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2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 二 十 九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七
卷 三 十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八
卷 三 十 一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九
卷 三 十 二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十
卷 三 十 三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十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十二)
目 錄
卷 二 十 九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七 一
卷 三 十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八 六三
卷 三 十 一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九 一二三
卷 三 十 二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十 一八五
卷 三 十 三 十 回 向 品 第 二 十 五 之 十 一 二二四
開 經 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眞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二十九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第七 等隨順一切衆生廻向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隨順一切衆生廻向。
金剛幢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大弟子!你們大家知不知道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平等隨順一切衆生廻向?我現在為大衆解釋一番,請你們注意地聽。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善根。所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數善根。阿僧祇善根。無邊際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識境界善根。一切衆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境界善根。修諸善心境界善根。內境界善根。外境界善根。無邊助道法境界善根。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時時刻刻修行所積集的一切善根。有的是小善根,有的是大善根。可是菩薩不會因為是小善根而不修行,他不管大小的善根,都去修行。菩薩又發大菩提心,修廣大的善根,修多種的善根,修無量的善根,修種種的善根。凡是屬於善的,都去修行。就像微塵數那樣多的善根,阿僧祇(無量數)那樣多的善根,菩薩統統去修行。無邊際的善根,不可思的善根,不可量的善根,菩薩都修行,將此功德皆迴向給法界衆生。
佛所有一切境界的善根,法所有一切境界的善根,僧所有一切境界的善根,善知識所有一切境界的善根,衆生所有一切境界的善根。都去修行,修行一切善巧方便境界的善根,修行一切善心境界的善根。內境界的善根,就是勤修戒定慧;外境界的善根,就是息滅貪瞋癡。貪瞋癡息滅了,自然增長善根。又要修無邊助道法一切境界的善根,助道法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法門,也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
勤修一切捨善根。立勝志究竟持淨戒善根。一切捨無不受堪忍善根。常精進心無退善根。以大方便入無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觀察善根。知一切衆生心行差別善根。集無邊功德善根。勤修習菩薩業行善根。普覆育一切世間善根。
菩薩又勤修一切捨的善根。就是布施波羅蜜,能捨人所不能捨的物品,來集聚善根。又勤修殊勝究競持清淨寳戒的善根,就是持戒波羅蜜。在家持五戒,出家持具足戒。又勤修一切皆捨,沒有不受堪忍的善根,就是忍辱波羅蜜。無論什麼不如意的事,都能接受忍耐。又勤修常精進,心無退轉的善根,就是精進波羅蜜。晝精進、夜精進、身精進、心精進,總之,時時精進,無有懈怠。又勤修大方便法門,入無量三昧的善根,就是禪定波羅蜜。又勤修智慧,善觀察一切因:緣的善根,就是般若波羅蜜。這是六度到彼岸的法門。
菩薩知道一切衆生的思想和行為種種不同的善根。衆生所想的和所作的,菩薩完全曉得。為什麼?因為菩薩有他心通(六神通之一)的緣故。修行集聚無邊功德的善根,勤修學習菩薩所修菩薩行的善根,勤修普徧覆育一切世間的善根。菩薩修這些種種的善根,為衆生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攝受。積集。辨具。悟解。心淨。開示。發起時。得堪忍心。閉惡趣門。善攝諸根。威儀具足。遠離顚倒。正行圓滿。堪為一切諸佛法器。能作衆生福德良田。為佛所念。長佛善根。住諸佛願。行諸佛業。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場。入如來力。具佛色相。超諸世間。不樂生天。不貪富樂。不著諸行。一切善根悉以廻向。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對於在前邊所說種種的善根,都能修行。安住在善根中,趣入在善根中,攝受善根,積集善根,辨具善根,悟解善根,心淨善根,開示善根。發起善根的時候,得到堪能忍受的心,關閉一切惡趣的門戶。善能攝受一切諸根,一切威儀皆具足。遠離顚倒夢想,也就是離開一切不正當的行為。修行正當的行門,得到園滿。堪可作為一切諸佛的載法之器,又能作為衆生種福德的良福田,令一切衆生種無量的善根。為諸佛之所憶念,增長諸佛的善根,住在諸佛的大願,能行諸佛的善業,心中得到自在,等於和三世一切諸佛一樣的快樂。常到十方諸佛道場去,得到諸佛的十力,具足諸佛的色相,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超出世間一切相好。不願生天去享天福,不貪人間的富貴,不著住一切行。而把所修集一切善根,悉皆為衆生迴向,令離苦得樂,這才是菩薩的精神。
