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21世纪的人类正处在一场新科学革命的前夜,这场新的科学革命必然也会在哲学领域发生,即它同时也是一场哲学革命。有趣的是,这场新科学革命将再次回到曾经作出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中国,向老子的道学文化汲取智慧。人们发现,宇宙本身是一个具有全息记忆能力的潜能量场,21世纪的新科学是整体的科学,是揭示宇宙、生命和心灵三者“大统一”规律的科学,这种新科学实际上即是新道学。 新道学文化是一个亟待开发和研究的学术领域,它的新科学观必将为21世纪的新科学革命指明方向。道学的定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生命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灵世界。下面,我们对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逐层剖析。 一 什么是道?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第25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章)这两段话描述了三层意思,其一讲“道”是自本自根的宇宙最高的绝对本体;其二讲道不能用语言和数学来描述,不能用人的感官或仪器直接观察,但却可以从“有”和“无”两个方面体认它的玄妙;其三讲道化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又复归于道的“大循环”规律是道“周行而不殆”的根本规律。由此可知,老子的道论把道当作哲学上永恒的形而上的最高本体,又是科学上宇宙的起始点和终结点,是自然界、生命界、人类社会、心灵世界等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并贯穿和永存于万事万物之中,是一切“存在”的根据。道是宇宙的本原,它有体有用。所谓道体,即是宇宙万事万物之原始本体,它呈现“有”和“无”两种状态的统一。首先是“无”,即宇宙创生之前的“虚无空灵”状态,称为“天地之始”,具有质朴性和绝对性。然后是“有”,即宇宙创生之际具有生化功能的全息的混沌状态,称为“万物之母”,具有潜在性和无限性。所谓道用,是宇宙所有运动和变化的驱动力,是创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合目的性”的模本,是宇宙的根本节律和法则秩序,是宇宙中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称为“常道”。 常道(或曰“常”)是宇宙一切生化运动的总规律和总原因,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世界各民族的先哲千百年来一直体悟和趋进某种无限本体,例如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普罗提诺的“上帝”,佛陀的“心”,直至18世纪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而老子的“道”是人类智慧不可超越的最高宇宙本体。道既是宇宙的本原,又是人类的本我(真我)。作为宇宙的本原,道是一种绝对的真知,因而是为符号指称所难以描述的最终存在。语言符号的指称和数字只能描述相对知识,而道是只能体悟难以言传的绝对知识(智慧)。老子《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48章)人们学习各门科学知识,须不断积累,增强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称之“为学日益”。人们要修道,则须不断排除世俗社会名利色权的干扰,逐渐放下自己内心的各种执著,开发自己“灵性思维”的智慧,谓之“为道日损”。前者为“知识”的积累,靠的是“理性思维”;后者是“智慧”的创发,靠的是“灵性思维”,得道就是求得大彻大悟圆满无碍的大智慧。作为人类心灵的本我(真我),道是“知觉者”,因而具有不可被知,不可当作测量和计算的对象,即“不可名”、“不可道”的性质。道是自本自根、自生自化的无分别相,因而具有不能被创造、不能被生化、不能被区分的性质,是宇宙创生之前的“无极”状态。 道是人类的知识之根、智慧之源、学术之本。它是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最高本体,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学的根本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二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第42章)这段话是新道学文化的宇宙创生和演化图式,是道学文化新科学观的核心内容。它的意思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据其“全息原理”皆开端于一;而且万物都是阴阳互补的统一体,遵循阴极生阳,阳极反阴的“太极原理”。道以其“生化原理”化生万物;万物以“中和原理”皆具备道的特征。 “道生一”中的“一”,在道学中指元始先天一炁,是宇宙创生之始的一片混沌状态,即宇宙大爆炸之前先天的原初状态。元始先天一炁也称先天混沌一炁、先天祖气,它是宇宙初始状态下隐藏着的秩序,是产生宇宙根本节律的信息源。“一”是最初的宇宙蛋,是种子,是原型,是基因,是混沌,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全息的“模本”。“一”是佛陀的“心”(灵明性体、佛性),是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是宇宙的“绝对精神”,是易学的“太极”,或称为“朴”、“独”、“纯”、“真”、“素”等。道学称“执于一而万事毕”,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最初的全息“模本”,都是由“一”开端,掌握了开端的“模本”,由此展开,就掌握了事物整个过程的要害。 “一生二”中的“二”,指阴阳二性,即易学中的“两仪”。道学中的“阴阳”,即黑格尔所谓普遍存在的“矛盾”,即马克思描述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即恩格斯所谓引力和斥力、正物质和反物质的相互作用状态。“二”中隐含着宇宙创生和演化的涡旋式的内在驱动力,它类似于歌德猜测到的“创造力”,乃至柏格森的“绵延”或“生命冲动”。