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2009/3/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面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
这一句里面提到两个专有名词,一个是‘海印’,一个是‘真如’。前面我们也都学习过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现在我们接着看《探玄记》里面讲的真如。《探玄记》是《华严经》的注解,《六十华严》的注解;我们现在讲《华严经》多半都是用《八十华严》。讲《华严经》注解,我们会想到清凉大师的《疏钞》,而《探玄记》是在前一代,就是贤首国师的著作,他是依据《六十华严》。在贤首大师那个时代,《八十华严》这个经还没到中国,所以他们所用的经本是从东晋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六十华严》。“探玄记八”,这是第八卷,有这么一段话说“不坏曰真,无异曰如”,这也说得好,所谓不坏就是不变、不生不灭,这叫真。我们想一想,这个宇宙之间哪一样东西不坏?在我们感官的世界里面,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坏了,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自然现象都有成住坏空,找不到一样东西是不坏的。在过去有人说虚空大概不坏,从来没有看到虚空有什么变化的。近代的科学发达,科学家告诉我们,虚空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虚空也有变化,这是确实的。在佛法里面,对于虚空也是这么个看法。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时间、空间这两种现象,《百法》里面把它列入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有这么一桩事情,你不能够去否认它。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事实,是抽象概念。这一类的法有二十四种,叫二十四个不相应。在这里面,佛教的名词不叫空间,它叫方分,时间它讲时分。时分、方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时间跟空间这个概念。不相应行法还是生灭法,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什么是真的不生不灭的真如?那就是自性,自性真的不生不灭。惠能大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见性向老师提出报告,他所证得的境界,也就是他所见到的,自性像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那就是不坏的意思,这是真的。
下面讲“无异曰如”,如是不是真的?如也是真的,跟真的没有两样,但是它有变化,千变万化它不离自性。古大德给我们用比喻来说,譬如黄金,金跟金器,我们用黄金造一个佛像,金佛像,金是真的,佛像呢?佛像就是无异曰如,佛像跟金没有两样,相如其性,没有两样,所以相也是真的。但是我们不喜欢这个佛像,我们相信观世音菩萨,我们把这个佛像镕化掉,又造成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像,行不行?行,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像变成观音菩萨像,相不一样了,可是观世音菩萨像还是这一坨黄金,没有两样。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可以把这尊观音菩萨像又可以把它做一个小动物的像,也可以把它做成人像,甚至也可以把它做个地狱相,你想怎么变,相会变,性变不变?不变,它还是这个黄金。所以说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不坏叫真,相是可以坏的,但是它的性是真的,所以称之为如,无异曰如。你看佛像无异,跟黄金是一不是二,换成菩萨像也是这坨黄金,金没有改变,相不断在改变。这个意思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千变万化,相在变,自性没有变。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明心见性了,他见到什么?就是在变的这些幻相里面他看出不变,这叫明心见性,这叫见性成佛。这个受用是什么?他不再在这些幻相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为什么?这是假的,再不起心动念。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凡夫着相不见性。譬如我们刚才讲的黄金做成十法界这个相,凡夫不知道有黄金,凡夫只知道这个相是菩萨,那个相是佛,这个相是天人,那个相是小动物,他不知道这个相就是性,生灭就是不生灭。生灭是什么?生灭是相,千变万化,它有生灭,性不生不灭。这个说法诸位就容易理解,说明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他跟我们的感官不相同在哪里,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平等的,所以相也是平等的。佛像跟菩萨像平不平等?平等,一个性。佛像跟众生像平不平等?平等,一个性。生佛平等,生是众生,六道众生跟佛是平等的。所以性上讲是平等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叫如。所以这个讲法就是:真是从性上讲的,如是从相上讲的,相跟性无异,没有两样。但是你要晓得,性不生不灭,为什么?性,它不是相,它能现相。好像这一坨黄金,这一坨黄金它也不是佛像,它也不是菩萨像,它也不是小动物像,它也不是人像,可以变成人像。这是宇宙之间一个普通的现象,但是有很奥秘的东西在里面,六道众生疏忽了,把这个事实真相看错了,在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造业受报,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明白之后,不起心、不动念,就不造业了。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造净业,他不是染业。这里面差别就很大了。