為諸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於虛妄道中。拔出衆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徧諸境界。無斷無盡。開一切智菩提之門。建立智幢嚴淨大道。普能示現一切世間。令除垢染。心善調伏。生如來家。淨佛種性。功德具足。作大福田。為世所依。安立衆生。咸令清淨。常勤修習一切善根。
菩薩作為一切衆生的功德寳藏,住在究竟之道,普徧覆護一切衆生。在虛妄道中,拔出衆生,令一切衆生安住在善法之中。徧滿一切境界,沒有間斷,沒有窮盡。開啟一切智菩提之門,建立智慧之幢,莊嚴清淨一切大道場。普徧能示現百千億化身在一切世間,令衆生除掉一切塵垢和染汚的思想。心善調伏一切妄想,能生在佛的家中,請淨佛的種性。這種功德具足圓滿,作為衆生最大的福田,為世間衆生所依靠。令一切衆生平安而能自力,令一切衆生的心皆清淨無染,時常勤修學習所有一切的善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淨志願菩提心力。修諸善根時。作是念言。此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積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發起。是菩提心之所志樂。是菩提心之所增益。皆為憐愍一切衆生。皆為趣求一切種智。皆為成就如來十力。作是念時。善根增進。永不退轉。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以清淨的志願和菩提心的力量,修行一切善根的時候,作這樣的觀想:這一切的善根,都是由發菩提心所積集而有的,都是由發菩提心所思惟而有的。這種種的善根,是從菩提心所修的發起,是從菩提心所立的志願和所求的快樂,是從菩提心所增的利益。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因為憐愍衆生的苦,拔救衆生的苦,所以才發菩提心;為趣求一切種智,為成就諸佛的十力,所以才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簡而言之,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修行人不發菩提心,等於開花不結果的樹,無有用處。
菩薩作這樣想念的時候,善根又增加很多,菩薩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苦艱難,永遠不會退轉菩提心。菩提心堅固猶如金剛一般,天魔外道無法可以破壞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願我以此善根果報。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悉以惠施一切衆生。悉以廻向一切衆生。普徧無餘。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又作這樣的想念:我願意用這種善根和果報,窮盡未來劫,修行菩薩的行門,把所修得的善根,統統惠施給一切衆生,完全迴向給一切衆生,普徧利益一切衆生,令沒有一個衆生得不到這種善根迴向。所以說普徧無餘。
願令阿僧祇世界珍寳充滿。阿僧祇世界衣服充滿。阿僧祇世界妙香充滿。阿僧祇世界莊嚴具充滿。阿僧祇世界無量摩尼寳充滿。阿僧祇世界妙華充滿。阿僧祇世界上味充滿。阿僧祇世界財貨充滿。阿僧祇世界牀座充滿。蓋以寳帳。敷以妙衣。阿僧祇世界種種莊嚴寳冠充滿。
菩薩發願,願意使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在每個世界中,都充滿奇珍異寳。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都充滿一切衣服。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一切妙音。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莊嚴具。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一切妙華。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一切上好美味。又願令阿增祇世界,充滿一切財寳和貨物。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一切寳牀和寳座。在寳牀上,覆蓋寳帳;在寳座上,敷著妙衣。又願令阿僧祇世界,充滿種種莊嚴寳冠。
假使一人盡未來劫。常來求索。以此等物而惠施之。未曾厭倦而有休息。如於一人。於一切衆生悉亦如是。
假設有個人,從現在到盡未來劫的時候,常來菩薩處求索。菩薩用前邊所說的物品來布施,末曾有厭煩和疲倦的時候,永不休息。對一個衆生是這樣的惠施,乃至對於一切衆生,也是這樣的惠施,絕對不會有厭倦的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無虛偽心。無希望心。無名譽心。無中悔心。無熱惱心。但發專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捨心。哀愍衆生心。教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廻向。盡未來劫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像這樣布施的時候,是用眞實心來布施。絕對沒有半點的虛偽心,也不希望將來得到什麼好處,才作布施,也不是圖個好名譽,才作布施。布施之後,不生後悔心,不生熱惱心,永遠是快樂,所謂「為善最樂」。為什麼用善根來迴向?因為專求一切智慧的道心,一切布施的慈心,哀愍一切衆生的心,教化成熟衆生的心,令一切衆生安住在一切智慧的智心。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用種種的善根,像這樣來迴向,就是窮盡未來劫時,也是常常慈惠的布施,住在一切智慧沒一有其他一切的希求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為一衆生故。