在科学上,“二”即量子场理论中的“零点场”(zero-point field)、“费米子真空”(fermion vacuum)或“狄拉克海”,也就是欧文·拉兹洛描述的那种“量子虚空全息场”[①],或称“挠场”(又译“扭力场”)。道学的“二”是各向同性的“标量场”,而“三生万物”是“矢量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断言:“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②]这个观点几乎是恩格斯自然哲学的纲领,他由此推论出“宇宙中一切吸引的总和等于一切排斥的总和”,并说这个观点也是黑格尔的。恩格斯盛赞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在辩证思维方面超过了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家,然而他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老子早已作出真正科学的结论,并追溯到比相互作用更深的根源。道学的智慧是人类“原始反终”的大智慧,在任何时代都是超前的。 “二生三”中的“三”,是指有象、有气、有质的信息、能量、物质三大要素。物质是宇宙以粒子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部分和整体、个别和一般之间的区别。能量是宇宙以波动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运动和静止、间断和连续之间的区别。信息是宇宙以选择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有序和无序、方向性与合目的性。信息、物质、能量在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中是潜在的虚信息、虚能量、虚物质。这种标量场的传播速度不受光速c的限制,它以10亿倍的光速携带信息。这样信息还可以从本质上简化出一些无量纲的“数”(如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无穷大数∞,无穷小数α)。粒子性的存在形式为束缚信息(熵),表现为空间;波动性的存在形式为自由信息,表现为时间;因而信息本质上是空间与时间在复数时空的耦合。必须指出,物质(包括各类基本粒子、无机界、生命界等)、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生命能等)、信息(包括物理信息、生命信息、心灵信息等)都是可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形态的,人的心灵显然是信息的最高形态。 “三生万物”,就是说宇宙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都是由信息、能量、物质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当量子虚空全息场的基态受到“激发”,打破“虚无空灵”的虚时间和虚空间,标量场在涡旋中变为矢量场,能量和物质也脱离潜在的“虚”状态,信息则呈现为物质和能量的形式或结构。“三生万物”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宇宙由此从先天突变为后天,现实世界的万物由信息、能量、物质因缘和合而生。必须指出,信息、能量、物质这三大要素皆没有西方哲学中“实体”的机械论含义,而是说它们有如佛陀的缘起法所说的那种“关系”的实在,是这些实在的“关系”生成“万物”,物是缘起于这三大要素的“关系”的。因之道学所谓“生”,皆“依缘而生”、“因缘所生”,即是由因果关系而来的“缘生”。“万物”缘于“三”,“三”缘于“二”,“二”缘于“一”,“一”缘于“道”;反之“道”缘生“一”,“一”缘生“二”,“二”缘生“三”,“三”缘生“万物”。 当代中国哲学界一些学者将老子哲学中“三生万物”的“三”解释为阴气、阳气、冲气,这是对老子的天才智慧食古不化的曲解。道家之学,贵与时偕新,古籍诠释的知识容易陈旧,但道家的智慧却是历久常新的。“三”为信息、能量、物质三要素,这是新道学的诠释,也是老子智慧的真义。“万物负阴而抱阳”是道的“太极原理”;“中气以为和”是德的“中和原理”。根据道的“生化原理”,宇宙中万物无阴阳不生,无阴阳不化,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平衡之谓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在不断震荡、螺旋式变化和发展的运动中最终靠向中和态的趋势,中和态即阴平阳秘的稳定态。 三 1980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理常数H,其数值等于玻尔兹曼常数k和自然对数ln2之积,并推导出“可用能”与“信息”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关系式,同时得出孤立系统中内能、信息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关系式。当时此文没有使用国际单位制,全文如下: 科学史上力学和热学曾经分家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并不是力学家一点也看不到热现象往往伴随着力现象以俱生,而只不过认为这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罢了。在过去百余年中,热力学家不注意信息,似乎是这一现象的历史重复。既然过去把力学和热学结合起来曾经改变了整个力学的面貌,现在如果我们直接把信息引入热力学,也必将大大开阔人们的眼界,从而促使热力学和信息论在科学史上必然地统一。 我们不难理解,热只能从高温传向低温,是首先消除了热传导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信息。物理系统的自发不可逆过程,也是因为不同过程留下了不同的痕迹,付出了依赖过程变化的信息量。世界上任何自发过程都是不能不留痕迹的,它不能自动复原正是因为它在外界残留下信息。其实,任何热力学过程都伴随着信息的变换和传递,只不过这一点以前长期被人忽视而已。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想不付出能量的质在信息传递中发生退化的代价而白得到功,当然是不可能制造的。太阳的热辐射,是一种熵增过程,同时这种辐射又是地球上信息的来源;如果太阳熄灭,地球上的生命马上终止。