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124|回复: 4

【转贴】四川地震主因分析:建水电站?或青藏高原移动?

  [复制链接]
<
发表于 2008-5-13 21: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四川地震主因分析:建水电站?或青藏高原移动?

联合早报张晓中/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一种惩罚,长江上游岷江建设多座水电站破坏了地质结构,是诱发这次强烈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国著名环保人士、地质学家杨勇,12日下午在接受本报电话专访时发表以上看法。他说,中国环保人士几年来一直向有关当局反应,岷江位于中国地震带上,在岷江上游建设多座水库会对地质结构造成损害,诱发强烈地震。

他说:“不幸的是,我们预计的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惩罚。希望我们能够从这次血的教训中猛醒,重新检讨建设大型水电库的做法。”

他分析说,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平原的缓冲地带,岷江处于中国龙门断裂带上,这个断裂带是中国强烈地震频发地。“岷江上游建设水库放炮、建设水库,严重破坏了地质结构,这是诱发这次强烈地震的直接原因。”

他建议当局重新检讨在长江上游建设多座大型水电站的做法。“我们一直在呼吁,遗憾的是当局没有聆听。这些水库看似平静,但是地质风险四伏。”

法地质学家:与青藏高原移动有关

另一方面,法国地质学家、法国宇宙科学研究院的Paul Tapponnier说,四川地震与青藏高原往北和往东移动有关联。

法新社报道,Paul Tapponnier是这个区域高原的专家。他说,多次的余震肯定会有的。

他也说,青藏高原被推向东,逼近中国南部和四川盆地。
楼主其他發帖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2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中国四川叠溪7.5级大地震 引发灭城之灾

請看這一帶的地震歷史,去年才遊過的!哎~~~~

1933年中国四川叠溪7.5级大地震 引发灭城之灾

七十五年前,在四川省西部的羌族聚居区——茂县叠溪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强烈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西元1933年(民国22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五,当日天空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一群羌族小孩正在城隍庙里观看羌族艺人为城隍老爷“穿衣”,因为再过十天,即农历七月十五,就是叠溪城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届时,虔诚的羌人还将向城隍老爷求雨,求老天保佑,普降甘雨,拯救生灵。

  时值中午,干了半天活的人们正在吃午饭。天上没一片云彩,没有一丝风,太阳高高地挂在当空,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几个小孩子坐在城隍庙边的城墙上撕啃着玉米杆。突然,太阳红了脸,天空中突然冒出一条火龙,发出霹雳一声巨响,大地开始猛烈的摇晃起来,地中发出巨大响声,与地面隆隆之声相混合。风沙走石滚滚而来,人们的耳、眼、口、鼻均被尘土所塞,满眼迷离不能远视,只见近处地皮到处裂开了大缝,忽开忽闭,大地向下倾陷,人在地上一步不能移动,意志全失。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地壳停止摇晃,但四周巨大的隆隆声仍持续不断,沙石继续飞扬,三小时后尘雾稍歇,方可辩远近,太阳西沉,河山改易,城廓为存。叠溪这座拥有二百七十余户羌人的古老羌城,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古蚕陵重镇,竟被地震毁于一旦,只剩下一座残破不堪,大部分倒塌了的城隍庙。城隍老爷塑像亦被乱石打得支离破碎,半张庄严的脸庞和一支瞪圆的眼睛被埋在尘土之中。
2.jpg   
叠溪地址遗迹


  在叠溪遭到灭顶之灾的同时,世界各地的地震仪也不断收到了大地颤动的信号,鸟孰峰、南京地震台几乎同时记录到这灾难的振波;马尼拉、大板、棉兰、孟买、哥本哈根、汉堡、檀香山、巴黎、突尼斯、悉尼、多伦多、威林顿、渥太华、拉巴斯等世界百多家地震台都测收到了这可怕的震波……

  地震史料上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时间: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地震史料上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坐标:北纬30度,东经103.7度。

  地震史料也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可怕的震级:7.5级。

  从此,这个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川西北叠溪羌城,这个自古就是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叠溪重镇,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它随着巨大颤动的一瞬间消失了……。但叠溪这个地名却永远滞留在中国强震震中分布图上,被永远地记录在中国地震史料中,仍为众多的地震科学家和地震工作者所关注。

