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管辂与《管氏地理指蒙》
2012-07-01 15:59
标签:杂谈
管辂与《管氏地理指蒙》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比郭璞稍早些时间,亦被奉为风水宗师。管辂,字公明,平原(今江苏徐州)人也,据传,其童年时便极喜爱观测星辰,成年后爱风角占相等占筮之术。官至文学、少府丞,且自我预测四十八岁卒。《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引《辂别传》云:“辂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辄画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并谈到管辂在一次百余人的宴会上称:“……唱大论之端,逆经于阴阳,文采葩流,枝叶横生,少之经籍,多发天然。”由此名声大振徐州,号之神童。可知管辂在当时已是著名的精通术数之神人,与其后的郭璞一样,世间也广传管辂占筮、相地、相人、望风等奇闻。
据说辂到列人典农王弘直的处所,有旋风高三尺余,自申的方位疾来,在庭中晃动四转,停息后又复起,良久方止。王弘直便问管辂,主何兆?辂说东方当有马吏至,恐怕父亲要哭儿子了,第二天胶东吏到,弘直之子果然去世。王弘直又问管辂如何解释,管辂说:“乙卯的日子应验在长子,木落于申,斗建申,申破寅,应验在死丧。日过午时而风起,应验在马,上述相并成为法度,应验在吏,申未为虎,虎为大人,应验在父。”①
管辂对三国魏时名将毋丘俭墓的评论,则成为后来《葬书》里关于地形的标准:“辂随军而行,过毋丘俭(毋丘兴)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
大概出于与托名郭璞作《葬书》同样的理由,后世风水亦托名管辂作《管氏地理指蒙》。关于《管氏地理指蒙》,英国学者李约瑟已断定其成书年代为晚唐时期(约800年)①。但《管氏地理指蒙》仍不失为一本权威性的风水经典,我们将在下一节再详细讨论。
至此,我们发现,风水谱系里经典著作的创始人在汉代之前都属于传说人物,如朱仙桃、青乌子,皆不见历史经传(太保与土方氏则无作品传世,作为一种官位,一定有许多的太保与土方氏),难以肯定真有其人。真实人物的出现最早始于魏晋,这固然由于郭璞、管辂本身精通相墓、占宅等术数,另一方面,风水将其学说创始人托名为魏晋的真实人物,也与魏晋独特的时代特质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关于魏晋六朝,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冈、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②
显然,魏晋是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的时代,对山水美的发现可谓其最伟大的贡献,如晋张华《博物志•第一》对山、川的考察已十分入微:“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地性含水,土山乐者引地气也。”正如宗白华先生在另一篇论文中所说的那样,晋代是中国山水情绪开始与发达的时代。宗先生这里主要从美学角度予以探讨。魏晋还有一个重大特征就是好谈仙道邪术,哲学上重清谈玄学。诸多的隐士们大谈特谈先秦时代就开始出现的“气说”。如阮籍《达庄论》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大地……升之谓阳,降之谓阴,在地谓之理,在天谓之文,蒸谓之雨,散谓之风,炎谓之火……”嵇康《明论》说:“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魏晋这些对山水美的考察和发现,加上对风和气的理解,对《葬书》的作者有着直接的启示作用。《葬书》重视考察山川地形之生气,对山形吉凶的描述皆与魏晋文人对山水美的评价标准一致。只是《葬书》将文人雅士的美丑观改成了术士的吉凶观而已。从此中国人关于山水的思想呈两条线发展:一是所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文人画家发展出的一套独特的山水诗、山水画理论,以美为最高准则;一是所谓的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地理风水术士发展出的一套独特的风水山形水法学说,以吉为最高准则。这两条线互相交织,在诸多方面有着一致的取向,都以“生气”为最高目标。然而,风水理论由于其形而下的原因,其中许多闪光的思想并未被世人重视。一些文人雅士也只是在赋诗作画之余将之作为一个赏玩的寄兴。所谓愚者信之,达者玩之。
管氏地理指蒙【陈石莲居士】
管氏地理指蒙目录: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地理本序、有无往来第一、山岳配天第二、配祀第二、相土度地第四、三奇第五、四镇十坐第六、辨正朔第七、释中第八、干流过脉第九、象物第十。
