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929|回复: 7

虚云和尚的风水故2事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4.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5-7-30 08: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07-24 11:21: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虚云和尚南华寺六祖憨山大师重修南华寺风水设计建筑风水寺院风水分类: 虚云禅师

             <IMG title="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name=image_operate_93161343100201625 alt="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real_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时间年月】
民国三十二年,虚云和尚一百零四岁。
【事由缘起】
虚云和尚在整顿、重修,福州鼓山涌泉寺,一夜连获三梦六祖,召唤其来南华寺祖庭。数日后,粤北绥靖主任,今省府主席李公汉魂,发电报邀请虚云和尚住持、整顿、重修南华寺祖庭。虚云和尚提出三点要求:
一、 六祖道场南华寺,永作十方丛林,任僧栖止。
二 、宜征取原有子孙房众愿意交出,不可迫胁。
三 、所有出入货财、清理产业、交涉诉讼等事、概由施主负责。
如果同意这三件事情,虚云和尚即来南华寺。李公复电同意,并派吴秘书种石,广州、香港,缁素十余人,亲自到鼓山迎迓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即辞去鼓山职务,以事祖庭赴粤。
(编者注)
   中国佛教的寺院,也称为丛林、道场等。佛法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呈现不同方式,融合在社会中。对于各个时期,僧众对佛制戒律执行方式的不同,也有着依据,僧团有着随方毗尼的资格和权力。如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百丈清规。曾在寺院规矩上,开创了既符合比丘戒的行持,又不失大乘菩萨戒的精神,作为中国僧众统一的标准。
   虚云和尚是佛制戒律的执行者,延续者,同时也是延续和发扬祖师清规的继承者。因此,虚云和尚恢复大小寺院约百座,所提倡和执行,皆是十方丛林制度,非子孙庙;远在明末清初的见月律师,也是恢复、提倡和执行,在十方丛林制度下的重整律制,杜绝子孙庙和房头患等。
【南华历史】
在考天监初,智药尊者,化曹侯开山,建立了宝林禅寺,即今日南华寺,下面的地方。至唐仪凤初年,六祖惠能大师来此,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年。
旧寺久废,山场亦归陈姓管业。六祖欲恢复旧寺时,陈亚仙之先人坟地,已葬寺之右边矣。六祖感动四天王定界,亚仙乞留祖墓,因而保存至今。故当日六祖造寺,其寺墙外为陈亚仙祖坟,墓右悉为龙潭。
六祖降龙蜕化,欲堙其潭,以建僧舍。工程还没有到一半,六祖大师入灭。后弟子奉祖肉身,筑塔于亚仙祖坟前。初为木塔,不是很高。至宪宗元和七年,赐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稍加修饰。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诏新师塔七层,易以砖石,塔曰太平兴国之塔。以后历代修缮,皆沿其址。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山德清老人,始入南华寺,重兴祖庭。意欲填筑龙潭。统一各家方位。纠正山向。阅时八载。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后虽重来。不久示寂。读梦游集誓愿文。冀后辈重兴。满其素愿。迄今又越三百余年矣。
(编者注)
曹溪之水,寓意为禅宗之法脉。中国佛教丛林,皆流淌着曹溪之水。也称之为,法乳。《六祖法宝坛经》为后人见证,昔日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说法度众。
憨山德清老人,即南华寺所供奉三尊肉身菩萨之一的憨山老人。也是虚云和尚的前世,昔日憨山老人重建南华寺未果,今日虚云和尚接着再来。由此可知,菩萨们的菩提心,是生生世世的不舍离。
南华现状
一、南华寺僧众现状,问题如下:
1、虚云和尚来到曹溪南华寺时,寺院只有五间房房间房。南华寺僧众有十多人。他们不居寺内,各自携家眷,妻儿老少等,住于寺院旁边的村庄,他们的家人耕植或牧畜等。
2、在南华寺分不出来谁是僧,谁是俗。六祖,祖师殿香灯僧,是乡村所派人管理。
3、每逢二八两月的祖诞,所有收入,包含功德香收入,皆由乡村管理、安排及使用。
4、这些人在南华寺中,宰杀烹饮、赌博吸烟,人畜粪秽,随处可见,触目掩鼻。
5、这些现状,比大明朝,憨山老人所记载当时的现状还要严重。
6、虚云和尚云:夫以我六祖大鉴禅师,道侔千佛,德被含生,固足以耀后世而垂无穷。独于其肉身所在道场,区区咫尺之地,辄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
二、南华寺寺院建筑,风水失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寺院的左右,封闭而相互隔断,并不对称,不协调,不符合建筑风格。
2、目前寺院整体建筑散乱,必须要重新建立,工程量巨大。
3、省主席李公汉同意帮助筹备资金。
4、南华寺旧塔,压寺右臂,前后都行程了妨碍。这也是导致,曾经南华寺,六祖百间房的子孙,到了明代而仅存十余房。虚云和尚读《南华事略》不禁掩卷三叹。
5、清代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华寺,听从没有智慧之人的建议,填塞龙潭,将全寺殿堂移置陈亚仙祖坟右,造成灵照宝塔又压住寺之左臂。
6、卓锡泉出自象口,寺后横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自憨山的大师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水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
7、龙潭之右小冈,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被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8、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
9、寺院的前后,都没有准确的靠向,导致靠向不正。出现旧日头进山门格局,如西边大樟树林内,中有深坑;如现今之曹溪门前,墓地坵陵起伏,秽积乱葬,坎坷寓目,令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10、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在旧天王殿西边,井右有一高坡,延绵拖拉至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11、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子孙日渐衰弱的象征。
(编者注)
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建筑规划,在符合天地自然道理的同时,做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等最合理的构造。若一味强调风水的重要性,忽视人为的努力和正确进取之心,是愚痴,缺少智慧的行为。再好的风水之地,也逃不过佛所说的成住坏空。有福之人能将不好的风水之地,转化为有风水之地。有德行之人,通过正确努力和作为,能将很普通的地方打造出,极富风水,切具备用心之地。所谓用心之地,即是建筑风格及构思的体现。根据当地所处,山、水、地势等自然环境,打造出来的内在含义和寓意等,综合的气势体现。如辉煌、大度、雄伟、令人安然等。
