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楼主: 易理玄微

关于天星风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一下可以搜到几种解释,明白点的知道是胡说八道,不明白就更不明白了

发表于 2017-3-21 23: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觀星相
然後看地理  該處形勢變化來依據吧

发表于 2017-3-22 17: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300365 发表于 2017-3-21 15:05
可以花银子,去学你认为是真的催官篇,

那道 也是!!!!反正都是学习!!!!
发表于 2017-3-23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赖布衣风水一脉,不知近来为何没落了!
发表于 2017-3-23 0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星风水自然与天象有关了,要不怎么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星风水寻龙点穴是通过天文观测,总结出天上都有些什么象,同时也总结出一套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这套数学模型,在地上点穴,凡是符合这套数学模型的就认为是真龙穴的。你只要站在这点上观测龙穴砂水,所有的数据都那么自然,都和天象的数据一模一样,让人叹为观此。打个比喻吧,如果天象是个印章,地上的龙穴就是天上印章在地上盖了个印,而且你在A地和B地找到两个具有同样天象的龙穴,这两个龙穴的山水地势也是一模一样的。
发表于 2017-3-23 1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催官篇》是催官篇,虽然用了许多“天星”的名称,但是没有“天星派”一说。《催官篇》与青囊五经一脉相承,而且它是《都天宝照经》“发龙多向支神取,若是干神又不同”未尽部分的补充。  《催官篇》与青囊五经表述有不同,这个就像五线谱与简谱,同曲异工。通幽者两谱为用,蒙弊者异想天开。有一上二年级的智童,望着简谱高兴的说:“这个我认识,1、2、3、4、5、6、7,缺8、9、10”。智臾纠正说:“这个叫简谱,简谱就是简单靠谱。其实是多、软、你,发、烧、拉、稀”。
  
发表于 2017-3-23 13: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300365 发表于 2017-3-7 18:37
催官篇,小学二年级的文章,

大师厉害,开贴吧?把高中等级的纲要给小学生们提点一下
发表于 2017-3-23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星风水又名形理天星  还包含易理数学 和 时空学  ,其法 博大精深,为日 地 月 星 运行规律,对 在地穴场山水情意的对应,数代名师辈出,不过各人用法不同,郭  杨 赖 吴  张等等.从葬经  到夹竹  ,龙门 到催官,易经河洛八卦数理到九星二十八宿。哪一个名师没提到,慎重说一句,风水学没有捷径,不要捡个地摊书当宝贝,没名师指导 经过实地检验,根本是一团乱麻。如果为了骗钱不学也罢,为了自己平安福祉就要静下心来学或许有成。
发表于 2018-6-2 15: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zfgm 于 2018-6-2 15:36 编辑

阅读过四库全书载的《催官篇》影印本,且将全文打字成为文字档。并进行了断句与标点。怎么也不敢相信《催官篇》是二年级水平所能读懂的啊!
发表于 2018-6-2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8-6-2 12:29 编辑
易道岐黄 发表于 2017-3-9 03:47
这么说来,就请你说一下什么是三命,三命的传承脉络又是怎样的,给我们科普一下了。最为重要的是,请你讲 ...

易圭尺和易道岐黄先生的讨论,我觉得挺有意思。
我觉得都挺有道理。——当然不是拍二位的马屁:虽说明明是在争论,但小弟以为并未有太大区别。

我对七政四余和天星风水没有丝毫关注过,也未看过任何关于此类的著作,故不妄加评论。

易道岐黄先生所言:“天文地理,尽管有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说法。但地理就是地,舍地而言其他,失之远矣。”
天地是相对的概念,没有地则没有天的说法,就如没有左,就没有右的概念。这些在书里是非常清晰的。
简言之:没有地,就没有天。
人在天地之中。

又言:“西学在明朝就传入中国了。如果再远一点说,唐代的时候印度占星术就传入中国了。而印度占星术,又与古希腊、阿拉伯占星有关系。”
从目前大多数学术上的观点,基本同意这样说。有人认为,唐代之前就有外来的天文学、历学传入中国。唐代,只是比较多、比较系统的传入。
那么,这种传入,到底是好是坏?我的看法是,难以置评。学术交流,从整体上来看是好事。但,个人认为,之前的传统天文历法学受到影响,是坏事。但是,问题在于,以前的方法,是先丢失了,不得不引入外来的学术进行补充,还是因为外来学术的冲击而然后失传?小弟不能断定

