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284|回复: 3

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5-22 09: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1问: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平安免难、消灾延寿等现世利益,分别念有关佛、菩萨、经、咒。这种观念正确吗?
答:不正确。一般初机学佛的人,信仰还比较浅,往往会抱有这种观念,但随着信仰的深入,他就会明白:一个愿生净土的人,不论是为往生,还是求世间利益,都应当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必改念其他。理由有两点:
一、经中说: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中的王,阿弥陀佛名号包含一切佛、菩萨、经、咒功德,专念阿弥陀佛一佛,等于总念一切佛菩萨经咒。凡是念诸佛菩萨经咒能够得到的利益,念阿弥陀佛都能得到;反过来,念阿弥陀佛能够得到的利益,念其他佛菩萨、诵其他经咒则未必都能得到。好像百官大臣能为老百姓办的事,国王当然都能办到;而国王能做到的事,百官大臣未必能做到。
二、专念阿弥陀佛,既能决定往生,也能得到种种世间利益,可说双丰收。杂念诸佛菩萨经咒等,往生不定,世间利益也轻微。
2问:念阿弥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现世种种利益吗?
答:不是的。念阿弥陀佛,是现世利益、来生利益都包含在内的,这在净土宗称为‘现当二益’。‘当’是当来,当来的利益,就是往生成佛;‘现’是现世,现世的利益,比如:消灾免难、增福增慧、祛病延年、平安顺遂、上度祖先、下佑子孙等等,无不包含在内。《念佛感应录》第三集收有专念阿弥陀佛得种种现世利益的例子,就是实证。
3问: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危急之时欲求免难,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
答:观世音菩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在危急时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立即观其音声前来搭救,这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但平常念佛的人不必改念观世音菩萨。《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67页‘佛光来照 免遭水溺’,及〈念佛免难〉之各篇记载的都是念阿弥陀佛消灾免难的实例。
从道理来说有三:
一、阿弥陀佛寻声救苦的本领更大。观世音菩萨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大弟子,他的慈悲、本领都是跟老师阿弥陀佛学来的。阿弥陀佛在还没成佛、修菩萨道时,就发愿修行,以名号度众生。只要有人念祂的名号,不管是张口念出声,还是默念不出声;不管是危急的时候念,还是平常的时候念;也不管是专门集中精力念,还是比较随便杂散念;甚至也不管念的人信佛不信佛,只要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立即感应到,立即放光照耀并现身保护。感应之速,比电灯开关打开、光明立即照亮还要快。念佛的人因受佛光保护,立即转危为安,化难呈祥。就是平时不常念佛,遇事偶尔念佛的人,感应也是如此。如果是平时经常念佛的人,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日夜照耀,保护他,不再离开他,让他一生平安,直到临终的时候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这比一般人理解的菩萨寻声救苦更加安全、保险、全面而彻底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自然不必临时改念其他佛菩萨了。
二、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请自来。观世音菩萨非常敬重、感恩祂的老师阿弥陀佛,时时把阿弥陀佛顶戴在头上,我们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头上有一尊站立的化佛,那就是阿弥陀佛。而且观世音菩萨也随时跟随阿弥陀佛,凡是阿弥陀佛到哪里,观世音和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必定相随左右,寸步不离。所以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既然放光现身前来保护,观世音、大势至还有很多大菩萨也就一同前来保护。如《观经》中说,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如影随形常随其后,保护这个念佛的人,并且主动做他的好朋友,慈悲相助于一切。所以一个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即使没有专门再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会自然前来保护。其他佛菩萨也是一样。当然就没有改念其他佛菩萨的必要了。
三、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因为常在佛光保护当中,一些可能的灾难自然潜消于无形,也就不存在临时危急要求菩萨的情况了。即使宿业难免,小有灾障,对一个真正信仰深入、念佛有素的人来说,也会自然念阿弥陀佛,不会想着改念这尊菩萨那尊佛。心思摇摆不定,说明心不专一。
所以,不论是念哪尊佛菩萨,效果都比不上专念阿弥陀佛。
4问:世有送子观音。虽修念佛,求子则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
答:不必!念阿弥陀佛同样求子得子。《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91页‘求子得子 转女成男’就是证明。
5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虽修念佛,求智慧增长、考学顺利必须念文殊菩萨,对吗?
答:不必!文殊表智,在菩萨众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但毕竟与佛不能相比。如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连十方诸佛都不能及,何况菩萨弟子,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求智慧也专念阿弥陀佛。《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93页‘念佛开慧 求考如意’即是实证。
6问: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虽修念佛,欲求消业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念阿弥陀佛同样消业。《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消业〉之各篇皆为实证。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萨消业,如月光消暗。
7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免难〉、〈三涂超生〉中有很多例证,如第391页‘清明念佛 普度冤亲’等,皆可证明念阿弥陀佛能普利幽冥界众生。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有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以两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阿弥陀佛为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如《群疑论》说:‘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故积念者,功德最多。’只要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自然随从阿弥陀佛来救度地狱众生,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73页‘母亲念佛 儿免地狱’即是实证。
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十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
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三恶道救至人天善道;念阿弥陀佛,可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403页‘蟒蛇亦愿 念佛成佛’、第386页‘出地狱河 生极乐土’即是实证。
8问:人之临终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名号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
答:不对!临终是人升沉最关键的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只有急念阿弥陀佛,最具有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观经》说:闻大乘十二部经,只灭罪一千劫,远远不足以达成往生;称阿弥陀佛一口,即灭罪五十亿劫,直接超生净土。算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超过念数千万部《地藏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
9问:韦驮菩萨专职护法。虽修念佛,欲求修行得护助、少障缘,必须供念韦驮菩萨,对吗?
答:不必!专供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的人,如《观经》、《阿弥陀经》、《十往生经》等说: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观音、势至如影随形,恒沙诸佛共来护念。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携诸大菩萨,一切时处,前来拥护。复有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菩萨,百重千重围绕,昼夜不离。所有天神地只,也都恭敬爱念。一切恶鬼恶神不得其便,一切厄难灾障自然消散。韦驮菩萨亦必随诸菩萨,不请自来,前来护持。《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07页‘现代女鬼 真实故事’,及〈佛名具德〉、〈念佛退鬼〉中各篇相关内容,都是事证。
10问:诸佛菩萨神咒,有大神力。虽修念佛,欲求去邪镇魔,必须持念神咒,对吗?
答:不必!一句弥陀,咒中之王,一切神咒可以达到的功效,念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得到。专修念佛之人,蒙弥陀、诸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直接护念,虽不持咒,一切外邪魔难自然不侵。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1页‘六字佛牌 放光退鬼’、第15页‘六字佛牌 退附体猫’以及〈念佛退鬼〉各篇,都是实证。
11问:药师佛发愿救疗种种病苦。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愈病健康,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专念阿弥陀佛,同样能够愈病。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愈病〉各篇都是例证。
12问:药师佛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消灾延寿,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专念阿弥陀佛同样消灾延寿。如《观念法门》说:‘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念佛感应录》第三集254页‘哈尔滨某女往生记’就是实证。
【第二部分 有关念佛往生】

13问:杀生造多罪业的人,虽念佛恐怕不能往生吧?
答:人都是有罪的,阿弥陀佛正是可怜我们造罪受苦才要救我们。所以虽然造了罪,如能够回心念佛,没有不往生的。《观经》下品明明记载一生造了十恶、破戒、五逆重罪的人,临终才念佛也都往生。《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58页丁德华之父、第175页赵秋中、第382页张莲娣一生杀猪,临终回心念佛;第311页许桔清养虾为业,年轻时还打过蛇,晚年回心念佛;又有第238页江苏王某年轻浪荡、临死地狱相现,跟随助念之人念佛;第332页新加坡贩毒犯临行念佛,火化得舍利子等,这些人最后都念佛往生,即是现证。
14问:那么念佛人就不用断恶修善了?
答:这又不然!佛法中绝不可能找到一种叫人不要断恶修善的法门。念佛人更应当随份随力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而念佛,于自于他功德利益更大。
一、造罪受多苦,行善多安乐。
二、造罪难得好死,行善易得善终。
三、造罪之人,众生不喜,即使念佛,不受人信;善人念佛,众生欢喜而信。
四、造罪则社会混乱,佛法隐没;修善即道德昌明,佛教兴盛。
五、造罪不顺佛教,诸佛不喜;断恶修善,顺诸佛教,诸佛欢喜。
所以应当断恶修善而念佛。
15问:恶难断,善难修,怎么办?
答:人非圣贤,只要心中常存一个断恶修善的念头,随缘尽份,勉为其力,常怀惭愧,多多念佛就好了。这样,恶虽难断干净,但绝不至于造大罪;善虽难行圆满,总不失一念善心。阿弥陀佛也必加持。
16问:未吃素,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83页张玉枝、第382页张莲娣、第321页黄锡勋等,都还没有吃素,也都念佛往生。
不过视情形,能吃素最好。素食好处很多,顺佛慈悲心,施众生无畏,有利自身健康,有利节能环保,临终减少业障。
17问:未皈依,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72页许培枝、第215页胡老汉、275页池贞子、第342页黄英夫等,都还没有皈依,也都念佛往生。
如条件允许,还是皈依的好。因为皈依是定信仰、入佛门、成为佛弟子的第一步,岂有想念佛、想往生的人不愿皈依的呢?
18问:没发菩提心,念佛能往生吗?