世俗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历史上佛教的寺院都建立在极佳的自然环境下,根据所谓“风水”而打造成为祖庭。这些祖庭的辉煌,在没有建立寺院之时,既有僧人预言出来未来的辉煌。如南华寺建立之初,既有僧言,将来有肉身菩萨再此说法度众。数百年后,六祖惠能大师驻锡南华寺。沩山祖庭,未建立之时,已有僧对沩山祖师师父说明了,此道场非沩山祖师驻锡不可。古时云居山,一个禅七下来,有四十八人开悟。不论是,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天童寺、高旻寺等等等等祖庭,皆有几个方面的构成,方可出现曾经的辉煌。
1、极佳的自然环境,如龙穴之地。几大禅宗祖庭的大雄宝殿,皆是龙穴之地。
2、具备有德行,开大悟的祖师住持。
3、出色合理的建筑风格,即符合风水的建筑。
不论是风水也好,佛教的法运,祖庭的命运等等,皆符合佛说言,具备成住坏空的真理,并非一成不变,永恒辉煌的延续。
寺院的建筑风水,是留给凡夫俗子们居住,并非是给心不执著的贤圣居住。寺院的风水不佳,是影响僧众修行及衰败。寺院的杂乱不堪,本身就是衰败之象。寺院杂乱不堪,僧人又如何能安心修行呢?儒云,我们的环境都要干净整齐。
当今海城大悲寺的全寺规划和建设,也是符合风水,并因此改变地貌,注定风格和寓意。风水也是轮流,见月律师曾言,风水是不断变化的,有大运、中运和小云。
僧人并没有学过风水,佛制戒律也不允许僧人学习观星、预测、风水等。为什么佛教中的祖师大德,都极其精通风水学呢?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技能。对于佛教来说,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即是般若智慧。
祖师大德们在生生世世学习内明后的累计,终有明心见性,开大悟获取大智慧的结果。获取大智慧,非凡夫所能理解。有了大智慧,世间一切学问,也就都能明了。如《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器械等。
祖师们的种种大智慧下的神通,转为道用,为佛法、为众生,虚云和尚复建祖庭即是最好的说明。即不失自我的努力和进取,为终身做榜样,又不失对众生的切身实际的教化。
【虚云和尚重修南华寺】
云【虚云和尚】察勘既竟。商诸李公。先定山场。以图展布。李公与吴君种石。将寺属基地。创办林场。划出寺外四周。山地五百亩。交寺建筑。云不得不殚心竭力。从事建置。
初云入山时。除祖殿宝塔及苏程庵一那份稍为完整外。其大殿经楼方丈僧寮均皆摧朽。容众无所。暂搭杉皮茅蓬二十余间。作大寮客堂。及缁素工人食宿处。
乃着手先行培修祖殿。殿内祖坐木龛。以年远故。被白蚁损坏。乃请出祖师肉身圣像。重新装修。
另照育王塔式。作祖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位侍侧。以南岳。青原。为祖在日之上首弟子。五宗皆由二派流出。法海则流通祖师法宝。神会在滑台大振顿宗。若孔门之四哲也。
复在祖殿两厢建东贤殿。西贤殿。塑五宗有功法门诸祖。若孔门之七十二贤也。
曹溪为禅门洙泗。应先正名定位。原先殿左供圣父圣母右供伽蓝神。中制灵通侍者酒亭。比憨山公当日戒灵通饮酒时。尤变本加厉焉。
又憨公肉身。原供灵照塔内。有一四尺余高之铜铸观音大士。供在憨山下位。序次失仪。
而丹田肉身。原供祖殿东厢。已为驻兵之所。积秽不堪。
云乃先建报恩堂。安奉圣父圣母。于祖龛之左。
另制一龛。以奉憨山。右制一龛。以奉丹田。
建伽蓝殿。以奉伽蓝神。侪灵通侍者于内。撤其酒亭。
又于祖殿之西。建观音堂一所。
共十五间。建外众圊及杂屋九间。内众圊及浴房七间。移奉灵照塔内之观音大士。并为女众受戒挂搭之所。将方丈内之六祖铜像。供于灵照塔内。此像原在韶州大鉴寺。因寺毁。乃移奉南华。
祖殿之后。旧名苏程庵。积秽充满。清除修建。架以履楼。通连祖殿。暂作方丈。
方丈之东。为一土坡。将土挑培主山。筑楼房上下各五间。以作祖堂。供历代祖师及南华继席宗匠牌位。
方丈之西。即新建之观音堂也。内部情形。略为就绪。云乃预期十事。次第进行。
【虚云和尚对南华寺的贡献】
更改河流以避凶煞
考曹溪河流。由东天王岭。绕出寺前。西达虹光桥。以入马坝。寺门距溪边约一百四十余丈。因年远失修。沙石壅塞。溪水改向北流。直冲寺前大路边。向寺门激射。此反弓格也。故必先更改河流。恢复旧道。以避凶煞。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夏。勘定水线。计挑筑新河。填补旧河。全程共八百七十余丈。所费甚巨。正拟动工。乃于七月二十日夜雷雨大作。水涨平堤。冲开新河。旧河已被泥土淤塞。砂石涌起。反形成寺前之一字案。此护法神之力也。云何功焉。今寺前林木葱郁。沙环水带。非复曩时景象矣。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体
查旧日山门在樟树西边。越过深坑乃得出入。不成门面。而现在山门外之大路坪场。坡陀历乱。野葬纵横。因此先迁葬乱坟。挑平土石。即以土石筑成左右护卫山。高有数丈。以其基地改为曹溪正门。外辟广场。栽种树木。缘荫翳天。白云覆地。望之俨然一清净道场。
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筑高左右护山以成大场局
寺所枕山。形像似象。后人将方丈后之靠山。分段铲去。使寺后落空无主。寺坐象口。其左右系象之下颔。夷成平地。阴阳不分。其右系象鼻。应当高耸。分节起伏。又被人在毗卢井处切断。 井在今禅堂后西角。 一路挖平。直到头山门。成大空缺。又无树木拥护。远望孤寺无依。近察鼻节已陷。殊痛恨也。云于拆平旧殿堂及丹墀时。所有土石。悉归三处。右高于左。形象鼻也。稍曲而东。形鼻之卷也。中凿莲池。象鼻之吸水处也。培高后山。依倚固也。三处皆栽林木。今幽翠矣。
四、新建殿堂以式庄严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新建大雄宝殿。按旧日殿基。在现今之功德堂后。灵照塔压其左臂。其方向为坐艮向坤。平藩尚可喜所建也。云以大殿为全寺主体。关系重大。乃相度地势。鸠工备材。移大殿于塔前。即以灵照塔作殿之靠背。去压臂之患。获端拱之安。其方向以坐癸丑向丁未癸丁八度兼丑未线。将与宝林门同一方向。既协定星。复观大壮。堂堂正正。烨然巨观。外像象王之居。中施狮子之座。塑五丈高金身大佛三尊。迦叶阿难二尊者侍侧。四周塑五百罗汉。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座后塑观音大士。使寻声而至者。觌面相呈。慕曹溪而来者。饱尝而去。
筑殿基时。土中挖出铁塔一座。高寻丈。为清代雍正时造。志书载为降龙塔。非也。移铁塔于鼓楼下。金饰而庄严之。复将平藩二碑。分嵌于钟鼓楼内。以备考古。同时挑平今曹溪门地基。及门口之乱坡。砌泄水沟五十余丈。自象鼻冈下穿过山隈。挖成水洞。注入曹溪门内水池。池周四十余丈。中建五香亭。其形如象鼻之卷莲花也。鳞甲之类。以栖息焉。
廿六年丁丑。建曹溪门。原昔曹溪门在西边大樟树下。现稍移东。取坐癸丑向丁未六度兼癸丁线。与四天王殿同向。旧日天王殿。在今之西归堂后。今之殿址多为乱坡。夷平之下。以建四天王殿。其左为虚怀楼。右为云海楼。复建香积厨斋堂。库房等屋宇。建香积厨时。土中挖出千僧大饭锅一具。元代物也。移置大殿后观音菩萨座前。以植莲花。
廿七年戊寅。建宝林门。其原址在现今西边空缺处。坎坷不平。乃挑其土以培高左右沙手。云海楼下有一古井。名罗汉井。原在深坑内。加高一丈另五寸。使与园地平衡。中辟神道。左右各筑莲池。重建钟楼。此铜钟为宋代物。埋土中。出而悬之。声闻十里。发人深省也。又建报恩堂。伽蓝殿及客堂。
廿八年己卯。建鼓楼。祖师殿。供东土初祖以至六祖。及本寺开山智药尊者七位。又建西归堂。安僧众觉灵。建功德堂。奉各护法主位。建云水堂。接待来往僧众。
廿九年庚辰。建禅堂。依制坐香。建韦驮殿。班首寮。维那寮。以严督察。又建如意寮。置备医药。以调养病苦。指定售南华茶叶入款。以为汤药之费。
又凿通方丈后山。引导卓锡泉水源。砌成水洞。安置总分铁管。直透香积厨。及各堂寮。