从目前术数资料看,六爻,基本都沿用京房学说。六壬、奇门都用汉或之前的学说。地理,唐代以后都推崇杨公理论,小弟并不为然(当然,我是从学术理论上来看)。从小弟分析,风水理论根源在于唐之前,唐宋以后的理论和之前的理论区别有,但也有密切关系。三命理论和风水、六爻理论没有太大区别。如果究其根源,杨公不是好的选择。
如果不探究理论,只论用法,我想,没有传承就别研究了。
后世有人称,术数皆起于汉。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汉之前有大量的术数理论。但是,我认为,汉代是术数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


易圭尺先生言:“准确来说,自从把西学引入风水中后,风水就失去了活力。其实,如果你明白三命的传承脉络就明白风水的脉络。”
我是比较赞同的。三命理论,医学里有不少论述。

汉代以后,术数没有创新,我觉得是事实。(宋代八字,没研究。)

易道岐黄言:“三命的传承脉络又是怎样的,给我们科普一下了。最为重要的是,请你讲一下二十八宿是如何围绕日月五星和斗纲运行的?二十八宿的“宿”是什么意思,是二十八宿围绕日月五星和斗纲呢,还是日月五星运行绕过二十八宿。请给我们科普一下。”
三命的传承,我还真不知道。但,多少看了一些三命的资料。
28宿,宿舍。28宿,是天度的标定,28宿是经,五星是纬。而且,“经纬”。宿,日月所宿,众星之舍。书言“......会舍,......倍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以上内容,小弟并未从传承上考证,多从理论上得出的结论。)

发表于 2018-6-2 18: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8-6-2 12:56 编辑

关于理论和用法,我说一下。
比如,股市走势,很多时候判断都是“涨为阳,跌为阴”。——太简单,没有人去琢磨了,就如没有人去琢磨“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一样,大家都这么认为了。

有次给一帮高商学生和玩金融的吹牛,我大概给他们分析了一下这个说法的用法。
我在哪里?
上涨,我在此,之前价格低于我,为阴。之后,价格高于我为阳。看吧并非上涨为阳。
如果我在峰顶,之前价格低于我,之后价格也低于我,我为阳,前后都是阴。之前涨,之后跌,看吧,也不是。
天之辅相为左右,民也。


如果按照“涨为阳,跌为阴”,那么我应该怎么

——很简单的东西,不是吗?
好吧,假设“涨为阳,跌为阴”是杨公说的,后面的分析,实际上是理论。
我并非说杨公说的有错,只是说,要想搞明白怎么用,还是去研究理论,理论搞明白,怎么用就随心所欲了。


发表于 2018-6-3 0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济阳道人 发表于 2017-3-20 20:05
我感觉能把黄石公的青囊经悟透了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个人观点

这话靠谱
发表于 2018-6-3 06: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金木水火土 发表于 2017-3-23 00:06
赖布衣风水一脉,不知近来为何没落了!

只是一部分啊。全盘托出,哪能存啦。这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18-6-3 06: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劉賢 发表于 2017-3-21 23:22
可能是觀星相
然後看地理  該處形勢變化來依據吧

别看你银两少,说的不错,仅是少了一点,但缺了这一点,又如何结合呢?
发表于 2018-6-3 06: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maximefr 发表于 2018-6-2 18:25
易圭尺和易道岐黄先生的讨论,我觉得挺有意思。
我觉得都挺有道理。——当然不是拍二位的马屁:虽说明明 ...

高手啊,黑体字说的确实。但写的太长啦。看晕了😖。
发表于 2018-6-22 14: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燚 发表于 2018-6-3 06:34
别看你银两少,说的不错,仅是少了一点,但缺了这一点,又如何结合呢?

所以要看現場環境和實地探測
发表于 2018-6-22 15: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星的东西书上都没说出来
发表于 2018-6-22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纸上得来终觉浅,好多东西书上是没用的
发表于 2018-6-22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17-3-20 20:02
小学二年级文章??

赖先师的学问可都在这篇“小学二年级的文章”中,


发表于 2018-6-23 15: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不知道的不理解的不要妄下结论。
发表于 2018-6-23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还是没有说透。
发表于 2018-6-24 12: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300365 发表于 2017-3-7 18:37
催官篇,小学二年级的文章,

此话怎讲?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20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