答:真正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很难的,如果要求发菩提心才能往生,敢说当今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往生。阿弥陀佛要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并不要求一定发得起菩提心才能往生。《观经》上三品往生虽有发菩提心,中下六品往生就都没有发菩提心。《念佛感应录》第三集所记往生事例,大部分连菩提心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发菩提心了。虽然不知菩提心,但只要念佛、愿生,通通往生。一旦往生,自然成佛度众生,这正是净土念佛法门的妙处。
净土法门贵在发愿生心,愿生心就是净土法门的菩提心,这是人人都能发得起的。
19问:如果不能清净持戒,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35页莹珂法师即是其证。《观经》中品下生以下都是无戒、破戒、造罪的人临终念佛而往生的。
一般法门修持都要求‘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其中戒律是基础,不能清净持戒,连人天善果都得不到,更不要说解脱成佛了。但是这毕竟是太难了,能修戒定慧、灭贪嗔痴的人少而又少,不能达到的人多而又多,所以佛才说了念佛这个特别法门。念佛法门是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只与念不念佛相关,与有没有戒定慧无关。比如乘船渡河,靠的是船力,与乘客识不识水性毫不相关,只要乘船,都可以渡河。念佛也一样,只要念佛,都可以乘上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没有戒定慧通通往生,所以称为大慈大悲、特别法门。
20问:那么念佛人就不用持戒了?
答:戒律虽然与往生没有关系,但念佛人还是应当各随自己的根机、能力,能持多少戒就持多少戒。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利益。比如一个人的身体是残疾还是健康,虽然与往生一点关系没有,但我们还是希望健康,而不愿受残疾之苦,不因为与往生无关,就不注意保护自己,让身体受残受损。同理,持戒有持戒的安乐,不能持戒就要受不能持戒的苦果。只是说要持好戒不容易,所以才心怀惭愧,一向念佛,并不是说念佛人就不要持戒。《观经》九品,上中六品都是持戒行善的人念佛往生,下三品是破戒造恶的人念佛往生。
21问:虽念佛,心不清净,杂念纷飞,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所记往生各例,都是普普通通的念佛人,也都不免多多少少杂念,但都往生。
其实心清净不清净、念佛有没有杂念,与能不能往生是丝毫也不相关的。专修念佛,真愿往生,即使是一天到晚杂念纷飞也一点点都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点都不会影响往生的。好比身体已经坐上了大船,就是心里动念想东想西,只要安心在船上而不下船,船仍然会拉着我们到彼岸,而丝毫不受影响。归命阿弥陀佛,把我们的解脱成佛的性命交给阿弥陀佛,而一向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安心让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心就已经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与阿弥陀佛成为一体了;即使第六意识想东想西,不过是‘前尘影事’、‘虚妄想像’,本身就是生灭无常、没有体性的,能妨碍阿弥陀佛的救度吗?能阻挡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吗?一点点都不会!阿弥陀佛的无碍光,会很轻松、毫不费力地把我们救到西方。
只是说一个人的妄想杂念多,内心就不容易安定,心里也多一些烦恼,所以念佛的人还是希望杂念少一些。那也有方法,就是尽量看淡世事,多念佛,久而久之,自然杂念就会少一些。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也是摄心念佛的好方法。
22问:为什么我不念佛的时候反而觉得清净没什么妄念,一念佛反而妄念很多呢?
答:不念佛,整个人随着烦恼习气在走,与妄念是同一方向,也就不觉得有妄念;念佛与妄念是逆反的方向,所以一念佛就觉得妄念特别多。
比如在火车站随着人流通过检票口往里涌,即使人再多,也不怎么觉得,因为方向一致;如果反过来,人流都往里涌,只有自己一个往外出,立即就会觉得人太多了,简直人山人海。其实人还是那么多。
念佛,逆生死流,生极乐国,正是如此。初念佛的人,发觉妄念多,那是很正常的,不仅不必担扰,反而值得恭喜呢。
23问: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是不是念佛不得力呢?
答:妄念这么多、这么汹涌,还能念出佛来,也能觉察到妄念,这正是得了佛的力量。如同在检票口,万人皆往里涌,自己一人想往外出,那是不可能出来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大力的人、有威势的人,比如国王,他要出站,则万人都要让路回避,我们也就可以跟在后面,顺势出来了。一句阿弥陀佛,就如同国王一样,阿弥陀佛来解救我们,是把我们从直奔三涂的业力妄念之流中解救出来,与无始劫来的妄念方向完全相反。我们只要跟在佛号后面就能顺利安然地出来。心中佛号一举,一切妄念自然回避,也是一样。至于我们觉得妄念很多,那是方向逆反的缘故,实际上它既没有变得更多,也不能阻碍阿弥陀佛的救度。
24问:不识字、不会诵经、没智慧,念佛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59页王桂英、第227页姚春林、第293页王乙招、第299页蒋妙信等都不识字而念佛往生。识不识字、会不会诵经、有没有智慧,与能不能往生也是风马牛扯不上一点关系的。
25问:每天念佛数量不多,能往生吗?
答:念佛数量没有一定的标准,各尽其力,真愿往生,虽然念佛数少,也必定往生!《念佛感应录》第三集所记念佛人,多则每日数万,少则每日数千、数百,也都往生,即是其证。
26问:那么就不必精进多念了?
答:各随所能,应当精进。有空就念佛,不是特别用心用脑的事皆可念佛,养成念佛习惯。因为人不念佛,必念妄想杂念,念妄想杂念即与业障感应,增加业障,不如念佛与佛感应,消业增福。
27问:我年龄已大,念佛时间短,能往生吗?
答:能!《观经》下品命终前只念十声、一声都往生,还有谁念佛比这时间更短呢?《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78页王淑珍念佛七天、第215页胡老汉念佛六天、第297页罗婆婆念佛四天、第330页周广大念佛三天,命终通通往生,都可以证明。
28问:那么平时不念佛、等到临终再念佛,可以吗?
答:不可以!这种想法是很侥幸、很危险的。比如有人身上绑了炸弹,随时都会爆炸,但却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间爆炸,那么一旦知道了就要立即拆除,而不是等到快要爆炸的时候才来拆除。所谓等待临终也是一样,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临终时刻让我们去等。既然临终不定,现在的每分每秒都有可能是临终,临终念佛也就是现在念佛,现在念佛也就是临终念佛了。何况人都是活在当下的,除了现在,没有临终。当然就要现在念佛了。
再说,现在遇到念佛法门却不念佛,而要等一个不确定的临终,说明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不是真想念佛。如真想发财的人,财宝现前,现在就想得到;真想治病的人,知有妙药,立即就想服用;身犯死罪的人,听说有免死牌,立即就想拿到手,因为如果不事先把免死牌带在身上、保管好,说不定哪天半夜就会被拉出去砍头,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临终果然能念佛,当然一样往生。但是人到将死,身体四大分离,心则万般忧恼,再加上眷属哭爹喊娘,怨家前来索命,一点也不能自己做主;平时有佛不念,这个时候‘佛’之一字早就不知抛向哪里了,哪里还能念佛呢?
再说死缘不定,有空难、海难、车难、矿难种种难死,火灾、风灾、水灾、地震、海啸、楼塌、桥断等死,又有刀剑加身、枪弹穿脑、毒药毒气等死,又有中风失语、昏迷不清、喉哑舌缩等死,无量无边,猝不及防,随便沾上一种,都不能念佛了。
29问:看来现在就要开始念佛了?
答:对!早念佛,早平安、早免难、早消业、早增福,早日往生决定。
【第三部分 有关临终助念】

30问:临终口念不出佛、心里默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81页杨福印、第291页李玉辉母、第206页李传柏、第212页李启忠等,即是其证。
31问:临终一句一句默念佛号也有困难,只有一念愿生的心,能不能往生?
答:能!《观经》下品中生就是如此。
32问:临终自己意念也有困难,只能跟着人家随口称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就是这样,自己一点心力都没有,不能意业思惟,只能跟着善知识随口称念,也得到殊胜往生。比如自己不会写字,让会写字的人把着手写出来的同样也是字。临终人自己的心已不能念佛,跟着善知识一声一声口中念佛,也同样是念佛,同样往生。
33问:平时念佛愿生,临终昏迷没有念佛,能不能往生?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99页蒋妙信就是这样。
34问:为什么平时念佛、临终没念佛,也能往生?
答:往生并不是必须要到临终才能决定的,平时专修念佛、真愿往生,则其往生平时就已经定了,临终虽没能念出佛,也必往生。这在净土宗叫做‘平生业成’。
好像一棵大树,长的时候就向西倾斜,锯断的时候虽不再加力,也自然往西而倒。又好比早就安坐船上的人,即使船离码头的时候睡着而不知,也丝毫不影响安达彼岸。善导大师说念佛是往生正定之业,正是如此。
35问:既然念佛是正定业,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那为什么还有临终助念一说呢?
答:如印光大师说:‘此(临终助念)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可知临终助念主要是针对平日不念佛的人。因为平日既不念佛,临终再不念佛就要堕落轮回了,所以这时就需要善友来开导帮助,带领他一道念佛。他这时能随着念佛,同样往生。临终助念都能往生,平时念佛的人就更能往生了。这也正说明念佛是往生正定业,万修万人去啊!
36问:念地藏菩萨、《地藏经》、《金刚经》,念咒等,算不算助念?
答:通通不算!只有念阿弥陀佛名号才是助念。所谓‘助念’,是助人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而不是助他念经、念咒、念其他佛菩萨等。临终之时,情况万分危急,不管平时学什么法门,这个时候通通都要放下,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再杂七杂八念别的,来不及了。说得严重一点,这是扰乱助念,破坏往生。因愚痴无知而造罪,没有超过临终扰乱专念阿弥陀佛的。
37问:念经、念咒、念所有佛菩萨,不是都有功德吗?怎么能说是破坏呢?