【管氏本序】
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
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于天地,故通天地。
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
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坚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钟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
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也。愿着所闻,以堤其流,庶统三才于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遗于后世,不亦博乎。复应之曰:唯然着之成篇,则何以为名。曰:以指蒙命之,于是为指蒙序云:魏管辂公明序。
【有无往来第一】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质之始曰:太素,形质具曰:混沌,具而未离曰:太极。
太初,气之始也。生于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于戌仲八月,酉仲为太初属雄,九月戌仲号太始,属雌。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
太素,质之始也,生于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于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诗纬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雄雌但行三节,而雄合物魂,号曰太素也,三未分别号曰混沌。
一元已判,五气乘虚,虚变而运,五运交通,其气而神明已居。
元太初之中,气判谓始,定其上下,盖乾坤未定之先,五气具在混沌之内,乾坤既判之后,五气遂各有其专墟。
一六为水居北,二七为火居南,三八为木居东,四九为金居西,五十为土居中,即位而变为运,甲本天三之木、化土而生乙金,乙本地八之木、化金而生丙水,丙本天七之火,化水而生丁木,丁本地二之火、化木而生戊火,戊本天五之土、化火而生己土,己本地十之土、不化而生庚金,庚本天九之金、不化而生辛水,己庚不化者;己十为阴之尽数,庚九为阳之尽数也。辛本地四之金、化水而生壬木,壬本天一之水、化木而生癸火,癸本地六之水、化火而生甲土,于是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是为五运,循环递生,无有终极,运与六气交感,而神明有以奠其位焉。
袁天纲曰:司木曰:苍帝、灵威仰之神。司火曰:赤帝、赤熛怒之神。司土曰:黄帝、含枢纽之神。司金曰:白帝、白招短之神。司水曰:黑帝、叶光纪之神,皆五行之精,积有耀而不可掩者也,司犹居也。
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气着而神,神着而形,形而有者,皆始于无,无变而有,有穷而变,变之道必复于其初,形复于神,神复于气,往来一气兮,理何殊于转车。
气可知,神不可测,形可见可知者,二气之流。行可见者,人物之章着。然其所以为二气人物者,要皆不可测也。盖二气人物之可知、可见者,得之于既有之后,而二气人物之不可知、不可见者,默寓于未有之先,此无之、为不可穷,而有之、为有其尽也。
故曰:一气积而两仪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机而可测,盛衰消长,有度而不渝,五祀命之奕奕,五宗之裔,五常性之昭昭,五秀之储。
一气积者根,上文五太之先,说两仪分者根,上文一元已判说;一生三者根,上文气着而神,神着而形,说一者气,二者阴阳,三者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得五行之全,物得五行之偏,五行具于一元已判之时,实居于未有人物之最始,人赋五行之秀而成形,原其自即有其不测之,五神以命之,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故曰:机盛衰消长,有其时者也。故曰:度。
古者有大宗,有小宗,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不迁者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皆为小宗,别子者自与其子孙为祖,继别者各自为宗,小宗四,大宗一,所谓五宗也。
