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武者以形意、八卦、太极并称三式,什么少林、武当等诸家外练武功无与比之,而三种拳法之中,首推八卦、次取形意,太极居末,从养生到搏击都无法相提并论,由于理法均出于易经,所以功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亦能相互借鉴,共养太和之气。从养生来看,习八卦者寿90至100多岁之人,大有人在,重庆八卦名师吕紫剑先生,110多岁至今健在。习形意者亦多八旬以上老翁,而习太极之名家,则多短寿,杨露禅与其师陈长兴寿至七十三岁,而短寿者比比皆是,露禅之子杨班候寿五十有三、杨澄甫寿六十有八,陈发科五十有九等等,陈兴还算长寿之人,八十有二,吾不是否定太极的科学性,而是从各门名家寿辰的来看长寿的秘诀与功法原理所在。从清至今的搏击擂台赛,没有一人是用太极拳,力战群雄,而获得过前三名。而多半是习八卦拳与形意拳获前三,因此深研拳道,必须从科学角度出发,才能对身心有宜。 一九八四年左右,河南太极拳之乡陈家沟,登报面向全国首次招生,由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小旺、陈正雷主讲,吾市一小孩时年十二,弃学专程前去学拳,深得正雷与小旺爱戴,在陈家沟一呆就是十几年,日夜苦修陈氏各种拳法与推手,亦练混元桩,可对于桩的内含及要求知之甚少,96年时弃拳回家,学习汽车修理,经人介绍与吾相识,相互印证,对于搏击劲道的运用之法,他确如一片白纸,对于混元桩的内含更是肤浅之极,他只说“小旺师叫他每天立禅站桩”,并说“太极拳之功全在这桩上”可站桩的目的与运用之法,却秘而不宣,不谈深浅利弊与优劣,真是浪费光阴与青春。当然吾不是抵毁太极拳,也不否认小旺与正雷先生的功夫,可这种态度待徒方法,却让人不敢恭维。思杰六楼回芗翁对太极的评价内容,我认为亦不太公平全面,可能是时代封闭的原因,芗翁当时只看到杨露禅儿子的拳法与功要,因为陈家沟的拳师们少在外面走动,外面的习拳者又少得太极之精髓,而杨家之改良太极拳,就占了大量的市场,所以让芗翁产生了许多误解,不过真正对其创拳之初的意境来看,太极拳之立意之初衷,就逊于八卦与形意。从形拳架来看,太极以立身中正,则不利于动作的灵活转换,在搏击时就处于四面临敌的状况,而且受招式外形的限制,从而出现擒拿等无用的死招,不能拳拳服膺,并且缺少速动的动中求整训练方法,则难以应敌获胜;形意拳则是以倚养正,演式灵活多变,劲力刚猛,速度极快的动中求整方法。而现代流传的横、钻、劈、炮、崩等,都大失形意创拳之初衷,以外形的动作来硬套五形的相生相克易学原理,则有失自然之态,从而进入另外一个呆僵的胡同,但深洲原传形意,只有三拳“践、钻、裹”并且三拳必须合一,若奔马连环一气哈成,每一个动作演式都有这三拳的拳意、拳劲,方曰“拳拳服膺”,而它的桩法主要是三体式,内在要求与混元桩相同,由于过重倚的桩形斜面,所以许多功深的老拳师,老年时功力大减,腿脚带残,芗翁之师,郭云深先生老年时腿亦拐,因此芗翁才深入地研究,终于从八卦、太极中悟出真机,综合优点而另创大成拳。八卦拳原传亦非目前所见的只走圈子,它的演式则是立于倚正相依之上,从创拳立意之初,则优于前面两种,它强调左中右三者的平衡,并且有利于大脑神经的调配与和谐,能抑制人的阴阳分离,从树新的生命机能,而在走圈子的外面之初,则是混元桩,其内在要领,则是夹马式的裹、卷、回、环,劲力则为“崩、劈、钻、炮、横、穿、削、蹋、推、拉、提、按、挡、托”,特别是对于老牛筋的烘炼,更有科学性,从劲力角度来说,太极是柔中见刚或叫柔中偶刚,形意拳则是刚中见柔,而八卦拳则是刚柔相济,似柔似刚。芗翁在师兄张占魁先生处得到了大量的拳学精髓,总结归纳为大成拳,从而推行混元桩之精义,把毕生研究心得作《拳道中枢》以教后学,这可是武术界与爱好锻炼养生的人们之福,从而揭示了神密的中国功夫,这堪称千古第一人。 又说了一大堆话,还没有谈到晓般若的问题,你说得很对,拳法与医学、八字、风水、佛道等诸多学科都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它们的内含是相通的。无论你做什么外形演式(动作或拳路)都要包含易学的原则与桩法的要领,这样才能做到“拳拳服膺”。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拳,一不是一个什么拳种的套路就称为拳,也不是非要形意、八卦、太极之演式之外形动作才称拳,更不是意念打人,遥空取物谓之拳,而是在每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里,所表现出身体间架结构的任何动作,都充分地表现出你的内在修为,筋骨肉的整体合一,意念与劲力的充分鼓荡,方才谓之拳,这个拳乃是拳拳服膺的拳。它可以以不变而应万变,可以以万变而不离其中,随时随地,任何动作都包含了拳义的精华间架,所以有些武侠电视里说得好“此是无招胜有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则是最可怕的招法,但它确实无招,又包含了武术的精华所在,这才叫拳。 你练陈氏太极24式,虽是两年时间,但没有混元桩的内含要领,所以事倍功无,就谈不上丢与顶、倚与中正等,而打拳的目的和练拳的收宜是什么就更不清楚了,又何能精进呢?所以还是先站桩,从桩功中体会到劲力是什么后,在打拳的过程中,寻找站桩中的那种劲力,而且每一个动作的转换都不能丢了那种劲力,也不能过份地滑过去僵硬地顶助这种劲力,在不既不离之中有目的地打拳,你就会精进神速。无事时就站站混元桩吧!你会明白更多道理的。 吾苦于时间紧,所以没有时间按序编写秘专功法及内在要求与练功的目的与要领,不过前面两步功法我会尽量抽时间编写,希望能为爱好者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转自《无意易坛》
http://www.wuyiyitan.com/viewthread.php?tid=16921&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