答:确实都有功德,能保证临终人不堕于三恶道,但不能保证必然往生。本来临终助念是要达成往生净土成佛的,结果念别的经咒、佛菩萨等,只得人天善果,再下一辈子说不定难遇佛法而堕入三恶道,岂不是破坏了成佛的大事!
38问:助念者最要把握的根本是什么?
答:排除一切障缘,专念一句阿弥陀佛!
39问:助念时,开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先说明轮回是苦、极乐是乐,劝他应当发愿往生。
再劝他放下世间一切执着,因为身命将终,再执着也无用,而且妨碍往生。
最后劝他随着一道念佛,见佛来迎,即随佛去。
40问:怎样做最简单的临终开示?
答:‘某某人,死后轮回很苦,请跟我一起念阿弥陀佛,随佛接引去极乐世界吧。’
41问:为什么有的人经过很长时间的开示助念,还是断不了气?
答:要么是他的寿辰还未到,要么是他心事未了。若是寿辰未到,前来助念的人就不要急,可以放缓一缓,以免增加临终人的负担。若是心事未了,就要了解是何事,帮他尽快了却。如有帐务未了,就可以让他的眷属说:‘所有帐务,我们都清楚,自会了结的,您就放心走吧。’如有儿女牵挂,放舍不了,就说:‘我们一定会好好扶养他,帮助他,请你放心。’如有怨恨难平,就说:‘某某现在也很后悔,您就要去净土成佛了,就原谅他吧。’如能切中他的心事,立即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42问:助念、开示,最要注意避免的是什么?
答:一是避免杂。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一切皆免。
二是避免增加病亡者的心理负担。比如说:‘某某人,你一辈子念佛修行,求的就是往生,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一定要努力把握正念,如果这时候不能把握,一辈子修行就会前功尽弃。’这样的话都有负面信息在当中,势必增加临终人的压力,因为人在这个时候不是自己勉强就能做主的,最需要助念的人善巧安慰,让他的心平安和顺。应当说:‘某某人,你一辈子念佛修行,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早都看到、知道,功不唐捐!阿弥陀佛救你是救定了!现在虽然还没看见阿弥陀佛现身接引,是因为你的寿辰还没到,但你早已是阿弥陀佛的人了,阿弥陀佛自然会不早不晚来接你的,所以请你不用着急,能跟我们念佛就跟我们一道念佛,如果力有不及,我们念佛你听着也是一样,你就安心地躺在这里,等待阿弥陀佛来迎吧。’
43问:助念者应该抱什么的心态?
答:一、设身处地地站在临终人的立场,想到:我就是那个躺在病床上的人,我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呢?能这样想,所作所为就能符合临终人的心了。
二、完全信任、仰赖阿弥陀佛,不必担心助念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会不会来等等。助念的人只管专心念佛,阿弥陀佛自会来救度临终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很容易的。过多的担心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影响念佛的气氛。
44问:临终助念,开示与念佛以何为主?
答:念佛为主。开示是引导念佛的方便。
45问:助念时,没有人开示、只念佛行不行?
答:平生未闻佛法、不求往生的人,最好能有简单开示,劝他愿生。实在没有人开示,只要大众同声念佛,自然满屋光明,也有不可思议的效应。
46问:助念时,唱念、称念,六字、四字,何者为胜?
答:以临终人喜爱为准。一般而言,称念比唱念省心、省气、省力,病重、临终之人气息不足,心力衰弱,唱念难以跟进,宜用称念。六字比四字完整,四字比六字急促;正命终前后称念四字,因形势急促,不必求佛号完整;其余时间情势缓和,即称念六字,较为圆满。
47问:助念的莲友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不一定。分班助念,一班有六、七、八个人足矣。人少往往统一,人多每每杂乱。助念的现场要求精神专注,佛号整齐,不要有闲话杂语,也不要人来人往地走动,电风扇等机器摇动、声响等都尽量避免。
48问:念佛机能否代替莲友助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代替?
答:人的心力感应大,念佛机可做助缘,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特别正当命终前后,更要众人同心齐声称念,万不可人不念、只用念佛机念。
下面五种情形可用念佛机暂代:
一、无人助念。
二、助念人过于困乏,难以持续;病者尚平稳,不甚危急。
三、临终者自己有把握,不必人助念。
四、亡者助念至少八小时之后。
五、亡者确已往生。
49问:有修行的人助念,效果是不是比一般人好?
答:准确地说:越是专修念佛、虔诚专注的人,助念效果越好。
50问:家人为他念佛,利益是否超过一般助念者?
答:一般来说是这样,因家人之间缘分亲,念佛心诚,易于感通。但如果只是敷衍,反而不如外来助念人虔诚专注,则其利益效果也差。如有莲友来助念,家人竭诚参加,相互感动,辗转增上,效果最好。
51问:一生信愿专修念佛的人,临终遇家人哭泣、搬动等,也会影响往生吗?
答:果真一生信愿专修,早入弥陀摄取光中,临终不论遇到何缘都不会受到影响,决定往生。但一个人的内心,外人难知,况且既然来助念,总是要排除一切可能的障缘,以为万全之策,所以不论临终人信愿如何,助念都要排除家人的哭泣、搬动等。
52问:家人哭泣、搬动病亡人等,会不会影响助念的效果?
答:会!因为这样会增加病亡者的痛苦,如果不是平时信愿坚定、念佛有素的人,容易起贪爱、嗔恨等心念,从而堕落三涂。
53问:如其家人反对,可否在心中默默为其开示助念?这样效果一样吗?
答:可以!虽心中默念不出声,周身自然也有佛光,如能虔诚专注,默默开示,佛力感通,效果也不可思议。
54问: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人时,是自己来还是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随行?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0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摘自《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答:如《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携同观音、势至及诸圣众同来迎接。但随人因缘不同,所见有种种不同:有人只见佛不见菩萨,有人只见菩萨不见佛,有人见少圣众,有人见多圣众,有人只见莲花、光明。
55问:听说:见到阿弥陀佛接引要‘冲上去’。见到阿弥陀佛后,要怎样‘冲上去’?
答:‘冲上去’,没见经上说,可能是有人想像出来的吧。其实只要有愿生心就可以了,如同恋人相见,即使没有人教,也会相互接近。念佛人见到佛来迎接,很自然就会向佛而去,如冷者趋暖、暗者希光,都是自然倾向。何况有阿弥陀佛的神力摄取,这时愿生人就像一小片草叶遇到巨大漩涡一样,自然随佛而去。如《观经》九品往生,皆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放光授手接迎,念佛人自然升坐莲台,随从佛后,直入莲池。我们只管念佛,如何坐上莲台、如何往生西方莲池,都是阿弥陀佛的事,不必我们担心。
56问:临终时会有魔来变作阿弥陀佛吗?
答:不会!因为临终非招魔之时,况且念佛人临终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光明神力加护,一切外魔不得靠近。如正当午日之下,不可能存有阴影。
57问:临终昏迷,为其助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黄英夫,昏迷四十三天,如同植物人,为他开示念佛,仍然殊胜往生,即是明证。
58问:昏迷同死,不动不语,无见无闻,为什么为他开示念佛也能往生?
答:外相虽迷,神识不迷,如果为他开示念佛,他依然明了。若他随着念佛、愿生净土,也必往生。
59问:万一临终昏迷,佛来接而不知,如何往生?
答: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丝毫不必担心。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99页蒋妙信,脑血管破裂,昏迷一天一夜,醒来突然说:‘佛来接我,我要往生了!’即是证明。说明肉体虽昏迷,神识不昏迷,佛来迎接,历历明见,随佛往生。
60问:临终或亡者没有见过阿弥陀佛、不认识怎么办?
答:一见佛时,自然而知。如草木不知春,春天到时,自然勃发。人在死苦,佛来接引,则如草木向阳、冷者趋暖一样,自然倾向于佛。众生都有佛性,不愁不认识佛。如木有火性,放入烈火自然燃烧;冰是水性,放入沸水自然融化。哪里还愁木不识火、冰不知水呢?何况佛有神力加持,岂不能令凡夫识佛!
61问:生前不曾念佛,死后助念能往生吗?
答:能!肉体虽坏,神识不死,比平时更灵敏,只要随开示念佛、愿意往生,无不往生。《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46页张王免、第348页沈松亮、第366页朱必发等,皆是其证。
62问:遭横难横死的人,助念也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61页高宏博坠楼、第366页朱必发车祸、第349页陈伟国他杀、第352页尚汉胜猝死,皆由助念往生,都是证明。
63问:自杀的人助念能往生吗?
答:能!《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56页吴绍贞即是其证。
64问:死后多日的人,助念还能往生吗?
答:虽死多日,若神识尚未投胎,则为其助念,仍能往生。《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38页冠瑛之父,死后十八日助念得生,即是其证。
65问:既然死后多日也可通过助念往生,那时间上应该怎样安排对死者的助念?是否念四十九天更好?
答:助念、超度应以离亡者死时越近越好,不可拖延、择日子等;时间长短,当据实情,总以越长越好。
66问:不在死者身边,在别处为他念佛,能助其往生吗?
答:能!因为人心超距离,感应不思议。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38页冠瑛在台湾、其父亡在大陆,相距数千里,为之念佛,得以往生,即是证明。
67问:这么说来,不论何人,只要助念,都能往生净土,是吗?