当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时,总质量的一部分转化为进入恒星外层空间的辐射能(根据爱因斯坦公式E=mc2),这些能量也携带了一定的信息量,使整个过程的熵也增加了,因为束缚在原子核内的能量向空间传播这一过程可以被认为是无序程度增大。由此可知,在宇宙中,不和信息相联系的纯粹能量变化是没有的。 我们知道,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内能U只有一部分可以产生机械功,这一部分叫作可用能E。在孤立系统的等温变化中,可用能也就是自由能,这时系统内部有均匀的温度T,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系统的温度与四周温度趋于相等时,E=U-JTS。J为热功当量,JTS也叫束缚能。既然束缚能和熵的联系早已明确,那么可用能和信息的联系能否给出呢? 我们已知信息量I和热熵S的关系式为: Smax为系统最大可能的熵,S为系统的实际熵。如果把Smax和S分别用物理系统的理想气体在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和在等温膨胀达到平衡时的实际热温商来表示,则 由于△Q在这里表示恒温条件下可逆过程吸收的热能和不可逆过程吸收的热能之差,我们知道,最大功只能在可逆过程中得到,不可逆过程等于浪费了功,△Q实为不可逆过程浪费的可以用来做功的可用能E。于是,我们推演出信息量I、可用能E和绝对温度T的关系式: E=HIT 当信息量的单位取比特(bit),H=0.975×10-16尔格0K-1,为玻尔兹曼常数k和自然对数ln2之积。这样信息和熵不仅在统计学的概率表达形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物理内容上和能量的联系形式也是对应的。上式的物理意义是: 热力学系统储存的信息量I和该系统的可用能E成正比,和其绝对温T成反比。 这样结合第一定律,我们还可得到下面孤立系统内能、信息转化和守恒的关系式: U=HIT+JTS 这说明在系统的内能不变时,要增加能量的信息储存,就需要做功以减少系统的熵,使其可用能增加。反之,在系统的熵增加时,可用能就减少。在自然界天然变化中发射自由信息的熵增过程,都是可用能减少的过程。这时系统的内能在量上虽然守恒,但在质上要发生退化,可用能会转化为束缚能。热能的价值决定于它所能产生的功有多少,当系统的熵增加时,热能的价值便降低,变得愈来愈不中用。由此看来,熵不但是热分子混乱程度的标志,而且是能的不可用程度的量度。反之,信息则是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及其能量的有序性或可用程度的量度。这样,我们就可弥补原来能量只从量上量度的缺陷,给出能量从质上比较的标准。宇宙中万物的熵自发增加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它们在相互作用中自动发射信息的属性。孤立系统的内能和信息是守恒的。 我的这篇论文完成了一项本来应该在19世纪由玻尔兹曼作出的科学结论,在现代物理学家早已视为经典的热力学定律中打开了缺口。实际上,19世纪至20世纪奠基的物理学大厦并非无懈可击,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系式和物理常数的发现透露出自然界更深层的奥秘,这些包括: 普朗克常数h,玻尔兹曼常数k,光速C。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式:(1)能量和时间ΔE·Δt≥ћ,(2)位移和动量Δx·ΔΡx≥ћ。还有两个基本关系式:(3)E=mc2,(4)E=hυ。将(3)、(4)式联系起来得到(5)m=hυ/c2(包括物质波公式λ=h/mυ)。再结合我给出的信息和能量关系式(6)E=HIT,可以得出结论:宇宙中的信息、能量、物质是可以按一定数学关系相互转化的,它们在孤立系统中是守恒的。这就推导出新道学的宇宙中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这样,我们再把虚数i代入到这些关系式中,采用求极限(n→±∞,n→0)等数学运算方法,将其扩展到无限大的宇观宇宙或无穷小的微观世界(包括虚世界),就可推导出一些有重大物理意义的新关系式,解决科学界很多悬而未决的物理难题。 我们由此指出,一些最小最轻的基本粒子(特别是玻色子)必然同时具有波动性、粒子性、选择性等三种基本特征。通过科学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证实这些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可以证实它们存在物质(粒子性)、能量(波动性)、信息(选择性)三象性。选择性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特征,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大至银河系,自创生起就有“合目的性”的选择趋势。基本粒子携带的信息就是一种“原初的心灵”,由基本粒子进化成原子、分子、有机物、细胞、生命体直至人的大脑,信息组合的层次越来越高,进化至最高层次则为人的心灵。人类和人的心灵的出现只不过是自然界“合目的性”的演变和进化的产物。这就是说,宇宙从基本粒子到星系团本身都是有生命的和有心灵的,宇宙的演化和生命的进化都是“合目的”的,因之,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出现和人类心灵的花朵盛开决不是偶然的!道学一直将宇宙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体,宇宙本身是一个有“记忆”、会“学习”的全息的超巨系统,这个超巨系统遵守道的“全息原理”,道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美国系统科学家欧文·拉兹洛《微漪之塘》讨论的“量子真空零点全息场”(“挠场”),实际上是以“灵子”为中介的“灵子场”的衍生物。“灵子”为心灵信息的“载体”。能量的最小单位是“量子”,信息的最小单位是“灵子”,灵子论将生命和心灵纳入物理学之中,是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更基本的新科学理论。新道学的宇宙图景,消除了西方哲学笛卡儿心和物二元论的对立,给出了心、物、能一元论的宇宙观,发现宇宙中早已隐藏着出现生命和心灵的潜在根据,这必将激起一场新科学革命并给未来的科学发展带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