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管氏地理指蒙》書中一有關磁偏角及磁針史料的考證
[原文] 《管氏地理指蒙》: 「磁者母之道,針者鐵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復、以是完,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惟歲差之法,隨黃道而占之,見成象之昭然」。
[考證] - 按《管氏地理指蒙》古籍內容云:『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這一句是唐代已有磁偏角的專業記錄。"土曷中而方曷偏"此句自古以來並未有人正確解釋。
《說文解字》云: 曷,何也(為何)。按《管氏地理指蒙》原書【乾流過脈第九】云: 『山曷為龍,得水有躍淵之義,城何以水限龍,無走腳之蹤,山或行而未住,氣亦隨而未鍾。』, 亦可證明原書以【曷】通【何】,即"為何"之意。
因此,土曷中而方曷偏的白話解釋是:
立極之地測量為何是已確認為【中】位(臬影測量後而得之中位), 而磁計指向為何是【偏】呢?
這不正是古人對於【磁偏(磁北)】與【臬影測量(正北)】有差異之感歎!!
【星虛】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及【虛宿】,按羅盤二十四山之【癸山】乃對應【虛宿】、【丁山】乃對應【星宿】。此句話更是證明唐代晚期的羅盤乃是八干四維加十二支的二十四山。
心細的易友,更可發現: 若現代羅盤中的去比對,只有【xx盤】的【癸山】乃對應【虛宿】、【丁山】乃對應【星宿】。
這其中的玄奧留給大家去思考!
《管氏地理指蒙》原書中之註解,應是明朝(或更晚)時期所加註,證據如下: 郭守敬乃元朝時期之天文曆學家,原書註解引用郭守敬之歳差數據,代表應是晚於元朝之註解。同時,冬至在【箕宿三度】,按鄙人推算,西元1700年左右,冬至日纏在【箕宿三度右】,但考慮古人所用二十八星宿之距星不同、古人測量工具準確度不如當今準確,故應加減約1度(76年), 即西元 1623年左右之人所註角),故目前《管氏地理指蒙》木刻版原書之註解是【明朝以後時期】也。
按古籍《管窺輯要》出版於清順治癸巳年(西元1653年), 其書中云: 「...冬至在箕四度....」(如下書影所示),
故可證明《管氏地理指蒙》之部份註解乃明末或清初之人所註.
因此,要詳《管氏地理指蒙》不能只看註解而不看原文、更不能只看註解而不去思考,否則古文基礎不札實,容易被誤導,人云亦云也!!
《管氏地理指蒙》原書中亦記載"何京房之臆鑿,捨四正之深悲" ,此句亦可證明京房曾經以臬影校對磁針,而發現有磁偏,古人認為磁針乃大地之菁華,體現天地之規律,京房深諳天象及大自然災異之占,京房以臬影校對磁針,竟發現四正(子午卯西)有偏,悲痛認為當時因得罪朝中權貴而歎世道之不正(原帖錯判因王莽竄位, 經wls 先生指正),連天都不正。京房捨棄磁針之四正方位,而採臬影之真北也。
根據古籍的記載,我們也可大膽假設: 中國在西漢京房時期(西元前77年~ 西元前37年),就已經發現【磁偏角】的效應。只可惜,並沒有出土的文物,否則便可以支持此一說法!
京房諳通天文,把磁偏的現象,導引到"當權者無道,連天道皆不正"。此京房以大自然之現象作為災異之佐證,而對當代朝中權貴之嘲諷。竟古今皆有人把【何京房之臆鑿,捨四正之深悲】之【深悲】二字, 另作他解,實令人(此處省略 2 個字)!
- 《管氏地理指蒙》相傳是魏管輅所著,按考證應是唐代(九世紀中葉)成書的。按《宋史·藝文志補》載:“《管氏地理指蒙》二冊,謂管輅之書集隋蕭吉、唐袁天綱丶李淳風,宋王伋注~不知集者名"。
管輅(209~256)字公明,三國時平原(今山東平原)人,年幼仰觀星辰,及長,於風角、占相之術無不精微,清河太守華表召為文學椽·正元初(254)為少府丞,旋逝,年四十八。據潘吉星先生考證《管氏地理指蒙》一書內容表明為唐人托名管輅,集本朝及前朝堪輿作品寫成作注者的王伋(0一1050在世)為宋初堪輿師,則《管氏地理指蒙》此書當成於晚唐(九世紀)。 《新唐書藝文志》載《管氏指略》二卷與《管氏地理指蒙》為同一本書《管氏地理指蒙》的注者王伋,字肇卿,為去唐未遠的宋初堪輿師,有家學,其祖父王處訥(914一98D、父王熙元(961一1018)均善天文占候之術,且任司天官職,《宋史》中有傳可查王伋約生于宋太宗淳化元年(990),襲父之業·他个人在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寫的《針法詩》中也明確提到了磁偏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