象吉凶以垂天,示其文之不拘,天聪明而自我。原其道以相,须况吾身参于天地,灵于万物,经纶五常,操持五正,俾五福六极,以惨而以舒。
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之躔次,其象虽悬于天,吉凶初无一定,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其吉凶之故,要不能外。垂象之候,而别有所见,吾则取法于天,以通其用于地。良田大块为天之根,即天之所自出入,处天地之中,合天地之神气以成形,最灵于万物,其能经纶五常,操持五正者,五福所由生也。其不能经纶五常,操持五正者,六极所由渐也,可不慎欤。
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木正,该;为蓐收金正,修及熙;为玄冥水正。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火正,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土正,是为五正。
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挺然而生者,死之先,寂然而死者,生之息。理不终息,故息之之道,为生之之枢,生者有也,死者无也。无者往也,有者来也,往来无穷者,其为道(一作气)乎。
此篇首揭有无往来,以生死对待之理终之,于以见道之无穷。
【山岳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或曰有无往来之道,其说旧矣。敢问生育之先,胎腹之日,父母之志,子孙之性,已不能相,沿而相同。有生之后,鞠养之情,疾痛之事,已不能相,及而相通。岂腐化之久,之子之孙,始资荫庇,当锡之福,曷贻其咎,爱恶之私,其初不守,此蒙所未亮乎。
或者之一问第,举生者之情,不知既死,之后五事俱泯,无知而有神,神不能自显,其神必藉山泽之气以成,(其神)其吉凶之应,由山泽主之,非亡者所得而私之。
袁天纲曰:在生之日,或爱长而薄少,死葬之后,却旺少而衰长。
卜兆曰:托土以生,故还元于五土,即神以死,必配祀于五神,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帝,祷尼丘之山而污顶,以鉴其类矧,还元于五土,同体而相契,是故与元黄同体,欲享春秋之尝禘,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此子孙小往大来之所系。
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故既死而葬曰:还元,自无而有,则气着而神,神着而形,自有而无,则形复于神,神复于气,故死曰即神。盖人死葬之后,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一体于青山,五神配而祀焉。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祀地北郊,阴不忘阳,亦即不忘所自出。周公以后稷配天,以文王配帝,圣母祷于尼山,尚克肖其类,谓精诚所格,且然矧还元五土,有同体之契乎。夫亦谓人之身,即天地之身,故资事父以事天,而事天明资,事母以事地,而事地察,天明地察神明即在,对越之中,小往者阴也,子孙之心,大来者阳也。祖宗父母之荫。以十二律稽之,人鬼之乐,与天地神祇之叙,礼义何尝或戾。周乐十二律九变,享人鬼六变,祀天神八变,祭地示理义曾未有异,孰谓舍天地而可以言人哉。子黄钟宫、丑大吕变宫、寅太簇商、卯夹钟羽、辰姑洗角、巳仲吕征、午蕤宾变征、未林钟征、申夷则角、酉南吕羽、戌亡射商、亥应钟变宫,黄钟至仲吕,皆属阳,蕤宾至应钟,皆属阴,此是一个大阴阳。黄钟为阳,大吕为阴,太簇为阳,夹钟为阴,每一阳间一阴,又是一个小阴阳。阴阳五音,皆始于宫,宫数八十一,商数七十二,角数六十四,征数五十四,羽数四十八,以数之多少为尊卑,故曰:宫、商、角、征、羽。
五声最浊者为宫,稍浊者为商,微浊、微清者为角,稍清者为征,最清者为羽,十二管长者声浊,短者声清。
隋萧吉曰:天之气、始于子,故黄钟为宫,天工毕于三月,故以姑洗为羽,地之气见于正月,故以太簇为角,地工毕于八月,故以南吕为羽,人之终殁于鬼,必归于北方幽阴所钟之地。故以大吕为角,应钟为羽,此三乐之终始也。必尽十二律,然后得事亲,追远之道,人鬼之乐,以宫、商、角、征、羽为序,天地之乐,以金、木、水、火、土为序,今三乐不齐,岂先人之不祀耶。盖人和则天地之气和,应坟以祀之,则孝子心乐不能忘。李淳风曰:角者,万物之始生也,羽者,万物之终也,天之气始于十一月至正月,万物萌动,地功见而天功成,故天以太簇为征成也。地以太簇为角,至三月万物始达,天功毕而地功成。故天以姑洗为羽,地以姑洗为征,至八月万物尽成,地功终焉。故南吕为羽,此天地相与之序也,人鬼始于正北,成于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29bfb68010149rz.html?vt=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