三十年辛巳。将大殿之后。灵照塔之前。建法堂一座。其上为藏经楼。内藏廿五年由北京请回龙藏全部。大藏遗珍全套。又李伯豪主席送碛砂藏一部。筑戒坛时,在土内挖出万历年修塔碑。竖立雨花台壁中。建回向堂。安奉国殇忠魂。建迎贤楼。招待来往宾客食宿。
建无尽庵。以为女众清修。 按无尽藏尼。为六祖最初护法。其庵址似在卓锡泉右边。憨山祖师曾经重修。倾废已久。云以庵与寺太近。故清出离寺东约三里许之柏树下村庄房。榜曰古无尽庵。移女众于此修持。至无尽尼之真身。现在曲江湾头村西华庵。今依其形貌。塑像一尊。供于庵中。以作女众修持模范。
三十一年壬午。于左殿左边建念佛堂。以安修净土者。掘地时得万历年余大成苏程庵碑。足资考据。竖立于念佛堂照墙内。又建延寿堂。安诸老人。平地基时。发现宋淳熙年间所刻六祖真像及碑铭。移存祖殿照壁廊内。又在钟楼之后。建碾米房。沐浴室。工行寮。储蓄所及东圊。于其地掘出无数人骨。及一丈六尺之杓棺数具。其中火坯之谷类甚多。待考证也。
三十二年癸未。建海会塔。于寺东二里许。缘南华旧无普同塔。历代亡僧。随山乱葬。日久遂形抛露。莫慰先灵。乃先设荼毗炉。以梵遗蜕。嗣建斯塔。以藏七众。该塔用钢筋水泥筑成。坚固异常。足纳灰塔数百万具。其上建念佛堂。长年念佛。以利冥阳。于塔左右各建楼房四五楹。以为看塔念佛人住所。又于塔前围筑围场。遍栽林木。门外凿一方池。以植莲花。又重修卓锡泉。因旧日无池蓄水。饮料不洁。乃凿池蓄水。中隔砂井。施以药物。用铁管引入大寮。又修飞锡桥。以保存古迹。修伏虎亭。以弭虎患。
又因曹溪各村贫苦儿童。无力就学。因设义学教之。此民国三十二年事也。综上十年。云重新祖庭。至此始成具体。兹再条析述之。综览全局。
计自曹溪门至卓锡泉。由南至北。深一百五十一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三十九丈五尺。首进曹溪门上下各一楹。越围坪。度放生池。中有五香亭一座。次进为宝林门。楼上下各五楹。历神道至陛阶。至四天王殿五大楹。殿左为虚怀楼。上下各五楹。殿右为云海楼。上下各五楹。均南向。由韦驮殿经花园。上丹墀。大雄宝殿五楹。殿后法堂戒坛。及藏经阁上下各五楹。法堂之后为灵照塔。塔后为祖殿。殿后为方丈。上下各五楹。方丈后绕道依山。至飞锡桥伏虎亭。以达卓锡泉。此中路也。东边由虚怀楼后。报恩堂楼上下各二楹。钟楼三层各一楹。伽蓝殿上下各五楹。客堂楼上下各五楹。斋堂楼上下各五楹。库房楼上下各五楹。历阶至回向堂五楹。回光堂五楹。延寿堂楼上下五楹。进为念佛堂楼上下各五楹。均西向。至祖堂楼上下五楹。则南向矣。此东路也。西边至云海楼后。西归堂楼上下各二楹。鼓楼三层各一楹。祖师殿楼上下各五楹。云水堂楼上下各五楹。西入禅堂五楹。南向。韦驮殿。维那寮共七楹。北向。班首寮。如意寮各七楹。东西向。再上为西圊。计外堂厕所及杂屋共九楹。内堂厕所及沐浴室七楹。进为返照堂五楹。经祖殿两傍建东贤殿三楹。西贤殿后达观音堂。共计楼上下各十五楹。此西路也。附于东路者。为客堂后之待贤楼。上下各五楹。斋堂之后。香积厨五楹。沐室七楹。碾米房一楹。工人室三楹。柴草寮五楹。东圊五楹。隶属寺管者。无尽庵三十八楹。海会塔正座楼上下各三楹。两旁楼房各四楹。幼幼亭右守望所三楹。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二百四十三楹。其中间隔各部分寮房若干间。亦足以暂容清修胜侣矣。又塑造大殿及两序大小佛像。共计约六百九十尊。备极庄严。
五、驱逐流棍革除积弊
云自甲戌八月入山。见圣地道场。变作修罗恶境。祖庭成牧畜之所。大殿为屠宰之场。方丈作驻兵之营。僧寮化烟霞之窟。菩提路列肉林酒肆。袈裟角现舞扇歌衫。罪秽弥伦。无恶不作。云始以善言相劝。置若罔闻。稍示权威。则持刃寻逐。濒于生死者亦屡矣。终仗护法大力。切实严禁。督警驱除。与之争持。历三四年乃扫除净尽。复于寺外大路以南。盖板屋十余间。遴选善人。贩卖茶果。祇许素食。均能奉持。以至于今。得以重兴殿宇。庄严净域也。
清丈界址以保古迹
自祖师募化檀越陈亚仙舍地。以四天王岭为界。千载以来。已成定案。第因年代久远。人事变迁。虽志书所载甚详。而实际反空无所有。僧余破壁之参。佛久积尘之坐。尺天寸地。指点无从。至民国廿五年丙子九月。请省府令行派员履勘划界。保存古迹。绘图立案。出示晓谕。照图管业。使界址复明。
增置产业以维常住
查南华寺产。志书所载甚多。历经豪右并吞。奸僧盗卖。云入山时仅有租谷二十担。千分不逮一也。乃着手整顿。拟先清理产业。调验契据。如无红契。而属寺产者。不容侵占。有红契而原属寺产者。准以七成赎之。正计划中。而时局屡变。风波动荡。无从进行。祇有从前北区绥靖处所办之林场。于民国廿五年由政府批准。交回寺内管业。惟所入无多。不足以赡常住。云至乃募资渐次收买。至民国廿八年连赎回及新买之稻田若干亩。每年租谷约数百担。 另详香火田产记。 至是常住始有粒食可靠。然所历艰苦。不可言喻。 其最苦者厥为后山紫笋庄寺田三百数十坵。为黎谢二姓所侵占。被人从中舞弊。向政府交涉。又因时局变迁。迄未清回。望后来者有以收回之。
严守戒律以挽颓风
昔我佛入灭。垂诫后人以戒为师。严规行也。今虽末法。僧伽堕落。粤中尤甚。顾念南华为宇内祖庭。岂容污合。今兹冷灰再烟。非宏法不能重兴。非守戒不能宏法。云乃遵百丈清规。严肃纲纪。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为真佛子。乃可保丛林于久远也。 其各种条规。另见同住规约。
创禅堂安僧众以续慧命
初祖西来。单传直指。六祖得法。弘扬五宗。禅波罗蜜也。五灯会元所记诸佛诸祖无不自禅定中来。得大机大用。渡众无算。今我六祖顿教道场。寂寞久矣。云乃造禅堂。定香数。发警策。下钳槌。冀其磨练身心。渡己渡人。以续我佛慧命。 课程另见规约
传戒法立学校以培育人材
时当末劫。法运垂秋。痛心下泪。何也。佛所嘱咐。《波罗提木叉为汝等大师》。又云。《戒如明日月。能消长夜暗》。又曰。《此经能住世。佛法得炽盛。若不持此戒。世界皆暗冥》。今兹佛法衰微。三门涂炭。岂非无因。无奈释子挂名受戒。而不遵崇。外服袈裟。行同凡俗。是波旬徒属。作狮子身中虱耳。云为挽颓风。捐费信施财物。成兹大厦。意欲一一如法。培植人材。常转法轮。慧命是续。因此建立长期戒坛。逢年传戒。道不论远近。人不论多寡。依时而来。传受戒法。期满后入学戒堂重行熏习。以资深造。不受寄名。不容简略。肃戒律也。
云入山十年矣。仗佛祖威灵。檀越护法。预期十事。次第完成。聊竟憨公未竟之志。今堂宇可容僧伽五百人。租谷亦差足半年粮食。四事供养。具体而微。佛子住持。宁心无虑。敬祈执事。保此道场。云于此十年间。左支右绌。辛苦撑持。委曲求全。济变御侮。其困苦艰难有不堪殚述者。云今去矣。付与僧徒复仁住持。书此事实。以励后昆。其或有超世高人。空宗大士。认此为空花佛事。水月道场。云又何辞。云尝恭读坛经。至五祖以袈裟遮围。为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祖于言下大悟。即启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路说来。如天花乱坠。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前四句是自渡。后一句是渡生。能生万法者。一切种智也。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广佛法于无边。渡众生于无尽。故释迦不终老于雪山。六祖不永潜于猎队。为传佛种智耳。云虽行能无似。然不敢作最后断佛种性人。因此数十年来。屡兴道场。不惜作童子累土画沙事。亦本于教亦多术。逗机接引。以传佛种智耳。安敢作有相无相之论哉。“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愿一切有情。同圆种智。
编者案(虚云和尚年谱原文编者按
师自披缁至今。已九十余年。不住持现成寺院。不受人家丰腆供养。四众弟子。前后得戒渡者万余人。乞戒归依者百十万人。手兴大小梵剎数十。其宏丽者如云南云栖。其庄严者如粤北南华。均费百数十万银元。以现值计。几千万矣。师以一衲随身。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行脚遍海内外。其建筑云栖寺。来也如是。去也如是。其重兴南华时。上山也如是。下山也如是。师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莅粤。至三十二年十二月将南华职务付弟子复仁主持。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一衲随身。径往乳源中兴云门寺。此为人人所共见者也。