答:有人助念的话,往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也不能保证个个都能往生。所谓助念,是助他个人念佛,这样才能往生。虽有他人助念,如其个人善根浅、业障深,不愿往生、不念佛,也不能往生。不过,即使没能往生,但临命终时,一句佛号一历耳根,至少保证不至堕落三恶道。所以其功德利益也是难思的。
68问: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
答:一、没有学佛的人。二、不念佛的人。三、不求往生的人。
这三种人必须助念。
四、愿生心不真的人。五、杂行人。六、疑心重的人。
这三种人也须助念,往生才有把握。
69问:什么样的人不须助念决定往生?
答:平时真信弥陀救度、真愿往生、专念佛号的人,不论临终有无助念,决定往生。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155页青岛张氏、第318页台南某老太等。
70问:为什么有人一生念佛、真愿往生,也要人临终助念?
答:此并非往生不定、要人助念,而是往生已定、请莲友临终相送而已。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35页莹珂法师、第147页胡松年、第151页董子明、第153页郑锡宾等。
71问:念佛人有何征相,证明决定往生?
答:一、走时坐卧自在。
二、预先准确知道何时往生净土。
三、正念佛而终。
四、临终自说极乐圣境现前,佛、菩萨、莲花来迎。
五、临终助念人见极乐佛、菩萨、莲花来迎。
六、亲友梦中、定中或念佛中,亲见其人现往生净土相,清晰确凿。
七、死后全身冷透,头顶温热。以上七种,随具其一,皆可明断决定往生。
其他如念佛人命终之后面含微笑、身体柔软、天乐妙香等,亦基本可视为往生净土之征相。
72问:如果没有上面这些瑞相,是不是就没有往生净土?
答:不是这样!只要平时念佛、信愿具足,虽然没有特别的瑞相,也决定往生。这就只有佛与往生人自己知道,他人不知了。从根本来说,往生决定在佛愿不虚,和瑞相无关。然而一般初学的人,对于佛语、佛愿难以直接起信,所以暂借眼前瑞相以启发他们的信心。
73问:什么样的人会走时自在?
答:往往地位低下、愚钝无智、心地善软、老实念佛、不事张扬的人,会走得好。略说有六:
一、精进不懈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51页董子明、第153页郑锡宾等。
二、守愚朴实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36页修无法师、第138页锅漏匠师父等。
三、沉厚潜修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55页青岛张氏。
四、慈柔善软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72页泉阳马氏、第318页台南某老太。
五、厌离心切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35页莹珂法师。
六、宿有善根的人,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15页潜江胡老汉。
74问:什么样的人走时较不自在?
答:一、杂行人。二、懈怠人。三、疑心人。四、贡高我慢人。五、好求名利人。六、性格刚强人。七、造多恶业人。
此七种人除非宿世有大善根,否则要想走时自在就难了。
75问:什么样的念佛人能预知时至?怎样预知时至?
答:有两种人:一、念佛功积。二、宿善深厚。
则于定中、梦中、正念佛中,蒙佛菩萨告示而知;或不由他告,至时自己自然而知者。外人觉得神奇,对他只是平常,如见眼前之物。
76问:平日虽念佛,但恐不能往生,预先邀约莲友至时来为助念,可以吗?
答:可以预先邀约莲友助念,但不要认为:平时念佛往生不定,必须助念才能往生。应当深信:‘不论有无助念,念佛决定往生!’
但凡夫常情所限,临终之时难免孤寂,如果家眷没有信佛念佛,按世俗方式处置,不能体谅念佛人的心情,违背念佛人的心愿,总是很遗憾的事;而这时如果有莲友来一起念佛,就会倍觉安慰与温暖。毕竟同一信仰,现在念同一佛名,当来生同一净土,亲上又亲,临终相送,是令彼此很快慰的。
温情而庄严的念佛,不仅对临终人是安慰,实际上更能免除家眷离别的悲伤,增长他们的佛法善根及信心,引导他们也向往净土、念佛往生。有不少人就是因为有莲友来为他们的家人念佛,受到佛法利益的感动而信佛念佛的。
对于来参加助念的莲友来说,也是一次奉献爱心、体验无常、现场观摩阿弥陀佛大慈救度、感受佛恩的好机会。
77问:平日念佛与临终助念之间,应如何用心取舍?
答:应当想到:我是念佛人,临终之时,即使没有一个人在场,阿弥陀佛也决定会率领清净大海众菩萨来迎!
但报谢娑婆之时,如果有莲友念佛相送,既少俗缘,又相庆慰,也是很殊胜的事。
又,如果为了自己,则应当致力于‘专修念佛,乘佛愿力,决定往生’,不可将往生押在临终助念之上。如果为了别人,则临终时尽量前去助念安慰。
【第四部分 有关日常心行】

78问:为什么我不念佛心里还好受些,一念佛反而心烦难受而不想念呢?是不是我的根机不适宜念佛?
答:这正是你得到念佛的好处、适宜念佛的证明啊。比如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看球赛,有人喜欢上网玩游戏,一泡就是一整晚,他也不觉得累,反而很精神,这是因为放纵妄念的缘故;但是念一会儿佛,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烦心,这是因为佛号将妄念收摄的缘故,如野马初上缰绳,它当然不自由,想反抗。我们心中的妄念也像野马一样,除了佛号,没有任何力量能收服它。所以要念佛,久而久之,妄念自然驯服,如同野马成为良驹一样。如不念佛,顺着妄念的野马奔跑,它就会把我们直接载到地狱。
79问:为什么我不念佛很精神,一念佛就容易打瞌睡呢?
答:这是因为常人的心总是被妄念占据,被妄念主宰,也就跟着以妄为真、认他为自。不念佛的时候,妄念很活跃、很兴奋,他也就觉得自己很精神;一旦念佛,由于佛号的威力,妄念被抑服,不再处于兴奋状态,他也就跟着昏昏欲睡起来。比如人声鼎沸的场所,德高威严的王者一出现,马上噤若寒蝉。念佛而欲睡,也是得着念佛的好处,比上面念佛而心烦难受尚要好一层,不过毕竟还没有完全随着佛走,这时如能识破妄念,不随妄念走,以佛为亲,就会越念越清明。
80问:为什么我开车、走路的时候念佛觉得顺畅、可以念得久,一坐下来想静静念佛反而觉得不顺畅、念不久呢?
答:性情过于活泼、思惟过于活跃的人容易如此。不过不必介意,按你习惯的方式念佛就好,往生是一样的。
81问:念佛人应该怎样对待妄想杂念?
答:念佛人对于妄想杂念,一是不要急,二是不用怕,三应该欢喜,四要会转念。
一、不要急。急着想一下除掉它,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多生多劫以来我们太习惯于妄想杂念了,想除掉它,比戒烟、戒酒、戒毒还要困难不知多少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念佛,靠佛的愿力往生。靠我们自己心地清净除掉杂念,永远也不能超升。
二、不用怕。有妄想杂念是我们的本来状态,任何凡夫都是妄想纷飞的,阿弥陀佛救的正是这号人。阿弥陀佛既然已经保证我们只要念祂的名号就能往生,那么即使有妄想杂念又能如何呢?这样不怕它,它也就翻不起大浪,老实平息下来;若是怕它,它反而会兴风作浪起来,让你觉得它很厉害。
三、应欢喜。为什么有妄想杂念反而要欢喜呢?因为自觉有妄想杂念难以克服,就知道我是戒定慧修不圆满、只能念佛的人,阿弥陀佛要救的正是我。比如医生要医的是病人,健康人不是医生的对象。我有妄想杂念,岂不正是阿弥陀佛要救的对象吗?如果是圣人,没有妄想杂念,阿弥陀佛也不必为他操心了。这么一想,我正符合阿弥陀佛救度,所以我念佛一定往生,岂不欢喜!再来,念佛知道自己妄想杂念多,说明我被阿弥陀佛救到了。为什么呢?原来不念佛,还不知道自己杂念多,可是一念佛,立即觉得杂念纷飞。这正像没有月亮就看不到树的阴影,月光越亮树影就越黑一样。因为我念佛,佛光照到我的心里,我才会看到自己的妄想杂念,岂不是表示我已经被佛救到了?
四、会转念。一旦觉察到妄想杂念,就把它放下,不理会它,转而念阿弥陀佛。比如月光下的树影,你越是盯住它看,便越觉得黑暗;把眼睛转过来,看皓皓空中明月,赏习习迎面清风,心地就一下开阔起来。经中说‘一向专念’,正是这个意思。妄想杂念,随它去,不和它纠缠,只管向着阿弥陀佛,念佛就好,妄念自然自生还自灭,又何必硬让它灭呢?
说到底,还是我们不能安守凡夫的本份来老实念佛。如果知道身为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就像是人就有眼睛、鼻子一样自然,也就不会视其为身外之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则不至于因妄增妄了。正应了一句古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可说‘念佛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念佛,阿弥陀佛那边是什么事也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也没有,只是我们自立科条,自我设限,扰乱了自己。
82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答:道心有两种:
一、愿生心。
二、精进心。
如果愿生心若有若无,往生也可、不往生也可,时念佛时不念佛,那么往生就不定了。不定者,进则往生,退则不生。
如果因根机懈怠软弱,念佛不精进勇猛,时念时不念,然真愿往生之心不容更改,那么仍能往生。又,真愿往生,念佛自必渐渐增进。
83问:我每天念佛之外,还喜欢打打麻将,这样能否往生?