欲令阿僧祇世界寳象充滿。七支具足。性極調順。上立金幢。金網彌覆。種種妙寳而為莊嚴。以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寳馬充滿。如龍馬王。種種衆寳莊嚴之具而嚴飾之。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伎女充滿。悉能敷奏種種妙音。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男女充滿。持用布施。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又作這樣的想念:我為一切衆生的緣故,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寳象皆充滿。這寳象的七支,皆具足而圓滿,性情非常柔和而調順。在寳象的背上,安立金幢,金網彌覆其上。用種種妙寳來莊嚴,作為布施給一切衆生。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寳馬皆充滿。寳馬猶如龍馬王那樣的猛勇。用種種妙寳作為莊嚴之具,而嚴飾這匹寳馬,作為布施給一切衆生。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伎女皆充滿,悉能演奏種種的妙音樂,作為布施給一切衆生。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男女皆充滿,作為布施給一切衆生。
菩薩為滿一切衆生的願,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所以菩薩發願,令所有的世界,充滿寳象、寳馬、伎女、男女等。為什麼?因為衆生本性有貪財好色的因素,所以菩薩用一切財寳來滿衆生的貪財願,又用美貌的伎女來滿衆生的好色願。為令衆生聽到微妙的音樂,即刻發菩提心。令衆生雖見美貌少女表演歌舞,但不生淫慾之心。菩薩用心之良苦,而我們衆生不知感恩報德,實在是件遺憾之事。
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充滿。發菩提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頭充滿。起不放逸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眼充滿。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血肉及以骨髓充滿其中。心無顧戀。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自在王位充滿其中。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奴僕作使充滿其中。持用布施。
菩薩發願,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自己的身體皆充滿,這種神通變化的身。發菩提心願將己身布施給需要的衆生。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自己的頭皆充滿了。生起不放逸的心,也就是守規矩。願將己頭布施給所需要的衆生。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自己的眼皆充滿其中,願將己眼布施給需要的衆生,而不吝惜的布施。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自己的身、血、肉、骨、髓等充滿其中,心不顧慮,也不貪戀, 願將這一切布施給需要的衆生。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自在國王的位,充滿其中,願將王位布施給需要的衆生。又願令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奴僕和作使,充滿其中,願將他們布施給需要的衆生。
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諸物。盡未來劫。安住廣大一切施心。施一衆生。如一衆生。盡衆生界一切衆生。皆如是施。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以是等物施一衆生。如是給施一切衆生。皆令滿足。如於一世界。於盡虛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
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用這種種的諸物,盡未來劫,安住在廣大一切的布施心,布施給一切衆生。如一個衆生是這樣的布施;窮盡衆生界,也是這樣的布施。菩薩盡心竭力來修菩薩道,就是布施迴向的法門。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在一個世界中,盡未來劫,修行菩薩所修的行門。用前邊所說種種的物品,布施給一個衆生。像這樣的情形,亦布施給一切衆生,令他們皆得滿足。如在一個世界中,是這樣的布施;在盡虛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中,也是這樣來布施。
大悲普覆。終無間息。普加哀愍。隨其所須,供給供養。不令施行。遇緣而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生疲倦心。
菩薩用大悲心來普覆一切衆生。從開始到最後,始終沒有停止的時候。普徧加持衆生,哀愍衆生。隨順衆生之所需,供給一切的供養。不會在布施的時候,遇到特殊因緣而停止。換言之,無論遇到什麼障礙,還是照施不誤。乃至於不會在一彈指那樣短的時間內,而生疲倦心。對於布施法門,不會不去修行。
菩薩修行菩薩道,就是難行能行。譬如,有些人做不到的事,他好像也做不到,可是他還要去做,盡力而為。為什麼要這樣來說?你們看看!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為度衆生而捨身家性命,在所不惜。為法忘軀,只為度衆生離苦得樂。在三千大千世界中,都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捨性命的地方。盡虛空徧法界,十方諸佛國土,沒有一粒微塵之處,不是十方三世諸佛為一切衆生捨身家性命的地方。這種犧牲的精神,多麼偉大呀!
