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016|回复: 2

蓮華八錦功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8-5-1 1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蓮華八錦功:

本功共分八段,但並非坊間所謂的八段錦,而是八段易筋功法。全部演練完畢,大約需要三十分鐘以上,這是閉氣練所需的時間,如果不閉氣練,只要二十分鐘即可。對於五臟調和、氣血暢旺具有絕佳的功效。天天練習一生長保健康。由於每段均可獨練,可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段來練習。

轉鎖輪功:

鎖輪:指肩胛骨。

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先吐一口氣,把濁氣排出體外;吐氣時,口中要發出的聲音。然後吸氣。一吐一吸要做三次,這個動作的目的在:吐濁納新。

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兩腳的腳掌要平行站立,不可內八字或外八字。

雙眼及唇輕輕閉上。

張開眼睛也可以。

用鼻子深吸一口氣,把氣吸入丹田。

吸氣的要領是:緩慢悠長。

閉氣,提氣至胸腔。

提氣的同時雙手掌心朝上、慢慢上舉至胸部,停放在兩乳的外側。

雙手的手肘盡量往裏靠,使胸肺完全張開。

左掌不動,右肩的肩胛骨往上一提,動作不必誇張,而是很自然的略微往上震動一下即可。此時,氣即貫注於右手指尖。然後,右掌向前方徐徐伸出,手臂要伸直,與肩等高。

右手覆掌,掌心向下。

兩腳站穩不動,右掌向身體右方畫出,此時頭和身體也要隨著徐徐轉向右方。

動作繼續,一直轉到頭和身體朝向正後方為止。

右手的手掌在後方向下轉圈,手臂略微彎曲,然後穿過腋下,此時掌心向上,指尖慢慢轉向前方。

在手掌穿過腋下的同時,身體也隨著漸漸轉回正前方。

動作中,眼睛雖然閉著,但視線要跟隨手的動作移功

右掌的掌緣沿著胸部外側放置,恢復伸掌前的位置。

換左手做。方法和次序一樣,只是右拳不動,改由左掌做動作。

身體面向前方,左右兩掌的掌緣分別靠著胸部的外側放置。

雙腳站穩不動,雙掌掌心向上,雙肩略微向上震動一下,雙掌同時向前方徐徐推出。

肩膀震動時,氣隨之注入指尖。

雙掌覆掌,掌心向下。

臉面向前方,身體不要轉動,雙手同時向身體兩側展開,也就是說:左手向左方畫出,右手
向右方畫出,一直畫到雙手的指尖朝向身體後方為止。

雙手的手掌向下轉圈,手臂略微彎曲,然後穿過腋下,此時掌心向上,指尖轉為朝向前方。

與右手、左手的作法相同,只是現在改為雙手同時做,但是身體不要轉動。

此時雙掌還不要收回,而是一直向前方伸出。一共做三次。

做完三次後,將伸出的雙掌慢慢收回,雙掌的掌緣靠著胸部的外側放宣,掌心向上。

雙掌離位,同時朝腋下內旋轉,使指尖朝後。

在雙手朝後方伸出的同時,掌心慢慢轉為朝下,並且,雙手要向身體的左右方伸展,使雙臂
與肩膀成一直線。

雙臂慢慢伸向身體前方,手臂的高度與肩膀相等,掌心向下。一共要做三次。

翻掌,掌心向上。

收回雙掌,雙手手掌的掌緣靠著胸部外側放置。

覆掌,掌心向下。

用鼻子吐氣。吐氣的同時,雙掌徐徐向下壓。也可以用口吐氣。

雙手自然下垂,恢復練功前站立的姿勢。

初學者切莫強忍氣,否則易出差錯,如果在動作中感覺氣不足,就不要勉強閉氣,不妨吐氣,調息後,吸一口氣將氣貫注指尖再繼續做。

或者將動作的速度加快,在閉氣時間內做完,等日久閉氣時間增加後再緩緩的演練。

各做三次,但是如果感到氣不足,只做一次也無妨,練習久了,閉氣時間增加後,也就可以從容不迫的各做三次了。

注意:動作中,意念和氣都要集中在手掌上,才會產生效果。

功效:本功對治療胸、肺、肩關節、腰部的各種毛病頗奏效。

開膻中功:

立姿: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平肩步)腳掌盡量保持平行。全身放鬆,兩眼輕閉。兩手自然下垂。