答:这要看你的心。如果以念佛往生为人生第一要事,但因为习气,喜欢打麻将,那还是会往生。不过打完之后,自己也会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如念佛的好。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少打、不打了。如果念佛只是装点,打麻将正为所好,这样主次轻重颠倒,往生就有困难了。
84问:有人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认识是偏颇的。应当不担心自己往生,同时又想多念佛。至于各人念多念少,则又随人不同,但愿意多念的心是没有不同的。一般在家人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或许是难免的,如果真愿念佛往生,固然没有妨碍,但总不如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多念佛的好。若说潇洒自在,还是念佛潇洒自在。
凡夫的心本来就流于放逸,才一入念佛,就会觉得束缚,刻意提醒尚且经常走失,任其自由会是什么结局呢?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开始也可能心里确实认为自己是在倚靠阿弥陀佛,也会念佛;但时间一长,就连这种心也会淡,不知不觉就会埋在电视、麻将当中,渐渐地‘靠佛’、‘念佛’纯粹成为一种观念,成为为自己寻找开脱的藉口,而很少念佛,甚至不念佛了,所以这是很危险的。
85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着,是否会影响往生?
答:这要看个人发心。如果忍力不够、愿力不坚,定受影响。往生事大,当保全大事,以求决定往生,证无生法忍,然后倒返娑婆,如释尊喂鹰饲虎尚且不难,何况其他?
86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答:不如发愿任凭阿弥陀佛救度。历代净土祖师未闻如此发愿者。印光大师说:‘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足矣!’这也是完全放下自己,一味随顺阿弥陀佛的意思。
87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答:真有此愿,也无不可,那就要拿出实行来,密密做去,不让人知。如果真有功行,虽不发此愿,也必有此景。倘若没有实行,而大话早已说出,弄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那就不是真为往生,而是人前做样子、装好看了,到时候反而会自生障碍,影响往生。总之,念佛往生一如做人,要实在,不越份,自己是几斤几两,就说几斤几两。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往生,不仅死时令人起信,实则生时更令人起信。
88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答:一切无常,表什么法!这是内心既不想往生,又想说漂亮话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想往生的人,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就死去也好,寿夭长短,一切不虑。越是重病,越想往生。
89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答:只发往生愿就好。贫富寿夭,一任前命;生死穷通,全凭弥陀。
今生报身为前世业果,其果已现,纵然念佛能有所改变,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其人福力不足以承受大富大贵,则虽念佛也不能必令其大富大贵,因不堪承受故。比如茅舍已成,要想改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加固、翻新,让住的人更舒适一些,但不可能让简陋的茅屋变成豪华的别墅,除非拆了重建。所以阿弥陀佛才发愿让我们往生净土,以彻底富贵、寿命永远。
90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答:愿生心切、豁达无累的人,闻病重则知死期不远,往生已近,正是我所盼,所以欢喜。一般人常情所限,贪生怕死,留恋世间,闻病重难免心中忧戚,但愿生之心不变,这样仍能往生。
不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生命依然存在,不过改形易道,称之为死,实际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死。何况念佛之人,临终有佛来迎,命谢即神登净土,实在没有必要怕死。
91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
答:能发菩提心当然好,发了菩提心现世就是菩萨,此世多一个菩萨还不好吗?只是一般人把发菩提心看得太容易了。如能老实专修念佛,行有余力,读一些大乘经典,扩展心量,更喜念佛,也是好的。至于说为往生后快速成佛预做准备,无异于痴人梦话。比如在黑夜之中,十支烛光固然比一支烛光亮,但要说多备一些烛光有助于太阳出来更亮些,岂不是笑话!要知道此世愚者、智者,充其量不过如黑夜烛光明暗之差,极乐是佛日大光明境界,一旦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如善导大师说:‘心性明于百千日,悲智双行法尔常’,‘到彼花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以阿弥陀佛本誓愿力,通通速疾成佛,还有什么人为的力量可以加速阿弥陀佛的誓愿呢?
92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做经咒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答:不必如此。念佛的人,自利利他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有人请做功德佛事,也是为他念佛。
果然不因自己的往生而满足,那就要努力用心把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法门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念佛成佛,这才是最好的发菩提心、无上的功德庄严。不懂这个道理,热衷于经咒佛事,最后往生恐成画饼。
93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着,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知见不正确!并非勇猛念佛就是自力、懈怠不念反而是他力。心中仰靠弥陀誓愿,虽然一天数万声佛号,也是佛力。见他勇猛,自当效仿;效仿不来,当怀惭愧。
94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天有胜妙五欲,人有粗陋五欲,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背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95问:虽愿往生,但一时还不能信入专修念佛,有什么办法帮助起信吗?
答:专修念佛,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佛法当中最高超的法门。‘只要念佛,任何人都可以往生成佛’,这在一般善根不够的人是很难相信的。《无量寿经》称之为‘明信佛智’,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观经》则是通过很长篇幅先说定善、散善的修法做为铺垫,最后才付嘱持名一法。《阿弥陀经》直接称为‘难信之法’,而由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所以一时不能信入专修念佛,可以说是很自然的。那么可以通过解、行两方面来努力。
‘解’就是理解。那就要多看有关讲述专修念佛的教理着作、有关记载专修念佛的往生实录,还有一些因果报应方面的书,从中感受弥陀慈悲愿力的伟大、名号具足万德,以及自己的下劣无能。
‘行’就是行持。要怀真实心、谦下心老老实实去修行。真实修行的人,越是修行,越是发现自己是一个不会修行的人。比如真的以严持净戒的标准来衡量,才发现自己做不到;真的要求自己做一个孝子,才发现是那么的不容易;真的想行布施,才知道自己心里总有舍不得,总有自他人我的分别。这样,随着善行的积累,一方面善根更加累积深厚,一方面心地就更加慈软起来,加上闻熏有关教理、感应的作用,所谓‘解行并进’,渐渐就能信入专修念佛了。
看书要有选择,行持要出于真诚。如果是看圣道门修行方面的书,因为理念不一样,就会比较不相应。虽然也在行善修行,如果夹杂虚伪名利心,又很骄慢,就会认为自己很会修行、很有德行。学佛时间越长,‘我’也越大,这样也不相应。
《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观经》说必须‘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修持净业三福,正是这个意思。
96问:专修念佛之前与专修念佛之后的,同样行善,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
答:那自然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仪仗侍卫人员,单独出行和随从国王出行,那是完全不同的。侍卫人员虽然张三、李四姓名不同,但随从国王之后,就失去了个人的身份,而统一于国王的旗下,百姓敬之,犯者论罪;虽然还是原班人马,如果自己纠合在一起,即使每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过是百姓之一,并没有特别的尊贵。
念佛如同国王,诸善如同百姓。专修念佛之人虽行众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行众善,而完全归功于念佛;如果一定要论说他们自己的善行,那一定是很觉得惭愧甚至无地自容。如同国王的仪卫完全承用国王的威德,他个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有任何威德可言的。没有专修念佛的人,虽行众善,如同百姓没有国王的领导,形同乌合之众,只能论说个人能力的大小,但再如何的有能力,和国王的威德那是不能相比的。
善导大师把没有信入专修念佛所行的诸善称之为‘随缘杂善’,说靠这种善的力量想往生弥陀的报土,那是不够的;而将归命弥陀心中(《观经》所说至诚等三心)所行的善,即使再小、再少也都一一称为‘真实业’,回向必得往生。
所以就行善来说,专修念佛人所行的善,即使看上去再微不足道,也是上上等的善,因随附于念佛之后,与念佛成为一体,不执为自己的功德,善体法尔具有空性无我的性质。而杂行诸善,即使再多也不是真实之业,因为行人没有达到空性无我。
又比如成语所说点铁成金,铁和金是没法相比的,但本来是铁,经灵丹一点,铁就成了金。凡夫所修人天诸善,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本不足言,但一旦纳入专修念佛,经过名号灵丹一点,原来的杂善就成了真实之业,现生的凡夫进入不退位。这真是不可思议。
有人认为专修念佛的人不行诸善,那是错误的;不过虽行诸善,但一点点也不自认为自己有善功,而全归功于念佛罢了。
97问:专修念佛,佛堂应该怎样布置?
答:佛堂布置既是表达我们内心的信仰,也是规范我们内心的信仰,辅助我们的修持。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与修持的法门相应,专而不杂,简而不繁,清净庄严。
专修念佛的人,根据善导大师五正行的要求,须是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专门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佛堂只专供一尊阿弥陀佛就好;一尊佛、一盏灯、一支香、一碗净水,一个专唱阿弥陀佛的念佛机。对境专一,心也就专一。
不要用化学的香料,最好用上好的檀香。家里佛堂小,就点一支,不必点三支。
供设佛堂:
一、有助于念佛,触境逢缘,能提起我们的正念。
二、有利孩子身心教育、健康成长。佛堂等于是特殊的教室,阿弥陀佛是无言的老师,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人、任何教育都代替不了的。设有佛堂的家庭,小孩子从小拜佛念佛,听闻佛号,培植善根,增长福慧,相信因果,长大了自然循规蹈矩,不会为非作歹,而能成为贤良正直的有用人才。
三、佛堂的光明能够护佑一家人平安吉祥。家里有人在外打工、上学,我们牵挂他们,我们家里供的佛就知道,就会保佑他。
没有条件供设佛堂,就在心里供,把我们的心做成一个亮堂堂的佛堂,里边就专供阿弥陀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经常念这一句佛号,就等于经常在燃阿弥陀佛的功德香,也是一样,阿弥陀佛都知道。
不是阿弥陀佛要我们供祂、拜祂,而是我们自己供佛念佛,自己能得到利益。
一个人信仰的深浅、修行的专杂、能不能往生,看他的佛堂可以知其大概。凡是佛堂布置很杂的,就知道他的信仰还很浅,只是泛泛的信仰,没有中心,心中也没有主人,即使他信佛时间再长,都还只是结缘性质,是佛门初机,修行当然还没有上路,往生也就不一定了;只要为了往生,佛堂专门供一尊阿弥陀佛、自己也专念阿弥陀佛的,就知道他的信仰很深入、很专一、很纯粹,可以预断一定往生的,因为他符合五正行,修的是正定业。
98问:我原来请了很多佛像,现在我想专供阿弥陀佛,原来的佛像怎么办?