我們衆生有種種執著,放不下身,放不下心。所行所作,皆是自私自利。顚倒妄想,一刻也不停止。這個妄想過去,那個妄想又來,好像走馬燈一樣。所以十方諸佛,說我們衆生是可憐者。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生於此心。所謂無著心。無縛心。解脫心。大力心。甚深心。善攝心。無執心。無壽者心。善調伏心。不散亂心。不妄計心。具種種寳性心。不求果報心。了達一切法心。住大廻向心。善決諸義心。令一切衆生住無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切智智心。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用這種種諸物來布施的時候,生出十九種心。所說的①無著心:就是不著住於心。能把一切看空,看破了,而不執著。所謂「如鳥行空空無跡,如刀斬水水無傷。」空中沒有鳥飛的道路,所以鳥在空中飛行,沒有留下痕跡。又好像用刀斬水,但水不會受傷。這種是自然的現象,不可執著。②無縛心:就是沒有束縛的心。縛,就是自己把自己綁起來。這樣就不能空,而有所依。四祖道信大師去拜見三祖僧璨禪師時,開口便求解脫。三祖便問:「是誰把你綁起來?」四祖聞言豁然大悟,疾得解脫,也就是明心見性。③解脫心:就是自在的心,也就是無縛心。解脫識根本不著住,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④大力心:其力量能破一切迷惑。⑤甚深心:就是菩提心。⑥善攝心:善於攝受一切衆生的心。⑦無執心:沒有一切執著的心。⑧無壽者心:不會說我作了什麼功德,有什麼壽者的果報?菩薩沒有這種思想。只知為一切衆生利益著想,而忘掉自己的存在。⑨善調伏心:菩薩善於調伏自己的狂心野性。妄想一生,馬上把它調伏,令他不起作用,不會興風作浪。降伏剛強心、瞋恨心,不能忍耐的心。這時,心中一點麻煩也沒有了,循規蹈矩,不犯一切戒律。
善調伏心,就是善忍耐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種忍耐心。這種忍耐心,就是任勞任怨。怎叫任勞?就是勞苦也要忍耐。怎叫任怨?就是怨恨也要忍耐。例如有人惡意批評你,吹毛求疵說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總之,說你一言一行、一擧一動,都是錯誤。這時候,自己要迴光返照,如果眞的錯了,就要改過來。若是沒有錯,就要忍耐,不發脾氣。修行人必須有這種忍耐的功夫,也是必經之路,就是來考驗自己定力夠不夠,能轉境界,或被境界所轉。
⑩不散亂心:就是定心。如果散亂,精神不集中,妄想紛飛,那就是沒有禪定的功夫。?不妄計心:就是不妄求的心。所謂「勿貪意外之財」,凡是不合乎義的財,不可貪取。假若為目的不擇手段將人的錢財,拿到自己手中,這就是妄計心。?具種種寳性心:就是佛性、法性、僧性,具足這些寳性的心。?不求果報心:我現在布施,將來應得什麼好果報?不求這種心。?了達一切法心:明瞭通達一切諸法實相的心。眞空妙有,中道了義的道理。?住大廻向心:常修大迴向的功德。?善決諸義心:善能決了一切經義。無論什麼義理,一看便知,而能決定它的義理是怎回事。?令一切衆生住無上智心:使令一切衆生,都得到無上智慧的心。?生大法光明心:生出一種根本大法,就是智慧光明的心。?入一切智智心:就是入到一切智慧之中的智慧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所集善根。於念念中。如是廻向。所謂願一切衆生財寳豐足。無所乏少。願一切衆生成就無盡大功德藏。願一切衆生具足一切安隱快樂。願一切衆生增長菩薩摩訶薩業。願一切衆生成滿無量第一勝法。願一切衆生得不退轉一切智乘。願一切衆生普見十方一切諸佛。願一切衆生永離世間諸惑塵垢。願一切衆生皆得清淨平等之心。願一切衆生離諸難處得一切智。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用所集聚的善根,在念念之中,都是這樣來迴向給衆生。發這樣的十種願心,就是所說的①願一切衆生,都能得到財寳,十分豐足,誰也不會缺乏或短少。各位想一想,菩薩發這種願,是不是能滿願?是不容易滿願。你我他的財寳豐足嗎?不豐足。菩薩發這種願,雖然不能滿願,可是他願意發這個願。為什麼?為成就他的大菩提心的緣故。②又願一切衆生,成就無窮盡的大功德藏。③又願一切衆生,具足一切的安穩和快樂。④又願一切衆生,增長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種種的善業。⑤又願一切衆生,成就圓滿無量第一殊勝之法。⑥又願一切衆生,得到不退轉一切智慧之乘,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⑦又願一切衆生,普徧見到十方諸佛,聆聽佛法,供養於佛。⑧又願一切衆生,永遠離開世間的一切迷惑和塵垢。⑨又願一切衆生,皆得到清淨本源,平等之心。⑩又願一切衆生,離開八難之處。八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長壽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這八處之衆生,不見佛,不聞法,不覩僧。但願他們都得一切種種的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廻向時。發歡喜心。
