己身份,何故学世间凡夫一般的见识?

   第十七问、吕祖全书云:「遂与指明大道」。请问这个「道」字,是就道家而言呢?还是就释家而言?若谓就道家而言,无论什么大道小道,乃自己本分事。吕祖岂有不知,何必要和尚们指明?若谓就释家而言,普通和尚们都叫做说法传法,不叫做说道传道。假使和尚能讲「道」,岂不变成道士么?若谓「大道」二字本是借用,以代替佛法二字,请间吕祖既修仙学道,又要佛法做什么!若谓佛法胜过仙道,所以吕祖要改变方针。此等言语,出于和尚口里,并不奇怪。若有出于修仙学道人口里,真有点头脑不清,自相矛盾。做吕祖全书的人,亦犯了这个毛病。

 

 

   四、吕祖参黄龙事评议(圆顿子)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千载以前的事,谁也不能判断他是真是假。若是假的,徒费唇舌,若是真的,乃等于一幕电影,早已一闪过去,不留痕迹了。我们今日为这件事,居然大开辩论。吕祖黄龙有知,岂不笑煞!这都是玄一子惹出来的是非,令我欲罢不能!

   现在与将来,是科学实验时代,空谈的哲学与玄学,已经感觉根本动榣,何况再夹杂许多神话!如何能令人心悦诚服?仙佛两家,立场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志愿,虽不必舍己从人,亦不必强人就己,更不可贡高我慢,轻视外教。论到究竟地步,长生就是不死,不死就是不灭,不灭自然不生,不生就是无生,无生自然无死,无死就是不死,不死岂非长生么?黄龙执着一边之见,不识究竟之理,于无分别中强为分别,随意乱下批评,谬说流传,至于今日。普通佛教徒,见解更不及黄龙,偏喜拾取黄龙之余唾,动辄以「守尸鬼」、「落空亡」等语摇动学仙者之志愿。一般学仙的人,脚跟欠稳,常常被他们引诱到释氏门中去了。一入释门,任你翻十万八千里筋斗,也跳不出他们的圈套。此等人,仙家视为可怜悯者。   在我眼光中看来,黄龙并不见得怎样高明。那几句机锋,也是老僧常谈,无甚妙义。吕祖当日何以如此钦折,不能令人无疑。或问:圆顿子若处吕祖地位将如何?答曰:抱定宗旨,永不改变,慢说什么黄龙,即使释迦牟尼复生,也不能令我屈服。若没有这种毅力,在今日佛教风靡全国的时候,尚敢于开口提倡神仙学说么?

  或问:圆顿子的程度,超过吕祖么?笞曰:不敢!吕祖智慧胜常,故能言下顿悟。我是个愚笨人,永远没有悔悟日子,吕祖敬礼黄龙,是吕祖工夫深,有涵养,我器量大小,不能学吕祖那样谦虚。「无明」这个东西,在我是永远要保存,丝毫不许破的,别人家要想破我的无明,请他们先破一破自己罢。我不愿讲三教一贯,更本愿讲仙佛同源,当年印度释迦牟尼,他就不懂中国神仙家的法门,何况后世佛教徒?吕祖参黄龙事,设若是假,固不足论,就算是真,亦只可说偶然游戏而已,何必大骛小怪!

  结论这件公案,是真是假,殊无研究之价值。劝诸君留点有用精神,做实修实证事业,将来到了相当程度,自然就能彻底朋白,犯不看因为这些类似小说家的古典,争论是非,敢尽我最后的忠告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道中脉辩之一 正阳子

〈书社按:此文乃正阳子所作,见地卓越,辩析精详,尤其对于黄道之论述,真有破千古谜暗之感!要知,黄道乃仙家千古核心秘密之一,自古丹经,仅露片言只字,另人莫衷一是,纵一般所谓道学前辈、专家权威,若不经明师指示并加切身苦证,虽将丹书倒背如流,亦不知黄道之真实作用!此辩文可为:黄道之位置、定名及作用浅释;辩黄道、中脉之实际修炼方法不同;辩陈健民《中黄督脊辩》几大错等三个部份。书社原将三次连载,但便于读者阅读,且又不忍将此美文割裂,造成缺限,故一次性刊出,敬请关注!同时,在此再次感谢正阳子道长!书社又按:宏扬中华道学,功德无量!望各学术论坛转载此文是幸!!〉

小引

陈健民先生被喻为汉地学密者第一人,影响之所及,崇拜者日众!尤其新近出版的《曲肱斋全集》中关于佛道高下之论中直斥我仙家丹道为外道邪门,如《中黄督脊辩》等,其文采斐然,甚惑人心!初学丹道,或穷理未澈而又无真正实修经验者,在不知不觉中,最易被其虚名虚言所震而受其所惑,毁我珠玉,夸人瓦砾,真以为密宗较丹道殊胜!且目下全国修炼丹道之道友,旁参佛学者,颇不乏人。难免被陈氏言论以泰山压顶之势所震慑,而灰心变志,轻视仙道,认仙学仅为学佛之过渡,流毒不浅,遗祸尤深!!实际上,陈氏辩文皆乃先入为主、毒药入心,颠倒黑白之作,如《中黄督脊辩》,陈氏在此文中自认于道家"黄道"究作何解,他亦不知,却偏偏写出了此一辩文,且称"既成,旋享誉海外",真滑天下之大稽!此亦可见陈健民徒辈,不分是非黑白,一意崇佛贱道之卑劣浅薄手段,如陈健民在《曲肱斋全集》内之多处骂我道家为外道旁门,由此可见之一斑也!吾添为炎黄子孙、仙道后学,亟欲为我道家申张之,故效野人献嚗,聊作此篇,以张道风!

陈氏所称之密宗确乃奴隶文化之余迹,而道家乃吾中华固有文化之国魂!一门学术,岂可偶然存在与发展?必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人文环境,文明进步程度等因素作依托!此必然之理,稍具常识者皆知之!所以将佛教控制了千余年的中华藏地之社会,与我中华汉地千余年发展之情况,作一对比,可知矣!事实胜于雄辩,人焉廋哉?!密宗果系陈氏所说,乃人类文化之精华,则藏地经此高深密法熏陶千余年而未断,文明进步程度应早远超世界各国,何以1950前尚是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大和尚"们高高在上,有何平等可言?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些"大德"德在何处?密法高明又在何处?若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藏族同胞怎能翻身作主人,而过上幸福生活?看来密宗不过尔尔!反观我中华汉地,唐虞三代政治纯良,民情敦厚;虽经东周百家各执道之一端,使道学分散,但流其余脉,亦使我中华至150年前仍是世界上最为强胜之国度,文化之先进,远非世界各国所能企及!若非汉明帝引入佛教,决不会"民生日益憔悴,民气日益衰颓,而有五胡十六国之乱华,有南北朝之分裂,有后五代之割据,有辽金辱国之耻,有元清灭汗之痛,有列强侵略之虞!"。又如密宗之产地--印度,其社会发展又如何?被英国殖民数百年,等级森严,普通人民皆为贱民,至今仍存余迹,看来社会进步亦不过尔尔!而陈键民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奴隶文化产物之密宗,诽谤吾中华故有之国魂,将欲取而代之,故吾不得不辩之!

然学而不可无师,所说方算有据,有惧于此,特列师承如下:张紫阳--石杏林--赵缘督--陈上阳--万啓型--王则云--刘之养--正阳子。以示下之所辩、所言,皆有所自,绝非一己私见!道友诸贤明鉴是幸!!