后面还有解释,“前则非四相所迁”,四相是成住坏空,自性上没有,没有成住坏空。后面呢?后面是讲相,讲它现相,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体无差别”,相有差别,体没有差别,体是自性。“此约始教”,《华严经》讲五教,始教是小乘,这个说法容易懂。下面又说,“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这个不变跟不坏意思是相同。只有自性永恒不变。前面我们学了不少,自性在四土里面讲是常寂光土,佛在大乘教里面又称之为大光明藏。这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而是物质跟精神现象之所依。物质精神现象怎么起来的?是依他所现的,没有自性决定就没有物质跟精神现象,所以物质、精神现象是依他起性,只有真如自性是圆成实性,这是我们从三性上讲,圆满成就的,它是真的,它是永恒不变的。顺缘,随缘。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随缘现的,所以佛家讲因缘果,它并不重视因,它重视缘。佛家常讲缘生,不讲因生,这是很有道理的。随缘,它不变,性不变,体性不变,所以称如,如其性。性既然平等,我们跟佛平等,我们跟一切众生平等,我们跟一切动物平等,蜎飞蠕动、蚂蚁蚊虫,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跟饿鬼、地狱也是平等的,甚至于我们跟花草树木、跟山河大地,你说哪一样不平等?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要知道,大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体。
前几天美国有个同修寄了一份资料来给我看,这个大概字小就不容易看见。这份资料是美国人做的一个世界地图,这个地图说是二一00年,今年才二00九年,还有九十年,二一00年这个地球上地壳整个产生变化,是个新的地图,叫“新世界地图”。变化太大!很多的陆地沉到大海里面去,大海里有新的陆地冒出来,我们看到很可怕。再想想,二一00年,还有九十年,我们也不用着急。这个地图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见过,我还买了好几张,香港那边我还张贴了一张。在这些年来,又有这些科学家跟预言家告诉我们,地球会变成这个样子,时间提前了,大概要提前五十年,也就是说二0五0年就会出现这个现象。最近几年科学家又提出,恐怕还要提前,可能会提前到二0三0年之间就会出现。二0三0年与我们就很接近,就是二十年的时间。为什么?看到这个世界上灾难愈来愈频繁,特别是现在大家关注的温室效应,地球变暖了。这个事情很麻烦,地球变暖,气候产生变化,它就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北极变成暖冬,首先大家知道的,北极熊就绝种,它不能生存,它一定要生存在冰天雪地那个温度之下,寒带的动物。地球气温上升,这大家现在都晓得的,最直接的一个现象就是南北极的冰,冰河快速度的融化。北极,这一、二年之后可能北极的冰就没有了。南极,在整个地球上,这个冰山大概是百分之九十都在南极,南极的冰要是统统融化,海水会大幅度的上升,全世界沿海的城市都会被淹没。
我在前几年听到联合国这个报告,这科学家的报告,那个时候我住在澳洲,澳洲到纽西兰很近,我们组织一个小型的旅行团到纽西兰南岛,最南端的库克山,那里有个冰河,我们去参观。我们坐直升飞机飞到山顶,飞机落在冰川上,我们下来,我用手在雪地上去抓一把冰,这一把冰摸起来是湿的,手上完全是水,冰撒到地上去,手上都是水。我当时觉得很恐怖,因为在二十多年前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讲经,那边的同修也带我去游览一个冰河,温哥华北部的,我们去看,很大的一个冰河。我们在冰河上行走,也在地上抓一把冰,冰是很凉,撒到地上,手上没有水,这是正常的。怎么南极这个冰,一摸手上都是水,我说这个融化的速度太可怕了,怎么会有这种现象!科学家说这个冰融化还有十几年,我那个时候一看,在我想不会超过十年,这太可怕!这是现在世界上的大问题,南北极的冰化了,高山的积雪融化了。诸位知道,在中国,像长江、黄河的水源,源头都是在西藏、青海,源头都在雪山上,这个雪山的雪要是都融化,河就枯干。你说这两条河养活多少人!这些问题现在都摆在我们面前。今年爆发出来所谓金融危机,联合国提出警告,将来接着有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麻烦可多了。科学想不出解决的方法,但是解决的方法在大乘经里面有,有很好的方法,很有效果的方法,但是社会大众不相信。认为什么?这是宗教,这是迷信,这个没有科学根据,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地球上产生这些变化,我们觉得不是危机,你对于圣贤这些教诲不能相信它,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大乘经怎么解决?《妄尽还源观》就是讲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讲的真如就是讲这桩事情。不坏是真,无异是如;不变是真,顺缘称如。性相是一不是二,讲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体。佛在大乘教里常告诉我们,物质,就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从念头生的,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变?我们的思想有问题。我们现在想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损人利己,灾难就来了。为什么?这些思想不顺自性。自性是什么?中国老祖宗讲得很好,“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是善的,所有一切不善是违逆自性,就会让这些自然现象产生负面的变化,不善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思想纯正,能够与伦理、道德、因果相应,外面自然现象就变得非常美好。
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做过多次报告,我说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华藏是那么美好庄严,极乐世界比华藏更美好、更庄严,为什么我们地球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世尊介绍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那个地方的居民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里的人是上善。善的标准,最浅显的,最起码的,佛跟我们讲《十善业道》。世尊常说,我们这个人间修上品十善,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天道去。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是阿修罗,天阿修罗,叫三善道。十善的反面是十恶,上品的十恶是地狱道,中品十恶是饿鬼道,下品十恶是畜生道。这就是说明,我们自己的身跟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是从心想生,我们的心想有善、有不善,所以外面的境界随着我们的念头在产生变化。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想制止冰山不再融化,冰山我们晓得融化是水,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这是讲外面的灾难,自然灾害,水灾,灾是灾难,怎么形成的?冰融化成水,贪心,贪婪感得的是水灾。火灾的形成,温度上升,这是属于火,瞋恚,瞋恚是火灾。风灾的因是愚痴,地震的因是傲慢、不平。你看,如果真的能够把贪瞋痴慢疑断掉,这个疑就是对圣教的怀疑,不是普通的怀疑,对于圣人的教诲、佛菩萨经典里面的指导产生怀疑,你不相信,那这个灾难你得自作自受。
