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6-2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8-6-2 12:29 编辑
易圭尺和易道岐黄先生的讨论,我觉得挺有意思。
我觉得都挺有道理。——当然不是拍二位的马屁:虽说明明是在争论,但小弟以为并未有太大区别。
我对七政四余和天星风水没有丝毫关注过,也未看过任何关于此类的著作,故不妄加评论。
易道岐黄先生所言:“天文地理,尽管有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说法。但地理就是地,舍地而言其他,失之远矣。”
天地是相对的概念,没有地则没有天的说法,就如没有左,就没有右的概念。这些在书里是非常清晰的。
简言之:没有地,就没有天。
人在天地之中。
又言:“西学在明朝就传入中国了。如果再远一点说,唐代的时候印度占星术就传入中国了。而印度占星术,又与古希腊、阿拉伯占星有关系。”
从目前大多数学术上的观点,基本同意这样说。有人认为,唐代之前就有外来的天文学、历学传入中国。唐代,只是比较多、比较系统的传入。
那么,这种传入,到底是好是坏?我的看法是,难以置评。学术交流,从整体上来看是好事。但,个人认为,之前的传统天文历法学受到影响,是坏事。但是,问题在于,以前的方法,是先丢失了,不得不引入外来的学术进行补充,还是因为外来学术的冲击而然后失传?小弟不能断定。
从目前术数资料看,六爻,基本都沿用京房学说。六壬、奇门都用汉或之前的学说。地理,唐代以后都推崇杨公理论,小弟并不为然(当然,我是从学术理论上来看)。从小弟分析,风水理论根源在于唐之前,唐宋以后的理论和之前的理论区别有,但也有密切关系。三命理论和风水、六爻理论没有太大区别。如果究其根源,杨公不是好的选择。
如果不探究理论,只论用法,我想,没有传承就别研究了。
后世有人称,术数皆起于汉。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汉之前有大量的术数理论。但是,我认为,汉代是术数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
易圭尺先生言:“准确来说,自从把西学引入风水中后,风水就失去了活力。其实,如果你明白三命的传承脉络就明白风水的脉络。”
我是比较赞同的。三命理论,医学里有不少论述。
汉代以后,术数没有创新,我觉得是事实。(宋代八字,没研究。)
易道岐黄言:“三命的传承脉络又是怎样的,给我们科普一下了。最为重要的是,请你讲一下二十八宿是如何围绕日月五星和斗纲运行的?二十八宿的“宿”是什么意思,是二十八宿围绕日月五星和斗纲呢,还是日月五星运行绕过二十八宿。请给我们科普一下。”
三命的传承,我还真不知道。但,多少看了一些三命的资料。
28宿,宿舍。28宿,是天度的标定,28宿是经,五星是纬。而且,“经分纬”。宿,日月所宿,众星之舍。书言“......会舍,......倍陆。”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以上内容,小弟并未从传承上考证,多从理论上得出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