辩文

中者,中脉。既曰"脉",必后天之物,殆无疑义。以无为外道理论撑门面,实执于识神以念观念,成观想邪见,落入二无我空性,乃邪道果位,执识神幻想所开发!故终成虚幻不实之法身。执于识神大乐,终现报身幻像;执于识神大悲,则现化身幻景。独陈健民之密宗邪道辈所推崇,实“地狱种子”!

黄者,黄道。既曰"黄",即中之意,我中华自古以黄表中;既曰"道",即无上大道意;合二意,即可与无上大道相融为一,而能超脱于天地意。故不落“有”、“无”,不拘有、无,复可有、无。乃"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之法,故《参同契》曰"黄中",即“中”而又“中”之"道"意!

陈氏所称之中脉,几与黄道“有相”之一端的位置仿佛,故当辩一。 浅学无知辈,每将导引观想及识神愿力引入黄道修炼,几与陈氏中脉邪道修炼无二,落入后天,故当辩二。

陈氏所言之密宗中脉,以"菩提心"、"中观见"、"如来藏"等佛家无为理论撑“门面”,实行后天以念观念及存想之识神观想,执于空幻所现而迷不自知,故当辩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着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故首当知者:黄道与中脉修法之正邪区别,事实胜于雄辩,何能狡诈。次则自知:陈氏中脉之理与法相背,不辩自明!

一、黄道之位置、定名及作用浅释

1、黄道之定名

陈氏所言之中脉者,乃直通七脉,位于前后左右脉之中心一条有迹有所之线路。属有为观想而显现。 黄道者,乃天地万物绝对本体之正中根本------太极、而反映于人身者。故仙经常言:"物物皆具一太极,事事皆具一太极,吾人亦具一太极。"众所周知,天地万物皆绝对本体-----先天一炁之所分,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者是(与现代科学所认为可见宇宙乃一奇点暴炸而产生暗合)。可见天地万物,亦包括佛、法界等等皆乃无上绝对本体所分;正因为此原因,必有一无形之“物”将天地万物,亦包括佛、法界等等皆连系在一起,彼此相通。

此“物”于人身而言,落到实地,谓之玄牝,乃黄道另一角度之称呼!故此丹家就是利用“物”,使之与绝对本体相融为一,进而摄取精华,使这无常之身体升华为现实之仙体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华为完满之人生,使不完美之世界升华为现实之极乐世界;陈氏之佛家徒辈则是"出四门见生、老、病、死示现"而消极的逃避,"发心脱离此无常之身,并欲断除一切后有之身,"〈见陈键民《曲肱斋全集第五册·中黄督脊辩》〉而往生于极乐!两者高下立判,不待言矣!这两者之态度正如同八年抗日时,道家是积极反抗、就地建立新中国的人们;陈氏之佛家辈如同看不起千疮百孔贫穷的祖国,而积极的逃离他方的人,这种人反而讥笑“建立新中国的人”为执于"故土之见"。此一点,即是道、佛本质之区别,亦道家与其它世界各宗教之本质区别所在,也是佛家谩骂道家执于身见的根本原因所在!千百年来,陈氏之佛教徒辈恶意加在我道家之上的谩骂、嘲讽、诽谤等等,于此,可以休矣!!

故黄道可以为窍,然此中黄不可作"有"见,亦不可作"无"见,故古仙曰:"身内不是,身外亦不是,执于身体亦不是,离开身体亦不是。"纯阳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故黄道以道而得名,以太极而得名,离于一切有为造作与无为消极,但总而言之即中而又中之"道"义,依此可与绝对本体相通为一。《道德经》有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故以"窍"位言之者,可为线,为点,为穴,为窍;以"妙"用而言之者,可为黄婆,为真意,为药物,为金丹,为先天一气。何以言之?太极分两仪,黄道分两相;两相者,龙虎也。故李道纯云:"以其灵感,故曰药物;以其成物,故曰鼎炉;以即变化,故曰火侯;以其交济,故曰坎离;……若非龙虎,何以尽之?……推而广之,玄牝之门也……。"玄牝者,黄道也。现分释如下:

2、黄道之位置 为线者,以太极之中有无极,宇宙之中有太极,天地之中有黄道,万化生之于人身,故人身亦有一黄道,此可为线者之说一。

可察太极之两仪动荡,而生三才、四相、五行、六合、八卦,变化出,万物生!然其中亦有不变者,以主宰于其间!否则,太极皆变,失之本来,亦无有太极矣!此主宰于其间者,无极也!又可察天地日月之运行,日东升西落,月盈月亏,看似变化万千,其中亦有不变者主宰其间,黄道也!故无论万物变化如何,其中有不变之黄道定其位也,此为线者之说二!

《易》曰:"天地定位,"丹道本建立在"人道合一"观上,人为万物之灵,万化皆备于我,人之黄道为浓缩的一个先天"道"体〈人之元神元炁元精实居于此黄道内〉!故人亦有无极,亦有太极,亦有黄道。以形而上者言之,天地之黄道乃“无形而实有”之正中一线;以形而下者言之,天地之黄道乃有形之一线,即天文学上所指之黄道也!人亦如之,其理一也。故亦有"赤""黄""黑"三道之说,故赤、黄、黑三脉乃"线"也。以形而上者言之(以仙道论),赤道任脉总领吾人身气机,三丰曰"任者,任也,乃生生不息之元气也,黑道督脉总领吾人生之气脉,",任督二脉犹吾身太极之两仪,黄道犹吾身之无极;以形而下者言之(以医学论),任脉乃行于胸腹部之正中之一线,总一身之阴经,乃阴脉之海,督脉乃行于背正中之一线,总督一身之阳经,乃阳脉之海,黄道乃行于人身正中之一线,位于任后督前之正中虚空一窍。所以说黄道处于人身正中之中一线,犹天空中之黄道焉!而任督二脉及其它经脉乃黄道之妙用也。故《皇极阖辟证道仙经》曰:"此窍初凝,即生两肾,次而生心;其心如藕,其梗中空外直,拄地撑天",古圣说得如此亲切明白,奈何愚者不悟!此黄道可为线者之说三。

为窍者,以宇宙万有皆同一太极所分,共具此一窍也。故黄道以窍而名者,称之为"祖窍"、"玄关"、"黄中"、"玄牝之门"、"黄庭"等等。实际上不管千百种异名如何,说穿了皆含有一个"中",一个"一"的意思。所谓"身内不是,身外亦不是,执于身体亦不是,离开身体亦不是",也就是张三丰祖师所说:"大道从中字入门,……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以上乃就初步下手功夫而言及"黄道"之含义,所谓凝神于气穴者是。至于《天仙心传》所言:"顶光下照至眉间,至心间,然后引入黄中",已乃是从有形之中开始进窥无形之中矣。

为穴者,"六阴之下,一阳来复"之处也,又言炁穴者是。何以言之?以上既知功夫初步下手是"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故此"人天合发,中中合一"之后,必"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有"一阳来复,药从窍生"之验。以位置言之,此一阳生“处”,正人天合发之处,谓之炁穴,亦黄道之别名也。另外,因此黄道一线乃先天隐藏之所,不杂凡后,所谓黄道乃仙道,赤黑为人道,故黄道之一线各处亦有不同作用存焉!黄道一线之正中者,谓之"黄庭",故南樵子曰:"此夹脊双关一窍,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闵一得祖师犹恐后学不明,而误会在督一线,故深示之曰"在夹脊前,中脘后。"若论其作用,丹经:"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庶几近之!黄道一线之下者,谓之炁穴、下丹田;黄道一线之上者谓之泥丸宫、上丹田。

按:由此可见,气穴、任督乃后天向先天转换之工具。道终不可见,不可察;先天一炁亦不可见,不可察。可察者,非道也,非先天一炁也。故气穴、任督不可或缺也,乃后天之“中”,“中”乃自然客观之“物”,非想象观想之愿力幻化而成也!!故此后天之“中”亦不可以观想、存思等以念观念、执着识神用事而运炼之!否则,何以趋向先天大道,摄取先天一炁!? 故黄道可为无形之线,亦可为有形之线;而线之中又可为穴、窍;穴、窍之中又可“发动”变为球、点。皆谓之黄道,以其有"黄""中""道"之义故也!