緩緩以鼻吸氣入肚腹丹田,閉氣。

提氣至膻中,兩手掌心朝上隨著提氣沿著體側兩肋、上舉,至兩乳側前停止,手肘向體側靠緊,胸肺鼓漲挺起,也就是開膻中

膻中:兩乳中間的穴道就叫做膻中穴。

保持此姿勢,感到氣不能忍時,雙手覆掌,掌心向下後,開始用鼻呼氣,同時雙掌慢慢往下壓。

注意:覆掌之後,才開始用鼻子緩緩呼氣。

面部朝地面,兩手掌心向下,慢慢下壓成半蹲的姿勢。半蹲時要用小腿的力量維持身體的平衡,使臀部不會貼緊小腿。這時雙掌離地面約半呎(十五公分)高,和地面成平行。

身體自然下蹲,臉部自然略微朝著地面,並非故意使下顎貼緊喉部而使面部朝向地面。

腳跟可略微提起,如有不穩,腳跟放下也可以,但是注意隨時保持平衡,不要任意移動距離。

氣呼完後,自然吸氣,同時兩掌掌心隨著身體上升的動作而自然翻掌,掌心向上,提到兩乳側前。

立定後,兩手覆掌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緩緩呼氣,兩掌隨著呼氣同時輕鬆放下,自然地垂於體側。

本功功效:開膻中者,開放心肺的鬱氣。練本功能增強心、肺的功能,對於胸部抑鬱、閃岔中氣有開胸利膈之效。

閃岔中氣:譬如說,在激烈運動後,馬上喝開水或冷水,致傷及心肺;或者是,在激烈運動後,馬上坐下,也會使心肺受到損傷,如此,受損日子久了,會引起大氣喘;這些生理現象,就是閃岔中氣。也就是中醫學上說的:岔氣。

翼弓腰功:

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站立,腳掌盡量保持平行。全身放鬆,輕閉雙眼,兩手自然下垂。

緩緩呼氣到丹田,吸滿後,閉氣(停止呼吸)。

閉氣後隨即提氣上胸肺部,兩手也同時隨著提氣向身體左右兩側上舉,掌心向上,然後自然覆掌,成掌心向下。兩手舉至與肩成一水平線為準。

將胸肺之氣導入雙肩,方法是:雙肩用力抖動一下,以意引氣自胸肺貫注入雙肩。再出雙肩導氣注入兩掌指尖。

等氣注入指尖後,翻掌掌心向下,上臂不動,兩掌同時回收至顎下,指尖相對。

按著兩掌掌心相對,指尖朝上,自然地舉到頭頂上合掌,成拜佛掌式。此時手腕部離額頭約五公分高。

將拜佛掌沿著鼻尖上下一線往下運。

鼻尖上下一線,指以鼻尖為中心,往上、往下所畫一條垂直於地面的虛線。

運到胸部時,弩腰、小腹略收,拜佛掌隨著上身彎腰的姿勢和地面平行,臉部也朝著地面。

上身彎腰的姿勢即:弓腰。

上身彎至與地面平行時,拜佛掌的指尖則向下朝著地面。

然後將手臂伸直,指尖盡量和地面靠近。

此姿勢以能輕鬆自然地彎腰,不費力地使指尖接觸地面為最理想。

動作時,也許指尖不能碰到地面,多練幾次後,腰部柔軟了,自然能輕鬆地摸到地面。

接著將合掌收回到胸前,上身也同時緩緩挺起,再將合掌沿鼻尖上下一線上運,至距離額頭約五公分高處。

此時仍是閉氣,小腹略收,身體挺直(保持輕鬆、勿用力)。

隨即吐氣,同時合掌緩緩往下運至胸前,鬆小腹。

鬆小腹後,吸氣,閉氣,同時將拜佛合掌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掌心向上,往身體兩側張開,至兩臂伸直與兩肩成一直線。

接著緩緩吐氣,兩掌也慢慢反掌成掌心向下,以徐緩的速度向大腿兩側貼住,恢復原來站立的姿勢。

立定後,採自然呼吸法調息。

本功功效:使腰部柔軟,消除腹部贅肉,強化胃腸機能,對於腰酸痛及各種胃腸疾病療效很好。而且由於指尖下壓地面時,能牽動背肌,拉緊大腿、小腿肌肉,對於消除這三部份的多餘脂肪也有功效,使全身肌肉結實,有彈性。

鐵板橋功:

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站立,腳掌盡量保持平行。全身放鬆,輕閉雙眼,兩手自然下垂。自然呼吸。

兩手慢慢向身體左右兩側平舉至與肩成一線,兩掌掌心隨著平舉的動作,慢慢變成掌心向上。

舉至肩膀時,兩手臂慢慢往身體的稍後方下垂,注意掌心也要慢慢轉成掌心向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併攏。

