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从一些历史资料来探寻干支纳音五行的来历。《黄帝内经*素问*五常致大论》在将五行推而广之时有:木与音角、火与音徴、土与音宫、金与音商、水与音羽相连接的描述,但没有干支纳音。《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的说法:“寅……律受太蔟”、“卯……律受夹钟”、“辰……律受姑洗”、“巳……律受仲吕”、“午……律受蕤宾”、“未……律受林钟”、“申……律受夷则”、“酉……律受南吕”、“戌……律受无射”、“亥……律受应钟”、“子……律受黄钟”、“丑……律受大吕”、“甲子,仲吕之徴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说的是音律与月令、五子与五音之间相关的事,也没有干支纳音,《史记*律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萧吉《五行大义》是一本综述前人有关五行论述的书(书中没有提及鬼谷子),该书对纳音的解释是“音,即宫商角徴羽也,纳者,取此音。”在纳音与五行等相结合的说法是:“一言得土曰宫;三言得火曰徴;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纳音者,子午属庚,震卦所直日辰也;丑未属辛,巽卦所直日辰也;寅申属戊,坎卦所直日辰也;卯酉属己,离卦所直日辰也;辰戌属丙,艮卦所直日辰也;巳亥属丁,兑卦所直日辰也。”这里所说的纳音并不是宋明时期出现、影响至今的干支纳音,可见,即使到了隋代萧吉著《五行大义》时,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干支纳音五行还没有出现(笔者认为拙著《四柱命理学的形成》中所提到的隋代袁充,应是干支纳音五行的始作俑者)。 唐代《果老星宗*入门起例》就有了“六甲纳音”即“甲子乙丑金;丙寅丁卯火;戊辰己巳木;庚午辛未土;壬申癸酉金;甲戌乙亥火;丙子丁丑水;戊寅己卯土;庚辰辛巳金;壬午癸未木;甲申乙酉水;丙戌丁亥土;戊子己丑火;庚寅辛卯木;壬辰癸巳水;甲午乙未金;丙申丁酉火;戊戌己亥木;庚子辛丑土;壬寅癸卯金;甲辰乙巳火;丙午丁未水;戊申己酉土;庚戌辛亥金;壬子癸丑木;甲寅乙卯水;丙辰丁巳土;戊午己未火;庚申辛酉木;壬戌癸亥水。”根据笔者所查到的资料,有文字记载干支纳音五行,最早应是出现在唐代,但此时并没有给纳音木火土金水加定语。在《李虚中命书》中就有对干支配纳音五行进行演绎,如关于甲子是“子旺母衰之金,溺于水下而韬光须假火革,有旺盛之气,方可以扬名显用”、乙丑是“库墓守财之金,不嫌鬼旺之方,喜见禄财之地,水土砥砺,忽然有气,亦可以为器成材”(这种演绎与《鬼谷遗文》一致),也还没有提炼到海中金炉中火这样简练。 至于海中金、炉中火等等由来,《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论述,其中,在说到庚申、辛酉时这样解释:“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这里出现了“石榴木”,因此,同为明代的郎锳在《七修类稿》中认定这种由来的出现不可能早于汉代:“而纳音海中金等语。决非汉人作。以其有石榴木也。”因为大家都知道,石榴原产于西域,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我国的,石榴在汉代我国还没有广泛种植。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由何家庆编纂的《中国外来植物》这本书中就有记载张骞引进石榴的史实。所以,清代的《御定星历考原》不但没有标出这种形容词,还加说明:“旧有海中金炉中火之类,于义无取,兹不载。”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不载入。《御定星历考原》中还有详细剖析,每一组干支为何配某一五行的规则,其规则是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致大论》中所认定的:木音角、火音徴、土音宫、金音商、水音羽之原则深化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