为点者,此一阳者之来,如露如电,似黍米之珠;以极小,故言"一点";以极灵,故曰"一阳",又曰药物。此药物纯是先天,不杂凡后,方可从炁穴中而生起。世人只晓气穴,而不知炁穴,故先天大道、太上心宗日晦!吾人有此形躯,乃是后天,而炁穴纯是先天,若舍此后天,纯从先天下手,则无从措手,变为无为消极之无情外道,类于禅宗,终落空亡!驻世神仙李泥丸云:"智者趋向禅宗,获坐脱立亡之效,终落鬼趣,离道远矣。"故须从凝神调息于后天之中--------气穴下手,以进火、炼药,借任督等之阴阳转换来中和,使后天还返至先天,以至先天之先!

3、黄道之作用

中华丹道之学问,建立在太极两仪之基础上,故以线论,赤黑及奇经八脉与后天内呼吸已总摄千千万万一切之脉道及其一切变化,所谓以简御繁者是。不似陈氏所言密宗之脉,杂而多端,繁琐而无当。故两者之高下,不待辩而明矣!

至如无形无象之黄道,更无论矣!所行纯乃先天。

有必须注意者:凡凝神、进火、采药、退符皆在任督或其它相关部位,如气穴、山根、天目、夹脊、百会、阴跷、脐外寸径、鼻外寸径、头顶外寸径等;而阴阳交生之物则归于黄道,如:下丹田(即炁穴、地心、灵谷)、中丹田(即人心、应谷)、上丹田(即天心、天谷)等!若在黄道中,如下丹田等凝神进火,必夹杂凡后,如同以污泥填塞崆峒仙境也!古今许多丹士未得真师传授而不知此理,故累修累泄,炉鼎累筑累塌,另人浩叹!!〈有必须注意者,所谓上、中、下三田,非以方所尺寸定,乃是指“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层次不同而所成之不同“状态”,乃虚无中来、自然形成的客观之“物”,非观想幻化而来。〉

黄道比喻谷仓,任督及身外等则是谷物所产之处与运送至仓之线路。为便于说明任督与黄道之关系及作用,再举例说之:众所皆知,我人所饮之食物,先经口齿之咬嚼,再依食道之传送,继以胃之消化,最后方进入小肠以吸收。食物由口至胃者,谓之后天;经胃消化后可供小肠吸收者,谓之先天。口、食道、胃则比之任督等经脉与窍位;小肠则喻之黄道。食物若不经咬嚼消化,通过手术割开腹部与小肠,直接放入之,其害如何,可以概想矣(要不了几次,必死无疑!)!因此初修者不经任督,直通黄道,是如同以污泥填塞崆峒仙境,其害如何,亦可概想。是以黄道乃结胎、哺乳、脱胎、神化之所(故绝不可夹杂凡后);任督为凝神、进火、采药、烹炼、退符等下手用功之处。注意!注意!!

所以黄道最大作用,乃沐浴、结胎、哺乳、脱胎、神化,乃无为而无不为,丹书所谓“无功功里自施功”也。将黄道一线分为上中下,其作用亦各有不同。之下称之炁穴、下丹田、地心、灵谷,乃结丹结胎之所;之中称之黄庭、中丹田、人心、应谷,乃温养哺乳之所;之上称之上丹田、天心、天谷、泥丸宫,乃脱胎神化之处。此乃以人体自身论及者,但非有尺寸方所可定,皆自虚无中来,自然炁生而方显,自然神觉而方成。

若跳出吾身言之,则更有妙义存矣!况且,丹道之修炼,从未有可执于身内阴阳而成功者,执于自身阴阳乃叶文叔之流也。现再释之:万啓型仙师曰:"夫人有三心,天心,人心,地心;于身内言,天心生精,人心生血,地心生气;天人混化言,天心应乎天元,地心应乎地元,人心应乎人元;是以世身一致,三才一我,深造虚寂,内感三元,世身俱化于一炁中。闵真曰:'大地生人,龙虎无量',第以见与不见为可、否!唯在深耕置种,假幻勾玄。"此南宗心传,太上法裔!故三丰云:"除开这肉团心,尚有这三个真心,有人识得么?"此黄道第二大作用也:使我三心应乎三元,天人合一,以行三才卵守,世身混化之功;进而生道合一,形神俱妙。

4、小结

进而申之:黄道几与道等同。故其"位置"凡与"中"为一者,皆以黄道该之!中者,有身中有形之中,亦有天人合一之中,有一线之中,有一点之中,亦有一时一刻之中,等等,故可为点、球、线等"有窍位"可指者。故黄道之位置与密宗之中脉不同,举凡中脉所指一切位置,已包涵在黄

道"有形"之一端范畴内也,如点、球、线者是!黄道位置更有超越处!是中脉所不能表现的,如天元清修之"玄关一窍"、龙虎大丹之"玄牝之门"、夫妻双修之"阴阳门户"等等!故不可以中脉为黄道,纵令其位置有相通处,但中脉仅为黄道之一端而已,虽沐猴而冠,如人若似,然终不可名其为人也!以上仅就黄道位置而辩及者。

若就其"妙用"而言:凡于"中"为一者,皆可以黄道该之!故丹书有称其为黄婆、元神、真意等妙用者!若就其"妙有"而言:凡于"中"为一者,皆以黄道该之!故又称之为药物。

凡举一切,一言以蔽之:皆不脱中黄妙道也!亦"中"、"黄"、"道"、"太极"等乃黄道之本体,故,如"妙有"、"妙用"、"妙窍"等,举凡一切,依本体立名者,皆可以"黄道"目之。 而密宗所谓中脉,未有如此妙义,察即一切妙义,不过仅落在"黄道"之窍位妙义之一端上。岂有"黄道"如此圆融广博包涵一切哉:不但有"中脉"所指之一切,且更有黄婆、真意、元神等一切妙用,以及药物等一切妙有哉!?

陈健民不知此理此法,又无道家功夫之真正实修,是以有“各执自说以为是”“黄中在道家并无定说”之叹!

