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4.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内史第”又名沈家大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与在建的迪斯尼为邻。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1878年诞生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黄炎培故居;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耀如与倪桂珍夫妇携子女于1890年—1904年在此生活了十余年,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据考证,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新文化旗手”胡适也与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号楚南,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國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
光绪四年(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于江苏川沙内史第。黄炎培父母早亡,十三岁丧母,十七岁丧父,只得寄居外祖父家。早年就讀予東野學堂,學習四書五經,後來,16歲當年考縣試,再考府試,榜上有名.後來,其姑丈資助他入讀西學,故於1901年,入讀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人,回校後,因抗议校方开除学生与其他学生集体退学。其后回乡川沙办学。改革地方學院成為川沙小學。1903年在南汇县演讲被县衙门当革命党捕获。由美国传教士步惠廉极力保释,得以在省巡撫“就地正法”批示到达之前出狱。随后流亡日本。3個月後回上海,為多所學校服務.1905年由蔡元培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接替蔡元培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
民国初,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筹办东南、暨南、同济等大学。1915年作为特邀记者随中国参加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代表团赴美,兼做教育考察。1916年组织职业教育研究会,提出职业教育之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国家最困难的生计问题”,得到工商界人士的积极支持。1917年5月6日黄炎培先生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于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办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实用教育,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五四运动时,他以江苏省教育会负责人身份,召集上海各校校长开会声援,发动全市罢市罢课斗争。1921年被委任为中华民国教育总长(部长)而不肯就职。1926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认识到“专守教育岗位,不足以救国”,创办《生活周刊》,宣传革命。
1927年蒋介石镇压共产党时,以“学阀”罪通缉黄炎培,黄遂逃亡大连。“九·一八事变”后,创办《救国通讯》杂志,推动抗日救国。1932年以中国国难救济会名义通电全国,要求国民党归政于民,召开国民会议,团结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发动上海各界上层人土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征募军需品支援十九路军,并维持地方治安和社会金融,直到上海沦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撤退到重庆,任国防会议参议员,1938年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发起中国民主同盟并任第一任主席;1945年他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并任第一任主委。
1945年7月为促进国共合作曾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和章伯钧等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会见。回重庆后写了《延安归来》一书出版。书中记录了他与毛泽东有关“周期率”的一段谈话。[1]国共和谈破裂内战爆发后,辞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自嘲“回上海卖字为生”以示抗议。1949年初,由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安排,转道香港到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政策有不同看法,特别是反对对农民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毛泽东曾称他是“资本家代言人”。后来共产党从政府机构排除所有非共产党人士,仅保留黄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里的职衔。黄炎培爱好书法,珍藏王羲之真跡的書法作品,毛澤東警衛尹荊山回憶,毛澤東曾借閱一個月。黃炎培借出後十分不安,期满后一个月便接連不斷打電話催問,搞得毛很不高興。[2]一個月後,毛泽东对值班室的同志说:“送还吧,今天必须送到。”
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