佛陀在一切经里常常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什么灾难都没有了。几个人相信?确实,在这个人间,从前相信的人比较多,不信的人少。为什么?从小有家教,父母教他,家里面的老人、长辈教他,都相信,特别是中国人,五千年来所接受的是圣贤的教育。佛教传到中国来,跟中国圣贤教育集合成了一体,所以佛教也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主流的学派。在古代帝王带头学习,所谓上行下效,帝王带头学习,这一般人民一点怀疑都没有,就统统接受。民国成立之后,中国遭受西洋文化的冲击,相信外国的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疑惑,这个疑惑愈来愈严重,到近代几乎是把它遗弃了,于是我们的苦难来了。在过去佛门里,确确实实出家、在家有真正在经典里面学习,现在真正学习经典的人愈来愈少,这才是真正的危机。什么人肯发心,不畏艰苦,不怕辛劳,认真的修学佛法,自己成就就能帮助别人,总得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无论是在家、出家都能做得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释迦牟尼他出家了,示现出家学佛,同时还有一位维摩长者,在家学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维摩长者也见性成佛了,一个是在家佛,一个是出家佛,没有两样。你看看《维摩经》上所记载的,维摩居士讲经说法,佛派遣弟子到那个地方去听经去受教,目犍连、舍利弗,这是佛的大弟子,见到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没有两样。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提到这桩事情,讲到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维摩居士讲经说法,他是老师,目犍连、舍利弗虽然是出家人,是阿罗汉,是世尊的大弟子,见到老师还是要行老师的礼节。这是有道理的,尊师重道,你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在中国,出家人明心见性的有,历代都有,在家居士达到这个境界的也有。你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高僧传》是出家人成就的,《居士传》是在家人成就的,还有个《善女人传》,在家学佛的妇女也有达到这个境界,佛法是平等法。所以世尊在《华严》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对于世尊这个说法我们能体会,我们肯定,不再怀疑了。
这个讯息,这是最近寄来的,叫“新的世界地图集”。这里面最重要的,给我们提出一个信息,他说这个地球灾难非常严重,要怎样能化解?信息上给我们说的,人类众生是一体,世界宗教是一家。如果这个理念能够被地球上所有居民都接受,这个世界和谐,不再有冲突,人与人之间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再也没有冲突的事情发生,世界和谐,灾难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诸位想想,从心想生。你的理念正确了,你的言行与道德、因果相应了,影响之所及,对内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起心动念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中国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每天生活在欢喜当中,他精神好,他身体好,又说“忧能使人老”,如果那个人生活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忧虑、放不下,他老化得就很快。所以,这个身体怎么保养?常常保持着欢喜心,你这个身体不会生病。这个欢喜心从哪里来的?要怎样让自己真正常生欢喜心?孔子教给我们这句话,这个话是不是孔子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是孔子说的,什么理由?孔子自己讲的,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重要。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遗教,他老人家是集大成。在过去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他把它整理,统统记载下来,编辑成书,流传于后世,这集大成。所以我相信《论语》里面许多的“子曰”都是孔子述而不作,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他把它写在第一条,列在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讲喜悦。我们的喜悦从哪里来?佛法里面叫法喜充满,从哪里来?从学习来。学习什么?学习圣贤的教诲,圣贤教诲里面包罗万象。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古圣先贤里面,虽然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古圣先贤有没有明心见性的?肯定有。