正阳按:在密宗原始要义中,中脉位置处于丹道所说之有形的黄道与督脉之间的一线,有的亦直接将督脉称作中脉。将中脉定为人体正中一线者,乃陈健民开先河,但据我所知,凡藏族之密宗“活佛”对陈健民此说是很不以为然的!中华文明之神髓即"中"、"黄"、"道"、"太极",如儒家中庸之道之“中”,中国之“中”等,这种“中”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以至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可谓中华文明的灵魂!中华民族流的是这种带“中”“道”的血液!只要是中国人,生活在这片热土,必定流的是这种血液,必定受了本位文化潜移默化之熏陶,而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去看问题、去理解外来的文化与学术!所以陈健民在潜意识里认识到密宗原始要义对“中脉”界定的错误,如是以我中华文明--道家文化将“中脉”修正为人体正中一线路,并得到了汉地学佛者之普遍赞同!实际上,从骨子里体现的恰恰是道家文化之伟大!谁也不知道“乔达摩·悉达多”原意到底如何?!只是中国人自己的理解而已,这种理解与发挥恰恰是建立在本位文化--道家文的化修养与潜移默化的熏陶基础上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说:所谓甚深奥义之佛经,所谓高深无边之佛法,只不过是中国人根据道家文化所制造的东西、说的是一种“中国的学术”而已!!!所以说,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在本质上是一种“中华化”的“佛家”与“佛教”,是道家学术的分支,只不过表面挂上“古印度人的牌子”而已!!!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除开“乔达摩·悉达多”这六个字及极少量的经文是外来的东西外,其它一切都是道家之产物!!!民国张化声先生讲“禅宗是道家文化中玄学的馨香儿”,〈见《中华仙学》〉是丝毫不错的!现在很多道友对佛教的盛兴与道教的衰弱深感彷惶,愚以为大可不必,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佛教”只是道家的分支而已!所以古哲高真们表面上号召“三教合一”,实际上反复强调唯有“金丹”是大道。

二、辩黄道、中脉之实际修炼方法不同

1、阴阳而通法 黄道之修炼约有渐顿两法,一为阴阳修炼而通于中黄直透。即清·黄元吉《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注释所言:“若论修道,古有两等法,有清净而修者;有阴阳而补者”。所谓阴阳而补者,即是自外而入,先使任督等经脉及窍位开通,河车运转,接后方能使二炁归入黄道,再力加精进,于是中黄大开,而产大药。丹书云“会三性于中宫,追二气于黄道”者是。

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吾师亦谓丹道修炼是借阴阳之交媾以招摄先天一炁!故此法原理在于阴阳之气通过任督及其它经脉与妙窍进行交媾转换,而取得先天一炁(即药物者是),日积月累,阳气充足,自可开通黄道。然阴阳之气有身内阴阳、生龙活虎阴阳(正阳按:又有称之为同类阴阳者是)、天地阴阳、虚空阴阳、太极阴阳等五种之区别!凡阴阳之气必经任督之运行,凡阴阳交生之元物必归于黄道!

然而,要世身俱化,内感三元,必玄关洞启,深造虚寂;要玄关洞启,深造虚寂,必百节通透,九窍灵珑;要百节通透,九窍灵珑,必用身中之先天。闵仙一得曰:“然要知三关九窍不通,血气有阻,治病不暇,而暇远作栽接乎?……以作大道张本”。此身内阴阳之功夫也!

又要知,身内之物亦有可用与不可用者。故赤黑二道所行乃后天中之先天气,切不可夹杂后天之浊气。何以言之?丹书讲水清火白。水清者,所以洗髓也。髓者,髓海也,脑为髓之海。千千万万之幻景,亿万之念头,千奇百怪之欲望,皆脑之所出。或用戒律、或用禁欲,或以吃斋,诸多手段,皆若以石压草,百用而无一效。更有甚者,欲见嚣张!或执幻景,认假作真,以为可已通灵,而称仙佛降临;或如石压草,欲见乖张,用心叵测,建立邪教!故髓海须洗之,所谓洗者,以水洗之。故又须辩水源之清浊。黑道,即水所行之道。若要水源之至清,则所用之火亦为纯净无燥之火。故三丰言:“凝神者,收已清之心,眼勿乱闭……清凉恬淡,始行入气穴,乃曰凝神。”故赤道所行亦乃先天。此先天乃后天中之先天。唯进此火于海底与气穴,烹炼一身之阴精,清气上升,达巅洗髓,浊者归于海底,仍进火以烹之。故必造乎忘境,所聚精气神,皆得咸属先天〈乃身中之先天〉。

密宗不然,不明凡后,直接以后天之识神,从中脉起修,执于观想(如观想本尊等)、存思(如存想诸佛发愿力等)、执咒(如诵诸咒等)、吐纳(如九节佛风、宝瓶气等)、执于功中幻景(如陈建民洋洋自得之所谓“黎明之虚空”“黑夜之虚空”及“韦驼将军”“金刚护法”等,见陈健民《中黄督脊辩》及《曲肱斋全集》)、方所、颜色、声音,使本来清虚先天之所夹杂后天观想凡火燥气,真是运污泥以塞崆峒也!其害如何,可概知矣!故有后天有相之火焚身之所谓虹化现象,陈氏苦修五十年,闭关二十余载,亦有生、老、病、死、苦,终不免凡火攻心,吐血而去!由此必知,丹道是密法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故阴阳而通者,一、清修而言,必先借身内阴阳交媾所得之物而开通任督等经窍,进而使之百节通透,后可有所作为。二、栽接之法,则借生龙活虎之气以开关展窍。百节通透后。清修者,洞启玄关,开通黄道,依功夫深浅或致乎同类阴阳、或致乎虚空阴阳、或致乎天地阴阳、终得太极阴阳交生之物。致乎先天太极交生之物者,黄道大开,丹书云“五千四八生黄道”者是。得之者,谓之天仙!

栽接者,筑基后,先致乎生龙活虎交生之元物以结丹,后借生龙活虎以致乎上天圣父圣母交生之物以还丹,终得先天太极阴阳交生之真物以化形。 然无论何种阴阳,皆必要归于自身“中”,归于自身阴阳,所以云:“内感三元”!故任督及奇经八脉等以应阴阳二气,黄道以应阴阳交生之物! 有必须注意者:此所谓阴阳,乃真阴真阳,而非凡后阴浊之物!

可知当今一些所谓速成丹功,尚未入门,纯以观想等后天意识,心中之燥火,汇聚于下田,或强以后天之神合后天气而不知自然,或专以观空为能事而身中无主,或以搬运导引,强为运用,等等实后患无穷也!于精言之,必屡补屡漏,且一身阴精主事,扰乱身心,欲望大炽,后弊无穷;于气言之,一身燥气行于经脉,百病丛生;于神言之,浅则欲火焚身(如有相之阴火焚身的密宗虹化现象),无有宁日,重则各般念头野心大显,危害社会!而密宗修炼,即是如此:妄以意为,纯以观想,其害如何,可以概想矣!读者不信,可察以前西藏社会现实,必知吾言不谬!是以,密宗有要信徒吃屎喝尿,〈此亦见《曲肱斋全集》〉将其变成奴隶之邪行!不讲自主之理信,唯讲盲目之迷信;以佛权代替人权,以奴隶迷信(称之为封建迷信,已是抬高,察之密宗实际,“奴隶迷信”称之可谓名至实归)那套思想麻醉我人思想!(以上等等之事例,读者请见陈建民《曲肱斋全集》)。

又按:不谈玄虚高妙之理论外衣,以修炼所用之实际方法而论,陈氏之密宗徒辈津津乐道之三密相应,实与道家旁门之符咒法术完全相同。密宗有咒语,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亦有咒语;密宗有手印等身密,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亦有手印等踏罡布斗及禹步之法门;密宗有观想本尊及佛等,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亦有观想符图及祖师等;密宗修炼讲以上三者结合且须清楚之传承与无上金刚师之加执,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亦然,而特别重视传承力!可见密宗一切修炼方法及长处,仅落在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上而已,且道家旁门符咒法术之修炼比之密宗简明有效得多!唯一不同者,密宗批上了一层正觉、智慧、佛、解脱等外衣!然而,皆类似商场广告之夸大宣传手法而已,经不起实地勘测! 总之,阴阳而通者,乃借不同层次之真阴真阳交媾所得之物,以开通黄道!