金剛幢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大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這樣迴向的時候,發生歡喜心。為使令一切衆生歡喜,而發一百一十個願心。前七十二句,令成行布,修因至果。行布就是按次第來修行,也就是一步一步修到佛位。先從十信開始修行,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而到妙覺(佛位)。後三十八句,令成圓融,因圓果滿。圓融就是菩薩在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也就是在初信地位發菩提心,即到妙覺地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因地的時候,已將十信等五十一個地位,修成圓滿,所以到果位時,一證便成佛。因此,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此二無礙,為迴向意。
為令一切衆生得利益安樂故。為令一切衆生得平等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能捨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一切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歡喜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永離貧窮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一切財寳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無數財寳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普施。無量施。一切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盡未來劫無斷施心故。
為令一切衆生,得到利益和安樂的緣故,所以菩薩才行布施,把所得到功德迴向給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得到平等心,沒有分別心的緣故,所以菩薩才行布施。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能捨心的緣故,也就是能布施的心,所以菩薩才行布施。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一切捨心,一切都能布施,沒有捨不得的心。因為這緣故,菩薩行布施,絕對沒有吝惜的思想。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歡喜布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永離貧窮布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給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一切財寳布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給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無數財寳布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給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普徧施、無量施、一切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給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盡未來劫無間斷施心的緣故,所以才行布施給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一切悉捨無悔無惱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悉捨一切資生之物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隨順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攝取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廣大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捨無量莊嚴具供養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無著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平等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如金剛極大力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如日光明施心故。