这桩事情,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在李老师会下,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我曾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常常记载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在中国称为大圣大贤,他们可不可能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因为佛菩萨应化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在印度现佛身,在中国现大圣大贤的身,有可能。李老师回答我说,理上讲得通,真有可能,但事上没有证据,在文字记载里面没有这个证据,理上讲得通。这答得好,我们确确实实相信。那就是说,中国古圣先贤里面有开悟的、有明心见性的,他们的境界跟大乘经里面所讲的诸佛菩萨的境界没有两样,我们在儒家里头找到,在道家里头也找到。所以后人有说,孔子叫儒童菩萨。这是什么?理上肯定他,事上虽然没有记载,理上肯定。三教里头有共通之处,为什么?我们要从这种深处去体会,我们才能对古圣先贤建立信心。尤其是佛教里头讲得清楚,成佛就是成就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德相。证得这个境界,没有先后,没有古佛今佛,没有,没有大佛小佛,他是平等的,完全平等,永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他哪有大小、哪有先后!所以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古人对这个事情也有个比喻,像长江、黄河的水,没有流到大海,有先后,真的有前浪后浪,流到大海之后,你能不能找到前浪后浪?没有了。你能不能找到那是一百年前的江水流到海里,这是一百年后的?找不到了。所以见了性之后,他就平等了,再也找不到差别,没有差别相叫真如。在六道里面、在十法界里面有高下、有先后、功夫有浅深,见性之后就没有了。见性就好比回归到大海,妄尽就还源,还源里面什么差别现象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讲不变,讲随缘,顺缘就是随缘。
“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前面意思是不变曰真,那跟有为法不一样,有为法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位要知道,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们从百法里面讲,你看《百法明门论》里面这一百法,前面九十四个都是有为法,只有后面六个叫无为法。心法,从阿赖耶,我们讲八识,心法,心所法五十一个,色法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总共合起来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变有异,所以它跟真如不一样。“由后义故”,后义是顺缘称如,“与有为法非异”,没有两样,不管它怎么变,相在变,性不变。“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这是贤首大师讲的,这篇文章也是贤首大师作的,说得很好,有为、无为,你真正参透了,它是一不是二。从有为当中你看到无为,从无为当中看到有为,是一不是二,相有性无。
《大乘止观》里面说,“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这是说真如就是自性清净心,“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一桩事情。佛说这么多名相,为什么?教你不要著名字相。佛性、法身、如来藏、法界、法性、真如、清净心都是名字相,你晓得它是一桩事情,它不是两桩事情,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初学,你要怎样才能把佛所讲的东西真正听懂、听明白了,菩萨告诉我们,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听讲不执着言说相,读经不执着文字相。为什么?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把言说用符号记录下来,这文字,所以言说相不执着,文字相就不应该执着。第二个,“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第三个,“不执着心缘相”。什么叫心缘相?我们听了,想它里头什么意思。可不能想,一想就错了。为什么?见性的人,我们讲诸佛菩萨,或者在中国称为大圣大贤,他的言说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叫什么?那叫真言、叫真理。我们用自己的意思去猜,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用自己意思去体会、去猜,全错了,你怎么能猜得到。
要怎样才能真正懂得?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听懂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我们听经所懂得的那些东西,那不是如来真实义,那是什么?我听到这个经,我想到是什么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个难!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几个人能懂?给诸位说真话,阿罗汉能够懂得少分,凡夫没有办法,菩萨能懂得多分,只有法身菩萨才真正能听懂,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华严经》对象是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对象是他们,佛是给他们讲的,他们是真的当机者。凡夫有没有分?凡夫做旁听,旁听也有分。清凉大师讲“大心凡夫”,他能体会到。大心凡夫是什么?发大菩提心的凡夫,他有能力听得懂。发大菩提心是什么?无我无私,起心动念都想到一切众生,这样的人行,他能听得懂。换句话说,有自私自利的、有分别执着的,他就很难。虽然很难,不能说没有利益,有利益,纵然他解释得有错误,还是有好处。为什么?因为一切凡夫的心,虽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不二,真心是真,妄心是如。常常听,不中断的听,慢慢就把他的根性从凡夫根性自自然然就回归到菩萨根性,可以养成。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信心是第一,不间断是第二,间断就难了,间断就染污了,这是中国教学里面所说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我是凡夫,但是我天天跟圣贤在一起,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变成圣贤,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凡夫学佛,薰陶是比什么都重要。