2、中黄直透法

中黄直透者,即古传之“真空炼形丹法”也,此法下手初必先假借后天中的先天自然之本来妙有而逆用之,以使百节通透,九窍玲珑,五蕴空寂;然后,洞启玄关,直以我天地人之三心应乎天地人之三元,玄窍自内而开出。纯以炼虚为主,直修玄关一窍,不论各种不同层次之阴阳,及致乎各种阴阳于不闻不见中,而“五千四八黄道生”,直致乎先天太极交生之物。直修“中黄直透”何其难也!黄元吉先生言:“清净而修者,即炼虚一著……,然非上等根器,不能语此”。何谓中黄直透?第八十章有言:“但只一正其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炁,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不过清心寡欲,主静内观……以我神炁炼此一个真汞……然此真汞,须有生发之候。盖心为五脏之中炁,中炁一升,五脏之炁随升,中炁一降。五脏之炁随降。其生也,由于真汞之动;其息也,由于真汞之静”。中炁之升降,即中黄直透,闵一得先生所谓:“纯由黄道升降”。中黄一开,则任督自开。但是,学人对大道根源未能彻底明了,又无先天真息真意之真实把柄,则怎能内辟而透入玄窍?或者在修功之时,不能真正做到万缘放下虚寂心身,而是外虚内实之假空假虚,或夹杂凡后等,则有闹黄、吐血、神识飞扬之弊患,稍好者亦阴神出壳而去,实因中炁升降纯是先天,不能夹杂半点后天也,故黄元吉先生言:“纯是炼虚一着工夫”。

此古传真空丹法如何?古仙曰:“以太空为法体,以三才为药物,乃是无上上乘!”唯在“端正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必从三观功熟始,以先天一炁为本,置此身心于先天之先,外其身而身存,真空炼形,万启型仙师所谓“混然于炁化之中”,则己证真一,后以一求一,所谓“置身于一,置一于心”者是。《道德》《文始》《南华》开其先河,《天仙心传》《三尼医世》等阐其宗风,《心传》云:“法造身等虚无,迎罡下照,纯行三才卵守,中无他念杂入而已”。“而尤要明夫宗旨,宗旨惟何?知还知返而已。盖还乃还元,返乃返本也。苟昧道本至虚,体本至无,则还失其还,返失其返。学者得之,务望参诸道藉,不立有无,一循道体,尤必造至自然,庶几不负所示云尔。”

此法最要者:在于身世并炼!我身乃三才之身,“心即天,身即地,念即人”。须知天地万物、灵灵蠢蠢,一切生灭造化,动静变幻,皆先天一炁之运化作用;而我功修内景亦不过先天之作用。故世与之身,是二非二,是一非一,但自一循道体,渐扩玄窍,将身外之天地、人群、万物之运化看作自身之气机运化,卵而守之,致虚致寂,外界一切景象皆当作吾身之内景,日常之接人待物、办事等皆不过这个大身内之气机变化。我只"一循道体、致虚极、守静笃",“一动即觉,一觉即收”,行三才卵守之功而同归混沌无极。则自知遍地皆黄金,一时收获无量。此道初层功验,正三丰仙所言:“在虚无中,尘色内,将我被天地人物所夺去的元气,重新盗回我身”。闵仙所谓“大地生人,龙虎无量”“人元遍大千”!吾宗简称此为“积铅于市廛!”古仙所云“在大庭广众之中而能致虚致寂,则所得亦自无量”。外界人众及天地的‘运动和作为’可称为两家同类阴与阳之运用;丹士本人的回光不动而入虚无,可称为中央戊己一家;共为三家。此乃千古丹道之不变奥义!若违反此理此法,则不落于顽空,即落入后天有为。丹道者,不过一阳生之道也!阳生者,黄道之别名也!故最上一乘丹法:知阳生之道,庸言庸行于日用平常之际,所谓混俗大用(按:不可仅作修心炼性一端看过!而是实实在在之命功。此诀至玄至妙,不经师指,无由得之。)!故丹道必须在人群中修炼!若不知混俗大用,无论所修何法,皆是磨砖作镜,静作孤修气转枯也!

吁!说时容易行时难。一则火候作用,返还变化,任其自然,毫无作为,易落顽空;一则返还火候,落于后天,夹杂凡后,闯黄闹黄。故万啓型仙师曰:“循行中黄千百倍难于任督”。

3、黄道开通之层次及证量 黄道开通之层次乃以所得“药物”论,非以所行“路线”论,所行之路线仍不过为黄道、任督等而已。

黄道最初层次之开通,乃身内阴阳交生之物、或生龙活虎交生之气,循行于中黄者。可得百节通透,九窍玲珑,五蕴空寂之效。谓之玄关初开!或云“玉液了性”者是。在生理上而言,此时下元不漏有形之精,到筑基全完,老年人则白发转黑,皱纹全无。此时功深者,亦有神通。然命非己有,未免抛身入身!清修而言谓之“明心见性,炼己筑基”;总之,佛家“心即是佛”之心性最高成就,于此层已无不包括在内!陈氏之中脉所谓“菩提心”、“中观见”“光明”“智慧”等无非心灵之作用;禅宗所谓各种“开悟”“意境”“般若”无非心灵虚无之感受而已!所谓“神之神”也。

须知,现实的物质、三才五行之肉身、以及这器世间才是最难改变的!!故以佛家“阿难”之神通,犹不能脱“生、老、病、死”造化之控制!是以佛家对此无能为力,故欲摆脱之,谓曰“解脱”。唯我仙家“玉液了性”,证得“心外无物”后;更加精进,“金液了命”,造致乎“命外无心”;以致于“性命如一,形神俱妙”,谓之“超脱”!是以可知:佛家一切修炼之长处不过心性功夫而已,仅可为仙家丹道修炼之张本!所有好处仅落在仙家丹道之筑基一端上;佛家所证最高之果位亦不过仙道之鬼仙也!〈谢按:此鬼仙,乃真如之神!非世之所谓魂灵,更非识神之飞扬。世人大多错解阴神为魂灵及识神。〉吾师尝云:“修炼功夫,首道次佛。佛家专于心性,凡学佛者,开悟见性后,若得仙道功夫真实传授,必如顺水行舟,故佛家亦有可借鉴者。是以历代高真倡三教合一为号召,独标金丹大道之实事!”吾此辩文不惜委曲绕舌、周详而辩,亦在欲招学道甚浅而转入佛家者来归,欲招学佛已深而未入道者来归!