答:原来请的佛菩萨像,可以擦洗得干干净净,香熏一熏,送给有缘人。他非常倾向地藏王菩萨,还没有请,刚好你有,就送给他,不管是多少贵重,多么有纪念意义,都要舍得。因为佛缘不是世间的钱财可以衡量的。你送给他,地藏菩萨就分身、起了作用了;放在你这里,等于把佛菩萨闲置了。你请的佛像,送给有缘人供,他供佛、拜佛的福份,自然也有你的一份。
【第五部分 综合疑难解答】

99问:为什么念佛简单容易,是往生正定业,决定往生;其他艰难高深的修行反而不是正定业,往生不定?
答:阿弥陀佛在未成佛前曾经发愿说:如果有人念祂的名号而不能往生的话,祂就誓不成佛。现在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说明祂的誓愿实现了,我们念佛当然一定能往生了。也就是说,念佛往生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保证。其他修行虽然艰难高深,但因为没有阿弥陀佛愿力的保证,只靠修行人自己的力量,当然往生不一定了。比如乘船渡海,因为靠船力,所以既简单容易,又决定能渡;假如要靠个人泅水,那就很艰难,即使有很高的技巧能力,也不一定都能渡过的。
100问:怎样是念佛信愿具足,怎样是信愿不具足?
答:信‘阿弥陀佛誓愿不虚假,我只要念祂的名号一定能往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条件。’即是信具足;‘此生非往生极乐不可’,即是愿具足。
反之为信愿不具足。
101问:我念佛,但不知自己是不是信愿具足,能往生吗?
答:真愿往生,决定往生。
102问:为什么念佛除了决定往生之外,还具有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等种种现世利益?
答:阿弥陀佛名号之所以能令凡夫往生成佛,祂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具足圆满无上功德。因为具有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业障消除了,自然愈病延年、免灾避难;福慧增长了,自然诸缘凑合、心想事成、有愿皆满。即使不知不求,也是自然、必然。
103问: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比杂念诸佛菩萨,所得世间利益超胜?
答:一、专念胜过杂念。二、弥陀胜过诸佛。
人的心力有限,凡有所求,必须集中心力,才有好的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心诚则灵。专念既诚又熟,所求无不遂应;杂念不诚不熟,所求难以相应。何况弥陀特别发愿以名号利益众生,称为诸佛之王,所以专念阿弥陀佛胜过杂念诸佛菩萨。
104问:为什么人们一提到阿弥陀佛总是联想到往生,而不太会想到现世利益?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09: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摘自《净宗法师念佛实用问答》
答:这正说明了阿弥陀佛的伟大。因为现世的利益,一般的佛菩萨都可以满愿的,而往生极乐成佛这种最重大、最根本的利益,必须要专门仰靠阿弥陀佛才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一提到阿弥陀佛就想到往生,一提到往生就想到阿弥陀佛,也就成了自然了。但这并不是说念阿弥陀佛只管往生、不能得到现世利益。从道理来说,念阿弥陀佛连往生成佛的大利益都可以得到,何况现世的种种小利益呢?比如大臣有权改善囚犯的环境,但不能免除囚犯的死罪;国王可以免除囚犯的死罪,当然更可以改善囚犯的环境了。
105问:既然念阿弥陀佛有这么多的好处,从现世利乐到往生成佛都已全包全办,那么佛只说念佛一个法门就好了,又何必还要说那么多的佛菩萨名号、经咒叫人来念呢?
答:这是因为众生的根机各有不同,念阿弥陀佛虽然是最根本、最高超的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但如果单单讲说这一个法门,有些众生一下难以契入。为了照顾各种根机的人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同时也能方便引导他们最后都能念阿弥陀佛,所以有必要讲说种种经教法门,介绍不同的佛菩萨。这就好像楼阁太高,一步难登,必须要有台阶一样。不懂得这个道理,只能按种种法门修持,最后走到念佛,但已是绕了一个大弯;如果已经念佛,又知道这个道理,就只须专念阿弥陀佛就好了。所以善导大师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106问:为什么同样念佛,所得现世利益大小各有不同?
答:众生根机不等,过去宿善、今世心行也都不一样。比如同一太阳所照,树木各有高矮。
107问:为什么只求往生、不求现世利益,所得现世利益反而超胜呢?
答:世间无常,无常故苦。只求往生、不求世间一切,其心完全归投于佛,佛心最为欢喜,与佛心的感应也就最为通畅,蒙获阿弥陀佛的加持也就最强,业障也就消除得最快。业障既消,即虽不知不求世间种种利益,自然能得种种殊胜利益。如果只是求现世利益、不求往生,甚至怕往生,心便与佛相隔,业障消除得就慢,所得现世利益反而微劣。比如在黑暗的房间,一心向往外面的阳光,一心想出去,因而把门窗都全部打开,这样即使暂时有事,还待在房间没有出去,但屋子里也更加明亮起来;如果只想待在房间,不想出去,门窗半开半不开,甚至怕光太强,而用窗帘挡一挡,屋子里自然也就不够明亮了。
108问:为什么同样生病而念佛,有的病好起死回生,有的病不好照样死去?念佛治病到底是灵还是不灵?
答:众生业感各不相同,念佛的心也不一样,哪能要求结果一样呢?
从业感来说,假如一个人寿命不当终,即使在医学上认定为必死之病,经过念佛消业,也能起死回生;假如一个人寿命已到,虽然念佛,也不能保证他不死啊。
从用心来说,如果两人都是命不当终,那么一心放下、只求往生的人,往往能够沉疴速愈;而心中多牵挂,只想病好、怕死不想往生的人,效果就要差了。
念佛原来不是专门为了治疗色身之病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治病灵不灵的问题。不过因为念佛能消业,业消有些病自然转愈,因而时有治病之效。
佛说生老病死是苦,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发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获得光寿无量的自在身心,永免生老病死苦。念佛不必定治此世色身之病,但能医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大病却是一定的。
我们现世的色身是自己的业报之果,有人才念几句佛,便想让阿弥陀佛保证他身体健康、智慧超群、一切如意,不然就怪佛不灵,这是不合情理的。比如自己生产的汽车,材料全是破铜烂铁,即使经过世界上最高级的维修站保养也不可能保证它上路不出故障;出了故障就怪维修站不灵,那就没有道理了。阿弥陀佛说:‘你的色身我虽能帮助维护,但不能负全责;若念我名号,我替你换一个金刚不坏身,我就可以负全责,保证不病、不老、不死。’
109问:生病了,怎么知道自己命当终还是不当终呢?假如知道命当终,也就死心念佛求往生了;假如命数还没有到,不是也可以请阿弥陀佛让我病好吗?
答:虽然不知道,但你念佛阿弥陀佛知道啊。所以不论大病、小病,都作必死想,念佛,一切交给阿弥陀佛。甚至平时无病,也做决定临终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观’。如同驾车到维修站,专业维修人员一看就知道,如果车还有使用价值,就给予维修;如果没有价值,就会建议另换新车,而不再维修了。我们念佛,色身只管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然知道是继续保养维修,还是要彻底更换。
110问:本来生病将死,又有人教以念佛只求往生、不求病好。这样会不会本来能好的病也好不了,死得更快?
答:不会!以必死的心念佛,只求往生,不求病好,万念俱灰,完全专注于念佛,往往有不可思议的奇效:如果命不当终,就会业障速消,病苦速愈;如果命数已到,则虽然有病也没有大的苦受,会安然顺利往生佛国。不论病好不好,都有利益,这才是大幸事啊!
111问:尘世事多,儿女放不下,念佛先求病好、不求往生,可以吗?