為令一切衆生住攝如來智施心故。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一切悉捨的境界,沒有後悔的布施心,沒有煩惱的布施心。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一切悉捨的境界,將所有資生之物,皆來布施。用生活必需品,施與一切衆生,例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等。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隨順衆生施心。凡是有所求索,都能布施,沒有厭倦的時候。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攝取施心,也就是使令所有一切衆生都具有布施心。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廣大施心,也就是廣大心來布施,不分種族、國籍,一視同仁。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捨無量莊嚴之具,供養一切諸佛,布施一切衆生。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無著施心。在布施的時候,令心常存「三輪體空」的思想。也沒有一個能捨,也沒有一個所捨,中間也沒有一個能受者和所受施物。這才是無執著的布施心。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平等施心。可是衆生的心是很難平等,而是有厚有薄,有是有非,有好有壞,不能一律平等。菩薩為令衆生有平等布施之心,乃不選擇富貴貧賤而行布施。凡是有人來乞求什麼?菩薩就布施什麼,不存親疏的觀念。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金剛極大力施心。菩薩的施心,如同金剛一般的堅固,光明無比,力量又特別大。菩薩有這種大力的布施心,乃作為示範,令衆生學習。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如同太陽光明的智慧中,來求布施法門。凡是陽光所照之處,皆能布施。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攝受如來的智慧中,來求布施法門。凡是佛光普照之處,皆能布施。
因為這樣種種的緣敵,所以菩薩才行布施,令衆生得到安樂。菩薩積集種種善根,來為衆生迴向,這是為令所有衆生,得到大利益。這就是菩薩的慈悲心腸。
為令一切衆生善根眷屬具足故。為令一切衆生善根智慧常現在前故。為令一切衆生得不可壞淨心圓滿故。為令一切衆生成就最勝清淨善根故。為令一切衆生於煩惱睡眠中得覺悟故。為令一切衆生滅除一切諸疑惑故。為令一切衆生得平等智慧淨功德故。為令一切衆生功德圓滿無能壞者故。為令一切衆生具足清淨不動三昧故。為令一切衆生住不可壞一切智智故。
為令一切衆生,善根眷屬具足的緣故,家庭和順而快樂,沒有爭爭吵吵的事件發生。
為令一切衆生,善根智慧常現前的緣故。有了智慧,才能學習佛法;否則,無有成就。
為令一切衆生,得到不可壞清淨心圓滿的緣故。
為令一切衆生,成就最殊勝最清淨的善根緣故。
為令一切衆生,在煩惱睡眠中,得到覺悟的緣故。愚癡的人,常生煩惱。為什麼?因為被無明所惑。如得到清淨的智慧,覺悟無明是煩惱的導源,而設法消滅無明,便無煩惱。
為令一切衆生,滅除一切懷疑和迷惑的緣故。即是得到眞正的信心,眞正的覺悟,恢復本來面目。
為令一切衆生,得到平等的智慧,清淨的功德的緣故。換言之,智慧和功德都要清淨,都要平等,才算完人,合乎標準。
為令一切衆生,所有的功德皆圓滿,沒有能破壞者的緣故
為令一切衆生,具足清淨不動定的緣故。清淨定由坐禪中獲得,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心。所謂「泰山崩前而不驚,美女當前而不動。」到這種程度,便能轉境,不為境所轉。
為令一切衆生,住在不可壞一切智慧中之智慧的緣故,所以菩薩修迴向的法門。
為令一切衆生成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行故。為令一切衆生修集無著善根故。為令一切衆生念去來今一切諸佛心清淨故。為令一切衆生出生清淨勝善根故。為令一切衆生滅除一切魔所作業障道法故。為令一切衆生具足無礙清淨平等功德法故。為令一切衆生以廣大心常念諸佛。無懈廢故。為令一切衆生常近諸佛勤供養故。為令一切衆生廣開一切諸善根門。普能圓滿白淨法故。為令一切衆生無量心廣大心最勝心悉清淨故。
為令一切衆生,成就圓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行的緣故。
為令一切衆生,修行集聚無所著住無量善根的緣故。
為令一切衆生,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心清淨的緣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