正阳按:中华文明之神髓即"中"、"黄"、"道"、"太极",如儒家中庸之道之“中”,中“中”而立国等。这种“中”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以至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可谓中华文明的灵魂!中华民族流的是这种带有“中”“道”的血液!只要是中国人,生活在这片热土,必定流的是这种血液,必受了本位文化潜移默化之熏陶,而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去看问题、去理解外来的文化与学术!所以陈健民徒辈夸夸其谈、洋洋自得、盛赞佛经、密法、佛理如何之甚深高妙,实际上,从骨子里体现的恰恰是道家文化之伟大!因为谁也不知道“乔达摩·悉达多”原意到底如何?!只是中国人自己的理解与发挥而已,这种理解与发挥恰恰是建立在本位文化--道家文化修养与潜移默化的熏陶基础上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说:所谓甚深奥义之佛经,所谓高深无边之佛法,只不过是中国人根据道家文化所制造的东西、说的是一种“中国的学术”而已!!!所以说,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在本质上是一种“中华”的“佛家”与“佛教”,是道家学术的分支,只不过表面挂上“外来之佛的牌子”而已!!!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除开“乔达摩·悉达多”这六个字及极少量经文是古印度的东西外,其实大多是道家之产物!!!张化声先生讲“禅宗是道家文化中玄学的馨香儿”,是丝毫不错的!现在很多道友对佛教的盛兴与道教的衰弱深感彷惶,愚以为大可不必,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佛教”只是道家的分支而已!所以古哲高真们表面上号召“三教合一”,实际上反复强调唯有“金丹”是大道。

须知,道家文化代表着整个中华文化,乃我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之统称,乃我中华文明之结晶,乃我历代先祖之心血,乃我民族精神之寄托,乃我炎黄子孙之灵魂,乃我中华进步强盛之动力!岂容贱踏?!岂容污蔑?! 流的中国人的血、吃的中国人的饭、住的中国人的土地、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接受着中国人的施舍、承受着中国人的奉供、享受着中国人的好处,反一门心思做着贱踏中国文化的事(如陈氏之徒辈“崇佛排道”“骂道家为外道”等!),岂非无耻之尤?!忘恩负义之至?!禽畜尚知反哺,如此数典忘宗之行为,若稍有廉耻之心,宁不愧煞?!

凡我同胞当知:每当外族裂我国土同时,必贱踏我文明,毁灭我精神,大兴其异教,使我成亡国奴之时又变成精神之奴隶!如:元朝之“至元毁藏”、清代之“扬佛抑道”(由清朝历代“太后”以“老佛爷”自称即可概见矣!)、清末洋人“传教士”之传“基督教”等! 现今正值和平之繁荣盛世,国内尚有道家之书,尚有宏道之人,殊非易事!我们如果不肯作“数典忘宗”之人,不肯作他族精神之奴隶,何忍“舍道入佛”?何忍“贱道崇佛”?故值今和平之盛世,应趁此时机,大力宏扬我中华之道学,而使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嵿!!当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修炼者要有广博大度之心,在不影响“生道合一”主旨下,于“玉液了性”之阶段,可参阅佛家部分书籍,作修心炼性之借鉴。但陈氏之佛家辈多“唯心求死”之邪教、邪说、邪书,如《五灯会元》等,与“生道合一”之学相悖,须辩别之!故深参《道德》 《文始》《南华》《冲虚》者,何必再阅佛经!

黄道第二层开通之层次,乃生龙活虎交生之物,而循行于黄道者。此时,可得人仙之证量,享四百年之遐龄!清修谓之“复元”;栽接谓之“结丹”。在生理上而言,此时涕、唾、痰、尿、汗俱无!所谓液不漏也。 黄道第三层开通之层次,乃虚空阴阳交生之物(清修而得)。而循行于黄道者。此时,可得神仙之证量,寿享千年,五眼六通,皆是易事。在生理上,赤血全部化成白血,肉团心脏完全转化,所谓无心之心,三丰真人所谓“换尽尘埃旧肚肠”。另外,有得自地天交泰所生之物〈此栽接而取〉,谓之“地仙”者,与此层相同;唯在师授不同,而采取有别也!

黄道第四层开通之层次,若于其上,加迎太极之一,而循行黄道者。此时,以得水仙之证量,千万年不坏,但犹未化形,稍亚天仙!(虽未完全化形,然可借术以遁世!如陆西星、李涵虚等)

黄道第五层开通之层次,“五千四八生黄道”,得太极交生之物。此时,化肉体成气体,再化气成炁,形神俱妙,称号“天仙”,大丈夫之能事毕矣!关于此,栽接有“三千行满,八百功圆”条件之说!然须备此条件,虽贵为帝王,富有四海,亦难办也!故清修则以“混俗大用、世身俱化”了其事!

必须注意:黄道乃结胎、哺乳、脱胎、神化之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黄道之开通,乃是指与至道相合,与先天一炁相通的功夫深浅而言,而非指肉体上开了个什么东西(如百会下陷等)。

三、辩陈健民《中黄督脊辩》几大错

内景不真错误一

陈氏执于功中幻景,以假为真,所以得出:中脉开通时所现内景丹书未曾道及,故中脉比黄道高明之结果。如云:“……乃至法身完成,皆此中脉,此法身光明显现,如无云晴空……或黄昏时之虚空,或如黎明时之虚空,或如黑夜时之虚空,……丹书中曾遍阅道藏精华,尚未及见。”岂知陈健民所叙内景,平常之人,站在屋外的空旷地方,只要未曾瞎眼,远望天空四方,即可见到。如:黎明之时,即可见到所谓“黎明时之虚空”了;天黑之时,即可见到所谓“黑夜时之虚空”等,何用修哉?只不过陈所见乃内景,平常人所见乃外景。其实,陈氏以上所现不过虚光虚动及影子而已!乃功中识神所现幻景及心灵虚无之感受!纵令其景为真,非幻景及虚无感受可比,然而所谓中脉充其量仍不过将一刻之外景扩放于数时辰之功夫内而已!得不偿失,损精耗命,可谓静坐孤修气转枯也!

反观丹道修炼,且不论中黄,单论小还丹以任督小周天所现之内景气机,亦可缩岁景于一“天〈时〉”,即一“天〈时〉”功夫可夺一年之造化!因天地日月之运行故,而可从绝对本体中盗得先天一炁,作用于天地万物,使之有春、夏、秋、冬一年寒来暑往气侯之更替,十二月份之月盈月亏,365天日升日落,因有此一完整的一年之周天气侯造化,是以万物获得生机,赖以生长!而小还丹道伟大之处,即是夺此一年之造化于一“天”〈时〉之中,故此中之真景即是缩岁景于一天,春、夏、秋、冬一年寒来暑往“气侯”之更替,十二月份之月盈月亏,365天日升日落,以至光明、黑夜一切变化,日、月、星、辰一切物事、风、雨、雷、电一切景象,紫、白、红、黄一切颜色,圆、点、球、线一切形态等举凡一年中亿亿万万一切景象的变化之“先天气机”,莫不在吾一“天”〈或时〉功夫中“显现”而团聚之!此一切气机景象皆先天一炁之作用,内景现时,吾觉而不着,而以真传心法应之,先天自归我有!且必须一天〈或时〉功夫中即有此一年一切景象之气机〈此为一个小周天〉,此即真正丹道之小周天火候实质也!如此温养三百个小周天,小还丹方凝结归虚,到此可延寿四百年,若或不然,即是受炁有偏颇而还丹不结!如同一年四季之中缺少一季而不成其一年,一圆形中缺少一点亦不能成其为圆形。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丹书云“差毫发,不成丹”者是,〈谢按:此小周天秘密天机及口诀,需得真师指授才可全明,近世能得此口诀者,据吾参访所闻,只不过二、三人而已!吾不由叹至道之难传。〉。且此功夫还只不过为丹道一刻四步功夫之初阶〈谢按:此为金液还丹之功夫,乃大周天之功。另有一时四步之法,乃中乘之法。〉,真正仙道功夫之初阶而已!仅此初阶之功已高出陈氏所言中脉扩“黎明之虚空”等一刻之景于几时辰中之功夫万万倍!自然,更非陈健民先生可以想象!可以见得!故有“曾遍阅道藏精华,尚未及见”之诳语!