答:可以向阿弥陀佛说:‘我现在儿女还小,还需要我照顾,请佛为我做主,看我及儿女们的前后因缘,如果有必要留下来照顾他们,就让我早日病愈;如果没有必要,我就随佛往生,儿女就拜托给阿弥陀佛,我也就放下了。’念佛人,不论何事,还是一切任凭阿弥陀佛的安排最稳妥,因为佛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清楚每一个人的业报因缘,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最好的安排。我们自己的想法未必是最好的,也许是不好的,所以可以向佛表达,但不必一定要如何如何。如果一定要执着自己固定的想法,反而会障碍阿弥陀佛的加持。
112问:如果阿弥陀佛能把病治好、再接引往生不是更好吗?不然让人觉得多少有点缺憾。
答:这些都是以凡情测佛智。说来说去,都是我们太看重这个色身、以此为真的缘故。佛说生老病死苦,人生本来就是缺憾的。病治好了就没有缺憾了?病好了还想能长寿,长寿了还要能富贵,富贵了还想子孙都发达……何时是尽头呢?到哪一步才算没有缺憾呢?在这里,整个世界都是缺憾的,所以阿弥陀佛才让我们往生成佛,那才是真正圆满、没有缺憾哪!至于各人何时往生、在何种因缘下往生,都有切合每个人最恰当的安排。
113问:为什么有人念佛求财得财,有人求财不得财,甚至反而亏本?其他所求也一样,或有满愿,或不满愿。
答:求财得财有二:
一、此人福厚,如厚板可承重物,若有其财、有福消受,于自于他,皆有其益。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二、此人心性软弱,过去善根,适于顺度。若不满其愿,即便意志消沉,离佛越来越远,善根不能成熟;若满其愿,能使信心增长,渐渐成熟,方便引入佛门。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求财或亏有三:
一、此人本当大亏,以念佛故,暗改小亏。此人不知,以为念佛仍亏。
二、此人福薄,如薄板不堪承重,若有其财,无福消受,或遭奇灾,官司、绑架、断命等,于自于他,皆无其益。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不得财。
三、此人心性刚强骄慢,过去善根,适于逆度。若满其愿,反而增长慢心,于世俗越陷越深,迷不回头;若挫其骄慢,则能渐渐回头,信向佛法。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反亏。其他所求,可以例知。
总之,佛智不可思议,各具诚心而求,所得各如其份,不多不少。如大地生长万物,高矮大小,各各相称,不多不少。
114问:我虔诚念佛,为什么病痛不能减轻?而《念佛感应录》里那么多人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答:一、过去业力难思,本来会有更大的病痛,因念佛的缘故,暗中化去不再受,只受目前病痛。
二、只求病好、不求往生,其心躁妄,难与佛心感通,效果便差。一心念佛消宿业,各得其利莫怀疑。
115问:很多人汽车洋房地生活得很快乐,显然是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劝他们厌离娑婆,岂不是不合逻辑?是不是阿弥陀佛偏重于社会底层的人?
答:合乎逻辑。因为人生无常,人生是苦!猪贪草食之乐,遂遭杀戮之苦;人贪五欲之乐,而招轮回之报。愚者迷不知返,智者早求厌离。从人来看,有所谓社会高层、低层。弥陀来看,都是一层——苦恼造罪凡夫。佛心平等,不加拣择,任何人都可以认为‘弥陀最偏爱于我!’
富贵人当想:我贪乐富贵,极乐净土纯乐无苦,弥陀岂非为我!
穷苦人当想:我穷苦难堪,最望救拔。弥陀慈悲,拔苦与乐,极乐岂非为我!
116问:为什么平日不念佛的人,临终或死后助念,也能随着念佛而得往生?
答:平日不念佛,是因为有三种障碍:
一是没有遇到善友给他说念佛,当然不可能念。
二是虽然遇到有人说念佛,但是不相信,所以也不念。
三是虽然也相信念佛,但被俗事缠身,总是拖延,所以也没念。
现在临死或已死,有人前来开示念佛,即除第一障;自己临终阴境现前,或亲历死后不灭,便信佛语不虚、报应实有,即除第二障;平时拖累的妻子儿女、钱财事业等,此时放不下也要放下,经由善友开导,便能猛然醒悟,即除第三障。由此三障全消,所以能念佛,念佛即生。
117问:为什么平日念佛求生的人,临终有突然不念佛不求生的?
答:这就是所谓的颠倒,但并非突然。说明他平日念佛求生并非从真心发出,只是说在嘴上。及至临死,动真的了,又是怕死,又是舍不得妻子儿女等,便只想活命、不想往生。真愿往生的人,越靠近死,越想往生,绝不至于颠倒,不想往生。所以念佛求往生要由内心发起,不要说在表面。
118问:我遇到一个老修,得佛护佑,癌症手术后健康快乐,因此法喜充满,逢人便劝信佛,还总是自谦说‘我修得不好,离往生的条件相差很远’,可是他到临终的时候却要吃荤腥,助念无效,为什么?
答:这就是业障现前而颠倒了。这件事给我们很大的警惕和启发,念佛往生本来没有条件,他却自己定出条件,认为差得很远;这样不顺弥陀誓愿,自立往生条件,临终时是敌不过业障的。如果一心归投于佛,老实念佛靠佛,放下自力执着,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说念佛千稳万当,就是如此。
119问:为什么有人佛来接一次就走,有人要佛来接两三次才走?
答:愿生心切的人,一见佛来,满心欢喜,立即随佛往生。愿生心不切、挂念尘世的人,虽见佛来,心中犹豫:去还是不去?佛智鉴知,此人犹豫不决,即慈悲持莲台等待;等此人决定,佛即将莲台接此人而去;此人若退愿生心,佛即隐没;等此人再起愿生心,佛即再来。佛之慈悲,无法比喻!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232页宗归师、第201页刘茂仲之往生。
120问:第一次没有跟佛走,佛一定会来第二次吗?
答:不一定!若此人再次发起愿往生心,佛必定再来现前。若此人退失往生心,佛亦不再来矣。
121问: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答:临终佛来,说明佛不违约,不负众生;众生自己不愿去,说明众生愿心不诚,有负于佛。然事已至此,要想补救,必须:第一,切莫哭泣强留。第二,善巧安慰开示,帮助他放下世情,发起增上愿生心。否则必定堕落轮回,想再遇念佛、往生净土,就难了。由此也可知临终善知识开示助念的重要。
122问:为什么临终助念时往往易见佛、菩萨、莲花等胜境?
答:一因阿弥陀佛有临终来迎之愿。
二因助念诸人皆能恳切专注,同声念佛,感应力大,所以易见。
凡念佛之处,皆必有佛、菩萨、光明,若其他场合能恳切专注念佛,也都一样易见。
123问:同在一起念佛,为什么有人见佛、见光、见花等,而有人不见?又,所见也有同、不同?
答:此因个人根性不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易见:
一、禅定功深的人。
二、喜欢打坐、内心静定的人。
三、平日易于通灵的人。
四、有阴阳眼的人。
五、宿世有相类根机的人。
六、儿童。
七、与被助念者有特殊缘分的人。
124问:临终助念所见佛菩萨莲花等,是不是极乐真境?
答:凡夫所见乃一时感应,为极乐真境之投影,不完全是真境。若得三昧,则见真境,微妙不可思议。
125问:是不是能见到种种境象,说明修持好、功夫深?
答:未必!如果如善导大师深入三昧而常神游净土,那自然不必说了。一般情况下,能见种种境象也有种种因缘不同,如上可知。所以不能以见不见境界作为修持好坏的标准,而应当老老实实念佛。见与不见,各随根机、因缘。既不因为没见境界而追求,也不因为见到境界而欢喜。平平常常念佛,最稳当,最保险,最殊胜。
126问: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要等阳上眷属为亡灵念佛做超度佛事,才肯救度他们呢?
答:阿弥陀佛并非要等人为亡灵做佛事才肯救度他们,而是要假借阳上眷属为之念佛回向的因缘,才能救得了他们。比如太阳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如果能有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进去,也就一样可以照到了。阳上为亡灵念佛回向,作用正像这面镜子一样。亡灵乘念佛回向的功德力,离苦得乐,超生净土,全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作用。
127问:生前不念佛,专等死后请人超度,可以吗?
答:这种想法当然是很冒失的。
一、自己已死,不能保证他人一定会帮你请人超度。
二、即使有人帮请,不能保证一定能请到人。
三、即使能请到人,不能保证不受干扰。
四、即使无人干扰,不能保证超度之人够诚够专。
五、即使超度的人够诚够专,不能保证你死归何趣、业障深浅、能否感通。
六、即使能有感通,不能保证感通大小,或从地狱超至饿鬼、从饿鬼至畜生、从畜生至人、从人至天,则犹在轮回,未生净土。
七、即使得生净土,何苦冤枉去三恶道一走!为什么不现在念佛,生则蒙佛护佑,消业除障;死则超入净土,齐同不退。何况念佛只在一念心,不费时、不费钱。生不念佛,岂不愚哉!
128问:超度亡灵功效大小,有什么说法吗?
答:以下三方面决定超度亡灵的功效:
一、亡人善根的深浅。
二、阳上超度的诚心。
三、所用超度的方法。
亡人善根深浅已定,方法以专修念佛最好,心则越诚越好。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86页陆通燕念佛,母亡三十年,出地狱河,径生净土。
129问:请寺院念佛超度亡者,但路远不能亲至寺院拈香,怎么办?
答:香有三种:
一、有形之香。
二、无形之香,也就是我们的一片虔诚心。
三、佛功德香,也就是阿弥陀佛名号。
到寺院拈香,目的是借着肃穆庄严的仪式发起我们的虔诚心,并在大众师父的引导下念佛,以利益亡者。请寺院超度,虽路远不能亲至现场,如果自己在家以虔诚心称佛名号回向亡者,等于在拈最上佛功德香,既不费时费钱,又免远途劳苦,又实实在在利益亡者。如果只图形式,放弃念佛,远途奔波,即使到寺院拈香,那还远不如在家念佛的好了。
130问:过去亡者不知转世了没有?超度还有效吗?
答:不论转未转世,都有效!如果还没有转世,或者已转入地狱、饿鬼道中,念佛回向可直接超度。若投生天、人、畜生道,念佛回向可追加其福德,改善其生活环境,或报谢超升。
131问:助念与超度有什么区别?遇亲人过世,应当选择助念还是超度?