                大鸟 恭敬整理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07-24 11:21:28)
转载
[/url]

             [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6555dcb301016fni&url=http://s1.sinaimg.cn/orignal/6555dcb3hc58add42e140]<IMG title="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name=image_operate_93161343100201625 alt="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real_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时间年月】
民国三十二年,虚云和尚一百零四岁。
【事由缘起】
虚云和尚在整顿、重修,福州鼓山涌泉寺,一夜连获三梦六祖,召唤其来南华寺祖庭。数日后,粤北绥靖主任,今省府主席李公汉魂,发电报邀请虚云和尚住持、整顿、重修南华寺祖庭。虚云和尚提出三点要求:
一、 六祖道场南华寺,永作十方丛林,任僧栖止。
二 、宜征取原有子孙房众愿意交出,不可迫胁。
三 、所有出入货财、清理产业、交涉诉讼等事、概由施主负责。
如果同意这三件事情,虚云和尚即来南华寺。李公复电同意,并派吴秘书种石,广州、香港,缁素十余人,亲自到鼓山迎迓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即辞去鼓山职务,以事祖庭赴粤。
(编者注)
   中国佛教的寺院,也称为丛林、道场等。佛法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呈现不同方式,融合在社会中。对于各个时期,僧众对佛制戒律执行方式的不同,也有着依据,僧团有着随方毗尼的资格和权力。如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百丈清规。曾在寺院规矩上,开创了既符合比丘戒的行持,又不失大乘菩萨戒的精神,作为中国僧众统一的标准。
   虚云和尚是佛制戒律的执行者,延续者,同时也是延续和发扬祖师清规的继承者。因此,虚云和尚恢复大小寺院约百座,所提倡和执行,皆是十方丛林制度,非子孙庙;远在明末清初的见月律师,也是恢复、提倡和执行,在十方丛林制度下的重整律制,杜绝子孙庙和房头患等。
【南华历史】
在考天监初,智药尊者,化曹侯开山,建立了宝林禅寺,即今日南华寺,下面的地方。至唐仪凤初年,六祖惠能大师来此,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年。
旧寺久废,山场亦归陈姓管业。六祖欲恢复旧寺时,陈亚仙之先人坟地,已葬寺之右边矣。六祖感动四天王定界,亚仙乞留祖墓,因而保存至今。故当日六祖造寺,其寺墙外为陈亚仙祖坟,墓右悉为龙潭。
六祖降龙蜕化,欲堙其潭,以建僧舍。工程还没有到一半,六祖大师入灭。后弟子奉祖肉身,筑塔于亚仙祖坟前。初为木塔,不是很高。至宪宗元和七年,赐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稍加修饰。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诏新师塔七层,易以砖石,塔曰太平兴国之塔。以后历代修缮,皆沿其址。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山德清老人,始入南华寺,重兴祖庭。意欲填筑龙潭。统一各家方位。纠正山向。阅时八载。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后虽重来。不久示寂。读梦游集誓愿文。冀后辈重兴。满其素愿。迄今又越三百余年矣。
(编者注)
曹溪之水,寓意为禅宗之法脉。中国佛教丛林,皆流淌着曹溪之水。也称之为,法乳。《六祖法宝坛经》为后人见证,昔日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说法度众。
憨山德清老人,即南华寺所供奉三尊肉身菩萨之一的憨山老人。也是虚云和尚的前世,昔日憨山老人重建南华寺未果,今日虚云和尚接着再来。由此可知,菩萨们的菩提心,是生生世世的不舍离。
南华现状
一、南华寺僧众现状,问题如下:
1、虚云和尚来到曹溪南华寺时,寺院只有五间房房间房。南华寺僧众有十多人。他们不居寺内,各自携家眷,妻儿老少等,住于寺院旁边的村庄,他们的家人耕植或牧畜等。
2、在南华寺分不出来谁是僧,谁是俗。六祖,祖师殿香灯僧,是乡村所派人管理。
3、每逢二八两月的祖诞,所有收入,包含功德香收入,皆由乡村管理、安排及使用。
4、这些人在南华寺中,宰杀烹饮、赌博吸烟,人畜粪秽,随处可见,触目掩鼻。
5、这些现状,比大明朝,憨山老人所记载当时的现状还要严重。
6、虚云和尚云:夫以我六祖大鉴禅师,道侔千佛,德被含生,固足以耀后世而垂无穷。独于其肉身所在道场,区区咫尺之地,辄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
二、南华寺寺院建筑,风水失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寺院的左右,封闭而相互隔断,并不对称,不协调,不符合建筑风格。
2、目前寺院整体建筑散乱,必须要重新建立,工程量巨大。
3、省主席李公汉同意帮助筹备资金。
4、南华寺旧塔,压寺右臂,前后都行程了妨碍。这也是导致,曾经南华寺,六祖百间房的子孙,到了明代而仅存十余房。虚云和尚读《南华事略》不禁掩卷三叹。
5、清代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华寺,听从没有智慧之人的建议,填塞龙潭,将全寺殿堂移置陈亚仙祖坟右,造成灵照宝塔又压住寺之左臂。
6、卓锡泉出自象口,寺后横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自憨山的大师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水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
7、龙潭之右小冈,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被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8、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
9、寺院的前后,都没有准确的靠向,导致靠向不正。出现旧日头进山门格局,如西边大樟树林内,中有深坑;如现今之曹溪门前,墓地坵陵起伏,秽积乱葬,坎坷寓目,令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10、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在旧天王殿西边,井右有一高坡,延绵拖拉至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11、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子孙日渐衰弱的象征。
(编者注)
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07-24 11:21: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虚云和尚南华寺六祖憨山大师重修南华寺风水设计建筑风水寺院风水分类: 虚云禅师

             <IMG title="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name=image_operate_93161343100201625 alt="虚云和尚的故事 以风水布局 重建六祖道场南华寺" 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real_src="http://s1.sinaimg.cn/middle/6555dcb3hc58add42e140&690">