关于此功原理及进一步,闵一得仙师云:“诚以古哲功法,有参天时之四时,有参岁日之二六,其法至活而至玄,如前所议之四时,与夫十二时之灵境,乃缩得片刻之间,其情其景确可逐步绘示。”又云:“……古哲所谓行贵得中,而天时须合者,乃缩一年一月一日之灵境,汇而按次,统现于片刻之中,而具有四时十二月,而月月有朔望三十日、日日有十二时,时时有自然光景。其法至玄至真,然惟能息心体认,循行不惑,方能步步合古说法。噫!要知既缩岁景于一刻者,法惟活其气机、寂其心意以行,自合古法。能行“柱香”,已夺“百年造化”,〈谢按:关于此理,张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序”亦有论述。〉古哲故名此为功夺造化,是难而易者,学者勉之。” 丹书所写,真景也;陈氏所证,幻景也,故丹书不载。

三执须破错误二

之所以陈健民执于功中幻景,以假为真,乃其执于心、佛、法界故也!将人人可见之朗朗乾坤及事物视作为幻,执于心幻所现,将功中识神所现幻景及心灵虚无之感受看作为真,另外找出一个异样来!殊不知识神最灵,无奇不显,无巧不彰!而统观陈氏所论密宗一切修法,不过存思、观想而已,说白了,皆是极尽识神运用之能事。故功中所现之景千奇百怪,然不过幻景耳!正如太虚翁所云:“学者于中,着一察念,起一拟议,落一意识,来情来景变更莫测!”统观《曲肱斋全集》陈氏所写一切内景及一切感应记,所现之空,所现之法界,不过是虚光虚动,不过识神阴灵之虚无感受罢了!如做梦一般,于现实之物质世间及人身之生理等毫无作用与帮助,更不能对肉身之物理结构有所改变与进化,不可当真。故陈氏在《曲肱斋》中前有“全法界任何一处,我都可自在的去,也可入人梦中”之语,后有“翁当伏老,所发百二十岁愿心,孰敢保证?”之叹!后天凡火攻心,终吐血而亡!另人感慨! 即使按佛家而言,空色不二,色法如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界即在法界之中,法界岂离色界之外。果然自在出入法界,自然不受色界之限;果然融通法界,自能改变色界。是以,果能“法界自在的去”,必能“使这无常之身体升华为现实之仙体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华为完满之人生,使不完美之世界升华为现实之极乐世界。”如若不能,即不能“融通法界”,更不能“自在出入法界”!所谓“自在出入法界”,即是虚幻之感受,此理甚明,无庸再辩!陈氏连自我肉体尚不能作主,不免生、老、病、死,又怎能讲可“法界自在的去”?欺人乎?自欺乎?天下之最大诳语,莫过如此!如是可知:能“使这无常之身体升华为现实之仙体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华为完满之人生”,则法界即是色界,肉身原是法身!所以吾常谓:“佛家有三执须破,方能真有所成。此三者,心执、佛执、法界执是也!”以上三者,皆是断见!不可不破。明代之大和尚们经常批评当时之理学家执于“理见”,形成理障,须破之!殊不知,陈氏之大和尚们却有心障、佛障、法界障等三障更应破之!

真幻不分错误三

正因为陈氏执于心、佛、法界!将人人可见之朗朗乾坤及事物视作为幻------以真为假;执于心幻所现,将功中识神所现幻景及心灵虚无之感受看作为真------以幻为真。故有将自然客观之身体看作虚幻之物,而将心幻所现各种幻景及感受当作功德感应,认作为真。凡行佛家密宗之功者,多犯此病。余访道其间,每见行佛家密宗功者,都有那么些神神经经,喜将生活中发生的平常之事牵强附会,看成神秘!当作功德感应!或称神佛降临,或称见到菩萨,或称看见韦陀将军,或称梦见山神,或称有金刚神为自己护法等等荒唐怪诞!不一而足〈如“曲肱斋”内几乎垂手可拾之所谓“感应记”等文章,可知陈氏亦不免如此!“书中见不到丝毫智慧”这话是一点不错的,尤忆某道友云:“《曲肱斋全集》纯是一套宣扬迷信的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此类书!既称‘科学’却宣‘迷信’,既云‘唯物’却扬‘唯心’,真是怪哉!”〉凑巧偶然之事则更是牵强附会的不得了。至于执于心幻所现,以幻为真,以虚幻之感受体验为真〈此亦多见于《曲肱斋全集》内〉;而以真作假,以身为幻,更是常事!吁嘘!“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道本是平实,何必趋幻求怪! 如:陈健民所举“道家潭州道正表闻马王,与圆净辩论之公案”!圆净明显将身体看作为幻;执于心见,以幻为真,将心中虚幻之感受体悟谓之“见性成佛”;如是,执心去身,执幻去真,谓之“心即是佛”,谓之“解脱之大无畏精神”!一个讲生,一个讲死;一个讲超脱,一个讲解脱;一个讲客观实在,一个讲心幻虚妄;陈健民等佛家信徒站在心幻之角度看问题,自然得出道家执身见,佛家高明之谬论!此与抗日时,汪精卫等汗奸站在卖国乃真正之解脱救国的谬论上,而批评救国抗日志士为执于“故土之见”又有何异?!“身”即是“家”即是“国”也。此等执于心见之徒又岂知“肉身即是法身,法界原是色界”之理哉!且吾肉身中亿万细胞之众生尚不能度,何能度人?吾肉身尚不知爱,何能爱人?吾肉身与之心尚不能平等看待而有执心去身之事,又怎能视众生而平等?何必言“心即是佛,”?此将心与之身割裂为二,乃心执断见也!吾以为“我即是佛;”何必言“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此将性与之命割裂为二,乃性执断见也!吾以为“我妙即佛”!故我真正仙家无此断见,只讲炼己,而不云炼心!我不得不赞叹仙家丹道学术之圆融无碍!呜乎!仙佛修证之高下,度量之高底,学术之深浅,可以立判矣!清·李涵虚曰“昂藏六尺躯,笼络三千界。人号臭皮囊,我称香口袋。痴人欲弃之,跳出天地外。上士圆通之,自由还自在!”甚合我心,故以用醒同志。

凡后夹杂错误四

陈氏云:“尹真人所云黄中分两窍,通两鼻孔,则已混左右二脉为黄中,故不复如中脉之左右前后而皆中也”。又云:“其红白菩提流注于柱,分别由左右二孔出……此种证量,丹书如《金莲正宗记》所载历祖传记等,并无记录。”果如此吗?“尹真人所云黄中分两窍,通两鼻孔”者,指黄中犹于黄河,而作左右二脉等其它支脉譬黄河所发之支流!故曰“分两窍。”

实际上任督左右四脉于丹道中各有其作用。前者乃采药归壶,乃外交媾,乃采外药;后者乃卯酉周天,内交媾,乃收内药。前者乃得自虚空,后者乃成自神功。药之生,必以前者采归身内;药既归身内,必以后者抽添团聚。最后方成金丹种子,归于黄道。而至于黄道大开而天人合一之时所产之大药,其层次更高,实内外合一,不可以语言之也。任督二脉譬如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之交流;左右二脉譬如地球本身气机横贯流通之自然调节,如海洋之热空气流向陆地,如冷空气流向南方,总之,使之地球本身气机达到平衡,否则发生灾难,如“厄尔尼诺现象”等。故尹真曰:“大药采来归鼎,若不行卯酉周天,如有车无轮,如有舟无舵,欲求远载,其可得乎?”

