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36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18-5-15 16: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 嵌银车马纹漏壶。(公有领域)
漏壶,通常使用铜壶盛水,滴漏以计时刻,故又称为“铜壶滴漏”。铜壶滴漏的使用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漏壶有泄水型的沉箭漏、受水型的浮箭漏两种。
沉箭漏古老而简单,只有单壶,壶的底部有小孔,壶中有箭刻。使用时,壶中的水由小孔流至壶外,箭刻随之逐渐下沉,以显示时间。浮箭漏的发明晚于沉箭漏,但功能优于前者。它分供水的播水壶及置放箭刻的受水壶两部分。使用时,播水壶的水经小孔不断注入受水壶,箭刻便逐渐随之上浮,以显示时间。
浮箭漏是史上记载使用最多、流传最广的计时器,另也有以沙代水的沙漏计时器。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度及计时的准确性,逐渐再加上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
据载,传世的漏壶为铜制,分为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一般有三个,放置在台阶或架上,壶下有小孔滴水,最下层流入受水壶。受水壶内置有箭刻,箭上划分一百刻,箭刻随播水壶下流的水量逐渐上升,并露出刻度,以表示时间。如《说文解字》︰“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
铜壶滴漏计时仪器,主要是观察水位上升或下降时,箭刻上所显示的刻度来推算时间。如果壶内装满水,水刻从底部小孔滴出,一天一夜刚好滴完。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均分在箭刻的一百个刻度上,一个刻度就等于十四分四十秒。
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曾改革漏刻制,改百刻为十二的倍数,如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如《汉书.哀帝纪》中载︰“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正式将一昼夜百刻改为九十六刻,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一小时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钟,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利用“圭表”辨别南北方位、确定节气和时刻;使用“日晷”观察日影方位变化来推算一天的时间;改良圭表、日晷的缺点,运用漏壶中水位高低变动来计量时间。古代这些简单而有效的计时仪器,充分展现了先人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