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学习术数常常看到有“定寅时诀” 正九五更二点彻,二八五更四点歇, 三七平光是寅时,四六日出寅无别, 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 仲冬才到四更初,便是寅时君须记。
为什么有这个口诀?做什么用?
古人以寅时作为昼阳,亥时为夜阴。黄帝内经里有关于分昼夜气血运行的定义:以28宿房宿至毕宿为昼,昴至心为夜。从寅初一刻开始气血流注十二经脉。而五更制度是报夜时的制度,它把夜间分为五段,每段各设五点,而这个五段是随着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规定冬至日夜漏60刻,昼漏40刻(夏至相反)。春秋分各50刻。由于十一月份的夜最长,所以听到四更初鼓声就表示寅时开始了。那么到了夏至昼漏60刻,夜漏才40刻时,夜很短,都日出了,早就过了五更夜了,日头上三丈了才是寅时。 这个口诀到了现代就没啥用了,我们只要看钟点3点开始就是寅时了,所以禄命中凡是3点后生人都做昼生人。这个变化的五更时就是真太阳时。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称为真太阳时。由于真太阳的运行速度和时角变化率不均匀,不适于作为计量均匀时间的基准,在天文学中引入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作匀速运动,其速度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相一致。一个地方的平太阳时以平太阳对于该地子午圈的时角来度量。平太阳在该地下中天的瞬间作为平太阳时零时。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时刻之差即为时差。现在有人提倡用真太阳时作为立盘式的依据,可是从口诀中可以看出在术数中,古人不以真太阳时为准,而是以平太阳时为准。
那么时差怎么处理? 其实古人早就讲了,出生人看出生的四季不同,同样的时辰在不同季节有五行旺衰的变化的。 还有人提出考虑地方时区差,这个是正确的,需要在平太阳运用时考虑时区。所以,学习术数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以不变的规矩+差量求变量。千万不要限于无穷变量计算中,所谓智者求同,愚者存异,此之谓也。
所以正确的八字时间=北京时间+地方时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