答:助念的对象主要是临终、新亡的人,超度的对象主要是过去久亡的人。如果一般道场,助念虽然仍是念佛,超度多是念其他经咒,如做水陆法会、放焰口、拜忏之类。净土宗则助念、超度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专,所以效果也好。
逢有亲友过世,首先应该助念;失去助念机会,再做超度补救,时间离亡日越近越好。
附:慧净法师答青年念佛人

问:我现在念佛,每天还是有很多烦恼,在没有往生净土之前,还不够快乐,念佛一样闷闷的,也觉得单调,如果去学禅或学密还感觉有一点味道。
答:根本上来说,一个人会希望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了解这个世间的不究竟,对这个世间有厌离心,以及对极乐世界的欣喜向往,也就是所谓的‘厌秽欣净’、‘离苦得乐’。一个念佛人,他固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但是那一种安稳跟法喜是胜过一切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法喜与安心,表示他对于世间的苦,对人生根本上的罪业、烦恼还没有很深的认知;对于弥陀救度的可贵性,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的难得、殊胜也未彻底了解,因此,固然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可是那种欢喜心非常地小,抵不过人间种种的苦恼。
如果真正了解世间的苦恼、六道轮回的巨苦,了解自身力量的薄弱、世间的无常的话,而他又受到弥陀的呼唤,必定是有法乐的。
当然,只要还活着,就难免有生活上的苦恼,但是这些苦恼却是浮面的,内心深层的那种法乐,就好像长江底下的水,是持续而且强韧、不间断的。
所以,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已经信受弥陀的救度,可以说是有安慰、有法喜在内心之中的,不管寿命是长还是短,他不会因为这样而苦恼的。尤其了解,在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当中,人本来就是各有各的业报,想长寿未必能长寿,希望现在马上往生也不可能。所以信受弥陀救度的人,长命也可以,短命也可以,他不贪生,也不怕死。因为他有因果的信仰,所以即使他希望长寿可是却不能长寿,他也比较不会那么怨天尤人,或者想早一点往生却不能如愿,他也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苦恼。
总之,信受弥陀救度的人,今生会有弥陀的安排,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遇事的祸福,他是任凭弥陀的。
每一个人的命运是我们自己造来的,是抱怨不得的。而且,既然背后有弥陀的安排,一个信佛、念佛的人,他一生当中就会安于弥陀的救度、安于专称弥陀佛名这一个法上的。他不会认为说,‘离往生还有好几十年,这几十年要我念佛、安于净土教理,好像有所缺失,所以我想去学禅宗、密宗,或者研究其他玄妙的教理。’他不会这样的。
或者他会想去了解禅宗是什么、密宗是什么,甚至喜好玄妙的境界,可是在他的内心当中,始终是仰信净土法门,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始终以这个为他最高、最可贵的享受,所以他不会去转修其他的法门,也不可能退转于净土的道理之外。纵然有好奇心,可是对他来讲,密宗、禅宗或者一些殊胜不可想像的境界都不比净土好,也不比念佛来得简单、殊胜。真的信受净土法门,就会有这个观念和心态。
你说虽然念佛,但在还没有往生的这几年会觉得孤单、寂寞,不如再去学其他的法门,甚至现在不学净土没关系,先学其他的调剂调剂人生,一旦差不多七老八十了,再专心念佛也来得及,是吗?会有这一种观念,一方面是不了解人生无常,一方面是不了解净土法门的殊胜。净土法门的殊胜是超胜学禅、坐禅的喜悦,也超胜密宗的感应及任何超心理现象的如意境界的。
刚刚净宗法师和大家谈‘人生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年轻人对人生目的这种事情是比较有敏锐度的,因为人一旦步入中年、老年,思惟就迟钝了。一方面是心思都放在事业、家庭、交际、应酬了,一方面是脑筋比较钝了。反而是在就学这个阶段,心思比较灵敏,也没有事业、家庭、社会交际应酬这一些压力,所以往往会对于未来——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个问题比较有敏锐思惟。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年幼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一旦毕业了,接下来就是忙着就业、找对象,孩子生下后责任就更重了。对于‘人生的目的’这样的命题,大家有没有曾经在心中浮现,甚至好好地去思惟呢?
问:对于人生的目的也曾想过,有时候也想不出来,甚至感到恐慌、害怕。以前听到净宗法师的光碟开示也曾感觉法喜,可是过了之后,烦恼又来了。
答:佛法贵在‘多闻熏习’。我们的脑筋是很容易淡忘的,所以对法义要多闻熏习,这样法乐、法味就能反覆地在我们心中浮现。
还有,念佛会觉得枯燥乏味,是因为对这句名号的内涵不了解,如果了解名号内涵的话,他念佛永远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内心永远都有法味,都有安慰。所以,可以进一步去了解这句名号的内涵,去了解这句名号的功德利益,也可以多看《念佛感应录》这一类的书,因为‘理论不如根据,事实胜过雄辩’,道理讲得那么多,可是如果没有应验、根据的话,总觉得隔了一层,《念佛感应录》当中就有很多这一类的真人真事。
‘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所谓‘名体不二’。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呢?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佛。这尊佛为了众生,经过了五劫的思惟,思惟四十八大愿,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把十方众生看成是祂离散的独子,悲切地呼唤独子回来,长久以来都为独子的回来而准备美好的家园,准备充分的旅费。
法藏菩萨成佛之后,就成就了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句名号不只是白纸黑字而已,不只是一个声音而已,而是有阿弥陀佛的悲心在里面。就好像‘妈妈’两个字,有亲生母亲的悲心在里面一样。这句名号就是有这种弥陀的悲心,有弥陀的眼睛、耳朵。我们称念祂、礼拜祂、想念祂,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看到了、听到了、知道了。这句名号充满了弥陀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愿大力、大神通、大功德,这句弥陀名号是活灵活现的。念祂,阿弥陀佛应声而现,大放光明。如果有不吉祥,当下会带来吉祥;如果有不清净,会带来清净;这一生当中如果是短命的,虔诚念佛就会消灾延寿;如果是苦厄的人生,就会转为平顺的人生,所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所以,这句名号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温暖的,念起这句名号,会让我们非常感动。固然我们是贪嗔痴妄想杂念的凡夫,一面念佛、一面有杂想妄念,一面杂想妄念、一面又是在念佛,妄念与念佛交杂,但始终心底是有法味、有安慰的。晓得弥陀不因为我们有妄想杂念而厌弃我们、拒绝我们,祂还是始终摄取不舍。像慈爱的父母有两个儿女,对那个比较软弱、甚至是智障的儿女较为疼惜,给予更多的关怀一般。所以,想到我们的烦恼特别重,妄想杂念特别多,就回思阿弥陀佛反而对我们是加倍地关爱,关爱的眼神都不离开我们。能做如此的思惟,了解这句弥陀名号的功能,自然念佛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人往往是很好奇的,固然学这个法门,在这个法门当中也得到法喜,也了解这个法门殊胜的道理,可是密宗、禅宗毕竟没有接触过,所以会想去了解。如果有这种好奇心,无妨去认识看看,可是始终要把握:只有净土法门才能解决我们的生死轮回,只有这句名号真正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的无上功德。
所以,应先深入我们这个法门、通达我们这个法门之后,有什么好奇心再去探究。像我个人也是这个样子。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就早晚打坐,所看的、所思惟的,也是明心见性这方面的道理。出家之后,一开始也是钻研这方面的道理,可是经过几年,我就晓得我不是那种根机。而且,自古以来,许多高僧大德,即使大彻大悟了,他最后还是归入净土法门,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呢?所以我就放弃禅的修习了。
对于密宗,在二十四、五年前,台湾正逢密宗兴起,很多人都在好奇密宗,那时候我就想:密宗到底讲什么?有什么殊胜?务必也要了解一下,而与其在台湾接触第二手资料的密宗,不如直接就到西藏、尼泊尔,所以我也到尼泊尔的喇嘛庙住了一个月。之后我就感受到,密宗困难、复杂,又不比念佛简易、殊胜。
禅密我都是这样摸索过来的,在了解之后,我就不再好奇其他任何的法门,一点点好奇的起心动念都没有。
所以,如果对其他法门有好奇的话,那也没关系,但是要先对净土法门正确地了解、掌握之后,再去好奇其他的,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净土宗的殊胜。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大家年纪轻就能遇到这个法门,并且肯定这个法门,是有宿世的善根与智慧的,而且这种智慧是大智大慧。我们还没有深入经藏,智慧、行持都不如以前的高僧大德,怎么能说是大智大慧呢?是的,因为我们逢遇的是弥陀这个不可称、不可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的法门,所以等同有那种智慧。如果没有那种智慧,可能我们就遇不到,甚至不相信。
然而,这种智慧是来自于佛的恩赐,不是我们自己所产生的,我们相信、接受,就能让我们脱离三界六道的轮回,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如果我们不相信、不接受,即使我们有再高深的学问、智慧去理解高深的道理,可是还是生死轮回。因为以我们凡夫而言,恶业多,善业少,如果不是仰靠弥陀的救度,人一死,就要受到阎罗王的审判、刑罚,到时候那种学问、智慧能派上什么用场呢?
所以,即使毫无文化的人,他能遇到这个法门,就表示他有大福报,而且福报是很深厚的;他能相信这个法门,就是有大智慧。《阿弥陀经》就讲‘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我说能够受持念佛法门,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学密宗、学禅宗,即使大彻大悟了,他如果没有归向净土,仍是轮回凡夫。‘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当下随业流转。因为他还没有达到业尽情空,烦恼业障还在。
弘扬我们这个法门,我们再怎样地没有慈悲,小慈小悲都谈不上,可是因为我们弘扬这个法门,那个功德是大慈大悲的功德,是大愿大力的功德。
大家虽然年纪轻轻,可是能够肯定我们这个法门,所以希望大家先深入、贯通我们这个法门,之后如果对其他法门或现象好奇,将来也可以去好奇,经过了解之后就不会再好奇了。

发表于 2016-5-22 1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号虽然容易,但要一心不存杂念一声佛号念到底,实在是难。。。。。。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8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