【时间年月】
民国三十二年,虚云和尚一百零四岁。
【事由缘起】
虚云和尚在整顿、重修,福州鼓山涌泉寺,一夜连获三梦六祖,召唤其来南华寺祖庭。数日后,粤北绥靖主任,今省府主席李公汉魂,发电报邀请虚云和尚住持、整顿、重修南华寺祖庭。虚云和尚提出三点要求:
一、 六祖道场南华寺,永作十方丛林,任僧栖止。
二 、宜征取原有子孙房众愿意交出,不可迫胁。
三 、所有出入货财、清理产业、交涉诉讼等事、概由施主负责。
如果同意这三件事情,虚云和尚即来南华寺。李公复电同意,并派吴秘书种石,广州、香港,缁素十余人,亲自到鼓山迎迓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即辞去鼓山职务,以事祖庭赴粤。
(编者注)
   中国佛教的寺院,也称为丛林、道场等。佛法随着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呈现不同方式,融合在社会中。对于各个时期,僧众对佛制戒律执行方式的不同,也有着依据,僧团有着随方毗尼的资格和权力。如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百丈清规。曾在寺院规矩上,开创了既符合比丘戒的行持,又不失大乘菩萨戒的精神,作为中国僧众统一的标准。
   虚云和尚是佛制戒律的执行者,延续者,同时也是延续和发扬祖师清规的继承者。因此,虚云和尚恢复大小寺院约百座,所提倡和执行,皆是十方丛林制度,非子孙庙;远在明末清初的见月律师,也是恢复、提倡和执行,在十方丛林制度下的重整律制,杜绝子孙庙和房头患等。
【南华历史】
在考天监初,智药尊者,化曹侯开山,建立了宝林禅寺,即今日南华寺,下面的地方。至唐仪凤初年,六祖惠能大师来此,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年。
旧寺久废,山场亦归陈姓管业。六祖欲恢复旧寺时,陈亚仙之先人坟地,已葬寺之右边矣。六祖感动四天王定界,亚仙乞留祖墓,因而保存至今。故当日六祖造寺,其寺墙外为陈亚仙祖坟,墓右悉为龙潭。
六祖降龙蜕化,欲堙其潭,以建僧舍。工程还没有到一半,六祖大师入灭。后弟子奉祖肉身,筑塔于亚仙祖坟前。初为木塔,不是很高。至宪宗元和七年,赐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稍加修饰。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诏新师塔七层,易以砖石,塔曰太平兴国之塔。以后历代修缮,皆沿其址。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山德清老人,始入南华寺,重兴祖庭。意欲填筑龙潭。统一各家方位。纠正山向。阅时八载。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后虽重来。不久示寂。读梦游集誓愿文。冀后辈重兴。满其素愿。迄今又越三百余年矣。
(编者注)
曹溪之水,寓意为禅宗之法脉。中国佛教丛林,皆流淌着曹溪之水。也称之为,法乳。《六祖法宝坛经》为后人见证,昔日六祖大师在南华寺说法度众。
憨山德清老人,即南华寺所供奉三尊肉身菩萨之一的憨山老人。也是虚云和尚的前世,昔日憨山老人重建南华寺未果,今日虚云和尚接着再来。由此可知,菩萨们的菩提心,是生生世世的不舍离。
【南华现状】
一、南华寺僧众现状,问题如下:
1、虚云和尚来到曹溪南华寺时,寺院只有五间房房间房。南华寺僧众有十多人。他们不居寺内,各自携家眷,妻儿老少等,住于寺院旁边的村庄,他们的家人耕植或牧畜等。
2、在南华寺分不出来谁是僧,谁是俗。六祖,祖师殿香灯僧,是乡村所派人管理。
3、每逢二八两月的祖诞,所有收入,包含功德香收入,皆由乡村管理、安排及使用。
4、这些人在南华寺中,宰杀烹饮、赌博吸烟,人畜粪秽,随处可见,触目掩鼻。
5、这些现状,比大明朝,憨山老人所记载当时的现状还要严重。
6、虚云和尚云:夫以我六祖大鉴禅师,道侔千佛,德被含生,固足以耀后世而垂无穷。独于其肉身所在道场,区区咫尺之地,辄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08: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南华寺寺院建筑,风水失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寺院的左右,封闭而相互隔断,并不对称,不协调,不符合建筑风格。
2、目前寺院整体建筑散乱,必须要重新建立,工程量巨大。
3、省主席李公汉同意帮助筹备资金。
4、南华寺旧塔,压寺右臂,前后都行程了妨碍。这也是导致,曾经南华寺,六祖百间房的子孙,到了明代而仅存十余房。虚云和尚读《南华事略》不禁掩卷三叹。
5、清代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华寺,听从没有智慧之人的建议,填塞龙潭,将全寺殿堂移置陈亚仙祖坟右,造成灵照宝塔又压住寺之左臂。
6、卓锡泉出自象口,寺后横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自憨山的大师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水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
7、龙潭之右小冈,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被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8、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
9、寺院的前后,都没有准确的靠向,导致靠向不正。出现旧日头进山门格局,如西边大樟树林内,中有深坑;如现今之曹溪门前,墓地坵陵起伏,秽积乱葬,坎坷寓目,令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10、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在旧天王殿西边,井右有一高坡,延绵拖拉至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11、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子孙日渐衰弱的象征。
(编者注)
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建筑规划,在符合天地自然道理的同时,做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等最合理的构造。若一味强调风水的重要性,忽视人为的努力和正确进取之心,是愚痴,缺少智慧的行为。再好的风水之地,也逃不过佛所说的成住坏空。有福之人能将不好的风水之地,转化为有风水之地。有德行之人,通过正确努力和作为,能将很普通的地方打造出,极富风水,切具备用心之地。所谓用心之地,即是建筑风格及构思的体现。根据当地所处,山、水、地势等自然环境,打造出来的内在含义和寓意等,综合的气势体现。如辉煌、大度、雄伟、令人安然等。
世俗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历史上佛教的寺院都建立在极佳的自然环境下,根据所谓“风水”而打造成为祖庭。这些祖庭的辉煌,在没有建立寺院之时,既有僧人预言出来未来的辉煌。如南华寺建立之初,既有僧言,将来有肉身菩萨再此说法度众。数百年后,六祖惠能大师驻锡南华寺。沩山祖庭,未建立之时,已有僧对沩山祖师师父说明了,此道场非沩山祖师驻锡不可。古时云居山,一个禅七下来,有四十八人开悟。不论是,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天童寺、高旻寺等等等等祖庭,皆有几个方面的构成,方可出现曾经的辉煌。