古大德劝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道理在此地。为什么要建立道场,为什么教你不离开道场?古时候人成就的多不是没有原因,住在一个道场,十年不下山,不出山门,二十年不出山门,一生不出山门,大有人在,所以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不接触外界的薰染。古时候地大人少,一般来讲,环境清净,尚且有这么多的限制,才能够帮助一个人成就,现在这个时代不一样,现在是人多,社会很复杂,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我是三十八年到台湾,那个时候台湾的人口六百万,现在有多少?听说有二千多万,差不多快要四倍了。从前那个时候台湾环境是清静的,人与人之间都非常亲切,互相尊重,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困难,当地的居民都会自动帮助你,现在这个情形没有了。愈往古时候去,人就愈少。中国在乾隆时代,那个时候国家做过人口调查,只有二亿多人。你看现在十几亿人,增加多少倍!抗战时候,五十年前,中国号称四万万五千万人,人口是大幅度的增长。社会的诱惑力量,特别是近代这些科技日新月异,这东西有没有好处?好处有一点,但是负面的影响超过好处,真的是得不偿失,带给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心浮气躁,我们人心定不下来。六十年前台湾的社会人心还是定的,今天是心浮气躁。所以学佛为什么学不好,这些因素我们不能不知道。佛说法有他的善巧方便,教给我们即相离相,决定不能够执着。
下面是《往生论注》下卷,《往生论注》是两卷,上下两卷,有这么一句话,“真如是诸法正体”,这个真如就是讲的自性,就是讲的法性,是一切法的本体。底下,“教行信证证卷曰”,这里头有错字,这个没有关系,他所引用的,下面一句说,“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这都是属于净土宗的。弥陀如来,这是讲的报身,从如来生,这个如来是真如。前面讲什么?法性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如。示现报身、应化身,在哪里?在极乐世界。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生凡圣同居土,你在极乐世界见到的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能够见到佛,这是殊胜。你得到弥陀亲自教导,他无量无边的化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离开佛陀,这就福报大!如果你生到实报土,那你是见到报身弥陀,同居土里面、方便土里面都是应化身,应化身跟他的报身、法身是一不是二。小乘经里头很少说,但是《杂阿含》里面有一句话这么说法,“以一乘道”,一乘道是佛道,这是小乘经上很少说的,“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清净众生,离忧悲就是离烦恼。所以大乘讲得清楚、讲得明了,大乘讲的离什么?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得真如法。一乘道是佛道,清净众生,换句话说,你还会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这不是大乘里面讲的清净众生,大乘法里面讲的清净众生它的标准是离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我们把这些名词术语学过之后,我们来看这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下来,“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这个话我们就明白了,是自性清净心里头本有的觉心,这个觉是什么?就是智慧。世尊在《华严》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如本觉就是如来智慧,个个都有,为什么?个个都是如来,个个本来都是佛。现在没有了,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道破,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了?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真如本觉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这是什么?有障碍障住。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重烦恼把它障碍住,所以真如本觉不现前。实在讲,真如本觉还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是妄念,忧虑烦恼就是的,它变质了,它被妄想分别执着染污了,变质了。所以底下讲“妄尽心澄”,妄是什么?就这三大类的烦恼。我们只要能够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着,正觉就现前。正觉不现前的时候,我们也有觉,佛法里面叫邪觉,邪知邪见,我们自以为聪明就是邪知邪见。执着没有了,就是见思烦恼没有了,才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然后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这一放下,你就是菩萨,正等正觉。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那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你就还源,妄尽心澄了。这个心澄是用水来做比喻,你的心水干净了,没有染污了,不动了,没有一丝毫波浪。你的心水在这种状况之下,万象齐现,万象齐现是什么?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照在里面。妄尽心澄是般若无知,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的基础是般若无知,所以般若无知叫根本智。那你晓得了,妄尽心澄是根本智,它起作用,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这是解释海印,海印就是万象齐现。下面大师用比喻来给我们说:
【犹如大海。】
这个‘大海’就是我们的性海,法性,性海。
【因风起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