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http://mp.weixin.qq.com/s/Rkoos3tofBcL5UTwM9zjkw
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一直崇拜西方的科技,並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學習,而“傳承華夏文明,弘揚國學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不僅我們中國人講風水,放眼全球,這門學科已全面“進軍”到歐美及不同發達國家中,並廣泛應用到他們的教育體系,及建築居家文化之中。 中國風水在東南亞的傳承風水是中國聞名於世的一大文化現象,風水術乃古建築理論之精華。自古以來,東南亞地區就受到漢唐文化的影響。東南亞國家的風水學,主要是漂泊異鄉的華人傳播過去的。新加坡大多數人是華裔後代,他們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風水學。他們把這些優秀的古文化融入到現代社會中,對建設社會精神文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樣,也是華裔把風水傳播過去的。馬來西亞的華人數量不如新加坡如此龐大,因為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風水的影響相對新加坡而言較弱。韓國九成人民信仰風水,韓國全社會有90%的人相信風水,國家對風水研究更加重視,國立機構中研究風水的現象很是普遍,這是韓國的一大特色。國立漢城大學就開設有風水理論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科目來學習,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近年來,風水著作不斷出版,如日本村山智順著的《朝鮮的風水》一書在韓國出版,售價高達300多元一本,已銷售了10000多冊。懂風水的人在韓國社會最受尊重,他們已經形成一種傳統。日本致力風水學術研究80年代,日本形成了研究中國風水熱,日本的經濟發展很快,開始認為是儒家思想在起作用,後來發現是風水在起重要作用。1989年日本成立“風水研究者學會”,把風水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的思想越來越濃厚,要想把在風水研究中落後於歐美的現狀改變過來,要在風水研究上理所當然地東方壓倒西方。日本有2200所大學,其中110所大學都正式開有風水班,在日本,從文化角度作風水研究的人不少,並有不少專著出版。
美國社會主流設風水學校風水學自從在美國風靡以來,已有二十餘所大學開設易經風水學等專業課程,至少有十七所“風水”專業學校,提供長達一年的課程,美國的建築設計院或室內設計學院,都會提供資金給風水學校。美國的新聞媒體也熱衷於報導“風水”題材,就連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公司也專門邀請專家前往總部做風水勘測。波士頓某出版社在市面上推出的十五種風水書一直呈暢銷趨勢,美國網絡上現已有一百二十五種風水書,被美國主流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法國民間流行風水書籍在法國,民間最流行的中國文化就是風水與生辰八字等內容,有不少法文書籍都在介紹風水,法國人把它看成是最不可思議的中國文化遺產之一。而各種中國文化遺產在西方的影響正在擴大,很多情況是國人想像不到的,如現在有不少法國人拼命地研究中國針灸,甚至有人把中國傳統的穴位理論,硬說成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英國人駕車篤信“護身符”據英國《獨立報》報道,東方古老的風水術成為英國駕車者的護身符。中國古代風水術研究者、英國風水協會主席坎奇鮑爾為駕車族們提出了一些小建議:車主們在停放汽車時應該車頭衝外,這樣可以保持心情平靜;汽車裡不要放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它會吸走司機的生命力;保持車窗清潔,這樣“氣”就會從外面進入車內;在車裡撒一點海鹽,它們可以吸收乘客的負面能量;在汽車後視鏡上系一條藍色小絲帶,藍色代表“水”,這樣駕車人就會頭腦清楚等等一系列知識,受到了英國人的推崇。
俄羅斯痴迷風水求吉利俄語的“風水”就是中國風水的音譯,它是俄羅斯最流行的外來詞彙之一。在俄羅斯,凡是有賣書的地方就有介紹中國風水的書。在莫斯科最大的百貨商店“古姆”商場,這裡竟有十幾個版本論述中國風水的書:有裝潢精緻的大厚本,也有簡樸的小薄冊;有概括論述風水的,也有分類論述的。書中除了文字,還有許多圖解,描述非常詳細。俄羅斯的電視台,每周都有介紹中國風水的節目。俄羅斯人結婚生子,一般會專門到中國風水用品店采購,以求吉祥如意。他們認為家中掛上或擺上來自中國的吉祥物,一定能驅散邪氣,求得幸福、平安。
德國興起建築預測大師自80年代開始,在德國,專業研究和推廣風水學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慕尼黑、柏林、科隆等城市,隨之出現的,還有一批手持羅盤,金髮碧眼的風水大師。截止目前為止,德國的各類風水協會已經多達上百個,德國的書店充斥著有關風水的專門書籍,風水熱在德國的持續升溫,。德國《漢堡日報》的記者海德爾這樣描寫道:“在漢堡市中心熱鬧的辦公大樓裡,你再也找不到有銳利箭頭型的墻角、桌角,因為中國風水學認為,在辦公室裡有這麼銳利的尖角會破壞室內的和諧環境,會致生意失敗,因而目前在德國的一些公司,代替的是磨得圓圓的桌角和墻角,一些傢具商也都按此進行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