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4-18 1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載】乏配套政策鼓勵 全球膠樽回收率14%
【明報專訊】英國一項研究顯示,七成飲料樽都由較具回收價值的PET製造,但在缺乏配套及鼓勵政策下,目前回收塑膠樽成效並不顯著。現時全球每分鐘約售出100萬個膠樽,當中只有14%被回收,香港情况更令人慘不忍睹。就算這些膠樽被回收,都因為現行技術不足而只會被分解成低級塑膠,用於其他用途。換言之,生產商仍要不停利用石油生產新的飲料膠樽應付需求。如果今次酵素分解PET能達到工業級運作,將大大有利環保事業。
BBC科學編輯舒赫曼(David Shukman)指出,今次改造酵素的發現要真正落實應用仍有很多挑戰,包括如何令酵素食膠能力達至工業級,以及如何低成本大量生產。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化學家瓊斯(Oliver Jones)說,酵素能夠大量生產,而且無毒,但要利用酵素大量分解塑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現時最可取的仍是應盡量減少生產膠樽。
利潤低 港逾八成回收商拒收
香港環保組織「綠惜地球」去年引述環保署資料指出,2015年被棄置的PET膠樽約5萬噸,被回收的只約4000多噸,回收率只有7.6%,較2014年的14%大跌。綠惜地球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廢膠回收商拒絕回收膠樽。環保署指出,廢膠回收率偏低主要源於國際油價近年處於低水平,塑膠原材料價格下降,令回收商對廢膠回收意欲減少。
不少論者指出,政策及完善的回收配套是改變消費者習慣的關鍵。歐盟今年初便推出《歐盟塑膠策略》,策略其中一個目標是改善塑膠的生產、使用及棄置方式,改革產業鏈,並設立新的循環再造設施及統一系統,務求令循環再造變得有利可圖。
(綜合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