  大震之后,房屋尽行倒塌,当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地还在不时的抖动着,山上不时地滚落石头,灾难还在继续肆虐着大地。大地震中幸免于灾难的人们惊慌失措。露宿荒野,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

  大震时,沿岷江两岸的银瓶崖、大桥、叠溪三处崩下的岩石将岷江堵塞,顿时出现了三大埝坝。岷江主流断流,银瓶崖埝坝以上的江水被迫回激北流,挟沙石倒涌,两小时后即淹至沙弯、猴儿寨。两天后淹到普安,四天后湖水倒注至泉水崖,淹没了观音庙,水位上升300余米。从此,高山峡谷中出现一片平湖,逶迤达三十华里,宽约四华里,称为上海子。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十一个,淹没了大量的田地和房屋。

  震后一个多月,岷江上游阴雨连绵,江水骤涨,各海子湖水与日俱增。10月9日下午7时,叠溪海子瀑溃,积水倾泻涌出,浪头高达20丈,壁立而下,浊浪排空。急流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急涌茂县、汶川。次日凌晨3时,洪峰仍以4丈高的水头直冲灌县、沿河两岸被峰涌洪水一扫俱尽。茂县、汶川沿江的大定关、石大关、穆肃堡、松基堡、长宁、浅沟、花果园、水草坪、大河坝、威州、七盘沟、绵池、兴文坪、太平驿、中滩堡等数十村寨被冲毁。都江堰内外江河道被冲成卵石一片,冲没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咀、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渠道工程、防洪堤坝扫荡无存。邻近的崇宁、郫县、温江、双流、崇庆、新津等地均受巨灾。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约在2500余人左右。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田毅 第一财经日报
CNETNews.com.cn
2008-05-13 10:24:24
关键词: 龙门山 四川汶川地震 地震 汶川 四川汶川 汶川地震 四川地震 四川大地震

  从成都向西北方向159公里便是有“川西锁钥”之称的汶川县。昨天下午14时28分,7.8级的强烈地震猝然降临这里。

  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而汶水即为岷江。如果可以鸟瞰这里,蜿蜒的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 88公里。你也会发现,这里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为6250米,东南部岷江出口处海拔则仅为 780米。相对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临空面发育, 沟谷纵横,切割强烈。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

  据有关专家介绍,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斜跨北东南西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地震带长约400公里,宽70公里。

  变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构造活动与地表共同孕育的结果。龙门山形成于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现今龙门山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处在1 000 m至2 000 m之间。沿北东方向,龙门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龙门山地区宏观上看构造性质相似, 受力环境一致, 地质学家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整体研究。汶川县处于九顶山新华夏构造带,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 构造对岩土体的改造强烈。同时, 区域构造运动应力场的作用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 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从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1610~1900年龙门山地震带只有2次强震记载,而1900年后的阶段较为活跃,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5级以上地震则比较完整, 共发生14次地震,即1900年邛崃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县和茂县地震、1940年茂县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准台江道崇曾详细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他指出,1960年以来大于等于4.5级的地震有明显“成组”发生特征,可以把此间(1960~1994)14次地震划分成7组, 除了第6组为次地震外,其余各组均成对出现。1995年,有研究表示,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

  不过汶川县地震台的陈晓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一些变化,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即1900年前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是由北(北东)往南(南西)迁移;1900年以来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东)迁移。

  根据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USGS)的测量数据,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财经》杂志引述研究人员的话指出,且不论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此次大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当无疑义。通常,震源位于地下70公里之内的,都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震能量越大。”

  本报记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对当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报目录(里氏震级ML ≥3.0),共有22处,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为汶川,震级3.2级,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胡炎认为:X形活动断裂带控制着川、滇两省大多数主要地震的发生, 如“跷跷板”两端之互动。据已发生过的破坏性地震资料看, 一般情况下, 南东向组发震时, 北西向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关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一般地震不可能一次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边地区有可能发生余震。

  田毅
<
发表于 2008-8-15 1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峽大壩建成

 

先不論會不會引發地震

 

從水利、生態、天氣等

 

無疑利害尚要探討

 

而對風水、軍事

 

也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起方

<
发表于 2008-10-22 1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当年建三崃是就论证了好几十年的,没办法的事!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20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