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老子《道德经》:这三大处世天规,早一天知道,早一天受益 老子的《道德经》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道德经行文流畅,句句诤言。其中道理,细细体会,奥妙无穷。今天为大家带来道德经的三条处世天规,如果参悟透彻,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语出《老子》 六十四章 译文:人们做事情,经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对事情的完成能像对开始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做砸的事了。
解读 by 悦读国学:民,指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大多数人。老子所说的这个状态,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快要做成的时候,最容易放松,本来庆功宴都快开始了,悲催的是,功败垂成。从胜利在望到一声叹息,怎样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老子说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什么意思,谨慎郑重的对待结局,要向对待开始一样,就不至于功亏一篑 所谓不忘初心,不改始终。很多人,处着处着就怠慢了,疏远了,结果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事,做着做着就厌倦了,大意了,结果辛勤汗水付之东流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哪怕走了九十里,只要还有一步没走到位,也相当于仅仅走了一半而已 不看见最后的胜利,不见证最后的奇迹,就不要粗心大意,越是最后的关头,越要你拼劲全力。
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语出《道德经》第23章 释义: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是谁呈现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发动起来都不能维持长久,何况人的微薄之力。 解读 by 悦读国学:“希言”的字面解释是少说话,这里指减少过多的欲望杂念,停止不合理的言行举止,老子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认为清净无为是天地万物原本的状态,所谓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一切向外争取的欲念、渴望得到、占有的欲望都是生命的负担,都是违背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意的。人心常在这种欲望和意念中存在,就是“心为形役”,失去了心灵本来的自由。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三: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语出《道德经》第63章 译文:任何难事,都存在容易做的阶段,要从这个时候下手。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注重细节 解读 by 悦读国学:很多人之所以做不成大事,是因为不屑于做小事。最终的结果就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浑浑噩噩,虚度终日,最后一事无成。 所有的成功都是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在做小事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可能就和机会不期而遇。没开始做的时候,很多条件都不具备,等到真的去做了,条件和机会,悄无声息的也许就出现了,其实这就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有生于无,多源于少,大来自小,通俗点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但是胖子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