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905|回复: 8

香港新界沙田曾大屋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75分
交流:4.75分
附件:4.75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5-7-18 1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各位易友

今日為大家介紹香港新界沙田曾大屋的風水。
上傳的圖片,大部份為个人親自拍攝,
用上了少量網上圖片,主要是因為一般電子相機不及專業相機拍攝的廣角鏡,所以借用來介紹。


茶桶耳式設計1.jpg
茶桶耳式設計2.jpg
茶桶耳式設計3.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口

入口(網上圖片).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夫第
大夫第5-內部(網上圖片).jpg
大夫第4-內部.jpg
大夫第3-內部.jpg
大夫第3(網上圖片).jpg
大夫第2.jpg
大夫第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道

通道1.jpg
通道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脈

落脈1(網上圖片).jpg
落脈2(網上圖片).jpg
落脈3(網上圖片).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遠眺

遠眺1.jpg
遠眺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鳥瞰全局

鳥瞰全局(網上圖片).jpg
鳥瞰全局2(網上圖片).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簡介(維基百科)

曾大屋(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博康邨南端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圍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收容逃難人士,所以被尊稱為「曾大屋」。

起源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於1848年建造,歷時二十年,至1867年才建成。曾氏建宅的起源如下:
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劫漁船得鹹魚16甕,登門求售,曾以每甕800錢買下,後來他發覺鹹魚下面全是金銀,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結構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呎,採用了曾氏的五華老家的建築風格──堡壘式的格局,圍牆採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築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台,用以對付盜賊的侵襲。本來曾大屋外面有一條護城河圍繞整座堡壘,以吊橋啣接,但現已遭填塞,吊橋亦拆去。
村內的建築主要分上、中、下三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分隔,這三個廳又稱為三楝上下進與左右兩橫屋相連,形成棋盤狀,圍屋內有住屋99間,取其長長久久的好意頭。圍村入口有三個大門,中門最大,門頂圓拱形,四週以麻石砌成,門頂石匾鐫刻着「一貫世居」,門上有酸枝木和鐵枝製成的門閂,並有一道鐵門。正廳門前有「大夫第」木匾和「祥徵萬福」石匾。庭院內還有兩口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发表于 2015-7-19 0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mouse2099 发表于 2015-7-18 10:36
簡介(維基百科)

曾大屋(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博康邨 ...


四方土形,作金形圆周,做法很好。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2-20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