而密宗左右中脉未有如此妙义,仅“便于左右二孔之气入住中脉”而已,遂与二十四脉及气纠缠不清,夹杂凡后,清浊并参;又无丹道左右二脉抽添团聚作用,故精气耗散,“其红白菩提流注于柱,分别由左右二孔出,”遂死无可救也!此与修炼丹道不得法而生“玉柱双垂”之大患无异,乃彻底之脑漏,比漏精漏炁更甚!魂消魄散,来世不知又能变作个什么东西!而《金莲正宗记》所载皆有成之仙真,岂有如此“出偏促死之所谓证量”载?!只有那种“出四门见生、老、病、死示现”而消极的逃避,“发心脱离此无常之身,并欲断除一切后有之身”等欲求速死之“唯心无情外道”,将此促死之证量当作宝贝!将此促死之方法奉逾奇珍!

功法理解错误五

陈氏执于心见,是以得出以定力伏其烦恼,督脉自开之谬论;又云“道家凭定力制色欲、伏贪心”等。看来,陈君确是一个外行,道家岂是凭定力制色欲,开督脉哉。乃是自然而开,自然而制,中毫无容心造作之处!道家只讲自然,精满自不思欲,气足自然督开。打个比方:饿了吃饭,自然饱也,并不是强忍饥饿而能使饱。故虽讲定力,那是药生时,采药之方法,岂可混淆;虽亦用定力,那是自然之降心气、下心火,因自然之至道有顺有逆,即使应用定力,亦不能脱离自然之大道!乃先天逆行之“有作”。岂能宣染夸张其作用?须知,纯以“定”伏欲而不知变通、自然,如以石压草,欲见嚣张。况且,我仙家之“定”与佛家及陈氏所言并不一样!陈氏理解错误,致有文中之谬论!

丹道清修,以明心见性为基,依次证得空、假、中三观,既不毁于万物,又不着于万物,此清修筑基炼己之功。万物既不可毁,又岂可毁我之身;我之身既不可毁,又岂能“出四门见生、老、病、死示现”而消极的逃避,“发心脱离此无常之身,并欲断除一切后有之身”。故中观见仅为丹道修炼之初基,尤其清修丹法,必须证得一体同观后,才正是进入丹修;而佛家却以此为究竟。如是,道佛两家同有观想之法,而作用各有不同矣。陈氏密宗徒辈执着观想而不放;反观道家,凡佛家所有观想方法与手段,无不有之,但不执着于此,仅作大道张本耳!道家对于那种执于观想者,称为外道,岂可与丹道等同。如刘一明曰:“……或观空,或观心,或止念,或忘形,或默朝上帝,或鉴形凝神,或思神出壳……如此类者千有余条。虽用心不一,……以是为无为之道,错之多矣!”此正是批评密宗之类也。道家不然,虽亦有此类之法,但只作初修炼己之帮助,故闵一得真人紧接刘一明真人此句,批之曰:“所述种种,除鉴形思神二门不可学外,余皆可因进道,但不可执此为大道耳!先师遗论如此”。而密宗之观想法与本尊法即归属于鉴形、思神二门之内。 如是可知:中观见、一体同观、明心见性等一切意境、体悟、观想、境界,皆因有我此心之故;能有此心,皆因有我此身之故。观想等是达到中观之手段,中观是丹修之初阶!因不脱生老病死,故曰“凡夫身”;丹道所证乃长生不死,何能再以“凡夫身”目之;既已非凡夫身,又怎能说道家乃执凡夫身?此身若不脱生老病死,此心亦不能存;若执此心,即是执此身;若执此心,即是执于凡夫身。是以,佛家乃是执于唯心之见,不脱生老病死之身。故陈氏虽有五十年密宗精修,但头发还是越修越白,皱纹还是越修越多,眼睛越修越要戴眼镜,最后亦患吐血之症,此才是流于唯心见、执于凡夫身也!!凡学丹道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佛仅为炼丹之过渡,学佛之究竟仅为学仙之初基!

混淆概念错误六

陈氏等佛家徒辈,每喜用佛家之浅识来理解道家之概念,将道家名词、理论强加上自己的解释,再以故意抬高之佛理来框定道家,自然得出佛高于道之谬论,此陈氏之佛家徒辈“贱道崇佛”所惯用之卑劣伎俩!实际上,道佛之名词多是词同意不同!如:佛教之所谓自然外道,此“自然”是古印度之所谓自然,乃任病任死,无所作为之意,乃任其生灭自然也,实我仙家所言之空顽之流,乃后天之“自然”,乃顺行之人道!岂可与道家之先天自然大道相同并论哉?而陈氏为“贱道崇佛”,故将二者之意混同,如是得出道家乃任死任病之外道。奇怪的是,后文又污蔑道家执着有为、执于身见、执于长生。此二意岂非前后矛盾乎?若以此种手法,道家大可反驳佛家“无为法”乃无所作为、消极无能,任病任死之无情外道,与古印度之所谓“自然外道”如出一辙! 又如:佛教之所谓天,乃古印度之所谓天,完全与道家之天不同!若以道家之“天”来定,佛家所谓“天”实乃道家“地”之范畴(道友请参陈撄宁夫子《辩楞严经十种仙》,其中所论甚详!)。而陈氏为抬高中脉,贬低黄道,硬将二者等同,遂得出道家乃依天理系统,佛家乃依佛理系统之怪论!!孰不知,天无边(无边者,即无界也),地有界!若以此论,佛家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法界,仍属有边有界之范畴,故依道家理论而判,以上四界仍是道家“地”之范畴,无庸置疑矣!

其他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由我中华与古印度密宗对以上“天”、“自然”看法高下不同,一门学术,不会偶然存在与发展,必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人文环境、文明进步程度等因素作依托!故代表我中华整个文明进步程度之道家,自然远远高明于被现今印度文明抛弃之产物-----佛家密宗。学道家功夫者,切不可妄自菲薄,弃自我之珠玉,羡他人之瓦砾!

总之,凡学丹道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佛仅为炼丹之过渡,学佛之究竟仅为学仙之初基! 最后,谨用一律聊赞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请与读者诸贤,炎黄子孙共唱之!

堂堂旭日耀中天,烛火萤光自黯然;

中脉一线多隐费,以念观念总牵连。

执着幻景同颠疯,直指根源辩佛仙;

只我中华黄老好,调伏夷蛮大道宣。 时2002年12月9号道宗末学正阳子谨识

发表于 2007-9-9 2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叶曼老师演讲的时候,就是看到了陈上师的这篇文章,才找陈上师皈依的!
发表于 2013-6-16 0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贵阳道易堂 于 2013-6-16 08:54 编辑

好!
堂堂旭日耀中天,烛火萤光自黯然;
中脉一线多隐费,以念观念总牵连。
执着幻景同颠疯,直指根源辩佛仙;
只我中华黄老好,调伏夷蛮大道宣。


悟真入手有作法,更叫浮图漫天人,
空性立起滋妄动,怎知人生不二天。
发表于 2013-6-16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真兮空不空,真空妙有无二般。
空性修真般若途,不空不真入空真。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9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