1、极佳的自然环境,如龙穴之地。几大禅宗祖庭的大雄宝殿,皆是龙穴之地。
2、具备有德行,开大悟的祖师住持。
3、出色合理的建筑风格,即符合风水的建筑。
不论是风水也好,佛教的法运,祖庭的命运等等,皆符合佛说言,具备成住坏空的真理,并非一成不变,永恒辉煌的延续。
寺院的建筑风水,是留给凡夫俗子们居住,并非是给心不执著的贤圣居住。寺院的风水不佳,是影响僧众修行及衰败。寺院的杂乱不堪,本身就是衰败之象。寺院杂乱不堪,僧人又如何能安心修行呢?儒云,我们的环境都要干净整齐。
当今海城大悲寺的全寺规划和建设,也是符合风水,并因此改变地貌,注定风格和寓意。风水也是轮流,见月律师曾言,风水是不断变化的,有大运、中运和小云。
僧人并没有学过风水,佛制戒律也不允许僧人学习观星、预测、风水等。为什么佛教中的祖师大德,都极其精通风水学呢?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技能。对于佛教来说,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即是般若智慧。
祖师大德们在生生世世学习内明后的累计,终有明心见性,开大悟获取大智慧的结果。获取大智慧,非凡夫所能理解。有了大智慧,世间一切学问,也就都能明了。如《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器械等。
祖师们的种种大智慧下的神通,转为道用,为佛法、为众生,虚云和尚复建祖庭即是最好的说明。即不失自我的努力和进取,为终身做榜样,又不失对众生的切身实际的教化。
【虚云和尚重修南华寺】
云【虚云和尚】察勘既竟。商诸李公。先定山场。以图展布。李公与吴君种石。将寺属基地。创办林场。划出寺外四周。山地五百亩。交寺建筑。云不得不殚心竭力。从事建置。
初云入山时。除祖殿宝塔及苏程庵一那份稍为完整外。其大殿经楼方丈僧寮均皆摧朽。容众无所。暂搭杉皮茅蓬二十余间。作大寮客堂。及缁素工人食宿处。
乃着手先行培修祖殿。殿内祖坐木龛。以年远故。被白蚁损坏。乃请出祖师肉身圣像。重新装修。
另照育王塔式。作祖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位侍侧。以南岳。青原。为祖在日之上首弟子。五宗皆由二派流出。法海则流通祖师法宝。神会在滑台大振顿宗。若孔门之四哲也。
复在祖殿两厢建东贤殿。西贤殿。塑五宗有功法门诸祖。若孔门之七十二贤也。
曹溪为禅门洙泗。应先正名定位。原先殿左供圣父圣母右供伽蓝神。中制灵通侍者酒亭。比憨山公当日戒灵通饮酒时。尤变本加厉焉。
又憨公肉身。原供灵照塔内。有一四尺余高之铜铸观音大士。供在憨山下位。序次失仪。
而丹田肉身。原供祖殿东厢。已为驻兵之所。积秽不堪。
云乃先建报恩堂。安奉圣父圣母。于祖龛之左。
另制一龛。以奉憨山。右制一龛。以奉丹田。
建伽蓝殿。以奉伽蓝神。侪灵通侍者于内。撤其酒亭。
又于祖殿之西。建观音堂一所。
共十五间。建外众圊及杂屋九间。内众圊及浴房七间。移奉灵照塔内之观音大士。并为女众受戒挂搭之所。将方丈内之六祖铜像。供于灵照塔内。此像原在韶州大鉴寺。因寺毁。乃移奉南华。
祖殿之后。旧名苏程庵。积秽充满。清除修建。架以履楼。通连祖殿。暂作方丈。
方丈之东。为一土坡。将土挑培主山。筑楼房上下各五间。以作祖堂。供历代祖师及南华继席宗匠牌位。
方丈之西。即新建之观音堂也。内部情形。略为就绪。云乃预期十事。次第进行。
【虚云和尚对南华寺的贡献】
更改河流以避凶煞
考曹溪河流。由东天王岭。绕出寺前。西达虹光桥。以入马坝。寺门距溪边约一百四十余丈。因年远失修。沙石壅塞。溪水改向北流。直冲寺前大路边。向寺门激射。此反弓格也。故必先更改河流。恢复旧道。以避凶煞。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夏。勘定水线。计挑筑新河。填补旧河。全程共八百七十余丈。所费甚巨。正拟动工。乃于七月二十日夜雷雨大作。水涨平堤。冲开新河。旧河已被泥土淤塞。砂石涌起。反形成寺前之一字案。此护法神之力也。云何功焉。今寺前林木葱郁。沙环水带。非复曩时景象矣。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体
查旧日山门在樟树西边。越过深坑乃得出入。不成门面。而现在山门外之大路坪场。坡陀历乱。野葬纵横。因此先迁葬乱坟。挑平土石。即以土石筑成左右护卫山。高有数丈。以其基地改为曹溪正门。外辟广场。栽种树木。缘荫翳天。白云覆地。望之俨然一清净道场。
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筑高左右护山以成大场局
寺所枕山。形像似象。后人将方丈后之靠山。分段铲去。使寺后落空无主。寺坐象口。其左右系象之下颔。夷成平地。阴阳不分。其右系象鼻。应当高耸。分节起伏。又被人在毗卢井处切断。 井在今禅堂后西角。 一路挖平。直到头山门。成大空缺。又无树木拥护。远望孤寺无依。近察鼻节已陷。殊痛恨也。云于拆平旧殿堂及丹墀时。所有土石。悉归三处。右高于左。形象鼻也。稍曲而东。形鼻之卷也。中凿莲池。象鼻之吸水处也。培高后山。依倚固也。三处皆栽林木。今幽翠矣。
四、新建殿堂以式庄严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新建大雄宝殿。按旧日殿基。在现今之功德堂后。灵照塔压其左臂。其方向为坐艮向坤。平藩尚可喜所建也。云以大殿为全寺主体。关系重大。乃相度地势。鸠工备材。移大殿于塔前。即以灵照塔作殿之靠背。去压臂之患。获端拱之安。其方向以坐癸丑向丁未癸丁八度兼丑未线。将与宝林门同一方向。既协定星。复观大壮。堂堂正正。烨然巨观。外像象王之居。中施狮子之座。塑五丈高金身大佛三尊。迦叶阿难二尊者侍侧。四周塑五百罗汉。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座后塑观音大士。使寻声而至者。觌面相呈。慕曹溪而来者。饱尝而去。
筑殿基时。土中挖出铁塔一座。高寻丈。为清代雍正时造。志书载为降龙塔。非也。移铁塔于鼓楼下。金饰而庄严之。复将平藩二碑。分嵌于钟鼓楼内。以备考古。同时挑平今曹溪门地基。及门口之乱坡。砌泄水沟五十余丈。自象鼻冈下穿过山隈。挖成水洞。注入曹溪门内水池。池周四十余丈。中建五香亭。其形如象鼻之卷莲花也。鳞甲之类。以栖息焉。
廿六年丁丑。建曹溪门。原昔曹溪门在西边大樟树下。现稍移东。取坐癸丑向丁未六度兼癸丁线。与四天王殿同向。旧日天王殿。在今之西归堂后。今之殿址多为乱坡。夷平之下。以建四天王殿。其左为虚怀楼。右为云海楼。复建香积厨斋堂。库房等屋宇。建香积厨时。土中挖出千僧大饭锅一具。元代物也。移置大殿后观音菩萨座前。以植莲花。
廿七年戊寅。建宝林门。其原址在现今西边空缺处。坎坷不平。乃挑其土以培高左右沙手。云海楼下有一古井。名罗汉井。原在深坑内。加高一丈另五寸。使与园地平衡。中辟神道。左右各筑莲池。重建钟楼。此铜钟为宋代物。埋土中。出而悬之。声闻十里。发人深省也。又建报恩堂。伽蓝殿及客堂。
廿八年己卯。建鼓楼。祖师殿。供东土初祖以至六祖。及本寺开山智药尊者七位。又建西归堂。安僧众觉灵。建功德堂。奉各护法主位。建云水堂。接待来往僧众。
廿九年庚辰。建禅堂。依制坐香。建韦驮殿。班首寮。维那寮。以严督察。又建如意寮。置备医药。以调养病苦。指定售南华茶叶入款。以为汤药之费。
又凿通方丈后山。引导卓锡泉水源。砌成水洞。安置总分铁管。直透香积厨。及各堂寮。
三十年辛巳。将大殿之后。灵照塔之前。建法堂一座。其上为藏经楼。内藏廿五年由北京请回龙藏全部。大藏遗珍全套。又李伯豪主席送碛砂藏一部。筑戒坛时,在土内挖出万历年修塔碑。竖立雨花台壁中。建回向堂。安奉国殇忠魂。建迎贤楼。招待来往宾客食宿。
建无尽庵。以为女众清修。 按无尽藏尼。为六祖最初护法。其庵址似在卓锡泉右边。憨山祖师曾经重修。倾废已久。云以庵与寺太近。故清出离寺东约三里许之柏树下村庄房。榜曰古无尽庵。移女众于此修持。至无尽尼之真身。现在曲江湾头村西华庵。今依其形貌。塑像一尊。供于庵中。以作女众修持模范。