兩手下垂的同時,慢慢將掌心轉為朝向身體後方。大約手掌垂至腰際時,便往身體後腰方向內收。兩掌約保持等高的距離。

兩掌收至後腰際時,左手背貼著後腰,右手背疊在左手掌上,四指併攏,兩拇指交叉,左手母指搭在右手虎口處,形成稍息的姿勢。

虎口:大拇指與食指張開後,中間凹陷處。

雙腳站穩後,頭部隨著上身慢慢往後彎,形成顏面向上的姿勢。

上身慢慢往後一直彎,腳膝蓋也跟著彎曲,以自然為原則,彎到覺得有一點勉強時,就要慢慢將上身往上抬起,恢復原來叉手站立的姿勢。

上身直起時,兩掌再從腰際慢慢分開,掌心由向後、向下,恢復到向上與肩等高的姿勢,雙手要伸直。

隨即將掌心反掌向下,慢慢向身體兩側放下。

雙手慢慢放下,自然垂於體側,恢復原的姿勢。

本功要點:採自由呼吸、不吸氣、引氣、閉氣等,貫注心思於動作上。腳跟要站穩,上身後弩時,即全靠雙腳的力量來支撐身體的重量,和維持姿勢的平衡,一站不穩,就有向後傾倒的危險。

彎腰時以自然為主,雙腳若有抖動的現象,即表示沒有站穩,或是力量太弱,宜勤練本功。

若感覺有一點點勉強用力時,應該停止,慢慢恢復原來的姿勢。

本功功效:能使雙腳活動有力,腳步沉穩,而雙手背後交叉、彎上身時,同時具有發達胸部,和柔軟腰部的功效,對於胸部鬱塞、腰部 僵直的改正很有效。一般的鍛練腰部,都是偏重於向前,同左右兩側彎曲,向後的較少,是以能再鍛鍊腰部向後彎曲,更能增加腰部的靈敏度和柔軟性,使全身充滿活力與彈性,可以說是鍛鍊全身的健身運動。

翼弓腰和鐵板橋可以連貫成一個連績動作,即:翼弓腰的動作接到鐵板橋結束,即從前俯到後仰變成一個功,收活動全身筋骨之效。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猿接桃功:

心平氣和,從頭到腳全身放鬆。

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兩腳的腳掌要平行,不可外八字或內八字。

雙眼及唇輕輕閉上。

用鼻子深吸一口氣,把氣吸入丹田後閉氣。

提氣。提氣至胸腔,肩膀略微震動,使氣隨之注入指尖。

注氣入指尖的同時,下垂的雙手開始由身體前方往上提起。在動作進行中,雙手的五指併攏,指尖朝下,掌心向內而且呈凹陷狀,這個 動作猶如白鶴亮翅,也叫做釣手。

雙手向上提起,直到大約高出額頭十公分左右為止。此時,手臂並非成一直線,而是手肘略微微彎曲。

兩腿徐徐向下半蹲。腳跟抬起,用腳尖支持全身。

如果抬起腳跟做感到很吃力,就不要勉強,雙腳平踩地面也可以。

同時,雙手向下降,翻掌、掌心朝外,由原先的鈎手變為虎掌,也就是:五指張開,像老虎張爪子抓東西的樣子。

手的姿勢也可以說:像猿猴張手接住丟來的桃子似的。

雙手大約降至與耳朵等高即可,手掌大約離身二十公分,雙手不要擋住視線。

吐氣,與吐氣同時膝蓋慢慢伸直恢復站姿,雙手也由虎爪徐徐變為掌心朝上、五指伸直併攏,置於腰旁。

覆掌,掌心朝下,雙掌徐徐向下推。

雙手自然下垂,調勻呼吸,恢復練功前的姿勢。

練功時,由於氣貫注手指,所以整個手掌都自然會發生抖動的現象。如果沒有發生抖動的現象也不必心急,懂得運氣,練習久了,自然會有抖動的現象出現。

四方搖功:

站立,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

自然呼吸。雙眼及唇輕輕閉上。

雙手平行舉至與肩膀相同的高度,掌心向下。

左手掌搭在右手臂上,右手掌搭在左手臂上。

也可以雙手握拳,將左拳(掌心向下)搭在右臂上,右拳搭在左臂上。

雙手的手肘向前,不可下垂。

雙手穩穩的搭在左右臂,整個身撞向左彎(並非向左轉),雙腳不可屈膝。

彎腰的時候,並不是一下子就彎下去,而是像跳機器人舞,很有韻律的一節一節的向下搖下去,一直彎到無法再向下彎為止;做的時候不必太勉強,以 適意為原則。

起身,使身體恢復直立,手仍然搭在臂上。

整個身體向右彎,動作要領和向左彎完全相同。

起身,使身體恢復直立,手仍然搭在臂上。

整個身扭向前方彎,動作要領和向左彎完全相同。

起身,使身體恢復直立,手仍然搭在臂上。

整個身體向後方彎,也就是向後仰。

向後仰的時候,動作要徐徐的,不必像向左彎、向右彎、向前彎時那樣一節一節的向下搖下去。

等到功夫熟練以後,再練習一節一節的向下搖下去。

起身,使身體恢復直立。雙手自然下垂。

調勻呼吸。

練習本功,由於左、右、前、後搖擺,會使全身肌肉緊張,血行加速,促進代謝功能 ,並能鬆軟全身筋骨。

連環套功

站立,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

眼睛及唇輕輕閉上。

雙手自然下垂,腳趾要抓地,而不是鬆弛的踩在地上。

用鼻子深吸一口氣至丹田。

閉氣,提氣至胸腔。提氣的同時,雙手上舉至頭頂上方,此時掌心向外。

呼吸深長者,在上舉雙手時,可以提氣至雙掌。

雙掌在原地翻轉四次,也就是說:雙手同時向後翻,再向前翻。翻完四次,掌心朝向前方。

雙掌在原地分三段握拳,要握緊。

此時雙臂應儘量向上伸直,但略微彎曲也無妨。

兩拳在頭頂上方交叉,拳心朝外,右腕放在左腕前面,即左腕比較靠近身體。

兩手腕貼緊不可鬆開,由頭頂上方向身體前方,徑過臉、頸、胸向下運至腹前。

運至肚腹前時交叉的手腕要緊靠著肚腹,此時拳心向內,左手腕正好壓在右手腕上。雙手的手肘並不是筆直,而是略微彎曲。

手由肚腹向身體左右兩側移開,移開的時候,雙拳用力張開,由拳呈掌,五指要張開,掌心向後,手肘略彎。

雙掌大約距離左右髋骨各一個拳頭的寬度。

髋骨:在靠近臀部附近的大腿有一塊凹下去的地方。

雙掌在原地翻轉四次,也就是說:雙掌同時向前翻,再向後翻、向前翻、向後翻。翻完四次,掌心朝向後方。

雙掌分三段握拳,要握緊。

雙拳在肚腹交叉,拳心朝內,左手腕壓在右手腕上,手肘略彎曲。

雙拳從肚腹移開,慢慢舉向肩膀。雙手手腕要靠緊,在動作進行中,拳心要漸漸轉為朝內。

雙拳舉至與肩膀高度相等時,由於拳心已轉為朝內,所以右手正好放在左手的外面。

交叉的手腕大約離胸前二個拳頭的距離。

雙手由拳變掌,掌心略微凹陷,指尖慢慢轉為朝向下力。

分掌,交叉的手腕向左右分開,雙手掌心凹陷,掌心向內,指尖朝下。

雙掌約與肩等高,即:雙掌各置於乳房之上五公分處的正前方,離身體大約一個拳頭的寬度。

原地兩掌用力向上一翻,變成掌心朝向前方。

手掌的五指張開,雙掌置於左右兩耳的正前方。

兩掌交叉置於臉前,交叉的同時,手掌變為掌心朝內。

手腕交疊,右手腕在外,左手腕在內。雙手掌不要擋住視線。

分掌,把交叉的雙掌向左右打開,置於左右兩肩前方,在分掌的同時,掌心變為朝外。

雙手與頭部正好形成字形。

兩掌徐徐向前方推出,在氣隨兩掌推出的同時,開口發出音吐氣。

注意:吐氣要分成五段,不可一次吐盡,而且兩手的推運也要配合吐氣分成五段,徐徐向前推出。

自然呼吸,吸一口氣。收掌,雙掌沿著左右兩乳外側放置,此時掌心朗上。

掌心轉為朝下,雙手徐徐向下推,向下推的同時呼氣。

吸氣、呼氣都是指自然呼吸的方式。

調勻呼吸,放鬆腳趾,雙手自然下垂。

練習本功二、三天後,體力自然增加,精神換發。

火中燒功:

歌訣:養得丹田暖暖熱,最是神仙真妙訣。

火中燒就是指:丹田似火燒。

雙腳分開,約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

雙眼及唇輕輕閉上。

左手掌蓋在肚臍上,右手掌蓋在左手掌上。

深吸一口氣至丹田,閉氣。

做肚子一縮一漲的運動。雙掌壓緊不可放鬆。

此時仍然要閉氣,不可因為肚子一縮一漲而跟著一呼一吸。

做到感覺無法閉氣時停止縮漲,吐氣。

自然呼吸。雙手自然下垂。

可重覆做幾次。

发表于 2010-1-31 1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有恒心要研究一下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19 1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