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6 14: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tianya.cn/post-29-532814-1.shtml 为什么岁差并不存在的"说法理由不成立
列举的6点证据都不能证明岁差不成立:
1、 今天相对于古人观测天文技术手段已经先进了很多,为什么至今我们都没有观测到地球回归年到底相对于哪一个恒星每年后移50.26秒,在那么多恒星之中竟然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恒星作为回归年西移的参照物,岂不怪事吗?即便是近日点、远日点也可以作为地球轨道固定位置参照点来验证岁差存在依据,为什么就没有呢?
【评注】相对的恒星就是28宿等,即上年冬至时刻到今年冬至时刻,其所缠的28宿坐标西移后退,未满一个恒星年时间。
2、 2000多年来,冬至、夏至轨道位置没有移动变化。西元前130年,喜帕恰斯通过计算发现(北半球),夏至离太阳较远,冬至离太阳较近。如果按照岁差计算今天日地近日点日期与2000年前相差天数=(2013年+130年)×0.0142日(每年岁差)=30.4天,今天近日点日期应该是冬至日+30.4天、即1月22日,即如果岁差存在的话,今天近日点应该是1月22日左右,而事实上今天近日点仍然是2000年前冬至日公转轨道位置附近,冬至日节气点与轨道位置根本就没有发生变动,如果岁差存在的话,2000多年、冬至日与近日点(公转轨道位置固定参照物)距离就应该增加30.4天。另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构成了互为垂直四大节气,如果岁差存在它们怎么可能这样巧合相互垂直分布呢?
【评注】冬至点大约71年西移1度,同时会带来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的变化,喜帕恰斯通过计算得到夏至离太阳较远、冬至离太阳较近,具体数值没有说服力。按照目前的计算2016年7月5日达到远地点、西元1年在6月2日达到远地点,相差大约33天,和岁差的近似计算公式吻合。
3、 4000多年前的《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今天这一天象并没有变化,如果地球春分点果然是西移的,那么4000年的今天,春分点已经在公转轨道上西移4000年*50.26"≈55.84°=56.8天,即今天春分点时,斗柄就不是东指,而应该是北东方向,事实上今天春分点时斗柄仍然是东指。这一证据无疑又证明了春分点是不移动的,因而岁差所谓引起的地球节气点在公转轨道上向西移动是不存在的。
【评注】斗柄指寅、天下皆春、万年不移,道家的天罡决并没错,目前的月建即古时的斗建,两者之所以数据周期一样是因为斗柄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及相关的进动、章动的综合结果,即斗柄只是视运动,其运动周期和太阳回归年周期等长(遥远恒星自身见的运动可以忽略不计)。
4、 如果一年长度果然是恒星年长度,那么流星雨周期时间就会同恒星年周期一样。自从格里高利历以来,回归年相对恒星年已经推迟了6.1天——如英仙座流星雨(事实上最早记录英仙座流星雨这一天文现象是我国西元36年公历8月12日,流星雨应该推迟28天)出现周期也应该推迟6.1天。这意味着相对430年前到今天,英仙座流星雨盛发期应该发生在推迟6天后的8月18号或者更迟。但是事实却是,在过去有记录的整整430多年里、英仙座流星雨都很少有变化。这个流星雨甚至被称作“圣劳伦斯的眼泪”,因为它的盛期总是发生在圣劳伦斯节(8月10日)的后一、二天。圣劳伦斯是西元258年,基督教殉教者,于今已有1700多年,在那么长的岁月里、按照岁差就应该推迟25天,可为什么它没有按照恒星年周期,而是按照回归年周期定时出现呢?这一流星雨天文奇观事实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地球公转一年时间长度就是回归年长度,因为太阳系内任何天体间相互对应事件发生周期,只能是公转周期。
【译注】这点尚需进一步论证,如果记录日期准确,最多也只能说明流星雨出现在太阳直射点相同位置附近。
5、 如果是回归年西移引起了今天12星座日期推迟,那么推迟日期应该基本一致,而事实上它们推迟日期极不一致,从推迟21天到37天,并且使得原来12星座的每一星座可见天数一个月,变为了整体平均可见天数减少,从天蝎座最少6天到最多的处女座44天;从原来12星座增加到13星座。这些天象用岁差解释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用地球自转轴进动也是无法解释。
据谷歌搜索(三联阅读):12星座现在日期与原来日期变化表
星座 更新日期 原来日期 至今推迟天数
白羊座 04.19.~05.13 3.21-4.20 29--23
金牛座 5.14—6.20 4.21—5.21 23--30
双子座 6.21—7.19 5.22—6.22 30--27
巨蟹座 7.20—8.19 6.23—7.23 27--27
狮子座 8.20—9.15 7.24—8.23 27--23
双鱼座 3.12—4.18 2.20—3.20 21--29
处女座 9.16—10.30 8.24—9.23 23--37
天秤座 10.31—11.22 9.24—10.23 37--30
天蝎座 11.23—11.29 10.24—11.22 30--(-7)
蛇夫座 11.30—12.17
射手座 12.18—1.18 11.23—12.21 25--28
摩羯座 1.19—2.15 12.22—1.20 28--26
水瓶座 2.16—3.11 1.21—2.19 26--21
【译注】西占星座是按太阳黄经位置来区分的,以目前的12个中气点为分界点,并无矛盾。增加一个星座,实际是西占中用恒星制的人提出的,因为目前恒星制和回归制存在约25度的偏差,如果这个说法成立,也恰恰证明了岁差是存在的,而不是相反。
6、 北极星曾经历过多次变迁,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北极星。这一事实更能说明它与岁差无关。既然地球公转一圈,北斗星都没有发生根本性位置的变化,那么也就是说18600个岁差距离都无法撼动北斗星位置,那么为什么历尽岁月变迁却可以产生新的北斗星出现呢?说明了地球另一种形式的变化,更能产生恒星相对位置的变化,另一种形式变化比地球公转位置所谓西移岁差变化、乃至比地球公转直径移动距离还大,更能导致产生恒星相对位置变化,而这一变化与岁差根本就没有关系,与地球节气西移根本就没有关系。
【译注】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指向并非固定,因此也就有人用北天极在动去解释斗柄指寅为春,目前的北极星是勾陈。北斗星是恒星,从地球上观察其运动是非常缓慢的,而地球自转轴的影响就要快一些,地球自转抽倾角、进动、章动等存在,也就形成了岁差,和以28宿为参照系观察所得的结论一致。
综上,斗柄指向周期=太阳回归周期=24节气计算依据=干支历法编制依据,而恒星制往往是天文学家们研究天体时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