三十一年壬午。于左殿左边建念佛堂。以安修净土者。掘地时得万历年余大成苏程庵碑。足资考据。竖立于念佛堂照墙内。又建延寿堂。安诸老人。平地基时。发现宋淳熙年间所刻六祖真像及碑铭。移存祖殿照壁廊内。又在钟楼之后。建碾米房。沐浴室。工行寮。储蓄所及东圊。于其地掘出无数人骨。及一丈六尺之杓棺数具。其中火坯之谷类甚多。待考证也。
三十二年癸未。建海会塔。于寺东二里许。缘南华旧无普同塔。历代亡僧。随山乱葬。日久遂形抛露。莫慰先灵。乃先设荼毗炉。以梵遗蜕。嗣建斯塔。以藏七众。该塔用钢筋水泥筑成。坚固异常。足纳灰塔数百万具。其上建念佛堂。长年念佛。以利冥阳。于塔左右各建楼房四五楹。以为看塔念佛人住所。又于塔前围筑围场。遍栽林木。门外凿一方池。以植莲花。又重修卓锡泉。因旧日无池蓄水。饮料不洁。乃凿池蓄水。中隔砂井。施以药物。用铁管引入大寮。又修飞锡桥。以保存古迹。修伏虎亭。以弭虎患。
又因曹溪各村贫苦儿童。无力就学。因设义学教之。此民国三十二年事也。综上十年。云重新祖庭。至此始成具体。兹再条析述之。综览全局。
计自曹溪门至卓锡泉。由南至北。深一百五十一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三十九丈五尺。首进曹溪门上下各一楹。越围坪。度放生池。中有五香亭一座。次进为宝林门。楼上下各五楹。历神道至陛阶。至四天王殿五大楹。殿左为虚怀楼。上下各五楹。殿右为云海楼。上下各五楹。均南向。由韦驮殿经花园。上丹墀。大雄宝殿五楹。殿后法堂戒坛。及藏经阁上下各五楹。法堂之后为灵照塔。塔后为祖殿。殿后为方丈。上下各五楹。方丈后绕道依山。至飞锡桥伏虎亭。以达卓锡泉。此中路也。东边由虚怀楼后。报恩堂楼上下各二楹。钟楼三层各一楹。伽蓝殿上下各五楹。客堂楼上下各五楹。斋堂楼上下各五楹。库房楼上下各五楹。历阶至回向堂五楹。回光堂五楹。延寿堂楼上下五楹。进为念佛堂楼上下各五楹。均西向。至祖堂楼上下五楹。则南向矣。此东路也。西边至云海楼后。西归堂楼上下各二楹。鼓楼三层各一楹。祖师殿楼上下各五楹。云水堂楼上下各五楹。西入禅堂五楹。南向。韦驮殿。维那寮共七楹。北向。班首寮。如意寮各七楹。东西向。再上为西圊。计外堂厕所及杂屋共九楹。内堂厕所及沐浴室七楹。进为返照堂五楹。经祖殿两傍建东贤殿三楹。西贤殿后达观音堂。共计楼上下各十五楹。此西路也。附于东路者。为客堂后之待贤楼。上下各五楹。斋堂之后。香积厨五楹。沐室七楹。碾米房一楹。工人室三楹。柴草寮五楹。东圊五楹。隶属寺管者。无尽庵三十八楹。海会塔正座楼上下各三楹。两旁楼房各四楹。幼幼亭右守望所三楹。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二百四十三楹。其中间隔各部分寮房若干间。亦足以暂容清修胜侣矣。又塑造大殿及两序大小佛像。共计约六百九十尊。备极庄严。
五、驱逐流棍革除积弊
云自甲戌八月入山。见圣地道场。变作修罗恶境。祖庭成牧畜之所。大殿为屠宰之场。方丈作驻兵之营。僧寮化烟霞之窟。菩提路列肉林酒肆。袈裟角现舞扇歌衫。罪秽弥伦。无恶不作。云始以善言相劝。置若罔闻。稍示权威。则持刃寻逐。濒于生死者亦屡矣。终仗护法大力。切实严禁。督警驱除。与之争持。历三四年乃扫除净尽。复于寺外大路以南。盖板屋十余间。遴选善人。贩卖茶果。祇许素食。均能奉持。以至于今。得以重兴殿宇。庄严净域也。
清丈界址以保古迹
自祖师募化檀越陈亚仙舍地。以四天王岭为界。千载以来。已成定案。第因年代久远。人事变迁。虽志书所载甚详。而实际反空无所有。僧余破壁之参。佛久积尘之坐。尺天寸地。指点无从。至民国廿五年丙子九月。请省府令行派员履勘划界。保存古迹。绘图立案。出示晓谕。照图管业。使界址复明。
增置产业以维常住
查南华寺产。志书所载甚多。历经豪右并吞。奸僧盗卖。云入山时仅有租谷二十担。千分不逮一也。乃着手整顿。拟先清理产业。调验契据。如无红契。而属寺产者。不容侵占。有红契而原属寺产者。准以七成赎之。正计划中。而时局屡变。风波动荡。无从进行。祇有从前北区绥靖处所办之林场。于民国廿五年由政府批准。交回寺内管业。惟所入无多。不足以赡常住。云至乃募资渐次收买。至民国廿八年连赎回及新买之稻田若干亩。每年租谷约数百担。 另详香火田产记。 至是常住始有粒食可靠。然所历艰苦。不可言喻。 其最苦者厥为后山紫笋庄寺田三百数十坵。为黎谢二姓所侵占。被人从中舞弊。向政府交涉。又因时局变迁。迄未清回。望后来者有以收回之。
严守戒律以挽颓风
昔我佛入灭。垂诫后人以戒为师。严规行也。今虽末法。僧伽堕落。粤中尤甚。顾念南华为宇内祖庭。岂容污合。今兹冷灰再烟。非宏法不能重兴。非守戒不能宏法。云乃遵百丈清规。严肃纲纪。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为真佛子。乃可保丛林于久远也。 其各种条规。另见同住规约。
创禅堂安僧众以续慧命
初祖西来。单传直指。六祖得法。弘扬五宗。禅波罗蜜也。五灯会元所记诸佛诸祖无不自禅定中来。得大机大用。渡众无算。今我六祖顿教道场。寂寞久矣。云乃造禅堂。定香数。发警策。下钳槌。冀其磨练身心。渡己渡人。以续我佛慧命。 课程另见规约
传戒法立学校以培育人材
时当末劫。法运垂秋。痛心下泪。何也。佛所嘱咐。《波罗提木叉为汝等大师》。又云。《戒如明日月。能消长夜暗》。又曰。《此经能住世。佛法得炽盛。若不持此戒。世界皆暗冥》。今兹佛法衰微。三门涂炭。岂非无因。无奈释子挂名受戒。而不遵崇。外服袈裟。行同凡俗。是波旬徒属。作狮子身中虱耳。云为挽颓风。捐费信施财物。成兹大厦。意欲一一如法。培植人材。常转法轮。慧命是续。因此建立长期戒坛。逢年传戒。道不论远近。人不论多寡。依时而来。传受戒法。期满后入学戒堂重行熏习。以资深造。不受寄名。不容简略。肃戒律也。
云入山十年矣。仗佛祖威灵。檀越护法。预期十事。次第完成。聊竟憨公未竟之志。今堂宇可容僧伽五百人。租谷亦差足半年粮食。四事供养。具体而微。佛子住持。宁心无虑。敬祈执事。保此道场。云于此十年间。左支右绌。辛苦撑持。委曲求全。济变御侮。其困苦艰难有不堪殚述者。云今去矣。付与僧徒复仁住持。书此事实。以励后昆。其或有超世高人。空宗大士。认此为空花佛事。水月道场。云又何辞。云尝恭读坛经。至五祖以袈裟遮围。为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祖于言下大悟。即启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路说来。如天花乱坠。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前四句是自渡。后一句是渡生。能生万法者。一切种智也。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广佛法于无边。渡众生于无尽。故释迦不终老于雪山。六祖不永潜于猎队。为传佛种智耳。云虽行能无似。然不敢作最后断佛种性人。因此数十年来。屡兴道场。不惜作童子累土画沙事。亦本于教亦多术。逗机接引。以传佛种智耳。安敢作有相无相之论哉。“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愿一切有情。同圆种智。
编者案(虚云和尚年谱原文编者按
师自披缁至今。已九十余年。不住持现成寺院。不受人家丰腆供养。四众弟子。前后得戒渡者万余人。乞戒归依者百十万人。手兴大小梵剎数十。其宏丽者如云南云栖。其庄严者如粤北南华。均费百数十万银元。以现值计。几千万矣。师以一衲随身。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行脚遍海内外。其建筑云栖寺。来也如是。去也如是。其重兴南华时。上山也如是。下山也如是。师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莅粤。至三十二年十二月将南华职务付弟子复仁主持。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一衲随身。径往乳源中兴云门寺。此为人人所共见者也。

