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51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 19: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条辨》有模拟《伤寒论》的踪迹。
温病条辨上焦篇以“桂枝汤”起首,但吴氏在末尾论说篇却明确提高出“本论起于银翘散“,后人据此认为吴氏著《温病条辨》与仲景分道路扬镖。实际非也,因为风寒,风温致病因素的不同,就有辛温辛凉解表的差异。同是解表,原则并无改变。到了气分,仲景用石膏,吴氏也脱不了石膏。最妙的是,仲景用”小柴胡汤“,有五种加减法,而吴氏照样来一套,将”藿香正气散“来一个五加减正气散,阳明胃实,仲景用三承气汤急下存阴,吴氏则用增液汤,增液承气汤。仲景说用承气,吴也用承气。下焦,由于伤寒容易寒化,所以仲景用四逆汤,理中汤,炙甘草汤(复脉汤)。而吴氏则将复脉汤中温热药去掉,加上养阴重镇,变成”三甲复脉汤“。
从上可明显看出,吴氏不仅没背离仲景,且一步一趋,根据温热病的不同规律,给出了治疗温热病的大原则,使后人有可尊循。这是叶薛吴王等一代温病学家对中医药学的不朽贡献。值得后人景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