                大鸟 恭敬整理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发表于 2015-7-30 09: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居士分享!
发表于 2015-7-30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分享,要慢慢的阅读。。。。
发表于 2015-7-30 1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的不得了,不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環境不佳會影響修行



另如“喇嘛教”(Lamaism)有一則修行的故事﹕有位喇嘛(Lama)久修無果,請示上師(Guru)後,上師要他將關房的窗戶全部打開,結果真的修成了。初級禪修的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若環境不對,大殿偏斜不正,佛法正果不容易達成,虛雲老和尚深知此道,故特別重視環境的影響力,新潮的未學者,羞矣﹗



《易經》六十四卦第十六〈雷地豫〉卦六二爻:「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這是先總統蔣公幼名蔣瑞元,後來改名為蔣介石、字中正的依據,可見改名時有高人之意見。筆者同門師兄弟劉居士曾至尼泊爾,參觀蓮華生大士修行成就的山洞,用“羅經”一測,正是坐雷地「豫」卦,有六五爻“恆不死”之祥瑞,可見中土易卦的科學性極高。



○ 其他有關佛寺風水的人物介紹



《江西通志》寫:「司馬頭陀習堪輿家言,歷覽洪都﹙今江西南昌縣﹚諸山,鈐地一百七十餘處,迄今猶驗。一日至奉新﹙江西奉新縣﹚參百丈,曰:『近得湖南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識所居。』百丈曰:『老僧可住否?』曰:『不可,和尚骨相,彼骨﹙肉?﹚山也。』時華林覺為首座,詢之,不許。一見靈祐,曰:『此為山主人也。』後往住山,連帥李景讓率眾建梵宇。請於朝,賜號『同慶寺』,天下禪學輻輳焉。竟如其言。」



司馬頭陀著有《水法》、《穴法》、《玄關同竅歌》。世傳有司馬頭陀與其徒劉達僧之問答篇為《達僧問答》留世。宋有鐸長老者,一名托辜長老,曾為豐城孤羅山聖母庵之住持,精通相地術,自云:「貧納得神龜點化,又遇邱延翰師門人青衣子師日夜講究,求其指點,方明理氣。」



民國初年,曾與弘一大師同任教上海梵王渡聖約翰大學的尤惜陰居士,後出家法號演本,出家前著有《東方之科學宅運新案》上下冊四巨卷、《宅運圖解全集》、《人間天眼指南》、《宅運撮要》等書。西元1945年間,新加坡毘盧寺雪山法師至金馬崙開山,建三寶寺剎,恭迓演本法師卓錫住持,四眾皈仰。



演本法師更宏具規模,得王碧蓮居士發心贊助,增建「法輪圖書館」於寺後山,該館俯瞰山色,雲靄隱沒,氣象萬千。出家後著作猶多,如《禪家不夜城》、《眾福之門》、《提高道風寺風》、《金剛經妙解》、《報恩經》、《修證圓通》、《進化家庭》等等,給菲、暹、星、馬等國弟子啟示良多。



寫於五代後漢隱帝乾祐三年﹙西元950年﹚的《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寺記》說:「有鄉人魏大醜,收以材石,構成佛堂於此山之西北,鎮壓風穴,即今之院基是也。」及《三聖山三幕寺事記》寫:「然則古人之所謂建寺創剎,以鎮山川氣脈,而使之祝厘幫家者,尤曉明白矣。」古人都深信靠佛祖的神秘力量,只要建有寺、塔即可改變風水之不利環境。所以,這也是談及佛寺風水的書籍並不多的原因。



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碑文載:「風穴白雲禪寺者,誠禪栖之佳地也,層巒環拱,狀若蓮花。」又《金陵梵剎誌》記栖霞寺說:「寺在攝山,一名繖山。有中峰屹然卓立,迤邐南下,左右環抱如拱。」及《慧因寺誌》言:「今南山慧因禪寺後唐天成二年﹙西元930年﹚吳越忠武肅王建,初稱慧因禪院。面玉岑、背兔嶺,赤山左翼、南峰右踞,箕泉、蛟窗二水合流而南繞於寺門,環轉而東北,迴龍橋復出赤山,埠達於西湖。…宋蘇東坡建蘇堤,欲取土於山以實之,而諸山多石不便畚運,惟赤山純土濱湖,易於輸載。堤成而山已夷而﹙平﹚原矣。形家言去此山,則慧因失其左臂,行不利於茲寺。文忠﹙東坡﹚矢於佛前願為伽藍神以護之。命增己像於華光之右,嗣後屢著靈應。」以上是中古禪寺風水選址的例子。



佛寺建灶之事屬俗事,與佛殿或塔本身具有神聖力量不同,故建寺時常會兼顧廚庫灶位及開門的風水問題。康熙年間刊印的《地理直指原真》一書提到:「佛寺安灶與俗家作灶同。監齋司不可朝內供奉,須奉祖為吉,如逆供主有口舌,出入懺逆,十三時師不吉。或灶向南,謂順灶吉,向北謂逆灶凶,並人口不安出懺逆。灶門左右有門沖吉,……不論坐生,只要起造五進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殊不知土山、金山皆合為是,若木山、水山皆非也。至於開門之法須依八宅周書例。然佛門坎、艮、震、巽、離、坤、兌七﹙坐﹚山可開正門﹙指位中軸線上﹚,惟乾﹙坐﹚山一局,辰、巽、巳三向不可開門。或從青龍首乙位出入,或從白虎首巳﹙疑是辛字之誤﹚上開門,謂三福德門最吉。如在辰上開門,主間非、火厄大凶。即如徑山﹙寺名,坐乾山﹚山門,向在青龍首乙上開門,後改正門出入,在周書為禍門,果見官非回祿,此最彰明昭著之可證也。…作灶法,須坐北朝南,坎山一局,前左箱作灶。灶坐東向,中官天井謂奉祖灶,大利。坐天井向東謂無情灶。」



另外深受漢文化影響的高麗國時代,據說有一位桐裏山慧哲的衣缽傳人道詵,住在智異山的頁嶺時,跟著一位仙翁「聚沙以研山川逆順之形式」,而作了一本《道詵祕說》,他說朝鮮半島之所以分裂為九韓、三韓,更逢內外逆賊不斷,主因全在於高麗之山河多負「本主」導致。他視朝鮮半島如一艘船,山河為其船首、船腹、船尾、船舵及船槳,所以行船時必須順風滿帆,應有「急就」之勢。如果要國災止息,國祚綿長,則必須建寺、造佛、立塔於山川交結之處,以絕天地血脈不調之病根。




共条评分







发表于 2015-8-1 18: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8-1 21: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南华寺0.jpg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